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 論 《糞便*》~
撰文:李貴芳

天下烏鴉一樣黑

大馬馬國王朝,首相説:「大馬巫統(當時执政黨)不要求政府禁:《糞便(Shit)》一書發行」,他遺憾作者有崇高宗教修養,却錯誤詮釋「可蘭經(回教經)」,以维謢本身利益,因此回教徒有責任向大家知道:「糞便(SHIT)」字眼的真正意思」。他說:「現在的小說充滿猥褻與性字眼,這就是西方文化」。

拿督阿末教授(Dato' Prof.Shannon Ahmad),是我國著名回教文學家並榮獲國家文學第二位獲獎殊榮。公元1933年,出生於吉打州,七零年代留學澳洲,曾擔任檳州理科大學回教中心主任,目前擔任理大人文系,是回教黨(PAS)永久黨員,前副首相朋安華的友,也否認是安華同黨,或參加安華妻子旺阿兹莎之國民公正黨,他曾撰文《糞便》一書,來形容「BARISAN TAIK」和「... PM」的其臭,及口號「KITA BUSUK DAN KITA MEMBASUKKAN」的臭者愈臭,而氣味相投而在一起,而日益使「BARISAN TAIK」壯大及惡臭。

《糞便(Shit)》是一部描寫政治的文學作品,作者用高超的比喻技巧諷刺政治中敗類,如果將政治再得「臭氣連綿」,令人「退避三舍」,令自命清高者亦臭不可聞,以臭氣相投者,這群人,就是沙儂阿末所謂的《糞便》(SHIT)。

中國昔時向以《詩經》中的「國風、小雅、大雅及頌」的三種創作手法或技巧的「賦、比、興」來批評當時社會或官僚之時弊,而《糞便(Shit)》真好完全符合這種這政治寫作技巧。以描寫描述,比喻而令讀者及當事人興起聯想到某些現實情況,這是作者因而「西方文化」的「SHIT 」郎朗上口,頃巢而出,成功的通過小說,而表現其主題無餘吧了!

《糞便》的內容主角是一個叫「BARISAN TAIK」,「SHIT= TAIK(糞便)」,和領導人「.... @PM(首相)」的故事,和一群人,其對比人是另一主角人是「NYAHLAH」(WIRAWAN)。...... ,而後來「NYAHMAN」被排擠出了,「NYAHMAN」成為「WIRAWAN」。他一直喊「RIFOMASI(改革)」,「..... @PM(首相)」,不擔心本身的地位「WIRAWAN」的影響,因為他知道人民對「WIRAWAN」的支持就像「TAHI AYAM」一樣。只有五分鐘熱度而已,他有很多「BUSUK DAN MEMBUSUKKAN」看法。

我想,沙儂阿末教授最近是以説故事,説的最盡興的應該是一部長達二百四十頁的《糞便(SHIT)》一書。這部第卅本亦是沙儂阿末從事創作以來一部長篇小說,一頁連接一頁,一個故事似緊扣一個故事般,像「天方夜譚」,永説不完,切也把我們及友族讀者帶入永遠描述政治糞便之中。

《糞便》一書,不僅只是一部「淫穢字眼的政治」,諷刺小說,也不單單是一本厚厚的故事書,而是一頁頁見證他成長過程中的縮影,整本書都以糞便為核心,隨之引伸國過去,形成一個記憶,熟悉《糞便》小說一書的讀者,大約都知道《糞便》就是其臭無比出生地與國家及政治人物。

現在讀起來,難免也要讓我們情動於衷,激起心中的漣漪,感慨萬千, 這部書,已不純粹是一文學作品,而是在政府政改之際,成功一部重要的文學諷刺政治描述,彷彿在這些日子裡,特別呈現人民一 部好戲,別開生面的為回教文學一部有份量的政治諷刺回憶故事。

通過《糞便》,沙儂阿末,以最惡「臭」,無比的描寫,以國家政治五十年來的歷史作為結構,貫穿各種各樣的生活百態,身邊週遭瑣事。或愛情和響往,慾望和理想等,塑造成一個極臭的「糞便」陳述,可貴之處,它不是一部平常一直描好「窠臼」之作。而展現一位,政治人物及政治文學的代表作。

《糞便》一書,説明他曾經用情涉足的土地,必然産生的最真實的靈魂。

總而言之,無論如何,沙儂阿末有權利選擇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方式,實際上他多年來都是一名備受爭議的文學家,評論者,當把他形容為一「情慾」作家。他在著作中有描寫「西方文化」「性」的關係頃向,如果你真的嚐試閱讀小説《糞便》,從而嚐試體會,沙儂阿末在《糞便》一書是怎麼樣的真正畫面?

諸 * :
(1)沙儂阿末教授著:《糞便》一書。

(2)英文 :「SHIT」等字,是中文:「屎、糞便、糞等」,馬來西亞文:「TAIK(大便)」解釋。

(3)柯p在美國AIT總部曾説:政治:「大便是大便」。

(4)政治:天下烏鴉一般黑。

(5)作者:在大馬時讀過此書:《SHIT(糞便)》,有感而發,僅供參考吧了!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 村上春樹 以色列政府空襲迦薩,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的日本知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受到國內外壓力,猶疑是否該出席頒獎,結局是,他去了,並掀起了比小說更為震動世人的餘波。 現年六十歲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被《時代雜誌》喻為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三度問鼎諾貝爾文學獎,被媒體形容為繼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之後,「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日本人」。他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的多部長篇小說作品,陸續被翻譯成四十多國語言,全球銷售超過兩千萬冊,近年陸續獲得捷克「卡夫卡文學獎」、愛爾蘭「法蘭克.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等多項國際文學獎項肯定。 今年二月初,村上春樹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該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表彰對人類自由、社會公平、政治民主具貢獻的作家。歷屆得獎者包括西蒙波娃、羅素、米蘭昆德拉等。 諷刺的是,頒發獎項的以色列政府,近來空襲迦薩,備受國際和平團體批評。日本輿論因此要求村上春樹為避免被認為支持以色列近來的軍事行動,應拒領該獎項,否則將抵制其作品。但二月十五日,村上春樹在國內外壓力下,仍選擇赴耶路撒冷出席頒獎典禮。他更出人意料地,在以色列總統佩雷斯面前,公開批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同時一吐作為文學創作者,希望透過描寫微不足道的個人,對抗既有權力和體制的深層意義。 村上春樹於耶路撒冷的英語演講辭「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道出個人應有的道德勇氣、與對體制霸權的深刻反省,隨即被國際媒體競相轉載,更超越文壇,在國際政治、人權組織間引起廣大迴響。以下是村上春樹演講辭全文翻譯。 今天我以一名小說家的身分來到耶路撒冷。而小說家,正是所謂的職業謊言製造者。當然,不只小說家會說謊。眾所周知,政治人物也會說謊。外交官、將軍、二手車業務員、屠夫和建築師亦不例外。但是小說家的謊言和其他人不同。沒有人會責怪小說家說謊不道德。相反地,小說家愈努力說謊,把謊言說得愈大愈好,大眾和評論家反而愈讚賞他。為什麼? 今天,我不打算說謊 我的答案是:藉由高超的謊言,也就是創作出幾可亂真的小說情節,小說家才能將真相帶到新的地方,也才能賦予它新的光輝。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幾乎無法掌握真相,也無法精準的描繪真相。因此,必須把真相從藏匿處挖掘出來,轉化到另一個虛構的時空,用虛構的形式來表達。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清楚知道,真相就在我們心中的某處。這是小說家編造好謊言的必要條件。 今天,我不打算說謊。我會盡可能地誠實。我在一年之中只有幾天不會說謊,今天剛好就是其中之一。 請容我告訴你們真相。 在日本,許多人建議我不要來這裡接受耶路撒冷文學獎。甚至有人警告我,如果我堅持前來,他們會聯合抵制我的小說。主要的原因,當然是迦薩正在發生的激烈戰鬥。根據聯合國調查,在被封鎖的迦薩城內,已經有超過千人喪生,許多人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孩童和老人。我收到獲獎通知後,不斷問自己:此時到耶路撒冷接受文學獎,是否正確?這會不會讓人認為我支持衝突中的某一方,或認為我支持一個發動壓倒性武力攻擊的國家政策?老實說,我也不想看到自己的書被抵制。 經過反覆思考,我還是決定來到這裡。原因之一是,太多人反對我來。我和許多小說家一樣,總是要做人們反對的事情。如果有人對我說,尤其是警告我說,「不要去」、「不要這麼做」,我通常反而會特別想去、特別想做。 這就是小說家的天性。小說家是特別的族群,除非親眼所見,親手觸摸,否則他們不會相信任何事情。我來到這裡,我選擇親身面對而非置身事外;我選擇親眼目睹而非矇蔽雙眼;我選擇開口說話,而非沉默不語。 但是這不代表我要發表任何政治訊息。判斷對錯,當然是小說家的重要責任,但如何傳遞判斷,每個作家有不同的選擇。我個人偏好用故事、尤其用超現實的故事來表達。因此,我今天不會在你們面前發表任何直接的政治訊息。 不過,請容我在這裡向你們傳達一個非常私人的訊息。這是我創作時永遠牢記在心的話語。我從未將這句話真正行諸文字或貼在牆壁,而是刻劃在我心靈深處的牆上。這句話是這樣的: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 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誰是誰非,自有他人、時間、歷史來定論。但若小說家無論何種原因,寫出站在高牆這方的作品,這作品豈有任何價值可言?這代表什麼意思呢?轟炸機、戰車、火箭和白磷彈就是那堵高牆;而被它們壓碎、燒焦和射殺的平民則是雞蛋。這是這個比喻的其中一層涵義。更深一層的看,我們每個人,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雞蛋。我們都是獨一無二,裝在脆弱外殼中的靈魂。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須面對一堵名為「體制」的高牆。體制照理應該保護我們,但有時它卻殘殺我們,或迫使我們冷酷、有效率、系統化地殘殺別人。 是我們創造了體制。 我寫小說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給予每個靈魂尊嚴,讓它們得以沐浴在陽光之下。故事的目的在於提醒世人,在於檢視體制,避免它馴化我們的靈魂、剝奪靈魂的意義。我深信小說家的職責就是透過創作故事,關於生死、愛情、讓人感動落淚、恐懼顫抖或開懷大笑的故事,讓人們意識到每個靈魂的獨一無二和不可取代。這就是我們為何日復一日,如此嚴肅編織小說的原因。 我九十歲的父親去年過世。他是位退休老師和兼職的和尚。當他在京都的研究所念書時,被強制徵召到中國打仗。身為戰後出生的小孩,我很好奇為何他每天早餐前,都在家中佛壇非常虔誠地祈禱。有一次我問他原因,他說他是在為所有死於戰爭的人們祈禱,無論是戰友或敵人。看著他跪在佛壇前的背影,我似乎感受到周遭環繞著死亡的陰影。我父親過世了,帶走那些我永遠無法盡知的記憶。但環繞他周遭那些死亡的陰影卻留在我的記憶中。這是我從他身上繼承的少數東西之一,卻也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今天,我只希望能向你們傳達一個訊息。我們都是人類,超越國籍、種族和宗教,我們都只是一枚面對體制高牆的脆弱雞蛋。無論怎麼看,我們都毫無勝算。牆實在是太高、太堅硬,也太過冷酷了。戰勝它的唯一可能,只來自於我們全心相信每個靈魂都是獨一無二的,只來自於我們全心相信靈魂彼此融合,所能產生的溫暖。 請花些時間思考這點: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獨特而活生生的靈魂,體制卻沒有。我們不能允許體制剝削我們,我們不能允許體制自行其道。體制並未創造我們:是我們創造了體制。 這就是我想對你們說的。 (本文選自《天下雜誌》418期)
    15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