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台灣的疫調做得很好
快篩的速度快,但有偽陽性與偽陰性
換個想法,快篩也能測出偽陽與偽陰,速度也快,不會像現今做法,追著病毒跑
假設一個人接觸十個人來說明
一個確診圈出十個快篩,十個人再圈出100個人,第一圈時有快篩陽性,第二圈出的人也有快篩陽性,再圈出十位若有快篩陽性,那麼經三圈後確診率就非常高,若第三圈快篩皆陰性,偽陽性的可能就高。
第一圈沒檢測出陽性,但第二圏卻出現快篩陽性,再圈出十人,若是再有快篩陽性,那麽偽陰性的可能性就很高。
等PCR檢測出確診,就再做第四圈,第二圈的確診也有三圈可分析。
若建立AI除了可知傳導鍊,也可了解分布圖,也可知圈鍊的相交點,甚至可能的隱藏的感染者。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知道為何近日確診數降低嗎? 美日兩國訂Ct值40以上才算陰性,台灣則訂CT值35以上為陰性,但自5月27日後,蔡政府改成CT值30以上都算陰性,於是後來確診數就一路下滑。 所以說大家還是要做好自身的保護,不要隨便信了這政府的數據,數據會說話,但數據也會騙人喔。 彰化一60多歲里長確診在醫院治療 後來CT值達30,醫生讓他回家。 可4天後他突然死亡,到院前就死了,這不就是我們CT值判斷過於寬鬆造成的嗎? #說他CT值30陰性可回家 #但4天後他就死了 #這個政府連攸關人命的數字標準都可以拿來操作 可能也是因為政府將CT值,放寬至30的關係,台灣人持PCR陰性證明,出境到廈門,成都,在機場就被大陸驗出為陽性確診。 不在生技業的人一定不懂什麼是q-PCR。 只有絕對定量才能只比對Ct值,絕對定量一定要做序列稀釋,就是會有非常、非常多的重複。 除非是極度重要的檢體和必要性,很少做絕對定量。 Ct值只是個參考的閥值,一般預設值就是設在40。 合理的閥值一般設在30~35,低於30-20也會刪掉重作。 偽陰性是抗原篩檢最害怕的狀況,因此抗原篩檢會一而再的進行很多次。 更該檢討的是,為什麼只篩一次就過關,而不應該檢討Ct值。 30、40是指同一個sample,進行PCR反應的cycle數目。 但是PCR反應愈多cycle,愈不穩定,愈容易出錯。 出錯的意思是指false positive,偽陽性。更糟糕的是採檢結果是false negative,以為自己沒有染疫。 一次採檢(戳一次),代表一個sample。 條件允許的話應該天天篩,但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國外或是大陸會要求隔離期間幾天內、幾次的採檢都是陰性(negative)才行。 除了避免採檢失敗(很常發生),也避免潛伏期。 快篩只是第一道。 沒有熟悉的人來戳,很容易沒採到檢體。 就算熟悉的人操作,也會採不到。 那我們一般家用的快篩其實篩心安的。 政府不希望民眾沒事往醫院跑,把事情丟包自己解決。 沒採檢成功,確診數字就不會上升,方便誇飾政績。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轉發 趙少康 :蔡政府為何怕普篩? 我有朋友住在萬華,開放快篩的當天下午,4:00開始快篩,他3:30開車經過快篩站時已經有人在排隊,5:30再經過已經排好幾個轉彎到老松國小了,他研判去篩檢的應該都是附近的阿公店小姐和阿伯。 第二天早上10:45蘇貞昌宣佈180人確診,女性112人,茶藝館就有40多人。根據這些數據推斷,快篩篩出了不少在茶藝館工作的女性,她們的密切接觸者風險很高,很可能不願透露,但還是要趕快追蹤,是最危險的破口,阿公回家傳給阿嬤,再傳給子女、孫子女。 如果沒有快篩,就不會一下子篩出那麼多確診者,再拖下去,會有更多確診者,所以陳時中一直以「快篩會有偽陰性反而讓確診者以為沒事到處亂跑」的講法是不通的。100個染病者用快篩抓出90個,讓10個逃過,跟這100個根本不知道自己染疫而趴趴走,那個為害更大?況且擔心偽陰性就多做幾次即可,10個逃過的人再做一次,很可能就只有一個逃過了。 我大學的roommate牛鐵軍在洛杉磯是執業牙醫師,他是這樣說的: 「半夜醒來,驚覺台灣疫情嚴重,北北基已經進入第三級,需要long stay at home.」 照政府公布的數據,台灣5/14的確診人數181, 其實遠低於LA county 的583。但是LA疫情明顯好轉,餐廳內食可以容納50%,趨於穩定開放中。台灣卻是人心惶惶,準備封城。 牛醫師分析原因:1、美國政府開誠佈公、政策透明,值得信任。2、推動免費大量普篩(一年來,我自己做了六次)3、普及免費的疫苗注射。4、公民守法,不隱瞞疫情。確診者,一定會通知公衛體系及接觸的人。希望台灣的疫情能快速好轉。但是,我擔心短期內恐怕大爆發,主要是政府一直不願普篩。根據我長期對台灣的關注及普世經驗,台灣很可能有不少隱藏在社區的未確診患者。 請注意,美國政府免費普篩,牛醫師一年做了6次。我們的蔡政府到底在怕什麼?據了解,大陸現在的策略就是,一旦發現病例立刻畫定一個範圍,進行全員普篩,一共要篩三次,把所有關聯人通通圈住。請問蔡政府,大陸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如果只是怕普篩戳破了零社區感染的假象,最後苦果由全民承受,實在太可惡、太自私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你知道有位在台灣讀書的日籍女大生回國後被驗出武漢肺炎陽性,但你知道她隨後自費做血清抗體檢驗結果是陰性嗎? 你知道有一名泰國移工返國後被驗出陽性,但你知道他隨後第二次採檢結果是未確定,而且跟他一同返國的女友是陰性嗎? 赴港的台女被確診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那你知道她是一採陰性之後,自認安全而在檢疫期間外出,二採才變陽性嗎? 昨天還有一起由台灣移入越南的確診案例,但他在越南機場採檢是陰性,後來跟其他兩人住在一起集中檢疫時,室友先出現症狀並確診後,他才隨後出現症狀並被採出陽性,這後續發展你知道嗎? 如果你都不知道,只看到前面這些新聞,你會以為台灣現在出境的人這麼少就有這麼多陽性可能是隱匿疫情,但陳時中早在記者會上拿出過數據:過去兩個月從台灣出境到必須篩檢國家的人就高達4萬,其中被檢驗出陽性的機率只有0.008%。 這機率是什麼意思?目前全球篩檢工具的平均準確度約為96%,健康的人連續被驗出三次偽陽性的機率都還有0.006%,這樣懂了嗎?配合上述確診者個人及數百位接觸者的後續篩檢都是陰性,當你資訊充足時,自然就不會產生無謂的懷疑。 但問題就出在你的資訊是被挑選過的。 多數媒體只餵養你日本女大生返國確診、泰國移工染疫期間在桃園逛大賣場,而不談他們是偽陽性的機率有多大,要知道肺炎可不是瞞得住的事,以媒體嗜血的性格,若台灣有社區感染難道媒體會不知道嗎? 現在,有心人士又開始炒作「彰化逆時中」,把接受政風調查的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寫成悲情英雄,但其實彰化才是防疫最可能的破口。已經越來越多彰化民眾出來爆料,衛生局要他們在隔離期間「自行前往」醫院接受檢驗,沒有防疫專車、沒有公務人員陪同,甚至連當地員警都沒被通知,是隔離者的手機訊號離開檢疫居所才知道這件事。 衛福部用半年的實作證明了14天隔離後幾乎不會有風險,彰化縣衛生局卻偏偏要在隔離期間要他們外出接受採檢,如果真的是為了防疫,難道14天都不能等嗎?這究竟是何居心? 依照現行的防疫SOP,隔離期間若出現症狀就會安排就醫,若14天沒有症狀,即使核酸檢驗出弱陽性,也只代表過去曾經染疫而現在不會有傳染力,這套規則在台灣施行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出現漏洞。 那我們來想想彰化衛生局這種採檢的意義有多大?除了讓民眾「自行就醫」可能產生風險之外,還記得赴港台女的案例嗎?一旦在隔離期間被採檢出陰性,人性就會認定自己是安全的,偷偷外出的可能性就會大增。再者,即使驗出陽性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隨後會出現症狀,這種人本來就會在出現症狀時被現行SOP掌握,另一種是不會出現症狀,這種人則根本就沒有傳染力。 簡而言之,彰化縣衛生局的作法,即使真的採撿到陽性都對防疫毫無幫助,反而在過程中讓被隔離者有更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又或是會在採出陰性後降低隔離者的警戒心而增加其外出的風險。 現在正值第二波疫情爆發期間,全球武漢肺炎死亡人數已經超過80萬,而台灣的防疫手段已被證明有效,全世界都來跟我們取經,這時地方政府卻帶頭違反防疫SOP且完全沒有通報指揮中心,媒體不但不譴責,還幫忙製造輿論風向攻擊政府,這些的謊言往往不是單純的捏造,而是用部分的事實製造你錯誤的印象。 就像我們開頭的例子,只看這些新聞你會以為台灣是最嚴重的疫區,政府是威權體制可以控制醫護隱瞞疫情,地方的國民黨政府還要想辦法自救阻止疫情擴散,許多人就這麼輕易的被媒體帶著滑坡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如果你真心相信這些,那在擔心武漢肺炎之前,也許應該先擔心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醒報社長 林意玲 全家確診記 最早是女兒的公司有人確診,卻還是要求員工必須進公司上班。 不久後,女兒就開始咳嗽、喉嚨痛,每天送他上班的老公接著咳嗽喉嚨痛發燒,就先確診了。(怪我們快篩劑排得早、買得快吧?不然怎知道兩條線) 我們把他隔離在主臥室裡,開始把每天三餐送到他門口,關心他體溫的起起落落、血氧濃度變化,聽到他半夜咳嗽。 第三天傍晚,老公感覺胸悶,血氧徘徊在93、94之間,我只好冒被感染的危險開車送他去台大急診,沒想到急診外面排隊的、陸續救護車送來的,讓我們在寒風細雨的戶外,從6:30等到10:30,才有醫師電話問診,發現老公超過70歲,又有慢性病與支架,同意住院安置。 住院醫師說,要清病房、請我們在外面再等一等,這一等,從10:30再等到2:00,老公不支了,堅持回家,放棄住院,要與病毒共存亡。 半夜三點,我們在家累得睡著了,忽然接到醫院電話:你們在哪裡怎麼找不到?現在病房好了。老公沒有好氣的說:不住了,等到病房我就凍死了。 也許就是這樣的折騰,隔天,變成我也開始咳嗽,快篩確診。然後是女兒也快篩確診。 一家三人坐困愁城,從此無法外出,來不及採購藥品、食品、生活用品,把家裡壓箱的各種陳年感冒咳嗽頭痛藥,全部翻出來,還是不夠三個人幾天日夜的用。 先說母女一早到和平醫院排隊等做PCR,一群快篩陽性患者根本不該出門,卻不能不搭車出門等做PCR,這些「準確診」病人排了一圈一圈的長龍,實在有點荒謬,我們等了一個半小時,終於輪到檢驗。 隔天等到了確診通知簡訊,還是無法外出看診買藥,至今10天了,也沒人送什麼防疫包。 衛生局的電話永遠打不通,視訊看診的掛號等一整天音訊杳然。 第四天終於接到關懷中心電話,只問我一些基本資料,就要掛電話。我追問她,你不是來關懷我們的嗎?怎麼不問我們有藥嗎?有吃的嗎?需要什麼協助嗎?她歉然說,我是來支援的,只負責問資料。 幸好家裡還可以一人一室,我睡書房,每天為家人料理三餐,放在每個人的門口。幸好每個房間都有熱水 瓶,幸好家裡還有一個兒子沒有中鏢,可以為我們排快篩劑、排清冠一號、買菜、買藥、倒垃圾,到1樓管理處 拿外送。 這幾天,報社還要在人手拮据、遠端遙控下天天正常出報,有多少稿子與版面是我在家裡半睡半醒、頭暈腦脹、咳嗽喉嚨痛下看完的,可想而知。好在內容品質還能交代,不知道讀者看得出來嗎? 我可以想像,如果有人是全家確診,誰可以為他們做這樣的服務?會不會是確診的人偷偷出門買東西、倒垃圾、拿外送呢? 如果還要出去買藥、買日用品, 這樣是否造成更多的感染?防疫旅館沒得住或是太貴, 確診者無法隔離時,總要有人為他料理三餐與生活大小事,包括洗衣服、清理房間、倒垃圾? 這期間我好想跑一趟美容院洗個頭,好想去買個阜杭豆漿,好想自己去找一些想吃的,畢竟假手兒子很不方便,但是想到確診的人趴趴走,不論是清晨或是深夜都太不道德,但雙北累積約有五十萬人確診,他們都會乖乖待在家裡嗎 ? 確診感想與建議: 1.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2.感慨連我們這樣有知名度、有人脈資源的人,都如此悲哀,坐困愁城、無計可施,全台灣兩三百萬確診的病人與家人,如何謀生、兩三頭燒的度日? 3.我們不忍心怪任何人,基層診所、醫療院所、衛生單位都被一聲令下團團轉了,我只希望指揮中心肯向全民承認,智慧不足、不夠超前部署,謙卑致歉而不硬拗。 4.自求多福、自力救濟是這波疫情下最重要的鐵則,如果要免於自生自滅, 第一,備妥全家人七天份抗新冠藥品袋;第二,備妥全家人七天份食衣住行所需;第三,備妥快篩劑、酒精、多支溫度計、血氧機、氧氣瓶;第四,最好先約好可以幫你騎車跑腿的年輕人(或計程車司機),到時全家動彈不得時,需要掛號、領藥、辦理賠、繳費、排快篩、買日用品…就不會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好在,老公10天後已經解隔離,病情好轉,篩檢陰性。 我也可以在明天解隔外出了,這段時間疏於問候的親友,在此一鞠躬致歉。 疫情從現在到六月初將有一大段高峰(這是陳時中說的,唉,只是他沒告訴我們該如何處理?)大家還是自己備妥子彈,準備迎戰吧。 #感謝張祖詒夫婦百歲高齡還特別為我熬一鍋雞湯增添心力 #感謝施立民牧師奔波買來炭烤燒餅與牛肉湯救我們免於飢餒 ***好消息! 為回饋主的恩典,凡我臉書好友確診有急需整組藥包的,請私訊我。每人可送你一組7日藥包組。 我買了一百份來贈送,應該夠了。
    57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真心覺得,這樣的防疫工作,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回到二級警戒的 打從2019年底疫情開始發生以來,自己對CDC的防疫作為態度一直很保守 說不上非常支持,但也不會太酸,甚至嘲諷,因為部份措施真的有必要 但現在,我真的沒有辦法好好的去聽CDC現在每天的記者會要說什麼,要公佈什麼 因為完全不信任了,你看到的數據不是真的數據,最後再來個校正回歸就好 上週5/26白天值班,大概9點多接到通報,轄內有民眾於家中死亡,依現在疫情情勢,勢必先問一下大概的相關疾病、接觸及身體近況 結果家屬表示,死者80多歲,有慢性疾病,「上週有感冒症狀,剛剛119到場量測體溫有39.1℃」 現場家屬聯繫1999轉聯醫要報行政相驗,聯醫直接回覆「因為死者有相關症狀,所以不能報行政相驗,請警察到場處理,走司法相驗,他們不會到場」 因為是高風險案件,所以我就打給1922做通報,並請他們到場,沒想到電話難打進線就算了,大爆發期間案件爆量難免,結果1922回覆說感謝通報,但是要請我自己聯繫臺北市衛生局 我再打給北市衛生局疾管課通報案例,並請他們到場,結果,收到的回覆竟然是「因為死者不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遭匡列的對象,也不是確診者,所以他們不會到場處理」要我們直接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如果檢察官覺得有必要,再讓法醫採檢!然後給了地區衛生所的電話,說如果需要協助可以去電洽詢他們。 是在哈囉,疫情期間的相驗案件SOP是訂好看的嗎?這是疑似案例,衛生機關應該要到場的,居然直接說不來,然後再丟給地區衛生所,聯繫衛生所後,得到的答案,也是不會到場,因為司法相驗案件他們不會過來,所以死者、三位家屬他們也不會做採驗動作... 這時候,時間已經快到12點了。其中一位家屬也到派出所來,在門外做筆錄 三個小時過去,對於新冠肺炎的高度疑似確診死亡案件,衛生單位給的答案就是:不到場,不篩檢,一切都給警察、檢察官跟法醫處理 後來在13點多,我跟另外三位同事到民眾家中,當然,我們還是有做防護措施(綁式隔離衣、面罩、口罩、手套、鞋套),其中派出所同事並沒有鞋套,使用的口罩也是一般醫療口罩,而偵查隊,所謂的鞋套並不是防護鞋套,是勘察採證用的鞋套,只包到鞋子的那種 因為衛生單位沒有來評估或快篩,我們完全不知道死者是否因染疫死亡,到了現場,我距離死者僅有3步之遙,跟家屬,更是只有1公尺不到 簡短的了解案情跟向家屬說明後,我們便離開了,放著躺在客廳上的屍體,留下深怕染疫的三位家屬,對了,家屬都還只有戴醫療口罩而已,還一直跟死者有近距離接觸 下午,同事向檢察官報司法相驗後,就建議家屬趕快去自費篩檢吧,結果,在20點多,接到電話通知,三位家屬快篩「全部陽性」 我擔心了,擔心去現場的時候,安全措施有沒有做好,脫下裝備時有沒有注意反折,應該沒有漏掉什麼部分吧,我酒精消毒雙手、面罩、上下衣這樣夠了吧,回來防護廢棄物有好好的丟到專用垃圾桶吧,一直回想,有沒有哪邊疏漏了,沒把病毒帶回辦公室吧,身上是不是還有病毒 當晚,根本不敢回家,跑到北醫詢問自費篩檢,結果排隊的人很多,我當下也根本不敢跟著排,一直覺得要嘛我會傳給別人,要嘛排隊時被傳染,加上我也沒有症狀,所以就聽護理師建議,早上再來快篩,今晚先自主健康管理,然後,是難以啟齒的跟家人說「我接觸快篩陽性的人了,今晚沒辦法回家」 後來就簡單找個一般旅館住宿(詢問防疫旅館,表示沒有收到隔離單,沒辦法入住),我連去便利商店買水都不敢,一到旅館也跟店家表明我來自主健康管理的,如果他們不願意收,我也OK,所幸,旅店願意收 回房間後除了跟家人還有公司報一下現在自己的狀況,就吃完晚餐後,瘋狂洗澡四次,那晚,根本沒辦法安心睡,心裏總是很不踏實 5/27早上8:30,到北醫戶外篩檢站排隊,排隊人潮不少,在9:30左右我採檢完,因為不清楚自己的情形能做什麼程度篩檢,所以只先做了快篩,很後悔當初沒有跟著做PCR 採完後,我就去便利商店買了早餐跟水,過程中很怕我摸到什麼,把病毒傳出去,也根本不敢說話,買完後發才想到,現在三級警戒完全沒地方吃,我也不敢回家跟進辦公室,只好騎車到松德路底的象山登山口,這種人煙稀少的山邊,坐在機車上吃早餐 一直到11:40,終於接到快篩結果簡訊:陰性 心裡的不安少了一半,後來騎車在外面晃了2圈,吹吹風,看看能不能把身上的髒東西吹落,然後進公司再洗完2次澡後才回家 回家後的三天,我口罩除了洗澡脫下外,睡覺我也戴著,吃飯也只敢趕快吃,避免後續夾菜、講話,吃完趕緊再戴起來,每隔幾個小時就量一次體溫,深怕自己是偽陰性 5/28下午,家屬告知三人PCR全部都陽性,確診了 後來了解,在5/27晚上家屬快篩陽性後,5/28上午法醫聯繫衛生單位,希望他們針對死者做採檢,但衛生局回覆,因為死者不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遭匡列或確診者,所以他們不會來採,就算現在家屬快篩陽性也是,無奈,法醫只得下午自己去針對屍體採樣,5/29,死者PCR陽性 自5/29後,我每天看CDC的公布資料,死亡名單上完全沒有這件,直到6/5才看到,當初,如果不是家屬有聽建議自費採檢,他們會再接觸多少人?更別說,對這四位確診者,我也是應該要被匡列的接觸者吧,除了我5/27-5/29自主管理外,我完全沒接到任何衛生單位的電話 這樣的案例不只這一件,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不少警察單位都有發生過,衛生單位一律都是不到場,不採檢,完全沒有照SOP流程執行,如果SOP流程你沒辦法做,那自109年3月公布施行的SOP為何不改?衛生單位人力不足不是警察的問題,這已經遠超過行政協助的範疇,依據SOP,警察是連到場都可以不用到場,但衛生單位就是白紙黑字,寫著到場。 CDC的超前部署部在哪邊我看不到,只看得到各種甩鍋,各種鴕鳥,疫情期間針對相類似案件一定不少,衛生單位難道連組織辦理可疑染疫死者的評估快篩人員都做不到?專責人力不拉出來,遇案就推,警察人力不足你衛生單位要不要支援來巡邏!口罩沒戴、群聚還要警察先到場製單函給你們開罰,那你各位看到交通違規要不要先製單再函給警察開罰!更不用說疫調,好像是警察的份內工作一樣;隔離檢疫的失聯者,也通報警察去找人,你們自己都沒出來找,超多人根本就在隔離檢疫處所,因為訊號差或關機,你們就說失聯,然後警察就要去找,你們不用說到場查訪,連電話有沒有聯繫都不知道!現在全臺灣有多少確診。黑數在外面到處跑,反正到時候你們就都校正回歸就好棒棒,這樣的防疫作為臺灣沒有在去年就大爆發真的是萬幸,說多了都是幹,太多的無力感,反正,這場疫災我看不到盡頭 #1999行政相驗不來 #1922打了等於沒打 #不是隔離檢疫匡列跟確診者衛生局不採檢 #衛生所說檢察官覺得有必要再請他們協助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是朋友轉發。也值得參考! 剛剛,鐘南山突然發聲,關於疫情的四大真相! 烽火揭曉 2020.02.12 本文由未來局勢(ID:yoo2211)原創 作者:軍武說策 2月11日,不少單位已經復工, 今天街上的行人好像也多了起來,從武漢「封城」到今天,在家憋了整整兩周的人,似乎都開始放鬆了警惕!不少人樂觀的以為,我們可以不用那麼緊張了!但是!絕對不可以放鬆警惕! 因為剛剛,鐘南山院士接受採訪,被問及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下降,是否說明拐點到來? 鐘院士說:「不能完全證明拐點到來,拐點還有幾天,2月下旬可能到達高峰。」 注意,拐點還未到來,現在大家覺得松懈的這幾天,恰恰是抗疫最最關鍵的時刻! 下面我想通過四個壞消息,來說說目前的疫情形勢,以及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個壞消息: 李文亮醫生的去世,有四個地方不容樂觀。 2月7日凌晨,李文亮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年僅34歲,他的離開,刺痛了很多人,但從純疾病角度來分析,我們應該提高警惕。 因為第一,之前一直說新冠病毒,老年人最容易被擊潰,但李文亮才34歲,並且沒有基礎性疾病,依然中招並不幸離世,說明這病毒對年輕人威脅也很大。 第二,李文亮曾發出預警提醒大家病毒凶猛,而且他已經做了防護,但他依然被一名82歲的患者傳染,說明病毒傳播力很強。 第三,李文亮患病前後曾被訓誡,並一直處在輿論漩渦,情緒上應該多少會受影響,而這樣的心理性影響,可能會影響到他的生理健康,所以,心態對疾病的影響不可忽視。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李文亮出現咳嗽、發熱後很快住院,並多次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直到20天後才查出陽性並確診,說明目前的檢測手段,還不夠完善。 而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們之前的方法一直都是:對病人進行2次核酸檢測,陽性就是感染,陰性就是沒有。如果兩次測試都是陰性,就說明他沒有被感染,或者是已經被治癒了! 然而,杭州一個病人的出現,讓這一結論被徹底打破了!該病患竟然是在進行了,7次核酸試劑後才被確診! 再加上李文亮的核酸檢測,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之前那些已經通過檢測確認沒有患病的人,其實都可能還是潛在感染者! 他們成為「漏網之魚」後,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傳染源! 我們不敢去想,之前有多少人,以為自己沒有被感染,就這樣回了家,並且繼續和身邊的人接觸著!而他們或許會因為被排除了感染可能性,更加放鬆了警惕! 事實上,就在2曰5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醫學專家王辰在接受白岩松專訪時說,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50%!也就是說,現在有超過一半的感染者,沒有被檢測出來。 病毒的狡猾和醫學手段的局限,讓疫情越來越複雜,所以,現在是最讓人擔心的時刻:有不少人在放鬆警惕,然而情況遠沒有我們想象的樂觀! 第二個壞消息:病毒潛伏期不穩定。 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 這個關鍵結論,刷新了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 所以目前禁足19天後,我們還是需要提高警惕,起碼最近一周內,最好別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第三個壞消息:各類特殊病例相繼出現。 2月9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佈,該院一位進修醫師藍某被確診。 但奇怪的是,1月23日藍某曾接觸確診患者後,連續16天未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 直到2月7日晚上,藍某的愛人韋某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該院再次叮囑藍某繼續嚴格居家隔離, 2月8日上午,醫院對隔離中的藍某進行核酸檢測,顯示結果為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特殊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隨後將藍某送往定點救治醫院進行治療。 今天在湖北武漢,北京援助武漢醫療隊,還發現一個特殊病例,患者治療後,已經符合了出院標準,兩次核酸結果顯示為陰,但肺部影像顯示仍有肺部感染的跡象。 丁新民主任醫師說,這種類似的「假陰性病例」,不光是他們自己遇到,像報出來的中日友好醫院的病例,三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但最後肺泡灌洗液里,還是能檢測到這個病毒,說明這個病毒特別狡猾,我們對它,還是要有一個充分認識的過程。 專家表示,若是假陰性的病人的病人出院以後,不排除感染他人的可能! 第四個壞消息:病毒無孔不入。 寧波有位確診者,很多人都知道了:沒去過疫區,沒接觸過野生動物,也不認識什麼確診者,但他被傳染了。 公安部門調查發現,1月23日早上,他去菜市場買菜,在一家攤位遇到了一位老太太,這位老太太是感染者,但當時大家都不知道。 倆人不認識,也都沒戴口罩,在那個攤位面前,近距離共同駐留了15秒,就在這15秒里,那位先生被感染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有人在去買藥時,在吧台和感染者近距離駐留50秒被傳染。 有人和感染者共同開會被傳染。 有人排隊買烤鴨時被傳染。 還有多人在同一家浴室洗澡後被傳染…… 短短15秒就被傳染,可見病毒無孔不入,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白岩松在專訪醫學專家王辰時,曾問:何時會出現「拐點」?王辰也和鐘南山說一樣的話: 「現在疫情的底數並不清楚,判斷根據不足,社會上未能進行隔離的病人,傳播威脅性還是很大,「拐點」無法預測。」 所以,綜上,現在的情況就是:疫情仍在發展,病毒愈發複雜,並且,也依然沒有特效藥。 一切跡象都表明,現在仍不能放鬆警惕,雖然我們已經覺得熬了很久,但極大可能,目前還在抗疫上半場。 我們當然都堅信,以中國目前的實力和努力,完全可以打贏這場仗,但顯然,我們距離勝利還有一段時日,短期內,我們還必須得嚴防死守。 對沒錯,「死守,熬也要熬死病毒。」 不上班的人最好繼續宅著,能不出門還是盡量不出門,不見人。 因為目前,重慶發現了65起聚集性疫情,上海聚集性疫情有45起,其中家庭聚集有38起,單位同事有3起。並且,因為聚集而導致互相傳染的案例,佔比相當高,而且一直在增加。 所以,想聚餐、聚會的,還是收起你的蠢蠢欲動吧。 不要心懷僥倖,不要不以為然,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如果不得不出門,怎麼辦?戴口罩,勤洗手,盡量和別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尤其在電梯等密閉環境,更不能摘下口罩。 還有大家不要忽視,一個比口罩還危險的部位,那就是自己的鞋。 因為我們不知道病毒攜帶者,在哪裡吐了痰,如果踩上攜帶病毒的痰,鞋跟你一起回了家,那病毒就隨時危害家人健康,所以建議大家沒事不要到處溜達,那相當於是到處踩雷。 如果必須外出,鞋一定要與居室隔離,並噴灑酒精消毒,最好不要放在家裡。 國家在抗疫,醫生在抗疫,但最關鍵的抗疫者,還是我們自己。 嚴格的自我防護,是我們每個人最後、也最有力的抗病毒防線。 現在才是抗疫關鍵時期,前段時間看似嚴峻,其實家家戶戶都宅在家裡,病毒可能還無法趁虛而入,而現在只要稍微有一點鬆動,就會給病毒可乘之機。 我們要做好堅持「一段時間」的準備,想三五天結束戰鬥是不可能的,在家憋得多難受,也得繼續忍,出門戴口罩再不舒服,也得繼續戴。 否則,我們越大意,戰線就會拉得越長,如果10個人裡面,有1個人麻痹大意,那麼就等於有1億多中國人在幫病毒的忙,這就可能使我們前線拼命的醫護人員前功盡棄,更使其他13億人的付出前功盡棄! 如今這場病毒攻堅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階段,為了不功虧一潰,為了我們大家所有人的健康,請大家一定要轉發提醒更多人: 只要人人嚴格防護,不聚餐不聚眾,為自己,為家人,也為祖國,我們14億國人團結一心,「悶」也要「悶」死病毒, 我們就必將早日打贏,這場艱難的抗疫大戰! 加油!中國!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謝謝!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最近有人share 的案例,很慘 動態消息貼文 台灣海外Covid-19自救會 我想了很久 決定還是要分享我這次回台的的經驗跟想法 我是一個八個月寶寶的媽媽 我老公是外國人不會說中文 長期住在國外 因為covid的關係 從懷孕到生小孩到小孩現在八個月大 都沒有任何家人朋友幫忙 整個過程只有我跟我老公 所以今年終於說服我老公 一起回台灣 我們是1/21到台灣 出發前 我們兩個人都是PCR 陰性 旅程 我們也都非常小心 現在入境台灣 規定一定要有台灣門號 這樣政府可以追蹤你的行蹤 我老公不怎麼理解 這有違人權的問題為什麼在台灣這個先進的民主國家會這樣 我安撫了他 覺得要配合政府政策 他也就沒說什麼 於是1/21晚上 開始在飯店隔離 1/24 快篩 三人都陰性 體溫都正常 1/27 早上八點 到採檢巴士做 PCR 三人體溫都正常 沒任何感冒症狀 1/27 晚上11點卻接到通知說 我家妹妹是陽性 必須送救護車去醫院 這時 我老公已經受不了開始跟我大吵 說我女兒好好的 在睡覺 堅持不讓我硬把她挖起來去醫院 他覺得一定是哪裡出錯了 怎麼可能我們兩個都陰性 她卻陽性 而且完全沒有任何徵兆 為什麼要硬把她挖起來然後去滿是細菌的醫院 我又安撫了他一次 並保證我一定會要他們再驗一次PCR 最後我跟我女兒一起進了醫院 1/28 凌晨 2點半 終於醫生來採檢 我的PCR 跟兩次我女兒的PCR 然後告訴我說 女兒的兩次PCR 有一個會在醫院驗 另一個會送疾管局驗 在醫院驗的 明天就會有結果 疾管局的結果要等一兩天才會知道 到了醫院 沒有兒童病床 沒有兒童椅 我完全沒辦法把我女兒放在任何地方 我連上廁所都得抱著我家女兒上...因為我女兒才八個月 才剛回扶站而已 又不能讓她在地上爬 病床兩邊 她隨時會掉下去 所以我基本整晚沒有睡.... 1/28 早上 我們量了所有該量的健康指標 全部都正常 1/28 中午 我得到消息 我的PCR 檢測是陰性 1/28下午兩點 醫生告訴我 妹妹的PCR檢測也是陰性 (1/30 疾管局 結果報告也顯示陰性) 我心想 那就有很大機會 第一次巴士的採檢結果有問題 因為從時間上來看 我們早上八點採檢 晚上十一點才通知 接著 隔不到一天在採檢 “兩次” 居然都是陰性 加上 我還是陰性 我老公也是陰性 但政府的處理辦法是 (1)列為舊案 抽血檢驗是否有抗體 有的話就回去繼續7+7+7 (2)列為新案 要從進醫院開始算 關十天 我一直跟醫生說 我們都沒有症狀 會不會是巴士檢測錯了 他們一口咬定 檢測一定沒有錯 現在測出的陰性是錯的....所以我只能兩方案擇一 一開始我選了 一方案 想著可以 早點帶女兒出院 沒多久 醫生進來抽血... 當我看到醫生手裡的六管試管 我眼淚就開始掉...然後一直跟我女兒說 媽媽對不起你....我女兒很疑惑的用小臉看我... 接著 醫生 要我把小孩用床單捆起來 露出手臂 讓他抽血 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哭 但眼淚一直不斷的掉... 然後醫生開始拿針找血管 我女兒開始瘋狂的爆哭尖叫....護士很用力的壓著她...然後我一直在旁邊握著她的臉 告訴她 媽媽在這裡 我們忍一下下...很快就結束了.... 因為我女兒才八個月大...所以血管很細...醫生試了右手試了很久 終於針插進去後 血噴了床單一下 但怎樣都抽不出血來... 醫生把右手針拿出來後 跟我說 要再試左手... 我女兒撕心裂肺的哭... 我抱著爆哭的女兒 跟床單上的血... 我哭著跟醫生說 我們不抽了... 我們願意關十天... 因為我家寶寶是確診案例 所以醫護人員會盡量減少進來房間的次數 因為他們每次進來房間都要穿好幾層的防護衣 (這裡想謝謝 醫院所有醫護人員 尤其是護士 真的辛苦了) 除此之外 醫院規定一天 只能送一次物資 我凌晨被通知來醫院 所以就只帶了一個背包 因為並沒想到我會要在這裡待10天.... 然後一直有電話進來 一直有簡訊 警告我說 我離開防疫的旅館 我一邊回覆電話 一邊抱著一直哭的女兒 後來我也跟著一直哭... 中間還有警察局打電話來叫我做意調 (基本想追中感染源) 因為我女兒一直哭 我晚了幾分鐘每回 警察就恐嚇我說 要罰我錢.... 晚一點 醫院送來了兒童病床..我終於有地方可以放我女兒 而不是一直抱著... 1/30 我家寶寶開始情緒越來越糟 因為她的活動範圍就只有一張病床的大小 而且頭一直不斷撞到旁邊的欄杆大哭 我跟醫生說 是不是可以讓我們換個地方隔離 讓我家寶寶可以有地方活動 醫生說 不行 我們得按衛生局規定走 你家寶寶沒驗抗體 所以就得待滿十天才能出院 (也就是2/6) 於是我開始打電話給衛生局 希望他們可以通融 衛生局沒人接電話 因為開始放年假 我打給了里幹事 里幹事說 找他也沒辦法 他們都是遵照“上面”單位走 我說衛生局電話沒人接 於是他給了我衛生所值班人員的電話 我打給里幹事給的電話 說明了我的需求跟狀況 衛生所的值班人員反覆確認後跟我說 不行 原因是 衛生局說 他們是遵照醫院診斷結果 醫院診斷認為我們有必要待在醫院... 到這裡我就矇了...我跟他說 我 跟我家寶寶 都沒有任何症狀 體溫 血氧 血壓 都正常 現在PCR驗出來都是陰性 請問這是根據什麼醫院診斷? 對方聽了只回我 不好意思 只能請媽媽再忍耐幾天 大家都一直跟我說 再忍耐一下就好 或是你是媽媽 你要堅強這種廢話 我根本不在乎我自己 政府要關我一個月兩個月 我都沒關係 我在乎的是我家“八個月”大的寶寶 為什麼要這樣折磨她 我沒有要求要提早解除隔離 我只是要求換個可以讓我家寶寶活動的地方隔離 而且我也很不懂為什麼 我們毫無症狀要被關在醫院十天 浪費醫療資源.... 我一直以來都以生為台灣人為傲 但這次的經驗 讓我非常失望 我已經看不到人情味 人權 自由 只有法規法條跟很多沒有人道的處理方式 請問這跟大陸有什麼不同...?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以下是張凱銘醫師 2021年5月14日的(經驗分享)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8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疫情延燒至今,想要全身而退, 對任何人來說, 恐怕都是mission impossible了! 務實來說,的確應該接受「與病毒共存」這個事實。 但是與病毒共存指的絕不是「適者生存、自然淘汰」的概念! 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在這場疫情危機中存活下來! 自從我兒子也染疫之後, 我才真正體會到「面對疫情,個人是多麼地無助和慌亂」! 感謝許多親朋好友以及網路上認識的朋友們無私地提供我莫大的支持和協助! 在知道孩子可能已受感染的第一時間, 一位台大醫院的醫生, 也是我唸台大時認識的好朋友, 當天立刻把他手邊僅存的兩支快篩劑、連同一些普拿疼和感冒用藥, 以快遞的方式寄到我兒子的住處, 他當天也詳列了許多注意事項給我,並且列出我該馬上網購寄給我兒子的生活補給品。 接下來的幾天, 他便成為我諮詢的專屬家庭醫師。 還有另一位朋友也是台大醫學系畢業的學長, 他馬上提供我一些中藥和血氧機, 讓我飛奔去看兒子的時候可以順便帶上去, 他也隨時關心我兒子的病情變化! 難怪人家說,一定要有醫生朋友, 我發現我唸台大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幾位仁心仁術、有情有義的醫生朋友,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婆、舅舅、叔叔,還有我的鄰居和朋友,知道消息之後,都在他們的最大能力範圍之內,提供我物資、相關醫療常識、以及精神上的支持! 最讓我感動的是網路上的這些朋友們, 見過面的、素未謀面的, 公開留言或私訊蜂擁而至, 提供他們的寶貴經驗、無償寄送他們手邊為數不多的清冠一號,或是願意送餐給我兒子! 對著手機螢幕, 我真的是潸然淚下、感動莫名! 各位親朋好友的大恩大德, 我啣環結草也難以為報!! 小犬這幾天已經逐漸退燒, 也慢慢能夠進食, 雖然離痊癒還有一段時間, 但至少病情的進程已經逐漸往好轉的方向,感謝上天眷顧,更感謝諸位貴人相助! 在孩子生病期間, 他是孤立無援的, 他的室友們已經都撤回中南部了, 只剩下一位跟他一樣染疫的同學, 兩人在外宿處相依為命。 沒有人幫他們買三餐, 沒有人幫他們去買藥, 沒有人照顧他們的起居, 所有的物資要靠家人快速寄過去! 他們想要做PCR, 相關的電話永遠打不通, 打通了也排不到檢查, 一直到他同學都已經痊癒了, 還沒被通知去做PCR! 沒能做PCR意味著沒有成為政府正式認證的「確診者」,所以他們無法取得抗病毒藥物,也無法讓中醫視訊問診,當然也就拿不到清冠一號! 我兒子手邊所有的藥物都是我和我的朋友寄過去給他的,他的室友痊癒之後,也把剩下的藥分給他吃。 在這兩個孩子的抗疫之路上, 政府為他們做了什麼? 答案是:沒有! 我兒子在去年七月底打了第一劑AZ, 這是我幫他到處奔走、好不容易搶到的殘劑! 去年十月打了第二劑AZ, 今年一月打了第三季莫德納。 他的同學是台南人, 因為信奉綠色價值, 所以打了三劑高端, 這兩個年輕人都乖乖地聽政府的話,打滿三劑疫苗, 可,還是染疫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打疫苗只能降低變成重症的風險,不保證不染疫,但是,即使不是中重症,染疫之後的症狀依然讓人提心吊膽! 喉嚨痛如刀割、發燒,全身痠痛、胸悶、胃痛、噁心想吐、腹瀉….. 所有的病症讓他這幾天無法入睡! 喉嚨痛和胃痛讓他連續好幾餐無法進食, 只能靠著奶奶寄過去的冷凍雞精補充些微營養! 我寄了兩箱泡麵給他, 但我實在不願意他餐餐吃泡麵, 所以我沒有阻止他能下床之後走出宿舍去買吃的。 不用我提醒, 他自然是戴緊口罩、一路不與人交談、速去速回! 我小嬸知道他染疫還出去買便當時, 很生氣地用「沒有公德心」這五個字批評我兒子, 我沒有生氣,只是平靜地跟她說:「沒有人會故意想把病毒傳染給他人,但是,在盡可能小心的前提下,我想要我的兒子活著!沒有人給他送餐,是要他在宿舍病死或餓死嗎?」 大家相信現在的染疫人數是指揮中心每天公布的數字嗎? 我認為染疫的黑數至少是檯面上這個數字的三倍以上! 我一個同事的小孩確診了, 她起先是陰性, 兩三天後也轉陽了, 基本上同桌共食的一家人, 很難不跟著確診, 但是,有一天我因為關心我同事, 帶了一袋我自己做的包子去給她時, 看到他先生的店依然開門做生意, 而且他先生站在門口、沒有戴口罩, 我戴著口罩, 把包子遞給她先生後就匆匆離去⋯⋯ 我一個朋友的爸爸是種鮮香菇的, 他咳嗽了好多天, 沒做任何篩檢, 自己判斷是小感冒, 每天依然種香菇、採香菇、賣香菇, 直到有一天咳得太厲害, 去看醫生,做了篩檢, 果然,陽性! 但是從他開始咳到確診, 這當中不知道賣出去多少香菇了…. 路邊的菜販, 自助餐店的老闆, 路上奔馳的外送員, 銀行的行員, 一般商店的服務人員….. 只要他們不說, 誰會知道他們有沒有感冒徵兆? 只要他們不通報, 他們就不是政府每天公告的數字之一! 大家會問:他們幹嘛要這樣害人? 不,我相信沒有人想故意把病毒傳給他人! 我之所以沒有用道德標準撻伐這些同胞, 是因為我知道他們有他們的苦楚! 我兒子染疫後, 我問我兩個醫生朋友同一個問題:要不要去做PCR?要不要通報? 結果,他們反問我:通報要幹嘛?政府能為你兒子提供什麼幫助?你要兒子排隊好幾個小時去做PCR的目的是什麼?確定他染上的是新冠嗎?然後呢? 通報之後, 可能被強制不准外出, 但是政府不會安排送餐或就醫, 政府會給你一堆限制, 但不會管你是死是活, 從人性觀點來看, 我為什麼要把我的命交給政府? 這還不包括那些「一日不做,便一日無食」的中低收入家庭! 通報或是告訴別人我染疫了, 誰還會雇用我? 染疫期間在家休息, 誰養活我的家人? 我若是自助餐老闆, 我公告「老闆確診隔離中」, 即使我好了, 短期之內會有顧客上門嗎? 我是顧客的話, 有其他自助餐可選的情況下, 我當然要暫時避開老闆染疫的那一家, 因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完全沒有傳染力了! 這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獨居的老人, 在外租屋的大學生, 全家一起確診的家庭, 一旦確診被隔離, 誰來幫助他們? 他們的三餐、起居、醫療要怎麼辦? 當我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要求他們乖乖躲在家裡、不要出來害人的時候, 我們想過他們的困境嗎? 如果那獨居的老人是我們年邁的父母, 那在外租屋的大學生是我們的孩子, 那染疫的一家人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我們忍心讓他們自生自滅嗎? 當我批評政府雜亂無章又不負責任的防疫作為時, 我常常被反問:「你這麼厲害,怎麼不自己去當指揮官?只會扯後腿,為什麼不捐一台PCR的儀器給醫院?多提出正向建議,少做負面批評!」 這些話乍聽似乎正義凜然,實際上就是典型的「奴性主義」! 我每年乖乖繳稅給政府, 就是希望政府好好治理國家、照顧人民! 我繳的稅不夠政府聘請專業人士來當疫情指揮官嗎? 然而這個爛政府給我一個傲慢自大又毫不專業的牙醫來當疫情指揮官! 我繳的稅不夠政府買足夠的快篩試劑和PCR儀器來幫助我已經染疫的兒子嗎? 然而這個一天到晚喊著超前佈署的爛政府,只會叫人民冒著群聚的風險,不斷地在烈日或寒風中排隊又排隊! 多少專家學者一直在給政府提出正向的建議,只會自吹自擂的傲慢民進黨政府何時有聽進去半個字? 疫情已經如山洪海嘯般一發不可收拾了, 因為有很聽話的人民, 所以我們前面守得很好, 政府有充足的時間以國外的疫情發展為借鏡, 提早規劃、防範一定會來的山洪海嘯, 但是,無知、傲慢、又貪婪的執政黨到底做了什麼? 篩劑、藥物、病房、人力, 整個社會的抗疫大網在哪? 如今你我都已經置身於這戰場了, 除了自行找活路, 還能怎麼辦? 求生存是人的本能, 面對他人的苦處和困境, 我們不能一味用道德撻伐的角度來看待, 但是,在求自己生存的同時, 我們最起碼要做到盡可能也保護別人! 我們要和親戚朋友、左右鄰居形成互助網, 我已經跟左右鄰居說好, 誰先染疫, 健康的那一方就要幫染疫的那一方每天準備食物, 並提供一切跑腿的援助! 想想真的很悲哀, 有政府,會搞事, 靠政府,得往生! 疫情尚未結束, 大家各自珍重!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