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0 人回報3 則回應2 年前

現有回應

  • Asdfgh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假的,「劉起洪防騙」原詐騙內容確實為詐騙說明,但是這是二次詐騙。詐騙集團鎖定曾受騙被害人,利用先前獲取資料,再次撥打電話給民眾,假稱為律師、警方、檢察官及銀行、任何可以幫助你的人,表示先前遭騙取款項可退回,須按照指示操作ATM或網銀,若民眾聽信操作,實為再次匯款予詐騙集團。詐騙集

    出處

    https://www.vac.gov.tw/vac_home/changhua/cp-1228-113572-105.html
    二次詐騙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6377797
    二次詐騙做「警政署假公文」

    https://tw.news.yahoo.com/news/二次詐騙-新手法-詐團誆能追討遭詐騙款項-090617129.html
    詐團誆能追討遭詐騙款項

    https://tw.news.yahoo.com/news/二次詐騙-可追回遭騙款-中警提醒勿輕信網路訊息-022452957.html
    追回遭騙款!?|中警提醒勿輕信網路訊息
    2 年前
    10
  • selene raymond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多謝分享。首先,大部門玩社交媒體的群體並沒有個人隱私安全的警惕心,釣魚網站發送的註冊有禮、抽獎等訊息也經常會上鉤,總的來說對隱私根本沒有任何概念。
    我再加幾句,為什麼我們的「個人資料」需要被保護呢?這是因為,如果我們的個人資料被別人知道了,可能就會接到很多廣告信或是廣告電話,如果是

    出處

    https://isafe.moe.edu.tw/article/1831?user_type=4&topic=8
    2 年前
    01(Why?)
  • lewis nick標記此篇為:⚠️️ 不在查證範圍

    理由

    2021年美國發生的詐騙案中,有高達25%始於社交媒體,相關的受害者總計損失了7.7億美元。以損失的金額計算,排名第一的是投資詐騙,第二名為愛情詐騙,若是論及詐騙數量,購物詐騙當仁不讓。
    藉由社交媒體展開的詐騙數量與金額年年增加,在2017年時,相關詐騙的受害者人數為5,000人,
    2 年前
    03(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6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