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3 年前
天不言而四時行
地不語而百物生

2020-病毒帶來了地球改變之年,2021至今疫情愈演愈烈,人類究竟做出了什麼改變?

令人省思的6分鐘影片

https://youtu.be/95NsXyECmYk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良藥:爬山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3469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 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當我40多年前被診斷罹患癌症,並被預估只能再活半年時,我有接受手術,無數次電療,還有一次化療,但是腫瘤始終屹立如山。當我改變主意不再治療以後,我做了很多改變,堅持下來的結果,我的細胞的自癒系統發揮了功效,讓我與我的癌細胞和平共處。而且,如果我繼續努力,我相信我的癌症不會再發。」 當我30多年前因為背傷,一再復健都好不起來,甚至要靠輪椅過日子的時候,主治醫師認定,我的背傷會越來越壞,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那個時候,我才警覺,我又要靠自己了。 於是我非常辛苦地開始學瑜伽、靜坐、並一點一滴地在進步,如今,我不但不需要輪椅,可以走來走去,常常爬山,還爬上過玉山。 要活就要動 有一次,慶榮(編按:李豐醫師的丈夫)與我去參加一個25公里行程的登山活動,走到山頭,已近中午,領隊招呼大家坐下休息,每人打開自己準備的便當,開始午餐。 正在吃得高興的時候,有一個大胖子氣喘如牛地衝上山來,也很靦腆地坐到一邊去開始午餐。顯然他也是屬於我們這一隊的,只是走得慢,落在後面。吃過飯,大伙還在休息,慶榮興起了他曾經身為記者的專業好奇心,走過去採訪。 「老兄,爬山好玩嗎?」「不好玩。」想也知道,為了趕上隊伍,喘到臉紅脖子粗,滿身大汗,那有什麼好玩? 「那你為什麼要來?」 「這是我的藥呀。」 「怎麼說?」 這位胖子老兄說出了他的神奇故事。 原來他早就已經胖得很難過,最近的威脅竟然是睡不著、吃不下及拉不出來,也就是有失眠、食慾不振及便祕等毛病,去看醫師、吃藥、減肥……,都無效。他焦急得不得了,卻也沒有辦法。 不久前遇到一個朋友,朋友沒說什麼,只叫他明天跟他去爬山。他去了,走得比這次還要慢,還要辛苦,走到一半,他跟朋友說,走不下去了,可不可以先回去,朋友說,可以呀,可你要自己回,我可要跟著隊走。當他掉過頭來看來時路時,他呆住了,路都認不得,如果在山上迷了路,豈不是更慘。於是他只好硬著頭皮撐下去,到達終點時,他的腳已經不聽使喚了,幾乎是用爬的進入車廂。 可是第二天,他卻興奮得不得了。他餓了,他吃得下了;他也拉得出來了;而且當天睡得像死豬。他的三個問題都只是因為爬一趟山便統統解決了。 於是他把爬山當成藥,每個星期一定要跟一次,已經跟一陣子了。 慶榮又問他:「那你為什麼要選這個25公里的行程,15公里的行程不是比較不累嗎?」 他很幽默地說:「病重要用重藥呀。」原來他試過15公里的行程,感覺效果沒有25公里行程的好。 當時台北的週日登山活動大致分兩種,一種是10~15公里的郊遊路線,適合攜家帶眷慢慢走;另一種是25公里的健行路線,適合已有登山基礎的山友們練腳力。每星期五的報紙上會刊載,哪個登山隊會去哪裡、路程多遠、集合地點在哪裡,以及是否要帶午餐等等,你只要準時到達集合地點,跟著大伙走就行了。 登山健行讓氣血暢通,是一帖健康良藥 我患癌症以後,經過手術、電療及化療,身體變得很衰弱,加上台大的工作又很繁忙,極度缺乏運動。慶榮發現,爬山是可以幫助我恢復健康的好方法,因此堅持在週日及例假日,拉我上路。 老實說,那時候我並不喜歡爬山,因為當時我的身體太差,爬的雖然都只是郊山,或者只是近郊的產業道路而已,可是對我來說,仍然是苦事一椿。 不過,走走停停,我的身體還是在進步,從走產業道路,到走15公里的山路,到走25公里的健行路線,甚至還登上台灣最高的玉山。我的身體不但比以前耐操,不只不再感冒,也已不再需要住院,不用再看醫師了。 道理在那裡呢?說穿了,就是血液循環改善了。 從前的社會,人們為了生活,必須捕魚、打獵、下田……,付出很多勞力,生活才能溫飽。 在這些需要下,人類身體內的各種器官組織,其實是具有適應重勞動的能力。也就是說,那時候人類的胃,消化了吃下去的食物,所產生的能量,是足夠當時從事勞動的手、腳及其他肌肉消耗的,那時人的血液循環,鐵定比現代人的血液循環旺盛。 可是,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人的生活型態,幾乎完全改觀,不但很多工作已經交給機器代勞,而且出入有交通工具,上下樓有電梯。人越來越不勞動,器官組織當然越來越萎縮,尤其是肌肉與血液循環。 我們身體內的血液,比起台灣的交通網、公路路線的設計,還要完善得多。每一個人身體內血管的數量,都比平常的需要量多出很多倍。只是,有些血管是活動的,是正在使用中的;有些血管則是關閉的,是備而不用的而已。 勞動的人,參與活動的血管較多,血液的流通也比較暢旺,特別是與勞動有關的手腳肌肉部分。缺乏勞動的人,參與活動的血管較少,因而大部分的血管都閉塞著,血液的流通也比較不暢旺,尤其是在冬天,於是手腳都是冰冷的。 血管同市區的馬路一樣,馬路如果經常使用,經常有車輛行駛,就很暢通;如果沒有經常使用,沒有車輛行駛,馬路就容易堆滿垃圾,有時還會被攤販占據,甚至會被人築了違章建築。這時,如果馬上需要使用,就顯得慌了手腳。 胖子老兄那麼胖,顯然他的血管,早就已經堆滿垃圾,甚至違章建築,細胞已經很難工作了,於是食物已經進不去,大便也出不來了,再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很難預料了。幸好他碰到貴人,而且下的是猛藥,更幸運的是第一天就見效,這讓他有信心繼續下去,並慢慢體會到運動對身體的好處,體會到血液循環慢慢恢復暢通所帶給身體的舒適。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3469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2017《天下》國情調查Ⅰ: 39歲,民意的斷裂點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0204 最新出爐的2017《天下》國情調查發現,台灣民意的斷裂點,竟出現在「39歲」。婚姻平權,39歲以下近七成「挺同」,40歲以上「挺同」的卻不到五成;兩岸統獨,39歲以下主張台灣獨立的比例,遠高於長期以來「維持現狀」的基調。數字上,以39歲為界的微妙翻轉,現實中,卻是新舊世代的交互攻訐。面對世代撕裂,台灣該如何走下去?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0204#sthash.NmMc8vxL.dpuf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http://big5.zhengjian.org/node/230492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book)嚴選台北古早味~《味道臺北舊城區》告訴你! https://goo.gl/kTBxQJ (ribbon)「春聯義寫」1/14-1/15@四四南村簡單市集,自己設計對聯內容,讓人為你揮毫!活動收益捐出,讓弱勢孩童、小生命也能過好年~ https://goo.gl/5wth31 (clap)天文館20歲囉!人氣天文模型搭配精彩導覽,加上酷炫探險設施,每週二至週日帶你遨遊宇宙! https://goo.gl/EP0Plc (ok)第587期《台北畫刊》,看「台灣跳最高的男人—向俊賢」如何躍過挫折、追尋榮耀! https://goo.gl/yRqw7h ●更多精采篇章→http://goo.gl/rkMGJ5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2020徹底解決台灣問題,北京計劃曝光震驚國人 http://www.coco01.net/post/505427?from=app_line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2020徹底解決台灣問題,北京計劃曝光震驚國人 http://www.qiqi.orgs.one/show/42153 和平統一台灣,作為宣傳口號,是美麗的,充滿了大愛與和諧。但在現實中,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中國2000多年歷史,無論春秋戰國時期或五代十國,有哪一個國家是和平統一的?何時出現過和談統一?春秋戰國,七個國家的戰爭,經過了254年,統一為秦。五代十國,經歷了88年的戰爭,統一建立宋。可見,和平統一雖然美妙,卻不能操作。 解決台灣問題已經沒有選項,目前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武力解決。根據目前國際國內形勢和戰役推演,中央政府在2020年3—5月份,避開颱風季節,解決台灣問題最適合。過程大致如下: 1、2019年8月1日,成立台灣省軍區,辦公地點設在福建。對台灣軍隊軍官重新下達任命。只要不是頑固台獨分子,保留原職務、待遇。開戰後,各級軍官應率領所部在營房待命,等待改編。通過觀看台灣閱兵儀式,我們能夠看出台灣軍隊的「公子哥」是如何的鬆散。戰前起義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2、在大陸泉州、莆田、海南建立「台灣城」。修建「避戰樓房」12000套。開戰前,歡迎台灣重點區域的同胞前往避戰。以減少平民的傷亡;在台灣劃分6—8個安全區,供台灣軍民躲避戰火;同時,中國政府通知在世界各地的大使館、領事館等機構,對於自願離開台灣,放棄中國國籍的台灣民眾給予方便。 3、2020年春節後,國家最高領導人宣布全國進入戰時狀態,所有運輸工具火車、輪船、飛機、汽車、物資由國家統一無償調用。同時,堅決鎮壓動搖軍心、民心的漢奸、公知、推牆黨和間諜。 4、向全世界通報作戰海域、區域,禁止任何外國艦船進入。中國核潛艇、常規潛艇全部秘密進入預定海域、海溝潛伏。凡擅自進入該區域的外國艦船,如被擊沉,後果自負。中國三大海軍艦隊開進南海封鎖台灣四周。 5、2020年3月初,中央政府派出代表赴台灣最後談判。限定時間,台灣當局必須將外交、軍事領導權交給中央政府。中央代表團按照協商時間進駐台北,指導台灣當局進行移交。 6、3月中旬,談判破裂,中央政府公布台灣當局最高領導人違反「反分裂國家法」22人名單。任何軍人、警察、平民都可以對他們進行控制、逮捕。其他台灣公職和軍警人員在解放軍占領台灣後,不再追究其所犯罪行。 7、2020年3月中旬,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應中國邀請進入南海巡航。據俄羅斯《生意人》報道: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也在開進途中。 8、2020年3月中旬中國政府派出強大的外交使團,向有關國家傳達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堅定決心。任何國家膽敢擊沉中國航母,視為向中國宣戰,中國將毫不猶豫的立即使用核武器。 9、2020年3月中旬,解放軍突然對台灣實施電磁干擾、電磁屏蔽。使用射程400公里的YU400火箭炮、東風系列飛彈、轟炸機,飽和轟炸重點區域台北、基隆(距離大陸300餘公里)的海防陣地和所有通訊樞紐、橋樑、雷達、軍事指揮所和雪山隧道。使用1個火箭炮旅精確打擊,將衡山所有建築炸平,消滅台軍國防部等指揮機構。摧毀佳山台軍第二指揮所。 10、火力準備4個小時候後,解放軍空降第15軍各師、團在台灣宜蘭、南投、梨山、高雄、屏東等地空降,該部有上甘嶺作戰堅守經驗,會建立一系列控制地域,為各部隊大規模登陸創造條件。6個小時後,該軍軍長、政委向中央軍委報告:軍指揮所已經到達預定位置。部隊已經進入台北、基隆。戰鬥正在進行中。 11、潛伏在台灣的地下黨、起義的國民黨軍隊、警察同時進攻沒有被摧毀的台灣通訊樞紐、橋樑。占領機場,為解放軍大規模機降提供條件。戰役基本上按照毛澤東1950年1月的預言「無非是裡應外合」。戰法上繼續了解放海南島的模式「偷渡加強渡」。 12、12小時後,解放軍占領台北、基隆,攻台戰役勝利把握已經達到80%。同時,解放軍26萬人已經全部登島。分多路消滅頑抗的敵軍。很快,中央軍委發出嘉獎令。授予占領「總統府」的解放軍空降兵第45師「神兵天降」稱號;授予攻占基隆的某部海軍陸戰第12旅「海戰猛虎」稱號。授予已經深海潛伏12晝夜的核潛艇053號「穩如泰山」稱號、同時,還嘉獎了一些團、營、連和個人。攻台的第二梯隊20萬人依然在福州、海南、廣東等地登船、登機待命。 13、48小時內,台灣槍聲平息。所有抵抗者投降。台灣各城市開始回歸正常。據情報,蔡英文等乘直升機逃亡日本。戰役結束。大陸攻台第二梯隊20萬人返回營房。此時,美國五角大樓地下七層的作戰室里,一片忙碌,三軍參謀長會議作出的「有限投入」方案已經報告給總統,只等簽字。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分享:『閒聊』十年前臺中空氣品質比現在更糟?閒來無事,打開了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站 發現資料相當的完整,搜集了各個測站https://www.ptt.cc/bbs/TaichungBun/M.1483974270.A.693.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 #LINETODAY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8zrPLq?utm_source=lineshare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一個非常不妙的消息,美國頂尖「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一項研究證明: Covid-19 已產生為名爲“D614G”的突變,會使病毒→入侵人體的“鑰匙”數量增加→且形態更穩定,導致病毒傳染力暴增→10倍以上。 (*)美國病毒權威 William Haseltine 認爲這是重大發現(!) 未來不管如何,沒有疫苗,請不要讓家人不戴著口罩出門,也請不要讓家人去人多的地方! 太多太多我們不知道的真相🤷‍♂️有關於此病毒! https://newsabeta.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886.html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行政院下令房貸1000萬內降息2碼(0.5%)1碼0.25%,但是請記得你自己要打給你貸款銀行辦理貸款的經辦,沒打去銀行申請,銀行不會主動降息哦!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438080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