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妖獸喔!
是真的!

快訊/開車未戴口罩「罰1.5萬」? 高雄衛生局回應了

原文網址: 快訊/開車未戴口罩「罰1.5萬」? 高雄衛生局回應了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20/1987086.htm#ixzz6vP29UOUy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沒道理,室內,難道駕駛室不是室內?? 除非車上有乘客,單人駕車怎可算「室外」? 這有嚴重的法令過度延伸解釋的問題!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疫情警戒外出必須全程戴口罩,但自行開車者,若是2人以上同車,就應佩戴口罩,若為獨自駕車,在密閉空間內、不影響、不接觸他人,可不用戴口罩。

    出處

    開車要戴口罩嗎?指揮中心:1人可不用、2人以上要戴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215003.aspx
    3 年前
    00
  • Asdfgh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高雄並沒有開出這張罰單,疾管署表示,雖然條文沒有明確規範自駕開車時需不需要配戴口罩。不過,「外出」的定義是指踏出家門的那一刻起就算是「外出」,從這一刻開始就必須「全程」戴口罩,廣義來說,開車移動過程中也算是外出的全程一部分。就規範來說,應該是需要全程戴口罩的。而且,就算獨自一人開

    出處

    https://tw.news.yahoo.com/藍心湄臉書問開車未戴口罩會否遭罰-疾管署-踏出家門就算外出-094402291.html
    3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快訊/不是假訊息!開車未戴口罩罰1.5萬 高雄市衛生局證實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20/1987086.htm?from=ettoday_app
    10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開車」未戴口罩罰單,警方則證實是遭移花接木,警方所開罰單是下車買飲料未戴口罩,警方也將追查PO文散播謠言者,將其依法送辦。 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261738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開車未戴口罩」最重罰1.5萬 1999:離開家門就算外出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20/1987121.htm?from=ettoday_app
    1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快訊/武漢肺炎防疫 教育部宣布高中以下延至2/25開學 原文網址: 快訊/武漢肺炎防疫 教育部宣布高中以下延至2/25開學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手機版 | ETtoday MobileWeb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202/1636304.htm#ixzz6Cmhigq3C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開車未戴口罩」最重罰1.5萬 1999:離開家門就算外出 新北市與高雄市標準與中央一致,認為開車屬於「外出」,無論是否開窗、是否獨自一人都須佩戴口罩,違反規定即開罰。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未佩戴口罩且經勸導不聽者,處新台幣3000元到1.5萬元罰鍰,但罰款金額視情節輕重,再由當地主管機關裁罰。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台灣外銷金針菇被驗出李斯特菌污染!腎臟專科王介立醫師今(22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台灣外銷美國的金針菇,被美國加洲衛生機關檢驗出李斯特菌而遭到回收。 醫師王介立今在臉書專頁指出,這批被回收的台灣金針菇,出口公司名稱為「彰化縣香菇合作社」(Changhua County Mushrooms Production Cooperative),條碼為UPC 8 51084 00835 8,批號為#3322" 。 原文網址: 快訊/台灣金針菇驗出「致命細菌」! 美國FDA緊急公告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322/2213348.htm#ixzz7OEscfAzE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8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Justin Yang說,若想避免被傳染,最重要的就是要戴口罩,而美國CDC於2月19日發布的發病與死亡率每周報告指出,戴兩層口罩(double masking,外層為布料口罩、內層為醫用口罩)能有效防止90%以上的傳播,這點真的很重要,連白宮官員在公共場合也都戴了雙層口罩,Justin Yang自己在門診也都是這樣,但他卻很少看到台灣人討論這件事,「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 原文網址: 口罩要戴2層! 美醫師:台灣防疫觀念「停在去年」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15/1982249.htm#ixzz6uu0uetkq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7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疾管署也強調,裁罰與否還是得視各地方政府裁罰標準而定。像是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認為中央並未明訂罰則,表示如果車內只有一個人,車窗亦緊閉,行進是可以不需要配戴口罩。但若車內有乘客,或者會對外開窗,還是建議配戴,但並不會開罰。但是新北市與高雄市相對較為嚴謹,與中央一致,認為開車屬於「外出」的一部分,無論是否開窗、是否獨自一人都需要配戴口罩,違反規定即會處罰。高雄市政府目前也開出多張騎車與開車未全程戴口罩罰單,民眾外出要記得確實佩戴口罩。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cars/1513316?from=Copy_content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秋冬防疫專案昨(1)日啟動,高市衛生局稽查員就兵分8路,前往八大類高風險場所稽查,總共稽查232處場所,有124人沒有戴口罩被開勸導單,衛生局表示,接下來會不定時不定點稽查,一旦沒戴口罩被抓到,就是直接開罰最高1萬5千元,另外,位於台南的口罩國家隊台灣精碳公司,被檢調單位查到私下生產未經許可的口罩販售圖利,不法獲利高達1700萬元,劉姓負責人被聲押獲准。 口罩一個個從機器產出,檢警人員到場蒐證,位於台南永康的口罩國家隊,台灣精碳公司被密報私產口罩,檢調人員說:「這一條是兒童的產線。」檢調人員經過一個半月調查,發動3波搜索查獲,台灣精碳公司自製不合格醫療用口罩,裝入合法廠商的紙盒內販售牟利,台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林仲斌說:「歸仁仁德地區的地下工廠,它其實是沒有經過衛福部,也沒有經過工廠登記,等於是一個非法的地下工廠,標榜是醫療用口罩,而且還在外盒打上衛福部的核准字號。」 檢方查出不法獲利高達1700萬元,劉姓負責人以及三名員工,被聲押獲准,檢調人員繼續追查口罩流向,另外12月1日秋冬防疫專案啟動,八大場所強制要戴口罩,高雄市衛生局稽查人員,兵分八路展開稽查,結果發現不少人還是沒戴口罩,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長何惠彬說:「總計有124人是未戴口罩的狀況,其中以宗教寺廟教會還有娛樂的場所,民眾會忘記(戴口罩)的狀況是相對比較多的。」 衛生局呼籲,民眾務必遵守防疫規定,沒戴口罩被抓到還是會先勸導,如果屢勸不聽,或者是醫療院所通報,有人在醫院沒戴口罩,就是直接開罰最高1萬5千元 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2012/202012022022692.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受到台鐵普悠瑪出軌事故影響,傳出花蓮發生退票及退房潮,對此,交通部觀光局先前宣布將再與花東旅宿業者推出優惠旅宿商品。據了解,「前進花東高屏暖冬遊」旅遊補助預計11月至12月底推出,每房每晚最高可補助1500元,補助詳情觀光局預計下周一(10月29日)對外召開記者會說明。 日前有花蓮業者反應,受普悠瑪翻車事故影響出現退票、退房潮,當時觀光局發新聞稿指出,近期將再輔導當地旅宿業者推出優惠旅宿商品,以吸引旅客赴花蓮旅遊。 據了解,觀光局預計砸9500萬,於11月起推出「前進花東高屏暖冬遊」旅遊獎勵措施,補助期間自11月至12月底,針對周日至周五赴高雄、屏東、花蓮及台東住宿的自由行民眾,每房每晚最高補助1000元,超過60歲民眾最高補助1500元;搭乘大眾運輸者,可再補助1000元。另,團體旅遊補助部分,每人補助500元、60歲以上民眾補助1000元,每團最高補助3萬。 觀光局將於下周一針對此旅遊補助召開說明會,詳細說明國人自由行及團體旅遊的獎勵補助方案,鼓勵國人赴花東及高屏地區旅遊,以振興花東及高屏地區觀光產業發展。 原文網址: 觀光局11月推「花東高屏旅遊補助」 每晚最高可補1500元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1026/1290954.htm#ixzz5V1IsLAi1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