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補貼共和國
2023-05-01 01: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我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負三.○二%,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表現。已連兩季負成長,蔡政府仍毫無警惕,繼續粉飾太平。勞動部最近砸十億元經費,要鼓勵兩萬名勞工投入觀光、旅宿、物流等產業,每人每月可多領一.三萬元。蔡政府對補貼的愛好,還真是孜孜不倦。

蔡政府官員決策,幾已到了不補貼即無計可施的地步。農漁產品過剩,政府砸錢補貼外銷;蛋荒嚴重,進口高價蛋補貼差額;電價不敷成本,寧讓台電虧錢再由政府補貼;鼓勵生育政策,則是各色補助撒了又撒。三年疫情,政府已對特定產業及勞工發出上千億補貼;如今勞動部應付產業缺工,依舊只有這一招。

可以說,蔡政府已是補貼的「重度成癮者」。發展經濟不固本培元、不高瞻遠矚,卻用補貼「打雞血」求速效,根本是「巫毒經濟學」。勞動部最近拿就業安定基金的錢去補助高雄廿五淑女等活動,備受批評,還不知悔改。這次要補貼的「缺工產業」,原本就是薪資條件太差才招不到人;現在政府撒錢幫業者招工,其實就是變相補助業者,對經濟發展有幫助才怪!

蔡英文執政七年下來,台灣已快變成「補貼共和國」。行政院撒過三倍券、五倍券及六千元現金,也都宣稱能活絡經濟,結果只換得經濟負成長。政府除了自我麻痺,只是在催眠百姓吧!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133812?from=udn-catehotnews_ch2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選前:開放印度移工是假消息! 選後:啪!簽了! 勞動部 【重要澄清】 關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政見發表會指出,台灣 將開放「10萬名印度移工來台」之訊息。勞動部已多次 船正聲明是#假訊息,也呼籲國人不要受到誤導、轉 糖、以訛傳訛,非常適籤仍有政黨總統候選人持續錯誤 引用品 針對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内容、柏期引進條件產 業,也仍有待後續工作層級評估碰商階段,不僅尚未 簽訂MOU,更沒有所謂的引進10萬名印度勞工 之 請大家放心,勞動部絕對會嚴格把關,聆聽各界的聲音 及意見,加強溝通以消除疑慮。在落實社會安定及促進 經濟發展前提下,確保勞工素質,補充產業缺工需求日 不影響社會安定。 暑假訊息! 候選人表示...將開放 10萬印度移工? 台灣、印度移工合作備忘錄簽 了!消息人士爆最新消息 15:30 2024/02/16 中時新聞網|莊雅婷 這就是民進黨政府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因為民間團體去年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守護民主台 灣大遊行123別印來」遊行活動,希望政府及勞動部 能傾聽民眾的訴求及憂慮。(資料照) 印度移工定案
    4 人回報1 則回應7 個月前
  • 你領到了嗎❓❓❓ 紓困4.0目前暫定方案 有保工會的 應該至少可以貸10萬 ➡️紓困補貼方案 ⭕️ #弱勢補助 1⃣對象:中低收入戶及弱勢民眾。 2⃣補助內容:每人每月1500元,發放3個月。 3⃣申請方式:由政府篩選符合資格者發放 ☎️ 詳情可撥打1957諮詢 ⭕️ #自營工作者補貼 1⃣對象:3月31日前已在職業工會參加勞保、投保薪資2萬4000元(含)以下及107年度免繳稅之弱勢勞工。 2⃣補助內容:每月1萬元,總共3個月。 3⃣申請方式:可就近向所屬工會提出申請。 ☎️ 投保的職業工會1955 ⭕️ #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 1⃣對象:實施無薪假達且有通報之勞工及事業單位。 2⃣補助內容:勞工免費參加職訓課程,補助時數不得超過減少之工時數,每月應達16小時以上、120小時以下,每小時補助158元訓練津貼,每月最高可領1萬8960元;事業單位辦理職訓課程補助最高350萬元,(補助項目包括講師鐘點費、外聘講師交通費、教材及文具用品費、工作人員費等。) 3⃣申請方式: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提出申請 ☎️ 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 0800-777-888 ⭕️ #安心就業計畫 1⃣對象:雇主實施無薪假且有通報地方政府之勞工。 2⃣補助內容:由政府補助無薪假勞工投保薪資與無薪假協議薪資差額的50%,每人每月最高可領1萬1000元,最長可領6個月。 3⃣申請方式:向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提出申請。 ☎️ 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 0800-777-888 ⭕️ #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1⃣對象:打工族、無一定雇主之勞工(勞保投保薪資2萬3800元以下、過去1年內有勞保或就保投保紀錄者)。 2⃣補助內容:每小時按基本工資158元核給工作津貼,每月最高工作80小時,每月最多核給1萬2640元,每人最長以補助6個月為限。 3⃣申請方式: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申請登記,或至「台灣就業通」網站查詢。 ⭕️ #員工薪資補貼/#營運基金 1⃣對象:營收減少5成之艱困企業。 2⃣補助內容:補貼方案有兩種,一種是補貼正職員工薪資補助4成,每月上限2萬元,為期三個月;另一種則是發放一次性的營運資金,每位員工補助1萬元,但補助期間不得裁員、減薪、減班休息或停/歇業。 3⃣申請方式:可至經濟部專屬網站申請 ☎️ 撥打02-7716-9888、1988查詢。 ⭕️ #自營業/#漁民補貼 1⃣對象: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漁會之甲類會員漁民。 2⃣補助內容:3月31日前在漁會投保勞保、投保薪資2萬4000元以下,且2018年所得未達課稅標準40萬8000元者。每人每月可補助1萬元,一次發3個月。 3⃣申請方式:備妥實際從事漁業勞動等相關文件資料至漁會申請。 ⭕️ #餐飲業上架外送服務 1⃣對象:餐飲業者 2⃣補助內容:上架外送服務每家補助上限1.5萬元 3⃣申請方式:至經濟部網頁申請 ☎️撥打02-26985810、02-26985809查詢。 ⭕️ #計程車司機補貼 1⃣對象:計程車司機。 2⃣補助內容:每月可申請1萬元補貼,最多能申請3個月。 3⃣申請方式:至監理站申請櫃台辦理。 ⭕️ #彩券補貼 1⃣對象:疫情影響彩券生意,補貼收入減少15%以上的公益彩券業者 2⃣補助內容:電腦型經銷商最高補貼3萬元、立即型經銷商最高補貼9000元。 3⃣申請方式:規劃中。 ⭕️ #旅行社薪資/#導遊領隊補貼 1⃣對象:旅行社 2⃣補助內容:針對業績衰退達5成以上,未採勞動部減班休息補助方案、減薪未達2成,可補貼4成薪資成本,每人每月上限補2萬元,可補3個月;導遊領隊近2年帶團達一定團數,每月每人補助1萬人,可補3個月,若參與人才培訓,每人最高補助1萬8960元。 3⃣申請方式:可向觀光局申請 ☎️撥打02-23491500查詢。 ⭕️ #勞工低利紓困貸款 1⃣對象:只要提出工作事實者即可申請。 2⃣補助內容:每人最高可貸10萬元,共50萬個名額,分3年攤還,第一年免繳息,利息由勞動部補貼,第二年起利率為1.845%,一年利息最高1845元。 3⃣申請方式:填寫聲明書向各行庫申請。待勞動部與各行庫確認好受理單位,即開放受理。 ⭕️ #小規模營業人簡易申貸 1⃣對象:有稅籍登記且每月銷售額未達20萬元者。 2⃣補助內容:貸款額度最高50萬元,年利率為1%,免收保證手續費,3日內核貸;若受疫情影響,營業額減少達15%,再提供最長一年利息補貼,最高利率0.845%。 3⃣申請方式:通過銀行簡易評分表即可申貸。 ⭕️ #房貸信貸紓困 1⃣對象:受疫情影響無法如期繳納貸款者。 2⃣補助內容:各行庫降息。本金或利息得申請展延3至6個月,展延期間免收違約金及遲延利息。 3⃣申請方式:可至金管會紓困專區查詢各行庫規定。 ⭕️ #報稅時間延長提前退稅 1⃣對象:所有申報戶。 2⃣補助內容:綜所稅/營所稅報繳時間全面延長至6月30日;綜所稅結算申報,第一批退稅提前至6月30日。 若因疫情接受隔離治療檢疫者,3至5月八大稅目報繳期限自動延長;若因疫情繳稅困難,可申請延期分期,不限繳稅金額、延期最長一年、分期最長三年。 3⃣申請方式:請洽各地區國稅局或地方稅捐稽徵機關,或上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線上申辦。 ⭕️ #瓦斯天然氣降價 1⃣對象:全體民眾。 2⃣補助內容:調降天然氣5%、桶裝瓦斯每公斤降5元。 3⃣申請方式:免申請,自動生效。 ⭕️ #工業區/#製造業租金減免 1⃣對象: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國營事業土地的製造業。 2⃣補助內容:租金緩繳一年,或每月持續繳納,每月減租兩成,為期6個月。 3⃣申請方式:向工業局申請 📞撥打1988查詢
    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轉傳好文章) 陳麗娜:認同<杜教授>看法→庶民經濟才是國家命脈 🎶看完長知識了🎶 台大經濟學教授 杜震華/文 國民黨總統初選已經結束,現在寫這些,已經影響不大。 但是我心有所感,不吐不快。 許多朋友認為,身為經濟學者,重視經濟發展,。郭台銘有難得的經營經驗和國際連結,對台灣發展相當有利,所以我應該會選擇支持郭台銘。 當他們知道我偏好韓國瑜時,多半是驚訝多於肯定……為什麼? 2013年,我代表政府智庫「商業發展研究院」,和一位同事搭上了郭董的私人飛機,和郭董聊2小時,到他的深圳龍華廠;第二三天整整開了一天半的會,一天12小時,雖然並不熟,但是認識的。 我和韓國瑜完全不熟,從各種角度來看,我其實都應該支持郭台銘。 但是今天台灣經濟問題,不在於所得高低或是否成長。 但以全球角度來看,台灣所得其實頗高。 因為一般人在比較時,忽略了物價水準。 台灣物價在全球來說是相對較低的。 所以,物價調整後的所得,台灣高於韓國,日本、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諸多先進國家。 不相信的話,您可以上Google去查,只要打出GDP per capita list,就可以找到台灣在IMF或CIA的排列中,都名列全球20名上下,高於上述國家。 台灣的經濟問題在哪裡?在於經濟生產的<所得分配>不平均… 這不僅是台灣的問題,也是所有先進國家的問題…… 許多國家都因為人民不滿意生活,而發生了政黨輪替。 因為全球化的結果,讓贏者全拿或多拿。 貧者越來越貧,中產階級往兩邊消失,造成了經濟即使有成長,但多數人民<無感>…… 因為獲利的是高科技業者和員工。 君不見,新竹縣市的消費水準已經超越台北,就是因為科學園區的產品出口獲利…… 台灣經濟成長率,即使亮麗,但多數人民過得辛苦, 三年來,計程車增加了1千部,捷運站越來越多,機場捷運也通車,計程車理應減少,卻變多了。 郭董和韓董,都是不可多得的台灣之光,但韓董看見<世上苦人多>,他願意照顧庶民所有的行業, 他不會認為整車的香蕉比不上一丁點半導體, 他一視同仁<照顧輔導>所有的產業,希望照顧芸芸眾生。 郭董強調人工智慧、現代科技,但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去寫程式,去加入科學園區,變成科技新貴; 多數人還是要去飯館、飲茶店、農田,公司行號,美髮美容店,辛苦地討生活, 父母官如果不重視庶民產業,不觀照庶民,庶民的生活是痛苦的,對經濟數據是無感的,社會是不美滿的,到處是仇恨和敵視。 部分人士故意黑韓,說他只重視庶民經濟,不重視現代科技,會讓台灣經濟沒有明天。 錯了,他說過:庶民經濟可以讓人民吃飽飯, 產業經濟可以讓大家發大財,所以也要對路竹科學園區招商,增加高薪的就業機會。 庶民經濟也可以有高薪,看你是否重視,有無良方讓它們<高值化> 且看美國的理髮業,剪個頭髪,台幣5百元以上,必須預約。 台灣卻百元店一堆。美容美髮業十年來的平均待遇是負成長2%, 電子業平均待遇却成長逾5O%。 為什麼?因為政府長期漠視,不願意投入資源和心力去輔導人民,以提高他們的生產值; 政府資源和精力,多去照顧本來就不錯的電子高科技業,請問多少人受惠? 郭董住200坪豪宅,欠缺底層民眾生活的經驗…… 競選期間<表現得>很庶民,但聽他表述發言,大家都知道,他和庶民有很大的距離。 我在美國拿到經濟學博士,回國在中央研究院和台灣大學服務,有足夠的經濟分析專業,加上在<商業發展研究院>擔任<商業政策研究所>所長兩三年, 我了解如何去輔導庶民經濟,讓所有的產業都可以提高生產力和待遇…… 所以,我認同韓市長的觀點,而不是郭董的認知。 我還用心研究:企業家擔任國家領導人,國家經濟會比較好? 答案是否定的,包括韓國的李明博,泰國的塔克辛,和美國的川普,及其他國案例。 我以<專業>和長期對台灣經濟的觀察為基礎,做出我的判斷和選擇,不是為了私利、拉近和郭董的關係來進行選擇,否則我和他身邊的大將還有聯繫,不會笨到在此關鍵時刻,不去利用這種關係。 我認為韓市長以及他的政策,才是台灣前途的解方。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讓人怵目驚心的危機總預算 2022-08-28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通過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寫下歲出歲入最高、短差最高、特別預算也最高的三高紀錄。行政院長蘇貞昌以「照顧國人、壯大台灣」的口號,吹噓這部總預算是「從小照顧到老」;但細審內容,根本是因應各種錯誤政策與國家危機,不得不拿出大筆預算補洞。然而,這樣的危機總預算,只能延緩危機變悲劇,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第一項國家危機當然是台海危機。總預算增加最多的就是國防預算,加計購機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高達五千八百多億,不但軍事投資增加,因應兩岸情勢軍機升空、船艦出海,作業維持費也大幅增加。這是台海險峻的必然結果。主計長朱澤民也說得很白,如果不足以因應明年需求,國防部第一預備金和政院第二預備金都會支應。也就是說,一旦台海衝突,還會無限燒錢。 第二項危機是少子女化危機。少子女化對策經費達一○八八億元,較今年成長二八二億元;這些經費是用來作為「零到六歲國家陪你養」補助與托育改善等對策。這些補助看似充滿誘因,卻解決不了年輕人長期低薪、發展機會受限、難以安家等問題,看得到的補助根本無法讓年輕夫妻「敢生敢養」。少子女化危機難解,預算的增加只是為政策無能擦脂抹粉而已。 第三項危機是能源危機。錯誤的能源政策讓電價成本大增,為了政治考量又不准台電漲電價,台電預估今年大虧兩千億元,政府被迫拿出一千五百億元來解救台電的破產危機。這筆錢甚至比國軍作業維持費、少子化對策費都高。政府以「穩定供電建設」名目,砸錢掩飾錯誤能源政策,卻遮不住越來越真實的能源風險,也擋不住越來越大的電費成本壓力。 面臨破產危機的不只台電,還包括勞保基金。根據勞保精算結果,四年後就要破產,政府告訴勞工將再撥補四百五十億,讓破產危機再延兩年到二○二八年。勞動部長忙著向行政院稱謝,卻不敢碰觸勞保年金改革,破產拖兩年,未爆彈還沒有拆解;蔡政府年年幾百億填勞保,不過是把問題丟給下一屆政府。何況不只勞保,健保基金也需兩百四十億元補血才挺得下去。 至於疫情將如何發展,誰都料不準,雖然比去年多編了六百多億給衛福部,還是得祈禱老天保佑,疫情別再起,否則這預算只怕也不夠。而這預算編列也透露出,政府其實對疫情沒有多大把握,只好先備糧草,以免到時要搶疫苗卻拿不出子彈,還要靠美日和郭台銘、慈濟、台積電來救援。只是這六百多億,會不會又被蔡政府以疫苗採購為名,封存黑箱卅年,人民已經很難監督了。 蔡政府更利用各種特別預算和前瞻計畫預算的安排,穿插到各項政事預算需求中,於是明明政府正常預算就該做的事,卻拿特別預算和前瞻預算支應,像變魔術一樣,「到處都找得到錢花」,實質規避相關債務的法定要求。可是再怎麼會做假帳,就是閃不掉政府危機四伏,到處要補洞的事實。 這部總預算「規模最大」,就是因為面臨許多錯誤政策與國家危機。加上明年開始進入總統大選年,蔡政府不能讓這些危機成為政權延續的障礙,所以各項補助撒幣都不能省。至於會動老百姓荷包的事就不能做了,政策興革更不必提了。因此看得到蘇內閣空洞的口號,看不到透過預算與政策引導來「壯大台灣」。蔡政府不改好大喜功,但砸錢撒幣解決不了政策的錯誤與國家的危機,這才是「三高總預算」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方。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6569575?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觀點投書:漸漸覺得,我們用盡全力選來的,是絕望 我是年輕人,我還記得大選時,同事同學們都在瘋傳「111回家投票」,各種梗圖、頭貼、文章……就連一向懶惰的我都千里迢迢回家投票了,蔡英文總統817萬票當選的時候,多少人感動得要死,現在,我們只想去死。 親愛的蔡英文總統、民進黨,你知道多少年輕人為了投妳,投你們一票,跟家人鬧翻,大吵一架,吵到相互揚言老死不相往來,我們這麼拚盡全力為妳換來4年的執政,妳回報給我們的是無限的絕望。 疫情爆發初期,我們該守的守了,該聽話的聽了,該愛的阿中部長,我們也愛了;很多人說你們守了一年,已經很好了,不要再抓戰犯,鼓勵代替謾罵。 請問,我們又何嘗不是乖乖守了一年?請問,誰來鼓勵我們? 我們乖乖戴了一年口罩,為你們抬轎,幫你們宣傳各種政策梗圖,稱讚了你們一年,結果呢?政府回應我們的是3+11,是當國際都在勸國民打疫苗的時候,我們的政府在忙著抓誰偷打疫苗。 疫情相比去年嚴重很多,但你們看似貼心的租金補貼、單身補貼、紓困4.0,各種五花八門,看起來好像對我們有幫助,結果蔡英文總統,妳不可能不知道吧?妳不可能不知道現在公司一定會幫員工保勞保吧?妳不可能不知道,那些達到紓困4.0條件可以領補助的人,有很多根本就是企業老闆吧? 這錢拿的不乾不脆,在我們餓死前,妳要我們再拿什麼相信妳? 我們這群當初懷著多少希望送妳上執政台的人,被妳和行政院、經濟部、勞動部一個一個親手送上絞刑台。 紓困能領的人是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身邊沒有一個人領得到,但大家都失業了,不是被公司減薪,就是被迫停班,我們離家十萬里來到台北租房子,領到的薪水要先扣掉一半,妳說有租金補貼啊?親愛的蔡英文總統,租金補貼上一樣列上一堆條件限制,直系血親不能有房,你的誰誰誰不能有房,你一定要多窮才能領多少錢…… 我爸媽在南部有房,不代表我有錢在台北租房子。 親愛的蔡英文總統以及蘇貞昌院長,我非常尊敬你們,但我也想說。如果你們真的不想把錢給需要的人,那就都不要給,什麼紓困4.0,真的大可不必,你們知道那種絕望感嗎?你們不知道,因為疫情再怎麼嚴重,你們再怎麼被罵,每個月都還是有好幾十萬可以領,每天還是可以回到舒適的家躺在沙發上,而不是簡陋的分租套房。 再來是疫苗,自費打疫苗? 為什麼我們納稅讓國家去買的疫苗,我們「還要」再花錢去打?為什麼我們明明喊買到疫苗喊了一年多了,到現在疫苗還是不夠? 為什麼美國的份量多到可以一人打一瓶,多到好事多都有在打,我們要為了那些「殘劑」搶破頭?到現在還在抓誰偷打疫苗? 抱歉,這裡說的我們,是指普通老百姓,不包含那些高官們。 高官們疫苗打好打滿,我們只能變法預約殘劑,我們是什麼次等公民嗎?台灣是什麼開發中國家嗎? 親愛的蔡英文總統,勞工不是您心頭最軟的一塊,有錢的企業老闆,高官們才是。 我很難過,我們費盡千辛萬苦,自以為熱血的參與了政治,自以為改變了台灣,卻反而為我們帶來絕望。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在南北雙峰的國土發展基礎上,台中崛起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台中經驗涉及到城市和區域治理的模式,也關係到台灣國家發展的三核心戰略。只有區域和城鄉的均衡發展,才能實現人本、公義的永續發展! 1. 自由A6/台中人口超越高雄 躍升第2大城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124488 台中人口首度超越高雄!內政部昨公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台中市人口數達二七七萬八一八二人,小勝高雄市的二七七萬七八七三人,以三○九人領先幅度,在六都直轄市中躍居第二,僅次於新北市。 自由A6/人口被台中超越 高雄市府拚創造就業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124490 台中市人口超越高雄市,成了全台第二大城。台中市政府表示,影響城市人口變化的因素很多,台中位處全台中心點,鐵公路發達,南來北往交通便利,氣候更是溫和,對南北民眾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許多影視業者常至台中取景拍片,避免天氣不穩定而影響進度,就可證明。 自由A6/人口超越高雄 蔡其昌:台中須前瞻轉大人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124489 台中人口超越高雄,成為台灣第二大城市。選區為台中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認為,如今台中是正在「轉大人」的城市,前瞻計畫便是大補方;出身高雄的國民黨立委陳宜民則認為,城市競爭不進則退,陳菊市長在招商、產業轉型及鼓勵生育上沒成功、不如台中積極。 聯合A4/高市退居第三 陳菊嘆「半世紀重北輕南」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624440 高雄市人口被台中市超過,退居第三大城市,高雄市長陳菊昨在臉書貼文說,對這件事,她不可能沒有感慨,感慨的不是高雄與台中那個第二,而是半世紀以來重北輕南,國土的不均衡發展。 中時A15/《社論》蔡政府看懂了台中的經驗嗎?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804005726-262101 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統計數字,台中人口總數達到277.82萬人,超越高雄成為全台第2大城。這個結果其實早有跡象,並不令人意外。從近5年時間序列資料來看,台中人口平均每年約增加1.8萬人,高雄人口不增反減,平均每年約減少160人。細部拆解人口增減來源,兩市人口自然增加比例差別不大,台中人口成長主要來自社會增加,高雄則幾乎逐年遞減,顯示近5年來高雄人口大量外移,台中人口則大量移入。背後的經濟因素就不難理解,台中的發展機會明顯優於高雄,才會吸引人口流入,這其實又與地方政府施政,特別是經濟與產業政策高度相關。 中時A12/點再多燈 蓋不了臭味也枉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05000413-260107 強調投入大量建設的高雄,負債逾2600億也是全國第一,特別是人口被台中超車之後,「幸福城巿」、「宜居城巿」等口號成了酸民反指標,表面功夫美化不了民眾無感,就像愛河點了再多的燈,但蓋不了臭味,怎麼會有人來。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妻,經定於中華 113年1月13日(星期六)上午8時起至下午4時止 舉行投票。茲依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44條規定, 個人資料刊登如下,候選人個人資料係依據候選人所填列資料刊登,如有不實,由候選人自行負責: 相片 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公報 吳 柯 文 賴清德 姓名 姓名 男 基本資料 出生年月日: 48年8月6日 性別: 男 出生地: 出生年月日: 67年5月18日 性別: 女 出生地: 美國 新北市 出生年月日: 48年10月6日 性別: 出生地: 基本資料: 英國科陶德藝術學院文學 碩士 學歴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 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醫 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 士、國立成功大學學士後 醫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復 健系 經度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外科研究員、臺大醫院創傷 醫學部主任、臺灣大學醫學院專任教授,臺北市 市長 英國倫敦美林 券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分析師、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新光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剛經理、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理 事、新光人壽玩善基金會董事長、美國衛斯理學 院國際關係、美術史雙學士 經歷 中華民國第15任副總統、民主進步黨黨主席、 行政院長、台南直轄市第一、二屆市長、第四、 派厚生會會長、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召集委員、衛 五、六、七屆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立法院跨黨 生環境與社會福利委員會召集委員、民主進步 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美國國務院「菁英計畫」 訪問學人、全國教師會、脊髓損傷協會顧問、成 大醫院、新樓醫院主治醫師 登記方式 登記方式 政見 相信美好台灣 把国家组给你 柯又想 國防軍事國防預算合理,達到 ·國軍實戰化·專業化 国安類 | ·提升部會首長與國營事業監人事審查密度 ·三權分立確實制衡 【磐石外交| ,面對邦交國;外務實專業 ·瑙制公平、下修選華年齡,保障多元公義社會,面對非邦交國;多元連結交往,創造 ·召開國是會議、推動內閣制入靈 ,面對美日;建立多邊安全對話平台 「人安類 教育平權 •智慧教育,提升學習效 AI智慧校園 本教改革,提升改支出 GDP的 長照保險-長照不苦,我們一起眼 2300 每人每月補助1萬,增至 十全補 「補助15萬;好孕補助金5 父母平日延托與假日多元托育。 ·增加產假、接軌团際 (增加公費疫苗種類 ,落實家醫、分級、轉診、論人計酬 ·放寬自費醫療市場 ,提供全責照護 ·申请幫情移工審核多元化 *65歲以上長者健保費全額補助 居住正義「三多 、大力社宅,大力補租客 大力改权制·實坪公設比 •育兒家庭·李居住福利「三選一」; 一定社宅數目供優先入住 AMOR ·代理孕母納入「人工生殖法」、解除凍 — 多元族群文化,成就共融多元台灣 ·落實《客家基本法》 ·協助推動平埔族「正名」 加速推動《新住民基本法》 臺安類 產業政策:打造韌性台灣 ·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法》,保障國內企業、保護尖端重要技術,防止國家經濟安全相關專 *共享企南實質攜利:員工加薪、企業減稅,共享經濟成長果實 ·深化國際經濟合作,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貨線,拚加入RCEP,與最大對手韓園一校訓 政見 為了所有台灣人民的未來,我們將以「國家希望工程」國政藍圖,這 及公義永績的台灣,我們將乘持民進城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劇減料 2024超清德 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體制,擴大對國家未來的投資,建立一個充滿回 國家希望工程 我們將實踐人人生而平等的公義理念,讓每個人不分性別、身分、 們將坚持以和平理念處理兩岸事務,並以和平為燈塔,以民主為指定 1.民主和平,維持現狀:以「中華民國台灣」馬結台灣社會,以「四、IPEF等地 個堅持」維持現狀:堅持自由民主的商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 動數位轉型, 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供器,以及堅持中華民 美;鼓及金融部 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產業發展, 2.四大支柱,追求和平;提升嚇阻防衛能力,強化經濟韌性及確保供 總雄安全,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以及維持務實,一致 的兩岸政策,以具體且負責任的行動向全世界展現台灣致力維持現 状、追求台海和平的決心。 3.人民作主,開放政府:組成公開透明的政府,讓全民都能參與並監督 政府施政,積極謀得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落實民主大聯盟的精神,跨班派 、跨世代·跨領域為國舉才,用人不分黨治,持續推動國家的進步與繁榮。 4.均衡台灣。在地希望:深化地方自治,建立區域治理平台,均衡區 城發展;建個以人為本、智慧安全的交通系統;推動地方創生,創造多 元就業,吸引人才回流;完善農民福利體系,確保食安全,提高農民 收入,促進農村再生;推動觀光立國,將台灣打造成國際旅遊品牌。 5.0-22,投資未來世代:推動10-6歲國家一起養2.0」,大公共化及 準公共化托育圖能,增加補助減輕家長負擔,實施彈性的育嬰假,全 8.文化永續, 強化文資保存 盟青年文化馆 畫,推動在地 9.淨零轉型 智慧電網。 碳定價,推 同個人、社 酒:建立專 10.公园社官 25萬戶社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由於沒#標題被刪文,故重貼一次,並追加補上Q12物價與最低薪資的關係。 很抱歉因為我的疏忽,以致被刪文造成各位的留言都因此消失,而未能回應所有人。 -- 最近因為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的流言滿天飛,所以我想回應一些常見的謬論。 為了避免影響到各位的獨立思考,我必須先聲明我個人是反對一例一休,並主張周休二日,以及增加勞工休假天數的。 希望大家在讀完本文後,不論你原先支持與否,最終都能在思考後得到和我相同的結論。 以下我將以Q&A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我的想法。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我不會用複雜的經濟學術語來搞混大家,或是給出一大堆到處查得到的資料,我只單純地用簡單的邏輯和一點點加減乘除的數學,讓大家可以輕鬆地讀完此文。 --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不需要用複雜的經濟模型,不需要專家學者背書,一例一休的錯誤其實很明顯。 請想像一個未來世界,人們過著舒適便捷的生活的未來世界。 請問你在這個世界裡,看到的是什麼? 是機器取代人力,為人類做牛做馬,讓人類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每周休三天假,賺的錢不但夠生活開支,還能買房買車跟出國旅遊? 還是人類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不僅沒有休假,賺的錢就連糊口都有困難? 那麼,你再反過來看現在政府的政策,你覺得一例一休跟砍假是朝哪一個方向走? 方向對了,就算慢慢走,遲早都會走到;但方向錯了,就只會走向地獄的深淵。 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假期、更高的薪水,但這必須要透過周休二日和增加假日才能得到,一例一休和砍假則是背道而馳,讓大家走向每天做到死的窮忙深淵。 進一步來看,如果我們用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休假少的問題,會發現它和低工資是息息相關的。 簡單地說,兩個勞工若每個人做1.5人份的工作,就代表資方可以少付出一個工作的薪資,也代表多一個人失業。 透過長期加班去扭曲勞資市場供需,會造成勞工的需求下降,而在勞工的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人浮於事,勞工的薪資就難以成長。 以台灣1,150萬勞工來說,就算每人僅做1.2人份的工作,也會造成230萬人沒有工作,比台灣總失業人口46萬人還要高。 若按照主計處的平均月薪$45K來算,那就是每個月讓勞工贈送$1,035億(230萬人x$45K)的利潤給資方,相當等於每人每月少領$9,000($1,035億/1,150萬人)的薪水。 這也正是為什麼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薪資20年來負成長,在每天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時,卻總是有土豪買豪宅名車不手軟。 --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台灣的經濟差從來都不是因為勞動成本過高或是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重點在於,台灣一直陷於產業難以升級的狀態。 到底什麼是產業升級? 其實說穿了,就是用科技代替人力去提高產能和品質,再把釋放出來的人力轉作研發跟設計,創造更多更新更進步的產品。 但是大多數的台灣公司體認到的都不是這個,它們眼中的產業升級方式是砍人加工時來衝淨利,所以,台灣企業逐漸衰弱,陷入惡性循環。 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的議題,就是思維模式上的爭鬥。 在這個時代,產業模式已經從勞力密集,轉變為知識密集,意思是,員工的績效不再以工時為依歸,而是著重在於各種創新的想法與方式。 在未來,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基本上可以取代絕大多數生產類和服務類的工作,而人力的價值則取決於創新和發明,或是一些軟性的技能,如領導,行銷,銷售等等。 在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員工不是勞力,而是資產。 一組10人頂尖工程師工作80天的效果,可以抵上一組10人勞工8000天的勞動。 人才的有效使用,會隨著知識經濟的轉型,而發揮科技上的乘數效應。 但問題來了,台灣的老闆心裡想的是,那我如果讓工程師工作800天,不就賺了10倍嗎? 反正肝爆了,過勞死了就再換一批,我有源源不絕的工程師可以用嘛! 可是,並不是每項資產的產值跟耐久度都一樣。 有些神器的可能屬性超高,但一周只有40小時的耐久度;而一些白裝屬性不怎麼樣,但一周卻有80小時的耐久度。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你把資本當成消耗品,你就會完蛋。 你不可能把神器當白裝用到爛,也不可能把白裝拿來打Boss,這是一定的trade-off。 台灣的老闆想的剛好相反,他們會不斷地逼著神器做久一點,再逼著白裝做神器做的事,結果兩個都被搞到報廢了,再來說台灣沒人才,年輕人吃不得苦,都是爛草莓。 而老闆亂搞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台灣企業最被詬病的三流管理。 給你最優秀的人才,你也能用成廢才,這是領導的無能,不是員工。 於是有機會出走的人才跑了,沒機會只能留在原地的人才被耗損殆盡,神器都發揮不出白裝的屬性。 歸根究底,是台灣的經濟過於封閉,過於保護資方。 老闆可以加班不給薪、過勞不負責、請產假就開除、污染環境只繳小罰款,黑心食品罰錢關幾年就OK,更不用說普遍性地不開發票和逃漏稅。 上一個世代的經營者用過時的思維,不斷地去削弱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他們在政府的保護傘上,依託著關稅壁壘跟從未被嚴格執行的法令,過著不用競爭就能賺錢的閒適生活,就好像炒房地產一樣,買了放著就可以賺錢,啥都不用做,多好? 要改變現狀,必須要逼迫老闆去改變,所以要把員工該休的假都還給他們。 人力成本增加,會逼只想發懶不動的老闆去思考怎麼用科技去取代人力,就像歐洲一樣,人力貴到爆,所以大量使用機器生產,品質效果產能都提升。 而被閒置的人力被投入在新資源的開發,或被重新釋放到勞動市場,公司反而能減重,提高獲利。 與此同時,勞動市場也會更加競爭,人力必須要進一步地打磨自己,變成更有價值的人才,而不僅僅只是做端盤子這種業務而已。 人力品質的提升,將會增加新創公司的可能,並且讓公司能更輕易取得更優秀的人才,汰換不適任的舊人,變得更有競爭力。 因此,加薪和加假只會促進產業的新陳代謝,將過時和無效率的公司從市場上清出去,而不會讓所有公司都倒光。 相對的,不論是公司或是勞工,都能因此而獲利。 --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請政府規定每日最低工時是16小時,每年只準放一天假,再將最低工資降為每小時$1,這樣對經濟最好呢? 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假日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時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資標準? 合理這兩個字真的很難定義,也許是周休二日,每日8小時工時,每小時$140工資;也許是周休三日,每日6小時工時,每小時$180工資。 但無論如何,就現有的統計數據及世界先進國家的勞動標準來看,我們至少都應該能判斷,以目前台灣的假日數,工時長度,跟薪資厚度是完全糟到不合理的對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多放假有錯? 事實上,多放假並不會讓經濟變差,公司與勞工之間並不是零和遊戲,勞工爽到了,公司是可以獲益的。 今天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短期看起來好像公司爽到了,勞工虧死了,但長期來講,對整個國家反而是有害無益。 你累到沒力氣動會有空去交友娛樂嗎?所以空虛寂寞覺得冷,一堆社會問題發生! 你累到爆會想去戀愛結婚生小孩嗎?所以生育率低,誰敢生啊? 你累到一身病要不要去看醫生啊?所以健保快掛了! 你累到不想出門那旅遊觀光業有錢賺嗎?所以一沒陸客一堆旅行社跟餐飲業都GG了! 放假是為了促進經濟,只有利用金錢的乘數效應來提高消費,企業才能增加營收。 今天你賺$1,000,但沒時間出門去花,$1,000對國家來講就只是$1,000的GDP。 但如果你把$1,000拿去作按摩,按摩師再把$1,000拿去吃大餐,餐廳老闆再把$1,000拿去買書,這樣$1,000的收入,就能創造出$3,000的乘數效應! 那麼,以台灣人愛存錢的個性,就算有多的錢也就是存銀行,不見得會拿來消費,這樣對經濟也不會有幫助啊! 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儲蓄本身即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能。 當你把錢存進銀行時,銀行會將錢貸給企業或個人,或者是拿去作一些保守型的貨幣市場投資。 你的房貸,車貸,還有無數企業貸款,都不是憑空生出來,而是儲蓄戶存進去的。 因此只要提升薪資水準,可支配收入上升,即便不拿來直接消費,也會促進經濟發展 總言之,如果政府只能單純地去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產值損失,而不能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那是政府的失職。 --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單純以政院版本來說,它們預估一例一休最多增加476億的人事成本,我們不用複雜的數學 就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簡化這個問題。 根據104年5月的統計 全台中小企業共有1,380,000家左右,而中小企業的勞工只佔了勞動人口的78%(請參閱中小企業處統計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3559&ctNode=689&mp=1)。 $47,600,000,000 x 78% / 1,380,000 / 12 = $2,242,換言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一個月平均僅會增加$2,242的成本,看起來其實不太多。 與此同時,統計中的中小企業的累積年收入是$11,803,100,000,000,而$11,803,100,000,000 / 1,380,000 / 12 = $712,748,也就是說平均每間中小企業的月營業額在$712,748左右。 假設這些企業都活得很慘,只有3%的淨利,$712,748 x 3% = $21,382,也就是每個月公司的股東只賺到$21,382,而$2,242 / $21,382 = 10%的淨利。 這樣的計算非常保守,因為多數中小企業主如果每月只賺了$21,382,比最低工資都還不如,那他們應該去超商打工,而不是繼續開公司。 即便在這樣保守的假設下,大多數的公司只是面臨淨利減少的問題,而不是死亡,更不用說多數中小企業有著逃漏稅的陋習,實際淨利最少可往上再加5%... --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這個假設之所以錯誤,是因為當部份企業退出市場後,消費者的需求仍舊存在。 簡單來說,今天如果7-11倒閉了,大家就會到全家,萊爾富,跟OK去買,於是其他三家超商就會開更多店,招聘更多人。 企業退出市場,會為同業空出市場空間,使其得到業務成長的機會,而它們的成長則會反過來創造工作。 要瞭解這樣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為什麼人力成本的提高會造成部份公司的倒閉? 今天新政策一公佈,所有企業都增加了20%的人力成本,但公司A輕鬆吃下成本並遊刃有餘,可公司B卻倒了。 這代表公司B本身的結構跟運作效率未能最優化,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無法與公司A匹敵。 真正殺死公司B的是它錯誤的結構跟低落的效率,使得它被公司A擊殺,而不是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 假如今天是所有公司都同時死亡,我們才能說人力成本的提高殺死了所有企業。 但所有公司都死了嗎?沒有! 所以公司B不能怪罪政府,而是應該自我檢討為什麼自己打不贏同業。 --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提供工作的不是老闆,而是市場需求。 今天如果每個人都需要手機,就算HTC死了,也會有HTD,HTE,HTF等等來承接市場。 這些新公司同樣會需要人力來開展它們的業務,這也代表新的工作。 因此,清洗掉產業中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對於消費者跟社會會有正面的幫助。 它不僅洗掉了糟糕的公司,也洗掉了能力不佳或不敷使用的員工(因為優秀員工再就業很容易)。 事實上,要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先迫使被過度保護的企業主升級自己的公司,加薪加假減工時都只是第一步而已。 透過提高公司的人力成本,我們可以進一步地促進產業升級,用機器代替人力。 聽起來似乎有很多工作會消失,也會有很多技能不足的人會因此而失業,這些人可能是因為教育不足,或年紀大難以轉行,但就算不那麼做,當國外的機器人開始進口時,這些人仍舊會被產業所淘汰。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大量地開放外資進入台灣,移除關稅壁壘,將缺乏競爭力的公司驅逐出市場,並讓更有效率的公司能提供更廉價的服務和產品,使得物價更便宜,消費力更強。 比方說汽機車,如果我們移除高達40%~100%關稅,讓外企進來,今天大家買機車,一台就不會要價8萬,而是4~5萬;買汽車就不會一台100萬,而是一台50~60萬。 省下來的錢,就會變成額外的消費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富裕。 是的,有些不好的公司,被過度保護的老闆會因此倒閉失業,但這對整個國家都是好事! --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十多年前,Nike在東南亞外包生產線的工廠剝削員工,長時間超時工作,卻每天僅支付大約兩塊美金。 與此同時,還僱用童工,並任由員工在高化學污染的環境下不受保護地工作。 但很有趣的是,Nike大多數的行為在這些國家是合法的,甚至只需要支付很小很小一筆罰款就能繼續非法下去,儘管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這些行為是很不道德的。 那麼,按照市場機制的邏輯,每日工作超過十小時的員工日薪僅$70台幣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員工很不滿,他們可以直接離職,讓老闆被淘汰掉,而不是任由老闆剝削? 而即便Nike每雙鞋能賺取數千台幣的利潤,這些工廠生產線的員工,也沒有資格要求老闆賺少一些,因為是市場機制決定了他們的薪酬和工時,不爽做就不要做? 經濟及商業運作是必須被監管的,因為企業的本質是在合法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去贏利,它們行事的底限是法律,不是道德。 因此,符合企業最大利益的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整體社會最大的利益。 比方說,企業可以在災難來臨前大肆屯積食物飲水,等災難過後用數倍的價格賣給災民賺國難財。 再比方說,企業之間可以聯合哄抬價格,迫使民眾用高價購買,賺取更高利益。 這些行為完全符合企業的利益,但對大眾則是不利的。 所以,世界上才會有限制碳排放的環保法案,會有限制獨佔市場的反托拉斯條款等等,去保護大眾的利益不被企業吞噬。 台灣所遇到的勞資問題亦是如此! 首先,多數公司並未遵從勞基法,不允許員工組成工會,而且存在很多法令問題如環保方面,稅務方面等等。 同時,台灣有著大量的關稅避壘,如先前有提過的汽機車,讓台灣公司能不用面對外資競爭。 最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外國人士來台工作,以及外資招商上做了很多限制,讓國家成為一個外資沙漠。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為地創造出一個對於勞工極不公平,且不友善的環境。 換言之,自由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素,”自由”是不存在的。 而最鄉愿的想法”好人有好報,不道德的壞公司會自己死掉”,也不過是天方夜譚。 多數台灣公司便是利用這樣的環境來榨取勞工應得的報酬,就如同Nike對東南亞勞工一樣。 現在,Nike仍舊活得好好的,就像Apple跟Samsung也都有無數血汗工廠運作中,卻仍舊有無數消費者支持它們的產品一樣。 --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給假跟升薪資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那麼不給又不升難道就會促進經濟發展嗎? 甚至是保持現狀,就能促進經濟發展?事實證明都是不可能的! 台灣從來都不是員工的福利太多,而是太少。 美國薪資是我們三倍以上,勞工可組工會,最低薪資比我們高兩倍以上,但它仍舊是最強大的經濟體。 不管是在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歐洲國家,勞工的福利待遇只比我國更好,但我們的經濟跟科研實力卻仍舊不是他們的對手。 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是我們假放太多嗎? 是我們薪資太高嗎? 都不是!重點是生產力,而不是假日有多少或薪水有多低。 生產力的提升,是靠科技,不是人力。 今天你的工作如果是組手機,你就算找了100人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生產力也比不過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台灣一直用製造商的角度去看經濟,除了極少數的高科技企業,多數公司都遲遲未能做到將勞力密集升級成知識密集,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贏其他國家的產品,只能依賴低價搶市場。 而惡劣的勞動環境正是讓不思進取的企業,利用對於勞工的剝削,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因此增加人力成本,迫使企業改革,絕對是必要之惡。 我們的國家,有著最優秀的人才,足以跟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 但政府和業界卻只會把大量優秀人才都逼出台灣後,再到國外哭喊著要他們回去領1/3的薪水做到死來報效國家。 正所謂故土難離,要是有機會,很多優秀的台灣人都想回家鄉工作。 但是頂尖的工程師從教育,培訓,到實戰經驗,要投入千萬的成本;要把一個人培養到能讀出頂尖名校的MBA,至少也要千萬的投資。 這樣的人才所需要的薪資,台灣有多少老闆能開出global pay請得起他們? 就算請得起,又有多少的台灣老闆能夠接受員工比自己優秀,用得起他們呢? --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請換個角度想,今天假設你的月收入3萬,每月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換言之,你每月存$6,000。 如果薪資成長50%,而物價同樣成長50%,每月仍舊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那麼$30,000 x (1+50%) x (1-80%) = $9,000,每月存的就變成$9,000了,雖然購買力是一樣的,但實際領到的金額卻是不一樣的。 而多出來的錢,你可以到國外旅遊時,在購買力更弱(東南亞/中南美/東歐/中亞)或是貨幣走跌(日本/歐元國家)的國家使用。 再者,物價成長的幅度會受到進口產品的競爭而被抑制。 今天假如每支手機賣$22,000,台廠因為加假跟加薪而將售價上調為$33,000,但海外的手機廠如Apple,,Sony,,Samsung,,LG,,華為,,小米等等,可能由於生產線不在台灣而不受影響,選擇繼續維持在$22,000,或者是低於50%的漲幅,來增加市佔率。 也就是說,區域性的物價變動,會因為國際市場的供需而有所限制。 但是,政府在調漲薪資,增加假期的同時,必須要開放貿易,引入外企競爭,通過全球化的方式來保障國民的利益,這樣薪資的成長才會變得有感。 因此請將加薪跟加假當作是勞動環境改善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再者,物價的上漲,並不完全是因為成本的增加,而主要是因為市場的供需 ,以及資方對利潤的需求 。 公司會試圖把自己的商品賣得越貴越好,來爭取最高的利益,唯一阻止他們的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及其他競爭者的訂價。 所以今天不管有沒有加假或加薪,公司都會找理由去調高售價,反正每年有2%~3%的通貨膨脹,理由總是充份的。 可問題在於,台灣的公司漲價往往是用哄抬的方式,也就是一家漲,其他家就跟著漲。 哪怕只增加它們1%成本的政策,它們也會漲個10%來因應,所以身為消費者的勞工受到低薪和高消的雙重夾擊,難以脫身。 因此,政府不能僅僅只是加薪加假,應該要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用市場的力量將不良的廠商消滅,讓更便宜的商品進入台灣,使消費者能有所選擇,不受這些不良廠商的箝制。 --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有無數人想到高物價的美國工作,而不是美國人瘋狂地往台灣跑? 這種說法是一個很多台灣老闆慣用的理論,但這樣思考的方式有兩個問題: 第一,高收入國家並不一定所有東西都有更高的物價。 比方說美國跟加拿大的牛奶比台灣便宜,西班牙的超市裡許多商品都跟台灣價格差不多或是更便宜。 可是像是車子,房子等重要高單價的商品,台灣的貴卻是全球名列前茅,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可支配收入因為這些高單價商品的排擠而大幅縮水,為了用台灣的薪資水準去買比美國更貴的房和車,許多台灣人不得不節衣縮食,而這些錢原本是可以用在生活支出的。 民生用品的物價可以透過進口來平抑,但房地產這種重大支出,只能透過加稅、限制貸款等有限的手段來調控,這才是讓多數台灣人痛苦的主因。 如果你一個月能少繳$5,000的房貸或房租,生活一定會好過很多,不是嗎? 第二,今天如果在台灣月薪5萬,但在美國可以賺三倍,也就是15萬,而兩地的物價也如同樣相差3倍。 同一個人假設每月花費佔去60%,那麼在台灣他每月可存2萬,但在美國他每月可存6萬。 人家一個月存的錢,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就算美國物價高,可是多出來的錢不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我在美國工作20年,我就能用存下的錢回台灣,什麼都不用做就能過上40年的好日子,但你在台灣工作20年存下的錢,卻只能讓你在美國不用工作地過上4年多,外國薪水高但物價高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這是錯誤的想法,除了先前所說的刺激消費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外,對於企業還有很多好處。 首先,勞工的工作效率會上升,離職率會下降,能夠加強公司的生產力,並大幅減少公司未來僱用新人的培訓成本。 再者,人事成本的增加會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公司能夠趁機取走空出來的市場份額,用更高的營業額來減少人事成本的衝擊,同時未來在定價上也會因競爭者的減少而更有彈性,獲得更高的利潤。 與此同時,高人力成本會使產業的進入門檻變高,有效地減少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並且避免公司員工流入新競爭者的公司,拉走自己的客戶和資源。 短期上來說,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事成本的問題,並重新調整人力配置,但長期來講,企業也能因此而得益。 加薪、減工時、周休二日並不是一種對於員工的施捨,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對員工的付出,而是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必須去做才能生存的轉變。 --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首先,最低薪資的存在,是為了給企業一個起薪標準,也是為了給國內勞工一個最低的議價底線,避免他們因為資訊的不對稱而損失過多的權益,讓人就算再不會談薪資,談到的結果還是能讓人勉強過生活。 比方說,一家公司知道分析師在業內的平均薪資約$30K,但他們只能開$15K去求才,但來應徵的人不見得知道$30K是平均,於是接受了$15K,因此反而拉低了業內的平均薪資。 其他企業發現後決定跟進減薪,就跟漲價一樣,不見得是因為成本提高,而僅是為了哄抬價格,進而造成整體薪資向下沉淪,將非常態的薪資變成了常態的薪資。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是現今社會的常態。 假設今天你是位高收入的醫生好了,你可以確定你的收入跟你其他醫生同事是相同的水平嗎? 有沒有可能你的同事做的比你少,甚至學經歷比你差,但比你每月多領上千元的薪水? 在你議薪時,你是否已經知道整個產業的薪資,各個醫院的薪資? 你所知的薪資資訊,是否能讓你完全判斷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值什麼價碼? 如果你無法保證你都知道這些資訊,那就代表薪資本身在勞工之間就是不透明的。 經濟學有很多假設是基於完全競爭,或是資訊完全流通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不見得存在,一旦資訊不對稱,就會創造出套利的空間。 與此同時,最低薪資也是一個保障,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到國外留學,進而就業。 台灣同樣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因素,或許是天災,或許是人禍,導致家道中落而無法進修。 這不代表這些人是沒有能力的,也不代表它們應該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假設今天你發生了意外,失去了雙眼,再也無法看診,或是做高收入的工作,你覺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蔡英文給年輕人開的10張芭樂票 一、「學貸由政府擔保」:2011年蔡英文首次選選總統時,曾諾要幫助青年安心就學,提出「助學貸款改由政府當保證人」。 跳票:民進黨政府根本沒修法,目前申貸學生仍須由父母或監護人當連帶保證人。 二、「千億創業基金」:2011年12月12日,蔡英文在桃園一場國政說明會中說,「一旦執政,她準備千億元資金,要讓年輕人回故鄉創業、打拚」。 跳票:君不見給年輕人的千億創業基金,但「連千毅之亂」倒是在蔡英文執政後四處蔓延。 三、「起薪三萬元」:2017年底蔡英文說,年輕人踏入社會後起薪3萬元是她的夢想! 跳票:目前最低工資每月是23,800元,蔡英文讓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夢碎,但卻讓小英男孩與女孩們美夢成真。例如吳音寧年薪250萬、口譯哥趙怡翔月薪21萬、林非帆月薪9萬……。 四、「社會住宅20萬戶」:2015年8月,蔡英文昨喊出五大社會安定計畫,承諾八年蓋20萬戶社會住宅只租不賣,讓買不起房的年輕人有安心居住的家。 跳票:蔡英文執政快四年,目前全國社會住宅已完工與施工中戶數合計不到3萬戶,其中不少還是馬政府時期蓋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更直白的批說,「社會住宅是要蓋的,不是用嘴砲的。」 五、「投票年齡降至18歲」:蔡英文總統在2015年就提出修憲降低投票年齡,當成國會改革三大目標之一,也是總統選舉的政見之一。 跳票:民進黨全面執政,在立法院佔絕對多數,加上國民黨也支持下修18歲公民權。但在民進黨政府非常消極的態度下,根本無心推動,提案仍躺在立院不動。 六、「因應共享經濟的變革」:2015年底,蔡英文出席一場「資訊服務產業發展」座談會時說,「政府應該勇敢面對行動經濟、共享經濟帶來的產業變革」、「不應該因怕死就不做事」、「規應該調整就應調整,應該介入管理就應介入管理。」 跳票:蔡英文把這群年輕勞動者丟包快四年,幾乎毫無作為。直到今年10月國慶假期,二位美食外送員不幸殞命,才開始動起來。 七、「青年就業儲蓄」:蔡英文競選期間鼓勵青年「先出社會再上大學」,上任後推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 跳票:青年儲蓄帳戶每年設定5000個名額,106年僅媒合744人,107年也只媒合了791人,連民進黨的立委都嚴重質疑其成效不彰。 八、「轉型正義」:2015年3月,蔡英文昨天出席「追思國殤二二八 展望台灣新國家」活動指出,民進黨若有機會再執政,會認真推動轉型正義、民主教育與公平正義,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認識台灣,對過去的歷史有更深的瞭解。 跳票: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名義上雖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實則以該獨立機關作為民進黨的選戰工具及政治打手。2018年9月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的東廠事件便是鐵證,也的確會讓年輕人深刻了解這段不堪的歷史。 九、「解決少子化問題」:蔡英文總統多次宣示要解決少子化問題,要透過政府各項補助及措施,減輕年輕人負擔,讓他們有信心可孕育下一代。 跳票:蔡英文上台後,台灣的出生率年年下降,2016-2018年出生人口數分別為207600、194616、180656。相較馬政府時期8年內增加約1萬5000人,顯見蔡政府根本無法給年輕人足夠的信心與動力去生小孩。 十、「讓年輕人拍桌」:就任前蔡英文曾說,「年輕人不要怕跟政府機關打交道」、「不用太溫良恭儉讓」、「政府第三次還聽不到你的聲音,就可以拍桌」。 跳票:蔡英文就任前裝著一副有雅量狀,但選後面對人民在街頭上陳抗不斷,卻改口說,「你(陳抗民眾)有事情就大聲講嘛,但是,我聽到了以後就不用再繼續那樣大聲了。」所以現在蔡英文是要年輕人不能和她大聲講話,更不能拍桌,只能拍馬屁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我國為什麼缺水,原因之一是長期來的錯誤用水政策。(以下是二十年前的文章) 在許多方面,台灣還不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特別是水權,長期遭到不公平扭曲和工業的霸佔,使得原來屬於農民的水權,點滴流入工業手中。工業界在掠奪資源,累積財富的同時,也製造污染,破壞環境和生態。近十年來,高科技產業挾其不當租稅優惠,巧取豪奪社會資源,製造更不公平的社會。十年來我國GDP成長超過30%,但農民和勞工階級的收入卻不增反減,所有好處全歸高科技產業獨享,這是現代化民主國家不應該有的現象。 台灣每年用水量約200億噸,其中30%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中70%靠水稻田涵養。由於錯誤的休耕政策,缺少20萬公頃水田涵養,已經造成至少20億噸地下水流失。這個錯誤的休耕政策,到目前為止只有活化,並沒有要徹底改變的跡象。過去農業時代,大部份水資源除民生用水外,都是農業用水,水權屬於全體農民。工業化之後,政府有意無意輕視農業,任意扭曲資源分配,農業用水本來優先順序是在工業用水之前,但每次缺水問題浮現,被犧牲的一定是農業用水。 台灣中部彰雲地區濁水溪流域,過去水源不虞匱乏,農村永遠溪水潺潺,源源不絕。但六輕設立後,彰雲地區農村出現了全世界最奇怪的景觀,每塊農地上聳立一根電線桿,上面安裝電錶,底下裝個抽水機;為防抽水機被偷,還得安裝鐵架鎖住。每塊農田因為鑿井、抽水機加電線桿,就要花掉農民十萬元以上,每個月還要付昂貴的電費抽水灌溉。我國因此也創造了全世界最奇怪的景觀:走遍歐美日韓農村,幾乎看不到電線桿,但全世界電線桿密度最高的地方,居然是在台灣彰雲地區濁水溪流域的農田,這是另一個台灣奇蹟。 農民根本不知道河床為什麼乾枯了?河裡為什麼不再有水流動了?他們不知道這是因為政府劫貧濟富,把農民該享有的水資源,送給台塑六輕,從來沒有跟農民商量過。政府花200億建造集集欄河堰,工業局再花70億輸水管送水給六輕,用過後直接排入大海,不但造成農民無水可用,也造成彰雲地區地層下陷,危及高鐵行車安全。抽地下水是全體農民逆來順受,為求生存不得已的做法。政府其實是始作俑者,居然還毫無歉意地指責農民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甚至威脅要對農民實施封井,完全不顧農民生計。2009年八八風災前,台灣曾經鬧旱災,當時高層官員出面喊話:「請大家不要擔心缺水,我們會把農業用水撥給工業用水。」最近缺水,經濟部又蠻橫要求農委會四萬公頃稻田休耕。這是嚴重「偏重財團,輕視農民」的心態。 於今之計,為求社會公平正義,合理善待弱勢農民,建議政府應該將水權還給農民,企業用水應該向農民購買水權,補貼農民抽取地下水的電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應該繳交二氧化碳排放稅,用以補助農民。否則農民應該要求政府截斷工業供水,爭回屬於農民的水權,還給農民一個公道,這才是重視土地正義,建立公平正義社會的開始。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