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台大(上)金傳春教授三段<疫情研究>的錄音檔(上)一定要聽完~衛福部<從上到下>都不夠認真

現有回應

  • 子花使用 NX 的回應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一、該訊息僅為這次疫情及政府防疫政策之個人單一看法及提供相關建議。

    二、相關疫情及政策應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決策為主,設置「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主要目的:
    1. 以「情報、作戰、後勤」3大範疇,下設10個執行分組進行各項防疫作為。
    2. 成立專家諮詢小組,邀集專家學者研議醫療及防疫專業技術

    不同意見

    一、原始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4344020

    建議重點為:
    1. 政府相關單位宜為孕婦和胎幼兒備妥Omicron的高效價抗體血漿
    2. 年長者到府接種,提升打完3劑新冠疫苗率,降低未來的醫療負擔。
    3. 指揮中心應該推動國產的新冠疫苗與各個國際優良疫苗評比,比較其副作用、突破性感染率、重症保護力等等。(該訊息易被不當引用,製造輿論滑坡效應,及成為政治及疫苗陰謀論者散佈假訊息之工具,民眾應多加留意)
    4. 疫苗審查制度改革。(同上,易形成輿論滑坡及陰謀論題材)

    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組織架構,組織及分工決策原則:
    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4825-53646-205.html
    2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7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這是台大金傳春教授的錄音檔,有關疫情研究,一定要聽完。
    36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難得台大可以出一個有良心的教授,肯站出來說實話。 這是台大金傳春教授的錄音檔,有關疫情研究,一定要聽完。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金傳春是台大公衛系教授,這是她在北一女59年班同學會line 群組的錄音檔, 很含蓄講到台灣的疫情,值得聽聽看。
    3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台大公衛系教授金傳春在北一女line 群組的錄音檔。最最不可思議的是,陳時中不相信疫苗!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金傳春,是台大公衛系教授,這是她在「北一女59同學會」line 群組的錄音檔,她很含蓄講到台灣的疫情,若我們能多方聽聽專家的意見,對於世間事方能客觀以待!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從紐西蘭經驗看台灣防疫虛實 2021/05/21 孟真 (作者為退休感染科醫師及前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 [普篩] 過去台灣各大醫院與研究機構的檢驗設備與技術堪比歐美,但為何從去年到今天一直沒有發揮該有的水準?首先是衛福部從沒有打算要讓篩檢普遍化,讓篩檢壟斷在少數大醫院檢驗室手中,從收費一次5000 -7000元就可以看出。紐西蘭政府從去年就在各區廣設篩檢站方便人民隨時自由去篩檢,而且免費,去年疫情吃緊時每天可以篩檢到十幾萬人次。紐西蘭無論人力與設備都不如台灣,但政府策略正確行動果斷,而且從頭到尾都只用PCR核酸檢測,沒有用病毒抗原快篩,因為目前的抗原快篩試劑敏感度專一性都不足,浪費時間與金錢。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則鴕鳥心態自得意滿,即使現在疫情擴散,中央與地方沒有共識,亂無章法。 [防疫漏洞] 台灣防疫最大的漏洞就是對入境旅客居家檢疫14天管控只做表面文章,我去年12月回台,在台北市大安區住一個晚上要價5000元的旅館,15天期間發現防疫人員都只是電話及簡訊提醒,沒有任何核酸檢測,期滿沒症狀就直接放人。期間我有問題要釐清,打防疫專線,各單位互推責任,一問三不知。而且旅館居家檢疫沒有配置任何醫護人員,我離開時只在櫃檯看到一個旅館值班僱員,只給我付費收據,不需要其他簽署文件。 [檢疫管制] 反觀紐西蘭政府在各旅館居家檢疫配置大量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及軍人警察,24小時三班輪值,在旅館大廳內就設有核酸檢測站,隔離期間至少要做三次核酸檢測(第1、3、12天),三次都陰性才能放人。整個流程井然有序。台灣邊境管制防疫工作虛有其表,能撐那麼久才爆發社區感染,可能與台灣人比較聽話會帶口罩有關。 [疫苗採購] 至於疫苗採購,疫情指揮中心說已經訂多少劑疫苗,請問簽約了沒?付了多少訂金?台灣政府採購法雖然很官僚,但也有緊急採購的機制。紐西蘭政府去年就有先見之明,訂四種不同疫苗,但最後決定全部採用輝瑞,把其他已訂的疫苗照樣交貨但轉贈給南太平洋島國。衛福部採購疫苗程序到底走到那個階段?不要只會嚷嚷叫叫,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疫苗廠商是國際大廠,我們如果已簽約也付訂金,不會買不到疫苗的,衛福部應該公佈實情。否則就是怠忽職責,在野黨立委也應該追究衛福部的政治責任。台灣疫苗採購不順,衛福部若只一廂情願寄望國產疫苗,如果到時候國產疫苗保護效果不如預期或歐美不承認,國人如何出國?現在歐美已經開始醞釀入境要有疫苗接種黃皮書(證明),台灣下一步怎麼走? [無知心態] 衛福部從去年全球疫情爆發開始就完全採取守勢,從未提出疫情爆發最壞情況的緊急方案,每次疫情有狀況,都靠運氣躲過。直到今天疫情擴散,還有很多人認為每天只有幾百個感染被發現,與其他國相比,算什麼?這種無知心態還被政府肆意渲染,甚至開始宣揚指揮中心領導白髮蒼蒼,召集人台大醫生豐功偉業。疫情當前某些媒體還不忘造神運動,作秀要國人知道他們多辛苦。這在民主國家是匪夷所思的,能力不足早就下台了,還厚臉皮自我表功,沒有政治責任擔當,只要上級沒意思要換人,就表示靠山依在,何懼之有?我們看不到相關單位反省與道歉,只看到政府網軍繼續圍剿異議人士,好像任何批評與建議都是在唱衰台灣。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若不改弦易轍,這場疫情將會曠日持久,民心盡失,什麼大內宣大外宣都是徒勞無功的。 [無症狀感染] 是社區爆發感染的不定時炸彈,現階段為避免造成恐慌,要求沒有症狀者不要去篩檢,但這是阻斷社區感染的軟肋。相反的,至少在熱點區必需擴大篩檢,這是疫情指揮中心應當馬上開始執行,而且要越快越好。只有努力找出無症狀帶原者,才有機會阻斷傳播鏈,清除社區感染。若不積極找出無症狀帶原者,社區感染即使暫時緩和下來,也隨時會再爆發流行,形成地方流行病。除了擴大篩檢及戴口罩外,終止社區傳播的終極手段還是得靠疫苗接種。這次疫情爆發流行或許提供一個好的機會,讓國產疫苗開始本土的臨床三期試驗,不必受制於他國,衛福部要當機立斷。 [疫苗施打先後順序] 目前在疫苗供應受限下,應該先排優先次序,學紐西蘭讓第一線的邊境管制人員包括機場海關警消及所有參與防疫的人員與家屬優先接種,第二線是所有醫護人員及其家屬,第三線是65歲以上老人,其他視疫苗供應量依照年齡再排順序。寧可先擴大接種基數,讓更多的人可以產生初級免疫反應,接種14天後萬一暴露於感染風險中,也可以產生次級免疫反應,降低發病或病重的風險。第二劑可混打不同種疫苗,這已經有研究報告支持,因此打完第一劑可以等,不用急,大家共體時艱。希望大家能在這次疫情擴散造成社區爆發感染中學到教訓,發揮智慧與能力終止疫情傳播,再度讓世人刮目相看。
    1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運將老爸的眼淚!文/佚名 底下我要講的這個故事,是我跑教育新聞十幾年來,少數在採訪過程強忍住不掉淚的感人故事。 男主角是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單親技職生,是如此拚命向上,讓人心疼、憐惜,更讓人不禁豎起大拇指,要為他致上最高敬意。 他原本有個美滿家庭,但在國一時,父親經營車行失敗,欠了大筆債務,房屋被查封,媽媽非常瞧不起丈夫,就收拾行李離婚跑人了,在理髮店工作,留下他和他姊姊;更悲慘的是,連他姊姊也唾棄爸爸,從沒給好臉色看,最後也跟著離家出走,不知去向,留下父子倆相依為命。 為了償還大筆債務,爸爸靠行開計程車維生,車子是租的,每天固定要繳錢回車行,遇到不景氣時,跑不到客人,有時都還要倒貼租金,某次繳完租金,身上只剩下十塊錢坐公車回家,連飯都沒得吃。 他中學六年全勤、早早到校,這是孝順爸爸最好的方法 因為收入少,父親只好在關渡山上租間廉價的小房子,他每天上學要步行半小時才能到關渡捷運站搭車到校,但他從國中到高職都拿全勤,每天總是班上到校最早的前幾名,因為他說,「這是孝順爸爸,不讓他擔心最好的方式」。 父親無法給他什麼,一切得靠自己努力,在青春期遇到父母離婚,加上生活困頓,他國中成績很難不被影響,高中考得不理想,後來就讀學費比較便宜的南港高工模具科,也就是專門培養「黑手」的地方。 在台灣,中學生被畫分成兩種階級,一種是將來準備考大學的普通高中生,另一種是為就業準備,或只能考次一級四技二專的高職生。 很奇怪地,台灣的高中和高職生很少交流,且後者常被前者看不起,這些高職生往往來自弱勢家庭,卻因在升學之路矮人一截,就被歧視為「次等國民」;尤其讀高職模具科當黑手,更形同以前國中放牛班,前途不被看好,好像一步「死棋」。 但他並未因此自甘墮落,高職三年依舊拿全勤獎,成績永遠保持前三名,平時同學討論哪裡有好玩好吃的,他都是默默聽著、一聲不吭,因為他沒有錢,更沒時間讓他揮霍青春。 他是個不偷懶的好孩子,生活有理想、有規畫,他擔任學校日研社副社長,通過日語四級檢定;還利用假日到師大外語中心學法文,班上他最小,卻最認真;他不像許多明星高中生很自私、只會死讀書,課餘他當志工,是學校圖書館及動物園的長期義工,證書獎狀厚厚一疊,他善用生命中的每一刻,高職畢業時已考上兩張證照,拿過科展優等,是北市特殊優良學生,還榮獲十大傑出高職生獲教育部長表揚。 但真正推他一把的,卻是拋棄他的北一女學生,他和她是國中同學,彼此互有好感,沒想到畢業後,一個上北一女,一個卻只考上南港高工,兩人等於被分發到不同世界,北一女交一個南港高工的男友,潛意識可能覺得丟臉、擔心被人笑,但她並未因此和他斷絕來往,他的電腦繪圖能力很強,總是幫女孩應付所有大大小小的美編、壁報;北一女選修電子計算機概論,老師出了六道習題,都是他抓刀代答。 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愛意,問她:「妳能不能當我女朋友?」沒想到她冷淡地說:「我們只是同學而已。」更讓他傷心的是,她說已有男友,也就讀明星高中。 「讀高職的男生,就不是人嗎?就不能公平競爭嗎?我長得也不差呀!(事實上,他長得滿帥的)」 他知道這女孩,就像他的媽媽瞧不起他爸爸一樣,這讓他憤憤不平,覺得被利用,轉成激發他向上的強烈動機,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爸爸在外面有了「阿姨」,最近很少回家;媽媽聽說也交了男友;姐姐又不知去向,他深受雙重打擊,覺得全天下只剩自己孤單一人,無依無靠,唯一的目標,只能不斷往前衝。 「老師,只剩高三這一年,我不補習考得上國立大學嗎?」有天他找模具科的邱老師面談,老師聽他娓娓道出心路歷程,覺得好心酸,發誓一定要拉這孩子一把,鼓勵他大有機會。 於是他每周訂定讀書計畫,鎖定推甄台科大高分子工程系,才高三上就已準備好厚厚一疊推甄資料,果然順利錄取,爸爸知道兒子考上台科大,真的很高興,卻也很憂心,因為,他爸爸還沒還清債,根本出不起學費,只好很難過地告訴他:「要讀,只能自己想辦法出學費。」 他大學四年,打工了六個多學期,還賺錢給老爸,就這樣,大學四年來,他沒向爸爸要過一毛錢,除了第一學期用助學貸款,其他六個多學期,他都拼命打工付學費跟生活費,甚至還拿錢給爸爸補貼家用。 但他並未因此犧牲功課,這四年來,他犧牲所有休閒、玩樂,不像一般大學生逛街、花錢、治裝打扮、到處聚餐、唱KTV,他根本沒時間,也沒本錢,他連女朋都不敢交,生活除了打工,就是讀書。 由於對於高職學的模具、機械較有興趣,大四那年,他跨組考研究所,竟然榮登台科大自動控制所榜首,同時更考上台大機械所。 放榜當天,他去找教授,教授一個個問錄取生讀什麼高中、什麼大學畢業?每個幾乎都是建中、附中、竹中、台、清、交大,一路讀明星學校。 問到他時,他很坦然地說,台科大,教授說:「哦~不錯啊!什麼高中畢業?」「南港。」「南港高中?」他搖搖頭:「南港高工。」教授看著他,點點頭,他大概是所有錄取生「出身」最低的一個,也就格外讓教授好奇與敬佩。 他錄取台大後,先向高職邱老師通報喜訊,找完台大教授,再打電話給正在開計 程車的爸爸,告訴爸爸,他考上台大研究所了,要爸爸也要勇敢活下去。 他爸爸接完電話,當場淚如雨下,再也無法做生意,一路開著車回家,然後打電話給邱老師,一邊講、一邊哭:「老師,真的很感謝你,今天我在大業路紅綠燈下,接到兒子考上台大的電話,一時全身發麻無力開車,隨後放聲大哭,把後座的乘客嚇壞了。」 明明兒子考上台大,是件很光榮的事,運將老爸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我覺得好愧疚,這四年來,我沒給過這孩子一毛錢,他考大學、研究所,我沒出過半點力,他卻這麼爭氣,我這苦命的孩子,爸爸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讓你自己長大.........」落魄的老爸泣不成聲。 「這些年來,女兒沒給過我好臉色看,早已唾棄我,目前離家不知落腳哪裡,只有兒子對我不離不棄,還常問我『爸爸你過得去嗎?』、『爸不用擔心我,我已領薪水了』、『爸,開車不要開得太晚』,他考上台大,我只有慚愧,不敢有喜悅......」 當老婆跟女兒相繼離去後,若非這兒子還在身邊,勇敢地為了自己和爸爸而活下去,三不五時給老爸噓寒問暖,這一文不值的運將,早已沒有活下去的勇氣,台大研究所放榜那天,兒子打電話來,鼓勵老爸,也要勇敢活下去,讓他徹徹底底潰堤了,一個客人都不能載,就這樣哭了一整天。 邱老師後來把這個故事告訴鄭姓同事,同事再轉述給就讀台大中文所的女兒聽,她聽了熱淚盈眶,曾寫下這個故事,很多網友轉載。 她文末說:「我想,這孩子一定會成功的,在那樣的逆境,是我怎麼想都沒辦法想像的,從來不愁吃不愁穿的我,真的可說是十分汗顏,當我還在想著買多少化妝品、買多少衣服時,當我還在計較著怎麼我的錢都不夠我吃喝玩樂加打扮時,有人這麼辛苦而又勇敢的生活著。」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就發生在今天的台灣,在這個時代,勇敢的人,依然存在!
    2 人回報3 則回應6 年前
  • ▓中國的國運,還能持續多久?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講一件小事吧。這件小事前幾天刷屏了:為了確保在阿曼的2000多中國人,能夠一個不落地打上疫苗,中國向阿曼捐贈了十萬支疫苗,條件只有一個:必須中國人先打。好多網友感嘆:「為了兩千中國人能打上疫苗,再附送98000支疫苗,1:49的配贈量,中國政府真是太牛了。」其實不只是在阿曼,在越南,在泰國,在盧旺達,在馬來西亞,在厄瓜多爾,也一樣,中國政府都捐贈了不少疫苗,條件只有一個:中國人先打。中國政府保護海外公民的這個行為,叫做「春苗行動」。 「如果沒有多種疫苗,如果沒有足夠產能,一個國家即使想,也絕不可能有力量照顧到,那些海外小國的零星子民。更不可能為了保障這些人的健康,以幾十倍的好處回饋東道國。」連美國都做不到。在中國開展「春苗行動」的同時,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發佈公告:「美國政府沒有計劃,向海外個人美國公民提供新冠疫苗,請遵循東道國接種情況和接種指南。」 在講中國的國運之前,我為什麼要說「春苗行動」?因為我想讓大家瞭解幾件事情: 「中國新冠疫苗是怎麼誕生的?」「新冠疫苗的誕生有多麼不容易?」「中國新冠疫苗產能為何這麼大?」徹底瞭解這幾個問題後,你也就知道了中國之國運。 2020年1月21日,武漢封城之前兩天,科技部召開了一個會議。當時可能沒人留意這個會議,但現在回頭看,這個會議真是太重要了。因為這次會議決定:全力研發新冠疫苗。研發新冠疫苗有五大路線: ●滅活疫苗 ●核酸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 ●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 歐美國家基本選擇的是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有兩大優點:流程簡單,有效性高。但也有兩大缺點:無成功先例,運輸儲存難。中國也選此方向嗎,還是別的?會議最終決定:五條路線同時推進。當時也有不少人反對,覺得五路並進太燒錢,「疫苗研發非常燒錢,而且失敗率非常高,同時並進,會浪費大量資源和資金。」為什麼最終還是決定五路並進呢? 第一,正因為疫苗研發失敗率高,所以才需要五路並進。不知道哪條路線會成功,但目標是確保成功。」 第二,疫苗種類越多,好處越多。每種疫苗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可能需要接種不同的疫苗。而且,病毒可能發生變異,一旦一種疫苗不適用,另一種疫苗可以做為後手。」 五路並進非常燒錢,但中央指示說,「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為什麼要不惜一切代價研發疫苗?因為最近這些年,中國吃的「卡制之虧」太多了。別的且不說,單就一個芯片,因為美國的封殺和卡制,中國好多企業受盡了屈辱和折磨。如果中國不能研發自己的新冠疫苗,將可能面臨以下幾種後果。 1、買不到疫苗。 2021年6月4日,全球健康與發展論壇發佈公告:「全球75%的疫苗流向了10個富裕國家,有些窮國直到現在還沒收到第一批疫苗。新冠疫苗的分配不均,可能導致死亡人數翻番。」加拿大只有3700萬人,但訂購了4億多劑疫苗。歐盟只有4.5億人,但訂購了23億劑疫苗。世衛組織覺得不公平,就找疫苗生產國 —— 美國和英國商量,建議他們考慮一下貧窮國家,結果得到的回復是:「目前考慮重新分配還為時過早」連一般國家購買英美疫苗都這麼困難,一直被視為對手的中國就更不用說了。 2、只能買高價疫苗。 等自己都打完了,等盟友都打完了,等一般國家都打得差不多了,美英應該還是會考慮賣給我們,但價格絕對低不了。價格再高也得買,因為世界各國都接種了,我們不接種不免疫,就沒辦法完全開放,經濟必然大受影響。 3、賣給你還會附加條件。 巴西,算是美國的鐵桿小弟,但巴西向美國訂購疫苗時,美國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條件,「將巴西海外資產作為抵押,如果輝瑞延遲交貨,巴西不能罰款,如果疫苗發生嚴重副作用,巴西也不能罰款。」巴西官員眼淚都氣出了。 阿根廷也一樣,他們向美國訂購疫苗時,也被附加了侮辱性條約,「把冰川和捕魚許可證等國家自然資源抵押給美國。」阿根廷、巴西尚且如此,何況是「 眼中釘、肉中刺 」的中國。鑒於以上三點,中國必須研發自己的疫苗。 路線一定,科技部立馬領頭成立了「科研攻關應急項目組」。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小組,這個至今連名字都不為人知的小組,為疫苗的誕生真的付出太多太多了。這個小組肩負兩大任務。 第一:組建研發團隊。「5條疫苗研發路線,每條至少要保證有2~3個科研團隊進行攻關。」這個任務看起來簡單。但其實超難。小組在春節之前,連夜致電46家疫苗生產企業,結果只有幾家有研發意願。 為什麼不願?因為研發疫苗風險太大,「2003年的時候,就有企業投入巨資研發 SARS疫苗,結果疫情很快結束,投入了這麼多錢,連個水漂都沒打出來。」這次儘管有國家資金支援,但自己畢竟也要猛掏腰包,所以很多企業還是心有餘悸。但在小組的遊說下,很多企業最後都選擇了民族大義,「就算投資打水漂,也義不容辭。」 第二個任務:統籌協調。每條路線都有多個科研單位參與,有高校,有科研院所,有高科技企業,有頂級國家學術機構,有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這麼多單位要想形成合力,統籌協調極其關鍵,「有什麼問題,就得解決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服務,就得提供什麼服務。」 所以從1月23號開始,連續七個月,這個小組沒有休息過一天,小組組長趙振東,每天掛在嘴邊的總是那句話:「太慢了,應該再快一點!」2020年9月16日,因為勞累過度,在北京首都機場,53歲的趙振東,倒下去就沒有醒來。這般付出的,也不只是科研攻關應急項目組,還有各科研單位。 大年初二,中國生物集團董事長楊曉明,指示子公司北京生研所:「選擇一個現存的車間,升級改造成滅活疫苗生產車間。」北京生研所所長王輝請示:「是否馬上將原有東西拆掉?」楊曉明:「等一天再說。」為啥要等一天?因為反對聲音太多,「建一個P3車間,投資上10億,如果疫苗研發不成功,或者疫情像SARS那樣很快結束,這麼大的投資打水漂,誰負責?」楊曉明想了一夜決定自己來負責。他致電王輝:「拆」僅用了60天時間,北京生物就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冠病毒疫苗生產車間。 兩個月後,北京生物終於成功研發出了滅活疫苗。疫苗出來了,必須找到足夠願意接種的人,才能通過疫苗的測試。誰敢冒生命之危充當第一批小白鼠呢?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武漢生研所所長段凱,武漢血制副總李策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站了出來。這四個被稱為「新冠疫苗四君子」的人,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自己研制的疫苗,自己都不敢接種,讓別人怎麼敢放心接種?我們不當小白鼠,難道要別人來當?」 在「四君子」帶動之下,中國生物138名幹部,接著加入了試驗團。其實不只是中國生物,其他研究團隊都一樣,幾乎都是領頭人和董事長打了第一針。比如院士陳薇,她也是第一個接種自己研發疫苗的人,她說了這麼一句話:「雖然大量實驗證明疫苗是安全的,但面對未知的第一次,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先上,如果犧牲了,也就我一個人。」 正是有中央的不惜代價,正是有部委的前瞻規劃,正是有企業的民族大義,正是有科研單位的不捨晝夜,正是有很多人的捨生試藥,中國才有了多款疫苗的誕生。 滅活疫苗路線,走出了生物和科興。腺病毒載體疫苗路線,走出了康希諾。重組蛋白疫苗路線,走出了智飛。核酸疫苗路線,也有兩款mRNA疫苗,進入了2期3期臨床試驗。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全路線新冠疫苗的國家。這是浪費麼?不。全路線不是多餘,而是協同和互補。目前,新冠病毒已出現多種變異,擁有全路線疫苗的國家,將成為一種獨特的優勢。 講完疫苗的誕生。我再來說國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國運為何會這麼好?其實並不是中國的國運好,中國的國運之所以好,都是像研發疫苗一樣,是從上到下,是從政府到企業到民眾,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的結果。 有些國家的國運是靠撿來的,有些國家的國運是靠等來的,但我們中國的國運,都是靠自己一點點拼出來的。我們遭遇了多少次大災大難,地震、洪水、寒潮、疫情……哪一次不是大家一起拼出來的?我們遭遇了多少次封鎖圍堵,核武器、北斗導航、空間站……哪一次不是大家一起拼出來的?所以無所謂國運,一個國家的國運,取決於他的決策者、執行者,取決於他的科學家、企業家,取決於他的絕大多數老百姓,能不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接種了近11億劑疫苗,這些劑量佔了全世界注射的40%。與此同時,中國還向國外提供了4億劑疫苗。在很多國家買不到疫苗的時候,中國人卻有5款疫苗可以選擇。不僅有五種疫苗可以選擇,而且還是全免費的。一針疫苗的成本大概要200元,每人打兩針才能有效,也就是得花400元。想要有效阻斷病毒傳播,接種人口最少要達到70%,也就是9.8億人。那麼國家的支出就是:400×9.8 = 3920億元。 接種還需要大量醫護人士,人力成本也是國家承擔,這個大概需要1600億元。而且,還不止這些,為了讓身在海外的中國公民有疫苗可打,中國還向100多個國家捐贈了大量疫苗,這也是一筆巨額支出。中國政府真正做到了那句話:「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不惜成本,不計代價。」 身在海外的中國公民,在免費接種疫苗以後,一邊流淚一邊自豪:「儘管中國是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但並沒有因為人口眾多而忽視少數個體。連身處阿曼如此小國的我們,都被祖國時刻惦記著保護著。我們國家的政府,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拋棄任何一個中國人,這怎能不叫我們熱淚盈眶?」「作為身在海外的中國人,真的覺得太自豪了,有幸生在中國真好,有幸做中國人真好,因為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2020年7月22日,全球知名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佈了全球主要國家信任度報告,即各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國政府信任度高達95%,連續第三年蟬聯第一,而美國只有48%。為什麼中國人如此信任政府?此數據一出,這條提問就出現在「美國知乎」Quora上。還輪不到中國人回答,外國網友就回答上了:「比如救災,中國政府可靠得多!」「中國政府不是為了少數特權階層,而是為了民眾的最大利益行動。」「中國政府幫助幾億人擺脫了貧困和飢餓,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住房和教育。」………… 確實如此,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找不到第二個「如此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了。這也是中國民眾越來越愛國,越來越信任中國政府之所在。很多讀者問我:中國的好運還能持續多久?我想你已經知道答案了。國運是一種勢、是一種氛圍,他需要營造。中國未來的國運會怎麼樣,既取決於決策者、執行者,也取決於每一個你和每一個我,取決於我們大家能不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縱向疊加起來,便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橫向交織起來,便是一個國家的國運。所以,只要我們,都能像過去的40年那樣,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中國的國運必會一直昌隆。
    1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