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剛剛在台北捷運發生的事~壓制手上有刀的男子!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假的。這段影片是16年11月中所發生的案件,而警方表示,在網路上隨意散播不實謠言,恐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呼籲民眾發文前,應先查證較為妥當。

    出處

    https://tw.news.yahoo.com/網傳男捷運持刀揮舞-結果竟是-085510605.html
    南京復興線發生
    6 年前
    6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剛剛在北捷運發生的事件~壓制因為手上有刀的男子,搭乘捷運注意自身安全。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今天在台北捷運線上南京復興線發生的,鄭捷二世,持刀上捷運……
    3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捷運隊報告: 有關網傳男子於捷運車廂揮刀一案,經本隊審視影片的內容,案件係發生於105年11月18日之舊聞。為免造成民眾搭乘台北捷運不安,經公關室主任指導本隊澄清處置如下: 一、處置情形 (一)立即派專人於社群網站說明回應。 (二)於本隊記者群組說明,另於本局及署NPA新聞輿情群組PO文澄清。 (三)發佈澄清稿以正視聽。 二、輿情報導情形 截至目前計有三立新聞網及聯合新聞網澄清報導本案,另有東森、中天新聞記者詢問案情,本隊派員妥予說明;將持續掌握輿情發展即時應處。報導情形連結如下: (一)三立新聞網-製造恐慌!網傳捷運男子持刀揮舞 結果竟是舊聞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94254 (二)聯合新聞網-網傳松江南京旅客揮刀 捷警:105年舊事件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209011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一位上海女遊客對台灣的觀感 ~~~~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每兩年開一次年會,今年選在台北。我精神上有一種尋根返鄉的感覺。因為喜歡漢字,又喜歡繁體字,更喜歡台灣的出版業,去圖書館或書店,總會誠服:台灣不大,如何便能出得恁多的好文章.好書? 會議全程四天,我和丈夫雖提早兩天到台北,會後也參加寶島知性文化之旅, 全程完畢後又想延兩天回上海,想再看台北國際花博展。 到台北的當天晚上,就去了101大樓。雖然人們推祟這101層摩天大樓, 我們卻決定將它列在茶餘飯後走馬觀花,去瞄一眼吃頓餐便行。 全世界的商業大樓都是一樣的。 次日去看故宮和士林官邸。不少館因整館而關閉,略有失望。 晚上在淡 水著名的紅樓看夕陽西下吃美食,找那電視劇中出現多次的傍海席位。全世界的海鮮都一樣,只是佐料做法不同而已。 我 下榻的旅館不遠處,便是中正紀念堂。第三天上午,決定去乘捷運。因為很多人說過,你一定要乘一次台北捷運。從中正紀念堂站下車,走出車廂,站內宏偉莊重得出人意外。踏上升降梯向樓上走去,需經過一 條長的寬敞的通道,方可走出捷運站。忽然我與丈夫都被兩旁牆上的畫吸引,一一細審後,都不絕地叫好。走到底,已在出站處。 我說:「等一下,我要全部拍下 來。」這根本是一次精采的畫展!何以會在地鐵中?還配了框,竟沒人偷嗎?我回去一張張拍;丈夫再在站內重 新檢視站內四壁。他走到我身邊,用很虔誠的口吻對我說:「我檢查過了,一張廣告都沒有。」 這時,我們已經感動到無語。習慣了目之所及皆廣告的我們,竟在台北的捷運站內如置身畫廊。人們生活在如此乾淨的環境中,地面沒有一片紙、一口痰;排隊時沒有一個人插隊擁擠;上了車立刻有人讓座;甚至在車廂裡隔了兩三個人的距離,會有人來找我去坐。 有一次問了路,之後又被人細心找到,告知新的情況……。 我問丈夫,你看要多少年,上海的文明才能趕上台北? 他想了一下說,至少十年,或許要更長時間,也許三十年也未能全國普及。 十年,也許是表面上的軟體文化會改善,但是走遍全島,遇到過這些溫良恭儉讓的台灣人後,我覺得,也許不是上 海,而是整個中國,與台灣是 沒得比了。 因為台灣文化文明方面,沒有斷層,自覺地將文明精髓溶入到個人的身心行為之中。 那些盲目自大,看不到目標在哪裡的人,你叫他們怎麼去比?怎麼去趕?怎麼去改? 我總愛回國;因為我愛中華文化。但文明與禮儀的文化, 這麼多年來我在故鄉有時已找不到它們。因此而困惑、遺憾、失望;卻在陌生的台灣,與它撲面相遇。甚至同樣使用漢 字所表達的日常話語,也能盡現台灣人民的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從而為我飄洋過海數十載後,依然摯愛的中華文化,找到了源頭,得到了慰藉。 後來方知,此次有位女會員,在台北捷運車廂上看到張貼了詩歌。這文學中高處不勝寒的、被急功好利社會摒棄的詩歌,竟普及到公共交通上!她竟感動得哭了。 會後我們向南走去。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內, 我被一組組的文學作品分類標題吸引了:離散與釘根、原鄉與祖靈、災難與生態、論辯與重建、性別與情欲、禁錮與脫出、反殖與認同、戰爭與傷痕、疏離與超越、批判與關懷……。 它們的沉重使我動容。 在以後所看到的台灣人民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他們曾經長期生活在血淚及掙扎中,強權的殖民統治,抑或專制的獨裁並沒有將他們壓垮變形。 如一粒粒的種子,在土壤中依然頑強地往上竄升。 那些苦難的歲月及磨鍊,反而孕育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富有自尊自強自愛之心。在台北國際花博會上,我們這些疲倦的女人試探尋找VIP通道。問我們的導遊小姐,可有辦法不排隊?導遊說:「這兒沒有VIP, 這是民主國家,人人平等。」 這勾起我對上海世博會的記憶。其實VIP便是特權及階級的代號,是不平等的象徵。看慣了龐大無當的官僚及特權泛濫成災,我已麻木不仁。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不相信華人社會還有人人平等的民主、還有自覺的紀律及尊重別人的自重。 第二天我又去乖乖地、心平氣和地淋著雨排隊,雖然得不到特殊禮遇,卻再無怨言。我又有幸在離去的前一晚,在台北國家劇院看了雲門舞集的《流浪者之歌》;事後又讀了林懷民的書《高處眼亮》。 當我在形同吐納的舞者與僧人或靜默或搖曳至終,看那三噸半金黃稻米傾瀉完畢後,在一片燦爛奪目的金色光芒中,由衷體會自己受了真正的心靈洗禮;甚至忽然對自己的浮躁感到慚愆。思量著陽光與土地的神聖、生命及自由的可貴、萬物存在的意義……,它使我心中只剩下一片平和的感激,及對生命和自然的敬意。 世界很大,城市再美,每當我離去時,我心中會對自己說我不會再來了。 儘管台北很舊,不及上海繁華,但它很像故鄉。 因為它是一塊溫馨的土地;我會再回來。 我想起台灣副總統蕭萬長在我們的會議開幕致詞中說過的話: 一個強大的國家不等於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偉大的國家的人民有自尊, 也尊重別人,它們的人民應該有很好的文化修養, 而台灣正朝此努力,而且被世人敬重。 我除了敬重和祝福,對這塊土地更有很深的同情及擔憂。我希望亟待登陸寶島的所有人,能尊重這兒的生命及他們固有的生活及習慣;請清掃你們的喉嚨,不要把痰吐到島上來;尊重別人,上車時切勿你推我擠;好好 學習漢字,認識你不是老弱病殘孕時,要起身讓座,不要裝成睡去;勿見利忘義,用假冒偽劣商品及廣告侵蝕人們的健康。 最後,台灣多雨,記得帶雨具,如果你是人民「公僕」, 不要讓你的「主人」為你打傘。 台北我會再來。在陌生的台灣,我感動得哭了。 -----(好文分享與您共勉!) 轉自:好友 白淨水
    3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轉傳:【緊急禱告】 昨天2/05一位傳道從高雄來參加禱告會,她提到兩天前睡醒前,有一個清晰的夢,夢到有很大的地震,之後主感動她來參加2.05在台北固定星期一的禱告會。 當禱告會我們為地震的事禱告時,這位傳道異象中看到在地裡有很大的黑暗權勢,將發生很大的地震,接著有位代禱者看到地裡有一個大鬼魔,地面上有一個口,就要爆發,一個大地震就要爆發,主啟示這三天2/6--8是關鍵,要快速通知代禱者為這地的罪惡認罪代求,為即將來的大地震迫切禱告,也要為自己和家族認罪禱告,求主將災難挪去或降到最低。 主說,代禱者有責任為自己的國家禱告。 親愛的家人,危急時刻,眼看大地震就要爆發,神藉著前晚的地震已經發出警訊,我們不能輕忽,這【關鍵的三天】2/6-8,透過眾人禁食迫切禱告,挪去災難! 國際火炬先鋒事奉 忻底波拉 牧師 2018.02.06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https://youtu.be/AGvA4BLJ2ik 美國最大航母艦隊三艘航母艦隊軍演,號稱滅國艦隊。 美國以後軍演要台灣參加,表明中國不許出兵台灣。 這次南海中國軍演,本來預定三天,習主席登艦閱兵後,一天馬上結束軍演。 因為美國航母來了。 美國航母同時在南海軍演,怕中國實彈軍演,真的轉向攻擊台灣。 所以美國航母來了,美軍二戰後對戰領台灣的政府下令同時配合軍演。台灣出動了所有可以戰爭的艦隊全部配合軍演。事實上是防止中國靠軍演,轉向攻擊台灣。 中國軍方看苗頭不對,草草結束軍演,只演習一天,習大大視查海軍完畢,就結束軍演了。 這個是歷史事實,也是剛剛不久發生的事。 美國在台協會AIT6/12在台灣新館落成典禮。並進駐美軍陸戰隊守護舘方安全。該館為美國在外國最大面積的使館級建築物,也是派駐人員最多的地方。 為什麼?因為該館是被定位美國西太平洋軍事防衛指揮中心。控管東北亞東亞南亞印度洋資訊的總指揮中心。 所以,台灣人別怕中國的武嚇台灣,一天到晚,在恐嚇要武力攻台灣啦!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劉富理牧師發出的的緊急代禱信: 家人平安!請為剛剛發生在美國加州教會的槍擊案代禱!我和智榮以前的牧師張維道牧師夫婦就在那裡聚會。花蓮門諾醫院退休的黃勝雄院長夫婦也是那裡的會友。 這是一件隨機犯案,兇手是一個會講華語、台語皮膚黝黑的壯漢。駐堂牧師李輔仁是我們正道神學院的校友,今天去附近教會講道不在,由原來創立該教會的張宣信老牧師代理講道。這是他們為歡迎張老牧師,疫情後第一次吃便當聚餐,有些過去的會友也回來,所以有200人出席。 禮拜結束後,大家在聯誼廳聚完餐,開始陸續離開。我們的張維道師母說,她和牧師走出去要回家,但發現眼鏡忘了拿,就再返回,那時她看到槍手身穿藍色警衛服,戴著帽子,在鎖一個一個的出入口,鎖不了就用釘的。張師母以為是他們時間拖太久警衛鎖門趕人,看到槍手把最後一個出口鎖上,她還對槍手說你這樣我出不去,沒想到槍手鎖完後,就拔出槍開始射!還好他轉身向講堂方向射,張師母就在他旁邊,大家都愣住了,事情發生太突然!師母和一些會友趕快躲進小會議室,張維道牧師在門外完全不知道裡面正發生的事。 第一位死亡的鄭醫生,不是在這裡聚會,他的父親半年前才過世,今天是特別陪媽媽來禮拜的。他為了阻止槍手,擋了三槍,當場死亡,他的兒子也撲上去!當兇手在換彈夾的空檔,今天講道的張老牧師,迅速拿起椅子砸向兇手,幾位弟兄蜂擁而上,將他壓制在地,師母趕緊找繩綁他的腳。會友很快報警,警察趕到逮捕收押了兇手。 這兇手帶了兩把槍,一把刀,又一一鎖門,令人心寒!若不是英勇的鄭醫師擋下三顆子彈、張老牧師迅速出手、弟兄們奮力壓制的話,等兇手換完彈㕅,不知還要多少人遭到不幸。 其他五人受傷送醫,有重傷命危的,大家受到不小驚嚇。請大家迫切為他們代禱,求神憐憫教會,在末世動亂中,讓我們更多儆醒。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請大家帶小孩去醫院,真的要小心… 很難相信會遇到這種事,一開始在醫院門口我看到一對母子從小黃下車,我心想應該是要去看診吧!剛好我也要進去,於是都是往同一個方向走,我也覺得沒什麼,在我後面有一男一女也是一起往同個方向走,醫院嘛!誰不是要看病呢?走在我前面的母子,弟弟差不多有2歲到3歲,來到三樓大廳反正時間還有一些才開始看診,就坐在椅子上等,而那兩位一男一女他們則停留在一樓大廳,就這樣,三樓椅子上只有我和那對母子,聽媽媽的口音有點像原住民朋友,我覺得還蠻親切的,她時而不時一直叮嚀弟弟不要亂跑,我也注意她們,反正我也沒事做啊!後來我看到那兩個一男一女上來了,然後往我們這個方向很快的走過來,我也沒想什麼!那個女生先開口對媽媽說,妳幹嘛帶我的孫子跑來醫院,一開始那個媽媽一頭霧水,沒說話,然後那女子伸手就要搶抱走小弟弟,媽媽說,你是誰?不要亂摸我的孩子,女子用台語說,(快回家,不要在這裡丟臉),旁邊的男子也是,一直罵那位媽媽,然後又伸手要搶小孩,那位媽媽說,我又不認識你們,幹嘛碰我小孩,(天啊)是怎樣餒現在,我覺得不對勁,走過去對著那兩個人說,那位媽媽就說不認識你們了,幹嘛碰她的小孩,那個女子叫我閉嘴說不關我的事,還推我(靠,敢推我) 我直接走到媽媽旁邊說,妳認識他們嗎?媽媽說不認識,我大聲說我幫妳報警,等警察來在說,還是我去一樓叫警衛,結果那兩個人就跑了,(阿斯)跑掉了餒,那個小弟弟已經嚇哭了,我安慰媽媽說,我帶你去一樓,找警衛順便報警,太恐怖了,不過才短短10分鐘的時間,那個小弟弟差點被搶硬抱走,後面就給志工和警衛處理,帶媽媽去一樓時,我說我是來醫院拆身上的心電圖儀器,我還拉衣服給她看讓她相信,我問媽媽說妳是原住民嗎?她很驚訝的看我,點頭,說嗯哼…(布農族),我說我是阿美族的,然後我說妳要不要打電話給家人過來陪妳們?然後在等她家的人來的同時,我和媽媽聊了剛剛發生的經過,我說還好原住民的手臂很力量,妳抱很緊餒剛剛,哈哈,怎樣都沒放手,很棒,結果剛剛拉扯一下我的心電圖被拉斷,(可惡) 不過沒事就好,後面就讓她們去處理,我往心臟科報到去。 請大家真的要小心身邊週遭環境,真的…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 認識鄉土十一天十夜免費走讀活動 一、源起: 由於原訂2021年5月舉行為期四天的台北古蹟巡禮四天三夜免費古蹟走讀,因新冠疫情升為三級而被迫延期至今仍未舉辦,為慶祝目前疫情緩和,除了重辦原延期的四天三夜的台北市走讀之外,更擴大為從五月二十日(週六)起至五月三十日(週二)為止,一連十一天十夜的「大台北一日生活圈古街古城的前世今生」的免費古蹟走讀。在這十一天當中,將由北到南依序從基隆、淡水、北投、士林、大稻珵、艋舺、台北府城、新莊、板橋土城、桃園,最後到新竹,由現任台北市觀光委員會委員的吳武明博士帶領大家到各地古蹟走讀。本走讀活動不但讓大家認識自己居住鄉土的前世今生,充實對歷史與地理的知識,更可藉步行健身,吳博士已在全台及金馬澎湖各地、日本、大陸、歐洲十七國等地辦理多次的免費古蹟走讀,累計已有數千人參加,是非常受歡迎的益智又健身的活動。 二、報名: 為慶祝疫情結束,本次走讀活動特別開放任何人均可報名參加(不限讀書會會員,也不限當地居民,更歡迎所有在學生與教師參加),且完全免費 (食宿及公共交通請自理),可擇日擇地,不需全程參加,歡迎踴躍報名。如欲報名(不需指定參加日期),請掃描以下條碼,即可進入報名群組完成報名。報名之後會在群組中公告參加事宜。(手機請先將條碼存到相簿,再依疫情期間到商店實聯制的掃描方式,先按line 左下角的主頁符號,再按右上角第二個的人像+號,就會看到加入好友的畫面。再按中間的行動條碼,然而當出現掃瞄鏡頭畫面時,不是掃描商店的條碼,而是要選鏡頭右下方的條碼符號,再選剛存到相簿的條碼,就可以加入群組) 走讀遊程: 第一天:5月20日 (週六) 基隆老街的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火車) 10:30 基隆火車站 (南出口) 集合 基隆市位於台灣最北端,古名雞籠。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文獻已出現「雞籠山」、「雞籠嶼」等名詞,不過當時中國並未將台灣當作中國領土,因此只有少數漢人移墾台灣。基隆的都市發展主要始於清朝,清康熙22年(1683年)台灣納入中國版圖,基隆的開發於嘉慶年間進入繁盛時期。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成為今日基隆的市中心,至今仍保有崁仔頂的漁貨交易市場。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調查到雞籠擁有豐富的煤礦層及優良港灣,建議其政府派軍佔領,在鴉片戰爭時也有英國軍艦前來叩關。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治台轉趨積極,將「雞籠」改名為「基隆」,取「基地昌隆」的吉祥意義。清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要求清廷自安南(越南)撤兵,在邊境發生軍士間的衝突,而引發中法戰爭。法國軍隊攻佔基隆達8個月,以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上午行程 1. 劉銘傳隧道(1890年) 2. 平安宮 (1796年) 3. 獅球嶺砲台(1884年) 4. 基隆城隍廟(1887年) 5. 慶安宮(1780年) 6. 崁仔頂 (1723年) 7. 奠濟宮 (1875年) 8. 昭忠祠遺址 (1877年) 9. 佛光山極樂寺(1905年) 午餐(自理) 信二路停車場附近 14:00 信二路停車場 (信二路大廳前) 集合 下午行程 10. 基隆主普壇暨中元祭祀文物館 (1855年) 11. 中正公園 12. 二沙灣砲台(1841年) 13. 中法戰爭紀念園區 (1884年) 14.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15. 暖暖義應塔(1885年) 16. 暖暖安德宮(1801年) 17. 金山寺清法戰爭古戰壕遺址(1885年) 第二天:5月21日 (週日) 淡水古街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及搭捷運) 10:30 台北捷運淡水站 (2號出口) 集合 淡水原名滬尾,位於台北淡水河出口,很早就有漢人和原住民居住。1628年西班牙人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1637年才撤離淡水。1642年,荷蘭攻下雞籠後,開始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建安東尼堡。清咸豐8年(1858年),清政府因英法聯軍戰敗後與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於咸豐11年(1861年)議定滬尾作為通商碼頭,外國貿易商眾多,淡水成為富有異國風情的繁榮小鎮。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清朝和法國爭奪越南主權而爆發戰爭。法軍於1884年10月派戰艦攻下雞籠(今基隆)後,即進犯滬尾。由於先前清朝面對英法聯軍的戰敗,當時淡水的外國人都認為法軍數小時就可以佔領淡水。督軍的清軍主帥劉銘傳與鎮守滬尾的湘軍將領孫開華、淮軍將領章高元卻在全台首富板橋林維源的捐資僱工、改變地形地貌情況下,據守外城岸的工事,並反攻登陸的法軍,終於擊潰法軍,是中國面對歐洲列強侵略戰爭以來,首次戰勝列強之一的法國,讓國人能永遠記得祖先以智慧及血汗所寫下這段光榮的民族歷史,重建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更具歷史價值。 上午行程 1. 滬尾湖南鄉勇古蹟園(1881年) 2. 鄞山寺(1823年) 3. 和衷宮(1857年) 4. 聖江廟(1814年) 5. 義應宮遺址 6. 晉德宮助順大將軍爺廟(1841年) 7. 淡水龍山寺(1858年) 8. 淡水清水巖(1937年) 9. 福佑宮(1772年) 10. 淡水紅樓(1895年) 11. 滬尾偕醫館(1879年) 12. 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1872年) 午餐(自理) 淡水紅樓附近 午餐後14:00 得忌利士洋行 集合 下午行程 13. 得忌利士洋行(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故事館) 14. 外僑墓園 (清代) 15. 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1870年) 16. 真理大學牛津學堂舊址(1882年) 17. 馬偕故居(1875年) 18. 聖安東尼堡(1644年) 19. 淡水海關碼頭(1861年) 20. 清水雷營遺址(1884年) 21. 油車口忠義宮-蘇府王爺廟(清道光年間) 22. 滬尾砲台(1886年) 23. 清法滬尾之戰古戰場(1884年) 24. 大庄萬善堂(1884年) 25.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外城岸遺跡(1884年) 26. 清法滬尾之戰法軍登陸處(1884年) 27. 淡水漁人碼頭 第三天:5月22日 (週一) 北投溫泉的前世今生 (台北北投) 全程步行 . 上午 10:00 在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唭哩岸站一號出口 北投地區位於台北市最北方,由於位於大屯火山的南側,因此自古就以溫泉聞名。早在清光緒20年(1894年),德國商人為採購硫磺(火藥的原料),發現了溫泉的療效,即首先在今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所在地開設溫泉俱樂部。愛泡湯的日本人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總督樺山資紀就在1895年11月到北投視察,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旁的北投溪就漸漸形成湯瀧浴場。1896年,日本人平田源吾在今加賀屋現址旁設立天狗庵旅舍,是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當時由於基隆港尚未整建,只能以淡水港為主要運輸港口,因此拆除了清治時期興建的舊鐵軌,改鋪設台北到淡水的鐵路,於1901年通車。除了大量運輸台北往來淡水港的物資之外,也帶動了台北與淡水之間的北投溫泉鄉的發展。1905年(明治35年),建了普濟寺,供奉湯守觀音,以保祐當地溫泉業。1913年(大正2年)6月,日本政府台北州廳主導下,依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格局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是當時日本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 . 上午行程 1. 北投慈生宮 (1669年) 2. 新北投火車站 (1916年) 3. 瀧乃湯溫泉 (1901年) 4. 北投溫泉博物館 (1913年) 5. 北投于右任避暑別館 (1930年) 6. 地熱谷 7. 北投溫泉俱樂部遺址 8. 星乃湯遺址 (1901年) 9. 吟松閣 (1934年) 10. 北投普濟寺 (1905年) 11. 北投鳳凰閣溫泉會館 午餐 (自理) 午餐後下午14:30 在新北投捷運站集合 下午行程 12. 張學良北投故居 (1960年) 13. 北投中和禪寺 (1931年) 14. 十九世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1957年) 第四天:5月23日 (週二) 芝蘭街的前世今生 (台北士林) 全程步行 . 上午 9:40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芝山站1號出口前集合 . 士林地區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會合處,清初為芝山岩文化發源地,稱為「八芝蘭」。早在清康熙48年 (1709年),漢人即在附近拓墾。八芝蘭前臨雙溪,後有劍潭山,距離基隆河較遠,地勢高不易淹水,取水也方便,都是八芝蘭優質的生活條件。康熙末年有大量漳州移民入墾,並於雍正 2 年 (1724 年) 形成店仔街。雍正 5 年 (1727 年) 業戶吳廷誥、曹朝招、賴玉蒼增建店屋,形成八芝蘭街區。乾隆6年(1741年),漢人自下樹林埔地遷到此地營造街區,改名芝蘭街。到了乾隆 28 年(1763 年),士林已成為台北盆地的四大市街之一,因而古蹟眾多。 上午行程 1. 芝山巖遺址 (距今7000年) 2. 芝山巖隘門(1848年) 3. 芝山巖惠濟宮 (1752年) 4. 芝山巖大墓公 (1786年) 5. 芝山巖老樟樹 (300餘年) 6. 六氏先生墓 (1896年) 7.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1896年) 8. 芝山巖神社遺址 (1930年) 9. 神農宮 (1728年) 10. 有應公媽廟 (1724年) 11. 大東路圓環何氏家族宅邸(1925年) 12. 慈諴宮 (1796年) 午餐 (自理) 士林 .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 下午行程 13. 台灣神宮遺址 (圓山大飯店) 14. 臨濟護國禪寺 (1900年) 15. 圓山別莊( 1914年) 16. 圓山遺址 (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500年) 17. 忠烈祠 18. 七海寓所 19. 劍潭古寺 (1773年) 第五天:5月24日 (週三) 台北大稻珵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大稻埕位於舊台北城的北方,因居民在此地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故得名大稻埕,範圍約為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西臨淡水河,東至中山北路。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了大稻埕的商業活動。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之後因艋舺河道日漸淤積,加上當地居民排外,因此從艋舺被趕到大稻埕的同安人由於較能接受洋人在此設立洋行,大稻埕的河道尚未淤積。因而大稻埕碼頭即逐漸代替了艋舺,成為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其中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不過之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也逐漸失去了河港的功能,大稻埕密集的舊建築很難進行都市更新,因而成為台北市的老舊市區。不過反而因禍得福,保存下大量的古蹟。 . 上午行程 1. 北門口福聚宮(1870年) 2. 劉銘傳建大稻珵火車站遺址 (1891年) 3. 六館街租賃屋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4. 六館街洋樓 (1884年,板橋林本源家族所建) 5. 和德祠 (1823年) 6. 瞿公真人廟 (1887) 全台首富林維源求子傳奇 7. 台灣民眾黨成立總部遺址 (1927年蔣渭水成立的台灣民眾黨總部) 8. 蓬萊閣遺址 (1928年蔣渭水在此舉辦「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會」) 9. 台北法主公廟 (1878年) 10. 天馬茶房 ( 228事件引爆點) 11. 蔣渭水文化書局遺址 (1926年) 12. 蔣渭水大安醫院遺址 (1916年,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13. 春風得意樓遺址 (蔣渭水1920年入股經營) 14.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1859年) 15. 屈臣氏大藥房 (1917年) 16. 永樂座遺址 (1924) 蔣渭水告別式在永樂座舉行 17. 良德茶行舊址 (1880年,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吳文秀創設) 18. 李臨秋故居 (望春風作詞) 19. 李春生紀念教堂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1900年接待孫中山,並提供惠州起義指揮所44天) 20. 吳文秀故居 (吳文秀是加入興中會的首位台灣人) 21. 港町文化講座舊址 (蔣渭水辦演講的地方) 22. 陳天來故居 (1920年) 午餐 (自理) . (一) 永樂雞捲大王 延平北路二段50巷6號 (二) 佳興魚丸店 延平北路二段210巷21號 (三) 慈聖宮前排骨大王 保安街49巷 (四) 呷二嘴(冰店) 甘州街34號 下午14:30 集合地點在 第一劇場遺址 下午行程 23. 第一劇場遺址 (1935年,陳天來所建) 24. 葉金塗舊宅 (1926年) 25.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933年,蔣渭水四次被關在此,有蔣渭水別莊之稱) 26. 台北城古城牆遺跡 (1932年) 27. 台灣文化協會創始地 (1916年,台灣文化協會創始人蔣渭水是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會員) 28. 江山樓遺址 (蔣渭水1923年在此舉辦入獄餞別會和同獄會) 29. 大稻埕教會 (1915,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所建) 30. 台北第二富豪李春生舊宅 31. 大稻埕慈聖宮(1864) 32. 安西街132號宅邸 33. 迪化街十連棟 (1912) 34. 大橋頭福德廟 (1777) 35. 枋隙教會舊址 (1885) 第六天: 5月25日 (週四) 台北府城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台北府城是清朝所建的中式城池,於光緒八年(1882年)開工,光緒十年(1884年)完工。石質的城牆涵蓋面積達1.4平方公里,設有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由於是台北府所在,又稱為台北府城。清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除於今延平南路、武昌街口附近蓋台灣巡撫衙門外,並另於今中山堂附近蓋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掌管錢糧、兵馬、民政等事務)。此外,也在台北城內蓋了台北府文廟、台北府武廟、台北大天后宮及台北府縣城隍廟等四大官祀廟宇。台北城完工之際,城內陸續動工的文廟、武廟、廣澤尊王廟、城隍廟、天后宮及台灣巡撫衙門、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台北府衙門、淡水縣衙門等各級官署都陸續落成,此時台北城已取代台南,正式成為全台的宗教與政治中心。光緒13年(1887年),台灣建省。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非常重視台北城的發展,大力推動台北城的現代化公共設施,如郵政、電報、衛生、飲水、照明等。台北城除了政府衙門有電燈可使用外,西門街、新起街等也設有街燈,開當時全中國電力照明的先例,台北城的現代化高居全中國之冠。光緒十八年(1892),台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大陸來台視察的中央官員,又在布政使司衙門西側隔鄰興建欽差行台一座,供官員住宿或迎賓會席之用。 日本於1895年佔領台灣之後,即開始拆除城牆,到明治37年(1904年)年底時,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城內許多清朝留下的建築也遭到拆除,只有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等四座城門被保留。然而無論是清朝、日據時代還是今日,台北城內城區內一直都是台灣重要政府機關的所在地。清朝的文武廟街和府前街(指台北府前方)就是今重慶南路,撫台街就是今延平南路,北門街是今博愛路,石坊街和西門街是今衡陽路,府直街是今開封街,府後街(指台北府後方)則是今館前路,都是非常多古蹟或遺址的地區。 清朝台北城原只涵蓋今中山南路以西、忠孝西路以南、中華路以東及愛國西路以北地區,不過由於鄰近台北城東、城南的地區也有部分歷史古蹟,因而併入成為台北城周圍地區加以介紹。. 上午行程 1. 逸仙公園 (孫中山1913年住梅敷屋) 2. 台北州廳 (1915年) 文藝復興式 3. 台北府考棚行署遺址 (1880年) 4. 淡水縣衙(1887年)及明道書院(1893年)遺址 5.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1916年) 6. 台大醫院舊館 (1897年) 7. 台北賓館 (1899年) 8. 台北府城東門 (1882年) 9. 日本曹洞宗台灣別院鐘樓 (1908年) 10. 中正紀念堂 (1980年) 11. 台北府城南門 (1882年) 12. 台灣總督府菸酒專賣局 (1913年) 13. 孫運璿故居紀念館 (1980-2006) 14. 欽差行台 (1928年) 15. 台北府文廟遺址 (1884年) 16. 台北府武廟遺址 (1889年) 17. 台灣總督府 (1919年,今總統府) 18. 台北天滿宮遺址 (1912年) 19. 急公好義坊 (1887年) 20. 新公園福德宮 (清嘉慶年間) 21. 台北大天后宮遺址 (1888年) . 午餐 (自理) 午餐後 14:00 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前集合 . 下午行程 22.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 (1915年) 23. 廣澤尊王廟遺址 (1884年) 24. 台灣省城隍廟 (淡水縣知縣衙門遺址1876) 25. 台北府衙遺址 (1876年) 26. 台北府城北門 (1884年) 27. 北門郵局 (1928年) 28. 撫臺街洋樓 (1910年) 29. 台北府縣城隍廟遺址 (1881年) 30. 台灣巡撫衙門遺址 (1893年) 31.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遺址 (1887年) 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 32. 欽差行台原址 (1892年) 33. 台北府城西門遺址 (1882) 34. 番學堂遺址 (1890年) 35. 西學堂遺址 (1890年) 36. 登瀛書院遺址 (1890年) 37. 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 (2004年) 38. 台北府城小南門 (1884年) 第七天:5月26日 (週五) 台北艋舺的前世今生 (全程步行) 9:40 台北火車站 (北二門室內) 集合 . 艋舺位於台北舊城的西部,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的發源地,最古老的市街在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淡水河邊)。清康熙48年(1709年),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發音為Ban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之後因港商之利曾經盛極一時,於清代與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並列為台灣三大城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上午行程 1.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1918) 2. 台北接官亭(魯班廟)遺址 (1885) 3. 台北機器局遺址 (1885) 4.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1956年) 5. 東本願寺遺址 (1928年) 6. 慈雲寺 (1840年) 7. 漢口街 2 段 125 號店屋 8. 晉德宮 (1765年) 9. 西門町 (1922年) 10. 台北天后宮 (1746年) 11. 台北稻荷神社遺址 (1910年) 12. 西門紅樓 (1908年) 13. 孫中山惠州起義指揮所遺址 (1900年) 14. 西本願寺 (1931年) 15. 台北法華寺 (1897年) 16. 艋舺長老教會 (1876年) 17. 艋舺清水巖 (1790年) . 午餐(自理) . (一) 何家排骨酥 (排骨酥雞絲麵) 貴陽街110號 (二) 三味食堂日式料理 (超級巨無霸鮭魚手握壽司) 貴陽街2段116號 (空間大,但是太熱門) (三) 艋舺清水巖 (祖師廟)附近餐廳 . 午餐後下午14:00 在艋舺清水巖前廣場集合 下午行程 18. 艋舺水仙宮遺址 (1736年) 19. 艋舺福德宮 (1720年) 20. 艋舺龍津宮 (1825年) 21. 艋舺青山宮 (1854年) 22. 寶斗里青雲閣 (1920年) 23. 艋舺金義宮 (清嘉慶年間) 24. 艋舺啟天宮 (1842年) 25. 學海書院遺址 (1843年) 26. 艋舺龍山寺 (1738年) 27. 青草巷古街 (1895年) 28. 艋舺地藏庵 (1760年) 29. 艋舺水仙宮遺址(清乾隆初) 30. 老松國小 (1896年,世界最大的小學) 31. 清艋舺陸路中軍守備署遺址 (1808年) 32. 艋舺金門館 (1808年) 33. 剥皮寮古街 (1763年)
    10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 我魂牽夢縈的台北 林青霞重回老家永康街 -- (林青霞) 朦朦朧朧中,不知有多少回,我徘徊在一排四層樓房的街頭巷尾,彷彿樓上有我牽掛的人,有我牽掛的事。似乎年老的父母就在裏面,卻怎麼也想不起他們的電話號碼。  二○一九年夏天,徐楓邀請我去台北參加電影《滾滾紅塵》修復版的首映禮。有一天晚上,朋友說第二天要去看房地產,對看房地產我沒什麼興趣,只隨口問了一句去那兒看?一聽說永康街,我眼睛即刻發亮,要求一起去。朋友知道我也住過永康街,看完房地產,他體貼的提議陪我去看看我曾經住過的地方,我不記得是幾巷,到底三十多年沒回去過,彷彿天使引路,我逕自走到永康公園對面的六巷中,在一家門口估計著是不是這個門牌號碼,剛好有人出來,我就闖了進去,一路爬上四樓,當我見到樓梯間的巨型鐵門,我驚呼:「就是這間!我找到了!」原來夢裏經常徘徊的地方就是永康街、麗水街和它們之間的六巷。顧不得是否莽撞就伸手按門鈴,應門的是一名十八歲的女孩,我告訴她我曾經住在那兒,請她讓我進去看看,她猶豫的說家裏只有她一個人,剛才跟著我一起上樓的郝廣才即刻說:「她是林青霞!」 最輝煌的電影生涯 拍完第一部電影《窗外》,我們舉家從台北縣三重市搬到台北市永康街,一住八年,這八年是我電影生涯最輝煌、最燦爛、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台灣文藝片最盛行的時期。  重重的鐵門栓嘎吱一聲移開,一組畫面快速的閃過我的腦海。媽媽在廚房裏為我煮麵、樓下古怪的老爺車喇叭聲、我飛奔而下、溪邊與他一坐數小時、鐵門深深的栓上、母親差點報警。那年我十九,在遠赴美國舊金山拍《長情萬縷》的前一睌。  走進四樓玄關似的陽台,竟然沒有變,一樣的陽台,母親曾經在那兒插著腰指罵街邊另一個他。 胖沙發承載舊時光  走進客廳,真的不敢相信,彷彿時光停止了,跟四十多年前一模一樣,我非常熟悉的走到少女時期的臥室,望著和以前一成不變的裝修,我眼眶濕了,媽媽不知多少次,坐在床邊用厚厚的旁氏雪花膏,為剛拍完戲累得睡著了的我卸粧。轉頭對面是妺妹的房間,走到另一邊是父母住的地方,他們對門是哥哥的房間,突然間我呆住了,那張Cappuccino色的胖沙發還在,靜靜的坐在哥哥的房間中,那是我不拍戲的時候經常坐著跟母親大眼對小眼的沙發。  我站在客廳中央,往日的情懷在空氣裏濃濃的包圍著我。八年,我的青春、我的成長、我的成名,都在這兒,都在這兒。這間小小的客廳,不知接待過多少個說破嘴要我答應接戲的大製片。瓊瑤姊和平鑫濤也是座上客,在此我簽了他們兩人合組的巨星電影公司創業作《我是一片雲》的合約,這也是唯一的一部一林配二秦。在這小客廳裏,也經常有製片和導演坐在胖沙發上等我起床拍戲。  小時候住在偏遠的鄉下村子裏,都不知道有台北這樣一個地方,沒想到有一天飛上枝頭,不但定居台北,竟然還有三個台灣總統跟我握手呢。在我二十歲的時候,到中山堂看我主演的《八百壯士》,電影結束了,燈還沒亮,隔我三個座位有位先生站了起來,跟著導演和週圍的人都站起來了,那人態度溫和有禮氣宇不凡,導演介紹我是女主角,他跟我握手,我感覺這人的手軟得跟棉花一樣,從前聽父母說男的要手如棉,女的要手如材才好,導演看我愣在那兒,馬上加一句,這是蔣經國總統,我還沒回過神來,他已經被簇擁著離開了。 見馬英九翩翩公子  第二位是他還沒當上總統的時候,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在圓山飯店的立法委員雞尾酒會,酒會中場,走進一位長相、氣質和風度都極度完美的翩翩公子,好看得不得了,當他握我手的時候,真希望時間能夠停止,讓他再多握一會兒,他是馬英九總統。第三位跟我握手的總統那時候已經卸任了,有一天我在高爾夫球場,見到一位老先生在開球,那球打得不是很遠,但旁邊圍著的人一致鼓掌,氛圍有點奇怪,我見他一個人上了球場的車子,好奇的望望他,見他有點面熟,不敢確定的上前問道:「請問你是總統先生嗎?」他微微點頭稱是,並跟我握了手,他是總統李登輝。  九歲時搬到台北縣三重市淡水河邊。中興橋離我們家很近,那時最開心的是大人帶我們坐著三輪車,經過中興橋到台北吃小美冰淇淋。高中讀新莊金陵女中,放學總是跟著住在台北的同學一起搭公共汽車,過中興橋吃台北小吃店的甜不辣配白蘿蔔,上面澆點辣椒醬,那滾燙甜辣之味至今記得。高中時期,幾乎每個週末都跟同學到台北西門町逛街、看電影,我們穿著七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褲、迷你裙、大領子襯衫和長到腳踝的迷地裙,走在西門町街頭不知有多神氣。我就是在高中畢業前後那段時間,在西門町被影圈中人找去拍電影的。 人生轉變如夢似真 搬到永康街後,從此跟台北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從此跟電影和媒體分不開,幾乎佔我生命的大部分時間,不拍戲二十五年了,出入還是有狗仔隊跟拍,我想我跟媒體是分不開了,那就接受吧,把他們當成朋友。  台北的大街小巷、陽明山的老外別墅、許多咖啡廳通通入了我的電影裏,如果想知道七十年代台北的風貌,請看林青霞的文藝愛情片。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八四年我都在台北拍戲,這十二年共拍了六、七十部電影,台北火車站對面的廣告牌經常有我的看板,我讀高中時期留連無數次的西門町電影街,也掛滿了我的電影招牌。我人生的轉變比夢還像夢,回首往事,人世間的緣份是多麼微妙而不可預測。 旅行袋裝現鈔邀戲  白先勇小說《永遠的尹雪艷》裏的女主角住在台北市仁愛路,仁愛路街道寬敞整潔,中間整排綠油油的大樹,很有氣質。我喜歡仁愛路,八十年代初,我用四部戲換了仁愛路四段雙星大廈的寓所,電影的路線也從愛情片轉成社會寫實實片,拍寫實片,合作的人也寫實,那時候手上的戲實在多得沒法再接新戲。有個記憶特別鮮明,一天晚上,製片周令剛背著一個旅行袋,旅行袋裏全是新台幣,拿出來佔了我半張咖啡桌,人家一片誠意,不接也說不過去。他走了我把現鈔往小保險箱裏塞,怎麼塞都不夠放,只好把剩下來的放在床頭櫃裏,好多天都不去存,朋友說我真膽大,一個人住在台北,竟然敢收那麼多現金,而且還放在家裏。  八四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在香港拍戲,偶爾回到台北拍幾部片。九四年嫁入香港,結婚至今二十五年,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還是台北。這次回到永康街,才知道夢裏徘徊的地方,我進不去的地方,就在永康公園對面六巷x號的四樓。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