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6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剛剛!俄羅斯突然傳來關於中國的大消息!普京直接攤牌,特朗普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美帝不仁,以列國為芻狗! 對於囂張至極的美帝國主義,很多國家都是敢怒不敢言。比如長期忍受美國貿易欺凌的默克爾,堂堂的德意志女王,也只能瘋狂批判單邊主義,既不敢指名,也不敢道姓。 但就在近日舉行的聖披德堡經濟論壇上,普京卻火力全開,歷數美國七宗大罪。 *一:霸權主義破壞人類和平*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再無對手的美利堅徹底暴露出帝國的本性,在世界上大搞霸權主義。凡是聽從美國指令的國家,其領導人想怎麼浪,就怎麼浪。凡是不聽從美國指令的國家,即便你是一個大國,他也能把你搞得戰火滔天、民不聊生。 在歷經過兩次由霸權主義帶來的毀滅性世界大戰後,全球各國人民對戰爭深惡痛絕。 所以,人們迫切地希望21世紀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但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正在不遺餘力的用戰爭與動亂,去推行自己的霸權主義政策。這種模式不僅有悖於多極世界並起的現實,更與人類的發展背道而馳。 此為第一宗罪! *二:用美元剝削全球經濟* 各國之所以在1947年開創佈雷頓森林體系,是因為美元作為全球最強國家的主權貨幣,具備全球結算的能力。 事實也證明,在20世紀的下半葉中,由於美元的全球結算能力,各國不再把黃金視為唯一的硬通貨幣,因此全球貿易與全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 然而,隨著美國科技發展的停滯。掌控著白宮最高權力的資本家,不再相信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基本原理。他們開始醉心於用美元的國際地位,去打造一個空前的金融帝國。於是,美聯儲每一次加息的背後,無數國家的財富被洗劫一空,無數百姓在絕望的吶喊聲中了卻殘生 從俄羅斯到阿根廷、從土耳其到委內瑞拉,莫不如此。 此為第二宗罪! *三:掀起世界經濟大戰* 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態勢超過歷史以往的任何時刻。毫無疑問,這是得益於自由貿易、全球一體化的功勞。 在全球化的指導下,所有國家都根據自身的天賦,去從事全球產業鏈中的某一環,這不僅使得單一國家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更讓全球各國人民以較為低廉的價格,享受更優質的產品。 但從2018年開始,美帝國主義為滿足自身貪婪的需求,頻繁的對其他國家掀起關稅戰,從而導致全球經濟被撕碎。世紀銀行指出,鑒於美國掀起的經貿戰影響,2019年度的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3.1%下調至2.6%。 而更為嚴重的是,白宮這種排他性利己主義的政策,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世界將再次回到一個無序、充滿戰亂的野獸叢林時代。 此為第三宗罪! *四:用強權與武力追求利益* 二十年來,美帝國主義極其掌權者們,已經習慣了霸主地位所帶來的特權。當這種舒適的環境被動搖後,他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去維護霸權。 不可否認,維護國家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美國錯就錯在,他將自身的利益建立在其他國家的痛苦之上。當他國因美國霸權遭到損失而想做出改變時,美國人就會像凶狠的野獸,用滴垂著鮮血的獠牙去撕碎他。 於是,歐盟在歐元剛問世時,遭遇了一場科索沃戰爭,大量資本瘋狂逃離歐洲。當伊拉克選擇用歐元結算石油時,卻被美國用洗衣粉的藉口,砸得全家支離破碎。 此為第四宗罪! *五:引發數碼時代的第一場科技戰爭* 科技是人類發展與生存的瑰寶。許多科技公司的主旨,都是在滿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為世界人民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但美國不同。成長於帝國環境下的美國企業們,當他們在全球具備壟斷地位時,就會用科技優勢把幾十元的東西,賣出幾萬元的天價,從而獲得巨額的利潤。 當其他國家不堪忍受剝削而選擇自主研發時,邪惡的美帝國主義又會跳出來,從各個渠道、以各種何患無辭的罪名去打壓、去遏制,甚至是絞殺。曾經有法國的阿爾斯通,今天有中國的華為。 美式霸權主義的原則: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此為第五宗罪! *六:自我例外與放任* 法律之所以稱之為法律,是因為他是維護公平的權威。 但在美國人眼裡,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法律,就是廁所里的紙,沒有任何約束力。而符合自身利益的法律,哪怕有違人倫道德,美國也會用巨艦大炮強加到你頭上。 同樣是分裂,中國的台灣是追求民主自由,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叫危害國家領土完整。 同樣是屠殺,薩達姆是反人類罪,美國大兵在伊拉克掃射平民卻是維護當地治安。 此為第六宗罪! *七:不公正的制度讓世界惶惶不可終日* 白宮正試圖用實力差距去創造兩個世界,並以不公正的制度,將這兩個世界涇渭分明的割裂開來。 美國將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醫療、教育和現代科技體系。 其他國家不具備任何優勢,甚至沒有機會擺脫貧困。即便有國家後來居上,他們也會用各種陷阱去阻止你。比如用美國國內法代替國際法,對他國重要人物或企業實施抓捕和制裁。又比如用憑空捏造的修昔底德陷阱,向全世界鼓吹這個後來者會帶來戰爭,成為危害世界穩定的因素。 事實上,危害世界的因素一直存在,因為美帝國主義的霸權一直存在。 此為第七宗罪! 普京對美國歷數的七宗罪,可謂是拳拳到肉、刀刀見血。 幾乎涵蓋了經濟、軍事、政治、地緣戰略、科技等各個方面,清晰地刻畫出美帝國主義黑社會老大的醜惡嘴臉。 不論是歷史上大肆屠殺印第安人,還是如今瘋狂的掀起戰爭,美帝的罪惡都罄竹難書! 今天,全球各國當以普京的發言為契機,揭竿而起、共同討伐不仁不義的美帝! 從美國痛下黑手、來勢洶洶,到美國手段用盡、無計可施。中國的反擊,才剛剛開始! 是非曲直,世界一目瞭然,美國霸權主義不得人心。 在貿易紛爭關鍵時刻,世界軍事強國體現出了大國擔當:今天,硬漢總統雪中送炭,用實際行動力挺中國。 俄羅斯突然利劍,招招砍向美國的要害,中國反擊迎來大利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這次美國貿易恐嚇中體現的淋灕盡致!美國的傳統盟友,歐洲三駕馬車英、法、德集體無視美國封殺要求,選擇擁抱華為。 台積電、日本芯片企業、英國ARM統統對華為做出積極響應!俄羅斯作為中國的朋友,鼎力相助,堅決和老美唱反調!這就叫:「盟友講利益,朋友講義氣!」中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那就痛痛快快,給老美最狠一擊! 打贏他,打痛他,打服他,只有全面徹底的防衛反擊,共商共建共享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人類最為仁德善美的目標才會達成,全球霸權主義才能實質性的煙消雲散! 這些話道出了世界各國的心聲,中國政府抓住機遇,聯合這樣的國家,打擊美帝國主義。 *我認為是中國人就應該轉發。* 💪💪💪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中美這七年」 美國「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湯瑪斯、弗裡德曼寫了一篇文章。題為「中美這七年」,刊登在「紐約時報」上,震驚了美國白宮! 他寫道:當我坐在中國場館的座位上,欣賞上數千名中國舞蹈演員、鼓手、歌手以及踩著高蹺的雜技演員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時,我不由得回想起過去這七年中美兩國的不同經歷: 中國一直在忙於各種場會的各種工作,而我們忙著對付「基地」組織(恐怖分子);他們一直在建設更好的體育館、地鐵、機場、道路以及公園,而我們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屬探測器、悍馬軍車和無人駕駛偵察機…差異已經開始顯現。 你可以比較一下紐約骯髒陳舊的拉瓜地亞機場和上海造型優美的國際機場。當你驅車前往曼哈頓時,你會發現一路上的基礎設施有多麼破敗不堪。再體驗一下上海時速高達220英里的磁懸浮列車,它應用的是電磁推進技術,而不是普通的鋼輪和軌道,眨眼工夫,你已經抵達上海市區。然後捫心自問:究竟是誰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 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中國接受了現代國家主權和人權的主要觀念。但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又使它與眾不同。人口,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創新+巨大人口產生的規模效應+影響中國和世界。許多境外企業投資中國都有一個口號,只要能在中國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 這個趨勢隨著中國的崛起正在開始擴大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如旅遊、航空、影視、體育、教育、新能源、現代化模式、高鐵等。疆域,我們一些人比較羡慕小國寡民的生活,實際上小國有小國的困難。小國經不起風浪,而大國遇到風浪,迴旋餘地大得多。智利是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2010年一場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塊,整個經濟可能兩年內都喘不過氣,而中國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這麼大的天災,整個國家經濟紋絲不動。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外國,而中國在自己內部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梯度轉移,這就延長了中國製造業的生命週期。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碰撞,沒有使多數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中國人今天的孔子熱、老子熱、誦經熱、書畫熱、茶道熱、舊宅熱、文物熱、中醫熱、養生熱等,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中國人本文化衍生出來的餐飲文化、養生文化、休閒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難以比擬的。 中國任何地方的街頭餐館都能做出三四十種菜,而在美國絕大多數的餐館只有漢堡包加土豆條,能有三四個菜就不錯了。歐洲餐館的菜肴要豐富一些,但也很少超過七八個品種。我們有些人總是擔心中國人缺少宗教情懷。其實只要稍微熟悉一點世界歷史的人就知道,人類歷史上宗教衝突導致了無數的戰爭,光是基督教各個教派之間以及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就有上千年的歷史,造成了無數生命遭殺戮的人間悲劇。所以,我們的老百姓不一定非要信教。 經濟,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嚴格講不是「市場經濟學」,而是「人本經濟學」。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不能處理好大災大難,就會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終被人民推翻。 中國今天的政黨是歷史上統一的儒家執政集團傳統的延續,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體進行互相競爭的西方政黨。西方不少人只認同多黨競爭產生的政權合法性,這是十分淺薄的政治觀念。我曾遇到美國學者質疑中國政權的合法性,我問他為什麼不首先質疑一下他自己國家的合法性:你占了別人的土地,通過殖民、移民、滅絕印第安人,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國。我請他給我解釋這樣的國家合法性和正當性在哪裡?最後他只能跟我說,這是歷史。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中國「選賢與能」的理念來質疑西方政權合法性的來源嗎?小布希執政八年給美國帶來了經濟衰退,給伊拉克帶來了滅頂之災,給世界帶來了金融海嘯,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歷史合法性的最大特點就是「選賢與能」的政治傳統和「民心向背」的治國。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理念,其他文化無法產生。我曾和印度學者一起探討中國模式,他們說從表面看,中國是中央集權,但中國每一項改革實際上都有很強的地方特色,互相競爭又互相補充, 所以中國體制要比印度的體制更有活力。他們學習了西方,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現代政府體系,但同時又擁有自己獨特的政治文化資源,兩者的結合使我們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擾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義、短視主義、法條主義等問題。 在政治層面,西方許多人也想當然地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壯大,中國也會接受西方對抗性政治模式。但他們今天也發現,今天的中國中產階層似乎比其他任何階層都更珍惜中國的政治穩定。他們瞭解西方「民主化」已經給許多國家帶來混亂動盪,瞭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財富積累得益於中國三十多年的政治穩定。 坦率地說,中國今天所展現出來的一切,絕對不是「先進」和「落後」、「民主」和「專制」、「高人權」和「低人權」這些過分簡約甚至簡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這就是美國專欄作家湯瑪斯、弗裡德曼寫的「中美這七年」的文章。非常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認真看一看,好好思索一下。 (抄錄整理者可醒的附註:看到這裡,心中的感受千絲萬縷,真不知道身為「中華民國」的人民,現在住在台灣的我們該怎麼想?該怎麼做?)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早安! 美國《紐約時報》震撼把中美對比,轟動美國白宮高層! 美國《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 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中美這七年”,刊登在《紐約時報》上,震驚了美國白宮! 他寫道:「當我坐在中國場館的座位上,欣賞上數千名中國舞蹈演員、鼓手、歌手以及踩著高蹺的雜技演員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時,我不由得回想起過去這七年中美兩國的不同經歷 :中國一直在忙於各種基建的工作,而我們忙著對付“基地”組織(恐怖分子); 他們一直在建設更好的體育館、地鐵、機場、道路以及公園,而我們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屬探測器、悍馬軍車和無人駕駛偵察機…… 差異已經開始顯現。你可以比較一下紐約骯髒陳舊的拉瓜地亞機場和上海造型優美的國際機場。當你驅車前往曼哈頓時,你會發現一路上的基礎設施有多麼破敗不堪。再體驗一下上海時速高達220英裡的磁懸浮列車,它應用的是電磁推進技術,而不是普通的鋼輪和軌道,眨眼工夫,你已經抵達上海市區。然後撫心自問:究竟是誰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中? 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中國接受了現代國家主權和人權的主要觀念。但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又使它與眾不同。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創新+巨大人口產生的規模效應=影響中國和世界。許多境外企業投資中國都有一個口號,要是能在中國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 隨著中國的崛起,這個趨勢正在開始擴大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如旅游、航空、影視、體育、教育、新能源、現代化模式、高鐵等。 我們一些人比較羨慕小國寡民的生活,實際上小國有小國的困難。小國經不起風浪,而大國遇到風浪,迴旋餘地大得多。 智利是相對比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2010年一場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塊,整個經濟可能兩年內都喘不過氣,而中國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這麼大的天災,整個國家經濟紋絲不動。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外國,而中國在自己內部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梯度轉移,這就延長了中國制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衝撞,沒有使多數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中國人今天的孔子熱、老子熱、誦經熱、書畫熱、茶道熱、舊宅熱、文物熱、中醫熱、養生熱等,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國人本文化衍生出來的餐飲文化、養生文化、休閑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難以比擬的。中國任何地方的街頭餐館都能做出三四十種菜,而在美國絕大多數的餐館只有漢堡包加土豆條,能有三四個菜就不錯了。歐洲餐館的菜肴要豐富一些,但也很少超過七八個品種。 我們有些人總是擔心中國人缺少宗教情懷。其實只要稍微熟悉一點世界歷史的人就知道,人類歷史上宗教衝突導致了無數的戰爭。光是基督教各個教派之間以及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就有上千年的歷史,造成了無數生命慘遭殺戮的人間悲劇。所以,我們的老百姓不一定要信教。 經濟---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嚴格講不是“市場經濟學”,而是“人本經濟學”。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不能處理好大災大難,就會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終被人民推翻。 中國今天的政黨是歷史上統一的儒家執政集團傳統的延續,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體進行互相競爭的西方政黨。西方不少人隻認同多黨競爭產生的政權合法性,這是十分淺薄的政治觀念。 我曾遇到美國學者質疑中國政權的合法性,我問他為什麼不首先質疑一下他自己國家的合法性:你佔了別人的土地,通過殖民、移民、滅絕印第安人,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國。我請他給我解釋這樣的國家合法性和正當性在哪裡?最后他只能跟我說,這是歷史。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中國“選賢任能”的理念來質疑西方政權合法性的來源麼? 小布殊執政八年給美國帶來了經濟衰退,給伊拉克帶來了滅頂之災,給世界帶來了金融海嘯,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歷史合法性的最大特點就是“選賢任能的政治傳統和“民心向背”的治國。 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理念,其他文化無法產生。我曾和印度學者一起探討中國模式,他們說從表面看,中國是中央集權,但中國每一項改革實際上都有很強的地方特色,互相競爭又互相補充,所以中國體制要比印度的體制更有活力。 他們學習了西方,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現代政府體系,但同時又擁有自己獨特的政治文化資源,兩者的結合使我們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擾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義、短視主義、法條主義等問題。 在政治層面,西方許多人也想當然地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壯大,中國也會接受西方對抗性政治模式。但他們今天也發現,今天的中國中產階層似乎比其他任何階層更珍惜中國的政治穩定。他們了解西方“民主化”已經給許多國家帶來混亂動蕩,了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財富積累其實得益於中國三十多年的政治穩定。 坦率地說,中國今天所展現出來的一切,絕對不是“先進”和“落后”、“民主”和“專制”、“高人權”和“低人權”這些過分簡約甚至簡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這就是美國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寫的“中美這七年”的文章。非常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認真看看,愛國才有家!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美國《紐約時報》震撼的把中美對比,轟動美國白宮高層! 美國《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 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中美這七年”,刊登在《紐約時報》上,震驚了美國白宮! 他寫道:「當我坐在中國場館的座位上,欣賞上數千名中國舞蹈演員、鼓手、歌手以及踩著高蹺的雜技演員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時,我不由得回想起過去這七年中美兩國的不同經歷 :中國一直在忙於各種基建的工作,而我們忙著對付“基地”組織(恐怖分子); 他們一直在建設更好的體育館、地鐵、機場、道路以及公園,而我們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屬探測器、悍馬軍車和無人駕駛偵察機…… 差異已經開始顯現。你可以比較一下紐約骯髒陳舊的拉瓜地亞機場和上海造型優美的國際機場。當你驅車前往曼哈頓時,你會發現一路上的基礎設施有多麼破敗不堪。再體驗一下上海時速高達220英裡的磁懸浮列車,它應用的是電磁推進技術,而不是普通的鋼輪和軌道,眨眼工夫,你已經抵達上海市區。然後撫心自問:究竟是誰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中? 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中國接受了現代國家主權和人權的主要觀念。但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又使它與眾不同。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創新+巨大人口產生的規模效應=影響中國和世界。許多境外企業投資中國都有一個口號,要是能在中國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 隨著中國的崛起,這個趨勢正在開始擴大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如旅游、航空、影視、體育、教育、新能源、現代化模式、高鐵等。 我們一些人比較羨慕小國寡民的生活,實際上小國有小國的困難。小國經不起風浪,而大國遇到風浪,迴旋餘地大得多。 智利是相對比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2010年一場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塊,整個經濟可能兩年內都喘不過氣,而中國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這麼大的天災,整個國家經濟紋絲不動。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外國,而中國在自己內部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梯度轉移,這就延長了中國制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衝撞,沒有使多數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中國人今天的孔子熱、老子熱、誦經熱、書畫熱、茶道熱、舊宅熱、文物熱、中醫熱、養生熱等,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國人本文化衍生出來的餐飲文化、養生文化、休閑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難以比擬的。中國任何地方的街頭餐館都能做出三四十種菜,而在美國絕大多數的餐館只有漢堡包加土豆條,能有三四個菜就不錯了。歐洲餐館的菜肴要豐富一些,但也很少超過七八個品種。 宗教---我們有些人總是擔心中國人缺少宗教情懷。其實只要稍微熟悉一點世界歷史的人就知道,人類歷史上宗教衝突導致了無數的戰爭。光是基督教各個教派之間以及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就有上千年的歷史,造成了無數生命慘遭殺戮的人間悲劇。所以,我們的老百姓不一定要信教。 經濟---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嚴格講不是“市場經濟學”,而是“人本經濟學”。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不能處理好大災大難,就會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終被人民推翻。 政治---中國今天的政黨是歷史上統一的儒家執政集團傳統的延續,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體進行互相競爭的西方政黨。西方不少人只認同多黨競爭產生的政權合法性,這是十分淺薄的政治觀念。 我曾遇到美國學者質疑中國政權的合法性,我問他為什麼不首先質疑一下他自己國家的合法性:你佔了別人的土地,通過殖民、移民、滅絕印第安人,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國。我請他給我解釋這樣的國家合法性和正當性在哪裡?最后他只能跟我說,這是歷史。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中國“選賢任能”的理念來質疑西方政權合法性的來源麼? 小布希執政八年給美國帶來了經濟衰退,給伊拉克帶來了滅頂之災,給世界帶來了金融海嘯,就是許多例子。 中國歷史合法性的最大特點就是“選賢任能的政治傳統和“民心向背”的治國。 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理念,其他文化無法產生。我曾和印度學者一起探討中國模式,他們說從表面看,中國是中央集權,但中國每一項改革實際上都有很強的地方特色,互相競爭又互相補充,所以中國體制要比印度的體制更有活力。 他們接受了西方文化,也建立了強大的現代政府體系,但同時又擁有自己獨特的政治文化資源,兩者的結合變得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擾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義、短視主義、法條主義等問題。 在政治層面,其他西方國家也想當然地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壯大,中國也會接受西方對抗性政治模式。但他們今天也發現,今天的中國中產階層似乎比其他任何階層更珍惜中國的政治穩定。他們了解西方的“民主化”已經給許多國家帶來混亂動蕩,了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財富積累其實得益於中國三十多年的政治穩定。 明白的說,中國今天所展現出來的一切,絕對不是“先進”和“落後”、“民主”和“專制”、“高人權”和“低人權”這些過分簡約甚至簡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這是美國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寫的“中美這七年”的文章。非常值得每一個人認真看看,孰優孰劣,熟勝孰敗,相信有見知者都清楚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這篇文章分析了今日阿富汗 塔利班 和蘇聯 美國多年的千絲萬縷及歷史的必然 阿富汗老百姓為何選擇塔利班,#真相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細說阿富汗政經及歷史演變 #塔利班回來了。 美軍一撤,他們扶植了20年的阿富汗政府軍立刻如鳥獸散。 無數新聞工作者發現,平時可以跑得很快,但現在,連他們的報道發出來的速度,都跟不上塔利班推進的速度。 8月6日,塔利班佔領阿富汗第一個省會,8月15日,就圍住了首都喀布爾,開始和政府進行權力交接談判。 沒有任何抵抗,總統逃了,首都被塔利班佔領。65.23萬平方公里的阿富汗,不到十天全部淪陷。 許多媒體想不明白了:這個炸燬大佛、摧毀學校、要求女性全部穿罩袍的政權,根本就是反人類的,為什麼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 塔利班的推進速度,哪怕遇到最輕微的抵抗,都不可能這麼快。 阿富汗老百姓面對塔利班,真的很像中國人在書上看到過的一個詞: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如果塔利班背後有大國角力還好說。問題是:並沒有! 這塊被戰火反覆蹂躪,又在美國鉅額軍力和美元下好容易維持了二十年的土地,幾乎是外國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那麼問題來了——阿富汗的老百姓,到底是怎麼想的? 如果多看看阿富汗的過去與現在,就會發現,和我們大多數人震驚、嘆息的態度相反。 塔利班這種組織,說不定還真是“阿富汗人民的選擇”。 01 2021年了,阿富汗的人均GDP是500美元,連軍人都有90%是文盲。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鴉片戰爭前的中國,GDP大概也有人均600美元。 同樣是沒點亮科技樹的農業國家,阿富汗到現在,還沒趕上積貧積弱的晚清。 阿富汗這個國家,從一開始,抓到的就是一把爛牌。 它是一個完全被山地覆蓋的內陸國家,周圍是一圈鄰國:伊朗、烏茲別克、塔吉克、巴基斯坦、伊朗。跟中國其實只有茫茫雪原上的一個山谷接壤。 作為中亞和南亞之間的戰略要地,阿富汗不可避免地被捲入戰火。阿富汗一開始就是英國和俄國的角力場,先後打過幾場戰爭,首都毀於一旦。 然而,兩個國家先後不約而同地做出一個決定: 不要佔領這個國家,留著它作為一個緩衝國,足矣。 為什麼兩大列強如此一致,就是因為:這個國家實在太難統治了。還不如留著它,給競爭對手一塊絆腳石。 山地割裂了這個國家。 不同族群、不同的教派聚居在山間的峽谷地帶,交往非常困難,各部族之間想要互通有無,跟西天取經一樣難。 何況它們之間還有深深的矛盾,動不動就你死我活。 在比較政治學的研究中,許多學者會把國家是否多山作為一個變數:山地意味著交通困難,再強大的政府也很難有效管理。無數的峽谷和山洞,也給叛軍提供了絕佳的藏身之地。 因此,阿富汗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大一統的中央政府。 唐僧經過阿富汗的時候,親眼看到了後來被塔利班炸燬的巴米揚大佛。可是直到1747年也就是中國的乾隆年間,阿富汗王國建立,這片土地才終於有了一個國家的雛形。 這時候,中國幾千年的中央專制政權已經沒剩多少壽命。而阿富汗在這條路上還剛剛起步。 又過了整整一百八十年,到1927年,阿富汗才第一次發行全國性的貨幣。 所以,阿富汗居然憑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躲過了兩場世界大戰。 02 二戰之後,阿富汗有過繁榮而穩定的幾十年。 那時候,喀布爾有不少高樓,西化的白領在喝咖啡,街上的小姐姐都穿著短裙。 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這個國家十年間有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難民逃到國外。直到現在,這場戰爭留下的陰影,仍然籠罩這個國家。 隨便一個牧羊人都可能是AK47和毒刺導彈的操作高手。 1989年蘇聯走了,1994年,被美國扶植起來對付蘇聯的塔利班來了,2001年,美國又因為塔利班收容賓拉登,派出飛機對阿富汗的山洞投擲炸彈…… 現在的阿富汗政府,是美國驅逐塔利班之後,扶植起來的民主政府。但在這樣一個沒有工業、到處都是文盲的前現代國家,談三權分立顯得有點可笑。 政府的基層治理能力極差,到處都是低效和腐敗。 在阿富汗,所有服務業從業者,包括開業的店主,街道商販,出租汽車司機,大巴司機和替人扛行李的苦役,都必須支付“行業費”,其實就是一筆稅款。 可是,這些收費的絕大部分並沒有流入國庫,都被層層貪汙掉了。 有權力的公職人員中飽私囊,基層公職人員拿不到太多工資,只能靠貪汙和索賄養家餬口。 由於連年戰亂,再加上許多人用假證件出售國有土地,阿富汗幾乎所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是存在爭議的,想買地就得打官司。 阿富汗的法院大門不知道朝哪兒開,但肯定是有理無錢莫進來。法官不認檔案,只認錢。 首都喀布爾稍微“文明”一點,向法官行賄需要找中介人,而在地方省份,直接拿著現金找法官就行了。 在喀布爾,行賄用美元;南部省份通用巴基斯坦的盧比,阿富汗本國的紙幣沒有任何信用。 愧是首都,果然是首善之區。 在這種地方,你跟老百姓去說“I have a dream”,他是聽不懂的,他們只懂“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 塔利班扮演的,正是替天行道的“闖王”角色。 “塔利班”的意思是“學生們”,這些原教旨主義的極端分子,就是阿富汗難民營宗教學校的學生。 在無休無止的政變和內戰中,少年們在難民營裡接受教育,那裡唯一的老師就是宗教人士,唯一的課本就是《古蘭經》。 1994年,抗蘇老兵奧馬爾帶著塔利班C位出道。 有一天當地軍閥搶走了幾個女學生,奧馬爾聽說這件事後,帶著手下,扛上槍就打了過去,把女學生解救回來了。 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農民心中的樸素正義感。 塔利班打著消除軍閥、懲治腐敗的旗號,飛速崛起。直到今天,這些口號在阿富汗還十分具有影響力。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就是替天行道、維護正義的真主使者。 雖然這些人要求男人留大鬍子,女人全身包裹在罩袍裡,不讓女性上學,偷東西直接剁手,但讓阿富汗農村的老百姓接受這一套,他們並不會太過抗拒。 畢竟千百年來,他們也就是按照這一套規矩生活的。只不過現在執行得更嚴酷一點兒。 然而,塔利班只會建立一個想象中純正的伊斯蘭教國家,並不會搞經濟。他們當政的五六年裡,阿富汗陷入了極度貧困。 而且,他們同樣搞不定各地的部族勢力、教派紛爭、長老和軍閥。 2001年,美國趕走塔利班之後,這個組織並沒有消失,而是蟄伏在那些政府管不到的山溝裡,慢慢地滿血復活,並發展壯大。 現在,美國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又回來了。 二十年,阿富汗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03 曾經,阿富汗這個國家在中國的存在感不低。 2001年,塔利班倒台後,阿富汗人看到了重建世俗化政府的希望。許多知識分子紛紛回到國內,希望在美國人的支援下建立新政府。 現在逃到塔吉克的總統加尼,就是那時候回國的。 他當時正在世界銀行工作,一聽說塔利班撤退的訊息,連工資都沒領,就辭了職,回到祖國。 加尼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碩士。90年代蘇聯解體後,他在俄羅斯參與過一些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還來過中國考察和指導。 2003年,加尼擔任阿富汗財政部長,主持阿富汗的經濟重建工作,整頓了腐敗的阿富汗海關,被稱為亞洲最好的財政部長。 2014年,他被選為阿富汗總統。 一些文化界的精英也回到國內,試圖重建這個幾乎被摧毀的國家。 從小生活在伊朗的女導演薩赫拉·卡里米回到了故鄉,拿著攝像機,開始記錄那些阿富汗女性的故事。 2009年,卡里米拍攝了紀錄片《方向盤背後的阿富汗女人》,記錄阿富汗第一位女司機的故事。 從塔利班倒台開始,女性重新獲得了工作的權利,這位女司機開出租車,每天賺10-20美元,養活家裡的15個親人。 為了搭載乘客進入塔利班佔領區,女司機在車上放了一把步槍。 卡里米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多次受到層層阻撓,乃至塔利班的死亡威脅。這部電影的素材量只有100小時,她卻拍了三年。 2015年8月,中國旅行探險家張昕宇、樑紅夫婦到達阿富汗,帶著《侶行》攝製組採訪了卡里米。 卡里米的辦公室掛著奧黛麗·赫本的照片,儘管隨時遭到塔利班和其他極端保守勢力的恐嚇,但她表現得十分樂觀。 張昕宇對她說,你是我們在阿富汗見到的最快樂的女人。 卡里米說了一句讓這對中國夫妻永遠不會忘記的話: 我得快樂,才能在這樣的國家活著啊。 那時,阿富汗還有一點希望。然而現在,事實給了所有人一記耳光。 經濟學、文學和電影,改變不了近4000萬人口的,貧窮落後的阿富汗。 加尼總統上臺之後,他金燦燦的人設很快就繃不住了。 民眾發現,他名下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企業,這個家族企業從事運輸等業務,專門為阿富汗政府提供服務,由他的侄子擔任總裁。 從70年代到現在,阿富汗把各種政體試了一遍,從君主立憲到軍人執政,從極左專制到民選政府,統統無效。 這塊土地頑固地拒絕現代化。 各派精英輪流登場,但唯有政府的腐敗和民眾的貧困愚昧沒變。 這次塔利班捲土重來,卡米拉導演發了一篇字字泣血的公開信,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她充滿了痛苦與恐懼,擔心塔利班上臺後,近二十年的建設成果化為烏有,女性再次被禁錮在家庭裡,失去學習和工作的機會,阿富汗再次變得一片死寂。 這二十年裡,美國扶植起來的,是一個虛弱無力的傀儡政權。 過去的十年裡,美國給阿富汗投入了1200億美元的援助,大城市裡建立起了交通、電力、電信設施,喀布爾的4G訊號很好,然而農村依然凋敝。 阿富汗至今沒有像樣的工業。由於恐怖襲擊頻發,旅遊業和服務業也不可能發展起來。 現在的產業支柱仍然是農業,然而農村多數人沒有耕地與農具,任何一口能抽水的機井都是奢侈品。 農民只能選擇一種來錢快的作物,就是罌粟。阿富汗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鴉片出產地。 一位美國女兵回憶: 無論是軍隊還是慈善組織,所有人都拿罌粟束手無策。 如果放任不管,塔利班遊擊隊會拿走農民種罌粟換來的錢,去買武器。但如果燒掉罌粟,農民就會加入塔利班。 有人試過給農民化肥去種糧食,但農民只會把化肥賣給塔利班做炸彈。 對這些生活在極度貧困中的農民來說,他們不理解民主是什麼,無法與城裡的知識分子共情,也無法接受西方人扶植起來的這個腐敗政府。 城市裡建立起了“文明”的政府,在搞選舉;老百姓依然過著和一千年前同樣貧苦的日子,依然被腐敗的基層官員欺壓,穿著軍裝的美國大兵在阿富汗晃來晃去。 這樣的日子讓他們越來越愚昧,越來越暴戾。 而美國扶植起來的不靠譜的政府和腐敗的地方官員,讓他們更加仇恨西方,擁抱塔利班。 好歹,這些人有信仰,生活樸素,不說空話。 04 一直以來,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文明的墳場。 因為它特殊的地形條件,這個國家充滿了貧瘠和匱乏,先天不足,沒有什麼利益可言。 但它的地理位置,給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使它成為了大國博弈的焦點。 阿富汗位於西亞、南亞、中亞交匯處,像一個十字路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根據傳統的地緣政治學理論,誰控制了阿富汗,誰就控制了歐亞大陸,進而控制世界。 想過控制阿富汗的國家有三個: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的蘇聯和21世紀的美國,他們稱霸歐亞大陸的雄心壯志,先後被埋在了這片“墳場”裡。 現在,美國終於看明白了,繼續在阿富汗駐軍,就是燒納稅人的錢,去填一個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的無底洞。 阿富汗依舊是一個部族林立的叢林社會,很難凝聚共識,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廣大的山區,機槍和炸彈說了算。各個部族的武器越來越先進,社會卻越來越倒退,漸漸回到蠻荒的部族時代。 僅有的幾個大城市如同孤島,同樣經受著動盪、戰亂與貧窮,三天兩頭有槍擊案和炸彈襲擊,一顆炸彈就可以摧毀所有的財產,奪走一家人的生命。 四十年來,城市裡的居民一直在用腳投票,想方設法離開這個國家。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德勒·胡賽尼是逃離阿富汗的第一代知識分子,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在巴黎做外交官的父親匆忙帶全家逃往美國。 搞外交的父親去工廠流水線打工,當過小學校長的母親在餐廳裡當女招待,胡賽尼像所有新移民的孩子一樣,為了穩定的收入去學醫。 200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追風箏的人》,講述阿富汗人逃離家園的故事,隨後成了現象級暢銷書作家。 能看到胡賽尼作品的阿富汗人,對他相當不滿意:他在安全的美國,消費著阿富汗人的苦難,販賣阿富汗人的痛苦謀利。 然而,罵歸罵,這些罵他的阿富汗人,還是在努力逃出去。 這些年,喀布爾街頭最多的是英語培訓班,有點積蓄的家庭都會送孩子去學英語,即使沒法去美國,至少可以去相對穩定的巴基斯坦。 大家已經想明白了,接觸了現代文明的人,想保住命、過上好日子,最好一走了之,剩下的人,就在這片沒有希望的土地上繼續待著吧。 那麼,阿富汗的未來該怎麼辦呢? 恐怕還是得一步一步走,補上一個必不可少的歷史發展程序。 也許塔利班會吸取教訓,變得逐步文明起來;也許塔利班最終仍然會被推翻,但最重要的是,阿富汗人需要意識到: #一個民族的命運,#只有自己才能拯救。 簡單地說,阿富汗人需要意識到與世界和解的必要性,等外部的通訊和交通技術逐漸提高,逐步改變大多數阿富汗人的內在思維,加入世界政治經濟體系,讓國家現代化。 就像那些後發的國家一樣。 這條路,有的國家走了上百年。而阿富汗要走多久,能不能走,還都是未知數。 對那些阿富汗學者、導演、作家來說,也許在他們有生之年,阿富汗都無法變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 這一兩天,網上流傳著許多視訊:喀布爾的機場裡,擠滿了想要離開的人,人們不顧一切地想衝上飛機。 在一架飛機的機艙裡,密密麻麻擠滿了成百上千人。 有人抱著美軍運輸機的起落架一同起飛,結果從空中墜落身亡。 …… 阿富汗的現狀令人感到無奈,但也是殘酷的現實。 人類的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先有後,有快有慢,還不時倒退兩下。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阿富汗人祈禱。 就像我的一個中國大陸朋友今天感嘆的: 無論離開還是留下的,被捲入時代洪流的平民,能活下來就是幸運。 只要活下來,在這片歷經苦難的土地上,也許總有一線渺茫的希望,值得人們去期待。 ~Amy Cheng~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凱撒在渡過盧比孔河前抉擇人生一刻(Discrimen)時說「骰子就這樣擲出去了,還猶豫什麼。」 一個汽車品牌從整地蓋工廠到第一輛新車出廠可以有多快,答案是695天。越南VinFast汽車2017年9月1日於海防建廠,2019年7月28日200輛Lux A2.0型與Lux SA2.0型首批汽車移交給預訂客戶。 九月一開始,裕隆宣布主掌納智捷研發的「華創車電」員工全數遷往苗栗三義廠,不願配合遷廠者,或優離優退。身兼華創與納智捷董座的陳國榮,被拔去裕隆汽車副執行長及納智捷董座位置,納智捷董座一職改由裕隆汽車總經理姚振祥兼任。從以上舉措顯示,裕隆汽車正以切割老臣陳國榮的方式,讓納智捷化學去勢,使陳國榮繼續留任董座的華創車電自謀生路。 裕隆的這一齣戲碼彷彿清朝宮廷劇,被雍正視為肱骨且唯一享太廟的漢族大臣張廷玉,在乾隆一繼位後立即被拔去所有職務,目的是為廢除雍正13年來所建立的典章制度,結果為後來的鴉片戰爭埋下伏筆。 大至朝代更迭小到一間公司更換領導人,新人總把團體中的缺失看做是因為前人的領導方向錯誤。換人沒有什麼不對,換人可以促進新氣象,倘若根本思想沒有徹底解決,依舊還是會回到原本的道路上。 越南阮春福總理說「汽車工業的競爭力壓力很大,淘汰速度也很快,由此企業要靠自己的內在力量向前走,必須放過所有差異以建立合作關係,甚至與對手合作,同時須靠〝巨人〞,才能獲取成功。」。越南總理反映的是解決汽車工業的「囚徒困境」,合作對雙方都有利,要能保持合作卻是困難的,個人的最佳選擇往往並非團體最佳選擇。 因為有政府下共榮的指導棋,於是越南首富范日旺(Pham Nhat Vuong)VinGroup集團所屬的汽車大廠VinFast,才能創下世界汽車工業從動工興建、安裝、試運和僅在為期21個月內工廠已能正式運營的紀錄。首兩款汽車於2018年10月在巴黎車展上正式發布,12月即在越南市場銷售,創下在新車出廠1年之前已接到1萬份訂單的奇蹟。 對比台灣在80年代由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先生推動的大汽車廠計畫,從民國68年8月開始,至73年9月6日正式劃下休止符,歷經六年的時間,和日本Toyota歷經無數次磋商後,仍宣告流產。當時台灣政府希望藉引進國際大廠合作達到技術深根,目標是年產二十萬輛汽車,並訂下外銷比例50%。 台灣做不到的汽車夢,為何越南卻可以,最主要是越南人民有開放的觀念,其政府有持續性的政策。越南人的觀念開放到什麼程度,從越南一位諧星自拍的youtube影片中可以一覽無遺,他以越南語告訴全越南人說「copy就對了,你們有外國人的聰明嗎,反正再怎麼創新都贏不了外國人,拜託你們copy,100%copy就對了…」。儘管越南人已經很會copy,他還是覺得不夠,透過影片拍攝告訴越南人要毫無保留的copy。 越南諧星拍的這段影片若是換在台灣,肯定會被台灣觀眾罵到翻,難不成我們看你的表演原來都是copy來的。這正是越南人與台灣人不同的地方,越南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否則那位諧星也不敢拍那樣爭議性的影片,越南人認為只要生活能變的美好,創意不必在我,技術也不一定要給我。 越南人現在的做法是不是似曾相似,沒錯就是「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幾乎同時間開始的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起)與清朝「同治維新」(自1861年-1895年,持續35年),一個在短時間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強權,一個卻淪為強權覬覦的殖民地。明治維新是從技術到精神完全的copy外國,以軍事上來說陸軍聘請德國教官訓練,海軍則學習英國,如同他們在公元七世紀初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清朝的同治維新口號和目標先後分別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師夷之長技以求富」。注意到了嗎,清朝還是一個夷長一個夷短的叫,擺明看不起歐美國家,而且都只求表面上的「技術」取得,忽略了所謂的「維新」就是以開放的態度去做全面改革。 汽車不僅是單一產品,汽車是由1萬多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組裝而成,稱做汽車工業都不為過。汽車品牌要能成功,資金、產業供應鏈都是不可或缺,車廠本身策略更是至關重要。VinFas選擇的設廠地點「海防市」除了有越南最大的深水港,最主要是附近有日本、台、韓建立的車輛完整產業供應鏈,如日本HONDA、YAMAHA、韓國現代汽車、泰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 追求自有技術不是VinFast的重點,他們認為技術這種東西日新月異,自主研發過於鄺日耗費大量金錢,且會陷於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迷思。事實是品牌建立的目的不在於多賣東西給消費者,做品牌的目的是讓自己「被綁架」,讓社會監督自己的成本變低,變成一個好企業,這才叫做品牌價值,如同蘋果手機裡頭又有多少是他們自己的技術。 VinFast的作法不同於亞洲其它新品牌汽車,一推出即採流線帶肌肉感車款,本著越南copy精神,VinFast請義大利賓尼法利納(以設計法拉利出名)設計車型,整廠製造機械設備均源自德國九大汽車產業公司,包括了BMW、保時捷。以VinFast首兩款汽車於2018年10月在巴黎車展上正式發布的Lux A2.0型與Lux SA2.0,汽車雜誌形容是越級打怪。 越南VinFas汽車之所以能盡歐洲所有大車廠為其所用,恰恰正是捨棄了台灣每每重大投資的首要目標「技術轉移」,非得要學到外國人的技術否則免談。越南人本著技術不必在我,包括VinFast的CEO都請外國人來擔任也沒關係,只要越南能快速進步就好,就如同VinFast這個名字「快速的越南」(Vietnam fast),雖然他們的解釋是Phong cách (風格,Ph=F)、An toàn (安全)、Sáng tạo ( 創造性 )、Tiên phong (先鋒)。 因政治關係,越南台商是所有海外台商中最愛台灣的一群,保守估計超過十萬人,若十人中有一人會買車,十年換一次車,納智捷的銷量不含越南本地人及外國人,怎麼說至少也會賣出兩萬輛,事實是越南市場這四個字已經許久沒出現在裕隆的法說會上。若是納智捷連在越南一年都賣不出去幾輛車,肯定就是車子某些部份出了大問題,納智捷自己也承認車子小問題不斷,汽車是男人的第二個老婆,縱然越南台商有愛國心,終究老婆還是擺在第一位。 理想主義走到極端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不大關注其他人的利益,為了理想不計一切,走到極端會變成剝奪他人利益的藉口,當你的事業裡沒有其他人的共榮空間的時候,就註定失敗。納智捷要起死回生唯有重新獲得信任,最佳的試點地方及對象就在越南和當地的台商,具體要怎麼做,copy VinFas就對了,沖壓、車身焊接、塗裝、發動機、配套廠和組裝自己做,車型設計、引擎交給別人,儘量降低成本,做好品牌價值。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