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TWD 350停車費未支付,逾期未繳納者將會產生額外罰款,請前往APP或官網進行補繳:https://pl.plbg.buzz

現有回應

  • murmur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遠通電收表示,無論是國道通行費或停車費的官方簡訊,開頭會明確顯示車主的車號,結尾不會附帶要求民眾填寫刷卡資料的連結。
    若簡訊開頭沒有顯示車主車號,且附上不明連結,是詐騙訊息,千萬不要點擊連結。

    出處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9161
    1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遠通通知】您有TWD 350的未繳金額。為避免額外罰金,請儘速至我們的APP或官方網站補繳: https://utgggo.online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遠通電收】TWD 50未支付,逾期未繳納者,將移送執法機構: https://s.id/1Sjll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遠通電收】提示您,您有一筆50元臨時停車費未繳清,24小時後將逾期,逾期將處以300元罰款。請及時繳納:https://etag.qweff.icu/tw
    1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天前
  • #重大消息 WiFi 常用加密協定 WPA, WPA2 已被攻破!! 不要使用 WiFi 進行任何機敏資料傳輸!你所有的輸入資訊都有機會被截取! 盡量使用4G/3G 等私人網路,真要使用公眾WiFi 就掛個私人加密VPN 影響裝置擴及所有 Android/Linux(含大部分基地台)/Windows/Apple 近期請密切注意裝置更新 不要想說更新很麻煩 資料被盜用不會比較方便 (CVE-2017-13077~CVE-2017-13088 這幾個漏洞) --------------------------------- 手法: KRACKs 各大廠更新進度: https://goo.gl/KfNKCk 說明網站: https://www.krackattacks.com/ DEM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4WURZoR98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所有Wi-Fi」使用的WPA2已經在今天被發現弱點, 只要你的裝置有用 Wi-Fi, 那你上網的一舉一動就會被壞人監看. 如果你的手機, 電腦, 平板或是基地台在今天之後有更新,請盡早更新 重點整理: 所有設備有更新時請立即更新, 更新前改 Wi-Fi 密碼沒有用, 不要降回WEP, 已經加密的網路活動不受影響(瀏覽器有出現鎖頭) https://www.krackattacks.com/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台大教授葉丙成臉書留言 【Zoom 好危險、好可怕?!】 最近好幾位朋友問我對於 Zoom 視訊會議軟體資安問題的看法。但我一直沒有想說什麼。主要的原因是,我對 Zoom 台灣帳號的收費比美國帳號貴,拎北覺得很不爽。所以當 Zoom 被譙的時候,我也懶得說什麼。 但這段期間,網路上對於視訊會議資安問題的報導沸沸揚揚,甚至還變成反對數位教學的人士用來反對線上補課的論述。而且所謂的「資安威脅」,我看到有很多點是過度解讀,甚至有的說法已經到了反智的地步。 有的學校還因此被教育局處長官要求不能用 Zoom,原先的數位準備全部被打亂。 這一切實在讓我看不下去。 所以雖然我知道跟風向不同,我想我還是要說一下我的看法。 先看一下國外知名科技網站 Tom's Guide 針對 Zoom 的資安問題所做的報導,結論是: "We disagree with that decision, because we think Zoom is safe to use for meetings that aren't highly sensitive. For school classes, after-work get-togethers, or even workplace meetings that stick to routine business, there's not much risk in using Zoom." 結論就是,除非你是英國國防部、SpaceX、或是高科技公司、等這類要討論高度機密的人,不然對於教學、或是一般商務的會議而言,用 Zoom 沒有太大風險 (quote: not much risk in using Zoom)。 那大家一直在傳的資安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裡面有很多,坦白說真的很瞎,我先抓幾點來說: 1. Zoom Booming: 不是說有什麼 Zoom Bombing 很可怕,用 Zoom 開會上課到一半,會出現有駭客駭入會議突然丟色情照片擾亂。Zoom 也太糟糕了,居然會被人這樣駭入,太糟糕了! 等等,你有沒有去了解過 Zoom Bombing 是怎麼來的?Zoom 的會議室可以設密碼。但為了方便大家連進來開會,大部分使用者都省略不設密碼,直接把會議室號碼/連結傳給大家。有的人把會議室號碼/連結流出給不相干的人,不相干的人進來亂。這叫做「駭入」? 靠杯喔,你在外面租「小樹屋」的房間開會,門有鎖可以鎖而你不鎖,被無聊人士闖進來丟色情圖片,這叫被駭入?你叫小樹屋要負責?! 以臉書社團為例,你開一個臉書社團,然後你自己不設成私密而設公開讓每個人都可以進得來。然後有人進來亂貼直銷廣告、色情照片,你怎麼不說是臉書資安有問題被人「駭入」?明明就是你自己社團權限沒管控好,不是臉書害你被駭啊。 那為什麼你 Zoom 要開屬於你們自己人的會議,然後你都不設密碼,也沒有告誡大家會議室號碼不要給不相干的人。然後被不相干的人闖進來,你才在哭說是軟體有問題害你被駭? 我也是傻眼了。 根本就是使用者貪圖方便不設會議室密碼啊! (據說 Zoom 已經自動生成密碼了,以後這種使用者自己不設防的問題應該就會解決) 2. 安裝檔有惡意軟體: Tom's Guide 上面有說到,有的 Zoom 安裝軟體可能會被連帶偷裝幫人挖礦的程式,造成系統的問題。但 Tom's Guide 也說,這個責任不是 Zoom 的錯,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製作出這種惡意的安裝檔給別人下載安裝。 許多人說這是資安問題,我又傻眼了。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最基本的資安素養:要安裝軟體,要從官方網站下載,不要從非原廠網站下載來源不明的程式安裝。 Zoom 你不去人家官方網站下載來裝,你偏偏要偷懶從人家給你的來源不明的安裝檔去安裝,結果電腦免費幫人挖礦,你說是誰的錯?如果你就是有這種糟糕習慣的人,你用其他軟體也會幫人家免費挖礦,不會只有 Zoom。 這根本就是使用者偷懶不去官方下載啊! 要安裝軟體,請從官方網站下載。這是常識,OK? 3. 聊天室點了惡意連結,導致系統被駭中毒: 講到這個,我又傻眼了。來源不明的連結不可以點,這你不知道嗎?你在 Line、在 Chrome、在 IE、在 Safari 點了來源不明不該點的連結,會不會中毒?你都知道來源不明連結點了會出問題,那你為什麼在 Zoom 聊天室還要去點來源不明的連結,然後出事了才說是 Zoom 資安有問題被駭? 這根本是使用者手癢亂按不明的連結啊! ------------ 最後,我再來談談真正最重要的資訊安全原則是什麼。 真正的資訊安全,就是要假定任何地方都可能出錯,有機密性的東西都完全不該在網路上跟人家談。 你今天用 Meet 或 Team 跟別人視訊會議,就會安全?我也是笑笑了。你今天跟人家視訊會議,說的任何話,都能夠被人錄製桌面而錄下來,事後流出去。 所以真相是,只要你是用視訊會議或網路軟體跟人談事情,不管你是用哪一家的,你都沒有真正的資訊安全。真正的安全是,機密的事情要跟真人實際面對面的口頭談,才會安全。 喔是嗎?你確定對方身上沒有偷裝錄音機?你要不要搜身一下才能確定真正安全? 如果你是做高科技技術的公司、或是高階政府單位,有高機密性的資訊,原本就不應該用任何視訊會議來傳達。很多國際大企業都用美國思科 Cisco 的 Webex 系統,相對比較安全。話說 Webex 是誰開發的?就是 Zoom 的創辦人當年所開發的,他離開 Cisco 之前去創立 Zoom 之前,是副總裁。國際大企業過去十幾二十年都用這個人的東西,這個人有沒有問題,這是個參考指標。 任何軟體都有洞,你個別搜尋各家軟體公司的名字 Google, Microsoft, Line, Facebook, Apple 再加上「資安漏洞」,你都會看到每個軟體都有洞。越多人用的軟體,越有機會被大家找出洞來,也越有機會讓洞被補起來,而變得越安全。 以最多人用的微軟為例,這麼多年來的「資安漏洞」、「被駭風險」的新聞不多嗎? Zoom 這段期間因為許多人大量使用,所以被看到的洞自然就比較多(雖然有很多洞我認為根本上是使用者習慣的問題),之後就看他們是否有補起來。現在的觀察是,我看他們最近的更新滿頻繁,看起來是有努力在把一些洞補起來。 ------------ 最後的最後,你問我說我會不會改用其他會議軟體? 從資訊安全的角度來說,如同國外網站說的,並沒有太大的風險。但在台灣,卻被炒作到好像用了電腦就完了。更別說當中很多的風險,都是使用者自己資安習慣不好,用其他軟體也會遇到的。 我的看法是,在台灣,Zoom 的資安問題,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Zoom 的創辦人來自中國,但他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美國的資本市場,Zoom最大外部股東是Emergence Capital,持股12.5%。紅杉資本持股11.4%。跟華為的資金來自政府是不同的。我不覺得 Zoom 有必要亂搞去得罪他在美國的眾多金主投資人。 有人提到,如果中國政府要求 Zoom 提供使用者資料,他們敢不從嗎? Google 當初退出中國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公司的決策要求的是公司最大利益。在大陸,目前大多數的人用的是阿里巴巴跟微信的會議軟體,用 Zoom 的很少。美國跟其他國家市場,才是 Zoom 的主要利基來源。如果 Zoom 在大陸同意把使用者資料交給政府,他在美國的市場絕對雪崩,這也是為什麼當初 Google 寧可全面退出大陸也不把資料給大陸官方。 董事會成員在乎的是公司的最大利益。Zoom 的主要股東是來自美國資本市場,這些人不會由著公司去做傷害公司利益的事。這是為什麼前述的假設狀況,出現的機會不大。當然,我也有可能是錯的。 但同樣的問題,為什麼大家會認為如果中國政府要求,微軟就不會就範呢?特別微軟在大陸投入很多的資源,也有很大的市場。微軟中國分公司就不會就範?我反而覺得微軟若不從,要冒的風險比 Zoom 大很多。 所以,我會繼續用。反正我的課程教學沒有什麼機密。真正有什麼很機密的事,還是來找我喝咖啡再當面聊吧! 如果你有真正很機密的事情,我會勸你,別說 Zoom,其他的視訊軟體通通都不該用。那才是真正的安全! 註:Tom's Guide 評論全文連結:https://bit.ly/2Rg3b8n (歡迎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我喝的水裡有甚麼?」不知讀者諸君是否想過這個問題? 在新竹有五個家庭主婦動手去找答案,沒想到越找越心驚--頭前溪流域,也就是新竹市、竹北、新豐與湖口的主要自來水來源,居然有垃圾汙水、家庭污水,甚至金屬加工、晶圓廠的廢水排放進入。垃圾與家庭污水還能夠透過淨水廠加以處理,頂多就是自來水的消毒水味重了一點,但工業廢水內含的重金屬卻無法被淨水廠去除,重金屬將會持續累積--排放時在溪水累積、飲用時在身體累積。 有人可能會認為「處理過的工業廢水都有受到監測、控制在放流標準內」,換句話說就是「排放口出來的水的確含有一些對人體不好的東西,但都符合安全標準」,但我們要問的是,排放廢水裡的重金屬,雖然每間工廠都只有極微量,數十間工廠加起來又是多少? 每日飲用,在人體裡面累積的又會是多少? 訂定工業廢水排放的水質標準很重要,但我們總是想進一步,請問縣市政府對於「含化學溶劑的廢水,只要處理到符合人體健康標準,是否就能排放進自來水源裡面」 這個問題的立場為何? 頭前溪沿岸汙染 (製表:我要喝乾淨水聯盟) 主婦們追查發現頭前溪沿岸存在有晶圓及半導體製造、化學製藥、土石加工、玻璃業、醫院、光電製造等等產業,這些廠房有些在芎林的五華工業區,有的則直接設廠於竹東鎮上。先不說未登記在案、不受監管的小廠商,光看領有污水排放許可的廠商,過去就曾有多件違反水汙染防治法被罰鍰的紀錄(多為土石加工廠)。甚至到2017年九月止,還有超過千萬的罰款逾期未繳納,裁罰的執行狀況不佳。 至2017年9月止的水汙染裁罰狀況。來源:新竹縣環保局公開資訊 新竹的淨水廠尚無處理重金屬之設備 若把焦點放到製程會產生含重金屬及強酸工業廢水的工廠,在竹東、芎林就有八家。這八家廠商雖然沒看到違法紀錄,但確實持續在排放「處理後符合標準的工業廢水」進頭前溪。 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網站所提供的淨水流程中可以發現,其設置有快混、膠凝、加氯等設備,可以去除原水所含的垃圾、懸浮顆粒、殺菌消毒,但並沒有能夠處理重金屬的設備與流程。 新竹第二淨水廠處理流程,並無處理重金屬的設備與流程。 來源: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網站 而目前環保署雖在「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裡面規定了所有公共水域的人體危害物質最大容許量,但不管是頭前溪水體檢測資料或是自來水廠資料,都沒有(也幾乎不可能有)所有種類重金屬的檢測結果。而這些知名、不知名的重金屬會在環境中累積、在水中累積、在身體中累積,會對人體產生甚麼影響?恐怕只有身體出狀況時才會知道了。日本兩次的水俁病事件也是在釀成重大災情後才獲得改善,但事後的補償能夠完全彌補失去的健康與人命嗎? 新竹湳雅淨水廠水質檢測項目,沒有檢測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烯等化學溶劑相關項目,更別提個別廠商製程所使用的化學藥劑項目。 來源:台水公司公開平均水質。 工業廢水一定要排入飲用水取水溪流嗎? 資料查到這裡,主婦們產生了一個疑問:我們知道新竹縣市的各種工業園區都有法定的排污溪流,例如新竹市的客雅溪、新竹縣的新豐溪,那為什麼還要讓工業廢水排進縣市居民的飲用水、自來水來源的頭前溪呢? 於是主婦們組成「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透過陸續拜會縣市議員、環保局長,並前往各NGO組織、校園進行公開講座,目標除了促使政府正視水質問題,也希望能透過訊息公開,讓所有喝水的人一起來監督、追求我們要喝的乾淨水。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請幫我看看這是真的還是假的:https://cofacts.org/article/1tquqcbas7b1m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