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我們有個令人驚厭的農業部長。他管轄的雞蛋農,蛋產量連年不夠,他竟然無上限高價補貼進口商,於是食品加工廠及消費者,買到了廉價的雞蛋。 台灣蛋農吞下了日日漲價的玉米飼料。產蛋入不敷出。不想虧死明年不會要轉行嗎?明年豈不是更缺蛋了嗎?然後肉雞也不敢養,缺雞肉就補貼進口商,大家入黨等著爭取農產品進口補貼就好。我們把農業部正名為農產品進口補貼部吧。 看2023第一批進口蛋,居然一顆可以補貼32元,記得第一批主要是供給食品加工廠。憑什麼陳吉仲敢這麼做。在電視上還有嘴臉唇狡辯。 浪費國家那麼多錢,傷害本土農業,真是無恥。

現有回應

  • E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 進口雞蛋價差不是補助給特定進口商,而是吸收進口蛋到岸價格差額、關稅等差價。逐批檢驗若有不合格,都是直接退運跟銷毀,而且所有損失都是進口商自行吸收。進口商賺的就是他拿到的巴西產地價格跟報給農業部的價格之間的價差。(資料:農業部 2023/8/31)

    - 事實上平均一顆補貼3.8元

    出處

    農業部 2023/8/31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141

    農業部 2023/9/3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150

    自由時報 2023/2/27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24142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9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害民傷財的決策,農業部卻說得振振有詞 2023-09-05 聯合新聞網 為了一人公司「超思」成為進口蛋大買家的問題,農業部大言不慚誇稱,政府透過專案進口雞蛋補貼,創造了逾六十億元的效益,是補貼金額的十倍以上。誰料話聲剛落,國內蛋價立馬漲聲響起,昨起每台斤調漲三元,狠狠打臉農業部自詡「平抑蛋價有功」的說法。政府五個月來撒近五・七億的補貼,恐怕沒補到消費者,而是補到進口商的荷包。 這也正是超思的角色遭到質疑的主要原因。超思登記資本額僅五十萬元,負責人秦語喬只實際出資一千元,卻能取得蔡政府八千八百多萬顆蛋的專案進口特許,共獲得一・七億補貼。這樣的架構和脈絡,任何人看了都很難不懷疑其中存在某種「五鬼搬運法」。這點,正是農業部必須講清楚說明白的,沒有任何閃躲空間。 然而,農業部次長陳駿季的答覆卻避重就輕。他說,資本額不代表貿易能力與資金調度能力,外界不要陷入一人公司迷思。他還說,超思進口的巴西雞蛋有三貨櫃檢驗不合格,損失八、九百萬元,該公司「吭都不吭一聲」,顯示其資金調度沒問題。陳駿季的說法,其實毫無說服力。試想:超思能拿到近兩億元的補貼,損失幾百萬元算什麼? 超思負責人秦語喬有經營進口蛋的經驗,也有取得國外訂單的能力,這點無需否認。問題在,當國內蛋荒已經火燒眉毛,為何農業部和畜產會卻執意由超思自遙遠的巴西進口雞蛋,而且把六成進口蛋的配額都交給它?這些巴西雞蛋來台是採取「海運」,光是船運的時間,就要廿七至四十天不等。若再算上從巴西內陸產地運到港口,以及來台驗關到上架的耽擱,雞蛋從生下來到端上桌可能超過兩個月的時間。試問:這是紓解蛋荒的好主意嗎?讓民眾吃放那麼久的蛋,就算有冷鏈,能確保新鮮嗎? 陳吉仲的農業政策,因過度流於政治算計,所以充滿扭曲,從這次進口蛋的操作已一目了然。例如,為了快速進口雞蛋,不惜高價支付空運補貼,其中澳洲蛋每顆補貼高達卅二元,這已是蛋價的數倍。美國雞蛋也要補貼廿多元,土耳其蛋則是十六元,泰國蛋則是七、八元。這種補貼進口蛋來抑低市場蛋價的做法,從另一個角度看,根本是在戕害國內蛋農,使他們失去飼養蛋雞的欲望,必然造成市場的惡性循環。 再看,陳吉仲以中國大陸的雞隻施打「疫苗」,因此不考慮進口其雞蛋。這個理由,或許言之成理。然而,比起這次進口的巴西蛋被驗出氯黴素超標,可能引發再生不良性貧血及致血癌疑慮,何者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更嚴重?何況,超思進口八千多萬顆巴西雞蛋,僅抽驗了七十五批次,如此草率的檢驗,不會造成大量的「漏網之蛋」嗎?這點,農業部可以不在乎,但衛福部和整個蔡政府都不在乎嗎? 如果超思真的是一家長期熱心熱血的公司,民眾不會在乎它如何以小搏大,如何領走兩億補助。問題是,這家微小公司的超級大生意,不僅隱藏著不透明的金流人脈,還掩映著蔡政府農業政策的荒腔走板。除了罔顧農民、產業和市場,不顧消費者的健康,更把國家公帑透過黑箱操作注入到不明人士荷包裡。這種居心叵測的運作,才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事。 民眾可以不在乎超思的背後有什麼黑手,但你能容忍自己和孩子在不明不白下吃進過期的問題蛋嗎?你可以容忍政府假藉紓解蛋荒之名,把資金送進特定政商人物的口袋嗎?今年,人們有機會吃到半個地球外送來的蛋,卻很難有什麼振奮之情。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徐巧芯/ 深夜的追查時間:「超思」進口的蛋可能致癌!】 最近「超思」巴西蛋採購爭議討論熱烈,大家都覺得怎麼可能會有一家公司剛設立,資本額才50萬、老闆只出資1000元,可以標到上億的雞蛋採購案。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從巴西進口蛋。一查才發現,今年八月開始不再向巴西下單了,因為蛋的品質有問題。 哪一家有問題呢?就是超思! 超思進口的蛋抽查檢出氟甲磺氯黴素0.021ppm、氟甲磺氯黴素胺0.008ppm。氯黴素因具骨髓毒性,濃度高時恐引發再生性不良貧血和致血癌的疑慮。 這簡直又是一次政府「謀財又害命」的惡質作為! 讓一家奇奇怪怪的公司進口不合食安的蛋到台灣,農業部還要讓國庫虧損變相補貼,政府到底做何居心? 令人憂心的是,藥品殘留只有這一批嗎?超思進口了8000多萬顆的雞蛋,會不會有沒有抽驗到但是有殘留的?如果流入市面,農業部要負責嗎? 還有更多問題要請農業部回答: 1⃣️ 巴西蛋品質不佳,為何會在收購名單中? 2⃣️ 是誰給「超思」公司巴西蛋的收購保證? 3⃣️ 「超思」的八千多萬顆蛋錢誰付的?每批價格? 4⃣️ 進口蛋的品質有問題有沒有違約、罰款? 這已經不只是貪財疑慮,而是食安問題。台灣的蛋不夠,向國外採購又貴又會致癌的蛋,政府到底有多無能?請農業部慎重回應!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餐桌上的安全》/楊渡 從未有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民眾深切感覺「餐桌上的安全」如此岌岌可危,我們甚至不知道餵給孩子的食物,是不是會危害孩子的健康。如此政府,如此官員,簡直罪無可赦! 即使在社會各界的交相質疑之下,農業部長陳吉仲宣告請辭,但他並不甘心,還在臉書寫下長長的感言。然而,民眾在乎的不是他辭不辭職,而是那些流向未明的進口雞蛋,到底流到哪裡去了?農業部絕不能用陳吉仲的去職,來掩蓋對真相的追查,民眾更不能就此罷休,因為這是事關每一個人的餐桌上的安全。 關鍵是進口雞蛋的所有資訊,至今未公開。事實上,由農業部所主導的進口雞蛋政策,全程是有政府補助的。也就是說,這是人民出了自己的血汗錢,給農業部去進口雞蛋。農業部應該非常清楚,到底進口了多少數量、從哪一個國家進口、有哪些台灣廠商、進口的日期、進口的補助金額,一家一家,應該均有紀錄在案,絕無查不出來的道理。 更何況這些進口商最初先要得到農業部的許可,才能拿到政府補助款(這可是人民的血汗錢啊!)每一家進口雞蛋的商人,都向政府申請經費,拿了多少錢,本應清清楚楚,怎麼可能農業部拿不出資料? 至於這些雞蛋進口之後流向哪裡,是可以追查的。是糕餅業者?是超級市場?是製作蛋糕甜點?這整個流程都留有紀錄。事實上,中央所掌握的是補助款的金額與廠商,只要依此追查廠商,應該都清清楚楚,沒有一處可以隱瞞。即使是立法院基於為人民把關的必要,也應要求農業部拿出全部資料。 就算退一萬步,農業部想賴皮,硬是不拿出資料,地方政府也應該要加以清查。只要從雞蛋的大廠商著手,從源頭追查下去,沒有一處可以隱慝。至於那些過期的雞蛋,如果違反食品安全規定,更可以從進口日期、進口國家等,加以追究。這些都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學問,只要依照程序,認真追究,豈有查不出來的道理? 而今天台灣人最悲哀的是:不僅餐桌已經失去安全保障,連進口雞蛋也弊端叢生。 一家五十萬資本額的廠商,居然可以標到上億金額的進口雞蛋,其中官商勾結的內幕,應可想見。用人民餐桌上的安全,用學生營養午餐的食品安全,去交換官商勾結的不當利益,這是何其天怒人怨的罪惡! 餐桌上的安全問題豈只是雞蛋,來自美國萊克多巴胺的牛豬肉,政府當初說要把關,標明產地,但現實是,這些不安全食品已經流入市面,但換了一種面目成為香腸、肉乾、火腿等各種加工製品,根本無從追查。而日本的核輻射食品,政府竟然同意進口,這真是對這個反核的民進黨政府最大的反諷。 如今我們只能要求立法院,要善盡把關的責任,更要要求非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政府,要善用地方政府的權限,追查蛋品流向,查廠商的流向,為人民做最後的把關者。 基於維護人民健康,也要提醒民眾的是,那些支持民進黨的企業,很有可能是這些進口蛋的使用者,如義美就已承認使用於蛋糕上,他們會不會也使用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呢?誰都沒有把握。我們只能再三提醒民眾慎選食品,千萬小心。餐桌上的安全,只能靠自己把關了! ❤️讀者回應: 義美不是(中槍)而是黑心食品的慣犯。牠們賣到大陸的肉鬆被檢驗出萊豬做的,遭中國大陸全數退貨,民進黨怎麼不抗議呢?因為它們知道理虧,也不要媒體追蹤報導,以便在賣場繼續陳列販賣,義美就是綠色企業(還有黑橋食品)。市面上看不到萊豬全被綠色企業收購做成冷凍水餃,香腸,臘肉,培根等食品。該死的民進黨及綠色企業。 包括全聯福利!那些股東們都是親綠的蛆毒!所以!這兩年!傳統市場看不到萊豬!最終都被這些(義美!黑橋!新東陽!全聯收購.製造成….各種香腸!火腿!肉鬆!肉乾.冷凍水餃!包子,罐頭食品)所以.全部變成加工食品!告訴大家!千萬別去買!告訴親朋好友。 知名作家楊渡金門開講 談改變東亞史的料羅灣海戰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2/558592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個月前
  • Linbay好油 繼續重砲講超思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87097029/posts/pfbid0FvPXJn886198ZMGE5Dx2eaCWZREkyBQP6hbedVuy49f4yBptzHwxGHHQwWvS7Jjml/?mibextid=Nif5oz 這幾天我將手機關閉,在家人身邊陪伴家人,但還是不斷有騷擾的問題,甚至持續的抹黑,我覺得我還是要公開出來說明。 為什麼我會評論農業議題? 我的家庭是很一般的工人家庭,父母學歷都只有小學,其他同學是討論暑假要去哪裡玩,而我從小六畢業的那年暑假就去工地打工,別人在出遊、遊學,我在工地搬水泥、搬砂石、爬鷹架。 我上了高中後,我父母轉行從農,暑假時我去山上幫忙採收,我最討厭的就是採收蘿蔔,蘿蔔一箱收成要裝30公斤,又重又麻煩,比起來一箱10公斤的青椒就像是天堂一樣。 菜價不錯的時候,盤商來收高麗菜,一簍只願意350元收,這些高麗菜運到西螺去賣,一簍有將近600元的價格,不賣給他們的話,我們家只有一台三噸半的小貨車,一天頂多載70簍出去,一甲地就有將近1200簍的數量要載到何時?答應它們,一天就砍了三台10噸半的貨車,一車400簍,兩三甲地在三天內就砍完了。 我們農民要承受生產的各種風險,菜價差的時候連收成的沒有價值全部血本無歸,我就曾經看我爸爸哭著用除草劑噴掉沒有收成價值的高麗菜。 菜價好的時候利潤卻大都被盤商拿走了,甚至還被倒帳,上百萬的菜錢收不回來,以前我非常痛恨這些盤商。 然後家裡越種越窮,在我大四下申請到中低收入戶,學費可以免了,但也欠了不少就學貸款,我從開始工作就開始還就學貸款跟拿錢給家裡,這種背景竟然還可以被說成關係很強,是非可以這樣顛倒嗎? 我對於農業越來越理解之後,我漸漸理解這是制度的問題,而不單只是個人的問題,當我們家選擇種高麗菜又沒有載運市場的能力時,就代表我們也接受這種供銷模式,一切不是不可預知的,而是已知的。 就像過去我也覺得台灣的拍賣制度世界棒,但如果拍賣制度是好的?為什麼全世界只用拍賣制度的國家那麼少?大多是使用議價制度呢? 我種過高麗菜、青蔥、青椒、辣椒,但我沒有繼續當農民,我半工半讀唸到了碩士,學歷讓我有機會往外發展,多年過去我變成出口貿易商,成了類似過去我痛恨的販運商的腳色,但當我身分轉換的時候,我也看到了過去身為農民看不到的那一面。 我在2014年成立粉絲團,開始評論食用油,評論農業政策與政府施政,就是因為我覺得我有能力讓大家理解很多事情跟媒體講的不一樣。 就像是抓菜蟲,從郝柏村在民國79年喊出了抓菜蟲後,過了25年到105年還在喊抓菜蟲,用這樣的模式去掩蓋台灣本身產銷機制的問題,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我從陳保基主委任內就開始評論農業政策,我也曾經訕笑他保雞不保鴨,我對他做了許多的評論,但我也未曾遭受到各種抹黑以及威脅的情況。 可是在這幾年來越來越嚴重,連我是一箱水果都賣不出去的廢物這種的言論也出來了,甚至連媒體會用倒閉的農貿公司總經理來稱呼我,似乎我這七八年沒有其他工作一樣。 從事農業政策的評論對於我的工作與生活怎麼會沒有影響呢? 我花了太多的精力與時間在農業政策評論,這不會為我帶來更好的收入與生活,而是抹黑與訕笑,這幾年連威脅恐嚇都出來了。 過去我針對這些抹黑去警察局報案,得到的結果是找不到當事人,我上次被警告不要搞到家破人亡,最後也沒有提起公訴,這次很謝謝檢警的動起來,立刻就找到了是海外帳號及跳板。接下來相關法律的事務,我都會委請郭律師處理,配合檢警調查以維護自身權益。 如果沒有人敢出來評論農業政策及議題,那麼有些有心人士就可以躲在政府背後為所欲為? 如果超思沒有因為最後一批到港的雞蛋藥殘超標,超思根本就不會浮上檯面,最後可能就是大家默默地吃下了很多可能變質的雞蛋,而五六千萬顆的過期雞蛋一路冰到520後,政府花了七億多去買了一堆雞蛋讓這些蛋商混蛋,讓這些倉儲冰蛋,最後再啟動奇妙的專案來銷毀。 甚至一堆人出來洗地,雞蛋南霸天涂萬財出來洗地說超思很厲害,後來承認是農業部拜託他出來澄清。 農業部長說我們從日本手上搶到這批巴西蛋很厲害,養雞協會副理事長出來說超思老闆的女兒很厲害,去幫台灣從日本伊勢食品手上搶到這批蛋。 而事實上伊勢食品從2022年3月就被日本政府接管,開始進行清算,到去年11月才選定收購者,今年五月完成初步更生,這種已經被接管的公司還能讓蛋給超思? 農業部說超思的報價最好,所以超思幫忙進口蛋,但是農業部拿出來的兩張報價單超思的是FOB(只到巴西港口)報價日期是3/16,根本就完全違背了農業部要的CIF(到台灣港口)的報價,另一張的的確比超思貴,但是是CIF日期是4/21而報價者竟然是農業部自己的中央畜產會。 這種時間、模式都不同的報價也可以比價? 更別說明明有一堆報廢雞蛋卻說沒有過期,農業部要加工業者標示產地是台灣的部分。 這牽扯到六、七億的事情,很可惜現在檢調都沒有介入。 就像農業部承認雞蛋標示錯誤一樣,不是農業部認定的就是對的, 如果農業部要求畜產會去進口生鮮產品,的確不受採購法的限制。 可是畜產會要求超思去幫他買蛋,超思賺的不是價差,而是8%的服務費,包含合約的部分,可以很清楚知道這是一個勞務委託的合約,超思提供服務賺取服務費,這樣當然要收到政府採購法的監督,要完成相關的比價、議價的程序。 之前一個少將把洗衣機拿回家就被判了12年,今天超思的案子嚴重多了,為什麼沒有積極偵辦呢? 至於那些要有關係才能買到雞蛋更是胡扯中的胡扯,當然如果你是要貨先到才付錢,那的確要有關係,不然誰都怕收不到錢。 可是這些雞蛋都是先T/T in advance,都是已經先付錢開信用狀了,對方根本不用擔心收不到錢,有人要買願意先付錢,那還需要靠什麼關係? 正常其他國家的雞蛋進口貿易模式 巴西大蛋場兼出口商→日本進口商→日本蛋品加工業者 台灣農業部的雞蛋專案進口貿易模式 巴西大蛋場→巴西出口商→超思→畜產會→台灣蛋商 各位看懂問題在哪了吧? 為什麼一樣是買蛋,我們買得比日本貴很多? 明明海運運費頂多一櫃差500美金。 日本人買蛋就不用內陸運輸費用?就不用保險嗎? 而日本人拿到的價格跟我手頭上的巴西進口蛋報價其實差沒多少,一箱CIF到日本關口、台灣關口比超思到台灣關口的價格便宜了將近20多美金。 不是巴西大蛋場的蛋賣的很貴,而是巴西出口商給超思的價格很貴,全部算起來大概買貴了500萬美金左右,但畜產會既然願意當冤大頭花這麼多錢買蛋,連自己都下去護航報價了,這當然一切合法,謝謝指教。 雞蛋只是小打小鬧而已,如果未來也接受巴西的非疫區雞肉,這後面牽扯的利益才驚人。 所有的疑點都越來越清楚了,接下來的部分就是檢調的介入,這後面到底有甚麼秘密,會犧牲掉一個部長,一個前主委也要遮蔽,甚至陳吉仲都辭職了,還要在9/20進辦公室調動人令,把畜牧司司長張經緯降調從12職等調到10職等的位子。 蘇一峰醫師前陣子也收到變造他的臉的裸照威脅信,麥克風陳彥文也曾經被許多網軍恐嚇,誰站出來講話,就必須承受這些抹黑與打擊。 未來我還是一樣會繼續評論農業政策及議題,我不應該這樣就被擊倒,但我也會調整自己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放到家庭與事業上,也謝謝大家的鼓勵跟支持。 ps. 最近收到的騷擾信,我相信這不是高本人,只是借名而已。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個月前
  • 巴西毒雞蛋流向三大食品...等公司: 義美、勝大、宇貹。 這一陣子要少吃: 月餅、蛋捲...! 一一 一一 一一 農業部長陳吉仲今天9月16日召開記者會:陳吉仲承認從巴西進口的巴西蛋確實是來自巴西禽流感疫區的雞蛋,而且因為光是船運時間就長達45天,加上在產地集箱等船運和到達台灣後洗蛋、送通路商後再上架零售的總時間就長達90天,所以巴西蛋已經過了食用日期,加上抽驗結果有發現一批巴西蛋含有會造成骨髓癌的綠黴素,因此陳吉仲表示:已經從通路商回收的巴西蛋總共5402萬顆將全部銷毀 ,而通路商已經賣出的巴西蛋總共2491萬顆,已經被不知情的民眾吃下肚了,其餘還有921萬顆巴西蛋因為資料已不在,不知道去向。 一一 一一 一一 * 民進黨團 蔡英文執政 - 謀財害命.斂財的套路! 陳吉仲部長:5,402萬顆進口“壞毒雞蛋”要銷毀,費用曝光.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gz6Yn8G?utm_source=lineshare 陳時中部長:把 全球最高價的 高端疫苗, “過期疫苗” 黑箱作業 全部銷毀,由全台灣人的民脂民膏 來 買單!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汪志雄《三廢執政 聯手掏空台灣》 最近,「一人公司」超思以資本額50萬進口巴西雞蛋獲農業部上億補助引發爭議。 之前也有前身為「小吃店」的高登公司拿到政府16.5億元的快篩試劑訂單,以及立委賴品妤父親任職「19家董事長」的雲豹公司爽賺百億綠電。 面對輿論的質疑,蔡政府每次的回應都是「一切合法,抹黑提告。」 🎯一個政府要怎樣才能夠合法貪污呢(?) 我們可以從進口雞蛋、快篩、口罩、疫苗,到綠能、光電、軍購、前瞻建設,看看民進黨的蔡英文政府如何為我們展示合法貪污的標準作業。 簡單說,就是【一群廢材】利用【廢政】勾結【廢渣】,聯手掏空台灣。 首先,蔡英文選上總統之後,找了一些無能聽話的草包「廢材」到政府理當官。 這些廢材的共同點必須是「媚奴厚顏,搖尾聽話」,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臉不紅,氣不喘。 (~)郭台銘在臉書寫下:「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說的就是這些廢材 再來,這些廢材升官之後,荒日怠政,體恤上意,以百分百的配合度,訂立一些荒腔走板的「廢政」, 大開國庫之門,美其名為穩定供需,投資未來, 實際上都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最後,就是找一些交好的掮客白手套,設立人頭公司, 讓這些上下其手的「廢渣」透過合法的標案管道或專案補助,光明正大地坐地分贓,掏空國庫。 這種「廢材、廢政、廢渣」的三廢執政,既不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而是為了上下交相賊的同流合污, 結果自然都是「預算超高,品質超低」, 水照淹,雨照漏,路照塌,電照停,蛋照缺,數位詐欺照舊滿街跑。 然後,這樣的政黨還有40%的支持率。 你說,這是一個什麼樣奇特的國家呢? 但也正是這種💠無知支持者💠 近乎宗教似的盲目支持,才給了民進黨蔡政府貪污濫權的底氣。 試想,當有你有了近500萬的死忠選民不在乎吃萊豬、 飲核食、 吃毒蛋、 吸媒氣、 埋廢渣、 毀良田、 砍綠林、 假學位、 抄論文、 搞小三, 只在乎「台灣意識,本土執政」,你還會努力認真執政,腳踏實地建設嗎? 一個國家最大的悲哀就是立場決定好惡, 顏色決定是非, 政府施政不是為了人民利益,而是為了一黨一己之私。 抗中保台是如此,綠能發電是如此,雞蛋進口也是如此。 正所謂「下若有奴草賤民,上必有昏君貪官。」 正是昏君養奸,愚民養貪的末代光景! 黃丙喜《吉蛋,變味的雞蛋?》 蛋,應該是全台聲量最大的關鍵字; 吉呢? 因為農業部長陳吉仲的推波助瀾,出現在媒體的次數也應該水漲船高。 「吉蛋」,無巧不成書,音似「雞蛋」,如果陳部長真要告人,話題包準更會爆紅到發紫。 陳吉仲,堂堂一個部長,本身就掌有很多的媒體公器,加上頭戴國家名器的烏紗帽,動不動就想告人,實在犯了兩大錯誤, 📌一是不知道啥叫政務官, 白當了這麼多年的主委,心態上還以為自己是街頭抗爭者; 📌二是搞不清楚民主時代人民才是主人, 百姓對政府施政有疑問,就像立委提出質詢, 能够本官不爽就按鈴控告委員嗎? 危機處理的第一原則是, 面對質疑盡早出面說明,盡量全盤托出和解釋清楚。 陳吉仲在農業部辦記者會,沒有記者敢不出席,也沒有媒體敢不報導,而且全部花費都是公家埋單,不像民間花錢還不一定有記者到場。 雞蛋或是吉蛋看來把他氣瘋了! 資本額50萬的一人公司居然可以做到近六成的雞蛋進口生意,拿到1.8億的政策補貼。 乖離程度太超過,社會提出疑問,合乎道理。 如果政府的作為沒有見不得人的事,反而是天上掉下來的「增強形象」的禮物。 無權無勢的抗爭者最喜歡政府坦然面對爭議、直白拿出答案,而非顧左右而言他。 陳部長看來也白過了那麼多年街頭遊行的歲月。 面對社會提出的質疑,如果事件背後沒有文章,其實很好答。 以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提出的問題為例,農業部只要拿出證據,公開說明,就能取信社會大眾。 民進黨立委們跳出來說此事被爆是政府「擋人財路」,很好,請他們講明白是那些「蛋蟲」所為,官員怎能替壞人背黑鍋。 徐巧芯公開的四個疑問,一是巴西蛋品質不佳,但為何會在收購名單中? 二是誰給「超思」公司巴西蛋的收購保證? 三是「超思」的八千多萬顆蛋錢誰付的? 每批價格多少? 四是進口蛋的品質出錯有沒有違約、罰款? 每一個問題都是政府要明訂在採購契約中保護自己權益的,不然,所有的付款就是廉價的行政偷懶,補貼更是拿民眾的納稅錢開什麼國際玩笑。 在野陣營固然喜歡見縫插針,但插針能够引起社會回應是政府的回答避重就輕、遮遮掩掩。 陳吉仲不要忘記了,農業部相對於在野黨團擁有充分的資源不對等、資訊不對稱的優勢,而回答任何來自非執政者的疑問是政府和政務官無可迴避的職責。 一群在大學教創業學程的教授們對此雞蛋事件也感到好奇,「超思」是如何小兵立大功的? 如何危機入市的? 她如果清清白白,絕對是全球微型企業經營或青年創業的成功範例。 我們樂於替她和政府撰寫教學案例,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替一人公司在世界貿易軸線上締造閃亮的台湾之光。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陳吉仲為何如此令人討厭》 農業部長陳吉仲被戲稱為台灣的「農業送行者」,一點都不違和。雖說蔡英文政府所用的官都是一些聽話的草包,但是要在現在的內閣中找到一個像陳吉仲這樣又奴、又廢、又假掰、又愛說謊、又愛自爆、又愛自戀的官員,實在是無人能出其右。 陳吉仲之所以如此令人討厭,乃是因為陳作為一個學者,卻完全沒有知識分子的風骨與讀書人的廉恥之心。 陳吉仲在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參與農運反美牛美豬,意氣風發,時不時以學者之姿,引經據典,來說明進口美豬美牛對台灣農業以及食安的危害。然而一旦當上了民進黨的官之後,對主子唯唯諾諾,使命必達,短短幾年的時間,可以超越時空打臉自己,從「打死也要擋萊豬」,到「萊豬過關內心充滿感激與感動」,這種「奴官」的嘴臉,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陳吉仲在蔡政府當官任內,台灣的農牧漁業無論是出口貿易,產銷均衡,品質管控,都出現了極大的問題,陳吉仲既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卻只會用「花錢補助」與「民粹語言」這類政治手段來暫時解決民怨。其結果就是台灣既無力拓展其他的海外市場,對大陸農漁產品出口的依賴也持續不斷增加,這種無能的「廢官」不但沒有出息,還只會拿抗中當遮羞布,正坐實了這種人乃是「嘴砲一流,做事三流」的廢材庸官,除了會逢迎媚和,仰體上意,哪裡有能力解決人民的民生問題呢? 陳吉仲號稱「小英男孩」,是蔡英文手下的「一級哭將」,以哽咽愛哭著稱,不僅專業,而且隨手捻來,毫不拖泥帶水,堪稱「戲精」無誤。他在農委會任內表現平庸,毫無建樹,但擅用哽咽的悲情創造煽情的民粹農作如「民主鳳梨」、「進步蓮霧」、「自由釋迦」、「愛台文旦」、「抗中蘭花」、「保台石斑」等琳瑯滿目。陳好歹是一個做過大學教授的學者,為了保官卻把自己變成一個「假掰」愛哭的八點檔三流演員,實在是空有博學名,媚顏不堪量! 面對國內的蛋荒,陳吉仲束手無策,所承諾的「國家雞蛋隊」不但一事無成,而且一再跳票。面對記者詢問時,陳的說法一變再變,對於蛋荒何時能解,時間從三月、五月、年底,最後改口承認甚至到明年雞蛋都沒辦法滿足需求,無法解決雞蛋漲價的問題。這種不斷「說謊」的無用官員,卻能一路升官從農委會主委做到農業部部長,堪稱中華民國的奇蹟! 然後面對「一人公司」超思以資本額五十萬進口巴西雞蛋獲農業部上億補助引發爭議,陳吉仲召開記者會強調超思「代墊6億多」的費用,業者要先墊付貨款,表示超思資金雄厚具有清償能力。結果在陳自己公布與超思的合約裡,明明白白寫得就是畜產會(甲方)先付款給超思(乙方),超思是「代收轉付」給巴西的供應商,這擺明了是買空賣空,哪來的清償能力?像陳這種無腦「自爆」也不會臉紅的官,到底是把人民的智商看得有多低? 尤其是這幾年,陳吉仲對於「以農抗中」可說是無役不與,更是不計毀譽,全力以赴,甚至創下首例將自己的勵志故事寫進行政院專案報告中,由蘇院長進行朗讀,大談陳自小因家受口蹄疫打擊而立志讓台灣豬農站起來的奮鬥史,這種厚顏無恥的「自戀」等級,也只能讓人感嘆此豬非彼豬,無語問蒼天了! 陳吉仲一路走來受到層峰厚愛,這要歸功於陳從萊豬進口、1450養網軍、灑錢補助農損、農會收歸國有、農產外銷政治化、到販賣愛國水果,一路聽從黨的指示,護航政府政策,毫無專業可言。這種知識分子的鼠目犬尾與投機媚顏,實在是非常令人不齒。這些所謂的學者並不是因為當官之後才變成權力的奴犬,而是他們的人格本來就是如此。從范雲、謝曉星、陳明通、到陳吉仲,我們在他們身上所看到的都是知識分子賣身求榮的風骨淒涼。 今天在蔡英文政府底下當官的特色就是「聽話」跟「反中」,至於能力與擔當都是細微末節,一點也不重要。陳吉仲無疑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廢的一個主委,也是一個最沒有擔當、最沒有專業、最唯唯諾諾、最配合黨、最聽話的農業部部長,更是一個最令人討厭、最讓人瞧不起的無能庸吏。
    10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 商業周刊 為何吃牛肉會奪命?揭開美國牛飼養秘辛撰文者:楊少強 美國牛不是吃草的,而是吃大量玉米、及抗生素養出來的,這種違反自然的飼養方式,造成了許多禍患。 這是去年十月初,《紐約時報》(NewYorkTimes)所披露的真實故事: 二十二歲的史蒂芬妮(StephanieSmith)是位美國的兒童舞蹈老師,正值荳蔻年華的她,有天突然覺得胃痛,一開始這股疼痛和痙攣還能忍受,她不以為意。 然而沒多久,她開始出現「出血性腹瀉」,之後,腎臟失去功能。身體無時無刻的抽搐,使得醫生在接下來九週不得不讓她昏迷。史蒂芬妮醒來後,發現她再也不能走路,她的神經系統已受損,下半身癱瘓。 美國明尼蘇達州官員追查史蒂芬妮的病源,發現是來自一種學名叫O157:H7的「出血性大腸桿菌」,而這種大腸桿菌,則是來自史蒂芬妮某次晚餐,吃的漢堡裡的牛絞肉。 史蒂芬妮吃的牛絞肉,是美國四大肉品商之一的「嘉吉」(Cargill)所製造的,這份牛絞肉還被選為「美國廚師牛肉餐首選」,據《紐約時報》調查發現,「嘉吉」只仰賴供應商做細菌檢測,自己並未進行檢驗。 這個故事,與你無關?那麼接下來的事實,或許會大大拉近身在台灣的你我和史蒂芬妮間的距離。 十月底,台灣政府決定,開放進口史蒂芬妮吃的美國牛絞肉,而且在開放進口的美國肉商裡,很巧,也有「嘉吉」! 當然,「嘉吉」不是黑心廠商,故意製造有毒食品來害人,但「嘉吉」與史蒂芬妮的案例,卻是美國牛肉令人心有疑慮的縮影。 危機一:大量餵食玉米飼料養殖牛免疫系統差,引發肝膿腫 看看最近的例子──今年十一月二日,美國疾病預防暨管制中心(CDC)證實,已有兩人可能因食用「帶有大腸桿菌的牛絞肉」死亡,美國肉商宣布回收五十四萬磅的牛絞肉。從一九九○年代至今,美國也出現過好幾次因民眾吃下牛絞肉,感染O157:H7(出血性大腸桿菌)而致病、甚至送命的案例。 為什麼吃個美國牛肉也會吃到身體癱瘓,甚至送命?這一切都要從美國獨步全球的大規模飼養畜牧業說起。 從一九五○年代中期起,美國在堪薩斯州的西部,建立起第一座大型養殖場,此後,這些大規模動物養殖場不斷在美國中西部蔓延。這種養殖場被稱為「集中型動物飼養經營」(CAFO),和傳統的農莊或牧場完全不同。 「牛」,就是這些「集中型動物飼養經營」的主角,這些牛不像人們過去印象中,漫步在藍天白雲下,優閒的吃著牧草的天然動物──牠們全是用各種人工飼料,在牛槽裡養出來的,而這些牛最主要的食物,就是玉米。 玉米,則是自然界裡,將陽光、化學肥料轉化成碳水化合物效率最高的轉換器。包括愛荷華州的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一帶,都大量種植這類作物,一九二○年代時,美國玉米平均單位產量是每公頃五十蒲式耳(一蒲式耳約三十五公升),如今平均產量是當時的十倍,原因除了耕地引進機械化外,也和美國政府鼓勵農民多種玉米,提供補貼有關。 然而,因為供過於求,玉米價格始終低於生產成本,這些過剩玉米在人類市場無法消化,卻在動物的胃裡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美國大規模飼養的牛隻,就這樣開始吃起了玉米。牛,天生是吃草的,但吃草的牛,卻完全不適合美國大規模養殖的畜牧業,原因就是「效率」:以牧草養出的「天然牛」,比起吃玉米的「人工牛」,要花更久時間,才能達到宰殺製成肉品的重量標準。 美國柏克萊大學新聞學教授波倫(MichaelPollan),在他被《紐約時報》評為「二○○六年十大好書」的著作《到底要吃什麼?》(TheOmnivore'sDilemma)中寫著:一九五○年代時,美國養殖場剛出生的牛要兩到三年才能宰殺,如今讓一頭剛出生的牛達到同樣重量標準可屠宰,只要花十四到十六個月。 要怎麼讓一頭牛在十四到十六個月內,就從出生時的三十多公斤,迅速成長到五百多公斤可供宰殺呢?答案就是大量餵食玉米飼料。因為玉米是一種密集的熱量來源,讓牛大量吃玉米,可以讓牠們快速增重,也會讓肉質上的油花分布更佳、更有風味。 但這種吃起來美味的牛肉,卻明顯的不利於人體健康,因為和其他用牧草為食的畜牧動物比起來,這種牛肉含有太多的飽和脂肪(心血管疾病的原凶),及太少的非飽和脂肪(omega-3,這是人體健康必需的)。 更重要的是,天生吃草的牛,牠的胃和人類不同:「天然牛」的胃,酸鹼值本是中性的,不像人的胃是酸性的。但在被密集餵食玉米後的「人工牛」,胃卻開始變酸,牛隻也會出現心絞痛,或是免疫系統減弱等徵兆,牛群也很容易受到各種疾病侵襲。 隨著時間經過,這種酸性會腐蝕牛的胃壁,細菌會因此進入牛的血液中,這些細菌最後會囤積在牛的肝臟,造成膿腫,肝臟的功能也因此被破壞。根據波倫所引述的數據:有一五%至三○%的美國養殖場肉牛有肝膿腫,某些養殖場甚至高達七○%。 危機二:飼料裡添加抗生素牛隻腸道內產生致命抗藥性細菌 要怎麼讓這些病懨懨的牛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呢?很簡單──餵牠們吃抗生素! 美國出售的抗生素裡,絕大多數最終用途都是加在動物飼料裡。造成的結果,如《到底要吃什麼?》一書稱,就是養出各種新型具抗藥性的細菌。 這些隨著玉米吃下牛肚的抗生素,如果有些細菌沒被殺死,就會演化出具抗藥性的細菌,它們會在牛的腸道中,或是存在死亡時身上任何一塊部位。波倫寫道:「總有一天,我們(吃下這些牛肉)會感染到這些細菌,而它們也將可以抵抗我們用來治療感染的藥物。」 這些細菌當中,就包括了史蒂芬妮故事裡的主角──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這種大腸桿菌在一九八○年代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如今美國養殖場的牛隻裡,有四○%其腸道中有這種細菌。這種細菌只要十隻細菌進入人體內,就會造成致命感染。它們製造出的毒素,可以破壞人的腎臟。 本來在牛腸道中的那些細菌,即使進入人體的胃裡,也會耐不住強酸而死亡,因為這些細菌原本的演化環境,是酸鹼值為中性的牛胃。但是以玉米餵養的牛隻,胃已經變酸,和人的胃差不多,因此在這種新環境下演化出的新型大腸桿菌──包括讓史蒂芬妮癱瘓的O157:H7,就可安然穿過人類的胃酸,置人類於死地。 這種美式養殖場培育出的美國牛,其威脅還不只是出血性大腸桿菌而已,還有近來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狂牛病。 危機三:用動物性蛋白質餵食從雞隻萃取羽毛粉,讓牛快速成長 美國養殖場餵食牛隻,除了玉米外,還大量餵食動物性蛋白質,以期讓牛快速成長,過去甚至還把從別的牛身上萃取出的蛋白質,再用來餵養牛。 這種「牛吃牛」的餵養方式,本來沒人覺得有問題,直到科學家發現這種餵養方式會傳染「牛海綿狀腦病」(BSE),也就是一般人所知的「狂牛病」,而人們在吃下這些牛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和牛一樣的大腦病變──俗稱「新型庫賈氏病」(vCJD)後,才發覺這種餵食方式事態嚴重。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已在一九九七年明令規定,不得再用牛骨粉(bonemeal)等從牛萃取出的蛋白質用來餵食養殖場的牛,可是法律規定「牛」雖然不能吃「牛」,卻沒規定「牛」不能吃「雞」,只要不是從牛身上萃取的蛋白質──例如,從雞萃取出的羽毛粉(feathermeal),就可以避開官方規定,用來餵食牛。 而從牛身上萃取出的牛骨粉,也可以用來養雞、豬或魚。所以繞了一圈:用牛骨粉餵出來的雞或魚,再用來餵牛,最後還是「牛吃牛」。 危機四:人工屠宰增加感染風險檢測如杯水車薪,九五%肉品沒抽檢 這種餵食方式的危險性在於:導致牛隻罹患「狂牛病」、人類罹患「新型庫賈氏病」的病源──異常普利昂蛋白(PrPsc),可能會這樣從牛──雞(或是豬或魚)──牛身上繼續流傳,最後還是可能被人類吃下肚去。 不過學界的研究顯示,「異常普利昂蛋白」會殘留在牛的大腦、神經組織、脊髓及迴腸中,但肉品是否會受到污染,卻要看屠宰時這些殘渣是否會濺到肉品上。如果能夠把這些屠宰器具用蒸氣或高壓水柱清除掉,是可以降低肉品感染的風險,因此屠宰場的清潔是相當重要的。 然而美國的屠宰場中,牛的內臟主要還是以人工方式取出,據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西洛瑟(EricSchlosser),在他的調查著作《速食的恐怖真相》(ChewOnThis)一書所述:在生產線上,工人每小時要清除六十頭牛的內臟,技術不純熟的工人可能會讓有大量細菌的胃液噴到肉品上。而且刀子原本幾分鐘都要消毒一次,但因為生產速度過快,許多工人都省略這個步驟,「想想看,一把污染的刀子會散播多少細菌。」 如果美國官方單位對這些可能引起風險的牛肉嚴格監測,或許問題還不大,但實際上官方單位對這些檢測卻是杯水車薪──據今年十一月四日《自由時報》引述,曾經任職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台北醫學大學國際衛生講座教授陳重信的說法,他在FDA時就是擔任肉品檢查工作,由於市面上肉品來源太多,「只能抽檢五%」,其他九五%都沒有抽檢。 危機五:牛絞肉品來源難管控一頭牛染病,恐污染幾百萬公斤牛肉 史蒂芬妮的案例,和不久之前,有兩個人因吃下含有O157:H7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牛絞肉而死亡的案例,並非美國首見。一九九三年一月,西雅圖一家醫院發現,許多就診兒童出現腹瀉,且排泄物有血絲,有些兒童的腎臟甚至已受損,衛生管理人員發現這些兒童都在同一家速食店吃過漢堡,而漢堡裡的牛肉餅正是元凶,檢驗後發現牛肉餅裡正是含有「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雖然該連鎖店立刻回收所有牛絞肉,但已有四個州、約七百名消費者因此而生病,其中有兩百名住院,絕大多數是兒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時,一名六歲孩童吃了漢堡而感染O157:H7,不到一個月就喪命。 過去美國製造這種漢堡中的牛絞肉,是用肉商賣剩的碎肉所製成,牛肉取自當地,絞肉也只賣給當地消費者,但如今一家大型的美國現代化絞肉工廠,一天可生產四十五萬公斤以上的牛絞肉,其製造方法則是混合好幾隻來源不同的牛,來製造出大量牛絞肉。 西洛瑟形容:「只要一頭牛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就可能污染幾百萬公斤的牛肉。」 史蒂芬妮案例中的肉商「嘉吉」,就是用這種方式製造牛絞肉,據《紐約時報》調查,該肉商所用的肉源來自各地不同屠宰場,從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德州,到南美洲的烏拉圭等,用這種不同來源的肉所製成的牛絞肉,會比用整塊牛肉的生產成本少二五%。 《紐約時報》稱,每年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遭到出血性大腸桿菌侵襲,最大禍首就是漢堡。光過去三年,美國就有十六起吃下被污染的牛絞肉,感染這種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案例──包括腰部以下癱瘓、如今只能躺在床上的史蒂芬妮。 或許你要問,難道全世界只有美國牛是這樣養的嗎? 前財政部關稅總局長俞邵武,就曾比較過澳洲牛與美國牛的差距:「澳洲牛吃的食物是牧草;美國牛吃的食物是玉米。」此外,澳洲牛多是用放牧方式,不像美國是用圈養方式:一個圍欄擠了許多牛。另外,像阿根廷的牛,也多是吃牧草。至於美國仍餵食牛隻抗生素,美國每年有七○%的抗生素用在包括牛等農場動物身上,歐盟則已經明令禁止餵牛時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史蒂芬妮如今住在母親家裡,正在接受物理治療,其中醫藥費用由「嘉吉」負責支付──這是該公司預期會有法律賠償所採取的對策。 史蒂芬妮的腎臟仍極有可能保不住,她還在重新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還得努力調適自己的憤怒情緒,醫生說史蒂芬妮此生「很有可能再也無法走路了。」 雖然史蒂芬妮對這種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反應屬於極端案例,但《紐約時報》仍稱,美國的牛肉檢驗系統及肉品本身,都沒有消費者所想像的那麼安全,吃牛絞肉「仍然像是一場豪賭」。 如今,美國牛絞肉就要大舉登台了!台灣人,準備好要來「賭」一把了嗎? 延伸閱讀》台灣開放,美州長笑稱:賺很大! 要知道台灣對美國牛肉的「貢獻」,以下這個例子最清楚。 今年十月下旬,全美國第三大肉品出口州──堪薩斯州(Kansas)州長帕金森(MarkParkinson),來台與總統馬英九會面。十月二十八日,帕金森對美國媒體稱,由於美方提供的「投入」(input)很有幫助,馬總統將開放牛肉;他還說,這不只對堪薩斯州,「對全美國來說,這都是筆巨大(terrific)的利益。」 去年,台灣總共向美國採購了約一億三千萬美元的牛肉產品,以每人平均消費的農產品數量來看,台灣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消費市場。最近台灣才剛同意向美國採購價值四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小麥──其中大部分來自堪薩斯州。 包括全美肉品出口聯盟(U.SMeatExportFederation)等三大肉品商協會的主席森(PhilipM.Seng)等人,也在台灣宣布對美國牛肉解禁後,寫了一封公開信給美國農業部部長,信中宣稱,美國牛肉出口商出口年齡三十個月以下牛肉到台灣,「只是一個過渡性措施」「這是為確保未來有秩序的完全開放市場。」而且「美國牛肉出口商都深信,不管牛年齡大小,所有美國牛肉及產品全都是安全的。」 在另一封美國肉品協會(AmericanMeatInstitute)主席寫給美國農業部部長的信中,更宣稱他們的目標是「台灣對美國牛肉及產品完全開放。」「我們將和美國及台灣當局密切合作,以盡快達成此目標。」 對照起台灣的衛生署長楊志良說,美國賣牛肉給台灣,還得「委屈」被台灣「挑三揀四」,誰說台灣不是美國最堅強的盟友呢? 延伸閱讀:官方回應(文/林瑩秋)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駐華辦事處長吳秋衡指出,美國一年生產一千三百萬噸的牛肉,其中自己吃掉一千二百萬噸,賣到台灣來的,只有二.七萬噸,所以美國吃的牛和台灣吃的牛沒有不同。 除了有一種精挑的「價值牛」,專做高級料理用,這種牛在第六個月到八個月換奶,然後在第十二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給牠們吃玉米穀物,都是為了改變體質,讓肉質更鮮美,變成頂級食材。 對這種「價值牛」,台灣展現極高消費能力,很受美國重視。 針對美國女孩吃了被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的漢堡,從此癱瘓一事,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彭明興科長表示,牛肉在加工過程中很容易被大腸桿菌污染,美國每年都有很多個案,一出事就整批牛肉退回,官方很頭痛,全因美國人吃牛肉不完全煮熟的習慣。彭明興說,只要把牛肉煮熟,就能殺死大腸桿菌,台灣人多吃熟食,應該可以放心。 至於肉商「嘉吉」,至本刊截稿為止,對此事沒有任何回應。
    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由於沒#標題被刪文,故重貼一次,並追加補上Q12物價與最低薪資的關係。 很抱歉因為我的疏忽,以致被刪文造成各位的留言都因此消失,而未能回應所有人。 -- 最近因為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的流言滿天飛,所以我想回應一些常見的謬論。 為了避免影響到各位的獨立思考,我必須先聲明我個人是反對一例一休,並主張周休二日,以及增加勞工休假天數的。 希望大家在讀完本文後,不論你原先支持與否,最終都能在思考後得到和我相同的結論。 以下我將以Q&A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我的想法。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我不會用複雜的經濟學術語來搞混大家,或是給出一大堆到處查得到的資料,我只單純地用簡單的邏輯和一點點加減乘除的數學,讓大家可以輕鬆地讀完此文。 --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不需要用複雜的經濟模型,不需要專家學者背書,一例一休的錯誤其實很明顯。 請想像一個未來世界,人們過著舒適便捷的生活的未來世界。 請問你在這個世界裡,看到的是什麼? 是機器取代人力,為人類做牛做馬,讓人類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每周休三天假,賺的錢不但夠生活開支,還能買房買車跟出國旅遊? 還是人類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不僅沒有休假,賺的錢就連糊口都有困難? 那麼,你再反過來看現在政府的政策,你覺得一例一休跟砍假是朝哪一個方向走? 方向對了,就算慢慢走,遲早都會走到;但方向錯了,就只會走向地獄的深淵。 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假期、更高的薪水,但這必須要透過周休二日和增加假日才能得到,一例一休和砍假則是背道而馳,讓大家走向每天做到死的窮忙深淵。 進一步來看,如果我們用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休假少的問題,會發現它和低工資是息息相關的。 簡單地說,兩個勞工若每個人做1.5人份的工作,就代表資方可以少付出一個工作的薪資,也代表多一個人失業。 透過長期加班去扭曲勞資市場供需,會造成勞工的需求下降,而在勞工的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人浮於事,勞工的薪資就難以成長。 以台灣1,150萬勞工來說,就算每人僅做1.2人份的工作,也會造成230萬人沒有工作,比台灣總失業人口46萬人還要高。 若按照主計處的平均月薪$45K來算,那就是每個月讓勞工贈送$1,035億(230萬人x$45K)的利潤給資方,相當等於每人每月少領$9,000($1,035億/1,150萬人)的薪水。 這也正是為什麼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薪資20年來負成長,在每天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時,卻總是有土豪買豪宅名車不手軟。 --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台灣的經濟差從來都不是因為勞動成本過高或是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重點在於,台灣一直陷於產業難以升級的狀態。 到底什麼是產業升級? 其實說穿了,就是用科技代替人力去提高產能和品質,再把釋放出來的人力轉作研發跟設計,創造更多更新更進步的產品。 但是大多數的台灣公司體認到的都不是這個,它們眼中的產業升級方式是砍人加工時來衝淨利,所以,台灣企業逐漸衰弱,陷入惡性循環。 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的議題,就是思維模式上的爭鬥。 在這個時代,產業模式已經從勞力密集,轉變為知識密集,意思是,員工的績效不再以工時為依歸,而是著重在於各種創新的想法與方式。 在未來,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基本上可以取代絕大多數生產類和服務類的工作,而人力的價值則取決於創新和發明,或是一些軟性的技能,如領導,行銷,銷售等等。 在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員工不是勞力,而是資產。 一組10人頂尖工程師工作80天的效果,可以抵上一組10人勞工8000天的勞動。 人才的有效使用,會隨著知識經濟的轉型,而發揮科技上的乘數效應。 但問題來了,台灣的老闆心裡想的是,那我如果讓工程師工作800天,不就賺了10倍嗎? 反正肝爆了,過勞死了就再換一批,我有源源不絕的工程師可以用嘛! 可是,並不是每項資產的產值跟耐久度都一樣。 有些神器的可能屬性超高,但一周只有40小時的耐久度;而一些白裝屬性不怎麼樣,但一周卻有80小時的耐久度。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你把資本當成消耗品,你就會完蛋。 你不可能把神器當白裝用到爛,也不可能把白裝拿來打Boss,這是一定的trade-off。 台灣的老闆想的剛好相反,他們會不斷地逼著神器做久一點,再逼著白裝做神器做的事,結果兩個都被搞到報廢了,再來說台灣沒人才,年輕人吃不得苦,都是爛草莓。 而老闆亂搞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台灣企業最被詬病的三流管理。 給你最優秀的人才,你也能用成廢才,這是領導的無能,不是員工。 於是有機會出走的人才跑了,沒機會只能留在原地的人才被耗損殆盡,神器都發揮不出白裝的屬性。 歸根究底,是台灣的經濟過於封閉,過於保護資方。 老闆可以加班不給薪、過勞不負責、請產假就開除、污染環境只繳小罰款,黑心食品罰錢關幾年就OK,更不用說普遍性地不開發票和逃漏稅。 上一個世代的經營者用過時的思維,不斷地去削弱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他們在政府的保護傘上,依託著關稅壁壘跟從未被嚴格執行的法令,過著不用競爭就能賺錢的閒適生活,就好像炒房地產一樣,買了放著就可以賺錢,啥都不用做,多好? 要改變現狀,必須要逼迫老闆去改變,所以要把員工該休的假都還給他們。 人力成本增加,會逼只想發懶不動的老闆去思考怎麼用科技去取代人力,就像歐洲一樣,人力貴到爆,所以大量使用機器生產,品質效果產能都提升。 而被閒置的人力被投入在新資源的開發,或被重新釋放到勞動市場,公司反而能減重,提高獲利。 與此同時,勞動市場也會更加競爭,人力必須要進一步地打磨自己,變成更有價值的人才,而不僅僅只是做端盤子這種業務而已。 人力品質的提升,將會增加新創公司的可能,並且讓公司能更輕易取得更優秀的人才,汰換不適任的舊人,變得更有競爭力。 因此,加薪和加假只會促進產業的新陳代謝,將過時和無效率的公司從市場上清出去,而不會讓所有公司都倒光。 相對的,不論是公司或是勞工,都能因此而獲利。 --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請政府規定每日最低工時是16小時,每年只準放一天假,再將最低工資降為每小時$1,這樣對經濟最好呢? 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假日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時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資標準? 合理這兩個字真的很難定義,也許是周休二日,每日8小時工時,每小時$140工資;也許是周休三日,每日6小時工時,每小時$180工資。 但無論如何,就現有的統計數據及世界先進國家的勞動標準來看,我們至少都應該能判斷,以目前台灣的假日數,工時長度,跟薪資厚度是完全糟到不合理的對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多放假有錯? 事實上,多放假並不會讓經濟變差,公司與勞工之間並不是零和遊戲,勞工爽到了,公司是可以獲益的。 今天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短期看起來好像公司爽到了,勞工虧死了,但長期來講,對整個國家反而是有害無益。 你累到沒力氣動會有空去交友娛樂嗎?所以空虛寂寞覺得冷,一堆社會問題發生! 你累到爆會想去戀愛結婚生小孩嗎?所以生育率低,誰敢生啊? 你累到一身病要不要去看醫生啊?所以健保快掛了! 你累到不想出門那旅遊觀光業有錢賺嗎?所以一沒陸客一堆旅行社跟餐飲業都GG了! 放假是為了促進經濟,只有利用金錢的乘數效應來提高消費,企業才能增加營收。 今天你賺$1,000,但沒時間出門去花,$1,000對國家來講就只是$1,000的GDP。 但如果你把$1,000拿去作按摩,按摩師再把$1,000拿去吃大餐,餐廳老闆再把$1,000拿去買書,這樣$1,000的收入,就能創造出$3,000的乘數效應! 那麼,以台灣人愛存錢的個性,就算有多的錢也就是存銀行,不見得會拿來消費,這樣對經濟也不會有幫助啊! 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儲蓄本身即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能。 當你把錢存進銀行時,銀行會將錢貸給企業或個人,或者是拿去作一些保守型的貨幣市場投資。 你的房貸,車貸,還有無數企業貸款,都不是憑空生出來,而是儲蓄戶存進去的。 因此只要提升薪資水準,可支配收入上升,即便不拿來直接消費,也會促進經濟發展 總言之,如果政府只能單純地去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產值損失,而不能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那是政府的失職。 --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單純以政院版本來說,它們預估一例一休最多增加476億的人事成本,我們不用複雜的數學 就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簡化這個問題。 根據104年5月的統計 全台中小企業共有1,380,000家左右,而中小企業的勞工只佔了勞動人口的78%(請參閱中小企業處統計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3559&ctNode=689&mp=1)。 $47,600,000,000 x 78% / 1,380,000 / 12 = $2,242,換言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一個月平均僅會增加$2,242的成本,看起來其實不太多。 與此同時,統計中的中小企業的累積年收入是$11,803,100,000,000,而$11,803,100,000,000 / 1,380,000 / 12 = $712,748,也就是說平均每間中小企業的月營業額在$712,748左右。 假設這些企業都活得很慘,只有3%的淨利,$712,748 x 3% = $21,382,也就是每個月公司的股東只賺到$21,382,而$2,242 / $21,382 = 10%的淨利。 這樣的計算非常保守,因為多數中小企業主如果每月只賺了$21,382,比最低工資都還不如,那他們應該去超商打工,而不是繼續開公司。 即便在這樣保守的假設下,大多數的公司只是面臨淨利減少的問題,而不是死亡,更不用說多數中小企業有著逃漏稅的陋習,實際淨利最少可往上再加5%... --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這個假設之所以錯誤,是因為當部份企業退出市場後,消費者的需求仍舊存在。 簡單來說,今天如果7-11倒閉了,大家就會到全家,萊爾富,跟OK去買,於是其他三家超商就會開更多店,招聘更多人。 企業退出市場,會為同業空出市場空間,使其得到業務成長的機會,而它們的成長則會反過來創造工作。 要瞭解這樣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為什麼人力成本的提高會造成部份公司的倒閉? 今天新政策一公佈,所有企業都增加了20%的人力成本,但公司A輕鬆吃下成本並遊刃有餘,可公司B卻倒了。 這代表公司B本身的結構跟運作效率未能最優化,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無法與公司A匹敵。 真正殺死公司B的是它錯誤的結構跟低落的效率,使得它被公司A擊殺,而不是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 假如今天是所有公司都同時死亡,我們才能說人力成本的提高殺死了所有企業。 但所有公司都死了嗎?沒有! 所以公司B不能怪罪政府,而是應該自我檢討為什麼自己打不贏同業。 --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提供工作的不是老闆,而是市場需求。 今天如果每個人都需要手機,就算HTC死了,也會有HTD,HTE,HTF等等來承接市場。 這些新公司同樣會需要人力來開展它們的業務,這也代表新的工作。 因此,清洗掉產業中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對於消費者跟社會會有正面的幫助。 它不僅洗掉了糟糕的公司,也洗掉了能力不佳或不敷使用的員工(因為優秀員工再就業很容易)。 事實上,要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先迫使被過度保護的企業主升級自己的公司,加薪加假減工時都只是第一步而已。 透過提高公司的人力成本,我們可以進一步地促進產業升級,用機器代替人力。 聽起來似乎有很多工作會消失,也會有很多技能不足的人會因此而失業,這些人可能是因為教育不足,或年紀大難以轉行,但就算不那麼做,當國外的機器人開始進口時,這些人仍舊會被產業所淘汰。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大量地開放外資進入台灣,移除關稅壁壘,將缺乏競爭力的公司驅逐出市場,並讓更有效率的公司能提供更廉價的服務和產品,使得物價更便宜,消費力更強。 比方說汽機車,如果我們移除高達40%~100%關稅,讓外企進來,今天大家買機車,一台就不會要價8萬,而是4~5萬;買汽車就不會一台100萬,而是一台50~60萬。 省下來的錢,就會變成額外的消費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富裕。 是的,有些不好的公司,被過度保護的老闆會因此倒閉失業,但這對整個國家都是好事! --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十多年前,Nike在東南亞外包生產線的工廠剝削員工,長時間超時工作,卻每天僅支付大約兩塊美金。 與此同時,還僱用童工,並任由員工在高化學污染的環境下不受保護地工作。 但很有趣的是,Nike大多數的行為在這些國家是合法的,甚至只需要支付很小很小一筆罰款就能繼續非法下去,儘管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這些行為是很不道德的。 那麼,按照市場機制的邏輯,每日工作超過十小時的員工日薪僅$70台幣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員工很不滿,他們可以直接離職,讓老闆被淘汰掉,而不是任由老闆剝削? 而即便Nike每雙鞋能賺取數千台幣的利潤,這些工廠生產線的員工,也沒有資格要求老闆賺少一些,因為是市場機制決定了他們的薪酬和工時,不爽做就不要做? 經濟及商業運作是必須被監管的,因為企業的本質是在合法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去贏利,它們行事的底限是法律,不是道德。 因此,符合企業最大利益的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整體社會最大的利益。 比方說,企業可以在災難來臨前大肆屯積食物飲水,等災難過後用數倍的價格賣給災民賺國難財。 再比方說,企業之間可以聯合哄抬價格,迫使民眾用高價購買,賺取更高利益。 這些行為完全符合企業的利益,但對大眾則是不利的。 所以,世界上才會有限制碳排放的環保法案,會有限制獨佔市場的反托拉斯條款等等,去保護大眾的利益不被企業吞噬。 台灣所遇到的勞資問題亦是如此! 首先,多數公司並未遵從勞基法,不允許員工組成工會,而且存在很多法令問題如環保方面,稅務方面等等。 同時,台灣有著大量的關稅避壘,如先前有提過的汽機車,讓台灣公司能不用面對外資競爭。 最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外國人士來台工作,以及外資招商上做了很多限制,讓國家成為一個外資沙漠。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為地創造出一個對於勞工極不公平,且不友善的環境。 換言之,自由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素,”自由”是不存在的。 而最鄉愿的想法”好人有好報,不道德的壞公司會自己死掉”,也不過是天方夜譚。 多數台灣公司便是利用這樣的環境來榨取勞工應得的報酬,就如同Nike對東南亞勞工一樣。 現在,Nike仍舊活得好好的,就像Apple跟Samsung也都有無數血汗工廠運作中,卻仍舊有無數消費者支持它們的產品一樣。 --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給假跟升薪資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那麼不給又不升難道就會促進經濟發展嗎? 甚至是保持現狀,就能促進經濟發展?事實證明都是不可能的! 台灣從來都不是員工的福利太多,而是太少。 美國薪資是我們三倍以上,勞工可組工會,最低薪資比我們高兩倍以上,但它仍舊是最強大的經濟體。 不管是在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歐洲國家,勞工的福利待遇只比我國更好,但我們的經濟跟科研實力卻仍舊不是他們的對手。 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是我們假放太多嗎? 是我們薪資太高嗎? 都不是!重點是生產力,而不是假日有多少或薪水有多低。 生產力的提升,是靠科技,不是人力。 今天你的工作如果是組手機,你就算找了100人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生產力也比不過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台灣一直用製造商的角度去看經濟,除了極少數的高科技企業,多數公司都遲遲未能做到將勞力密集升級成知識密集,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贏其他國家的產品,只能依賴低價搶市場。 而惡劣的勞動環境正是讓不思進取的企業,利用對於勞工的剝削,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因此增加人力成本,迫使企業改革,絕對是必要之惡。 我們的國家,有著最優秀的人才,足以跟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 但政府和業界卻只會把大量優秀人才都逼出台灣後,再到國外哭喊著要他們回去領1/3的薪水做到死來報效國家。 正所謂故土難離,要是有機會,很多優秀的台灣人都想回家鄉工作。 但是頂尖的工程師從教育,培訓,到實戰經驗,要投入千萬的成本;要把一個人培養到能讀出頂尖名校的MBA,至少也要千萬的投資。 這樣的人才所需要的薪資,台灣有多少老闆能開出global pay請得起他們? 就算請得起,又有多少的台灣老闆能夠接受員工比自己優秀,用得起他們呢? --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請換個角度想,今天假設你的月收入3萬,每月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換言之,你每月存$6,000。 如果薪資成長50%,而物價同樣成長50%,每月仍舊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那麼$30,000 x (1+50%) x (1-80%) = $9,000,每月存的就變成$9,000了,雖然購買力是一樣的,但實際領到的金額卻是不一樣的。 而多出來的錢,你可以到國外旅遊時,在購買力更弱(東南亞/中南美/東歐/中亞)或是貨幣走跌(日本/歐元國家)的國家使用。 再者,物價成長的幅度會受到進口產品的競爭而被抑制。 今天假如每支手機賣$22,000,台廠因為加假跟加薪而將售價上調為$33,000,但海外的手機廠如Apple,,Sony,,Samsung,,LG,,華為,,小米等等,可能由於生產線不在台灣而不受影響,選擇繼續維持在$22,000,或者是低於50%的漲幅,來增加市佔率。 也就是說,區域性的物價變動,會因為國際市場的供需而有所限制。 但是,政府在調漲薪資,增加假期的同時,必須要開放貿易,引入外企競爭,通過全球化的方式來保障國民的利益,這樣薪資的成長才會變得有感。 因此請將加薪跟加假當作是勞動環境改善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再者,物價的上漲,並不完全是因為成本的增加,而主要是因為市場的供需 ,以及資方對利潤的需求 。 公司會試圖把自己的商品賣得越貴越好,來爭取最高的利益,唯一阻止他們的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及其他競爭者的訂價。 所以今天不管有沒有加假或加薪,公司都會找理由去調高售價,反正每年有2%~3%的通貨膨脹,理由總是充份的。 可問題在於,台灣的公司漲價往往是用哄抬的方式,也就是一家漲,其他家就跟著漲。 哪怕只增加它們1%成本的政策,它們也會漲個10%來因應,所以身為消費者的勞工受到低薪和高消的雙重夾擊,難以脫身。 因此,政府不能僅僅只是加薪加假,應該要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用市場的力量將不良的廠商消滅,讓更便宜的商品進入台灣,使消費者能有所選擇,不受這些不良廠商的箝制。 --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有無數人想到高物價的美國工作,而不是美國人瘋狂地往台灣跑? 這種說法是一個很多台灣老闆慣用的理論,但這樣思考的方式有兩個問題: 第一,高收入國家並不一定所有東西都有更高的物價。 比方說美國跟加拿大的牛奶比台灣便宜,西班牙的超市裡許多商品都跟台灣價格差不多或是更便宜。 可是像是車子,房子等重要高單價的商品,台灣的貴卻是全球名列前茅,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可支配收入因為這些高單價商品的排擠而大幅縮水,為了用台灣的薪資水準去買比美國更貴的房和車,許多台灣人不得不節衣縮食,而這些錢原本是可以用在生活支出的。 民生用品的物價可以透過進口來平抑,但房地產這種重大支出,只能透過加稅、限制貸款等有限的手段來調控,這才是讓多數台灣人痛苦的主因。 如果你一個月能少繳$5,000的房貸或房租,生活一定會好過很多,不是嗎? 第二,今天如果在台灣月薪5萬,但在美國可以賺三倍,也就是15萬,而兩地的物價也如同樣相差3倍。 同一個人假設每月花費佔去60%,那麼在台灣他每月可存2萬,但在美國他每月可存6萬。 人家一個月存的錢,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就算美國物價高,可是多出來的錢不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我在美國工作20年,我就能用存下的錢回台灣,什麼都不用做就能過上40年的好日子,但你在台灣工作20年存下的錢,卻只能讓你在美國不用工作地過上4年多,外國薪水高但物價高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這是錯誤的想法,除了先前所說的刺激消費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外,對於企業還有很多好處。 首先,勞工的工作效率會上升,離職率會下降,能夠加強公司的生產力,並大幅減少公司未來僱用新人的培訓成本。 再者,人事成本的增加會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公司能夠趁機取走空出來的市場份額,用更高的營業額來減少人事成本的衝擊,同時未來在定價上也會因競爭者的減少而更有彈性,獲得更高的利潤。 與此同時,高人力成本會使產業的進入門檻變高,有效地減少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並且避免公司員工流入新競爭者的公司,拉走自己的客戶和資源。 短期上來說,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事成本的問題,並重新調整人力配置,但長期來講,企業也能因此而得益。 加薪、減工時、周休二日並不是一種對於員工的施捨,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對員工的付出,而是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必須去做才能生存的轉變。 --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首先,最低薪資的存在,是為了給企業一個起薪標準,也是為了給國內勞工一個最低的議價底線,避免他們因為資訊的不對稱而損失過多的權益,讓人就算再不會談薪資,談到的結果還是能讓人勉強過生活。 比方說,一家公司知道分析師在業內的平均薪資約$30K,但他們只能開$15K去求才,但來應徵的人不見得知道$30K是平均,於是接受了$15K,因此反而拉低了業內的平均薪資。 其他企業發現後決定跟進減薪,就跟漲價一樣,不見得是因為成本提高,而僅是為了哄抬價格,進而造成整體薪資向下沉淪,將非常態的薪資變成了常態的薪資。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是現今社會的常態。 假設今天你是位高收入的醫生好了,你可以確定你的收入跟你其他醫生同事是相同的水平嗎? 有沒有可能你的同事做的比你少,甚至學經歷比你差,但比你每月多領上千元的薪水? 在你議薪時,你是否已經知道整個產業的薪資,各個醫院的薪資? 你所知的薪資資訊,是否能讓你完全判斷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值什麼價碼? 如果你無法保證你都知道這些資訊,那就代表薪資本身在勞工之間就是不透明的。 經濟學有很多假設是基於完全競爭,或是資訊完全流通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不見得存在,一旦資訊不對稱,就會創造出套利的空間。 與此同時,最低薪資也是一個保障,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到國外留學,進而就業。 台灣同樣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因素,或許是天災,或許是人禍,導致家道中落而無法進修。 這不代表這些人是沒有能力的,也不代表它們應該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假設今天你發生了意外,失去了雙眼,再也無法看診,或是做高收入的工作,你覺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