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9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2023年3月13日

今天Patrick老師要跟你分享一則金融消息,想作為一位社會菁英,世界上發生了什麼大事,你必須要知道。

轟然倒塌

3月11日,美國前20大銀行之一,擁有資產2000多億美元的矽谷銀行,突然宣佈破產。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家銀行倒閉事件。而整個轟然倒塌,僅僅發生在48小時之內。隨後,地震波及了美國股市。道指下跌345.22,標普500指數下跌56.73,科技股指-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99.46。矽谷銀行倒閉,波及到歐洲和亞洲股市,甚至幣圈。數字穩定幣USDC和美元幾乎脫鉤。

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怎麼說倒閉就倒閉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我幫你梳理一下。這要從2020年說起。

無息負債

還記得著名的美聯儲“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嗎?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遭受重創。3月3日,美聯儲“緊急降息”0.5%刺激經濟。3月15日,也就是12天之後,美聯儲再次宣佈“緊急降息”。這一次,一步到位,直接下調到:0~0.25%,直接拉到“零利率”。

這就是著名的“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可是,這件事,和矽谷銀行有什麼關係呢?

矽谷銀行就在這個時候,獲得了大量(幾乎)零利率的儲蓄。多大的量呢?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矽谷銀行的存款從760億美元,上升到了超過1900億美元。這些錢對使用者是存款。但對矽谷銀行來說,是負債。幾乎不用付利息的負債。也就是無息負債。

不用利息,借了很多錢。聽上去不錯。然後呢?然後,當然是投出去。

持有到期債券

既然是矽谷銀行,那是不是當然會投給矽谷創業公司呢?

是的。但是,那不是全部。因為矽谷創業公司的貸款需求,並沒有同比增長。甚至下跌。那怎麼辦?

矽谷銀行決定,大量購買1~5年期無風險國債。無風險國債,聽上去挺安全。但就是利率比較低。年收益只有1%。成本是0%,價格是1%。好歹也能賺錢啊。聽上去也不錯。

但是,這批無風險國債,很多都是“持有到期債券”(HTM)。

什麼是持有到期債券?就是只有到期,才能收回本息。如果提前收回,不但利息沒有了,連本金都要損失。

啊,這樣是不是有風險啊?

是的。這確實有風險,這種風險,就叫做:短債長投。

短債長投

什麼是短債長投?

活期儲蓄,就是短債。5年期國債,就是長投。

活期儲蓄之所以叫活期儲蓄,就是隨時可能會取走。萬一突然所有儲戶都來取錢,但是銀行投出去的錢,5年之後才能收回來,就會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這就是短債長投的風險。

但是,短債長投在銀行幾乎必然存在。因為理論上,所有儲戶都可能1天後取款。但是銀行放貸,卻不可能1天後收回。貸款期限,總比存款期限長。

那怎麼辦呢?存款準備金!

這就要提到存款準備金制度了。

雖然理論上,可能所有儲戶會在同一秒鐘,取走所有存款。但實際上,這不太可能發生。只要在帳面上保證一定比例的現金,就能應付大多數取款需求。因此,大部分國家的央行,都有“存款準備金”制度。就是必須鎖死一部分錢,放在央行,不能用於放貸。台灣的存款準備金率為8%左右(加權平均)。

那美國呢?美國當前是:0%!為什麼?為了刺激經濟。天啊。那萬一儲戶擠兌,銀行沒有錢怎麼辦?銀行要自己應對。另外,不是還有儲蓄保險嗎?

儲蓄保險,什麼是儲蓄保險?

我們以前的印象,銀行是永遠不會破產的。但這並不是事實。因為有企業破產法。很多人這才知道,銀行作為一家商業機構,也是可以破產的。

如果銀行破產了,我的存款怎麼辦呢?在台灣,不超過300萬元的存款,由保險賠付。所以,後來很多人建議,以後要把錢分存到不同的銀行。每家不超過300萬,就安全了。

但是,這對個人可以。對企業的大額存款,是無法操作的。

美國的儲蓄保險額是25萬美元。矽谷銀行有多少存款是超過25萬美元呢?90%。

那怎麼辦?只能期待極端情況不要出現。可是,它就是出現了。這個情況就是:美聯儲升息+科技業寒冬。

美聯儲升息

2020年,美聯儲“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把利率降到零。2022年,美聯儲再次“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連續升息7次。一次升息一次爽。一直升息一直爽。今年2月,美聯儲再次升息。現在的利率已經到了4.5~4.75%。

為什麼一會兒降息,一會兒升息呢?降息,是為了促增長;升息,是為了抗通脹。彼一時,此一時。可是,你還記得嗎?矽谷銀行購買的無風險國債,年收益是1%。如果資金成本到了4%以上,資金收益只有1%,那不就虧錢了嗎?

是的,確實是虧錢了。只是這個虧損,暫時不會暴露。只有售出債券,才會體現。這就是:未實現損失。

但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這時,美國又遇上了科技業寒冬。

科技業寒冬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大量美國科技公司開始裁員。特斯拉裁員、臉書裁員、微軟裁員、Twitter裁員 ……科技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不僅是美國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大量科技公司鎖住了招聘,2023年的預算斷崖式下跌。

美國風險投資業,也總體看衰美國經濟。著名的投資機構「紅杉」,發表演講,提醒所有被投機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管好現金流。本來很容易拿到錢的創業公司,也拿不到錢了。

可是,這和矽谷銀行有什麼關係?因為它是“矽谷”銀行啊。它的儲戶,大量都是美國科技公司。

流動性危機

當融資越來越困難,科技公司們,只好不斷消耗自己在銀行的儲蓄過日子。

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對矽谷銀行可不是好消息。這意味著,它那些成本為零的資金,在不斷流失。隨著科技公司取現越來越多,矽谷銀行遇到了巨大的流動性危機。於是,它打算拋售一些資產,來獲得資金。

但是,還記得那些資產,是“持有到期債券”嗎?一旦提前拋售,就會產生巨大損失。矽谷銀行拋售了210億美元的債券,損失18億元。

這一下子,就引發了市場巨大的恐慌。矽谷銀行是不是要出問題了?大量公司開始想盡辦法,轉移自己的存款。僅3月8日一天,提現轉移申請就超過了420億美元。大量創業公司,基金公司,瘋狂出逃。而矽谷銀行,只有100多億可用資金。然後呢?然後,矽谷銀行一點都不掙扎,立即宣佈破產。

後繼影響

這件事,用著名孵化器YC Combinator的CEO陳嘉興(Garry Tan)的話說,這是“初創企業的滅絕級事件”。為什麼?因為大量科技公司的存款,都在這家銀行。他們下週,會付不出供應商的欠款了;下個月,會付不出員工的薪水了。

如果拿不回來這些錢,用Garry的話說,整個時代的創業公司,將會從這個星球上消失。

隨後,包括紅杉在內的125家風投機構聯合發表聲明,呼籲政府介入。並稱如果矽谷銀行被另一家實體收購,投資者將繼續與該機構建立關係。伊隆•馬斯克在Twitter上也表示:對這個問題保持開放。

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還不確切知道,看後面的發展吧。但到目前為止,也許我們應該學到一個教訓就是:不要輕易“短債長投”。閃崩的那一天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唉!很多人都希望改變世界。但是走著走著,就被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只想說:希望你不會!

思維轉換學院(TDDW學院)與您分享!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矽谷新創2021年遭遇逆風、募資不順,所以因資金需求而大量提款,導致矽谷銀行短時間內沒有大量現金因應擠兌。過去在低利率時代,該行將大量存款投資於美國公債以及房貸抵押證券(MBS),卻沒料到美國聯準會2021年的暴力升息,導致其持有債券殖利率跟著快速下滑,讓債券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發

    不同意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0612
    1 年前
    5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美國開始明搶了。全世界富豪存在開曼群島銀行的錢被美國政府沒收了。 開曼群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避稅天堂。 全世界各國的富豪和跨國公司都在這裡註冊公司或者是子公司。 包括國內的很多互聯網大廠在開曼都有公司。 因為在開曼開公司,政府不徵收任何直接稅,包括公司利潤資本收益個人所得都不需要繳稅。 只要簡單的填寫註冊信息,就能註冊一家公司,不需要辦公地點,甚至不需要一個實際待在這裡的員工。 這些名義上位於開曼群島的公司,就能控股千里之外的實體企業,從而合法避稅。 如此誘惑對富人來說確實是天堂,但誰能想到一夜之間它也成了富豪財富的墳場。 因為開曼群島是美國治下的海外領土,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時候, 美國編織了一套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鬼話,哄得全世界富豪上竿子往開曼送錢。 而當形勢有變,美國立刻翻臉,連窗的都懶得裝了。 現在的美國通脹高企美債危急入不復出,正好需要這筆錢來填補國內的漏洞,如是直接明著搶了。 但這一次呢,美國公民存款不受影響,針對的只是亞洲客戶。 前段時間呢,美國銀行接連爆雷,導致全世界各地的儲戶對美國銀行都不看好, 尤其是美國矽谷銀行的破產,致使儲戶的資產全部歸零。 但美國當時為了穩定銀行系統的風險,表示會賠償儲戶們的損失,也就暫時穩住了局面。 但是,矽谷銀行在開曼有分行,專門就是為了亞洲用戶設的。 當亞洲用戶還在等美國政府給補償的時候,沒想到美國食言了。 一位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發言人表示,我們只對美國國內的用戶進行保護, 如是直接沒收了亞洲儲戶的錢,去賠償美國儲戶。 這樣的做法和當初美國聯合自己的小弟一起沒收俄羅斯富豪資產一樣的不要臉。 為了能私吞了這筆錢,美國監管機構以及矽谷銀行更是瞞著儲戶,不進行披露。 如果不是美國媒體曝光,不少的亞洲儲戶還以為自己的錢放在開曼分行不會有事。 現在這些人估計也都傻了。 我網上查了一下矽谷銀行開曼分行供有139億美元的存款。 遨不可及地說,亞洲儲戶這麼一塊肥肉早就被美國銀行惦記上了。 而且,美國利用銀行搶劫他國財產也不是第一次了。 手段特別的簡單粗暴,就是通過有計劃的讓美國銀行破產。 破產銀行裡的可是各國的錢財。 一宣布破產,這錢就被美國私吞了。 儲戶的血汗錢就這樣一夜清零了,這筆殺豬盤可狠太多了。 但這不就是強盜行為嗎?
    3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
  • 合法搶劫? 美國加州矽谷銀行宣布倒閉後,48小時內被接管,閃電完成了通常6-12個月才能完成的的清算和交接,明天準備照常營業,只是之前的債務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承擔11%,其餘的89%(損失)由儲戶自己承擔,而儲戶其中有一大半是華人儲戶,這又是再一次的美國金融史上最精準(之一)搶劫,以高效率、低成本、零違法、金額巨大……等特點,取得階段性勝利。 美國人笑了,比印錢還划算… 矽谷、第一共和……等銀行只是開始,不是結束。 這是一種新的合法搶掠華人財富的方式!
    3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文雖長但一定要看完。 最近看到美國政府在印鈔票的新聞。 其實比美國政府更可怕的機構叫(美聯儲)。 在美國有兩個神密機構一.是51區。 2.是 美聯儲 小弟為您簡單整理一下美聯儲是何方神聖。若有興趣可點下方的連結了解更多。 美聯儲隱藏在“政府機構”背后的另一個身份,是一個神秘的私有機構。正如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一書中指出,中國可能沒有幾個經濟學家知道美聯儲其實是一家私有的中央銀行,大多數中國人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在發行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美國政府如果想要得到美元,就必須把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貨幣戰爭》,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頁) 《美國憲法》規定:“國會擁有貨幣的制造和價值規定的權力。 ”而1913年通過的所謂《美聯儲法案》,將美國貨幣發行權拱手交給了華爾街金融家族,私人家族竊取了公共權力。 二是具有隱秘性。跨國金融家族通過兩百多年的努力,最終控制了美國,建立了如日本幕府時代的僭主體制,但是手段更加隱蔽。除了金融權力的控制和利用,再有就是對信息權力的控制和應用。美國主流媒體,都是被屈指可數的幾家華爾街金融家族控制,重大事件的報道必然受到幕后操縱者的審查過濾。2011年矛頭指向華爾街金融家族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直到兩個星期以后美國主流媒體才輕描淡寫地有所報道,由此可以窺斑見豹。三是具有世襲性。美國權力的真正核心其實是紐約美聯儲,但是關於美聯儲的相關信息人們知之甚少。美聯儲的權力結構封閉而且內部依靠血緣、姻親世襲,對於美國社會而言,被迫進入金融僭主世襲體制,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框架中,美聯儲不屬於任何一級,不受國會控制的撥款程序支配,經費自理且有大量節余,能夠拒絕聯邦政府審計機構的審計,明顯獨立於行政、立法與司法,因此被稱之為‘無頭的第四部門’,但是它的所有權與服務對象清晰,那就是華爾街、美國的金融資本,是‘第四權力’的集中代表。 而到了2013年10月,美國聯邦債務已經高達17萬億美元,人均負債超過5萬美元,每年付給銀行和債權人的利息總額超過了4500億美元。美聯儲是美國聯邦債務的最大持有者,而不是中國。 1983年,全美的媒體由50家大公司控制,而現在,6家大公司已經控制了超過90%的美國媒體,由此可以判斷,美聯儲的金融僭主世襲體制在美國仍然呈現進一步加強的態勢。 1787年9月17日,美國十三個州的代表在費城會議投票通過憲法草案。而在兩百多年后的2011年9月17日,這個象征美國精神的紀念日,卻爆發了美國民眾抗議1%的金融富豪統治99%普通民眾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這不能不說是對美國制度的莫大諷刺。
    2 人回報3 則回應3 年前
  • 美國作為世界老大,控制著整個世界,但你知道,誰又控制著美國呢? 今天就為你揭開隱藏在美國背後控制著美國的那個神秘。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美國的金融體制。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美聯儲,相當於美國的中央銀行, 只能是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維護金融體系。 按理說,這麼重要的國家金融管理機構,一定是屬於國家的才對。 然而,美國的金融管理機構,居然是一個由私人銀行家和大企業集團構成的私人組織。 也就是說,美聯儲根本就不是美國政府的,也不受美國政府的控制。 美聯儲所有的高層,都是這些私人金融集團的首腦。 美國政府只能從這些首腦中任命每一屆的美聯儲主席。 美國政府並沒有美元的發行權和管理權,只有發行美國國債的權利。 美國所有的美元都是由私人性質的美聯儲發行和管理的。 美國政府需要用國債來作為抵押,向美聯儲借美元用於流通,然後再向美聯儲還本付息。 美國人民每年交納的數量最多的稅,是個人所得稅。 而這些錢都沒有進入政府的腰包作為財政預算,而是直接進入了美聯儲的賬戶,作為美國政府貸款美元使用的利息了。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呢?然而,這就是美國的金融體制。 這樣的金融體制導致了整個的美國人民企業政府都欠美聯儲的錢。 迄今為止,美國人民欠下美聯儲的債務高達44萬億美元,而且還在每年增長著。 這表明美國人民將永遠也還不清欠美聯儲的錢了。 既然還不上錢了,那就只能乖乖的當孫子了,只能乖乖的為美聯儲打工還債了。 因此,美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媒體等重要機構完全被這些銀行家的資本控制了。 所以,他們想讓誰上台誰就上台,想讓誰擔任什麼職務就擔任什麼職務。 美聯儲背後的那些金融集團才是控制著美國的隱形操守,江湖人稱影子政府。 而美國政府不過是為影子政府站台打工賺錢罷了。 難道美國人民和愛國議士就沒有敢出來反抗這種金融體制的嗎? 當然有,翻開美國二百多年的發展歷史,曾經有七位總統和無數愛國議員遭遇過刺殺和迫害打擊。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因為他們都不滿美國這樣的金融體制,都想抗爭和改變這樣的金融體制。 然而,誰敢觸碰這個底線,誰就只有死路一條。 當然,更多的所謂實實務的總統和議員都不會自尋死路的。 只要乖乖的幫助影子政府賺錢,就會獲得影子政府額外的打賞和保護,有何樂而不為呢?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美國那麼唯利是圖了吧,那麼不擇手段的捍衛老大的地位了吧,那麼唯所欲為的掠奪世界了吧。 因為美國不屬於美國人民,美國政府也不是美國人民的政府。 美國政府只是由影子政府操控的,為影子政府賺錢的傀儡。 而影子政府畢竟不是政府,只是一個龐大的盈利性的私人組織。 這樣的組織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這才是美國的真實本質。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大家午安 在美聯準會掀起狂風暴雨後 包括股票、債券、信貸和加密貨幣 所有資產類別幾乎無一倖免 而尋找避風港的基金經理們 最終在一個不起眼的市場角落找到慰藉:現金 儘管當前風險資產價格處於多年來的低點 但交易員並不急於將資金投入這些資產 原因之一就是貨幣市場突然可觀的收益 另一個原因則是 隨着美聯準會繼續推高利率以抑制通脹 市場參與者終於意識到 美聯準會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放棄其鷹派政策傾向 因此將現金作為抵禦動盪的首選資產 貨幣市場基金2%到4%的收益並不高 尤其是在通脹率達到8%以上的情況下 但在一個債券處於熊市 全球股市處於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同時美聯準會已明確表示 它願意踩下美國經濟的剎車 以控制物價上漲的環境下 這幾趴的正回報率顯得尤為珍貴 目前貨幣基金、銀行 和其他機構的現金非常充裕 以至於這些機構將創紀錄的資金 投入到美聯準會的隔夜逆回購協議工具(RRP)中 在美聯準會上週加息75個基點後 這一短期工具的利率目前為3.05% 不過,更深入地瞭解可以發現 美國商業銀行還有18萬億美元的存款 事實上美國的銀行正坐擁約6.4萬億美元 遠高於2008年的約2500億美元 雖然大部分資金來自支票和儲蓄帳户 其收益率遠遠低於貨幣市場基金 但這既證明瞭疫情期間政府出臺的刺激措施規模之大 也證明瞭人們對投資這些基金的猶豫程度 從另一方面看 所有這些資金也可能在等待時機 這意味着一旦市場情緒好轉 或者資產價格跌至令人難以忽視的水平 就會有大量資金準備好引發一波購買潮 大家應該知道了我為什麼讓大家保持現金流 因為目前很多主力都是這樣子做 當市場不好的時候就應該保存實力 而不是去跟整個市場做對抗 如果沒有很好的保持現金流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只能賺一點或者回本 那樣做投資其實就在浪費時間 不要忽略我經常提示大家要做的事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華爾街巨頭貝萊德投資公司2020年7月突然提示水資源稀缺。 同年12月,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水價格期貨, 水忽然就變成了和石油一樣的大宗商品。 但是水並不缺呀,價格也很穩定。 這不適合拿來做大宗商品期貨呀。 別急,咱往下看。 四年,也就是2021年4月6號,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芝加哥發表了講話,他說, 7天以後,也就是4月13號,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把福島核電站污水排放入海。 看出什麼沒?這倆狗日子早就憋了一大泡壞水。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貝萊德公司是個什麼鬼? 他怎麼能最早知道水會稀缺呢? 繼續往下看,別忘了順手點個小紅心。 貝萊德集團英文名叫Black Rock,又稱為黑岩,不是黑石哦。 黑石在他面前只是個小弟弟,管理1萬億美元資產而已。 而黑岩是由8個猶太人創立美國最大的資管集團, 管理總資產接近10萬億美元,比法德的GDP加起來還要多,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他是許多軍工製藥金融媒體集團的控股股東,還管理著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 重點來了,他還是福島核電站罪魁禍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黑岩同時還控制著包括阿斯利康在內的很多抗癌類藥物企業, 並且還在全球收購水處理精華公司。 這就清楚了,這頭把日本這條瘋狗放出來咬人,另一頭支起攤子賣藥療傷。 這日美聯手不斷在刷新人類道德底線。 不過中國有句古話,多行不易,必自斃。
    1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2 月 20 日訊】現在用3C產品上網已經相當普遍,國內外許多公共場所也都有提供免費WiFi。不過在中國深圳卻有人才連上公共網路幾分鐘,就收到銀行發訊息通知,帳戶裡6000多元人民幣,也就是大約2.8萬台幣的存款不翼而飛。根據大陸科技公司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廣東、浙江、四川三省風險熱點數量排名前三名。如果不小心連到風險WiFi,輕則遭到惡意廣告網站騷擾,重則被引導到釣魚網站,導致手機內帳號密碼被盜,洩露個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吳可蘭所有的國企無償的被美國霸佔﹔ 各位朋友猜一下,你們爾蘇能鄉的惡物戰爭,誰是最大贏家? 你們可能說是軍火商啊,什麼什麼什麼,美國政府啊,都錯了。 華爾街,美國資本成為惡物戰爭的最大贏家。 有沒有聽過貝拉德公司,它是全球最大富可敵國的資產管理公司, 這家公司基本上併吞了吳可蘭。 哎,你能相信嗎,各位朋友,這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啊, 吳可蘭多慘是不是啊,在美國的雙擁之下,在美國的主導之下, 死了多少人啊,以平民為例,各地區平民的死亡人數加在一起大概是2.4萬人左右, 每個州的死亡人數也都有報告,那麼這個數字是不是很準確, 咱們講我也不知道,那麼戰鬥人死亡呢,這就非常複雜了, 俄羅斯估計啊,從去年2月到9月呢,死亡的5到6萬人, 開戰一年,吳可蘭應該損失了60萬大軍啊, 那把各方面數字匯報給各位,當然事實上我們也無法查證, 那誰是最大得利者呢,我剛剛不是講了嗎,貝拉德, 還不止呢,吳可蘭引導人啊,是大發戰爭財啊, 這不是我講的,是福布斯講的,福布斯評估了吳可蘭國家主要官員的2022年度的個人財富數據啊, 各位請看啊,中國10年刺激,他個人財富從6.5億美元增長到了15億美元, 國防部長從7.8億美元增長到了13億美元, 外交部長從4.5億美元增長到了12億美元, 總統辦公室主任從1.5億美元增長到了8億美元, 基輔士市長從6.2億美元增長到了10億美元, 所以死亡這麼多的軍人,這麼多的大百姓,結果呢是肥了吳可蘭國家領導人, 但是還有什麼,還有一個我們基本上沒有談到的, 美國資本,吳可蘭所有的國企無償的無償都被美國霸占, 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與吳可蘭成立叫做吳可蘭發展基金, 表面上來看,貝萊德公司的目標是吸引對能源基建和農業投資對不對, 實際上,這意味著吳可蘭這國家的主要資產, 細數拋售,從黑土地到電網全部被美國資本免費接手, 那麼貝萊德就是美國資本代表, 他是什麼呢,他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 截止到今年1月1號為止,他管理資產為8.59萬億美元, 他比德國法國的GDP價錢多還多, 那麼他這家公司在全世界擁有你無可想象的巨大真人影響力, 他不僅是許多大型金融什麼製藥企業,軍工巨頭和美理集團的股東, 他管理著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 也就是說他直接操作美聯儲最重要的貨幣現代政策的工具之一, 根據雙方的協議,所有援助吳可蘭的國際資金, 吳可蘭的國際資產, 吳可蘭的國債等, 都有貝萊德管理, 各位朋友請注意, 我們過去在西中清朝的時候叫什麼叫喪權辱國對不對, 這不是的, 這話不適用於吳可蘭, 這什麼叫超級賣國賊差不多, 吳可蘭自己關於的超級賣國賊, 我講到這裡你都不敢相信會這種國家會這種領導人, 你真的都不敢相信, 我們以前談的是美國軍工巨頭不想讓戰爭停止, 那我告訴你, 美國資本以貝萊德為主導的美國資本也不想讓戰爭停止, 所以梅德韋傑夫這麼說的, 俄羅斯願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吳可蘭危機, 但大洋彼岸不允許吳方這麼做, 西方還在繼續向吳可蘭輸送武器, 阻止任何恢復談判的可能性, 因此背後不但有著軍工, 還有著美國資本不想讓戰爭停止, 這就是答案好吧。
    1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烏克蘭所有的國企無償的被美國霸占。 各位朋友猜一下,你們爾蘇能鄉的惡物戰爭,誰是最大贏家? 你們可能說是軍火商啊,什麼什麼什麼,美國政府啊,都錯了。 華爾街,美國資本成為惡物戰爭的最大贏家。 有沒有聽過貝拉德公司,它是全球最大富可敵國的資產管理公司。 這家公司基本上併吞了烏克蘭。 哎,你能相信嗎?各位朋友,這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啊。 烏克蘭多慘是不是啊? 在美國的雙俑之下,在美國的主導之下,死了多少人啊? 以平民為例,各地區平民的死亡人數加在一起大概是2.4萬人左右。 每個州的死亡人數也都有報告。 那麼這個數字是不是很準確? 等他們講我也不知不知道。 那麼戰鬥人死亡呢?這就非常複雜了。 俄羅斯估計從去年2月到9月呢,死亡到5到6萬人。 開戰一年,烏克蘭應該損失了60萬大軍。 那各方面數字會不會有給各位?當然是文明無法查證。 那誰是最大得利者呢?我剛剛不是講了嗎? 貝拉德?還不止呢。 烏克蘭引導人大發戰爭財。 這不是我講的,是福布斯講的。 我說的! 福布斯評估了烏克蘭國家主要官員的2022年度的個人財富數據。 各位請看,中路哲聯司機,他個人財富從6.5億美元增加到了15億美元。 國防部長從7.8億美元增加到了13億美元。 外交部長從4.5億美元增長到了12億美元。 總統辦公室主任從1.5億美元增長到了8億美元。 基輔士市長從6.2億美元增長到了10億美元。 所以死亡這麼多的軍人,這麼多的大百姓,結果是肥了烏克蘭國家領導人。 但是還有什麼?還有一個我們基本上沒有談到的, 美國資本。 烏克蘭所有的國企無償的無償都被美國霸占。 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與烏克蘭成立叫做烏克蘭發展基金。 表面上來看,貝萊德公司的目標是吸引對能源基建和農業的投資,對不對? 實際上,這意味著烏克蘭這國家的主要資產,細數拋售從黑土地到電網全部被美國資本免費接手。 那麼,貝萊德就是美國資本代表,他是什麼呢?他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 截止到今年1月1號為止,他管理資產為8.59萬億美元。 他比德國和法國的GDP價錢還要多。 那麼他這家公司在全世界擁有你無可想象的巨大政治影響力。 他不僅是許多大型金融什麼製藥企業、軍工巨頭和美里集團的股東, 他管理著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也就是說他直接操作美聯儲最重要的貨幣現代政策的工具之一。 根據雙方的協議,所有援助烏克蘭的國際資金、烏克蘭的國際資產、烏克蘭的國債等,都由貝萊德管理。 各位朋友請注意,我們過去在形容清朝的時候叫什麼叫商權辱國,對不對?這不是的。 這個話不適用於烏克蘭,這什麼叫超級賣國賊差不多。 烏克蘭自己關於的超級賣國賊,我講到這裡你都不敢相信會有這種國家會有這種領導人的嘛,你真的都不敢相信。 我們以前談的是美國軍工巨頭不想讓戰爭停止,那我告訴你,美國資本以貝萊德為主導的美國資本也不想讓戰爭停止,所以梅德韋傑夫這麼說的。 願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 但大洋彼岸不允許烏克蘭這麼做,西方還在繼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阻止任何恢復談判的可能性,因此背後不但有著軍工,還有著美國資本,不想讓戰爭停止,這就是答案,好吧。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這個視頻關於美國經濟、外交、軍事的幾個趨勢值得注意】 (1) 美債又創新高, 達到22.59億美元,而GDP也不過20.5兆美元, 川普上任之前,美債僅19兆美元, 貿易戰美國贏了嗎? (2) 美國年度財政赤字飆到1兆美元, 川普上任前的財政赤字僅為6000億美元, 美國整體貿易逆差也明顯擴大,詳下述, 貿易戰美國贏了嗎? (3) 各國加快速度拋售美債, 導緻美國國內出現美元荒, 也就是缺錢, 美國央行( 美聯儲) 不得不印鈔5400億美元 ,由美聯儲用來購買美債 , 將美元投放到國內市場, 解決國內的美元荒, 貿易戰輸贏暫且不談, 美國在貨幣戰卻已經輸了, 因為美國原本採用升息及挑起貿易軍事戰爭手段製造恐慌, 企圖將全世界的美元召喚回美國避險及投資, 企圖窒息新興市場國家( 包括中國、印度、越南等等)的經濟,目的是為美國經濟補血,孰料, 現在不但須停止升息, 還必須悄然放水印鈔搞QE, 幫自己解圍, 也等於幫新興國家解危, 市場資金做不利美國的反向流動,證明美元霸權翻雲覆雨的能力已經破功, 貨幣戰已然戰敗, 人民幣趁勢崛起成為世界160餘國央行的儲備貨幣。 搭配另外的新聞,研判: (4)美國在2018年有8,790億美元創紀錄的貿易逆差, 2019年上半年貿易逆差再擴大10.4%, 以此趨勢推估, 美國2019年全年貿易逆差估為9700億美元, 又破紀錄了。 反觀,中國卻有貿易順差, 中國2019年前半年的貿易順差則擴大46%, 中國貿易順差成長國家,來自一帶一路國家與版主預測相符。 可見美國設置的關稅障礙及貿易障礙, 無法減少貿易逆差, 治病不治根,越治病越重。 (5) 美國最先進的福特號航母在五年內沒辦法佈署, 也應是財政無力支撐, 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影響力也在減弱。 (6) 美國宣布放棄在敘利亞戰爭中長期與美國併肩作戰的庫德族, 令庫德族立於遭土耳其滅族之憂, 美國優先政策大旗, 不得不出賣盟友, 應該是不得已之舉, 因財力無法支撐。 美國利益優先的作風, 台灣隨時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棄子。 (7) 伊朗以無人機重創美國在中東主要盟邦的沙地阿拉伯, 令美國顏面無存,川普想要攻打伊朗 需要3兆元軍費,遭聯合國其他常任理事國, 中、英、法、義及德國反對, 這五國罕見一致聯合拋售美債, 讓美國資金更吃緊, 美國若要攻打伊朗, 恐會動搖國本, 川普要三思, 形勢比人強。 (8)外交戰為軍事戰之本,於台灣亦然, 美國搞關稅戰、貿易戰, 把世界主要盟友得罪光光, 外交戰已敗, 這種情形下, 美國若發動對伊朗的軍事戰, 只會死更多美國人, 只會讓美國經濟學雪上加霜 , 恐有蕭牆之禍, 美國國內6個州搞獨立的條件將更為成熟, 看不出對美國有什麼好處。 (9) 中國古諺「 國之雖強,好戰必亡」,貿易戰,也早一點結束吧! 世界至大,非美國所能獨治, 和平互利才是最終的道路。 https://youtu.be/UqzX1CuTbw4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