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紅茶可消滅新冠病毒
#紅茶飲中的新冠病毒能在10分鐘後減少99.99%

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宣佈,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可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效果。

日本《產經新聞》指出,研究實驗使用約10種產品,包括瓶裝綠茶、紅茶茶包、還有奈良大和茶茶包等,再將裝有新冠病毒的液體倒入這些茶中,之後觀察病毒含量。

研究發現,最能有效消滅新冠病毒的是紅茶,茶飲中的病毒能在1分鐘內減少99%,10分鐘後減少99.99%。

不過該研究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尚不清楚對人類是否有效。

研究發現,有些茶讓新冠病毒失去傳染力,但也有些茶沒有任何效果。目前還不清楚茶「滅活」病毒的機制,但可能與茶中含有的兒茶素有關。此前已有研究證明,兒茶素能對附著在流感病毒表面突起的蛋白質,消除其病毒傳染力,研究推測能對新冠病毒可產生同樣效力。

現有回應

  • Asdfgh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疾病管制署強調,茶是食品,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專家也說,冠狀病毒是飛沫傳染,民眾進出醫院或人多的密閉空間仍需戴口罩防護,而依現階段的研究,喝茶僅能輔助預防大家不慎東摸西摸的「病從口入」。

    出處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22577
    4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來看到多喝茶居然能夠滅新冠嗎? 日本耐量研究發現,把新冠病毒跟茶水混合,一分鐘之後,90%的病毒都會被消滅。 10分鐘之後,滅菌效果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京都研究也發現,茶中的茶兒素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活性。 喝茶時含在嘴裡10秒鐘,更可以降低飛沫傳播的風險。 新冠病毒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日本耐量研究發現,若把新冠病毒和茶水混合, 一分鐘後,90%的新冠病毒都會被殺滅,再放久一點,效果更好。 京都大學也有研究,若把帶有新冠病毒的唾液加入綠茶,只要10秒鐘,病毒傳染力就會被殺光,剩不到1%。 喝茶有助於抗毒,但到底該怎麼喝? 專家說不要急著吞下去,先含一下,讓茶水浸泡兩頰口腔內側以及舌頭下方,至少含住10秒鐘再吞下去,抗毒效果最好。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因為茶中的兒茶素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所以喝什麼茶也有學問。 綠茶由於未發酵兒茶素最多,烏龍茶等兒茶素只有綠茶的三分之一。 再來是紅茶,最後是普爾茶,越發酵最多,兒茶素都被氧化掉,所以就抗毒效果來看,綠茶最有效。 記者綜合報導。
    2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冠病毒跟茶來混合,一分鐘之後,90%的病毒都會被消滅,10分鐘之後,滅菌效果幾乎達到百分百。 新冠病毒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劇本《耐良研究》發現,若把新冠病毒和茶水混合,一分鐘後,90%的新冠病毒都會被殺滅,再放久一點,效果更好。 若把帶有新冠病毒的唾液加入綠茶,只要10秒鐘,病毒傳染力就會被殺光,剩不到百分之一。 喝茶有助於抗毒,但到底該怎麼喝?專家說不要急著吞下去,先含一下,讓茶水浸泡兩家口腔內側以及舌頭下方,至少含住10秒鐘再吞下去,抗毒效果最好。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因為茶中的兒茶素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所以喝什麼茶也有學問,綠茶由於未發酵,兒茶素最多。烏龍茶的兒茶素只有綠茶的三分之一,再來是紅茶,最後是普爾茶,越發酵最多,兒茶素都被氧化掉,所以就抗毒效果來看,綠茶最有效。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冠病毒跟茶來混合,一分鐘之後,90%的病毒都會被消滅,10分鐘之後,滅菌效果幾乎達到百分百。 新冠病毒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劇本《耐良研究》發現,若把新冠病毒和茶水混合,一分鐘後,90%的新冠病毒都會被殺滅,再放久一點,效果更好。 若把帶有新冠病毒的唾液加入綠茶,只要10秒鐘,病毒傳染力就會被殺光,剩不到百分之一。 喝茶有助於抗毒,但到底該怎麼喝?專家說不要急著吞下去,先含一下,讓茶水浸泡兩家口腔內側以及舌頭下方,至少含住10秒鐘再吞下去,抗毒效果最好。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因為茶中的兒茶素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所以喝什麼茶也有學問,綠茶由於未發酵,兒茶素最多。烏龍茶的兒茶素只有綠茶的三分之一,再來是紅茶,最後是普爾茶,越發酵最多,兒茶素都被氧化掉,所以就抗毒效果來看,綠茶最有效。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冠病毒和茶混合,一分鐘後90%的病毒都會被消滅,10分鐘後滅菌效果達到百分百。 新冠病毒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劇本《耐良研究》發現,若把新冠病毒和茶水混合,一分鐘後90%的新冠病毒都會被殺滅,再放久一點效果更好。 其實99.9%、10分鐘後被茶水殺滅。可以拿茶水洗洗手,多喝點茶水,可能就有保護作用。 京都大學也有研究,若把帶有新冠病毒的唾液加入綠茶,只要10秒鐘,病毒傳染力就會被殺光,剩不到百分之一。 感染者喝茶時,大氣中的病毒會變弱,可能會降低肥膜感染的危險。 喝茶有助於抗毒,但到底該怎麼喝?專家說不要急著吞下去,先含一下,讓茶水浸泡兩家口腔內側以及舌頭下方。 至少含住10秒鐘再吞下去,抗毒效果最好。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因為茶中的兒茶素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所以喝什麼茶也有學問。 綠茶由於未發酵,兒茶素最多。烏龍茶的兒茶素只有綠茶的三分之一。再來是紅茶,最後是普爾茶。 越發酵最多,兒茶素都被氧化掉,所以就抗毒效果來看,綠茶最有效。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冠病毒和茶混合,一分鐘後90%的病毒都會被消滅,10分鐘後滅菌效果達到百分百。 新冠病毒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劇本《耐良研究》發現,若把新冠病毒和茶水混合,一分鐘後90%的新冠病毒都會被殺滅,再放久一點效果更好。 其實99.9%、10分鐘後被茶水殺滅。可以拿茶水洗洗手,多喝點茶水,可能就有保護作用。 京都大學也有研究,若把帶有新冠病毒的唾液加入綠茶,只要10秒鐘,病毒傳染力就會被殺光,剩不到1%。 感染者喝茶時,大氣中的病毒會變弱,可能會降低肥膜感染的可能性。 喝茶有助於抗毒,但到底該怎麼喝?專家說不要急著吞下去,先含一下,讓茶水浸泡兩家口腔內側以及舌頭下方。 至少含住10秒鐘再吞下去,抗毒效果最好。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因為茶中的兒茶素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所以喝什麼茶也有學問。 綠茶由於未發酵,兒茶素最多。烏龍茶的兒茶素只有綠茶的三分之一。再來是紅茶,最後是普爾茶。 越發酵最多,兒茶素都被氧化掉,所以就抗毒效果來看,綠茶最有效。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你知道嗎?其實低溫並不是罹患流感的主因,戴口罩對感冒的預防也沒有太大的效果! 今天不只要打破你對罹患感冒的迷思,還要介紹可以預防、抵抗感冒的「鹽紅茶漱口法」,只要在紅茶裡簡單多加一匙鹽,就會比起直接使用清水漱口,或是使用市售漱口水、綠茶等更有效抵抗感冒來襲! 溫差過大才是易罹患感冒主因,除了戴口罩外,更要勤洗手預防病菌入口。長時間待在溫暖環境,突然外出接觸到低溫環境,體內的免疫力會急速下降,會導致感冒病毒較易入侵。因此防治感冒的重點之一,就是要預防所處環境溫差過大。 戴口罩其實對感冒預防無法發揮多大的效果,病毒透過手部觸摸後進入體內的機率,遠比直接的飛沫傳染來得高許多。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洗手次數非常重要。除了頻繁洗手以外,還可以搭配漱口的方式,來清除已經進入口中與喉部的病菌,更有效地對抗感冒病毒。 科學分析發現,兒茶素可殺菌、茶黃素可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部細菌學島村忠勝教授的實驗顯示,在市售漱口水、綠茶漱口等諸多漱口法中,對抗病毒最有效的就是紅茶漱口法。島村忠勝教授表示,一般的市售瓶裝紅茶其實就比漱口水更具有殺菌能力。 紅茶中所含有的兒茶素具有非常好的殺菌效果,而完全發酵的紅茶所含的兒茶素更是比綠茶更有效。除了兒茶素以外,日本紅茶協會另外指出,紅茶所含有的茶黃素還可幫助降低流感病毒的感染力。 鹽,具有很好的殺菌效果。鹽水不只可以緩和喉嚨的發炎症狀與疼痛感,也能有效去除喉部的過敏原、病菌等刺激物。只要在漱口水中加入一匙鹽,不只可以預防感冒,也對感冒後喉部狀態的復原非常有幫助。下面要介紹的就是可以有效防治、抵抗感冒的「鹽紅茶漱口法」。 「鹽紅茶漱口法」 材料: 紅茶茶葉1克(大約是1小茶匙的1/3,也可使用茶包中的茶葉)、100毫升的沸騰熱水(溫度過低的話將會影響兒茶素的溶出)、100毫升的冷水、鹽1小茶匙 步驟: 1將紅茶茶葉放入熱水中,5分鐘後拿出。 2將泡好的紅茶使用冷水進行稀釋。 3放鹽攪拌均勻,就可以漱口使用了。 ※小提醒:為了預防紅茶的成分產生劣化,需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微高於人體體溫的37度鹽紅茶會具有最好的漱口效果。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日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帶領科研團隊研究,發現「單寧酸」能抑制新冠病毒複製,進而降低傳染機率,這項研究成果還登上知名期刊《美國癌症研究雜誌》。到底要吃多少單寧酸,才會達到有效濃度? 香蕉、葡萄、草莓、茶都富含單寧酸 單寧酸可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研究,可說是抗疫大突破。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臉書指出,香蕉、葡萄、草莓等水果和茶都富含單寧酸,甚至有些人已經把腦袋動到葡萄酒上,從此正當喝酒的理由又多了一種。事實上,從SARS時代就開始有利用單寧酸來對抗SARS病毒的想法和研究。 蕭捷健說明,單寧酸對抑制冠狀病毒複製有一石二鳥的效果: 1.單寧酸能夠抑制冠狀病毒的蛋白酶,而蛋白酶是病毒進行複製時必需的酵素。 2.單寧酸能夠抑制人類細胞表面的TMPRSS2,當人類被冠狀病毒感染時,病毒會識別人類細胞表面上的這個酵素。 紅酒喝1公升才有效!酒喝太多小心脂肪肝 不過,實驗所使用的都是純單寧酸,若想從原型食物攝取,到底要吃多少才能抑制病毒活性?蕭捷健表示,洪明奇教授曾在一個訪問中提到,要讓單寧酸的濃度達到抑制作用,紅酒必須喝1公升左右才有效。 蕭捷健進一步表示,若每天喝這麼多酒,恐會引起脂肪肝、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另外,若同時吃下過量香蕉、葡萄、草莓等水果,會導致胃酸過多;如果和肉類一起攝取,會產生一種單寧酸蛋白,導致消化速度變慢,引起腸胃不適或是便祕問題。 「綠茶」單寧酸含量高,還能減脂、促進代謝 蕭捷健說,輕度發酵的茶葉,單寧酸含量較高,而烘焙過的茶葉,單寧酸含量較低,建議不如喝綠茶,裡面的兒茶素還有減脂和促進代謝的效果。所以,不要用過量喝葡萄酒的方式來預防新冠病毒。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Dr.T 是日本生化博士,這篇論文是出自於美國FDA旗下的一個接近醫學期刊論文級別的網站, 是比較可信的研究報告。 红茶和普洱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关于红茶和普洱茶对于预防感冒和病毒的妙用,相信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下面就来看一下一项来自日本的最新调查研究吧,深度了解红茶、普洱茶与病毒之间的关系。 實驗證明! 只要15秒,99.96%的流感病毒被無力化! 流行性感冒病毒表面上有一个被称为尖峰突起状蛋白质形成的刺,该刺附着在喉咙和鼻子等呼吸器官黏膜上,从而侵袭人体组织,最终导致感染。而红茶中富含的“茶多酚”可以占据刺突的凸起端,从而让感冒病毒难以轻易附着在黏膜上。 原来,茶多酚是一种化学物质,其中有一种名为“茶黄素”起着关键性作用。红茶和普洱茶中的“茶黄素”含量着实不低,这也是红茶和普洱茶呈深色的主要成分。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在含量上多少有些差别,但无论喝哪种茶叶,都能使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扣球无力化,失去对细胞的感染力。 三井先生通过一个实验确认了红茶可消除流行性感冒病毒。 ▼ 在试管中加入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其中混合试验液使之反应30秒,之后,使用动物细胞确认了残留感染力的病毒数量。如果是什么都没有添加到病毒中的状态,就会出现如左侧照片所示的白浊点,从而出现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但是,在150ml开水中加入市面上销售的茶包茶叶2g,将提取1分钟的红茶放回常温的试验液混合到病毒中,此时99.96%的病毒减少了! 不放入红茶的状态 放入红茶后的状态 具有抗病毒效果的不仅是红茶,普洱茶,绿茶的儿茶素也很有名,但其中最有效的還是富含茶多酚的红茶和普洱茶,而日本市場上一直廣爲宣傳的對預防流感有效的乳酸菌,则意外的对病毒没有直接效果。 ▲三井农林先生的实验数据 上图是三井农林先生的实验数据、流感病毒失效的时间比较数据。根据上图的实验结果,红茶,普洱茶使流感病毒失效所需的时间,竟然只要15秒左右。虽然绿茶也能短时间起到效果,但是不如红茶和普洱茶。 如何正确喝茶 专家提醒,无需牛饮。一日里频繁、少量喝茶效果好。外出在人群中行走后,回家后可以马上喝一杯红茶,普洱茶,即使病毒侵入了喉咙,也能起到马上使之无力化的效果。 ●温热的直茶效果最好! 热红茶,热普洱茶效果好。奶茶,茶多酚会被牛奶蛋白质吸收,不能发挥使病毒无力化的作用。 ● 柠檬,生姜+红茶,最佳搭档! 柠檬增加维C。 生姜具有温暖身体的效果,能使血管扩张,血流畅通,也可以间接缓解血栓和高血压等症状。饮用时可以将生姜榨汁放入茶中。 想要甜味的时候,最好加入蜂蜜,黑糖。 ● 第2杯,第3杯淡茶也有效果! 日常生活中,为求便捷,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简单的茶包煮茶,但是千万不要一泡好就直接扔掉茶包。专家表示,只要还有颜色,即使是第2杯、第3杯红茶,用其漱口。对预防病毒也有一定的效果。 此图是用红茶漱口和不漱口人群的比较图,可以看出红茶对流感的预防力。 紅茶,普洱(TF3),让99.96%的流感病毒无力化 王海艷 Japan漢服會 2月14日 新型冠状病毒大势施虐,面对严峻的抗疫形势,以及极度的资源缺乏,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压抑和彷徨的心情中,盼望早日出现转机,盼望早日开发出针对性的良药。 同时这个时期的流感以及花粉也相继困扰著日常的生活。 现阶段,除了尽量减少聚会,带好口罩和做好个人消毒等各种防范以外,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则有效又简单防范信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茶再次被证明了它的健身功效。 健康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祈愿静好岁月早日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每天多次數少量喝熱紅茶,抗新冠病毒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 有 1 則查證表示這是真的 -------------- 一則關於這是真的的查證 🔎 此訊息正確敘述新冠病毒變種消息,但此變種並非近期"出現"。 ▶報導說,科學家們一直自由共享病毒的基因序列,這個序列如同其他所有病毒一樣,會經常突變。美國科學家海瑟廷(William Haseltine)表示:「病毒在一月中旬的某個時候出現了突變,使得病毒更具傳染力。這並不表示病毒更具致命性,但傳染力提高了約10倍。」(中央社) ▶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於6月12日確實發表D614G變種消息,但同時也指出各類數據比對,此變種可能是造成「義大利、美國等地區之前疫情大爆發」的原因。 【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佛羅里達州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實驗證明武漢肺炎病毒曾發生基因突變,使人體細胞更容易受到感染。 報導說,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突變是否會改變疫情發展,還須進一步研究;但至少有一位未參與實驗的研究人員說,可能已改變疫情的發展,而這也許足以解釋,病毒在美國和拉丁美洲何以造成這麼多病例。 【Scripps Research】 There has been much debate about why COVID-19 outbreaks in Italy and New York have so quickly overwhelmed health systems, while early outbreaks in places like San Francisco and Washington state proved more readily managed, at least initially. 📖 Mutated coronavirus shows significant boost in infectivity https://www.scripps.edu/news-and-events/press-room/2020/20200612-choe-farzan-coronavirus-spike-mutation.html 美國研究:武漢肺炎病毒突變 傳染力大幅增強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6130236.aspx -------------- 你也查到了其他的論點嗎?歡迎回應在 https://cofacts.g0v.tw/article/1uyvi8kdzbqjd !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台灣正上演,ADE效應: 打越多,越容易大感染、重症、死亡! 作者: 朱于飛  新冠病毒肆虐世界各國,病毒出現變異的消息也不時傳出。免疫學家發現,在對付新冠病毒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很可能存在一種特別的現象,讓新冠病毒變得比想像中更加棘手。 免疫系統的理想規畫  病毒與細菌不同,必須在活細胞內才能完成生活史及繁殖。一般情況下,病毒顆粒出現在人體內一段時間後,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一些抗體來對付病毒。  抗體能瞄準病毒顆粒,抓住病毒表面的某些蛋白質,讓病毒無法再透過這些蛋白質入侵細胞,也就失去危害的能力,更別說繁殖了;更重要的是抓在病毒表面的抗體,就好像幫病毒「貼上標籤」一樣,能讓免疫系統更容易找到並清除病毒。  然而,免疫學有種不常見的特殊現象「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會讓前面講的理想情況跑歪。 抗體讓病毒失效  抗體是一群形狀為Y字形的分子,有點像原地站立,向上伸出雙手的小小火柴人。像雙手的構造稱為「抗原結合位」,站直的腳則稱為「結晶段」。  抗體利用雙手抓取病毒,雙腳則能啟動免疫細胞的「吞噬作用」。一旦抗體的「雙手」抓住病毒,「雙腳」碰上免疫細胞,免疫細胞會將抗體連同病毒吞入細胞內部,在細胞內製造好些特殊分子,來分解「被抗體架著無法動彈的病毒」,阻止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繁殖。 抗體三大漏洞  但問題是,有些抗體雖然會抓病毒,但並沒有扣在病毒的要害上,也就無法讓病毒受到管制。在抗體黏上病毒,但病毒表面的致病關鍵結構沒有被鎖死的情況下,反而讓病毒能藉抗體進入免疫細胞內繁殖,等同給了病毒另一把打開細胞的「鑰匙」,間接增加病人體內病毒的來源,加重病情與傳染力。  另一種情況是,抗體抓病毒的「握力」不夠強,在病毒隨抗體被吞入免疫細胞後,病毒在細胞內脫離抗體掌握,開始複製繁殖。整套過程有如希臘神話的「木馬屠城記」。  有時候,體內的抗體數量不夠,沒辦法把病毒顆粒「完整」包覆,因此在被吞入免疫細胞後,病毒依然可以在細胞內闖禍。 ADE的情況 變異病毒化盾為矛  前陣子,新聞曾有許多報導,有一些病人在痊癒後再度感染新冠肺炎,這第二次感染卻惡化成重症,比第一次嚴重許多,而ADE正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在病毒發生基因突變後,它們表面用來侵入細胞的蛋白質結構出現變化。因此當免疫系統以為「又是新冠病毒」,而派出在上一次感染中為舊版病毒量身打造的抗體時,舊版抗體卻不大能好好抓住這個新版的蛋白質結構。  於是,在病人體內就重演了病毒被握力不強的抗體帶入免疫細胞,然後脫離掌握開始複製繁殖的劇本。  由於造成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既是傳染病史上罕見的病毒,也是基因突變機率較高的RNA病毒。因此,在防疫上的變數較多,研究挑戰也比較大。大家在防疫期間,還是要遵守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的習慣,才是上策。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685234955088705/permalink/3232417423703776/?sfnsn=mo&ref=share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