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如果以下屬實,Omicron已經和流感病毒沒太大的區別


** 轉述與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國際傳染病主任 Edward Ryan 醫學博士的通話記錄:

1. 麻州中接近 100% 的陽性病例是 Omicron。 Delta 幾乎完全從新英格蘭消失了。

2. 這種激增將在 1/10 和 1/21 之間的某個時間達到頂峰,然後開始兩到四個星期的快速下坡之旅。

3. 我們最終會得到 20-50% 的陽性率。2月4日將進入清理模式,3月將開始恢復“正常”。

4. Omicron 存在於您的鼻子和上呼吸道區域,這就是它具有傳染性的原因。它無法像其他變體一樣與您的肺結合。

5. 對住院人數的增加應該持保留態度,因為其中大多數是二次入院(即接受手術、骨折等接受 COVID 檢測的人)

6. 我們不需要 omicron 的加強針,因為他們無法在它完全消失之前開發一個booster,而我們都會感染到它,這將為我們提供克服它所需的免疫力。

7. COVID 將加入我們經歷過並且共存的其他 4 種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會引起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RSV 等。它將成為一種兒科疾病,主要影響沒有免疫力的幼兒。

8. 40% 的感染者將無症狀。

9. 快速檢測對有症狀者的敏感度為 50-80%,對無症狀者的敏感度僅為 30-60%。

10. 接觸者追踪毫無價值,因為我們都會得到它,而且我們無法跟上它。

11. 我們正在與 COVID 打最後一場戰爭,應該回歸正常生活,但社會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12. 除非您的免疫功能低下或 85 歲或以上,否則無需在家工作或成為隱士,但他確實建議在接下來的六週內遠離大型聚會。

13. 春夏將是非常美好的!

總的來說是一個很棒的演示。很多好消息。第12條信息 - 社會還未準備好疫情會過去倒是很有意思,可能有些人會永遠懼怕下去。

現有回應

  • Lopi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1)雖然 Edward Ryan 醫生的確存在, 也確實在美國麻州總醫院工作。但是本文的原出處不明,網上找不到,也不見於主要媒體報導,可能是假借Dr.Ryan的po文。參考[1]
    (2)有關Omicron會不會結束 Pandemic 成 Endemic的文章,可以參考主媒報導[2

    不同意見

    [1]萬維讀者網 查核:美國權威醫生關於Omicron的通話記錄
    https://news.creaders.net/us/2022/01/08/2438805.html
    [2]Could Omicron Hasten the Transition From Pandemic to Endemic?
    https://www.webmd.com/lung/news/20220106/omicron-pandemic-endemic
    3 年前
    82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新知分享參考:Notes from a call with Edward Ryan MD,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國際傳染病主任愛德華•瑞恩電話訪談記錄。 1 Close to 100% of the positive cases in MA are Omicron. Delta is almost completely gone from New England. 麻薩諸塞州的檢測陽性病例中近100%為Omicron。Delta疫情在新英格蘭地區幾近消失。 2 This surge will peak sometime between 1/10 and 1/21 and then begin a quick downhill journey of two to four weeks. 這一波(疫情)將於1月10日-1月21日之間達到峰值,然後開始約2-4個星期的快速下行減弱期。 3 We will end up with a 20-50% positivity rate. 總體檢測陽性率將為20%-50%。 4 February will be clean up mode, March will begin to return to "normal". 從二月份開始進入清除期,三月份人們的生活將開始恢復「正常」。 5 Omicron lives in your nose and upper respiratory area which is what makes it so contagious. It isn't able to bond with your lungs like the other variants. Omicron主要感染的是人們的鼻腔和上呼吸道,這也是其容易傳播的原因。它不像其他變異病毒那樣侵襲肺部。 6 The increased hospitalizations should be taken with a grain of salt as most of them are secondary admissions (i.e. people coming in for surgery, broken bones, etc. who are tested for COVID) . 對於擴大住院治療的做法應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大多數新冠住院病例是繼發性的留院(如病人是來做骨折手術的而被發現新冠)。 7 We won't need a booster for omicron because they wouldn't be able to develop one before it's completely gone and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which will give us the immunity we need to get through it. 我們不需要專門針對Omicron的加強針,因為這樣的加強針不太可能在該病毒完全消失之前開發出來,我們大家都將會感染到該病毒,而感染此病毒後將使我們產生所需要的免疫來抵抗它。 8 COVID will join the 4 other coronaviruses we deal with that cause the common col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RSV, etc. It will become a pediatric disease mainly affecting young children with no immunity. 引發本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將加入我們已經面對的常引起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其他4種新冠病毒。它將成為一種兒科疾病,主要影響缺乏免疫力的年輕兒童。 9 40% of those infected will be asymptomatic。 40%的感染者為無症狀。 10 Rapid tests are 50-8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 symptoms, only 30-60% sensitive to those without symptoms. 快速檢測對於有症狀病人的敏感率為50%-80%,對於無症狀的患者的敏感率為30%-60%。 11 Contact tracing is worthless because we're all going to get it and there's no way we could keep up with it. 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我們都將被感染而不可能追蹤每一病例。 12 We are fighting the last war with COVID and should be pivoting back to normal life, but society isn't quite ready for it yet. 我們在對新冠病毒進行回歸正常生活前的最後一戰,而社會似乎還未對此做好準備。 13 There is no need to stay home from work or to be a hermit unless you're immunocompromised or 85 or older, but he does recommend staying away from large gatherings for the next six weeks. 我們不需要呆在家裡不上班或過隱居的生活,除非你是免疫功能不全或年齡在85歲以上者,但建議在未來的六周內遠離大型群聚活動。 14 Spring/Summer will be really nice! 春夏二季將是美好的。 Overall a great presentation. Lot of good news.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報告,很多好消息。
    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鐘南山博士(Covid-19的中國最高機構)的實踐建議*。 鐘博士預測,早晚要避免Covid-19在社區中的廣泛感染,這是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無症狀感染者,但潛伏期不斷變化,未被發現。 由於上述興奮劑幾乎是無法控制和不可避免的,因此現在對我們首先啟動自己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鐘醫生提供了五種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鐘醫生說 “您的免疫力是最好的,也是最終的堅實防禦力(針對Covid-19感染。)” 不要僅僅依靠口罩,洗手等。 這些都是很好的預防措施,但最重要的是,每個人仍然需要盡快建立自己的免疫力。 **如何從現在起盡快啟動免疫系統? ** **首先,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睡眠**; 我們必須保持至少7個小時的睡眠。 每天睡眠少於7小時的人抵抗感染的免疫力會降低。 其次,我們必須吃得好; 我們所謂的“吃得好”不是關於吃美味,而是 **食用有益健康的高質量蛋白質**,可用於產生抗體。 記住要嚴格控制我們的糖攝入量; 攝入過量的精製糖會導致我們的白血球免疫細胞在5個小時內無法活動! 因此,我們必須選擇和控制飲食。 第三,冠狀病毒具有可繁殖的繁殖方式,在寒冷的冬季繁殖速度會更快。 因此,一些專家建議我們增加陽光照射,這有助於 增加維生素D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 其他專家進行了研究並發表了研究結果,他們認為在冬季,維生素D補充劑的攝入量會減少 呼吸道感染佔三分之二。 如果您真的不能曬太陽,也可以選擇服用維生素D。 第四,一項俄羅斯研究發現:為了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當您在戶外探訪後回家時,必須漱口漱口。為什麼?因為所有病毒都有進入我們細胞的鑰匙; 入侵目標細胞,它必須先鑽孔並敲門等,因此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將鑰匙連接到目標細胞壁上並打開門以進入目標細胞並傳播。 被感染到室外,當您回家時,只需漱口並將其沖洗出口腔即可。” 同時,俄羅斯研究人員還提到:“無論您漱口;用水,鹽水,稀釋於水中的甜菜鹼,漱口水,茶;這5種方法都能很好地起作用。 最後,鐘博士還指出,在日本,以色列和芬蘭的研究都表明:每天簡單地洗個熱水澡以充分提高體溫會為冠狀病毒感染創造不利的身體環境。 研究還提到,如果您每週洗4次或以上,則病毒感染率可能下降到60%。 鐘醫生對此的建議是:每天洗個熱水澡。 41攝氏度並持續5分鐘就足夠了! 請與您的家人和朋友分享。 *翻譯自中文講義。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转发医生朋友———这一波omicron 传染性之高,入院率和死亡率之低意味着美国🇺🇸民众离回归开放的生活真的不远了。麻省总医院的专家电话会议英文版我一天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六次早上醒来中文翻译版都有了。保持警惕的乐观迎接疫情结束🔚 翻译: 【转】与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国际传染病主任 Edward Ryan 医学博士的通话记录: 1 )马萨诸塞州接近 100% 的阳性病例都是 Omicron引起的。 在新英格兰地区Delta 几乎完全消失了。 2 )阳性人数的激增将在 1/10 至1/21 之间的某个时间达到顶峰,然后在之后的2-4周内迅速递减。 3 )我们最终会有 20-50% 的阳性检出率。 4)2月份将进入尾声,3月将开始恢复“正常”。 5 )Omicron 存活在鼻子和上呼吸道,所以它具有超强的传染性。它不太能像其他变体那样在肺里繁殖。 6 )我们目前对住院人数的统计应该持谨慎态度,因为其中大多数是因其他原因入院(如接受手术、骨折等),同时被检测出COVID 阳性的人。 7 )我们不需要打特殊的omicron 疫苗加强针,因为这种特殊疫苗不太可能在omicron完全消失之前研发出来。我们大概率上都可能会感染上omicron,这会帮助我们获取所需的免疫力,最终战胜它。 8 )COVID 将与其他 4 种冠状病毒一样,会引起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RSV 等感染。它会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感染没有免疫力的幼儿。 9 )40% 的感染者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 10 )快速检测在有症状者中的灵敏度为 50-80%,在无症状者中测试灵敏度仅为 30-60%。 11 )目前再去追踪密接者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感染上,所以永远也无法追踪得完。 12 )我们现在正在与COVID打最后一场战役,应该很快就能回归正常生活了。但我们的社会似乎还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13 )除非您的免疫功能低下或高龄 85 岁以上,否则你根本无需躲避在家不工作或过着隔离的生活。但建议在接下来的六周内大家还是远离大型聚会为妙。 14 )今年的春、夏天将会是非常美好的!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馬龍博士告訴大家,Omicron是全球最大的聖誕禮物? https://jimmyq.tw/the-worlds-largest-christmas-gift/ 視頻重點: 馬龍博士告訴大家,舊疫苗,並不能預防Omicron新病毒, 而Omicron它就是天然的疫苗, 感染力強,症狀輕(反應在上呼吸道黏膜),死亡率低。 據他研究,全球不到10人死亡。 ~攸關生命健康,打第三劑前最好稍微認真看一下.... (*covid 的人造疫苗裡有什麼玩意?你真的知道嗎?) 馬龍博士(Dr. Robert Malone):美國醫學權威、同時也是mRNA疫苗技術發明人之一。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解封在即】懸疑的新冠肺炎,可以放心嗎? 華醫生/診所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 COVID-19高達22%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更難防堵病毒散播。路透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192個國家,短短5個月死亡人數破40萬,已超越H1N1豬流感、伊波拉、MERS或SARS疫情的罹難人數。由於新冠病毒(SARS-Cov-2)和過去流行疫情的表現大相逕庭,例如在發燒之前就會傳染、無症狀的感染者眾不少、部分患者出院後還會回復為病毒陽性等特徵,打破我們對病毒的認知。發燒之前就有傳染性,衝擊現行量體溫措施的有效性。德國研究發現高達22%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更讓我們難以防堵病毒的散播,所以WHO到現在改口建議大家要戴口罩了。疫情若持續下去,粗估全球將可能有15億人被感染! 過去認為,只有在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才有傳染性。其實,我們平時講話、唱歌,甚至僅是單純呼吸,就會釋放出許多1微米以下的氣膠微小液滴。中山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的氣膠中心在《科學》期刊發表研究,含有新冠病毒的氣膠可以在空氣中存活至少16小時。這些微小的病毒氣膠,一旦被吸入體內,可能進到肺部更深處導致感染。這樣氣膠的傳播形式,很容易造成「超級傳播者」的出現。特別是無症狀患者在不知染病、且未配戴口罩或任何防護措施下,可能使氣膠傳播成為主要感染途徑。 我國的採檢模式迄今僅檢驗確診個案接觸過的高風險者,無法掌握台灣社區中無症狀感染者比率,會讓外國政府不放心而影響開放國人入境。 新冠肺炎起源地武漢6月初完成1千萬市民的全面核酸檢測,共查出無症狀感染者300名,也就是每10萬人口有3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另外,這300名無症狀感染者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沒有一位檢出代表「近期受感染」的IgM單抗體陽性,IgG單抗體陽性有187人,IgM和IgG雙抗體3人,但有110人都沒有IgM和IgG。這表示36.6%無症狀感染者竟然不會產生保護抗體,會讓病毒潛藏在體內伺機而動著實令人擔憂。 新冠肺炎的致死率2〜3%,已經讓最先進的美國醫療系統不堪負荷。萬一新冠病毒在無症狀感染者體內不斷產生基因重組,難保有一天不會演變為同屬冠狀病毒SARS(10%)或MERS(33%)高度致命的可能性。果真如此不幸的話,目前的高傳染性,加上高致命性,將導致全球的醫療系統崩潰,我們祈禱不會發生。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6月刊出研究 指出,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而且完全是人類的錯。生態系統牽一髮動全身,人類作惡,不可能全身而退。世界長久以來,總是瘟疫、紛爭不斷,若我們繼續屠殺動物或製造戰爭、吃動物的肉,就會有另一波清洗。當前的新冠病毒危機是種警示,人類對待自然界的粗暴行徑將嚴重反噬人類自己。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就改變不了命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606/RZAK4UJLKIPUXHVLPSE64S4G6E/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新加坡消息! 勸大家一定要戴口罩,因爲新的 COVID-Omicron XBB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並且不容易被正確檢測到:- 新型 COVID-Omicron XBB病毒的症狀如下:- 1.不咳嗽。 2. 不發燒。 只會有很多:- 3. 關節痛。 4. 頭痛。 5. 頸部疼痛。 6.上背痛。 7. 肺炎。 8. 一般沒胃口。 當然,COVID-Omicron XBB的毒性是 Delta 變種的 5 倍,死亡率也比 Delta 高。 病情達到極端嚴重程度所需的時間較短,有時沒有明顯的症狀。 讓我們更加小心! 這種病毒株並不存在於鼻咽區域,它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直接影響肺部,即“窗戶”。 幾名被診斷出患有 Covid Omicron XBB的患者最終被歸類爲沒有發燒、沒有疼痛,但 X 光片顯示爲輕度胸部肺炎。 鼻拭子檢測通常對 COVID-Omicron XBB呈陰性,鼻咽檢測的假陰性病例正在增加。 這意味着病毒可以在社區傳播並直接感染肺部,導致病毒性肺炎,進而引起急性呼吸壓力。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 Covid-Omicron XBB變得具有高傳染性、高毒性和致命性。 請注意,避開人羣密集的地方,即使在空曠的地方也要保持1.5m的距離,戴上雙層口罩,佩戴合適的口罩,在大家無症狀(無咳嗽或無打噴嚏)的時候勤洗手。 這種 Covid Omicron *“WAVE”* 比第一波 Covid-19 更致命。 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採取各種增強的冠狀病毒預防措施。 還要與您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警惕的溝通。 不要將這些信息留給自己,儘可能多地與其他親戚和朋友分享,尤其是您的家人和朋友。 🙏🙏🙏🙏🙏🙏
    12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加坡新聞! 建議每個人都戴上口罩,因為新的 COVID-Omicron XBB 變體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並且不容易被正確檢測到:- 新型 COVID-Omicron XBB 病毒的症狀如下:- 1、不咳嗽。 2.不發燒。 只會有很多 :- 3. 關節痛。 4. 頭痛。 5. 頸部疼痛。 6. 上背部疼痛。 7. 肺炎。 8. 食慾不振。 當然,COVID-Omicron XBB 的毒性是 Delta 變體的 5 倍,死亡率也更高。 病情達到極度嚴重所需的時間更短,有時甚至沒有明顯的症狀。 讓我們更加小心! 這種病毒株不存在於鼻咽區,它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直接影響肺部,即“窗戶”。 幾名被診斷出患有 Covid Omicron XBB 的患者最終被歸類為沒有發燒和疼痛,但 X 光片顯示有輕度胸部肺炎。 鼻拭子 COVID-Omicron XBB 普遍呈陰性,鼻咽檢測中出現假陰性的案例越來越多。 這意味著病毒可以在社區傳播並直接感染肺部,引起病毒性肺炎,進而引起急性呼吸應激。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 Covid-Omicron XBB 變得具有高度傳染性、高毒性和致命性。 請注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即使在空曠場所也要保持1.5m的距離,佩戴雙層口罩,佩戴合適的口罩,在無症狀(不咳嗽、打噴嚏)時勤洗手。 這個 Covid Omicron *“WAVE”* 比第一波 Covid-19 更致命。 因此,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採取各種加強的冠狀病毒預防措施。 還要與您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警惕的溝通。 不要把這些信息留給自己,盡可能多地與其他親戚和朋友分享,尤其是您自己的。 🙏🙏🙏🙏🙏🙏
    10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由於新的 COVIDOMICRON 變體,請戴上口罩: 不同之處,導致無法檢測的死亡 是: 不咳嗽 不發燒 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關節痛 頭痛 喉嚨痛 肺炎 * 身體虛弱 沒食慾 新的 COVID-Omicron 變體:毒性是 Delta 變體的 5 倍,因此死亡率當然更高。 女變得嚴重的時間更短,有時在變得嚴重之前沒有任何 症狀。 所以要更加小心! sos 感染新變種 COVIDOmicron 不會在鼻咽部引起很多 症狀,但會直接影響被認為是生命之窗的肺部 此會很快導致死亡。 實際治療中,部分感染新變種 COVIDOmicron 的患 者沒有發燒或疼痛,但胸部X 光報告有肺炎。 這意味著病毒會直接傳播到肺部,導致快速呼吸衰 竭 由於危險的呼吸道急性炎症,病毒造成嚴重的肺部 損傷。 三鼻拭子檢測,對於新變種的COVIDOmicron常常呈 陰性,因此鼻咽拭子檢測的假陰性, 越來越多。 新的 COVID-Omicron 變體比現有毒株具有更快的感 染速度和逃避疫苗免疫力 的能力。 ● 小心,盡量避開人多的地方 ,溝通時保持1.5m的 距離即使沒有任何症狀(咳嗽,打噴嚏....,也 要戴口罩、勤洗手、經常 不要把這些信息留給自己,與您的家人和朋友分享 。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我是簡維新,一位在基層診所的小兒科醫師,綜合了3/18與3/20所新增共50位感染新冠病毒個案做了以下歸納,提供給大家參考,若有錯誤之處也歡迎留言來理性討論: (1)社區傳播已無可避免 被感染後有一定比例是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就醫也無法查出,可能會在社區中散播病毒,因自訴無任何生病症狀有8%(4/50)我用藍色框出。 (2)無發燒不等於沒感染 發燒只佔34%(17/50)我用紅色框出。 無發燒卻佔66%(33/50),他們無嚴重發炎,這些人可能會延遲就醫。 (3)像感冒臨床診斷困難 80%至少有一種上呼吸道症狀(40/50)我用綠色框出。 再分析可知: A. 有呼吸道症狀合併發燒佔26%(13/50)綠框+紅框 B. 有呼吸道症狀卻沒有發燒佔54%(27/50) 所以無法從症狀去區分是否有感染新冠病毒。 資料來源:疾管署3/18公布的23例個案列表 https://www.cdc.gov.tw/File/Get/K2mTU5Jd9OIUGoJRTObsEA 與3/20公布的27例個案列表 https://www.cdc.gov.tw/File/Get/ZZqQg2B1vgkZ2FbHSL-ywQ 以上歸納似乎有一點嚇人,但我更要提醒大家: (1)相信台灣的醫療優質,請安心勿恐慌 台灣重症致死率1.48%(2/135)~~遠低於全球的4.18%(9872/235939),義大利8.3%(3405/41035),英國4.4%(9874/235939),日本3.47%(33/950)(依照疾管署2020-3-20 09:10資料)。 (2)像感冒戴口罩速就醫,請病假勿外出 若有感冒症狀,不管有沒有發燒,戴口罩速就醫,然後請病假居家休養至少七天~~因為你可能是那80%像一般感冒的表現,只是醫師缺乏足夠的證據判定你此時需要檢驗新冠病毒。若治療成效不佳則請依照醫師建議轉診去醫院,必要時會做新冠病毒篩檢。 (3)若人多室內封閉處,戴口罩護彼此 提醒一下~~口罩的功用是用來 『阻擋飛沫噴出感染他人的』不是用來保護你不被感染的喔! 所以你若是那8%無症狀感染者~~你可以保護別人 (附註,若你會擔心,戴口罩會帶給你一些安全感,也不是壞事) (4)若手碰口鼻與飲食前,要洗手並擦乾 感染者會(如同感冒)產生口沫就噴病毒到空氣與環境中,若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並擦乾,就會減少誤食新冠病毒的機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冬天疫情一定會再來」,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指出新冠病毒受到季節很大的影響,夏天感染時症狀都會較輕微或是無症狀,冬日感染病情則會較嚴重,她以北京50多天沒有本土疫情突然爆發群聚為例,顯示無症狀者一直都在,就像台灣日前返日確診的日本女留學生,其實都一直潛藏在社區,只是因為夏天氣候溫暖因此症狀不明顯,而台灣如日本女學生這樣個案還有多少?何美鄉表示,一定還有,端視「多會採檢」,若一直都不採,就會錯過很多個,屆時冬天爆發時,已經會是一堆人了。 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辦「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邀請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疫苗協會理事長李秉穎、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等與會。 何美鄉根據人類四種常見的冠狀病毒特性比較指出,冠狀病毒具有季節性,冬季是高峰,,夏日感染病情較輕微或是無症狀,冬日感染病情會較嚴重,人類會被重複感染,但透過多次感染會產生累積性的免疫,也就是成人的感染會隨年紀增長而下降。而當中最大的特性就是夏天病毒會隱形傳播。 以北京新發地疫情來看,在50天沒有本土病例後,六月十一日出現第一個後開始爆發群聚,事實上當發現第一個確診者時,表示已經錯過第一波了,這是很常見的狀況,會現在才發現,是因為在溫暖的天氣症狀很輕微。 他強調,夏天病毒並沒有消失,病毒還停留在無症狀和輕微症狀者身上,可能R0值很小,因此沒有大爆發。以台灣來看,就像之前確診的日本女留學生,因為一直都是無症狀才沒被發現。 「真正問題是台灣有多少像日本的女學生這樣的確診者?」何美鄉說,不知道有多少,但一定有,若真的很嚴重,社區就會爆出來 ,至於何時會爆發,就要看我們多會檢驗,但目前我們沒有檢驗,都要等到很嚴重或是有接觸史時才要採,這樣的做法,絕對錯過了很多個 ,絕對到時候發現的時候已經一堆人。 何美鄉指出,歐美疫情都還很嚴重,台灣的疫情冬天一定會來,對台灣來說,是更複雜的事,因為我們沒有歷經嚴重的社區感染,無從得知到底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樣的角色,加上國門要開了,不知道會來多少人,政府一定要有不同的作為。他建議民眾今年一定要施打兩季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