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防疫寶寶潮!孕婦多3成 醫估增萬名新生兒 #LINETODAY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B3MJjz?utm_source=lineshare

現有回應

  • Asdfgh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以治療不孕症與婦產科聞名的茂盛醫院,從近期臨床發現來驗孕的婦女有增多趨勢,與上個月相較也增加約三成孕婦。茂盛醫院執行長、不孕科醫師李俊逸說,這符合國外婦產科發表「疫情使懷孕率增加三成」的研究結果

    出處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73582
    4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新北市哪裡人口成長快、哪裡最年輕?人口統計資料告訴你。根據新北市民政局統計,淡水區去年增加3544人,人口成長全市最多,林口區年增2869人排名第2,也是「最年輕」行政區。民政局分析,淡水、林口都因新市鎮開發,建設增加,吸引人口移入。 民政局江俊霆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新北設籍總人口數397萬9208人,全市人口增加最多的是淡水區,林口區最年輕,平溪區最年長,板橋區不僅新婚夫妻對數最多、新生兒數量也是全市最多。 民政局戶政科長顏耀明指出,新北近年行政區人口增加排名,多是淡水、林口、三峽互有領先,去年淡水、林口維持前2名,汐止去年增加1721人,排名挺進第3。分析原因,淡水、林口都因新市鎮開發吸引外來人口,汐止則因鄰近台北市,交通發展受惠。 顏耀明表示,淡水淡海新市鎮開發後建商大舉進入,但近年不景氣,房價下修1到2成,國民運動中心、淡水區市民聯合服務中心、多家賣場則陸續進駐,加上淡海輕軌加持,淡海新市鎮人口增長速度已超越紅樹林地區,將淡水區人口增加推上全市第1。 林口區平均年齡36.78歲,全市最年輕,民政局分析,林口新市鎮開發完成,近年三井Outlet、林口影視城等軟硬體建設增加,機場捷運將通車,且林口鄰近桃園龜山區的科技園區,吸引科技新貴、年輕上班族購屋。 板橋區則是去年結婚夫妻對數、新生兒數全市最多。民政局指出,板橋是市府等行政機關所在地,可第一手接收市府婚育政策資訊,都會區交友圈多元,結婚機會多,上月有422對夫妻結婚,457名新生兒出生,全市「生產力」最高。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康健雜誌 防疫英雄 醫生這樣說 喝咖啡好處又多一項!研究:可降低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 收藏 瀏覽數 129,432 2018/07/26 作者 / 王馨世 · 出處 / Web only 放大字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經由媒體報導、廣告宣傳,喝咖啡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多數民眾每天至少會喝一杯咖啡。關於喝咖啡的好處,過去已有不少討論,而近來研究發現,咖啡還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產生「自體免疫抗體」,去攻擊自己的細胞、組織與器官。自體抗體的產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以前曾發生病毒感染後引發免疫失調 2.對自己體內所產生的蛋白質與物質(又稱為自體抗原)失去耐受性 全身性紅斑狼瘡即為自體免疫疾病,是自體免疫抗體攻擊全身器官而導致的全身性疾病,大多發生於女性。臨床症狀可由極輕微至極嚴重,常有多重器官系統受侵犯,病程的轉變往往非常迅速,例如何時會緩解、何時會惡化,令人無法預測。根據研究顯示,全身性紅斑狼瘡發病與基因性遺傳、荷爾蒙及環境因素有關。 咖啡有助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發作 美國密西根大學風濕免疫學科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咖啡因對人類血液中單核白血球調控發炎反應的影響,發現咖啡因可以降低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炎反應,只要一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就足以抑制發炎反應的訊號傳遞路徑,也就是減少發炎反應上游基因的表現量,繼而減少發炎相關細胞因子的製造,一旦沒有這些細胞因子,就不會發生發炎反應。研究成果刊登於2018年4月的臨床免疫學期刊(Clinical Immunology 2018; 192:68-77)。 這項研究顯示,喝咖啡有助於減少自體免疫疾病的發作、以及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而且一天只要一杯咖啡就有幫助,對於喜歡喝咖啡的現代人,除了可以滿足口慾、改善心情,還可以維護健康。 擔心致癌 建議飲用輕烘焙咖啡 2018年3月,美國加州法院判決,加州的咖啡業者需加註「丙烯醯胺致癌」警語,主要是因為咖啡烘培的過程,因為溫度高而發生「梅納反應」,就會生成丙烯醯胺。 當然,丙烯醯胺產生的量與烘培時間有關,重烘培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會多一些,輕烘培咖啡不但果香味較豐富,丙烯醯胺含量也較少,所以建議飲用輕烘培咖啡較安全,若真的會致癌,機率也低很多。 然而,市售咖啡如卡布奇諾、拿鐵,都以「重烘培」咖啡沖泡製作,喝起來才帶有濃厚的咖啡味,但是相對的,其丙烯醯胺含量就會多一些。 健康喝咖啡 輕烘培咖啡果香味較豐富,也沒有苦澀感,因此適合直接喝,不要加糖和牛奶。重烘培咖啡苦澀感較重,適合調配成卡布奇諾或拿鐵。不過,一般來說,喝黑咖啡(不加任何佐料的純咖啡)對健康比較有益,若要添加佐料,無糖豆漿或低脂牛奶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想要藉由咖啡提神、集中注意力與增加工作效率,建議在早餐後飲用不加糖和奶精的咖啡;有睡眠障礙者,則建議中午12點過後不要喝咖啡。 要注意的是,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尤其是對停經後的婦女影響特別明顯。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王馨世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暨教授、英國倫敦大學聖巴茲醫學院生殖生理學博士 美國研究:牛奶恐增加停經婦女的乳癌風險 幾歲開始運動都不遲 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 身體每日能量消耗隨年齡遞減 中年不發胖有訣竅 更多文章 實用好文 立即收藏 看更多 喝咖啡會「骨鬆」?關鍵在50歲 黑咖啡傷胃 加牛奶可改善嗎?胃腸科醫師來解答 喝咖啡的時間點很重要 喝對就能減重 文章關鍵字 咖啡 咖啡因 喝咖啡 自體免疫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其他疾病 喉嚨卡卡、老想清喉嚨嗎? 醫師教5招護喉 推薦影音 養生保健 防疫期間,如何確保個人車室不受汙染,維持空氣品質。聽聽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近期新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民眾多會戴上口罩,隔絕直接的飛沫傳染,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選擇以自駕車代步。 但除了被大眾廣知的飛沫傳染外,有另一種途徑叫「氣溶膠傳染」,指病毒附著在懸浮微粒中,在密閉空間中被民眾吸入。 而所有密閉空間中,狹小的車室是常被忽略的漏洞,在車室內的間隔距離幾乎不到半公尺,該如何防護? 車內也同時存許多看不見的汙染源,如外循環進入的車外空汙、內裝引起的甲醛、甲苯揮發等因素, 會對新生兒、孕婦造成健康上的重大影響, 又該如何預防呢? 聽聽蘇一峰醫師怎麼說。 推薦文章 幽門螺旋桿菌,要不要治療? PR 雷射除斑更傷膚?怎樣除斑最好?老醫師1句話點破迷思「除斑必看」 小心,牙周病已經悄悄找上你!關鍵9QA PR 別傻傻花大錢做臉了,家裡常備它,一週約有清爽毛孔 眼睛癢?鼻子癢?...告別惱人的「春季癢」 你是否已掉入憂鬱症漩渦?17個警訊立即檢視 Recommended by 看下一篇文章 練習同理心和運動一樣重要 客戶 / 雜誌訂閱服務 關於康健 廣告刊登 內容授權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讀者服務專線:886-2-2662-0332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7:30 Copyright © 2020 康健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感謝張凱銘醫師無私分享 #必讀好文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前言】#誰在掩蓋烏克蘭已經事實亡國的真相?#英國特拉斯首相下台!不過是美國全球指令全世界的一部分?! #烏克蘭 人口半數消失,入歐部分90%以上是年輕女人,剩餘逃離者則是青壯勞力;烏克蘭經濟徹底停轉,支柱產業糧食出口、胚胎醫院、能源過境費也全部清零;這些才是 #俄烏戰爭 中被刻意冷藏的真相。 提起俄烏戰爭,大家第一印象是什麼??當然是膠著、久拖不決、俄羅斯似乎不太行,烏克蘭似乎還挺能打,對不對?!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是這個印象,甚至還有一些平時假裝愛國的大V一本正經地吹捧起了烏克蘭,認為雖然支持俄羅斯打贏,但也要承認烏克蘭表現確實可圈可點,超出預期什麼的。 什麼叫做牆頭草,這就叫牆頭草。什麼叫做輿論弱勢,這就是輿論弱勢。#牆頭草 是不適合做分析的,因為他們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他們的想法和判斷主要來自外媒的報道,外媒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就算偶爾不信,外媒只需要多角度多重復幾遍,他們漸漸就信了。對於這種牆頭草,我們直接無視就行了。但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為什麼我們的輿論場,總是在流行著歐美宣傳的宣傳熱點? 下面就由這個民間草根來說點在國際新聞報道里,看不到的俄烏戰爭真相吧。我覺得,這些真相才是中國媒體應該關注的,中國媒體必須走出獨立行情,必須與西方進行新聞信息的脫心,我們不是西方的應聲蟲,更不是歐美的復讀機。 【首先是人口流失問題】俄烏戰爭以來,外媒廣泛報道的無非就是幾十萬人想要搶票離開俄羅斯之類的,但烏克蘭方面這消息你絕對絕對絕對是看不到的,然而我們仔細在烏克蘭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烏克蘭的人口流失程度可謂恐怖。自俄烏戰爭以來,僅僅幾個月時間通過烏波邊境人員就超過1300萬,不要懷疑這一數字,這個數字和歐洲統計的烏波邊境過境數量以及聯合國官方公佈的統計數據基本是一致的。 再加上烏東地區俄族居民人口總數800萬選擇加入俄羅斯國籍,還有數百萬從烏西和烏中逃往俄羅斯的,這一部分聯合國認為有100多萬,而俄羅斯則公佈說有500萬,也就是說按聯合國和歐洲統計數據短短幾個月時間 #逃離烏克蘭的總人數就高達2200萬(按俄羅斯數據則超過了2600萬)。烏克蘭總人口2022年年初的時候還有4300萬,但如今僅剩2100萬(按俄羅斯數據則僅剩1700萬)逃離人口超過一半!也就是說,每10個人裡面至少就有5個烏克蘭人已經逃離了家園。 而俄羅斯呢?俄羅斯總人口1.43億,自開戰以來外媒鼓吹俄羅斯有20萬人逃離,但實際上這20萬人是俄羅斯2022年離境人數,這些人並非放棄國籍或前往歐洲當難民,有一大部分都是正常差旅。並且和2019年相比,俄羅斯的出境公民總人數還有所下降。我們就算有20萬人離開了吧,那也才佔總數的0.0013%,幾乎微不可查。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會用腳投票。 更嚴重的是,離開烏克蘭的大多是年輕人。根據烏波邊境的要求,歐洲優先接待的是28歲以下的烏克蘭女性公民和小孩,而男性公民和28歲以上的烏克蘭女性公民則無法通過邊境。之後隨著戰爭的烈度加大,一部分有學歷、有資產、35歲以下的男性和已婚女性被允許通過邊境,還有一部分在支付了相當大的費用之後才獲准離開烏克蘭。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烏克蘭的年輕人、適齡女性、有錢人、有學歷的人以及小孩子都基本已經離開,一半的人口大家可以算算賬,這是毫不誇張的事實。留下來的,都是35歲以上、身體殘疾、年老體衰等實在無法離開故土的人群。如此一來,烏克蘭還有戰力?還有未來?#烏克蘭已經人口半滅事實亡國,畢竟適齡女性和年輕人都已經走光了,不信的可以去相關權威新聞網站搜索報道數據覈實,本人對以上信息真實性負責。 【其次是經濟民生問題】俄烏戰爭以來,烏克蘭經濟已經徹底毀滅。烏東地區糧倉已實際入俄,而烏中地區小麥基本被烏納焚毀,還有一年的戰略儲備糧已經被美國和歐洲派車運走。烏克蘭經濟三大支柱,糧食出口已經徹底歸零。此外烏克蘭經濟另外兩大支柱,天然氣過境費用以及烏克蘭代孕和美女產業基本斷絕。自戰爭開打以來,俄羅斯已不再向烏克蘭支付費用,通過烏克蘭的這條管線也早就被美國和烏克蘭掐斷關停。而隨著戰爭的烈度加大,烏克蘭國家代孕醫院收入歸零,再也沒有一個客戶。 在經濟毀滅的衝擊下,2022年10月3日聯合國難民署調整了難民統計數據,從官方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烏中烏西難民總數高達965萬人。聯合國估計還進入俄羅斯的烏克蘭難民有277萬人,俄羅斯公佈的數字超過450萬人。同時進入歐洲的人群當中90%是烏克蘭女性,而且是28歲以下的年輕女性,那麼此前號稱「歐洲妓院」的色情產業收益也徹底崩塌。換句話說,這個國家已經只剩下難民、老弱病殘,經濟就業環境已經完全消失。 反觀俄羅斯,俄羅斯並未受到什麼影響。俄羅斯的糧食出口率達到300%,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依然通過中國和中亞廣泛成交,源源不斷從亞洲地區獲得自己需要的物資,甚至號稱制裁俄羅斯的歐洲也不得不從二道三道販子手裡加價購買俄羅斯天然氣。歐美所統計的俄羅斯經濟收入崩塌,僅僅是從歐元和美元計量的角度。但貨幣只是經濟的計量符號並不是經濟本身,以盧布計算俄羅斯的經濟其實運轉平穩,不降反增。 【最後是官僚架空問題】俄烏戰爭以來,烏克蘭雙重國籍問題逐步曝光。在戰前烏克蘭從事政府、政策、大型實體企業的管理人員精英官員人數大概佔到10%左右。不過巧合的是,在烏克蘭已公開的雙重國籍人口就高達200萬,約佔戰前烏克蘭總人口的5%,而未曝光的還有更多。那也就是說,烏克蘭整個官僚體系里的管理階層和精英階層,幾乎已經全部是外國人了。他們和烏克蘭沒有一毛錢關係,利益也不在烏克蘭,家族也不在烏克蘭,他們怎麼可能為烏克蘭而戰? 一群外國人不遠萬里來烏克蘭做官,就是為了為烏克蘭而戰嗎?不!不!當然不。帶領烏克蘭和俄羅斯打仗的膽子是沒有的,但是借用帶領烏克蘭和俄羅斯打仗為藉口斂財的膽子還是有的,不僅有而且很大! 總統澤連司機全家都是英國籍,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是美國籍,財政部長是美國人、衛生部長是前美國醫生、經濟部長是立陶宛人、同時,烏總統辦公廳主任是喜劇製片人、烏行政負責人是娛樂圈律師、烏政策顧問是喜劇編劇、烏最高情報負責人是喜劇電影投資人、烏國防委員會顧問是喜劇演員澤連司機的喜劇演員搭檔,同樣這些人也都不是烏克蘭人。他們哪個是看起來會作戰,會為烏克蘭而戰的樣子?都是一群演員,讀稿子,然後賺錢而已。為了多賺一點錢,他們不惜犧牲掉最後一個烏克蘭人。 根據以上平局提供的真實資料大家已經不難看出,#實際烏克蘭已經基本亡國了,這是毫無疑點的。但問題是,這時候肯定很多人都會反問,那你怎麼解釋俄羅斯邊境某些目標還在被襲擊這件事?俄羅斯邊境時不時都會有目標被襲擊被轟炸還有不少人員傷亡。好,那我就來解釋解釋。 【到底是誰在襲擊俄羅斯邊境?】還記得之前所謂的「烏克蘭大反攻」宣傳攻勢嗎?當時筆者就說了,這絕對是扯謊撒謊的。事實怎麼樣呢?現在還有半個人吹嗎?吹過的人都閉嘴了,都當自己之前是放屁一樣裝沒事人。 實際上看完上面的文章你就知道了,烏克蘭已經沒有人了,都跑了。真正目前在作戰的,就是北約的雇傭軍以及號稱「烏納」的殖人軍團。北約的雇傭軍大概佔20%左右,從小就被猶太傳媒財閥洗腦培養起來的烏克蘭黑暴殖人軍團大概佔80%,這就是烏克蘭目前的主要作戰力量。不過這些人都不在澤連司機的掌握當中,都是直接由美國和北約進行指揮作戰。而北約指揮他們作戰目的既不是保衛烏克蘭領土,也不是為烏克蘭前途而戰,而是不斷借烏軍這張皮去攻擊和襲擊俄羅斯目標。 為什麼要借皮?因為如果是美國或北約軍直接去攻擊襲擊俄羅斯目標,那麼必然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必然導致俄羅斯的全面核武器報復。而如果是穿上「烏軍」的皮,則能夠以「俄烏戰爭摩擦」為掩蓋,既實現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又避免俄羅斯對美國和北約展開全面核報復的目的,俄羅斯其實對此是心知肚明的。目前俄羅斯的想法就是,逐步控制穩烏東地區,在北約和自己之間製造一條隔離帶,這樣不管對面來的是真烏軍還是美國軍、北約軍,都很難直接襲擊到俄羅斯本土,只能襲擊到烏東邊境地區,如此一來就能暫時把戰火繼續控制在低烈度水平內,避免三戰。 對此,美國也是心知肚明的,這段時間美國正在頻繁放風打算結束對烏克蘭的軍費援助,從美軍的宣傳上大家也已經可以看出端倪了。對此澤連司機他們那批人是不怕的,本來也不是烏克蘭人,資金賬戶財產都在國外,隨時一腳油門就走了。而真正對此感到恐懼的是,烏納殖人軍團!他們沒有外國護照,西方也不願意接收他們,他們此前在美歐支持下壞事做絕,屠殺兒童、輪姦少女、恣意搶劫、抓捕俄族進入人體實驗室,甚至親自參與人體實驗室殘酷實驗等等。一旦美國準備收手,一旦美國軍和北約軍離開,他們就會死得特別特別的慘,等待他們的將是來自俄羅斯無比殘酷的報復。 但它們再恐懼也改變不了什麼,有 #西貢時刻、#阿富汗時刻,就會有 #基輔時刻!沒看到這幾天歐洲開始恢復和中國經貿談判嗎?這就是明確的風向標。要知道,重啓和中國經貿談判這種事,並不可能是歐洲自身的意願,這一批 #歐洲傀儡政客 只聽命於美國,因此下這個命令的必然是美國,坐在談判桌那頭出牌的,也始終是美國。 此前美國扶植一批歐洲右翼傀儡政客跳出來拼命刺激俄羅斯、拼命敵對中國,也只是配合美國刺激全球金融回流美聯儲大動作的一部分,如今美國對歐洲收割得差不多了,美國對烏姿態即將改變,自然歐洲政客對中對俄對烏姿態也必然隨之改變。烏殖人軍團,必然慘遭拋棄,如下圖這張知名的「西貢時刻」名場面。 【#基輔時刻可能就要到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最後,也希望中國輿論早日走出獨立行情!下一個將會是 #台灣時刻 的到來。 https://redian.news/wxnews/109027 PS:#特拉思下台 更加驗證了我的判斷,一切都是美元回流的需要是金融戰爭指令的一部分。這說明美國通過俄烏戰爭所希望的前期金融目的已經基本達到,烏克蘭也快要被消耗乾淨,所以德法才會來找中國重啓經貿談判、美國媒體才會放風試探不再援助烏克蘭、英國政客特拉斯才會突然辭職下台,這些都是 #美國全球指令和金融戰爭整體部署協調的一部分。烏克蘭的確是要亡了。而在收割完畢歐洲之後,美國即將劍指東方啦!~ #工程師看政治~如果把「自由民主」的招牌摘下來,你還會覺得美國的所作所為代表正義嗎? 上個月,北溪一/二號被人為破壞,西方媒體說是俄羅斯所為,但這就跟指責俄羅斯砲轟札波羅結核電廠一樣,荒誕無稽,炸掉自己能控制的資產,有腦的都不會這樣做,利高者疑,破壞管線的凶手,最有可能的當然是美國。 美國有動機,有軍隊,有技術能力,甚至拜登都還預告過他會這麼做,也做過相關演習,此事昭然若揭,唯一的問題,是民眾信或不信。 美國伸手進歐洲,拉升俄烏對立,最終引起戰爭,過了大半年,戰火仍在燃燒,歐洲各國踩邊,對俄經濟制裁,互相削弱彼此,美國成為唯一獲利者,軍火、能源、對歐洲的牽制力,都大有斬獲。 嚴冬將至,如今俄德就算想互通有無,在管線被炸後,短期內也難修復,切斷一邊貨源,美國天然氣船一艘就能海削30億,德國的真心,換來了商人的絕情,不過想想也是,身上有錢,盲目廢核,又盲目站邊,做事不經大腦,平白斷送能源自主能力,這種傻子,不騙怎麼對得起商人良心? #法國總統馬克宏 也說「美國提供能源,卻要我們付4倍價格,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但美國就是要壟斷市場,說歸說,恐怕沒辦法不付錢,再加上美元狂升息,鈔票源源不斷地往美國輸入,歐洲恐將有經濟/能源災民,但這不是美國的問題,人們更關心的,可能是Curry與大谷的年薪。 回過頭來看看亞洲,同樣的,能源壓迫在台灣也看得見,但影響範圍更大的是晶片戰爭。美國這個月推出霹靂手段,要中國無法使用高端AI晶片、無法使用美製造晶片設計軟體、無法使用美製半導體設備/零件、更可怕的是,不讓綠卡持有者參與高端晶片發展與生產,美國以政府力量干預巿場,以長臂管轄權逼迫各國就範,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完全不需要理由。 過去美國說華為有後門,以正義為名要求英國不用華為設備,雖然英國情報和安全部門多次保證,使用華為的服務不帶來國安風險,但後來也被迫低頭,而如今,資安也不提了,後門也不管了,一切用拳頭說話,打壓就打壓,連藉口都懶得編。 #台積電應聲大跌,但同樣的,那不是美國的問題,美媒甚至還報導,必要時撤出台積電工程師到美國去,所謂「#留島不留人」,說這話的是誰,真正想這麼做的人又是誰? #如今最大的世界秩序擾亂者就是美國,川普如此,拜登更有甚之,但對這強勢惡霸,又不能採取堅決抵抗的態度,看看委內瑞拉,它不配合讓美國開採石油,換來了制裁報復,結果是通膨失控,貨幣變成廢紙,全國陷入饑荒,謀殺率是美國的18倍,近乎人間煉獄,即使聯合國呼籲美國停止制裁,但美根本置之不理。 小國要在夾縫中生存,真的不能不動腦,無條件的付出,會被當白痴壓榨利用,完全不給它賺頭,同樣會被打入地獄,烏克蘭/歐洲/委內瑞拉殷鑑不遠,若2024我們想要選出一個稍有能力的領導者,選民自己要先有智慧才行。 ------------------------------- 新聞透視》民進黨防疫爛劇本 選民不會上當!! https://ynews.page.link/NQXa4 犀利質詢讓蘇貞昌暴怒 他透露「起風了」:人民不會永遠被蒙蔽 https://ynews.page.link/hRphM https://youtu.be/5qbB0MFVzMs #三大基金累計慘賠6千億! 羅智強點名蔡政府這一位「靜悄悄」 - #賣台!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1102001974-260407?utm_source=push&utm_medium=image #面對勞健保即將終結的殘酷現實 ~作者:#楊志良 台灣社會在10年內,將承受至少兩項十分嚴酷的事實,就是勞保及全民健保這兩項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即將終結。首先,是關係千萬勞工的勞保,將在2028年破產。 這是官方說法,實際上因為全球產業斷鏈,台海兵凶戰危、經濟停滯、貧富加大,勞保破產只會提前,不會延後。勞保破產原因有二,一是在民粹下,故意壓低費率,從一開始就不依精算費率收取保費,這是兩黨的共業。本人在規畫全民健保時,因係將公、勞、農保的醫療部分畫出,併半數無任何醫療保障的國人合為全民健保,因此對勞工領袖演講,為勞保永續,應提高勞保費率至精算費率,平約每月多交數十元,但被嗆聲。最近勞工得知勞保就要倒了,就指責為何不早點告知,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未來退休勞工只能依賴自提的勞退,但遠遠不足以養老。公保提高費率,公教人員從無異言,因公教人員水準較高,具思辨能力,不易為政客洗腦。自付4成,政府承擔6成,將來都成為退休金,費率愈高對公教人員愈有利。同理,勞保自付3成,雇主負擔6成,政府負擔1成,全部納為勞保基金,全為勞工日後退休領取之用,當然費率越高,退休享受愈高。但勞工被無良政客洗腦,居然反對調升費率,資本家因此「快樂得不得了」,財團得以逃脫本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累積大量財富,甚至藏富於海外。 無良政客欺騙勞工只是一端,最根本的原因是台灣不婚、不生、不養、不活持續數十年,且日益嚴重。今日勞動人口繳交的保費只在支付目前退休勞工的退休金,1967年出生的37.7萬人口,2022年屆滿55歲,已到合法退休年齡,可以開始領取勞退,然而2022年滿24歲,已大學甚至碩士畢業的工作人口,只有27.1萬人,要如何承擔退休人口?這趨勢越來越嚴重,2022年新生兒至多14萬人,未來如何支付不斷以幾何級數增加的退休人員?多數人因少子化,也難有子女奉養,只能自求多福,依靠自己的儲蓄,那將是個悲慘世界。 今日政府為保衛政權,不斷編列以幾何級數增加的預算,補足勞保基金,從200億到450億,再下來要多少億?政府出的錢是誰的錢?難道不是你我出的?上從歷屆總統下至各高官,有以薪資或賣房產資助嗎?自己造的孽,不該自己負責嗎?目前50歲以下的勞工早就該拒交保費,反正退休時已經領不到勞退了。 其次,全民健保是台灣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可說是台灣民眾國家認同最重要的要素。但1957年出生者,今年已滿65歲;1947年出生者,已是75歲老人;本人1946年出生,已是望八之人。65歲以上每人每年醫療費用是非高齡者的2.5倍。台灣在1966年以前,每年生育40萬人;1960至80年代,尚有30餘萬;90年代以後剩20餘萬,目前15萬都很勉強。所以健保要永續,不論是減少浪費還是增加部分負擔,都是杯水車薪;衛福部健保署不管如何努力,都是在唬弄老百姓。類似蔡英文對李遠哲說的,健保倒了,反正我已經不在任上,是後面接任者的事了。#邪惡的執政者,就是挖坑給後任者跳。 本人身為台灣病友聯盟創會會長,連二任理事長,病友們不斷動員,甚至抗爭,要求將各項可以增進健康、減少病痛、延長壽命,甚至治癒的新科技醫療納入健保給付。生命誠可貴,但健保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然而政客就是唬弄人民,增加病友們的期盼,最終又造成他們的幻滅。身為創會會長,只能心痛地理智冷靜以待。 未來健保不可能提供幹細胞治療、質子治療、免疫小分子標靶治療等百萬元起跳的治療,只能減法提供如化療、器官移植的手術等等,如還有安全接生、盲腸切除,也就不錯了。今日提供的「高檔」醫療,只能靠個人的商業保險支應,醫療將高度階級化。 台灣目前是非戰爭國家中,男女有偶率、男女生殖能力最低的國家,每名婦女平均生育不到1個小孩,人口每一代減少一半,虐兒、虐老年年增加。但政府及綠蛆立委不斷用百姓血汗錢,不斷洗腦大內宣民眾「#抗中保台」,但實際上是「#促統滅台」。#蔡英文自己絕子絕孫,是個人的選擇,應予尊重,但在她領導的民進黨執政之下,讓全國人民絕子絕孫,該當何罪? 台灣真的是日畜餘孽加上一堆腦殘智障的賤民~整天在自取其辱~花20億用日畜名參展!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日犬!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736455 #抗中可以保臺嗎?醜化衣食父母的中共就可以提升台灣國貿的競爭力嗎?打這種民粹口號的人是在唬弄三歲小孩嗎?還是害怕失去可以掌權繼續遂行貪瀆的大好時機嗎?台灣人不要眛著良心過河拆橋吃在嘴裡罵在心裡,台灣人是如此的背骨無知嗎? 放著兩岸合作邁向經貿國際的大利多不可惜嗎?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經貿國際化政府不是一直努力的推廣嗎?當年為首的 #亞洲四小龍 #台灣經濟奇蹟 難道不是在國民黨執政任內的政績嗎?台灣自從出現了自命以愛台灣為口號的民進黨之後,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和經貿實力的開拓大幅下滑民進黨難道不要負責任嗎?民進黨敢開個露天聽證會提供人民質疑嗎? ~中國大陸大學生軍訓!就在民進黨大搞民粹毒品和同性戀進校園,侮辱軍訓教官及軍訓課程退出校園之際。讓我們看看海峽對岸大專院校學生是如何學習軍訓課程的? 要「抗中保台」,還是「抗中保黨」?請這些腦袋灌水的民主流氓自己上戰場吧⋯⋯https://youtu.be/DYESsxBfSBU #瑞信一旦倒閉!更甚於008年 #雷曼風爆 又將壓垮歐盟 引發大蕭條!莫怪乎?德國總理不再對美國唯唯諾諾了! 最後一根稻草能讓 賓士汽車還能在2021疫情下增長34%的市場 豈能跟他脫勾呢? 豈有此理 https://youtu.be/lQWP7D8g56s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