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7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單寧酸」可抑制新冠病毒?從何攝取?3QA快速了解 - 康健雜誌 -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583?utm_source=line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ush-05-26-content-dgt&openExternalBrowser=1&utm_content=%E7%A0%94%E7%A9%B6%E7%99%BC%E7%8F%BE%E3%80%8C%E5%96%AE%E5%AF%A7%E9%85%B8%E3%80%8D%E5%8F%AF%E6%8A%91%E5%88%B6%E6%96%B0%E5%86%A0%E7%97%85%E6%AF%92&utm_term=lm%3A38579177&from=lineshare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喝茶、吃黑巧克力預防新冠?研究:茶葉降低病毒的傳染力 - 康健雜誌 -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272?utm_source=line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ush-05-17-content-dgt&openExternalBrowser=1&utm_content=%E5%96%9D%E8%8C%B6%E8%83%BD%E9%A0%90%E9%98%B2%E6%96%B0%E5%86%A0%E7%8B%80%E7%97%85%E6%AF%92&utm_term=lm%3A38652767&from=lineshare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玉米五大健康好處 玉米的原產地是美國,從西元前3000年開始栽培,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許多的營養,是南美的主食;戰後糧食不足的年代,也是日本的重要食物來源。玉米不只具有飽足感,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營養價值,不管食用還是入茶,都有許多好處。 1.消除疲勞 日本食養研究家岡田幸子表示,玉米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1可活絡分解糖分的酵素活動,體內維生素B1不足時,會造成肩頸痛、疲勞、焦躁、記憶力與注意力降低等狀況。特別是從事勞力工作、激烈運動過後,特別適合補充維生素B1,可有效消除疲勞。 2.促進新陳代謝 維生素B2幫助身體新陳代謝的營養素,特別是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健康,尤其黏膜負責抵抗細菌和病毒入侵,因此補充維生素B2可幫助維持身體健康,並能改善眼睛疲勞和充血。維生素B2不足時,會引起口內炎、皮膚發炎。 3.改善急性腎臟炎、膀胱炎與尿道結石 玉米鬚的部分含有檸檬酸、葡萄糖、脂肪酸與維生素K等營養成分,將玉米鬚曬乾2~3天,一天以5~10公克的玉米鬚加入200~500ml的水煎茶,每天分三次飯後飲用,可改善急性腎炎、膀胱炎與尿道結石,還可消除水腫。 4.預防動脈硬化 玉米的胚芽部分含有亞油酸,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玉米中含有玉米黃素、大麥芽鹼,與維生素A有相同作用,可以保護喉嚨黏膜、預防感冒。 5.整腸、解便秘 玉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特別是包覆著一顆顆果實的表皮,可說是膳食纖維的寶庫,膳食纖維高達地瓜的4倍。由於玉米的膳食纖維是不溶性膳食纖維,在大腸內吸收水分會膨脹成數倍,可增加糞便的份量以及促進腸胃蠕動,配合適量水溶性膳食纖維食材(如海帶芽、昆布、酪梨),可達到消除便秘,整理腸道環境的效果。整理腸道環境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改善肌膚狀況,還可預防大腸癌。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康健雜誌-健康生活第一品牌 搜尋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雜誌訂閱 最新 醫療 健康 營養 知識庫 樂活 心靈 人物 影音 專輯 更多 大人社團 大人好物 網路書店 活動專區 切換電腦版 敲打8穴位 改善4種「情緒型肥胖」 中醫 收藏(17)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複製文章連結 敲打8穴位 改善4種「情緒型肥胖」 作者:王暄茹 圖片來源:陳德信 你知道憤怒、壓力、執著性格都可能讓你變胖嗎?利用中醫穴位與自然醫學的情緒紓解法,找回好久不見的好心情。 上星期,同事說了句挑動小林敏感神經的話,他一想到就有氣,逢人便抱怨、嚷嚷;過年前領到的年終獎金竟然只有別人的一半,虧他辛苦一整年為公司增加好幾百萬的業績,小林對公司也充滿怨懟、憤怒。回家後,又得面對太太與媽媽的婆媳問題……,所有負面情緒攪和進來,頭疼和下背痛的老毛病又犯了……。 情緒導致身體慢性發炎 ,從西醫來看,是因負面情緒讓細胞分泌壓力激素,壓力激素促使發炎反應。 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壓力或影響睡眠品質也都可能造成慢性發炎。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說,缺乏睡眠時,瘦素分泌變少,抑制食慾的功能不足,就會讓人想要多吃;同時,促進食慾的胃飢素(Ghrelin)會讓你感到餓,想吃的欲望再加成,此外,醒著的時間多,也會吃得多。 在中醫理論,七情六慾也會導致疾病。黃帝內經中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自然醫學博士王佑驊解釋,如果長期處於憤怒情緒中,肝臟的解毒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在不易排毒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疾病,時常恐懼的人,腎功能也會比較差。 而中醫講的上火,在情緒上屬於憤怒、生氣、緊張的狀況,你感受到威脅,但卻無法控制、改變,讓整個人陷於持續性煩躁,王佑驊說。 慈濟醫院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許瑞云指出,情緒也是一種能量,隨時影響身體運作;所以,暴怒後,人會力竭;悲傷時,會食不下嚥、失眠。而生氣點燃的那把火,在體內會產生疼痛感,尤其肝主筋骨,肝火旺,筋骨關節就容易這裡疼、那裡痛。 這4種壞情緒正在折磨你 情緒也同樣可能導致肥胖,許瑞云歸類四種情緒壓力型的肥胖: 1‧受害者心態造成肥胖, 這是為應付外界的不友善、為保持安全距離。 2‧壓力型肥胖, 因壓力讓三交經過度興奮,導致脾經虛弱,調節水分和新陳代謝的功能降低,而容易水腫。 3‧執著性格造成肥胖, 對某些人或事耿耿於懷或心有芥蒂,無論如何就是無法放開,這類人多有便秘困擾,脾經也較弱,新陳代謝較差。 4‧情緒性飲食造成肥胖, 壓力荷爾蒙失調,讓人不斷地想吃,加上許多家庭的飲食教育偏差,將食物當作獎勵及表達愛的工具。 因此,要解決發炎和肥胖問題,也得處理情緒。 轉念紓解情緒,放自己一馬 情緒的背後是心念,心念帶動情緒,情緒帶動身體。許瑞云舉例,你覺得同事在背後說壞話、跟主管打小報告、拍馬屁,讓你很生氣、忌妒,但如果能轉個念頭,想想同事與上司相處融洽是好事,樂意接受別人的指教,不將它視為批評,而是一個改進的機會。心念一轉哪有氣? 如果無法轉念,就試著紓解情緒。在臨床心理學,心理師會利用內觀和放鬆的技巧,協助病人觀察並與情緒相處,有時也讓人發發脾氣、宣洩情緒。但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心理師王映淳建議,寫下幾個可以讓自己愉快的活動,如聽一場音樂會、手作麵包、計畫一次小旅行、打場汗水淋漓的球賽等,當面臨情緒壓力困境時,就能派上用場。 王佑驊協助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情緒釋放技巧(EFT,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信念是由情緒、證據、合理化解釋所構成,當情緒不見,信念就會崩解。」 首先,找到不開心的情緒核心,若無法精準找到原因,就專注於當時不舒服的感受。 用食指、中指輕輕敲打眉心、眼尾、眼睛正下方、人中、唇下、鎖骨下方、腋下和頭頂等八個穴位。 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博士卡拉漢(Roger J. Callahan)依中醫經絡穴位發展出的情緒敲打釋放法。透過每個穴位所對應的經絡,紓解那個器官所掌管的情緒,比如按到肝經的穴位就容易排除憤怒的情緒。 八個穴位依序對應到膀胱經、膽經、胃經、心包經、任脈、腎經、脾經和督脈 , 王佑驊說,一般人不需記住複雜的穴位和功能,只要全部穴位敲一輪,直到情緒減輕或消失。 許瑞云則常用情緒能量調節法搭配轉念治療。兩手分別比出OK手勢,橫放於額頭,拇指、食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則輕放在額頭的髮際到眉頭間。一邊想著煩惱(一次只想一個),持續到手指尖能夠感受到輕微脈搏跳動為止。 許瑞云解釋,這種方法是讓頭部氣血上升,使思緒清晰、情緒穩定,較不容易意氣用事。雖然問題仍然存在,但能夠理性的面對、處理,重整身體對情緒的反應。 呼吸和音樂療法也都是常見可舒緩情緒的方法,但許瑞云仍會搭配轉念治療,否則,當下可能放鬆、放下了,但沒多久情緒又會回來。 她指出,人在焦慮緊張時,腦波會處於β波,因此要用能夠啟動α波的呼吸方式—吸氣八拍、停八拍、吐氣八拍、再停四拍來轉換,「吸—2-3-4-5-6-7-8,停─2─3─4─5─6─7─8,吐─2─3─4─5─6─7─8,停─2─3─4。」 音樂能陶冶性情也能紓壓,王佑驊說,「這是音波能量的共振與情緒做消磁,」包括頌缽、佛經、聖歌、水晶音樂、輕音樂都是可以挑選的音樂類型,但失戀的人千萬別再聽失戀的歌,因為這是繼續折磨自己。 不過,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性不同,因此,專業音樂治療師會在播放一些音樂給病人聽之後,再依個人對音樂的反應開出音樂治療清單。 在各種情緒紓解法背後,關鍵是學習管理情緒、與各種不同的情緒相處,千萬別被它牽著鼻子走,甚至帶走你的健康。 過勞害我胖…… 打擊過勞肥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72期 請加入我們的 LINE 好友 追蹤康健的LINE追蹤大人の社團的LINE追蹤大人好物的LINE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複製文章連結 你可能有興趣的 嘴唇乾裂不一定是缺水,而是「脾胃」出狀況 嘴唇乾裂不一定是缺水,而是「脾胃」出狀況 深蹲重點 不在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深蹲重點 不在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假如你所愛的人辜負了你...... 假如你所愛的人辜負了你...... BMI超標,讓你的身體慢性發炎 BMI超標,讓你的身體慢性發炎 吃錯了更嚴重!你一定要學會:感冒3階段最佳飲食 吃錯了更嚴重!你一定要學會:感冒3階段最佳飲食 活動看板 TOP 追蹤我們 追蹤康健的Facebook粉絲專頁 追蹤康健的LINE 追蹤大人の社團的LINE 追蹤康健的Google Plus 康健雜誌 康健出版 康健官網 康健影音 康健LINE 康健FB 康健知識庫 大人の社團 大人的好物 Copyright © 2017 康健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康健雜誌 防疫英雄 醫生這樣說 喝咖啡好處又多一項!研究:可降低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 收藏 瀏覽數 129,432 2018/07/26 作者 / 王馨世 · 出處 / Web only 放大字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經由媒體報導、廣告宣傳,喝咖啡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多數民眾每天至少會喝一杯咖啡。關於喝咖啡的好處,過去已有不少討論,而近來研究發現,咖啡還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產生「自體免疫抗體」,去攻擊自己的細胞、組織與器官。自體抗體的產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以前曾發生病毒感染後引發免疫失調 2.對自己體內所產生的蛋白質與物質(又稱為自體抗原)失去耐受性 全身性紅斑狼瘡即為自體免疫疾病,是自體免疫抗體攻擊全身器官而導致的全身性疾病,大多發生於女性。臨床症狀可由極輕微至極嚴重,常有多重器官系統受侵犯,病程的轉變往往非常迅速,例如何時會緩解、何時會惡化,令人無法預測。根據研究顯示,全身性紅斑狼瘡發病與基因性遺傳、荷爾蒙及環境因素有關。 咖啡有助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發作 美國密西根大學風濕免疫學科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咖啡因對人類血液中單核白血球調控發炎反應的影響,發現咖啡因可以降低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炎反應,只要一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就足以抑制發炎反應的訊號傳遞路徑,也就是減少發炎反應上游基因的表現量,繼而減少發炎相關細胞因子的製造,一旦沒有這些細胞因子,就不會發生發炎反應。研究成果刊登於2018年4月的臨床免疫學期刊(Clinical Immunology 2018; 192:68-77)。 這項研究顯示,喝咖啡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以及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而且一天只要一杯咖啡就有幫助,對於喜歡喝咖啡的現代人,除了可以滿足口慾、改善心情,還可以維護健康。 擔心致癌 建議飲用輕烘焙咖啡 2018年3月,美國加州法院判決,加州的咖啡業者需加註「丙烯醯胺致癌」警語,主要是因為咖啡烘培的過程,因為溫度高而發生「梅納反應」,就會生成丙烯醯胺。 當然,丙烯醯胺產生的量與烘培時間有關,重烘培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會多一些,輕烘培咖啡不但果香味較豐富,丙烯醯胺含量也較少,所以建議飲用輕烘培咖啡較安全,若真的會致癌,機率也低很多。 然而,市售咖啡如卡布奇諾、拿鐵,都以「重烘培」咖啡沖泡製作,喝起來才帶有濃厚的咖啡味,但是相對的,其丙烯醯胺含量就會多一些。 健康喝咖啡 輕烘培咖啡果香味較豐富,也沒有苦澀感,因此適合直接喝,不要加糖和牛奶。重烘培咖啡苦澀感較重,適合調配成卡布奇諾或拿鐵。不過,一般來說,喝黑咖啡(不加任何佐料的純咖啡)對健康比較有益,若要添加佐料,無糖豆漿或低脂牛奶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想要藉由咖啡提神、集中注意力與增加工作效率,建議在早餐後飲用不加糖和奶精的咖啡;有睡眠障礙者,則建議中午12點過後不要喝咖啡。 要注意的是,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尤其是對停經後的婦女影響特別明顯。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王馨世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暨教授、英國倫敦大學聖巴茲醫學院生殖生理學博士 美國研究:牛奶恐增加停經婦女的乳癌風險 幾歲開始運動都不遲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 身體每日能量消耗隨年齡遞減 中年不發胖有訣竅 更多文章 實用好文 立即收藏 看更多 喝咖啡會「骨鬆」?關鍵在50歲 黑咖啡傷胃 加牛奶可改善嗎?胃腸科醫師來解答 喝咖啡的時間點很重要 喝對就能減重 文章關鍵字 咖啡 咖啡因 喝咖啡 自體免疫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其他疾病 喉嚨卡卡、老想清喉嚨嗎? 醫師教5招護喉 推薦影音 養生保健 防疫期間,如何確保個人車室不受汙染,維持空氣品質。聽聽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近期新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民眾多會戴上口罩,隔絕直接的飛沫傳染,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選擇以自駕車代步。 但除了被大眾廣知的飛沫傳染外,有另一種途徑叫「氣溶膠傳染」,指病毒附著在懸浮微粒中,在密閉空間中被民眾吸入。 而所有密閉空間中,狹小的車室是常被忽略的漏洞,在車室內的間隔距離幾乎不到半公尺,該如何防護? 車內也同時存許多看不見的汙染源,如外循環進入的車外空汙、內裝引起的甲醛、甲苯揮發等因素, 會對新生兒、孕婦造成健康上的重大影響, 又該如何預防呢? 聽聽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推薦文章 幽門螺旋桿菌,要不要治療? PR 雷射除斑更傷膚?怎樣除斑最好?老醫師1句話點破迷思「除斑必看」 小心,牙周病已經悄悄找上你!關鍵9QA PR 別傻傻花大錢做臉了,家裡常備它,一週約有清爽毛孔 眼睛癢?鼻子癢?...告別惱人的「春季癢」 你是否已掉入憂鬱症漩渦?17個警訊立即檢視 Recommended by 看下一篇文章 練習同理心和運動一樣重要 客戶 / 雜誌訂閱服務 關於康健 廣告刊登 內容授權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讀者服務專線:886-2-2662-0332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7:30 Copyright © 2020 康健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