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個月前
有同學給我發來這張圖,挺深刻的,
展示了三個人隔著圍欄看球賽的兩種情況,
我們就暫且稱他們為藍一哥、紅一哥和紫一哥吧。
圖一是三個人踩在同樣的木箱上,
藍一哥看球賽毫無壓力,紅一哥勉強能看到,
而紫一哥由於身高不計,只能望藍心嘆。
圖二是根據三個人不同的身高來分配木箱,
從而保證每一個人都能看到球賽。
圖一的這種情況被定義為Equality,
而圖二的情況被定義為Equity。
我根據這張圖搜到了他們的說明。
第一張圖的說明為
The assumption is that everyone benefits from the same support.
This is considered to be equal treatment.
假設每個人都從同樣的支持中受益,
這被認為是平等的對待。
所以Equality的內涵就是平等,
即不考慮個體差異,每個人給予同等的支持。
第二張圖的說明為
Everyone gets the support they need, which produces equity.
每個人都得到了他們需要的支持,
這就產生了公平。
所以Equity表示公平、公正,
即根據個體差異來給予不同支持,
最後保證相對的人人平等。
其實這也反映了當下美國
左派和右派的理念差異,
右派強調機會平等Equality,
而左派強調結果平等Equity。
這讓我還想到了最近美國最高法院
關於大學招生的一項裁定。
美國大學招生幾十年來都實踐平權法案,
Affirmative Action,
目的是為了保障學生群體的多元化,
說白了就是在扶持少數族裔,
尤其是非洲裔。
而現在這個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
就是禁止大學在招生過程中
考慮申請人的種族因素,
這就意味著把少數族裔腳底下的木箱
給踢走了,人人平等入學。
換句話說,美國大學招生的格局
從圖二變成了圖一。
很明顯,美國最高法院的這一裁決
是強調機會平等Equality的右派的勝利,
狠狠地打了強調結果平等Equity的左派的臉。
我們來看看這套圖最完整的版本,
最前面還有一個Reality,
我們來看一下說明。
One gets more than is needed,
while the other gets less than is needed,
thus a huge disparity is created,
一個人得到的比需要的多,
而另一個人得到的比需要的少,
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這個Reality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悍的悍死,落的落死,
這很不公平對吧,
但是很無奈,這就是現實。
最後還有一個Justice,正義,
我們來看一下說明。
All three can see the game without supports or accommodations,
because the causes of the inequality was addressed,
the systematic barrier has been removed,
所有三人都可以在沒有支持或者輔助的情況下看到比賽,
因為不公平的原因得到了解決,
系統性的障礙被消除了。
很明顯圖中的圍欄就是比喻這種
systematic barrier,系統性障礙,
其實很多時候造成不公平的根源
就是某種系統性障礙,
而Justice,正義的使命就是去消除它們。
我突然想到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情節,
裡面的黑人小夥明明是無辜的,
但是在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的偏見下,
這就是系統性障礙,陪審團依然判他有罪。
而主角阿提克斯分歧決定為黑人辯護,
雖然他最後以失敗告終,
但因為他的這份勇氣和正直,
成為了代表正義的不朽形象。
另外這四幅圖的順序值得我們注意,
圖一的reality是普遍存在的現狀,
在馬太效應的影響下,
富人變得越富,窮人變得越窮。
在這種情況下,
這個社會需要進行資源調整,
讓富人變得更富,
而窮人也不至於餓死,
從而出現了圖二的equality的局面。
而圖三是對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優化配置,
有的人可以多一些,
而有的人可以少一些,
即實現equity。
而圖四的justice可能描述了一種
人文關懷的終極形態,
自由公開不設障,
這是最理想的,
也是最難實現的狀態。
我們發現從左到右的改變難度不斷增加,
原因是受益的群體越來越多,
這就意味著更少人願意去推動改變,
從equality到equity
就只有最弱勢的群體有動力去推動,
而最後的justice
則幾乎成了理想者的孤鳴。
對於這幅圖,你有什麼思考呢?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無相關回應
  •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