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軍公教人員18%由來」事實真相~政府别装不知道!?~華0轉贴 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0年)開始,臺灣遭受國際經濟風暴的嚴重衝擊,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十月的石油危機持續衝擊經濟。當時的油價在三個月內漲了四倍有餘,而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臺灣經濟受嚴重波及;第一個衝擊就是物價飛漲,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的消費物價指數上漲百分之八點一七,次年竟高漲到百分之四十七點四七。 民國六十二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一年後,便計畫在臺灣展開一連串基本建設,於是產生了十大建設的藍圖。但是當時需要的經費非常龐大,施工時期過長,完成後的效果受到不少爭議,因此許多官員與民意代表及當時所稱黨外人士,就有許多反對的聲浪,公商界更是不敢投資。 建設需要龐大金錢,國家財力有限,所以經國先生派當時財政部長李國鼎,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訪問借貸,因我國前有派農耕隊協助沙烏地阿拉伯作農業建設,且大有成效,所以費瑟國王在尚未見到具體計畫情況下,就答應先借貸我國二千五百萬美元,這是十大建設的第一筆外資借款。 然而有借貸就必需要償還本金及利息,而當時政府為穩定國內物價暨民生建設內需,而公商界又不願投資,政府在無力償還借款,但又必需要還之狀態下,主計處才提出先由軍公教人員薪資中,以經濟工作互助名義,無息扣取部分金額來負擔,俟退休後再連同本金利息一起歸還,如此既可解決分期還借款問題,同時又可使軍公教人員在退休後,領取償還金而受照顧,當時曾召集軍公教代表協商,協商是以當時銀行利率及被扣薪資金額、時間的長短來換算利率,以25%作為退休後償還標準,後來因十大建設期間過長,致經濟的回收率無法作準確性估算,僅能以10%來估算,惟10%又不能補償軍公教人員權益損失,所以才採取中間值18%來作為暫定償還的利率;而在償還協商內容中,並未列主管津貼(因此項津貼未列扣),而是在陳水扁執政時才增列,直至民國八十三年退休人員領取優存問題,被提出異議質詢,才宣布自民國八十四年起停止扣薪資及停止18%的利率,但該項扣款還債之建設款項,已列入國家年度預算編列,如還有保留當時薪資表者,就可明確看出該款項是扣到民國八十六年才停止;薪資扣款情形,以79年為例,一月薪資一萬五千元政府扣取366元,佔每個月薪資額的百分之2.4;惟自民國八十六年停止扣薪資來還借貸款項改由國庫來支付還款後,國家的外債明顯逐年增加。 由於扣取軍公教人員的薪資來助國家十大建設之推行,而這些建設提供許多企業承包工程的機會,間接的增加許多就業機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助益,因此造成當時台灣的經濟奇蹟,並自1970年代到1990年代間,經濟發展高速成長,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或地區,成為亞洲四小龍;而如今退休軍公教人員只是領回自己被扣的錢,即被凌辱且被說為不公不義,其實不公不義的錢只有在陳水扁執政時,為使民進黨黨員任有「長」字級職務人員,在其退職後能夠多領18%的優存而加入的【主管津貼】此項目而已。 軍公教18%的真相是否能公諸於世平息紛爭,實有寄望當時任經國先生秘書,而在當上總統後一直夢想社會歷史給予定位為「全民總統」的馬英九先生的解密並公布【扣除軍公教人員薪資協議記錄】。 為何軍公教人員18%由來真相鮮少人知道,原因為當時軍公教人員均為乖乖牌,對政府的運作規定事項均俯首服從,凡事以政府決策為準則,不敢有何異議及反駁,縱使有異議提出也是不被採納~沒有用,且當時主事的官員暨知悉內容的一些人士,大都數已凋零往生只剩少數知悉事情始末者,但有為求保住官位,亦被壓抑著不敢提及更甚者被迫說了違背事實言論,此事件歷經一天到晚自稱其是台灣之父,一心妄想當台灣國國父的李登輝、及窮的只剩下錢,一心只想要撈錢貪瀆的陳水扁、和一心夢想當全民總統,而配合他黨言論政策在執政的馬英九等人的連續執政,均不願公布會妨害渠等政治目的之【扣除軍公教人員薪資協議記錄】事實真相,導致真相鮮為人知,使得軍公教退休人員領18%遭受羞辱的現象。 依上所述軍公教18%事實真相來論之,政府理應還給退休軍公教人員當初決議的25%,才是有公理正義。
    1 人回報3 則回應6 年前
  • 國葬18% (陳文茜) 先表明我沒有領18%,但十年來我始終反對國葬式地全面批判18%;因為我深知18%制度設計的背景,多半人搞不清楚,只會徒增仇恨。 先談誰領18%?依銓敘部資料,全台現領18%約42萬人,其中一半約20萬人為1983年前已退休者;他們平均近80歲,也是當年18% 制度設計時最想照顧的主角。 這些人是誰? 1970年白先勇寫了一篇文章「國葬」;2001年桑品載以自傳方式,回憶他如何意外流落街頭,12歲成為幼年兵的故事《岸與岸》;2004年齊邦媛編撰《最後的黃埔》;2009年龍應台把桑品載等人包含龍媽媽的故事,寫成《大江大海》。這20萬領18% 的人,有一大半就是你我含著眼淚,閱讀這些故事的主角,另一半為當年月薪僅三千的老師們。他們多半退休於1970至1980年代初期,當年薪俸之微薄與退休金之少絕非蔡英文可以想像。 以當到「國葬」級的將軍為例,即使一生從戎,位階少將,退休金約130萬;若能活到現在,所謂18%,就是老將軍每月國家給予2萬多,保障起碼的晚年。若是士官級更慘,他們的退休金多則30萬少則10萬台幣,從年少被國民黨抓伕交出一生,依18%他們每月大致領2千至3千元,甚至低於1千元。 應以1995年一刀切1980年前是什麼樣的年代? 1980年我台大法律系剛畢業,我的同學進律師事務所月薪八千元,老師約莫七千元;我在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工作,起薪一萬八,數字比現在外勞低,卻人人稱羨。 許多人如今以為自己的利息只有1%都不到,為什麼有人可以領18%;他們忘了在1980年代前,我們的國家有多窮,軍公教薪水有多低。 這些人奉獻國家一生,國家只是補貼他們退休後面對高物價繁華年代的起碼人生。 因此談18%的改革,馬英九應先宣示凡政府大幅調薪前的軍公教人員,不是18%「改革」反而應是保障的對象! 這批人依銓敘部資料平均年齡已78歲;說得坦白些,國家還能照顧他們的日子,不會超過十年。 18%另一批領取者為1983年至1995期間初任公職,其後才退休者,人數約莫22萬人。 他們才是真正政府每年補貼700億的主要受惠對象,也是如今18%該改革的對象。 以蔡英文為例,她在1995年18%制度終止日前只是擔任政大副教授至教授,頂多6年優惠年資;按理不應高達每月可領六萬多。但考試院一方面喊1995年起停發18%,一方面卻設計大漏洞,讓高官們可大鑽好處。 蔡英文410萬8600元全存入18%戶頭,不是因為她的公保年資長達18年5個月,而是她2007年卸任行政院副院長薪資很高;18%本來應只適用她1995年前教授薪水基準,陋規卻讓蔡英文、姚嘉文及許多高官,全可依退休時高薪追溯18%優存入帳;而且沒有上限。 1995年後公務員既已適度調薪,沒有當年薪資微薄的狀況,計算基準就應一切以1995年一刀切。 之後升官升薪,不可回溯18%;這是基本要件。 18%原本是人道性質的法案;不能該人道的僅一千元,不需人道的竟顛倒過來每月領六萬二千八百二十九元。 蔡英文可能生氣國民黨操弄公佈她領取的醜聞,可是她在簽領18%,至台銀申請18%,並依副院長薪資比照老兵全存入無上限的18%時,她不覺得這個被民進黨辱罵了十年、還扣上外省人特權帽子的制度,對老百姓太不公平嗎? 許多人可能忘了,最早發難攻擊18%不是近日,而是十年前陳水扁及台聯為了2001年立委大選,當年幾大Call in節目日日爭吵18%。與會來賓將18%=特權=外省人,節目裡挑起族群大旗,告訴農民、工人、非公教之本省人,團結起來「驅逐韃虜,恢復台灣」。 這次只是捲土重來。 不同的是,這一次邱毅公布了蔡英文等資料,還了民進黨十年來口中辱罵的老芋仔起碼公道。 感謝蔡英文、陳師孟、吳榮義、何美玥、姚嘉文、朱武獻等族繁不及備載的民進黨18%人物;他們讓18%回到可以理性討論的層次,讓老兵們第一次脫離枷鎖罪名,讓社會知道誰是無辜者,誰是加害者。更重要的,讓改革18%從正確的方向做起。 請轉傳,以免誤導民眾,軍公教人員不可能吃跨台灣,可怕的是腐敗政客跟名嘴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