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轉貼:
洪于茜(文):

27日,是這趟旅程的開端,初抵上海走出機艙的心情,說實話有些緊張不安,正如出發前對一切未知所蔓生的恐懼。這趟行程的準備時間只有七日,七天裡我們所知甚少,擔憂甚多;在接下新聞聯絡人後,就跟無時無刻都在發狂震動的手機一樣,這整整七日裡,我心中的晃動,是一分未減。但這些不安,在雙腳踏上大陸後便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內心說不出的濃烈與熟悉感,行程中的每一步都在升溫,可能上天也想看見冰封已久的兩岸融冰,因此與我們同樣地滿心沸騰,天氣晴朗、台辦盡心、長官親切、民眾熱情。

從中央台辦到地方台辦,這趟旅程除了大量的人力、高規的接待,令人感到最珍貴的是,可以在每一處見到那些細膩的心思。第一個夜晚、初抵南京的晚宴,就辦在「和平廳」,或許便指向了此次行程、兩岸的重新往來,以和平為開端。

中山陵的祭堂拱門,特別開啟了平時不會開的中門;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舉行了祭奠儀式,在重修的南嶽忠烈祠為革命英烈祭悼,在革命烈士張自忠將軍陵園的致祭,無論莊嚴肅穆,或雄偉壯闊的,都令人動容。

其實能有機會親臨抗戰英烈長眠之地,心底有一些激動與振奮,因為那正是記憶了中華民國的榮辱興衰與堅毅不屈。當大家在靈前致意時,我也用了自己的方式,簡單而莊重的向烈士們表達了我的敬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送出了珍貴的老照片集錦,那是從龐大檔案庫裡,所翻找出的馬鶴凌先生、秦厚修女士,在重慶的老照片、投書、書信;懸掛於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的馬鶴凌、秦厚修,1944年的結婚照,以及五十餘年後的重遊照;特別搶救回來的上海博物館孤本《臺灣府志》。

這些無處不是台辦最細膩的心意,我想在行程中收穫的感動遠不及此,這些事大概不會遺忘。

此行不敢鬆懈,如果稍一不留意,錯過了溫暖瞬間,必定遺憾久久,而不能原諒。身為此趟行程的記錄者,更不容許自己錯過互動中的一顰一笑。因此,許多時候,我老是面對眾人倒著走 ,先不論背後有沒有長眼,走在前頭怕擋人鏡頭、為了有最佳畫面不斷後仰,或許有礙觀瞻受到一些評議;或不想錯過民眾熱情身影、偶爾忘情揮動自己的手,讓人覺得不夠端正。

在這過程裡,唯一的想法也只有把每分感動如實、最大程度地還原給不在現場的人們。至於我在大家眼裡,是不是足夠端莊,其實早就不重要,因為我從來就不需要成為這次赴陸行程的焦點。我相信,若有機會,我可以做得更好,但人生就是如此,永遠不會有一刻達到人人滿意,無論是在他人眼裡,或在自己心裡,總是會欠缺了幾分,但求自己當下的努力,無愧於收穫到的善意。“If you try to please everyone, you will please no one.”我一直都很喜歡這段話,而這段話確實也陪我走過了無數個,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的時刻。

橫越了南京、武漢、湘潭、長沙、重慶、上海,深覺大陸幅員遼闊,不同省份的魅力不能相比擬,能開發的空間與發展的面向特別多,我突然理解了台商與台生為何會奔向、深耕大陸。

從最初公布訪陸行程後,民調顯示有77%的台灣民眾肯定與支持兩岸交流後;到回台後,有93%民眾對馬前總統赴陸表現表達肯定,我以我老闆、馬前總統為榮。我相信希冀兩岸和平的善意,便是中華文化得以強健的希望,兩岸得以正常往來、中國得以茁壯,也會是兩岸人民的福祉。

行程緊湊到我們總在遺憾,沒能更深入地領略各個省份的美麗之處,於是我們常說:「沒關係,留點遺憾下次再來!」去走那些平常的街道、吃些平凡的小吃,或有機會也想帶大家領略台灣的美。即便我們都對未來抱持些許的不確定,但期待的感受卻更深一些。這些對話之於我們,體現的正是兩岸間存在著不易中斷的情誼與對彼此真誠地欣賞。

南京的街道最令我迷戀,夜泊秦淮河,在古色畫舫划過水面的風聲、水聲,掀起的陣陣風雅最令我癡迷。水泄不通、歡聲鼓動的重慶市集,最令人動容。

最後,我想將磊哥的這段話分享給大家:
12個日夜、5個省市、八千里路;當歌聲響起,海峽會變窄;故鄉不在遠方,故鄉就在身旁。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 一張不會失去的選票 】 今年五月初, 健康情況不佳,須要隨時照護的年邁老父,表示想回台灣復籍,我覺得奇怪,他説「韓國瑜決定選總統了,我這條油盡燈枯的老命,到了最後,若還有點價值,就是回去投韓一票,也算對生養我的這塊土地,聊盡點心意,那麼,此生就沒白活,了無遺憾了⋯」。 父親移居澳洲和我生活已經十四年,其間僅回台過二次,這次若 回台辦復籍,之後再回去投票,等於半年之內,要在台澳間來回奔波四趟,父親怎麼禁得起旅途中的折騰。 再說 我請假雖然不難,畢竟還須考量到工作,所以我堅決反對父親不顧一切要回台辦理復籍,以準備明年可以投票,父子間為此曾發生了兩次「不差你這一票」的激烈尖鋭爭執。 看到向來脾氣剛烈,暮年老父的垂淚,於是我心軟下來,很快訂好返國機票,陪他回到板橋親戚家中,辦好我們的復籍,並借來輪椅代步,趕上參加了0601日的凱道造勢活動。 那天我們在戶外人群中待了近五個小時,父親精神奕奕話並不多,隨著大家揮舞國旗,神情愉悅,還不時拿出手帕拭淚,受到父親深情和擁韓群眾熱情的感染,若不是顧及到父親的身體狀況,真希望這個活動永不落幕,我們也永不離開。 這次在凱道,父親老遠望見,能改變台灣走向正軌的政治之星—韓國瑜市長,那種快慰三生的滿足,我也感同身受。這趟回來,雖然辛苦,但心滿意足,只要他遂願高興,還能念想築夢,再衰弱的身體應該自然就會漸漸好轉起來。 真沒想到,父親等不到明年一月,在上週安詳辭世於南澳洲阿德雷德皇家醫院(Royal Adelaide Hospital )享壽九十一歲。 父親嚥氣無法言語的前二日,我俯身湊近他耳邊,問他有什麼想說的,他微張眼,旋即闔上,我看到他渙散但殷切的眼神,透露出一種期待,我輕輕搖揑著父親的手,要他快説,終於他用盡了僅剩的餘力, 説出「你明年⋯回去⋯幫我投⋯給韓國瑜」聽完他最後的遺言,我淚流不止,父親臨終還不忘囑咐懇請兒子,專程代表他回台投票。 我握緊父親的手,在他耳邊說 「我再忙都會回去投票 你就放心 放心⋯」。 這是我們父子之間最後的對話,相信父親聽到了,未及二日,在昏睡中,他安心地走了。 父親知道大洋有隔,再者,兒子並不熱衷政治,斷不致大老遠專程回台投票。他自知羸弱之身,邁不出家門了,但仍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持韓國瑜的這一票,能夠入匭,所以只好拜託兒子,幫忙來完成遺願。 這幾天我常想,從台灣回來也快兩個月了,父親雖然虛弱,但腦筋言語都還正常,在那時為什麼不開口,先交代好,「萬一走不動了,要我代替他投下這神聖的一票」,為什麼非得等到最後,當作遺言? 這是我的罪過,因為我曾反對勞師動眾回台投票,父親心有陰影,怕再次遭到拒絕,才將話壓在心裡。 寫到這裡 ,我已淚眼婆娑,難道善意違抗父意就是孝而不順?還好五月我們回去了一趟,雖然勞累,但父親很開心,稍可減輕我的自責。 父親曾後悔支持阿扁,離開國門這幾年,人在海外難忘鄉土,其對兩岸關係惡化、統獨議題升温、民生經濟凋敝、數典忘祖去中國化、司法淪為政黨打手、街頭遊行抗議不斷、人才外流情況嚴重等諸多問題,甚感憂心。 他常說:「國際政治現實,我們國家處境艱難,偏偏自己又不爭氣,二十年來,台灣最不缺的兩樣東西,就是見小利而忘命,幹大事又惜身的「政客」,以及對中華民國 國號國旗的認同定位,惡鬥不休內耗嚴重的「政爭」。政客和政爭直接導致了國家政策主軸模糊、國際經貿拓展萎縮、國內基礎建設停滯、國民生活幸福指數下滑⋯。」 要弭平台灣朝野冰炭,政黨水火的亂象,實繫於一張張民主「選票」功能的彰顯,因為總統大選的成敗,關乎權力利益的來源,一切都從「選票」開始。想要愛護台灣,救亡圖存,唯靠「選票」此一利器,方能選出好總統,也能讓壞總統下台。 我們不敢奢望有經天緯地之才的政治家,只求有濟世安民之術的好總統。之所以支持,出身清寒來自地方,能苦民所苦,傾聽民意,找出問題的韓國瑜,就是期望其能以大破大立的氣魄和高度,來領導翻轉國事頽危,死氣沉沉的國家。 這也正是父親對每當政黨輪替執政後,枱面上滿嘴「國家民族」的權貴菁英政治人物,得了天,忘了地,為個人官爵私利,算計多,為百姓生活福祉,關懷少,而感到痛心失望吧! 父親一生三教九流,閲人無數,這次回台在與親友聊天中,談到「千軍易得 一將難求」的韓市長,有以下的描述,酌作小記: 《 綜觀韓從政經歷,性好仗義,以忠臣志士自命,評政論事,從不鄉愿,不避顧忌,惟此性格容易得罪巨室,不能見重於世,而暢行其志,但其進退去就之間,予智自雄,本色未減。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韓之一生,一時風駛一時帆,出世則止,而修「內聖」;入世則仕,而修「外王」,乃真「人物」也。》 相信明年弔民伐罪一戰,各方感召,力量集結,韓市長帶著「愛與包容 」和「義與公理」的正能量,從高雄射出的這支穿雲箭,終將穿破雲霧,照見萬民。 為了讓父親在天上,放心再放心,我必將排除萬難,明年回台帶上父親骨灰安厝,並投下代表父親,滿懷期待的這一票。 若2024年還有機會,我這張永遠不會失去的選票,還是會為父親,再次投進票匭。 『爸爸!請你相信兒子的話。』 今晨,在父親居室整理遺物,見到橫插在書櫃前,飄展著的兩面小國旗,一幕幕父子凱道的歡渡情景,迅入腦際,記憶鮮活,而今人去室空,睹物思人,再度泫然淚下。 為不負父親唯一留下的遺願,淚滴和墨,特記述下父子情深,在共處的最後一段時日,曾為選舉返國投票,擦撞出大我和小我之愛的難忘火花。 爰藉此小文,泣撰數言,表我悲忱,以供後日遣懷,用緬先父。 陳永志 慟筆 31/07/2019 客居澳洲 林肯港 【 筆者 陳永志 63歲 桃園 中壢人 ,對國內政治較為陌生,無政黨色彩。其為獨子, 母親早逝 ,父親在台經營鐵工廠生意 。 陳先生受聘工作澳洲近三十年 ,現居住於澳洲 林肯港(Port Lincoln ) 其居住地距離雪梨(Sydney) 仍有1400多公里 ,回台一趟需要轉機,異常辛苦。】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