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Subject: 馬英九的自廢武功: 大陸學者對他的評價


這是我見過評論馬英九最中肯、透澈的文章。
2016-05-22 王陶陶



韓信評價項羽:
「項王對待長輩謙恭,
對待弱者仁慈,
對待病者體恤,
但這不過是婦人的美德。

項王對待立功的健兒吝於賞賜,
對待勇武的壯士不予提拔。

因此,
英雄豪傑終究要離他而去。」

劉邦問陳平,
「我與項王有什麽區別?」

陳平對曰:
「大王粗野輕慢,
項王謙遜有禮。」

劉邦問:
「那何以棄項王而歸我?」

陳平對曰:
「大王不吝恩賜,
項王則寡於封賞。」

曾國藩問趙烈文:
「眾皆出我下,
奈何盡歸胡公?」

趙烈文曰:
「人皆有私,不能官,
不得財,不走何待?」

曾國藩曰:
「當如何?」

趙烈文曰:
「集眾人之私者,
可成一人之公!」

曾國藩聞之甚然

毫無疑問,
馬英九算得上
一個優雅的君子,
他為官清廉,做人謙遜。

然而,
他卻是一個被對手和盟友
共同仇視的總統。

對比台灣政壇曾經的弄權者,
馬英九的結局堪稱悲涼。

李登輝黑金權詐,
現在卻依然有人崇拜他;
陳水扁貪汙腐敗,
現在卻依然有人捍衛他。

而馬英九卻無根無蒂,
已然是孤家寡人。

很多時候,
真正的好人和君子
並不適合從政。

這是因為,
他們無可挑剔的品德,
以及容不得沙子的世界觀,
往往會化作致命的傲慢,
為他們制造無數的敵人。

對美德過高的執念,
往往會使他們
低估最基本的常識,
忽略普通人
參與政治的本能動機,

把道德上的瑕疵
視為不可饒恕的過錯,
並將別人的付出和犧牲
視為職責之內的理所當然。

宋楚瑜的親民黨是
馬英九曾經的藍營盟友,
並在2008年的大選中出力甚多,
成為馬英九壓倒性勝選
不可或缺的幫手。

但是,
勝選之後的馬英九
並沒有照顧勞苦功高、
但卻被他鄙夷的「官迷」盟友

(根據維基解密電文,
朱立倫曾告訴美方
美國在台協會人員,
馬英九「非常不喜歡宋楚瑜」)

宋楚瑜不但沒能獲得
夢寐以求的行政院長職務,
連自己的親民黨也被挖角,
從此,前盟友宋楚瑜
成為馬英九政治生涯中
最堅定的敵人。

宋楚瑜是個不折不扣的
政治變色龍,
這也是他被國民黨三民主義者
鄙夷的原因。

軍公教是馬英九
最堅定的支持者、
國民黨的鐵盤。

但是,
這些人卻是台灣舊體制下
的既得利益者
(享受18%的年息),
2012年勝選之後,
馬英九為了所謂的「公平主義」
,改革的大刀砍向了
軍公教的福利。
從此,
國民黨的政治基石坍塌了。

國民黨的鐵盤
實際上毀滅於馬英九

那些頂著壓力
為馬英九沖鋒陷陣的
國會議員和記者,
只是被他認為是
追求基本事實順理成章的付出者,
而沒有獲得他的回報。

無論是邱毅
都曾被他無情漠視,
從此很難再有議員和
媒體為他發聲。

邱毅曾經因為319槍擊案,
率眾包圍及指揮貨車
沖撞高雄地方法院,
而蹲了監獄,
卻被道德潔癖的馬英九漠視冷落,

最終只能淪為
靠上電視打發時間的過氣政客,
政治對於從事政治的人來說,
不是追理想,只是討生活;

民眾對於自己的領袖,
不是求認同,只是爭權益。
畢竟英雄好漢也有老婆孩子,
庶民百姓只愁柴米油鹽。

名聲可以吸引人,
卻不能籠絡人;
道德只能使人尊敬,
卻不能使人服從。

馬英九沈迷於蔣經國的清廉、
醉心於恩師的勤政,
卻不知蔣經國的謹慎——

以至於蔣從不敢輕易
讓物價上漲,
更不敢削減軍眷的福利。

馬英九只能模仿蔣經國
老榮民般簡樸的臥室,
卻沒能擁有恩師
歷經滄海後的洞察力。

當英文秘書專註於
領袖生活起居的瑣碎細物
和籠絡人心的感人瞬間時,
卻輕易放過了那些權力政治中
最關鍵的基本常識——
「人以利動」。

蔣經國對待政治盟友和老兵部下,
向來以慷慨聞名

希特勒對待立功的部下
必然賞賜莊園和大袋的鈔票

即便物資再匱乏,
列寧也要想方設法滿足
布爾什維克官員的「特供」待遇

黨內不黨、居官不私、
細思詳查這些常人的美德,
讓馬英九堪稱秘書之典範,
卻也只能是一個秘書的典範。

當國家領導人似乎不及格的 。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內文為撰文者的私人評論,與事實並不相符。

    不同意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馬英九
    馬英九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102123
    法官見解分歧 馬應負最大責任
    7 年前
    2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7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馬英九,請遠離郭台銘 執筆者:吳思鍾(電子業者) 1999年,我擔任電電公會理事長,有幾位科技業的大老,因為擔心李登輝搞台獨,會導致兩岸永無寧日,要我介紹他們認識宋楚瑜。 見面後,他們鼓勵宋參加2000年總統大選,因為他們認為,以當年李登輝的權勢,連戰即使當選,也無法抗拒李登輝在卸任後,以黨領政的意圖。 我記得李登輝尊翁李金龍過逝時,我和李成家、戴勝通到官邸致祭,在場接待答禮的,竟然是宋楚瑜,可見當年李、宋情同父子,並非虚傳。而李的台獨,卻非宋所能認同,兩人因此漸行漸遠。 宋楚瑜幾經長考,答應參選。當時,已被凍省的宋省長,身邊没幾人,又無法預測集黨、政、軍、情治權力於一身的李登輝,會如何報復?决定時,彷彿有黄花崗烈士起義時的悲壯! 由於宋擔任省長時之口碑,宣佈參選後,支持者日衆。但宋初時並無可用之資源,我因此贊助網路中心和民調中心,孫大千帶著幾個人,就在我企業大樓內,建構起宋楚瑜競選網站,並與盛治仁共同負責民調。 之後,選情幾翻起伏,先有李登輝以興票案抹黑,後又有李遠哲推薦阿扁,扁一度民調領先,我們每天監看民調,到選前兩天,宋的民調已擺脱李遠哲的衝擊,重新領先,而且持續增長,我們估算大勢底定,宋可贏扁50至100萬票。 而2000年,宋楚瑜之所以敗選,是因為馬英九在選前之夜,違反選罷法,宣佈了一個假民調,謂連戰民調遥遥領先,投宋等於投了廢票,以致許多宋的支持者慌亂失措,因不願阿扁當選,含淚改投連戰。 依選前民調的分析,我們估計連至少多得60萬票以上,宋不幸以30萬票落選。這是馬英九第一次把陳水扁送進總統府。 2004年,宋楚瑜雖有名望,但考慮到國民黨家大業大,我和連戰的兩位掣友,幾經穿梭,多次與宋懇談,促成連宋和,彼此的默契,是宋先禮讓,讓連戰先選。 坦白說,以宋當時的聲望,背水一戰,應有勝算,宋的相忍,是為泛藍團結。 可我萬萬没想到,選舉的過程令我錯愕,馬英九擔任連宋競選總部負責人,丁守中被指派為國民黨的動員聯絡人,我是親民黨的聯絡人。 我從接到指示後,就不斷和國民黨聯絡,要求立即展開輔選作業,但始終没得到國民黨的回應。 由2000年的經驗,我了解宋楚瑜的支持者,有許多是知識份子和中間選民,連、宋合作的原因,與合作之後對台灣前途的願景,都必需和選民說明與溝通,以爭取認同。 而2000年,連戰得292萬票,宋楚瑜得466萬票,因此,即便是連宋配,連正宋副,馬英九也没有理由阻撓親民黨的輔選。 可是馬英九始終不召開國親聯席輔選會議,反之,馬的舊部鄭村棋卻強力推動廢票聯盟,呼籲泛藍選民不投票或投廢票。 我憂心且震駭,幾次請宋嚴正抗議,終於,在選前一個月,國民黨召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輔選會議。 會議由丁守中主持,我代表親民黨出席,我詢問為何一直不開輔選會議?有國民黨與會者慢條斯理的回答:“連宋和,躺著選也上!″ 言下之意,似乎無需輔選!我嚴詞回應:“鄭村棋每天在電視上的言論,已嚴重傷害了連宋的形象,我估計現在頂多只能贏100萬票,絕不像你們想的這麽樂觀!“ 丁守中對我的發言没有回應,會議草草結束。 2004年,泛藍整合,本是一手好棋,但由於輔選主事者的不作為,以及馬前幕僚鄭村棋的反輔選,連宋竟然以兩萬票之差,敗給阿扁的兩顆子彈。 記得扁受槍擊之日,宋楚瑜建議,因案情詭譎,總統候選人被槍擊,屬重大事件,國親應主張暫停選舉,先查明真相。馬英九反對。 開票當夜,悲憤的連、宋,與支持者在國民黨大樓前靜坐抗議,馬英九告訴連宋:“輸了就要認命”,要連宋及支持者早早回家!似乎敗選與他無關。 我在不遠處觀望,心中淌血!這是馬英九第二次把阿扁送進總統府!連宋每日忙於地方行程,無奈後院起火,而我歷經每一過程,敗選的原因,我比他們清楚。 連戰此生的總統夢碎了!而宋楚瑜雖有心治國,但兩次擦身而過,皆因馬的違法與不義。 2004年,連宋如當選,馬最快要2012甚至2016年才有機會。而阿扁當選,馬英九提前在2008年就當選總統。 台灣人民給了他八年,2016年,他以民調8%結束總統任期,泛藍再度失掉政權。 比之連宋,馬的人生如此,應知足了。 台灣人民是寬容的,我也從未跟別人提起我2004年輔選連宋的荒誕過程。但我堅定認為,馬卸任之後,没必要再來攪台灣政治的混水。 我近年因工作需要,隻身長駐大陸,本不問台灣政事。前些時,在網路上看到郭台銘參選的消息,我當即修書一封,建議他遠離馬英九,純以企業家身份參選。 郭台銘本是政治素人,有政治理想,却不懂政治的黑暗。其實,韓流未起前,我因蔡政府忙於台獨,當他下手改歷史教科書時,我曾一度想去勸郭參選,後來想到要一個企業家從政,風險實在太大,因此作罷。 我没想到郭居然參選了,不幸的是勸他出來的竟然是馬英九。 緊接著看到的,是馬的策士們大舉出動,撲天蓋地的毁滅韓流,抹黑、詐術,手法同2004年打擊連、宋時如出一輒。 也許他們認為,滅了韓,2020,郭台銘一定當選,論功行賞,他們可以班師回朝。 可我不這麽想,2016年,政權怎麽丢掉都搞不清楚?郭台銘與他結盟,連我這一票都投不下去,更何况那些知識份子、中間選民。 現在國、民兩黨支持率都僅25%,中間選民約近5成。如果支持郭台銘,要附送一個民調8%的馬英九,同時要毁掉一個韓國瑜,您認為會有多少中間選民能認同? 我其實不是在為難郭台銘,但他必需要澄清與馬的關係,結合或分開,都是他的選擇,外人不可相強,讓選民自做抉擇。 我很希望郭台銘没有包袱的參選,素人企業家首富,自有其魅力。 我不認識韓國瑜,但我絶不希望這樣的人才被做掉。他不必跟郭台銘比經濟閱歷,要比用人。經國先生不是經濟專家,但他用了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能人,使台灣成為四小龍之首。 雖然有人認為,韓五點製造庶民與權貴的對立,我在媒體上知道執筆者是孫大千,但我能體諒孫大千落筆時的心境。 因為他親身經歷2000年宋楚瑜被假民調一夕翻盤的過程,對馬及策士們的作法,他刻骨銘心。他不想讓宋楚瑜的悲劇,在韓國瑜身上重演。 我猜想,孫大千所所指的權貴,不是郭台銘,而是指馬和他的策士們,心態上高高在上,玩弄權術,隨時可以踐踏及抹黑他人。這也是知識份子和中間選民最不能苟同的。 當今之勢,蔡英文主張台獨,蔡連任,台灣没有未來。 甚盼國民黨參選人,能遠離權謀與詐術,以政策願景及執行能力爭取認同,輸贏都要光明磊落。 否則無論誰勝出,黨內都難以整合,民心也難以凝聚,國民黨也未必能奪回政權。 有識之士,慎思之!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人瑞評宋楚瑜 最近網路轉載一篇散文,是敘述高齡103的余宗玲老太太,評論宋楚瑜的故事。 為文平實忠肯,與大眾的觀感頗為契合,深具說服力,特摘要如下敬請分享! ******************************************************** 高齡103的余宗玲老太太,抗戰時官拜中校在胡宗南「麾下」工作,胡正準備給她報升上校時,因抗戰勝利而未果。但胡知道她本來要出國留學,因抗戰耽誤了,特別給她三千美金,資助她出國留學。學成回國國府已退守台灣。她先進教育界,任「嘉義女中」校長。 教育部曾有心改制中學學制為「四二制」(中學六年,前四年內完成所有課業,後兩年作為大學預科)「嘉女」與師大附中同被選為男女各一的實驗學校。以在嘉義的遍遠與資源差距,她卻打了非常漂亮的一仗;實驗班全部考上公立大學。並有五人為榜首;嘉義「許家班」的張文英、張博雅姐妹,都是她的學生;這些學生都對她非常敬愛,至今張博雅和她們的同學,還常去探望「余校長」(這也是一般人對她的「尊稱」)。 周書楷時代她被外交部借調為文化專員。在任期間幾乎走遍全美,訪問學者及留學生,解決各種問題;許倬雲兄弟,就是她當年發掘贊助過的留學生;至今,許倬雲、許翼雲兄弟的姐姐許婉清(李模的太太,李建復的媽媽)還非常感念她,與她結為至交。 她發表任駐美國文化專員後,宋楚瑜正要赴美國留學。他的父親宋達帶著宋去拜訪她,拜託「余姑姑」「關照我們楚瑜 」。故宋在美留學時,常在假日與陳萬水帶著兒子到「雙橡園」去跟她共渡週末,她對宋楚瑜也視如子侄無微不至。她說,當年,知道宋跟李登輝走得很近,她很為宋擔心,曾經提醒他:李是個城府很深,不簡單的人物,對他要心存戒心!宋卻很得意地說:「我們親密如父子,晚上我到他家去,他穿著睡衣到客廳來接見我。」老太太出身仕宦人家名門閨秀,聞此為之無言!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上,成年又有身份教養的兒子,除非父親臥病在床侍疾,是絕不會看到「衣冠不整」穿著睡衣的父親的;只有妻妾、奴僕才會看到這一面!換言之,她認為這不是「親密」而是「輕賤」。 凡有教養的人,也絕不會在有客來訪時,穿著睡衣到客廳裡見客!而宋楚瑜卻以此沾沾自喜。後來,果然被李擺道,弄得灰頭土臉! 她也看穿宋時時處處都在用「心機」算計!為馬英九的那一跪;老太太說:「他是在學盧修一為蘇貞昌下跪。人家以病重之身無法輔選,在選情危急的時候下跪,所以感動了許多人!而馬聲勢大好,要你去為他跪甚麼?明擺著就是強賣人情給馬英九『示恩』,以便日後以此『挾恩需索』!」從此之後余宗玲老太太就「不想再理他(宋)了」!但她很喜歡陳萬水,覺得陳萬水真是溫良賢惠。已然病重,還被宋楚瑜的政治野心逼迫著,去為他拉票,以至活活累死! 這位人瑞巾幗老太太也是《中國時報》的「姑奶奶」-----她是余紀忠的胞妹。因為她是「遺腹女」,手足之情更逾倫等。余紀忠去世大家都來安慰她的喪兄之痛,但其實她有自己的社會地位、聲望、事功,余紀忠對她並無助益,大家只知她是「余校長」。余紀忠去世之後大家才知道她與「中國時報」的關係。「時報」的人有個笑話說:余紀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妹妹!人家老太太名門閨秀的教養,為人處世合情入理。又歷經黨、政、軍、教、外交,見識卓越,是余紀忠幕後的「智囊」;重要的社論,都會先送給她看。 她過一百歲生日時,馬英九、陳沖(當時的行政院長)都致送壽屏和賀禮,派「退撫會」主持慶生會,耕莘醫院四十五年慶,也請她和馬英九一起切蛋糕。 這些年來,事實證明宋楚瑜只能算是個想「左右逢源」的投機份子,政治丑角!他是有些小聰明,當年蔣經國壓伏得住他,能適才適任的用他,也造就了他。當時確曾人模人樣的被期許過。後來「賣身投靠」、「賣主求榮」跟民進黨暗送秋波,蔡英文公然要讓席 「親民黨」,只能說是他「圖窮匕見」了!有人把他比擬曹操,真是污衊了曹操,他哪配 ,說穿了,他就是一隻搖尾乞憐的哈巴狗! 出處: 百歲人瑞評宋楚瑜 - 中華振興同心會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蔣經國死於美國CIA家法? 46405天下雜談,30年歷史解封?太恐怖了!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過世,官方公佈的死因是因為糖尿病血糖降的過低,導致昏迷死亡。但是,令外界特別奇怪的是,蔣經國死時七孔流血,而且醫療團隊的主治大夫江必寧當天就逃往美國,從此不敢再回台灣。我們知道蔣經國晚年一直患有糖尿病,但是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專業的醫療團隊會把血糖降的過低,還有,為什麼血糖過低會「七孔流血」,同時,為什麼江必寧必須逃亡美國?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蔣經國一死必須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美國人從1950年代就處心積慮,要培植台灣人掌控台灣地區政權的機會終於來臨。於是當時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宋楚瑜,便有恃無恐地執行美國人欽定的李登輝接班部署,直接與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外省籍大佬們,例如沈昌煥、俞國華、倪文雅、李煥、郝柏村、梁肅戎等「非主流派」的保守勢力對抗起來。這些國民黨非主流派的主張,是總統按照憲法可由李登輝接班,但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他們希望接回留美的宋美齡擔任。    由於政府遷台後的傳統,中華民國總統一直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所以非主流的這個主張立即引起台灣民眾以及美國、日本方面的嚴重關切。在宋楚瑜和國家安全局局長宋心濂聯手捭闔之下,李登輝終於安全上壘。同時,李登輝為了安撫中共方面的疑慮,馬上通過寓居香港的南懷瑾老先生居中安排,派出心腹密使前往香港密談。根據目前已經證實的可靠情報,李登輝的總統府秘書蘇志誠、大掌櫃劉泰英以及資深報人鄭淑敏等都數次前往香港、珠海等地接觸談判。中共方面,當時民革名譽副主席賈亦斌、中央台辦主任楊斯德將軍等均曾經到港密會,甚至曾經派遣一位許姓軍方大佬,攜帶兩隻兩米高大花瓶作為禮物,進入台灣總統府密晤李登輝。後來李登輝過河拆橋,在屁股坐穩後,拒絕簽署與大陸商談的各項協議,兩岸關係又開始緊張,最後導致《人民日報》七批李登輝,把50年代李登輝秘密加入中共在台底下黨,後來向國民黨特務自新投降等歷史完全曝光,直接點名稱呼李登輝為「叛徒」。    從上述蔣經國死後權力鬥爭的混亂局面,可以知道為什麼蔣經國的死亡之謎就沒人過問,不了了之了。曾任台北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的毛鑄倫,曾經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師承黎安友等CIA學術特務。根據毛主席的分析,「七孔流血」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懲治叛徒的家法處置。那麼蔣經國「夠資格」被CIA家法處置嗎?    1953年開始美國CIA化名的「西方公司」就在台灣為國府訓練游擊隊,騷擾中國大陸和援助西藏的康巴族暴動。後來CIA又與台灣當局合作派遣U2飛機偵察中國大陸內地,這項代號為「黑貓中隊」的計劃,就是由CIA台北站站長克萊恩(Richard Klein)與副站長蔣經國共同執行的。所以蔣經國不但的確加入過CIA,而且更擔任過台北站副站長。當然,50年代風雨飄搖的國府當局,為了能夠獲取美國的保護和援助,利用台灣的空軍飛行員為美國蒐集情報,這點事情不算什麼。據說,為了培育交情,蔣經國還經常與美國特務們酗酒狂歡、聲色犬馬,不在話下。曾經有一次蔣經國生日,克萊恩還送了一個超級大蛋糕,打開之後,裡面跳出一個穿著三點式比基尼泳裝的金髮碧眼美女,送給蔣經國。    克萊恩出身美國海軍情報署,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在國民政府尚未派軍接收台灣之前,克萊恩就與他的特務軍官同事柯喬治(George Kerr)、艾瑞高(George Arrigo)等搭乘小船,最先登陸台灣。注意:柯喬治在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民變」時擔任美國駐台北大使館武官,公開偽造台灣民意調查,宣稱台灣人民要求獨立,並且對民變中的暴民領袖,公開支持,宣稱可以從琉球提供武器。他後來出版《被背叛的台灣》一書,公開鼓吹台灣獨立。而艾瑞高的女兒艾琳達(Linda Arrigo)曾經嫁給美麗島事件領導人之一的施明德(難怪知情後會離婚與退黨),積極介入台灣70-80年代的黨外運動。根據施明德在綠島監獄透露,1979年美麗島事件在高雄的暴動現場附近一家咖啡館內,美國大使館武官高立夫(Cliff)就坐陣指揮,與暴動領袖們頻頻聚會,參謀劃策。    美國人干涉台灣內政的事件很多。本來在1954年美蔣《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後,美國人希望比照韓國先例,收編國軍,改由美軍統一指揮。蔣介石堅決反對,美國才悻悻然罷手。但是美國政府一直在挑選合適的人選,把老蔣排除。老美前後物色過胡適、吳國禎、孫立人、陳誠、陳立夫等,都沒成功。美國派駐台灣的大使,也是政變專家,例如馬康衛(搞垮過越南的吳廷炎和韓國的李承晚等)和安克誌等。    隨著美國與大陸關係的正常化進程,美國與台灣當局關係每況愈下,從廢約、撤軍到斷交,美國的兩手部署也在加速。1984年蔣經國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前,美國方面表示非常反對,後來妥協策略就是強迫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但是到了翌年5月20日就職典禮當日,美國在台美尚有外交關係狀況下,卡特總統不但不派特使參加登基大典,還特別召回駐華大使,並且派出總統特使布里辛斯基抵達北京,研究陸美建交事宜。這些事情,蔣經國祇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美國對蔣經國的壓力劇增,除了馬上要與大陸建交的進程之外,還有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軍法大審、1980年美麗島事件被押人林義雄母女三人滅門血案、1981年旅美數學家陳文成返台被警備總部約談後卻陳屍台灣大學校園、以及1985年初《蔣經國傳》作者江南在美被台灣軍事情報局派出黑社會竹聯幫殺害等等,嚴重違反美國人權價值的案件。尤其最後那個江南案,美國CIA甚至揚言要到台北制裁兇手。蔣經國被逼,把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流放烏拉圭擔任大使、把自己兒子蔣孝武(傳言可能接班軍事情報局局長職務)流放到新加坡擔任商務代表,並且公開表示:「蔣家的人不會也不應該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    台灣持續風雨飄搖,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恢復憲政常規。但是前一年的9月28日民主進步黨不顧還在戒嚴狀態,就在台北園山飯店宣佈建黨。為了平衡台灣黨外組黨後可能發生的台獨化政治傾向,以及從人道主義上考慮40年前國民政府在大陸抓伕來台強迫當兵人員的返鄉探親需求,蔣經國宣布11月2日開放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探親。    中國有史以來的內戰雙方封鎖線,通常都允許民眾來往探親。只有1949年開始的台海對峙,把海峽形成天塹,不讓民間來往。這個因素除了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的軍事戒嚴之外,還有美國帝國主義的強力介入。據說當時蔣經國要開放大陸探親,黨內大老並不贊成,開會也推託不來。後來蔣經國讓秘書處通知「明天中常會主席要點名」,他們才乖乖出席。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蔣經國說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我們從大陸帶出來的老兵,現在天天在台北街頭遊行,要求返鄉探親,從人道考量,必須同意。於是一個一個點名國民黨的中央常務委員,沒一個敢反對。    國民黨黨內的決策如此困難,國際壓力就更大的難以想像。根據當時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對有友人私下表示,在開放大陸探親政策公佈的次日,擔任過CIA台北站長、後來當過CIA局長的克萊恩就飛到台北來,對著蔣經國大吼大叫,說:「我們美國人沒準備好,你們怎麼可以開放探親?」儼然一副美國帝國主義的台灣總督嘴臉!    當然事後我們知道,在80年代以來美國的連環壓力之下,蔣經國私底下已經秘密派出代表沈誠與中共方面接觸談判,進展十分順利。蔣經國想甩開美國,與中共私下解決台灣問題的企圖,必然違反美國的在台利益。所以蔣經國的離奇死亡,或許應該有CIA因素在內。蔣經國一死,兩岸關係就更加複雜了。今天已經沒有哪個台灣政客,能夠甩開美國與中共和平統一。      這也就是80年代大陸一直喊的「三大任務」,第一條就是統一祖國,現在卻靜悄悄地消失。
    3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天下雜誌:30年解密案件. 蔣經國開放二岸探親.並派密史赴香港談論二岸問題.(有意和談)CIA官員飛抵台北.指責蔣經國.暴跳如雷.美壓迫蔣經國.並在適當機會毒死蔣經國、如此政權交給本土人士! CIA做的天衣無縫.而宋心濂因知道整個內幕.所以死在陽明山泡澡中!於是台灣政局近40年沒有長進.國家漸成老美走狗.至今沒有寧日!以上可能是台灣真正的政局內幕,希望歷史終能翻開真相! 分享轉載:蔣經國死於美國CIA?46405天下雜談,30年歷史解封?太恐怖了!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過世,官方公佈的死因是因為糖尿病血糖降的過低.導致昏迷死亡。但是 令外界特別奇怪的是,蔣經國死亡時七孔流血,而且醫療團隊的主治大夫江必寧當天就逃往美國,從此不敢再回台灣。我們知道蔣經國晚年一直患有糖尿病.但是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專業的醫療團隊會把死亡歸屬於為血糖降的過低且為什麼血糖過低會 七孔流血,同時.為什麼江必寧當天即刻逃亡美國 !    按照 中華民國憲法,蔣經國一死必須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美國人從1950年代就處心積慮.要培植台灣人掌控台灣地區政權的機會終於來臨。於是當時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的宋楚瑜,便有恃無恐地執行美國人欽定的李登輝接班部署.直接與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外省籍大佬們,例如沈昌煥、俞國華、倪文雅、李煥、郝柏村、梁肅戎等 非主流派 的保守勢力對抗起來。這些國民黨非主流派的主張,是總統按照憲法可由李登輝接班,但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他們希望接回留美的宋美齡擔任。 由於政府遷台後的傳統,中華民國總統一直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所以非主流的這個主張立即引起台灣民眾以及美國、日本方面的嚴重關切。在宋楚瑜和國家安全局局長宋心濂聯手捭闔之下,李登輝終於安全上壘。同時.李登輝為了安撫中共方面的疑慮.馬上通 過寓居香港的南懷瑾老先生居中安排,派出心腹密使前往香港密談。根據目前已經證實的可靠情報.李登輝的總統府秘書蘇志誠.大掌櫃劉泰英以及資深報人鄭淑敏等都數次前往香港、珠海等地接觸談判。中共方面,當時民革名譽副主席賈亦斌、中央台辦主任楊斯德將軍等均曾經到港密會,甚至曾經派遣一位許姓軍方大佬,攜帶兩隻兩米高大花瓶作為禮物,進入台灣總統府密晤李登輝。後來李登輝過河拆橋,在屁股坐穩後,拒絕簽署與大陸商談的各項協議,兩岸關係又開始緊張,最後導致 人民日報 七批李登輝,把50年代李登輝秘密加入中共在台地下黨,後來向國民黨特務自新投降等歷史完全曝光,直接點名稱呼李登輝為叛徒。 從上述蔣經國死後權力鬥爭的混亂局面,可以知道為什麼蔣經國的死亡之謎就沒人過問,不了了之了。曾任台北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的毛鑄倫,曾經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師承黎安友等CIA學術特務。 根據毛主席的分析,七孔流血 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懲治叛徒的家法處置。那麼蔣經國 夠資格 被CIA家法處置嗎? 1953年開始美國CIA化名的西方公司就在台灣為國府訓練游擊隊,騷擾中國大陸和援助西藏的康巴族暴動。後來CIA又與台灣當局合作派遣U2飛機偵察中國大陸內地,這項代號為 黑貓中隊 的計劃,就是由CIA台北站站長克萊恩(Richard Klein)與副站長蔣經國共同執行的。所以蔣經國不但的確加入過CIA,而且更擔任過台北站副站長。當然,50年代風雨飄搖的國府當局,為了能夠獲取美國的保護和援助,利用台灣的空軍飛行員為美國蒐集情報,這點事情不算什麼。據說,為了培育交情,蔣經國還經常與美國特務們酗酒狂歡、聲色犬馬,不在話下。曾經有一次蔣經國生日,克萊恩還送了一個超級大蛋糕,打開之後,裡面跳出一個穿著三點式比基尼泳裝的金髮碧眼美女,送給蔣經國。   克萊恩出身美國海軍情報署,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在國民政府尚未派軍接收台灣之前,克萊恩就與他的特務軍官同事柯喬治(George Kerr)、艾瑞高(George Arrigo)等搭乘小船,最先登陸台灣。注意:柯喬治在1947年台灣發生 二二八民變 時擔任美國駐台北大使館武官,公開偽造台灣民意調查,宣稱p台灣人民要求獨立,並且對民變中的暴民領袖,公開支持,宣稱可以從琉球提供武器。他後來出版《被背叛的台灣》一書,公開鼓吹台灣獨立。而艾瑞高的女兒艾琳達(Linda Arrigo)曾經嫁給美麗島事件領導人之一的施明德(難怪知情後會離婚與退黨),積極介入台灣70-80年代的黨外運動。根據施明德在綠島監獄透露,1979年美麗島事件在高雄的暴動現場附近一家咖啡館內,美國大使館武官高立夫(Cliff)就坐陣指揮,與暴動領袖們頻頻聚會,參謀劃策。 美國人干涉台灣內政的事件很多。本來在1954年美蔣《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後,美國人希望比照韓國先例,收編國軍,改由美軍統一指揮。蔣介石堅決反對,美國才悻悻然罷手。但是美國政府一直在挑選合適的人選,把老蔣排除。老美前後物色過胡適、吳國禎、孫立人、陳誠、陳立夫等,都沒成功。美國派駐台灣的大使,也是政變專家,例如馬康衛(搞垮過越南的吳廷炎和韓國的李承晚等)和安克誌等。   隨著美國與大陸關係的正常化進程,美國與台灣當局關係每況愈下,從廢約、撤軍到斷交,美國的兩手部署也在加速。1984年蔣經國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前,美國方面表示非常反對,後來妥協策略就是強迫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但是到了翌年5月20日就職典禮當日,美國在台美尚有外交關係狀況下,卡特總統不但不派特使參加登基大典,還特別召回駐華大使,並且派出總統特使布里辛斯基抵達北京,研究陸美建交事宜。這些事情,蔣經國祇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美國對蔣經國的壓力劇增,除了馬上要與大陸建交的進程之外,還有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軍法大審、1980年美麗島事件被押人林義雄母女三人滅門血案、1981年旅美數學家陳文成返台被警備總部約談後卻陳屍台灣大學校園、以及1985年初《蔣經國傳》作者江南在美被台灣軍事情報局派出黑社會竹聯幫殺害等等,嚴重違反美國人權價值的案件。尤其最後那個江南案,美國CIA甚至揚言要到台北制裁兇手。蔣經國被逼,把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流放烏拉圭擔任大使、把自己兒子蔣孝武(傳言可能接班軍事情報局局長職務)流放到新加坡擔任商務代表,並且公開表示:蔣家的人不會也不應該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 台灣持續風雨飄搖,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恢復憲政常規。但是前一年的9月28日民主進步黨不顧還在戒嚴狀態,就在台北園山飯店宣佈建黨。為了平衡台灣黨外組黨後可能發生的台獨化政治傾向,以及從人道主義上考慮40年前國民政府在大陸抓伕來台強迫當兵人員的返鄉探親需求,蔣經國宣布11月2日開放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探親。 中國有史以來的內戰雙方封鎖線,通常都允許民眾來往探親。只有1949年開始的台海對峙,把海峽形成天塹,不讓民間來往。這個因素除了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的軍事戒嚴之外,還有美國帝國主義的強力介入。據說當時蔣經國要開放大陸探親,黨內大老並不贊成,開會也推託不來。後來蔣經國讓秘書處通知 明天中常會主席要點名,他們才乖乖出席。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蔣經國說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我們從大陸帶出來的老兵,現在天天在台北街頭遊行,要求返鄉探親,從人道考量,必須同意。於是一個一個點名國民黨的中央常務委員,沒一個敢反對。 國民黨黨內的決策如此困難,國際壓力就更大的難以想像。根據當時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對有友人私下表示,在開放大陸探親政策公佈的次日,擔任過CIA台北站長、後來當過CIA局長的克萊恩就飛到台北來,對著蔣經國大吼大叫,說:我們美國人沒準備好,你們怎麼可以開放探親?儼然一副美國帝國主義的台灣總督嘴臉!   當然事後我們知道,在80年代以來美國的連環壓力之下,蔣經國私底下已經秘密派出代表沈誠與中共方面接觸談判,進展十分順利。蔣經國想甩開美國,與中共私下解決台灣問題的企圖,必然違反美國的在台利益。所以蔣經國的離奇死亡,或許應該有CIA因素在內。蔣經國一死,兩岸關係就更加複雜了。今天已經沒有哪個台灣政客,能夠甩開美國與中共和平統一。這也就是80年代大陸一直喊的 三大任務,第一條就是中國統一,現在卻靜悄悄地消失。
    1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
  • 吳東昇這篇文章擲地有聲,令人刮目相看!原來他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企業家,敢在蔡政府淫威下,發出正義之聲,向他致敬,並努力分享他的文章! 《張亞中若當選,國民黨會亡黨? 》 --- 吳東昇 2021/9/19 我自己以為,如果真的是張亞中當選,國民黨會分裂? 1、我也贊成讓他分裂吧! 2、國民黨再沒有新血進來的,遲早也會死掉! 3、多少人受夠了朱少爺,郝少爺,連少爺,還有一些萬年黨工組成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宮廷派? 4、說句難聽點,少爺們和宮廷派,哪裡也去不了! 5、一個醫生有理念,有思想,可以推翻一個250年的專制朝廷!老百姓不是白痴! 6、民進黨爛到骨頭裡了,比當年的清朝末年+明朝末年更爛,可是他很會利益分配,你不靠理念消滅他們還想要靠什麼好處嗎? 7、難道真的要共產黨來消滅民進黨嗎? 連日來,綠、藍媒操作亡黨感,不過在一週前綠營才說,若張亞中當選,則2022、2024 ,民進黨可以躺著選。言尤在耳,為何綠媒此刻,卻反常的在提醒國民黨人不要選張亞中 ? 我看這根本就是,民進黨害怕他們長久以來的謊言被張亞中戳破, 導致民進黨崩盤,所以才加入國民黨派系,圍毆張亞中的行列。 如果是張亞中當選,國民黨真的會分裂嗎? 老實說,我還真希望看到分裂 !但這裡所謂的分裂,是指長久以來,霸佔國民黨資源的政二代、黑二代、派系…等。 必須在此刻有所抉擇,如果無法回歸中國國民黨的創黨精神只想借國民黨這個殼,來創造自己的利益,那麼張亞中的當選,必將宣告生態的丕變。 國民黨不是沒有人才,在台灣,反對台獨支持統一的陣營當中,更是不乏人才 !國民黨長久以來無法振作,人才無法出頭,就是因為長期被登輝餘毒、黑二代,政二代、派系們所把持。而歷代大多數主席都是靠他們勝選,所以都有包袱,包括馬英九在內,都無沒抗拒。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國民黨在明明可以勝選的選區,卻推出很弱的候選人,原因無他,因為黨中央屈服於派系所造成。 所以蔡正元、邱毅…等這類戰將型人物,在藍營無法得到重視,更別說2015年的洪秀柱被硬生生撤換候選人資格。 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有能力的人大都不願意從政、寧可跑去企業,進而導致台灣人民自蔣經國之後,總是被三流的人來管理、統治、操弄。 而張亞中這次,沒有包袱參選、沒有派系支持,所以他如果當選之後,反而有別以往的主席,可以大刀闊斧、全力改革。 張亞中更是不必擔心有人出走,會出走的都是心裡有鬼、知道混不下去的人。泛藍陣營裡不乏有才能、有論述能力的人才與戰將 !沒有邪惡勢力的離開,怎會有黨內人才的位子? 張亞中真的可以整合派系嗎 ?我以蔡英文為例,蔡2004年才入民進黨,2008年的民進黨下台之後,被打趴到地上,還負債兩億多,比現在的國民黨還慘 !而蔡沒有派系,照樣可以把民進黨帶到今天的局面,張亞中的能力還會輸蔡嗎? 國民黨長久以來的思維,只有選票考慮、沒有中心思想,只求速成不思長遠謀略,當然無法打下可被民眾信服的基石。30年前,認同台獨者不到10%,李登輝還高呼統一,如今呢 ? 為何民進黨可以改變認知、扭曲事實、變造歷史,而國民黨就不能撥亂反正? 國民黨人不可忘記,你的本 ! 你的源 ! 這次張亞中奇蹟似的異軍突起現象,網路的現象,讓我感覺很像三年前,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雖然韓、張兩人的學識、經歷、品格、內涵完全不同,但眼前「形勢比人強」,泛藍基層對於民進黨的無法無天、倒行逆施,上黨內天王對民進黨束手無策的失望,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臨界點會有眼前的現象,也就不意外了。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他們為什麼仇恨我們?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所謂的「外省第二代」台灣移民周文偉,因為仇恨台灣這塊土地,在加州暴力攻擊互不認識的旅美台僑。這起事件勾起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他們為什麼仇恨我們? 在這篇貼文,我要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在提出我的論述之前,我先要定義三個名詞: 他們是誰?就是跟著蔣介石逃難台灣的國民黨徒與他們的後代。 我們是誰?就是早期閩粵移民的子孫或他們與原住民通婚的後代。 仇恨是什麼?從早期的武力鎮壓、制度性的歧視、針對個人的暴力、到日常的口頭羞辱都算。 依據一般的人情義理,對收容他們的土地與人民,難民都會心存感恩。跟著蔣介石逃難台灣的這群人,不僅對這塊土地沒有心存感恩,反而對這裡的住民充滿仇恨。 為什麼呢?以下是我的分析: #戰敗逃難的屈辱 二戰結束後,短短三年間,蔣介石失去大片江山,被迫逃難台灣。跟著蔣介石撤退台灣的國民黨徒,由戰勝國的公民變成流亡他鄉的難民。 這群國民黨徒無法面對戰敗逃難的屈辱,反而用兩個手段掩飾事實:一方面,他們醜化共產黨,宣稱暴政必亡、反共必勝,用謊言麻醉自己。另一方面,他們靠武力與制度壓迫當地人,製造虛假的外來者優越感。 靠著威權庇蔭,他們進入軍公教體系。儘管不事生產,他們仍有穩定收入。他們的子女講一口標準國語、衣著乾淨體面,在學校享盡師長的寵愛。 相對的,我們的父母多屬工農階級,家裏看不到現金。上學時,我們衣著襤褸,聽不懂老師的口音。我們的成績不好,被他們嘲笑,甚至遭受師長的歧視。 在這個時空背景下,他們產生了一股虛假的優越感。因為有我們可以輕視,他們忘記了戰敗逃難的屈辱。 #虛假優越感的破滅 他們的優越感來自制度的保護,不是真正的優越。隨著時空環境的改變,制度的保護被打破,虛假的優越感也隨之破滅。 時空環境改變之一,就是台灣社會的快速工業化。因為無法進入軍公教體系,我們只好出外打工或創業。因為就業機會增加,打工的收入也提高了。如果創業成功,累積的財富更可觀。 只能領取固定薪水的他們,開始對我們心生怨懟。 時空環境改變之二,就是台灣社會工業化後的都市化。許多農地變建地,讓原本窮困的我們成為「田僑」。 等著反攻大陸的他們沒在台灣置產。隨著房價的飆高,他們對我們多了一分嫉妒與怨恨。 時空環境改變之三,就是台灣的民主化。在票票等值的民主原則下,他們的參政優勢不在。總統民選之後四年,我們就取得中央執政權。幾年後,我們也在國會也取得多數席次。 從未經過公平競爭的他們,無法在民主選舉獲勝。他們開始採取焦土策略,杯葛我們的執政。 公平的市場與選舉競爭,戳破他們虛假的優越感。少了制度的保護,他們什麼都不是。優越感破滅的他們,開始仇視我們與台灣這塊土地。 #優越感破滅的仇恨 他們仇恨的第一個對象,就是繼承蔣經國任期的李登輝。 在威權時期,他們佔據黨國高位,把李登輝等人當成以台制台的工具,只能扮演傀儡的角色。 未料李登輝是鬥爭高手,把他們的精英一一扳倒,從俞國華、李煥、郝柏村、一直到趙少康。李登輝也讓他們的萬年國會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普選的國會議員。 對李登輝的仇恨是他們的共識。等而下之者對李登輝潑墨水,或在李登輝的追思會丟紅漆。還要臉皮的則把國民黨的黑金賴在李登輝身上,儘管國民黨的黑金始於上海,一直延續到當下的台中沙鹿。 陳水扁是他們仇視的第二人。在兩場重大的選舉,陳水扁擊敗了他們的兩個精英:趙少康與宋楚瑜。 被我們的三級貧戶擊敗,他們懷有莫大的不甘。陳水扁在任時,他們什麼都要反。陳水扁卸任後,他們還把他打入黑牢。 蔡英文是他們仇恨的第三人。在兩場總統大選,蔡英文完勝他們的提名人:朱立倫與韓國瑜。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也在國會取得多數。 蔡英文讓他們憎恨的,還包括軍公教年金的改革、黨產歸零、轉型正義等。蔡英文的改革再次暴露他們魚肉鄉民的歷史事實。 蔡政府全面執政,他們能做的不多。除了在立院胡鬧,他們謊稱蔡英文造假學位。即便貴為台大校長的管中閔,也在臉書嘲笑蔡英文的春聯題字與英文拼字。 甚至我也是他們仇恨的對象。過去這陣子,我橫掃他們的精英,從馬英九、趙少康、羅智強、徐巧芯等。我對他們的批判毫不留情,伶牙俐嘴,冷嘲熱諷。 在他們的眼中,我們是膽怯、不擅言詞的族群,但我重擊他們的優越感。他們無法回擊我,只能對我抹黑,指稱我是網軍、假教授、集體帳號、政治打手,或共諜。 虛假的優越感破滅後,他們無法再輕視我們,因為他們沒有比我們優秀。於是他們轉而仇恨我們,也仇恨台灣這塊土地。 #尋找昔日敵人取暖 在時空環境改變後,他們的行為出現兩個巨大的變化,為的是延續虛假的優越感。 第一、他們找盡各種理由唱衰台灣,雞蛋裡挑骨頭。明明是台灣的成就,他們也可扭曲為台灣的落後。 第二、他們誇大中國的崛起,增加自己的血統自信。在這麼做的同時,他們忘了取暖的對象是昔日的敵人。 就以兩年多來的這場疫情為例,對病毒的發源地,他們視而不見,沒有任何譴責。 在疫情爆發之初,從口罩禁止外銷到讓小明回家,他們處處為對岸說情,擾亂我們的防疫。 在疫苗陸續上市後,他們施壓政府進口對岸疫苗,阻撓我們採購他國疫苗,用的是違反科學證據的說詞。 當多數國家都決定與病毒共存時,他們無視對岸清零政策對人權的侵犯,反而對我們的共存政策百般挑剔。 即便對岸如他們說的那麼強大,逃難台灣的他們沒有任何貢獻。反之,若台灣像他們講的那麼不堪,他們才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為他們在這裡實施近六十的威權統治。 矛盾的是,他們嚮往對岸的強大,卻不願意搬過去。他們嫌惡台灣的落後,卻繼續享受台灣的福利。 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對收容他們的土地與人民,他們充滿仇恨。即便移民美國,還跨州對我們的鄉親暴力攻擊。 #結論 以上的分析指出他們為什麼仇恨我們。我不是宗教家,但知道心懷仇恨的人不會安寧。既然仇恨的原因清楚,他們就要想辦法放下。該怎麼做呢?以下是我的幾個建議: 一、承認在中國被人民唾棄,戰敗逃難台灣的事實。如果這是個屈辱,直接面對,不要迴避。 二、認清在台灣社會能夠勝出,不是因為優秀,而是得利於制度的保護。 三、接受台灣社會的公平競爭。不論商場或選戰,無法賺到鈔票或贏得選票就是技不如人,不能怨懟贏家。 四、若無法做到上面三點,那台灣不是久留居地,應該選擇離開,徹底遺忘這塊土地與上面的人民。 其實我們的要求不多:只要認同這台灣塊土地,大家各自努力,公平競爭,不要仇恨任何族裔。 https://www.facebook.com/1669454433/posts/10219510895277562/?sfnsn=mo
    7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第一先賢”俞大维 抗戰期間的俞大維 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 摘要:唯一非黃埔系出身的國民黨防長,始終未加入國民黨,也從未對任何人談及個中緣由。 俞大維,何許人也?當下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其人其事的恐怕不多。俞大維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21歲時到哈佛大學攻讀數理邏輯,拿到博士學位後又到德國大學攻讀數學及德國哲學。取得第二個博士學位後俞大維便留在德國進行兵器及戰略研究。 後來,他婉言謝絕美、德等國的高薪聘用,毅然回國,要爲中華民族效力。 俞大維是一位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又是一位深有造詣的兵器彈道專家。 他于1933年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1946年初任交通部長,1949年赴台,1954年在台灣出任“國防部長”。1993年7月8日因病於台北辭世,享年96歲。 科研前輩,“第一先賢” 由於海峽兩岸的長期隔絕,信息阻斷,對大陸人來說,俞大維確實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在介紹此公生平事迹之前,我想援引1999年9月18日下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召開的表彰研制“二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二十三位科技專家大會上代表受獎人員所致的答謝詞及感言中的一段話,相信讀者朋友看了錢學森對他的高度評價,就會對俞大維這位“第一先賢”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和了解。 錢學森說:“今天受獎者大都是七十歲以上的第一代科學家,在座者有第二代梯隊及第三代梯隊,我們第一代梯隊對國防科技發展的成就交出了一張成績單,算是對國家的期望有了一點交代。在此我要特別告訴大家,有三位先賢前輩是我們這一代人永遠感恩與懷念的,由於他們三位的遠大眼光,以及培育人才的寬宏胸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才有今日的開花結果,以豐碩的成就呈顯在國人面前。” “今天我們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要特別感恩和懷念三位先賢前輩,第一位就是俞大維先生。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孫家棟、黃緯祿、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均系在俞大維的兵工廠及研究機構工作或資送出國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 聽到這裏,在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均報之以熱烈的掌聲。這段顯示我國科學家尊重曆史、實事求是和嚴謹治學態度的講話,在台灣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無疑爲溝通海峽兩岸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錢學森首先表示“感恩和懷念”的三位先賢前輩都是台灣學貫中西的著名科學家,他們是:俞大維先生、吳大猷先生和翁文灏先生。 錢學森說:第一位先賢是俞大維先生,他是以學者(哈佛大學數理邏輯博士及德國柏林大學彈道學專家)身分受邀從政,於一九三三年初擔任國府時代軍政部兵工署署長,主管全國軍火武器之研發與生産制造。俞氏上任後,深感中日大戰,一觸即發,迫在眉睫,不可避免,即從德國、瑞典及捷克等國購買武器,彈藥、槍炮材料,引進有關科技,大力整頓金陵、漢陽,鞏縣及上海等各大兵工廠之生産方法,革除陋習,並有獨到的創見與建樹: 第一點,他深知工業的發展,要在科技研究發展方向紮根,所以在“九一八”東北事件後、抗戰軍興之前,即成立許多研究發展機構,如理化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彈道研究所、精密工具研究所、光學研究所、炮兵技術處、航空兵器研究所及軍用車輛研究所等,並高薪聘請德國彈道學權威克朗茲(Cranz)博士來華教導並協助工作相當時日,同時在國內延攬理化方面專才隨克朗茲工作,他培育了許多兵器與彈道方面的人才。 第二點,他深知軍品的品質,關系到整體的戰力,必須提升制造能力,建立軍品規格與檢驗制度,於是在各兵工廠設立工具、樣板工廠,加強制造能力與産品精度;由各研究機構,會同兵工署技術幕僚,訂定各項軍品的規格及機械産品的圖樣法規,並建立産品驗收制度,再由驗收零件成品,進而作配裝半成品檢驗,再進而建立整套品控制度。 第三點,他深知工業管理經濟效率的重要性,而督導工業,掌握效率的重點在成本會計制度的建立,兵工署首先推行軍火彈藥生産的成本會計制度,全國各生産工廠及大企業多紛紛仿效,在當年重慶大後方蔚爲風氣,對我國工業水准的提升有深遠的影響和助力。 當年留學歐、美及日本等國的理工學人專家,國內各大學出身之理工科人才以參加國防科技研發及武器彈藥生産工作爲報國之志,並引以爲榮! 一九三七年中日大戰爆發,俞氏奉命將全國二十多個兵工廠遷移到大後方,抗戰八年期間,國軍作戰所需輕兵器和彈藥不曾短缺;而兵工廠也培育了大批兵器與彈道方面的人才。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锷、姚桐斌、孫家棟,黃緯祿,以及未受獎的火箭專家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等人均曾在俞大維領導下的兵工廠及相關的研究機構打下了堅實的兵器設計與制造本領。 錢學森接著說:在我國導彈研發領域中,我錢學森不過是理論上及精神上領導者(Theory and Spirit Leader),而在硬體設計、工藝、實際生産制造(Hardware, Design, Technology, Practice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e)等方面都是任新民、徐蘭如及謝光選這一批出身兵工廠的人,所領導的一群技術工人們的集體傑作成果。 俞大維主持兵工廠業務長達十四年之久,有“兵工之父”的美譽。他是我國近代國防科技發展史上第一位大力開拓、耕耘、播種,灌溉、施肥的始祖園丁,我們不能忘記他。 錢學森的講話不僅告訴人們俞大維的生平事迹,而且告訴人們,中國大陸取得“二彈一星”的偉大成果,得益於後來到台灣的俞大維等先賢前輩們精心培育的人才。 俞氏家族,聲名顯赫 俞大維,祖籍浙江紹興鬥門,1897年生于湖南長沙,從小在湖南長大。祖父俞文葆,清代舉人;父親俞明頤,1905年總辦長沙開埠事宜,1906年補湖南辰永沅靖道,不久,他便補江西吉南贛甯道。 民國後,俞明頤曾擔任過中國最大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的董事。母親曾廣珊,系曾國藩的孫女。俞大維曾任台灣國民黨當局“國防部長”多年。子俞揚和,娶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爲妻,有俞祖聲爲後。妹妹俞大彩是知名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傅斯年的妻子。 俞大維與陳寅恪在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連續同學七年。陳寅恪的母親是俞大維的姑母,陳寅恪的妹妹是俞大維的夫人,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祖父陳寶箴與俞大維的父輩、祖輩相交很深,所以,俞大維與陳寅恪是兩代姻親,三代世交,七年同學。 俞大維的長子俞揚和生於德國,是空軍軍官學校第16期畢業生。20歲時,在美國完成飛行訓練,回到中國,參加對日作戰。他參加空戰三十多次,最後壹次被敵機擊落,跳傘受傷,不能再服役,就離開了空軍,擔任民航駕駛員。 清正廉潔一心爲國 與國民黨政府的其他軍政要員相比,俞大維最可貴的是清廉。美國作家芭芭拉·塔克曼女士在他的《史迪威》傳中對國民黨政府諸多要員頗有微詞,但卻多次以各種例子來稱贊俞大維廉潔公正,知識廣博。二戰時期美國駐重慶記者西沃道克·懷特曾在其著作《霹雳中國》中多次批評國民黨政府官員腐敗,卻極力推崇俞大維的清正廉潔。 俞大維在德國研修軍事期間,曾參與國民黨政府購買德國軍械事宜,十分認真,又十分清廉,被國民黨任命爲駐德國商務調查部主任,後來多次督導采購外國的軍需物資,直至回國以後。按照國際慣例,收取工廠回扣(那時叫“傭金”)是天經地義的事,至於暗箱操作,更是數不勝數。 爲了防止弊端,凡是大規模的訂貨,俞大維都親自參與。1930年他奉命采購歐洲有名的博福斯(Bofors)工廠生産的75型山炮,他親自到工廠所在地瑞典去洽談。當時國民黨政府每年都向該廠購買12門這種山炮,廠方也照例爲他准備了12門,並告訴他將有一筆不菲的回扣。當他知道這筆回扣正好購買3台同樣規格的山炮以後,立即平靜地說:“希望你們趕工,15門山炮一齊交貨。” 這話讓工廠的上層人士大吃一驚。他們只知道俞大維諳熟軍械,精通外語,舉止儒雅,辦事認真,卻不知國民黨政府中尚有如此廉潔的官員,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他們希望交下這個朋友,但又不敢貿然送禮,工廠向政府報告此事,並提出申請,最後由瑞典政府贈他一枚勳章。回國後俞大維對此事緘口不提,直到四十多年後人們才有所知曉。 目光遠大培育人才 1945年11月,軍政部部長陳誠、次長兼兵工署長俞大維,邀請吳大猷(物理)、曾昭掄(化學)與華羅庚(數學)商談研究原子彈。 專家意見是我國毫無基礎,只能由培育人才著手。陳、俞采納此議,聘吳大猷、曾昭掄及華羅庚三人率領王瑞駪、唐敖慶(化學)、孫本旺(數學)及李政道、朱光亞(物理)於1946年赴美學習。他還以兵工署的名義向國外派了不少研修生,後來,這些人才爲新中國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人才爲新中國的科學技術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正如錢學森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召開的表彰研制“二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二十三位科技專家大會上代表受獎人員所致的答謝詞及感言中講的那樣: “今天我們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要特別感恩和懷念三位先賢前輩,第一位就是俞大維先生。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孫家棟、黃緯祿、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均系在俞大維的兵工廠及研究機構工作或資送出國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 俞大維不僅重視培養人才,而且善於發現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寬宏大度珍惜人才,有人用訪、用、信、敬、宥五個字概括他的用人理念。 訪,求才必先多方訪察,慧眼識珠,擇優而用; 用,即推心置腹,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敬,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禮賢下士,引爲知己; 宥,即部下有過,盡量予以教育,曉以大義,促使其提高認識,吸取教訓,更好地工作。 只要不是明知故犯,屢教不改,都盡量地予以原宥寬恕,給他們反思和改正的機會。他堅持善待人才,反對因瑕棄瑜,體現了他容才的胸懷和氣度。他曾對上司陳誠提及宥才的重要,對人才和部屬不必計較小過。 淡泊名利恪盡職守 1928年,國民政府初步統一全國,開始注重軍隊現代化。兵工署署長陳儀去德國考察,請俞大維回國任職。1929年6月俞大維返國,任軍政部參事。1930年5月,俞大維第二次赴德,任商務專員,負責采購軍備,並專門學習軍事,包括兵器制造、戰役分析,尤其是彈道學。他用德文寫了四十多本筆記,說:“這兩年學到的比哈佛三年學的還多!” 1932年,俞大維回國。1933年,他擔任兵工署署長並兼任兵器教官,陸軍中將。兵工署負責軍火制造及維修等。俞大維就任後,首先籌建新廠,加強生産能力,積極在德國大量采購機器、材料等。其次,建立研究開發體系。 成立理化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彈道研究所、精密機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光學研究所、炮兵技術處、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處等,高薪聘請外國專家來華教導,同時在國內延攬人才隨專家工作,使武器研發在中國紮根。 如“兩彈元勳”任新民、屠守锷、姚桐斌、孫家棟,黃緯祿和火箭專家徐蘭如、沈正功、謝光選等人均在俞大維領導下的兵工機構學到了寶貴的知識,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次,建立標准化生産和檢驗制度。要求産品的零件能夠互換。俞大維兼技術司長,會同各研究機構,制定各項軍品的規格及圖樣法規,加強制造能力與産品精度。並建立零件、半成品檢驗,進而建立整套質控制度。 選定從德國毛瑟槍改制的中正式步槍爲制式步槍,性能優越,堅固耐用,適合中國人體型。輕機槍則選定捷克式輕機槍,構造簡單,拆裝方便,故障甚少。重機槍選用德國馬克沁機槍,性能優良,水冷耐用,故障亦少。 三種步機槍口徑均爲7.9毫米,彈藥通用,簡化生産與補給。當時日軍三八式步槍和機槍的射程與殺傷力均不如中國自己制造的武器精良。經過四年准備,國軍已有數十個步兵師更換了新的制式裝備,所制武器精確性不遜于列強,並且適合中國人體能。1937年,抗戰爆發。八年抗戰中,俞大維自豪的是軍火供應從不匮乏,無人抱怨“彈藥沒有了”,當然這是指輕武器的彈藥,中國當時不能生産重武器。 俞大維壹生淡泊名利,始終把自己視作“老百姓”,他曾說:“我是個普通人,過著和一般人沒有兩樣的生活,所以老百姓相信的我都信。舉個例:我到北港媽祖廟去,看到一些善男信女抽簽、蔔卦、磕頭,我也跟著向媽祖磕頭,有人就笑我:‘你是學科學的,爲什麽也相信這一套呢?’我只簡單地告訴他:‘因爲老百姓磕頭,我也是老百姓。’” 書生領軍一幹十年 1950年3月,蔣介石任命俞大維爲“國防部長”。俞大維因耳病,未就職,改任駐美採購主管。1954年,再度任命俞大維爲“國防部長”。俞大維既不是黃埔出身、也不是國民黨員,當然談不上是蔣介石的親信、嫡系。但是蔣介石卻任命他擔任“國防部長”這樣的要職,實屬罕見。 俞大維最忌將時間耗費在開會與應酬上,上任第一天,講了五分鍾的話,就搭乘軍艦,到金門、馬祖、大陳巡視。他在職期間去大陳、馬祖、金門各島130多次,平均每兩周去一次,人稱“國防部長”的辦公室在金門。他的信條是“我不能去的地方,怎能派我部下去呢?”有一次爲上高登島,他被吊車吊上懸崖峭壁。台灣軍人給他的名字改了一字——俞大膽。 俞大維擔任“國防部長”,反對任人唯親,堅持任人唯賢;他說:“我用人就不問是否出身黃埔或行伍,只要忠誠能幹又肯幹者,我皆喜歡。譬如溫哈熊和我一樣,並非黃埔系統,且與孫立人在維吉尼亞軍校先後同學,又做過孫的部屬,曾有人二度征詢我意見,我都力薦他,若非我挺他,任其再努力想也難有出頭天。” 1993年初,俞大維皈依佛門,法號“淨維”。當年7月8日,俞大維駕鶴仙逝,終年96歲。去世前俞大維立遺囑,將藏書分爲兩類:軍事科學書籍全部捐贈“三軍”大學;文、史、哲及自然科學書籍全部捐贈台灣大學圖書館。據統計,僅捐贈台灣大學的書籍就有7000余冊。 終生不忘“知遇之恩” 縱觀曆史,君臣上下之間肝膽相照、推心置腹、彼此信任、親密無間如唐太宗李世民與著名诤臣魏征那樣的典型極爲少見。進入民國時期,蔣介石與手下的文官武將勾心鬥角,明爭暗鬥者也不在少數。但是,蔣介石與俞大維的關系卻是個例外。 俞大維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精讀古籍,博覽群書,更重要的是他以效法聖賢爲人生目標。 他曾向母親詢問曾國藩的做人處世的准則,老夫人說:“文正公一生嚴明治軍,謹慎治事,勤儉治家,恪守民族傳統美德,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於是,“不近人情的事不做”這一條成爲俞大維一生遵循、恪守不渝的接物、待人、處事原則,他在《九十隨語》中說: “一生中影響我最深的,是母親經常對我轉述曾文正公的一句話——不近人情的事他不做。我也是如此,不近人情的事,我不做。母親是曾文正公的孫女,這句話由母親說來倍覺平易深遠,我因而終身奉行不辍。” 他一生淡名利、重倫理、講情義、盡職守、辨是非、有擔當的高貴品質受到上下左右普遍的尊重和感佩。 俞大維與蔣介石並無淵源,他們的相識和交往是俞大維在德國留學和工作擔任駐德國商務調查部主任期間,由於蔣介石對德國的軍械裝備、軍隊訓練及有關業務都十分贊賞,而俞大維正是這方面的青年專家,自然被蔣認爲是可用之才。於是,俞大維爲了回來爲國家效力,不惜割舍了一段在異國的感情,帶著稚子獨自離開德國,回到祖國。 俞大維從兵工署長、交通部長,一直做到“國防部長”,在常人眼裏,一定會認爲他與蔣介石必然過從甚密,但據俞大維自己說,他與蔣介石見面機會多,但談話次數極少。 第一次與蔣介石正式談話是在漢口,蔣介石與俞大維談兵工署撤退的有關事宜。蔣介石看到俞大維把兵工署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又絕無政治野心,因此對他十分放心。此後,蔣介石便放手給他,所有兵工署的工作統統由俞大維全權處理,不予幹預,俞大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和形勢的需要,把兵工署逐漸建成一個生産、研制、開發新武器的基地,培養了不少人才。 俞大維是知恩圖報之人,他感到蔣介石如此信任、厚待自己,沒有在他身邊安排一個親信暗地監視他,或對他多方掣肘,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在國外所學的專長有了充分施展的舞台,基於這些,俞大維深深感念蔣介石的知遇之恩。 抗戰勝利之後。當時兵工署尚未回遷,俞大維正在重慶侍奉母病,聯軍要求蔣介石速派深曉軍械的俞大維到上海視察並接收日寇一座重要的軍械庫。這件事使事母至孝的俞大維陷入兩難境地——接受任務,則擔心母病;婉拒調派,則有負公務。此時,他忽然想起西晉時晉武帝征召李密,李密寫給晉武帝的那篇感人至深的《陳情表》,於是俞大維仿照李密也寫了一份“陳情表”給蔣介石,稱自己“報國之日長,報母之日短”,請求蔣介石另派他人。 蔣介石不但沒有怪其“抗旨”,相反,派專機並配備了醫護人員將俞大維母子接到上海。蔣介石此舉不僅使俞大維能夠到上海履行公務,而且使俞母的病到上海得到及時和最好的診治,使俞大維得以忠孝兩全。這件事使俞大維對於蔣介石的恩德終生難忘,以至在蔣介石撤離大陸時俞大維毫不猶豫地隨行前往。 臨走時,周恩來曾通過俞大維在大陸的近親極力挽留他,俞大維表示,對於蔣家王朝的前途他很清楚,但若不報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便是“不近人情之事”,而“不近人情之事”他是發誓終生不做的。 俞大維的報恩主要是通過恪盡職守、做好工作來體現,並不是挂在嘴上,或者是時時跟隨左右。俞大維晚年曾對人披露,他的辦公室與蔣介石的辦公室有一道暗門相通,可以隨時見面,但是他們兩人誰也沒有用過這扇門,可見他們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除了對俞大維外,蔣介石對任何下屬也沒有如此信任過,所以俞大維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要報“知遇之恩”,要“士爲知己所用”。 蔣介石去世以後,每逢忌日或冥辰,俞大維必去慈湖陵園叩首謁陵,風雨無阻。晚年的俞大維行走不便,以輪椅代步,依然每年兩次謁陵叩首,常常感動得在場的謁陵群衆也隨之跪下。 1977年,俞大維身體大不如前,於1月20日立下遺囑, 其中第一段是:余追隨故總統蔣公四十七年,曾任兵工署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賴蔣公專純信任,得達成艱巨任務,知遇之感,永志難忘。 最後一段是:余去世以後,遺體火化。不舉行任何吊祭或紀念儀式,亦不得收受親友赙贈,骨灰由長子揚和駕機撒於金門海面,先飛過故總統蔣公之陵寢及故副總統陳公之墓園,以致余最後之敬禮。由此可見俞對蔣的感念之情。但是,俞大維始終未加入國民黨,也從未對任何人談及個中緣由。俞大維退休後,曾有一位台灣要員拜訪他,要介紹他加入國民黨,他平靜地從容回答:“人都老了,何必再學吹鼓呢!” 晚年的俞大維一直生活在台灣,對兩岸關系十分關注。他曾對人表示,希望兩岸和平,不要再起幹戈。還說,凡是打過仗的人都不願意看到戰火重燃,因爲戰爭只能帶來災難,對誰都沒有好處。 如果俞大維先生健在,看到海峽兩岸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看到兩岸堅冰逐漸消融,看到兩岸人民的交往日趨頻繁,看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景,憑他對中華民族的滿腔熱忱和無比忠誠,他一定是倍感欣慰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