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1 人回報3 則回應1 年前
時論廣場》廣設光電板的災難。
20:24 2023/05/01
中時新聞網言論 彭蕙仙/資深媒體人

台灣南部已超過600天都沒有大雨,氣象專家稱,儘管梅雨季即將到來,但南部降雨仍不樂觀。不少人懷疑這跟南部大量的太陽光電板造成熱度上升、影響水氣生成有關。

國內外早不知有多少科學研究報告顯示,太陽光電板會造成熱島效應,熱島會阻礙鋒面的形成;再者,光電板產生的熱能會被釋放到周圍的環境,對降雨不利。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指出,太陽能發電廠可引發熱島效應,與附近相比,太陽能發電站周圍的溫度高出3至4度。這項研究報告已刊登於《Scientific Reports》。

另有研究指出,大量太陽光電板所加劇的熱島效應會影響熱對流,因而降低山區午後雷陣雨的機率;若再加上大量火力發電,更使得台灣上空的溫度高於颱風,所以颱風進不來。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政府甚至鼓勵砍樹以空出地方來裝置太陽能板,這對台灣的環境造成雙重傷害。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可涵養水資源並固碳,幫助地表保持水分,但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鼓勵砍樹種電。根據《上下游新聞》的報導,經濟部與農委會規畫,台糖造林地全台將釋出種電的面積多達600公頃,若以每公頃2000棵樹計算,預計毀林將多達上百萬棵。

事實上,嘉義縣東石鄉港墘農場造林地77公頃就已被規畫要砍樹種電,沒了這片森林的保護,當地生態與農地將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另外在台南、高雄及南投等合計43公頃的森林也將遭遇相同的命運。

2018年林務局的一項調查指出,若在平地造林每年每公頃可淨化粒狀汙染物47.79公斤、二氧化硫7.17公斤、氮氧化物6.52公斤、吸存二氧化碳8.52公噸,並對微氣候產生正面影響。然而,蔡政府瘋狂的綠電政策以砍伐森林作為代價,換來光電大躍進,結果是,正常的水循環路徑被干擾,無法匯集足量的積雨雲,因而影響降雨量。

南部苦於無雨、缺水久矣。懇請經濟部的技術官僚們,不要再配合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說那些愚民的謊言,否則真的對不起你們的良心和專業。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501003105-262104

原始來源:旺中(中時電子報),社論。政治及能源議題假訊息(陰謀論),最近這些假訊息有增加之趨勢,不排除目標為2024總統選舉相關不實訊息,及企圖干預選舉活動相關,民眾應提高警覺。

「廣設太陽能板會導致乾旱?」專家意見 https://smctw.tw/15662

目前反對彭蕙仙此文的專家(例如彭啟明)皆是以推論方式來論述,缺乏實際的統計數據做支持。事實上可以比較設置太陽能板前後的降雨數據,即可得到兩者的相關性。至於有些網友僅僅因為文章發表在中時電子報,即以假訊息之陰謀論視之,未免也太滑坡了。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6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災難來了? 難怪才5月,最挺光電的台南就飆破40度高 溫! 時論廣場》廣設光電板的災難(彭蕙仙... 太陽光電板會造成熱島效 應,熱島會阻礙鋒面的形 成,光電板產生的熱能會 被釋放到周圍的環境,對 降雨不利。(中時資料照 /郭吉銓攝)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指出,太陽能發電廠可引發熱島效應,與附近相比,太陽能發電站周圍的溫度高出3至4度。這項研究報告已刊登於《Scientific Reports》。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砍百萬棵樹種電,這算綠電嗎?》 ~高金素梅2020.03.20總質詢 台積電要買「綠電」! 台糖要砍百萬棵樹設光電板,賣綠電給台積電。 砍樹種電,這算是綠電嗎? 您知道嗎? 2018年,全台灣新增電力被台積電吃掉84.7%。 2022年,台積電ㄧ個3奈米廠,將用掉全台灣3%的電。 台積電究竟使用了多少電? 台積電為什麼要用綠電? 台電公司為什麼不能減少燃煤發電? 為什麼太陽下山後,燃煤發電要火力全開? 為什麼悶熱無風時,燃煤發電要火力全開? 我用30分鐘時問,引用各種資料,請蘇貞昌院長三思再三思:砍樹種電,算不算綠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866158226760733&id=276861822357066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聯合投書】僅依據光電條例逕行開發 將破壞知本濕地多樣生態資源 2018年02月12日上稿編輯: 郭叡 媒體小農 作者:彭仁君(國立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段文宏(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呂佩倫(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蘇俊榮(台東縣野鳥學會理事) 編按:台東縣政府於今(2018)年1月11日公告標租知本建康段46筆土地共161公頃,將作為「太陽光電示範專區」使用,預定於3月13日開標。台東在地生態學者對縣府的標租案提出招標異議,已於2月2日國際濕地日當天發文地方和中央政府相關單位,疾呼正視該案不當的標租規定已對生態產生嚴重衝擊,應撤案重新進行評估。 知本濕地空拍。圖片來源:曾志雄 知本濕地空拍。圖片來源:曾志雄 台東縣台東市知本建康段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及教育示範專區座落在知本濕地的陸域區域,占地161公頃,在地台東生態學者專家站出來共同呼籲表示,此開發將砍除原供野生動物生長之草木灌叢,遍設太陽能光電板設施,將會嚴重破壞全區珍貴之動植物生態及環境資源。 台東縣政府太陽能發電案投標須知完全未有生態調查及衝擊評估,便已逕行招標,他們對台東縣政府知本建康段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及教育示範專區標租案提出招標異議。並陳請政府相關部門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林務局)及環境影響評估法(環保署),應先針對此太陽能發電開發案對於野生動物植物生態、濕地生物多樣性(營建署)及環境資源之衝擊影響,進行評估並提出保育對策。 光電土地使用計劃圖(含google空照)。圖片來源:蘇雅婷 光電土地使用計劃圖(含google空照)。圖片來源:蘇雅婷 知本濕地為知本溪出海口沖積形成的大面積平原,具有礫石、沙地、泥質等多樣底質。其中,因射馬干溪流過,加上伏流湧泉,並受海岸沙丘堆積影響,形成東部海岸少有之泥灘草澤。全區又因底質不同、水量多寡而造就不同植被生態,從以水生植物為主的草澤,到經常淹水的濕草地,以及較乾旱的高草叢,乃至灌木叢植被,為一個水域陸域交接的多樣生態濕地系統。 全區包含東方白鸛、草鴞、遊隼和黃鸝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等共有185種鳥類被記錄。知本濕地因為地理位置承接縱谷與海岸交會的亞太遷移候鳥,水域草澤濕地被國際鳥盟劃設為重要野鳥棲地 (Important bird area,IBA,編號:IBA-TW040),能夠成為IBA的條件,除了水域草澤外,更加上周邊陸域完整的各類植被棲地,才得以維繫鳥類及動物的生存空間。全區多樣化的灌木叢、高草叢、濕草地、草澤——形成了鳥類及動物的重要棲息環境,供應大量鳥類及動物的取食、活動、棲息及繁殖。 黃鸝為瀕臨絕種(I)野生動物。圖片來源:蘇俊榮 黃鸝為瀕臨絕種(I)野生動物。圖片來源:蘇俊榮 知本濕地的鳥類資源共有53科185種豐富珍貴的鳥類資源,其中,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有東方白鸛、黑面琵鷺、草鴞、遊隼和黃鸝五種;珍貴稀有野生動物有鴛鴦、環頸雉、魚鷹、大冠鷲、灰面鵟鷹、鳳頭蒼鷹、彩鷸、水雉、小燕鷗、短耳鴞、紅隼、烏頭翁、台灣畫眉..等32種;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麻鷺、琵嘴鷸、燕鴴、紅尾伯勞四種;台灣特有種有竹雞、五色鳥、烏頭翁、小彎嘴畫眉、台灣畫眉五種。台灣特有亞種環頸雉、大冠鷲、鳳頭蒼鷹、灰胸秧雞、金背鳩、台灣夜鷹、小雨燕、大卷尾、黑枕藍鶲、樹鵲、紅嘴黑鵯、褐頭鷦鶯..等23種。 其中以東方白鸛和灰胸秧雞最為奇特,全球僅存約2000多隻的東方白鸛在2014年底被觀察到,而全台灣不到百隻的灰胸秧雞在此也能被發現。 灰胸秧雞是知本溼地的驚奇發現。圖片來源:蘇俊榮 灰胸秧雞是知本濕地的驚奇發現。圖片來源:蘇俊榮 在知本濕地設立研究樣區,初步發現在這片200餘公頃的廣大範圍中,鳥類對陸域棲地及植物具有很緊密的利用關係,各類的植被均提供了不同生物的棲地,例如一級保育類鳥類——黃鸝、二級保育類鳥類——台灣畫眉、黑翅鳶、澤鵟、紅隼等鳥類都以灌木叢進行繁殖或覓食,而濕草地與草澤地帶,更為多種渡冬水鳥的棲地,甚至有豆雁及全球僅存約2000多隻的東方白鸛等大型稀有鳥類以此為覓食場所。 長期觀察發現,陸域為多種鳥類的棲息生長地,在知本濕地北側帶狀分布的水域,範圍較穩定,被濕潤的濕草地緊鄰環繞,提供了喜好隱蔽的物種躲藏的場所。而射馬干溪流過,加上伏流湧泉,形成之泥灘草澤,孕育豐富底棲生物,提供水鳥豐富的食物來源,可見的鳥類如白腹秧雞、紅冠水雞、花嘴鴨、彩鷸、白腰草鷸、田鷸、鷺科鳥類、水雉、灰胸秧雞、東方白鸛等水鳥均偏好此類環境。 而知本濕地大面積的乾旱草原灌叢的底層、草莖上、及頂層,除了可以提供給鳥類活動的場所之外,也蘊含數量眾多的各種昆蟲、爬行類、小型哺乳類等供給鳥類充足的食物來源,如生活在陸域底層的環頸雉、竹雞等;草莖上的灰頭鷦鶯、褐頭鷦鶯等;頂層的烏頭翁、台灣畫眉、棕背伯勞、紅尾伯勞等;空中的燕鴴、紅隼、遊隼等。保育類環頸雉一直以來都有相當穩定的族群在草叢空曠地棲息生長。另外,還有鎖鍊蛇、眼鏡蛇及雨傘節等保育類的毒蛇棲息,也常見野兔及鼠類,鄰近地區並有山羌、食蟹獴、鼬獾及山豬之紀錄。 鎖鍊蛇常見於知本濕地及周邊環境。圖片來源:粱珆碩 鎖鍊蛇常見於知本濕地及周邊環境。圖片來源:粱珆碩 知本濕地陸域有相當珍貴的植物資源,卻被完全忽略掉,例如,目前是台灣原生地植物的台東火刺木(Pyracantha koidzumii),在台灣植物紅皮書列為易受害(VU)等級,尚有少數的個體分布,應當完整保存乾旱的灌木區域,讓台東火刺木的種子能自然繁衍,以保存所剩不多的台東火刺木生育地。 此地也還有數量不少的灰葉蕕(Caryopteris incana),本種雖未列入紅皮書中,但台灣僅零星發現於荒地,而知本濕地尚有不少的灰葉蕕族群,應當保存其生育地,以維繫其族群。然而常常發現區內被縱火焚燒,恐將危害這些珍貴植物資源的生存。 台東火刺木列易受害(VU)等級。圖片來源:粱珆碩 台東火刺木列易受害(VU)等級。圖片來源:粱珆碩 台灣僅零星發現於荒地的灰葉蕕。圖片來源:粱珆碩 台灣僅零星發現於荒地的灰葉蕕。圖片來源:粱珆碩 台東縣政府近年有很好的觀光推動績效,而知本濕地擁有珍貴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加上東部海岸極少有的泥灘沼澤、溪流、湧泉、沙丘及草灌叢等多樣生態環境,是一個條件優異的山海交融環境教育場域,具有非常高的生態觀光潛力,應該從更永續保育生態資源的方向來善加規劃利用。 以同樣擁有豐富鳥類資源的嘉義鰲鼓濕地為例,該濕地早期為台糖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事業及種植甘蔗的大本營,但由於地層嚴重下陷、海水入侵地下水層,農場逐漸沒落荒廢。嘉義縣政府過去的思維也是要規劃開發設廠,但最後被阻擋保護下來,近年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資源發展成為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以「濕地保育」與「環境教育」做為園區主要定位,成為熱門生態旅遊及教學研究的基地,並朝向發展為具有多樣林相及豐富濕地生態資源的國際級濕地公園。 最後,政府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及天然氣電廠,而這些新發電設施,幾乎都落腳在「荒地」上,濕地常被視為荒地,所謂的「荒」,是指冷落偏僻、長滿野草、無人耕種或看不出經濟價值,不過這些濕地生產力是非常高的,沿海濕地是地球上效率最高的碳匯系統,政府欲發展的新能源設施都選址於濕地上建設。 不過眼前的問題不只是電力可能不足,減碳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濕地碳吸存力的生態服務是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若只是想以低土地取得成本來建設新能源設施,不止會喪失此一自然的恩賜,亦無助達成能源成長限制的目標。開發太陽能的確是達到環境永續社會的重要途徑,不過因為利用太陽能而開發濕地,進而破壞自然化學循環,亦不符合永續原則。太陽能設施可以再擇地再建,而知本濕地開發了珍貴的生態將消失不再重現。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台北國際濕地宣言》即將屆滿周年。去年此時,我國主辦「國際濕地大會」,在五百多位各國專家見證下,嚴正許下保育濕地的承諾。但一年將過,台灣非但未履行承諾,更一反國際濕地保育潮流,壓縮濕地轉供其他用途,並擱置新濕地的指定。凡此一切,只為兌現蔡總統非核家園推動綠電的支票。 《台北國際濕地宣言》開宗明義第一條:認同濕地是國土安全重要一環,「維持濕地零淨損失及零退化」。蔡政府卻反其道而行,除將暫定為國際級的「永安濕地」降格為地方級濕地,且大砍其面積,國家級的「桃園埤塘濕地」也面臨不保,多處已完成勘測的濕地預定地則以行政手段擱置,目的只為規避《濕地保育法》的保護。 濕地被稱為「大地之腎」,一方面淨化陸地的汙染物,一方面減緩洪水對陸地的災害。但最近一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卻聯手壓榨濕地,當成非核政策的犧牲品。先看高雄永安濕地,這塊面積一三○公頃的鹽灘地產權屬台電,九十六年內政部訂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但因與鹽民補償價談不攏,閒置三十餘年。在自然復育下,永安濕地成為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優質環境。 根據長期觀察,永安濕地記錄到的鳥種達一六八種,其中包括黑面琵鷺在內的廿五種珍稀和保育鳥種,被國際鳥盟評選為「重要野鳥棲息地」。根據《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擁有瀕危物種超過一%世界族群量,即符合國際級濕地標準,而永安濕地的黑面琵鷺族群數超過全球總量二%,在依拉姆薩公約完成指定程序前,列為「暫訂國際級重要濕地」。 然而,對於守候地球物種具重大意義的永安濕地,台電公司卻只願提供南側四十二公頃作為濕地,其餘近九十公頃則堅持興建興達廠燃氣機組之用,以彌補未來電力缺口。台電的態度,反映的當然是經濟部、行政院、蔡英文的態度,高雄市府也全力支持。 主辦濕地業務的內政部更快馬加鞭,不到四個月時間即完成評估作業,在八月初對永安濕地進行「降等」和「縮減面積」的作業。接下來,台電將加速推動後續作業,九月提出環境影響說明書。在「一切為非核」的前提下,預計十一月的環評審查應不意外地順利通過,將濕地變更為電廠用地,開始動工增建機組,以求趕在二○二三年商轉。 蔡政府為了電源開發利益,不惜違反國際環保潮流,將永安濕地降等、腰斬,對棲息當地的生物族群勢將造成無可避免的傷害。此舉,已引發國際環境界的憤怒抗議,除了黑面琵鷺國際守護聯盟、國際鳥盟、濕地保護組織都公開譴責,曾經在永安守護候鳥的國際志工也將來台抗議。 永安濕地遭消滅不是單一事件,桃園的埤塘種電計畫也如出一轍。「千塘之鄉」的桃園,埤塘在農業、歷史、文化、景觀上都有重要意義。桃園近三千座埤塘絕大多數為水利會所有或私有,在發電的厚利引誘下,推動種電如順水推舟。值得注意的是,另有三百四十口指定為國家級濕地的大面積埤塘,因有法律保護難以「染指」;據稱桃園市擬與內政部、經濟部聯手修改《濕地保育法》,從源頭突破利用的限制。屆時,埤塘種電將「美夢成真」,但三百年桃園農耕文化的歷史臍帶則慘遭抹滅。 除了這兩處濕地將遭到扼殺,全台濱海地區的太陽光電、陸地及離岸風機,許多將立足在沙洲、沼澤、鹽灘等濕地,勢必強力排除濕地障礙才能推動綠能「風光」。對地方政府和業主而言,排除這些零星障礙易如反掌,因為保護濕地的中央部會早已棄守。 台灣的濕地立法奮鬥了二十餘年,實施不到兩年,就被蔡政府悍然摧毀。別忘了,《台北國際濕地宣言》的漂亮話仍餘音繞樑呢!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我們大可不必想像美國劇烈減少化石燃料生產與使用的結果,因為歐洲已經深陷其中,而且歐盟企業與勞工都很痛苦。由於能源價格上漲,現在歐洲許多地區為了維持經濟成長而放棄去碳化計畫。若我們能從它們的錯誤中記取教訓,將是明智之舉。 歐盟對減少碳排量設下野心勃勃(也就是不可能)的目標, 為加快減碳步伐,歐盟成立碳排放交易體系(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但該體系既無效又滋生腐敗。誠如《金融時報》所言:「歐洲對於再生能源判斷錯誤。」 那些堅信工業化國家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內,從完全依賴化石燃料轉為依賴風力與太陽能的人需要仔細看看,歐洲兩個採取激進綠能政策的國家――德國與英國的失敗。這兩個繁榮且高教育水準的國家,三十年來追求根除化石燃料的目標,已經踏上人類史上第一次能源衰退之路。 這些國家吹噓自己的綠能政策成功,含糊地承認需要進行一些「調整」,隱藏不住經濟的損失與人民的痛苦。歐美一些主流媒體報導,德國激進的再生能源政策是「環保的瘋狂行徑」、「引起嚴重後果的大失策」、「綠能癱瘓」、「錯誤的賭注」、「系統性剷除工業化」與「追求自我毀滅」。 現在德國和英國消費者,要面對比美國平均零售貴兩至三倍的電價,國內工業則紛紛外移到電力廉價的國家。德國能源消費者協會(The German Association of Energy Consumers)估計,目前約有十萬戶負擔不起昂貴電價的家庭,正退回使用燒柴爐灶與照明不足的狀態。綠能運動雖然立意良善,但已威脅人類基本健康與福祉。 綠能政策是場豪賭,如果綠能不造成能源短缺、經濟衰退、人類痛苦或不增加地緣脆弱性,再生能源是可以取代化石燃料。但德國與英國的綠能政策已經證明,風力與太陽能無法勝任化石燃料在現代大規模工業經濟裡所扮演的角色。 激進的德國能源革命 德國實行的綠能目標是全歐洲最激烈的一個——二○三○年再生能源達到40%;二○五○年幾乎完全排除使用化石燃料;但因為嚴重錯估再生能源補貼的成本,且整合大量不穩定再生能源的工程相當複雜。這項政策不僅使再生能源和傳統電力公司都蒙受重大損失,更讓燃煤發電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也連帶上升。 德國的「能源轉型」始於二○○○年的再生能源發電補貼,二○一一年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核災,德國政府連忙宣布於二○二二年全面關閉所有核電廠,該決定奪走德國25% 可靠且零碳排的電力。 德國能源轉型的成本持續攀升,超乎原先預期。二○一四年德國納稅人在再生能源補貼方面支付超過三百億美元,德國前聯邦環保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預估,到二○二二年能源轉型的成本恐達一兆美元。 電價上升重創德國著名的能源密集產業,《金融時報》二○一四年的報導指出,由於能源成本過高,德國出口淨虧損達六百七十六億美元,能源密集產業接連外移到一些天然氣價格低廉的國家,如美國。 綠能政策竟是劫貧濟富 多數綠色政策增加的成本,特別傷害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家庭,富人通常不會在意能源帳單上多出的一兩位數。按照德國「高尚」的能源轉型規劃,特定產業與再生能源設備齊全的屋主是受保護的對象,一般消費者卻得直接面對高電價與再生能源稅收的衝擊。 德國的綠能計畫通常以大幅折扣甚至免費提供的方式,來補助屋主安裝太陽能板,然後讓屋主以保障價格出售家庭多餘電力給電網。然而德國租屋的人口遠多於美國,租屋民眾的收入也往往低於房東,他們不符獲取這些福利的資格,還得支付綠色稅。倫敦全球暖化政策基金會(Global Warming Policy Foundation, GWPF,譯註:由質疑全球暖化者所創立)的貝尼• 派爾(Benny Peiser)博士向美國參議院證實:「德國普通家庭要支付數千億美元,這是歐洲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劫貧濟富」。強制窮人必須為富人貼補綠能成本,等於是從帶動工業化與現代中產階級崛起的進步中倒退。 雖然,德國絕大多數官員堅稱其能源革命成功,但負責執行能源轉型的內部人士卻透露出「重大失策」的證據。瑞士財務諮詢公司FAA (Financial Advisory)撰寫一份題為《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整合:從德國學到的教訓》(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Lessons Learned From Germany)報告發人省思: 「過去十年間,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立意良善的決策者制訂再生能源政策並慷慨提供補貼,但現在已漸漸顯示政策難以為繼,且對所有相關產業的利益造成嚴重、始料未及的後果。」 德國能源轉型比「逆向羅賓漢經濟效應」(reverse Robin Hood economic effects,譯註:劫貧濟富,或稱「羅賓漢悖論」(Robin Hood Paradox)還嚴重,更增加煤炭與木材的使用量,使原本預計消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這些愚昧的行徑究竟如何發生? 德國能源革命的規劃者忽略了一些關於電力工程的基本事實:現代電力系統透過傳統發電廠、變電整流系統與電力輸送網絡的整合運作,實現非凡的精準度、效率及可靠性,如同前蘇格蘭電網的控制工程師所言:「關於電力有兩個基本事實:電力無法大量儲存,也不能溢出電網,所以必須根據需求立即產生電力,任何偏差都會影響維持發電輸出的系統頻率。」 現代電力系統係圍繞著煤炭、天然氣與核電等「可調度/可控式」(dispatchable / controllable)發電來源建立,能夠準確提供當前所需電量,並滿足電網不斷變化的需求。但德國不管價格或可靠性,一心將再生能源電力列為優先考量。讓天氣而非經濟來決定往後的能源供應來源,扭曲了能源市場;每當天氣條件允許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綠色電力進入電網時,傳統發電廠就陷入「停擺」狀態,擱置過去電網調度標準,如電價、安全性與 供應。 穩定電力靠傳統能源 傳統電網的穩定性必須即時平衡需求與電力調度,並於整個輸送系統中維持穩定的電壓。要將不可控的再生能源電力放入電網,需要與傳統電網完全不同的工程系統,但德國的政策卻決定把「前所未有、龐大、間歇性且不可控的發電來源,注入亟需安定的電網系統中」。換句話說,由於無法控制綠能的供應狀況,風力與太陽能的間歇性與變動性擾亂了現代電力工程與經濟的基礎。煤炭、天然氣與核燃料的傳統發電廠提供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可以按需求調節電量上升或下降,化石燃料與工程控制滿足人類需求的能源系統;但當風力和陽光照射作為能源時,人類需求必須隨著再生能源的任何變化而調整。 風和雲的變化不定,但電網必須保持平衡以穩定需求與電流供應。一旦這個平衡開始動搖,電網營運商若能提早預防、快速且正確行動,就能調整電網使其恢復平衡,否則很可能導致電網崩潰。二○○三年德國電網營運商必須採取特殊措施以調整電網不穩的情況只有兩件;到二○一三年德國政府積極實施再生能源發電後,需要採取干預措施以避免電網不穩的情況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三件。如(圖表9.1)所示。 歐洲漸漸發現幾乎不可能預估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量。隨著德國與英國試圖增加電網內的再生能源電力,可能需要兩倍的備用電力容量以因應天氣變化。 如工程師所說,備用或過剩電力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致命缺陷。想像一下,你的汽車有兩個油箱,一個裝滿汽油供主引擎燃燒,另一個油箱的汽油提供輔助引擎,但輔助引擎並不提供車子的動力,只為預防主引擎失常。因為你必須偶而使用輔助引擎,而浪費了輔助油箱的汽油。本來一輛車每加侖可以跑二十英里,現在只能跑十英里,效率更差。 再生能源所需的備用電力,必須來自可控與可靠的傳統發電能源,如煤炭和天然氣。想像一下,依賴一個需要花費兩倍能量的電力系統,如何能贏得二次世界大戰或壓制俄羅斯囂張的氣 燄呢? 負電價誤導視聽 慷慨的補貼以及將再生能源列為優先,使燃煤電廠與燃氣電廠無法盈利。別忘記德國從俄羅斯進口大部分的天然氣,其價格是美國的兩至三倍,但德國許多燃煤電廠和燃氣電廠仍因無法與綠能補貼競爭而被迫關閉。為避免停電,德國現在必須補助燃煤電廠,讓它們重新回到電力生產線。綠能計畫要消除的煤炭是維持照明的必要燃料。雖然德國家庭與工業花費數百億美元支持能源轉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只增不減。 德國綠能方案獎勵大規模綠能配置,卻未顧及電力的可靠性、效率與經濟的實惠。其中一項奇怪的缺陷是「負電價」(negative pricing)或稱「負瓦特」(negawatts),即賣方付錢請買方購買電力,卻荒謬地請人購買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廠在不需要(例如半夜)或電網無法處理時所產生的電力。風力發電業者付錢請電網公司購買並不需要的自家電力。原本只有當風力或太陽能實際發電時的可觀稅收才有獲利;但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以負瓦特出售電力時――或更精確地說,付錢請買家購買不需要或不想要的電力仍可獲利。所以,自由市場的效率也不過爾爾。 德國大力宣傳再生能源發電量創下紀錄,大部分是受到負電價的刺激。二○一四年五月十一日德國官方報告指出,再生能源電力達全國一日電力需求的75%。聽起來是很驚人的進步,但其他數據更引人深思。由於德國電網無法全部消化,75% 再生能源電力大部分成為德國付錢請其他國家收購的負瓦特。弔詭的是,即使德國的電力成本相當高,這種情形仍頻繁發生。 無論是規劃者對能源的無知、一廂情願或意識形態狂熱所導致,德國的大規模綠色計畫已造成反效果且經濟上難以為繼,但德國並未修改綠能目標和重新設計系統,反而是發放越來越多補助來掩飾問題。 https://goo.gl/s3Tf6K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