訊息原文

1 人回報6 個月前
為什麼連胡椒粉都會中獎?
哈囉,大家好,我是要播理的縮香人,盧老三
為什麼這次蘇丹榮事件
連開放式架上的胡椒粉都會中獎?
這是因為這些品牌業者要因應顧客的需求
不見得每一批的胡椒粉都是純的
因為有些業者他想要的價格不需要那麼高
所以胡椒粉的純度也就不怎麼要求
只要價格相對低廉就好了
所以這些品牌業者會在某一些品項的胡椒裡面
加了一些澱粉來降低成本
不過加了澱粉的胡椒粉
它的辣度跟香氣自然就降低
所以必須在這些胡椒粉裡面加了一些青石粉
也就叫做綠辣椒粉
不過辣椒屬於天然的農產品
淹沒久了之後它的顏色會退掉
那所以有一些不肖的進口商就在綠辣椒粉裡面
加了一點點的蘇丹榮來作為保色的染劑
而且這些業者也是無妄之在
他的胡椒粉裡面就呈現了有了蘇丹榮的胡椒粉
所以胡椒粉為什麼會中獎
這樣子你就了解了吧
更多裝飾香料大小時及麻辣相關問題
請上網搜尋盧老三後不過本草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大家請參考 為什麼平常很便宜的辣椒粉,一旦沾染了非法的蘇丹紅,就造成了全台灣調味料的大型風暴呢? 1. 從食物心理學來看,紅色對激起食慾很重要,有些顏色對食慾來說有負面影響(像藍色、紫色),但紅色很會引發食慾,紅色的蘋果、紅色的肉都是人類遠古的飲食記憶,所以很多食物會特別強調紅色。而蘇丹紅是一種很穩定的紅色色素,不容易褪色,又特別鮮豔,所以很容易被不肖人士所利用。歐洲在2003年開始就對市面上辣椒製品做過蘇丹紅的大規模掃蕩,#而許多國家也發現過棕櫚油添加蘇丹紅,因為棕櫚油也是要橙紅才好看,所以有的國家曾發現市面上的棕櫚油有高達30%驗出蘇丹紅。 2. 辣味是很基本的味道,其實他根本不是個味覺,比較接近溫度覺或是痛覺,所以可以對其他酸甜苦鹹等味道提味或放大,甚至古代在食鹽昂貴的地方是可以代替鹽用的,所以辣椒在食物調味料裡面運用太廣泛,甚至不是要取其辣味而是當成一種隱味,所以很多人沒想到,居然連胡椒粉、咖哩粉裡面都有,更不用講甜辣醬、麻辣鍋底、三杯醬等等都會有出現,所以牽連太廣。 3. 蘇丹紅使用量太少,驗到的很多是ppb等級,但是法規是不允許使用,所以只要有用到,不管多低都不行,所以有些品項是間接再間接用到辣椒粉,一樣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影響範圍是放大再放大,是一種滾雪球效應。 4. 蘇丹紅被渲染為致癌物,其實IARC致癌物分類是被很多人誤解了,IARC致癌物分類分為1、2A、2B、3等類,蘇丹紅被分為的第3類是最低的一類,是動物證據裡懷疑有致癌性,但是沒有人類致癌的證據。所以不是被IARC討論過、放入清單的就叫做致癌物。大家不要被少數愛渲染萬物都有毒的人所嚇壞了,第3類裡也是有茶、咖啡、瑪黛茶等日常的食物,大家不必過度驚慌,水喝多了也是會中毒的。 #呼籲名嘴要有良心,不要把事件過度渲染做搏版面的工具。針對生存安全事件,人的反應是很直接而劇烈的,這牽扯到了大腦杏仁核的戰或逃跑的生存反射反應,名嘴是利用這個對大眾PUA。 5. 只是這次看來所謂食安五環並沒有發揮想像中的效果,所謂 #食品雲、#10倍檢驗 現在回頭看起來都不太務實,還是傳統手法如邊境查驗、原料勾稽追溯在發揮功能。 6. 擔心自己不慎吃到了蘇丹紅也不必過於驚慌,加強自己的排毒是個好方式,蘇丹紅不是不能代謝的: 多吃 #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助提升肝臟解毒酵素的活性、多吃益生菌也可以幫助腸道代謝、多喝水也有助於腎臟排出。 7. 至於很多人最近開始不吃辣、不吃胡椒是不是一招呢? 當然這是短期內可以做的方式,只是大多數人應該也撐不了多久,不過暫時可以讓很多人心安一些的話還是可以做吧。 8. 政府出來呼籲大家不要挑選過度鮮豔的辣椒粉,還把有蘇丹紅的辣椒粉與正常的辣椒粉顏色作圖PO文,只能說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搞笑,辣椒多少品種,顏色深淺各個不同,專家未必都能辨認,一般民眾又怎麼分得出來? 9. 為健康著想,韋恩還是建議大家少吃點辣。一方面辣味會殺死味蕾細胞,所以味覺會越來越遲鈍,所以愛吃辣的人會越吃越辣,這不是耐受性的問題,#是味蕾細胞快死光了。 辣對黏膜組織有很大的刺激性,甚至有許多研究陸續認為與消化道癌是有正面相關的,#像韓國為何愛喝茶卻仍胃癌比例特別高,有學者認為跟愛吃辣是有關的。 10. 但是 #辣椒素(唐辛子素)對減肥確有幫助,有可能是會讓人體產生發熱效應,提升人體棕色脂肪燃燒的效應。日本Ainomoto還特別育種出一種不會辣的辣椒,萃取辣椒素作為減肥食品,避免刺激消化道,又有減肥功效,產品在美國有上市。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個月前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擔心自己有接觸史或者進行保護性隔離的人,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很多人都會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36.7℃左右,夜晚略高。 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佈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37℃已經成為歷史,而體溫下降並非好事!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資料,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但是,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 / 體溫降低的影響 / 病毒學解密:蝙蝠為何能把上百種病毒封印在體內? 根本原因很簡單: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幾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 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鉤的, 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 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 慢慢悠悠的白細胞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異物,即使發現異物了,也很難迅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消滅異物,導致機體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引發疾病。 此外, 白細胞不僅能抵禦外部病毒和細菌的攻擊,還能監測到體內的癌細胞,及時把癌變細胞殺死。 其實,即使是健康人,每天體內也會產生約 5000個癌細胞。 如果其中一個躲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倖存下來,很快就會1變2、2變4、4變8...... 最終演化成腫瘤。 據科學家推算,如果體溫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則每天免疫系統可能會漏掉近1500個癌細胞,任其瘋狂繁殖。 / 體溫降低的原因 / 現代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會降低呢? 1、最主要的原因——缺乏運動 科學家分析,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 在離我們並不遙遠的50年前,人們每天都要做很多運動: 農村的人要種莊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群,也會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飯、清掃房間;大家出門會優先考慮步行或自行車,閒暇時靠戶外運動打發時間。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好像越來越「懶」了——吃飯靠外賣,出門就打車,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機器人,隨時可以躺在床上打遊戲,男生打籃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園場景一去不復返。 基礎代謝與任何外在活動無關,是一個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 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 一個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麼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 現代人運動量的減少,導致肌肉含量普遍偏低。 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消耗就會減少,內臟脂肪就會增加。 而內臟脂肪組織會分泌出超過20種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細胞因數),會引起血管炎,還會削弱胰島素的功能,從而導致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2、無處不在的空調,使體溫調節中樞不再敏感 專家認為,除了肌肉品質下降外, 空調導致的出汗困難也是現代人體溫下降的一大原因。 人們長期在空調屋工作和生活, 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 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從而導致體溫降低。 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皮質醇過量分泌導致肌肉分解 此外, 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財務問題和家庭問題等生活壓力,也和體溫降低有關。 在壓力狀態下,人體處於應激狀態,身體會分泌一種叫 「皮質醇」的激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皮質醇是一種分解代謝激素, 不僅會分解肌肉,還會促進脂肪儲存,優先把脂肪存儲于內臟。 生活壓力導致皮質醇長期過量分泌,一邊分解肌肉,一邊儲存脂肪,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就隨之降低。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 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通過飲食提高體溫 / 在日常飲食中加入胡椒粉或者辣椒粉。 如果你是個「重口味」的人,那麼對於辣椒粉一定非常親切,這種能產熱的調味料能夠迅速提高人體的溫度,它含有一種叫辣椒素的化學物質,不僅能讓你的味覺產生反應,更能在你的消化系統中發揮作用,是一種能讓你急劇升溫的物質。 吃花生。 花生長久以來都是以提高新陳代謝而著名的食物,因此對於減肥的人來說是最佳的小零食。 花生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當作身體的燃料,當體內碳水化合物增加了之後,身體自然會覺得更加熱一些。 多吃糙米。 糙米可以作為很棒的主食來吃,並且還能有效提高身體溫度。 糙米中含有很多健康的碳水化合物,能讓你在有飽腹感的同時燃燒多餘的熱量,從而產生溫暖的感覺。 生吃生薑。 你可以在餐點中加入生薑,也可以直接生吃,在你用力咀嚼生薑時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你會感到體內迅速變熱。 生薑中含有一種稱為姜辣素的物質,能收縮血管,從而產生熱量。 喝熱飲或熱湯。 任何溫熱的液體都能提高你的體溫。 熱飲中的熱量會迅速貫穿全身,讓你的身體在一段時間內處於非常溫暖的狀態 / 通過運動提高體溫 / 進行日常基礎訓練。 鍛煉可以有效提高身體溫度,不過也要小心,在出過汗後身體會重新冷卻下來。 規律的鍛煉能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進而讓身體增溫,不妨每天早上進行鍛煉,因為在早上提高了新陳代謝後能説明你維持一整天較高的新陳代謝率,也就是說,即便你已經鍛煉完了,你的身體還會持續處於較高的溫度中。 深蹲。 所謂深蹲就是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雙手搭于腰間,然後彎曲膝蓋、緩慢下蹲,就好像你要坐下來的姿勢一樣,在空中停頓兩秒後回到起始位置。 一次做3組,每組20個。 每天運動。 每天運動30分鐘就能有效增加身體的熱量,當你在動用繩肌腱和股四頭肌等大肌肉群時,身體自然會燃燒更多熱量,從而提升身體溫度。 如果你不喜歡跑步,還可以改成游泳或騎單車,同樣能達到燃脂和提高體溫的效果。 盡可能地多活動身體。 抓住一切可以活動身體的機會,即便當你手頭有事在忙也不要放棄。 比如增加做家務活的頻率,比如掃地或拖地等等。 / 保持身體的熱度 / 穿著適宜。 能讓你保持身體熱度的衣服種類有很多,如果你感覺出門可能會冷,就多穿一件或者帶一件在身上以防萬一。 和朋友家人們待在一起。 不同身體間的熱量傳輸會提高房間的溫度,人類是熱血動物,換句話說,人體自然會釋放熱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多的房間比人少的房間溫度更高。 多和其他人待在一起可以説明你從每個人身上傳輸熱量和能量,相互取暖。 讓身體保持乾燥狀態。 在洗完澡或者剛淋過雨後,一定要及時擦乾身體來維持體溫,溫度較低的水會迅速吸走你的熱量,讓體溫降低。 如果你淋濕了,儘快換上幹衣服。 如果你一直捂在濕衣服裡,體溫會急劇下降。 用吹風機吹幹頭髮的同時給身體增溫。 頭部溫度增加後,身體其他部分的溫度也會提高。 / 讓身體自然地增溫 / 增肌。 肌肉會消耗相當多的熱量,即使是在你休息的時候依然不例外,因此,增加肌肉也意味著你對於熱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記住這一點,增肌就可以增溫。 不要刻意阻止身體打顫發抖。 這些本能性的動作是身體自發調節體溫的方式,當你打顫和發抖時肌肉就會參與進來,繼而提高你的體溫。 增重。 這個辦法並不是人人適用的,尤其當你已經屬於超重狀態時。 不過話說回來,增加一點體重確實能讓你保持溫暖,那些額外的脂肪能夠起到隔離作用,讓你的身體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溫度。 增重最好的方法就是攝入更多的熱量,你需要一個卡路里計算機來計算你需要攝入多少熱量來增加體重。 / 提升體溫的好處 / 減輕肝腎負擔,微循環系統若得到改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便可迅速排除體外,從而減輕肝臟及腎臟的負擔。 增強免疫力,體溫每上升1攝氏度,人體的自然治癒率會增6倍左右,若體溫上升2度,自然治癒率更會增強36倍之高。通過升溫排汗有助於健康。 促進排汗及皮下脂肪的排除,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將皮脂腺的脂肪排出體外,達到健康與美容,輕鬆變苗條的效果(要注意補充水分)。 排出體內的老舊廢物,主要是體內的代謝廢物。重金屬與致癌物,提高體溫將體內累積的致癌成分”重金屬”排出體外,徹底去除癌症根源。 增強活力,活化新陳代謝、強化營養成分的充分利用、消除疲勞。 改善微循環系統,皮下深層的溫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微血管擴張。 呼吸的皮膚,使得皮膚呼吸更加旺盛,血液循環順暢,常保健康美麗,光滑細緻。 有效改善睡眠——助眠,睡到自然醒。 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避免會降低你體溫的活動,比如在寒冷的冬夜外出或者有可能打溼衣服的活動。 瞭解你體溫過低的原因。體溫過低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你必須清楚你是否患有某些疾病,才導致你的體溫比正常低。 當你的體溫持續過低、無法提高時,不妨諮詢下醫生,你的新陳代謝方面應該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特別的注意。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長知識嘍! 謝謝陳主新推薦此文: 〈分析美豬瘦肉精的問題〉 (暫名) 文/林慶順 加州大學UCSF醫學院教授 「瘦肉精」是一個中文特有的名詞,儘管網路上有人在問它的英文是什麼,答案卻要嘛不知所云,要嘛錯得離譜。事實上,這世界上沒有人知道「瘦肉精」的英文是什麼,更諷刺的是,儘管台灣人把「美牛美豬」吵到翻天,發明「美牛美豬」的美國人,卻完全不知道什麼是「瘦肉精」。 我在美國已經住了41年,從來就沒有在美國的電視或報紙裡,看過任何有關瘦肉精的報導。更諷刺的是,儘管美國的三億人口天天都在吃「美牛、美豬」,他們卻完全不知道他們天天都在吃台灣人怕得要死的「毒牛、毒豬」。 (一) 「瘦肉精」的正式名稱是「乙型腎上腺素受體致效劑」,簡稱「乙型受體素」。這個正式名稱是翻譯自Beta-adrenergic agonist,所以,如果要搜尋有關「瘦肉精」的英文資訊或研究報告,就要用「Beta-adrenergic agonist」這個關鍵字。 「乙型受體素」並非單一的化學物質,而是一個家族。這個家族目前已知含有44個成員(不同化學物質),而其中最有名的是以下四種: 1.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 2. 齊帕特羅(Zipaterol) 3. 克倫特羅(Clenbuterol) 4. 沙丁胺醇(salbutamol) 萊克多巴胺是第一有名,因為它是第一個被美國核准可以添加在飼料裡的乙型受體素。它有三個商品名:「培林」(Paylean)是添加在豬飼料裡,「歐多福斯」(Optaflexx)是添加在牛飼料裡,「湯瑪士」(Topmax)是添加在火雞飼料裡。 齊帕特羅是第二有名,因為它是第二個被美國核准可以添加在飼料裡的乙型受體素。它的商品名是Zilmax(沒有中文翻譯),是添加在牛飼料裡。 所以,所謂的「美牛、美豬」,指的就是「用添加了萊克多巴胺或齊帕特羅的飼料,餵養出來的牛和豬」。萊克多巴胺和齊帕特羅的毒性都很低,在豬牛體內的代謝也很快,所以殘留量都很低。目前美國進口的牛肉,檢出萊克多巴胺的含量最高只有2.8 ppb。一個人一次吃下7萬5000 ppb的萊克多巴胺,都還不會中毒。 一般民眾對於「毒」有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觀念,那就是以為只要是有毒物質就會對健康有害。可是,毒理學之父Paracelsus的傳世名言——「Only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就是要告訴大家「不管是什麼化學物質,只要劑量夠大,就是毒,只要劑量夠小,就不是毒」。縱然是人類賴以為生的水,只要劑量夠大,就是毒;而縱然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砒霜,只要劑量夠小,就不是毒。 所以,反美豬人士硬要堅持的「瘦肉精零檢出」,完全是違反科學。 我的一位讀者在我的網站回應:「為了一個不存在的「零檢出」吵了好幾年,始作俑者就是民進黨」。我回答:「政客都是以政治利益為首要考量,藍綠皆然。」 克倫特羅及沙丁胺醇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們是最常被非法使用的「乙型受體素」。早在2012年台灣有條件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牛進口之前,台灣豬農就已經有在非法使用克倫特羅及沙丁胺醇。請看我在2016年6月18日發表的台灣使用高毒性瘦肉精的證據。 克倫特羅及沙丁胺醇的毒性,比萊克多巴胺高出2000倍以上,再加上它們在動物體內代謝很慢,所以殘留量就很高。由於克倫特羅及沙丁胺醇的價格便宜,所以會被非法使用於牛猪的飼養,而大家常聽到的瘦肉精中毒的事件,就是此類乙型受體素所造成的。 例如在2001年廣東中洋飼料公司,非法生產及銷售添加克倫特羅的飼料給養豬戶,導致數百人食肉中毒。還有,根據一篇2013年發表的台北榮總臨床毒物學科發表一篇報告,有12個人一起晚餐後集體中毒,而尿檢所查出的毒物就是克倫特羅及沙丁胺醇。 (二) 儘管美牛、美豬所使用的瘦肉精,是萊克多巴胺或齊帕特羅,但台灣一些所謂的「瘦肉精專家」,卻硬是要把瘦肉精說成是克倫特羅。例如李醫師在2012年3月24日,發表〈瘦肉精是什麼?對人體有何影響呢?〉,內文說「瘦肉精又叫鹽酸克倫特羅……對人體有很強的副作用,其不良反應主要有: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頸、四肢肌肉顫動,甚至不能站立,頭暈,頭痛,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 台灣另一位所謂的「瘦肉精專家」蘇醫師在2016年5月4日到立法院公聽會時,表示瘦肉精不光只影響心血管疾病,還可能讓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病情變重,甚至提高癌症轉移風險達22倍(請看〈瘦肉精有多毒?躁鬱變嚴重,癌轉移增22倍〉)。 他也說萊克多巴胺不只會對心血管疾病造成危害,也可能會對人類大腦的TRAA1接收器產生作用,因而誘發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疾病(請看〈萊克多巴胺傷心毀腦,蘇偉碩:嚴禁瘦肉精美豬〉)。 可是,醫學文獻裡卻完全找不到萊克多巴胺對人會造成什麼躁鬱症變嚴重、癌症轉移風險提高22倍、傷心毀腦等等情事。也就是說,這些全是沒有科學證據的故事。 我也看到一篇蘇醫師的專訪,它說:「台大的賴秀穗獸醫曾對此表態認為是美國政治施壓的結果,並表示就科學角度來說萊克多巴胺是不安全的,孕婦、孩童、心血管疾病、肝病、腎臟病、癌症等病患萊尤其碰不得」。 可是,賴秀穗教授曾發表認識瘦肉精,他說:「筆者認為農政單位應重視、面對毒性高的瘦肉精在台非法使用的問題,更應邀請消費者、學者及養豬業者,研商一種雙贏的對策,朝正面思考,解除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為禁藥的法令。如能核准使用,一方面可降低養豬成本,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可杜絕非法使用毒性過高的瘦肉精,來危害消費者的健康。」 所以,毫無疑問的,蘇偉碩醫師專訪裡所說的,跟賴秀穗教授所說的,正好是一百八十度背道而馳。 (三) 「乙型受體素」的作用是類似腎上腺素。它會使豬焦躁不安,有攻擊性。而由於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有些豬會四肢癱軟,無法行走,或倒地不起。牛對瘦肉精的反應,目前還沒有關於情緒改變或行動不便的報導。但是,有一篇2014年的報告說,瘦肉精會使牛隻死亡率增加75-90%。這篇報告立刻遭到瘦肉精藥廠的反駁,認為研究設計有缺失。 不管瘦肉精是否對牛有害,問題在於,有必要使用瘦肉精嗎?根據瘦肉精藥廠Elanco的說法,瘦肉精的使用,可以讓養豬業者,每隻豬多賺5塊美金。但有小農戶說,只多賺1塊。不管是5塊或1塊,在不用瘦肉精的情況下,消費者大概也就只是多付幾分美金來買一磅豬肉。那有必要為這麽一點小錢,讓豬焦躁不安,四肢癱軟嗎? 在我最近(2020年8月28日)發表〈瘦肉精:科學似乎總算贏了一局〉之後,有讀者來跟我嗆聲,指責我為瘦肉精背書。可是,他們卻完全沒有看到我曾一再強調我是反對使用瘦肉精的,例如2016年6月22日發表的〈瘦肉精的人道問題及...〉只不過我反對的理由是基於對動物人道的考量,而不是對人類健康的考量(因為合法添加的瘦肉精沒有健康問題)。 (四) 賴秀穗教授在2011年1月19日發表〈不要把瘦肉精政治化〉。他說:「筆者常與養豬業者接觸獲悉,贊成使用合法瘦肉精(培林)的豬農佔絕大多數,只是瘦肉精已被炒作成政治議題,誰在野就反對它的使用。」 BBC中文網也在2016年1月15日發表〈台灣大選:養豬戶稱「瘦肉精美豬不是問題重點」〉,內文寫道: 萊克多巴胺是1999年被核准作為飼料添加劑,所以至今已有21年的使用歷史。美國的三億人口,包括數十萬台灣移民,吃瘦肉精餵食的豬肉,已經吃了21年,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發病的案例。如此無懈可擊的食安記錄,卻被一年數起食安危機的台灣詆詬為「有毒,吃不得」,真不知天理何在,世道哪尋。 更何況,當台灣的政客來美國訪問或過境,難道會跟美國東主說「你們的牛肉、豬肉有毒,我不敢吃」?又或,當他們把子女送來美國念書或拿綠卡,是否曾考慮過他們的心肝寶貝將長期遭受美牛美豬毒害?還有,如果台灣政府真的認為美牛美豬有毒,那就應該頒發勳章給駐美外交人員,以表揚他們為國捐軀鞠躬盡瘁。 瘦肉精之所以會成為食安問題,完全是被捏造出來的。它是政客們免本萬利的政治鬥爭工具,當需要選票時,就裝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狠狠痛罵執政當局罔顧國民健康。而一旦選上成為執政者,就反過來,扮演縮頭烏龜,讓政敵及民眾在龜殼刻上「詐騙集團」。 在我發表〈瘦肉精:科學似乎總算贏了一局〉之後,有一位讀者回應:「如果沒問題,為何台灣禁用?如果有問題,那幹嘛開放進口?」我回答:「禁用是因為國內政治鬥爭贏了,開放是因為國際政治鬥爭輸了(即所謂的「與國際接軌」)」。 我的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所關心的是健康,而不是政治。我之所以會觸及政治,是不得已的。就是因為政治鬥爭,才會導致台灣民眾相信美牛美豬有毒。我之所以會談論瘦肉精,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能消除大家對瘦肉精的疑慮,不要繼續活在政客們捏造的食安陰影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8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