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北市府稽查 41 家食品業者,發現 5 家業者標示不實:
- 三媽臭臭鍋:加豬標台灣豬
- 韓玉館:美豬標加豬。
- 潮味決:美豬標示台、西、加豬
- 三顧茅廬:美豬標台灣豬
- 印盒子廚房:美豬未標產地。
衛生局表示,問題批號產品全售完,依食安法未標示罰 3~300 萬,標示不實者罰 4~400 萬元,初犯將罰最低。

現有回應

  • E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以美豬混充其他國家豬肉,類似於以“阿根廷魷魚”假裝是“紐西蘭魷魚”這樣的狀況,是標示不實問題,並非危害人體健康問題,民眾無需過度恐慌。(資料:自由時報 2017/7/16)

    1. 進口食品在邊境檢驗若不合格就會命進口業者辦理退運或銷毀,所以不會有不安全的豬肉進入市場。

    2. 美豬不等

    不同意見

    自由時報 2017/7/16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33396

    豬肉儀表板
    https://ifi.fda.gov.tw/ifi/pfp/cp/pfpcp0706q.jsp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無相關回應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二○二一年元旦起,台灣開放含萊劑進口豬,蔡政府打著「食安五環」強調產地一定會標清楚。當時中央畜產會及衛福部推出琳瑯滿目的豬標章,從餐廳業者、小吃攤到市場,宛如貼符咒般成了「貼貼紙比賽」,但對比如今四起的美豬疑似「洗產地」事件,再次印證官方的管理失靈,這些豬標章真的只是用來貼心安、貼辛酸。 衛福部食藥署此次透過大數據揪出高風險食品業者,並會同地方衛生局啟動稽查,十二家次的高風險業者中,有二家業者標示不實,且發生民眾最害怕的「沒標美豬、只標加拿大豬」的疑似洗產地行為。經歷多次食安風暴,民眾對業者自主標示,信任度極低,與其相信業者,反而更相信隔壁鄰居口碑:市場那攤冷凍豬肉是「正港台灣豬」。 民眾無法靠舌尖辨別肉品來源國,更沒辦法掌握進出口單據。政府當初拍胸脯保證,要把關、要輔導、要強化標示,為什麼至今台灣人民對於標示的信任感,仍舊薄弱? 美國豬肉當初開放進口,國內爭議不斷,面對民眾的憂心,政府掛出保證,強調從邊境到市場,都會為民眾的食安把關,如今這些保證看起來多麼地廉價,食藥署只是一再強調台灣沒有萊豬,但問題是,連最基本的產地標示都做不到,誰還相信政府的保證? 食藥署稱這次稽查是利用大數據回溯稽查主動出擊,問題是業者六、七月就進貨,直到中秋節前兩三天才查獲標示不實,美國豬肉幾乎都已進了消費者肚子,這種稽查效率還好意思拿來說嘴? 更可議的是,而從進口蛋到進口豬,作為地方食安把關單位地方政府,卻面臨同樣的困境,中央都不願及時提供流向資訊,讓地方政府備多力分且事倍功半。請問,提供進口蛋、豬的流向有那麼難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