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各位朋友們好
我是黃榮邦 可能你不認識我 或許也是朋友 今天榮邦我要幫青草職能學院募款 幫助一些國小國中的中輟生 或是家中經濟不是很好的小孩能夠繼續學習 還有弱勢族群中的小孩子 能夠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三峽的青草職能學院 他們即將在三峽蓋職能學院扶助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這些孩子可能父母離異或吸毒 還有家中經濟能力不是很好 導致小孩子沒有好的成長環境 你的錢多寡 都是一個愛心 也是這些孩子的一個改變他人生的機會 榮邦在這邊謝謝你!讓我們一起為這些孩子盡一份心力!榮邦在這邊謝謝你!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三峽清水街有間小草書屋,是當地9所國中、小弱勢和高關懷孩子的「家」,隨小草長成青草,今年募資整修老醫院做「青草職能學苑」,拉回更多學習意願低落而走歧途的輟生。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2467041
    小草書屋成青草 籌辦職能學苑
    7 年前
    0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以下讀者來函照登: 我是一位憂心的家長,我要跟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家的真實故事。 我的孩子今年16歲高二,在某個偏鄉就讀高中。 (為了我的安全,我必須在這篇文章中隱匿孩子跟家人的個資) 選舉後我發現一件事,就是我的孩子有一天回家跟我說,他同學興致沖沖地跟他炫耀一張「小草識別證」,上面有大頭照跟姓名,看起來很像是學生證。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同學說這是「大家揪團一起去台北玩」才有辦的東西。 後來才發現,班上有好幾個同學都拿到了,也都揪團搭車北上,去參加了柯文哲的造勢晚會。 16歲的孩子沒有投票權,為何對於身為柯文哲的「民主小草」會有這麼高的榮譽感跟認同感? 明明政黨不會進入高中校園,何以如此? 原來這些孩子之前參加了某些外配社團所舉辦的活動,可能就是揪孩子聚餐煮湯圓之類的「外配週」(所謂外配,其實還是以中配為大宗,印尼跟越南佔少數。) 帶頭認同柯文哲的,往往都是中配的孩子,中配雖然挺藍,但中配孩子會說「我跟我爸媽不一樣,我是小草」 活動中,可能就會灌輸孩子說:「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投票權,但是我們要實踐學校教的公民課、關心社會,我們這代年輕人跟父母不一樣,藍的綠的那是老人家上一代在投的,現在有一個新的候選人,是只為我們年輕人著想的,跟藍綠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去支持他。」 會相當有榮譽感的說「我們現在雖然是小草,等我們有長大就是大樹啊」 然後也不會跟孩子說,這是要揪團去台北參加造勢晚會。而是會一個拉一個跟同學說「我們揪團搭車去台北玩好不好」、「我們去參加觀摩公民活動啊」,然後一群高中生就興致沖沖地去了造勢晚會。 但這些高中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參與政治活動,他們平常接受資訊的來源,就是高中生最喜歡的網紅像是「愛莉莎莎」、「反骨男孩」等等,全部都是看youtube或抖音長大的孩子。 他們會說「我們跟老人不一樣、跟爸媽那代不一樣,我們不要選藍綠,我們要選一個新的,屬於年輕人的候選人」 支持柯文哲瞬間變成很潮的事,就像當年太陽花也有家長帶小孩去凱道參與,如今對他們而言,參與柯文哲的造勢活動就是一種「公民參與」,甚至還會說「藉由參與這個活動可以增加我們的領導力與實踐力」,拍照片巴不得寫進學習歷程裡。 這些孩子完全深信youtuber與抖音網紅影片說的「藍綠做票」影片,深信柯文哲是清新的、被藍綠迫害的、只為年輕人著想的新明星,且蔚為潮流。 這些小孩目前只有16歲,他們只覺得自己拿這張「小草識別證」(很像黨證)的意義是「學校社團的識別證」、「公民活動的入場證」,就連其他家長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實就是發給未成年的一種黨證,只覺得孩子是在參與學校的公民實踐課,但其實孩子們就是被吸收入黨了。但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繳五百元得到一張特別的悠遊卡,但這張悠遊卡上印著姓名大頭照還有黨員編號跟黨徽啊。(但柯文哲不是說他們的政黨不收黨費嗎?怎麼又對孩子收一年500元做悠遊卡?) 為什麼柯文哲的敗選感言,會信心滿滿地說,「四年後再來」,他會贏?因為這些16歲的小孩,4年後就是20歲,他們通通都要投給柯文哲,等到從高中生變成大專生,還會回來拉學弟妹一起投給柯文哲,因為他們深信「藍綠都不關心年輕人」,「只有這個新的政黨是關心我們年輕人的」、「我們要投給屬於年輕人的候選人」、「我們要做出跟老人不一樣的選擇」 這些孩子的父母不一定支持柯文哲,有藍也有綠,但這些孩子接受的話術就是「我們要跟爸媽不一樣」、「我們不選藍也不選綠」,「我們選的是比藍綠還好的」,這代孩子跟之前的韓粉子女、228受害者家庭完全相反,完全拋棄父母給的藍綠包袱,並以此為榮。「我們是在參與屬於年輕人的新公民運動、是在參與關心社會的活動、我們是在做公民實踐」(其實是去造勢晚會),聽起來很熟悉吧,幾乎完全照搬太陽花學運當年的說法, 如果這些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深信不疑,4年後,小草真的變大樹,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寫到這裡我冷汗涔涔。我們家這裡已經算是很偏鄉的學校了,民眾黨的校園基層滲透卻可以做到這麼偏遠、這麼底層,從16歲開始洗腦起,還要算上高二學生的學弟妹、學長姐、大家一起變小草,真的有夠潮。 16歲的孩子們是無辜的,他們相信自己在做對的事、新的事、 新的改變,可憐的是當他們的榮譽感、認同感,被戳破的那一天,他們會有多沮喪、多仇恨啊,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小朋友深信柯文哲是被作票作掉的,無法接受柯文哲選票數目墊底的事實,更甚者還會說「四年後我們要幫阿北復仇」 柯文哲根本不是在培養民主小草,我的孩子根本還未成年,他班上同學許多卻變這樣,我認為柯文哲根本就是在毒害我們的國家幼苗。這才不是真正的「公民實踐課」,只是包裝成「社團活動」、「公民參與」的「邪教崇拜」而已,而偏鄉的中配社團就是邪教分部,為邪教發展校園基層組織,從鄉村包圍都市,從基層包圍中央,何等眼熟的話術。 拜託大家注意到這件事,我對四年後,這些孩子有投票權後的情況,真的很害怕。 (我平常有跟我的孩子聊過台灣人要遠離親中政黨,所以他並沒有變成小草,希望各位家長都跟孩子多聊聊,上次選舉是韓粉子女跟韓粉父母的衝突,想不到這次選舉卻多半成為綠營父母跟柯粉子女的衝突)
    29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高材生 人情世故0分 ◎蔣碧君(國中教師﹞/文 模擬考甫結束,我承諾招待考前幾名的學生到家中來作客。 約定時間的前一個星期,我便和外子忙裡忙外的打掃兼採買,而我那從不下廚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譜,費心準備當天的餐點和零食。 星期六早上,我開車去接學生,看見他們雀躍的模樣,我忍不住洩漏中午的菜單內容。 沒想到他們竟七嘴八舌的說:「為何不叫披薩 或麥當勞呢?」 「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 「老師妳煮的東西能吃嗎?」 一陣哄笑之後,我有點被潑冷水的感覺……。 才進家門,我正要開口介紹師丈時,聽見有人竊竊的說: 「他是誰啊?有點胖!」 「一點也不帥…!」 我抬頭看見外子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我趕緊要學生向他問好。 趁他們坐定,我趕緊走進廚房和外子一起準備飲料,誰知道這時竟有三個同學偷溜進我們的臥房,對著房裡的照片及擺設品頭論足起來。 我強忍心中怒火,提醒他們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難道已經國三的學生,連這點基本禮貌都不懂嗎? 一陣說教之後,他們變安靜了,氣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飯之後,他們嚷著要離開,我也不想強留他們。 只是一回頭,面對滿桌未收拾的杯盤,和一地的雜誌、撲克牌、CD…… 我忽然覺得臉上一陣熱,是我沒把他們教好嗎? 這些孩子功課都很好, 怎麼那麼不懂事呢?不會體貼別人,不懂得別人的用心,將一切視作理所當然;不懂得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甚至連做人的基本禮貌都不懂。 去人家家裡,不知要幫忙,隨意進入別人臥房,吃完飯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臨離去 連一聲謝謝也沒有……。 是因為升學考試不考這些,所以不會? 還是家中父母沒教,或是不懂得教呢? 這些孩子生活在優渥環境中,只學會了自以為是,學會了理所當然的接受,只學會了永不滿足。 或許我已是LKK,但是~每天面對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面對這麼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未來棟梁」,我竟心虛的想問: 「他們會變成這樣,這是誰的責任和損呢?」   ************ 滿懷歉意,對號入座的回應(讀者回應): 那天看到「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這篇文章,心裡好有感觸。 隔天早餐時,就念了這篇文章和三個孩子分享。 他們各有不同的反應,但應該都有收穫吧! 我的老大,國中一年級,聽完後一臉尷尬,沒發表任何高見。 她平時話不停口,也是像文章中所提,把「老師你煮的東西能吃嗎?」這種損人的話常掛在嘴邊的女生。 而且她更常說的是文中也提到的~~「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每次大家一起外出用餐,若是去的地方沒有麵食,她一定很不高興的說: 「哦!我比較想吃麵耶!」 也許她有種被「點名」的感覺。 老二,國小四年級,聽完後她說:「老師那麼不爽,乾脆痛扁他們一頓!」 我告訴她,我覺得老師不會痛扁他們,只是很痛心,為什麼「好學生」能把學校功課學習得那麼好,卻在另一門「做人」的基本功課上得了零分? 老師也檢討自己,是否少教導了這一個部分? 只是老師很無辜,因為身為媽媽的我,也覺得做人很重要,所以該教的教,該講的講。 每次要外出作客,一定要重復叮嚀:「要有禮貌,鞋要擺好,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玩具玩完要收拾……」,可是我一開口,孩子就嫌我煩,嫌我囉嗦。 聽完我的長篇大論, 老二說: 「我和姊姊常不懂妳的用心。」 聽到她這句成熟懂事的話,讓我先是一愣,不知該接什麼話好;回神之後才回她: 「學習當個好客人,也是重要的功課,希望妳以後會是一個好客人。」 老三,國小二年級,聽完後,他拿了報紙,仔細再看了一遍,然後說: 「老師下次可能不會再請他們到家裡來吃飯了。」 我說: 「小鈞,你覺不覺得你很像說『為何不叫披薩或麥當勞?』的那一位同學呢?」 他反駁:「我哪有?」 但說得很心虛。 我就好像是看到自家的小孩出現在報紙上那位 老師的家,心裡滿是歉 疚,更覺得我必須再次和他們談談關於所謂人情世故的課題。 省思: 我也覺得現代的父母自身的身教言教都需加強,即便是高知識份子。對子女的教育,好像都是只要會唸書就好了,其它的禮節跟應對進退,幾乎是不太在乎;看看在捷運上跑來跑去的小鬼,在餐廳或公共場合裡玩耍、暴力破壞公物的討厭鬼,就知道家庭及學校教育有多少空間需要努力!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這個和尚碾壓945位大師,一不小心捧回設界奧斯卡,他卻說:我只是為了看到孩子們的笑容。 前幾天,有著“東方設計奧斯卡”之稱的 Gooddesign Award 2018落下了帷幕。 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是 在全亞洲最頂尖的設計師中,脫穎而出,拿下年度設計大獎的,居然是個 和尚! 一個出家人,不吃齋念佛參加比賽,竟然還碾壓了佳能、索尼、松下等一眾設計大牌,打敗了在參賽的4,798件參賽作品, pk過亞洲945家亞洲知名企業的獲獎者? 許多的觀眾簡直不敢相信,這到底是什麼魔幻現實,有黑幕吧? 但其實,這個所有人都驚呼不可思議,大冷門背後的真相,沒有黑幕,卻只有溫暖, 這個故事關於佛、關於人,關於善良、也關於愛。 這位獲獎者,名叫: 松島靖朗 來自 奈良.安養寺, 沒什麼了不起的背景, 也沒有逆天的高科技。 連參賽項目都平平無奇 ——“寺廟零食俱樂部”, 但偏偏最平凡,也往往最感動人。 故事的開始要回溯到2013年, 松島偶然間看到一條讓人心痛到顫抖的新聞: 28歲的單親母親和她3歲的孩子, 因無人關照餓死在公寓。 警察在現場發現, 家中水電煤氣早已因欠費被切斷,冰箱中除了一小袋食鹽空無一物,桌上卻留著一封媽媽的道歉信, “真是對不起啊,孩子, 甚至讓你連飯都吃不飽。 ” 很難想像,即使發達如 日本,依然有婦女和兒童,因貧窮而吃不起飯活活餓死。 在生命的盡頭,這對母子,該要面對怎樣深重的絕望和孤獨。 而隨後,松島看到的一組調查數據,更加讓他感到寢食難安。 在日本貧困兒童的比例高達13.9%,將近280萬兒童處於貧困中,也就是說每7個孩子中就有1人是貧困兒童,而單親貧困家庭比例則高達50.8%。 他們沒有任何罪過, 只是無法選擇命運, 便要飽受貧窮的折磨, 無法飽腹,無法上學, 甚至要忍受不勝其擾的病痛,以及同齡夥伴的嘲笑和疏遠。 甚至一輩子無法擺脫這樣的命運。 都說越是看盡底層悲苦人,越容易參悟神性。 於是松島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能做點什麼,幫助這些正在受苦的人。 思考 和 觀察 了許久, 他想到寺廟裡有很多被浪費的供品。 因為在傳統宗教的觀念裡,民眾獻上的供品都是屬於神明的,這些食物通常送進寺廟後並沒有人吃,等到放壞了,就被扔掉。 於是松島暗下決心 隨即發起了這次的獲獎項目 “寺廟零食俱樂部”。 將這些供品,轉贈給那些 連一日三餐都難以負擔的單親家庭。 許多人會質疑,將獻給神明供品轉贈他人, 這不是對神明的褻瀆麼? 但松島卻十分堅持, 他將寺廟裡的新鮮水果和點心,都蒐集整理分類好再寄出去。 都說我佛慈悲,度一切苦厄, 松島說:“將人們獻上的供品,回饋給在社會裡生活疾苦的人們,這樣神明也會覺得開心吧! ” 神明是否開心我們無法猜測,但收到食物的孩子們開心得不得了。 很多孩子告訴 松島, 這是他們第一次吃到零食,這讓松島找到了堅持下去的意義。 是啊,佛不要你皈依, 佛只要你歡喜。 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孩子們無邪的笑容更珍貴呢? 可最難的事情往往不是開始,是堅持下去。 從松島開始發起“寺廟零食俱樂部”,到現在已經有4年了,在這期間, 他們一直不間斷地向貧困兒童和單親家庭,提供食品、日用品和學習用品。 除了寄送零食。 他們還會舉辦生日會, 為單親媽媽和小孩送一些小禮物, 慢慢的,越來越多人加入了, 松島的“寺廟零食俱樂部” 他們之中,有僧侶、也有學生,有工人,也有企業家…… 後來,其他地區的寺廟也加入進來,聯合起來一起為更多困難家庭提供食物。 許多企業也加入進來, “我們想為孩子們提供咖哩和幸福” 這樣的愛超越了宗教派別,連 基督教會都一起加入串聯合作。 組織逐漸發展起來後, 他們有了自己的網站, 在寺廟零食俱樂部的官網上, 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圖案上面寫著: hand in hand,heart to heart。 (細心的人會發現,拿著棒棒糖的手勢叫 施依印, 意思是 佛祖對眾生免除 輪迴恐懼和保護。 ) 松島和他的“寺廟零食俱樂部” 則負責保護這些貧困家庭和孩子,免於貧窮帶來的飢餓和困擾。 截止到今2019年10月 已經有975個寺廟, 392個合作組織加入, 每月接受零食的兒童數量,也增加到約9000個 在俱樂部全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累計有10萬多人獲得了援助. 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 不僅得到了食物, 更找回了笑容和自信, 懂得感恩,懂得愛與被愛。 正是這樣的善意與溫暖, 讓“寺廟零食俱樂部”獲得了 Gooddesign Award 2018年度大獎 許多人在驚訝時,也恍然大悟, 原來世間最好的設計都有:人性的溫度, 最美的藝術,就是: 愛與善良。 松島說“其實我從未想過能拿獎,創立寺廟零食俱樂部的初衷,只是為了看到孩子們的笑容。 ” 他這一生聽過無數的禱詞,都不如 孩子那麼 無私,善良, 他們虔誠地跪下雙手合十, 對煙霧繚繞中的觀世音說: 謝謝你,菩薩, 祝你身體健康。 有人曾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 就是人們真誠的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而對於松島來說,最好的禮物早已藏在- 孩子們給他的明信片裡。 “謝謝你們的便當,炒麵,我都很喜歡” “謝謝你們送的和菓子, 可能的話,我也好想能吃一次洋芋片~” “因為有你們,我們並不孤單” “ 孩子們,去熱愛這個世界吧, 就像從未受過傷一樣。 ”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台灣的年輕偉人] ~~~~~解碼生命 擺地攤10年捐出800萬,20歲被寫進教科書的她,溫暖了400萬寒門子弟 11歲時,開始投身於公益 14歲時,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20歲時,被寫進了教科書 這個有些傳奇的女孩,就是沈芯菱 如果家庭沒有發生變故 沈芯菱本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她出生前,父母白手起家 開設了一家小型代工廠 憑著良好的經營聲譽 生意已經做得有聲有色 不料,八十年代中期,匯率升值 許多產業捲款而逃,工廠負債累累 龐大的債務如陰雲般壓來時 父親對母親說:“寧可斷其骨,不可昧其心。” 兩人毅然變賣家產,不欠人家半毛錢 1989年,沈芯菱出生的時候 家裡只能靠擺地攤維持生計 一台卡車載著全部家當 也載著貧窮家庭的希望 曾和父母、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上 也曾隨父母擺攤躲警察 小小年紀就跟隨父母 在街頭巷尾體驗了人生酸甜苦辣 雖然貧窮, 可她的父母,卻從不貪圖錢財 常常教育她:人要常給,不要多拿 5歲時,她跟父母去賣氫氣球 都過了午飯時間 還沒能吃上飯 她飢腸轆轆 看著路邊的大餅攤出了神 結果手中的一大把氣球 不知不覺的就飛走了 雖是幾個氣球 但卻攸關她一家子的溫飽 闖了禍的她本以為狠狠責備自己 母親卻彎腰將她抱在懷中: “沒事沒事,丟了就丟了。 媽媽總是用不一樣的行為告訴她 她擁有很多其他人沒有的 讓她接受自己的匱乏 讓她知道家裡的匱乏 並不是羞恥的、骯髒的、讓人排斥的 這些都讓她學會了 很簡單卻珍貴的價值:知足 10歲那年, 身邊同學都開始用上電腦學習 母親便當掉珍藏多年的玉鐲 為她也買了一台電腦 母親說: 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 懂得知足的她得到電腦之後 抓緊每一個機會學習 從不用電腦玩遊戲 也的確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 成了電腦神童 在各種台灣電腦大賽裡頻頻拿冠軍 有人說: 人的貧窮會對其一生 造成兩種影響 一種是讓人更愛錢 一種是更了解貧窮的人 而她就屬於後者 貧窮,讓她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淳樸而寬厚的父母 則讓善良的種子在她的心中萌芽 她的阿公靠種植文旦柚為生 那一年是大豐收 可阿公沒有因盛產而高興 反而為收購價格過低愁眉苦臉 又種得太多了 賣不出去又都要爛家裡了 今年的生活費可怎麼辦呢? 長年滯銷的問題 讓許多像阿公 這樣的果農連生計都沒有保障 年幼的她天真的想 水果太多一個人吃不完 但如果有100人 1000人一起吃 不就吃得完了? 她想起看過別人在網上賣東西 年幼的她於是“憑著一股傻勁兒” 上網給許多大企業發電子郵件 信裡簡單直白的寫道: 我阿公種的文旦柚很好吃 有需要的可以來訂 可沒想到3天后 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了 全家人喜出望外 阿公一遍遍的問: 是真的嗎? 最終那年水果比往年多賣了3萬多斤 電腦神童的她 也第一次發現了網絡的力量 父母在鐵皮屋開了家小雜貨店 生意剛有起色 對面的大型超市開張了 生意一落千丈 她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 並靠她自己的摸索和嘗試 幫父母架設了一個服裝網站 一年不到 家裡的生意就大有起色 她開始意識到 原來做幫人事情 並不需要很有錢 只要把自己的特長培養好 用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這不也是一種公益嗎? 小小年紀的她 從此心中有了一個大大的理想 那就是: 用鍵盤打造知識公益 用網絡彌平社會斷層 以愛行動天下 發動一場名為溫柔的革命 就這樣 她義無反顧地 踏上了公益革命之路! 同樣生活在底層的她深知 幫助窮人光用金錢是不夠的 知識才是力量, 只有讓弱勢學子 都有學習知識的機會 他們才會靠自己的力量來脫離貧窮 於是13歲時 才上六年級的她 就開始思考為窮苦孩童 要架設全台全科目的全免費教學平台 讓弱勢學子有一個免費的學習通道 這個免費的網站叫做安安免費教學網 在架設安安網站期間 她曾以優秀成續考取了私立明星學校 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公立國中就讀 為的就是節省差額學費 來供應安安的支出 架設網站過程中 常碰到資源上的不足 但是她不願意接受金錢的讚助 一個人獨自承擔種種壓力 在做網站時遇到了很多 遇到好多前所未料的難關 母親對沈芯菱說: “同樣是人活一世 爸媽這一生都在忙活自己的這張嘴 你能為社會所用 是爸媽最大的幸福 爸媽不能在金錢上給你支持 但可以在精神上給你足夠的愛和自由。 ” 而她憑著一步一步的摸索 多年不懈的努力 最終安安成為兩岸三地熱門的教學網 時至今日這個網站 已經幫助了近500萬名弱勢學子 有無數的父母發來郵件感激的說 謝謝你,我的孩子功課進步了 可這還遠沒結束 安安網站後 她又開辦了 “楊過世代英語免費學習園地” 隻身企劃籌措 免費讓75名弱勢學子接受公平教育 她的名氣漸漸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的人都上門找她 聘請她架設各種網站 短短時間內 她就賺到了一百萬 這個曾經貧窮的女孩 在成為百萬富翁後 並不是想著給自己買漂亮的衣服 也沒有去旅行 去炫耀...... 而是把錢捐出 幫助更多困苦的學童 而那時的她 才僅僅14歲! 曾出生底層的她驚覺: 連在鄉下 對底層勞工的歧視都如此嚴重, 她憤怒極了 在同齡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 無憂無慮 對未來都還迷茫的時候 她的目光卻已觸及到了整個社會 她立志要建立保存一部 “庶民生活歷史” 她一人騎車環島 走遍全台上千村落 用相機拍下每個遇到的真實面孔 她說: 沒有高科技的配備 只有一部電腦 一台數碼相機、 掃描機和影印機 沒有陣容龐大的團隊 只有我 滿懷理想的我 辛勤收割的農民 生計不穩的流動攤販 佝僂著身影的拾荒者…… 這些被歧視的底層人們 都被她認真的用相機記錄著 每每遇到這樣的事 她就忍不住質問 他們不是失敗者 為什麼要把這些曾經 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 移到金字塔的最底層 讓貧窮繼承貧窮呢? 經過6年的奔波 她拍下累積超過了30萬張照片 訪談超過3600多位父老鄉親 寫下了超過40萬字的紀錄 之後她創建了“草根台灣臉譜”網站 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庶民”的生活 她曾將這些帶入北京奧運會的展覽 當時吸引了近2000萬人次的瀏覽觀看 20歲 正是一個少女 如花般綻放 花枝招展的年紀 她卻把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公益上 她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的不公 但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 而是用行動去改變 她坦言 高中三年生涯 收穫最多的反而是教室外的事 那是她一輩子帶得走的人生養分 從投身公益開始到現在 她已經獨自走了10多年 支出800多萬元 而更讓人驚訝的是 所有這些公益支出 全部都是她自己掙來的 演講、寫作、比賽、拿獎學金,建網站....... 只要掙錢又不耽誤學習的事 她幾乎都做了一遍 她還從來不接受捐款贊助 在她網站上最顯眼的位置一直寫著 13年公益路 為保純淨 謝絕捐款贊助 一直以來 她都在做超齡的事 也很少迷失人生的方向 因此,她獲得了無數的榮譽: 崇高榮譽的 總統創新獎 十大慈善家 蟬聯總統教育獎 十大傑出青年 台大學生貢獻獎等多項殊榮 獲選“台灣百年代表人物” 事蹟載入《世界年鑑》《商業周刊》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 才20多歲的她 居然已被載入國中小13本教科書 因為她 許多人的生活在漸漸變好 可她自己的生活卻沒有絲毫變化 她住的還是兒時的鐵皮屋 夏天會熱到發瘋 下雨又會漏水 房間只是比從前稍大了一些而已 一台舊電腦 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 這些都是她用了十多年沒有換過的東西 即使自己的知名度變高了 她依舊很低調謙虛 她說 我是一個攤販 一個莊腳小孩 我的確非常平凡 但我就是選擇去做而已 選擇讓每一個遇見我的人 都可以變得更美好 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 她的終極理想就是: 把發言權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 默默低頭流汗的人 讓他們的聲音都能被聽見! 她早已脫離社會底層 卻把自己的位置無限放低 而每個能把自己位置放低的人 注定是內心潛藏著巨大的能量 她的自信和愛 就像黑暗中的小小發光體 能默默散發出炙熱而巨大的光芒 幫人們找到方向 走出人生的低谷 你看到她的笑容如此燦爛 因為那背後是一顆金子般的心 維基百科: 沈芯菱(1989年11月生),科技創新博士、是家喻戶曉的公益家,畢業自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國立臺灣大學商研所(全球排行前50大),公益事蹟編入<世界年鑑>及19本教科書課本,是莘莘學子的必修教材。沈芯菱博士成長於雲林縣,歷代是清貧的佃農長工,祖居崁頂山墓園旁,自幼擺攤半工半讀,11歲起投身公益,從未接受捐款,二十年來獨力支出新台幣900多萬元行善。
    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華人星光》袁世凱孫子享譽歐美,更為中國做了最值得我們感謝的大事! 09:012021/09/09 言論 華人星光 他,是個身份特殊的中國人,爺爺是被罵「賣國賊」的袁世凱,他的身上,既流淌著「皇親」的高貴血統,卻又因母親出身青樓,而處處被輕賤。 可他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光娶回驚艷世界的女子為妻,被世人稱為「神仙眷侶」。他自己還享譽世界,更是為中國,做了最值得我們感謝的事。 他,就是袁家騮。 1912年4月5日,袁世凱剛剛成為民國大總統,袁府就「喜上加喜」,次子袁克文的姨太太情韻樓,為袁世凱添了一個大胖孫子。孩子被取名為袁家騮,按理說,出身如此顯赫人家,袁家騮即便不能高官厚祿,也該錦衣玉食,可是他卻從沒被家人喜歡過。 因為母親情韻樓,本是青樓女子,父親袁克文生性風流,情婦少說十七八個,根本沒把他的母親放在心上,更別提關心他了。 因為出身父親不愛,祖父袁世凱也不喜,即便是生他的母親,也因為在袁府待著諸多寂寞,說了句「寧可再做胡同先生,不願再做皇帝家中人也」,竟丟下他重回煙花巷。 袁家騮成了「沒人要」的小孩,父親便把他扔給了,正室妻子劉梅真撫養。但劉梅真已有兩個兒子,可想而知,寄人籬下的他,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 同是袁家少爺,袁家騮總矮人幾分,其他少爺平日裡西裝革履,有專門的傭人照顧,而他卻終日破舊長衫,孤單一人,沒有人願意接近他,就是傭人,言語間也不免輕賤他。 更糟糕的是,他4歲那年,隨著祖父袁世凱去世,風光一時的袁府日漸敗落,父親整日流連煙花柳巷,家底都被敗光了。祖父又被唾罵為「賣國賊」,他在街坊鄰居面前,更是愈加抬不起頭來。 10歲,袁家騮寫了一首《詠雪》:入夜寒風起,彤雲接海橫。紛紛飄六出,路靜少人行。 這一首極好的詩,但它透露的,卻是一個孩子不該承受的悲涼。命裡注定的這些磨難,讓他童年淒苦,卻並未擊跨他的意志,他選擇了一條自我救贖的光明大道:那就是獻身科學。 1930年,袁家騮憑優異成績,進入燕京大學物理系就讀,當時無線電技術剛剛問世,他心心唸唸的都是無線電,廢寢忘食地鑽研,燕大校長司徒雷登喜愛他的才華,送他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學院留學。 登船去美國時,他身上帶著僅有的40美元,乘坐最簡陋的三等艙,在近20天的航程中,每天只靠充滿腥臭味的便宜鹹魚果腹,稍貴一點的稀飯也捨不得吃,到達目的地時,體重下降了十幾斤。 好在人生中最困難的階段已度過,接下來,迎接他的是一條無限光明的大道! 1935年,在他快取得博士學位時,上天賜給他一份珍貴的禮物,他和自己的命中注定相遇了,她,叫吳健雄。 她擁有最男兒的名字,亦擁有最男兒的志向。在美國同學會初次相見,她的談吐不凡,精明幹練,就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她吸引著他,他亦讓她心動,受眾星捧月的吳健雄,獨獨鍾情於沉默寡語的他,他們經常一起聽課,一起去圖書館看書,一起吃飯,常常會就一個學術上的問題,交流到深夜。科學報國,成為彼此心照不宣的共同志向。 一年後,袁家騮獲博士學位,正逢祖國七七事變,抗戰烈火,炙烤著他的愛國之心。他當即和吳健雄準備動身回國效力。 恰巧胡適來到洛杉磯,聽說他們有此想法,胡適思考了很久後相勸:「你們所學專業,現在回去用處不大,何況北平、天津已落入敵手,科研無法進行。但是,中國必將勝利,戰後國家建設需要許多人才,你們應當好好讀書,以便戰後建設新中國。」 苦於學識,在國內難以發揮作用,他們接受了胡適的建議,留在美國繼續學習,他憋著一股勁,一直等待著能回國的那天。 1942年5月30日,他和吳健雄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他們的愛情,志向,促使夫妻二人一起,邁向更高的科研高峰。 吳健雄,堪稱是諾貝爾獎的無冕之王,她成功用實驗證實了,當時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中守稱不守恆」理論,幫李政道和楊振寧贏得了諾貝爾獎。妻子被譽為「東方居里夫人」,而他在科學山峰上取得的高度,也絲毫不弱於妻子。 1943年,袁家騮在美國無線電公司研究所工作,從事國防軍事設施連波雷達的研製。戰後被應用於民間,增大民航飛機與輪船的安全係數。 二戰後,他在美國國家科學實驗室,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就,尤其是他第一個證明了,宇宙強子共振的存在,這一發現轟動了全世界;他還參與建造世界上,第一台高能質子加速器。 由於這些突出貢獻,他兩次獲得美國最高科技獎,還拿到華人協會傑出成就獎,駐美工程師協會科學成就獎,這是中國人在美國,獲得的為數不多的極高榮譽。 歐洲、法國、前蘇聯,各個頂尖研究所,都將名譽教授的席位留給他。 而因能力出眾,又參與軍事項目研製,他不得不加入美國國籍,但他一直沒有忘記大洋彼岸,才是自己的祖國。可20年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他總是錯過回國機會。 直到1972年,我國剛剛和世界建起溝通橋樑,袁家騮第一時間千方百計托關係, 獲得陪同中國代表團,參觀西歐核子研究中心的機會,他激動詢問代表團祖國的情況,提出要回國去看看,他說:「這是一次最幸福的聚會。」而這次交流,他成為新中國建立後,代表西方與中國物理學家,直接接觸的第一人。 第二年一得到中國批准,他和吳健雄,就迫不及待踏上回國旅途,當他得知,祖國核物理事業亟需更進一步時,他馬上向西歐核子研究中心提出,向中國提供核物理研究設備的建議。 那時西方仍沒放鬆對中國的封鎖,他這樣做,完全是冒著,自己可能會失去國外事業的極大風險。可為了推舉祖國往前走一點,他義無反顧。經過長達一年的奔涉交流,他終於說服了西歐核子研究中心,將一批核物理實驗設備,運至中國原子能研究所,是他,推動中國核物理研究,和西歐接軌走出最關鍵的一步。 他一直對故土一往情深,以自己的中國血統自豪,他常說:「我愛中國。」「我忘不了天津,更忘不了河南」。 1980年後,他和妻子放棄在美國優越的生活,他們一起回到中國,致力於國內科技事業發展,在他推動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同步輻射加速器研製正式啟動。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奠定了中國人在該領域,與歐美三分天下的地位。 不光推動祖國科研事業,他更將自己和妻子,在美國積攢的所有積蓄,幾乎全部捐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 他的個人生活很簡樸,他的睡衣、睡褲都是打了補丁的,補丁的針腳粗大,而且歪歪斜斜,這是他自己,親手一針一線縫補的。 曾在1984年,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他和吳健雄,宴會間,他發現自己腳上一隻舊皮鞋開了線,裂開一個大口子,露出了裡邊的襪子,他很不好意思,悄悄用另一隻腳,擋住裂開口子的鞋面,幸好當時沒被人發現。 宴會結束後,在返回賓館途中,他悄聲問秘書:「附近哪裡有修鞋的?」他可是聞名世界的大科學家啊,卻連一雙破舊的皮鞋都不捨得換,那次修補後,這雙鞋子,他又穿了十幾年...... 而那些所有省下的錢,成了他,捐贈給明德中學的500餘萬元人民幣;成了九十年代初,他送給明德中學的當時最先進的數十台電腦;他捐贈給祖國的其餘錢物,已無法計算具體數字...... 1997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吳健雄先他而去,「中國的居裡夫婦」,科研界的一對神仙眷侶失散了。帶著對妻子無盡的哀思,也帶著對祖國學子的殷殷期盼,88歲的袁家騮不顧病弱身體,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不遺餘力在中美奔波。他還用妻子和自己的最後積蓄,在中國建立了「吳健雄、袁家騮自然科學基金會」,專門邀請國外知名學者,來華講座。 2001年的一天,袁家騮在天津科研機構做訪問時,突發心肌梗塞,被送進醫院重症病房。而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他讓所有人知道了,什麼是一個科學家的堅強和體面。 雖重病在身,他仍很注意儀表舉止,衣服雖然破舊但要整潔;他的鬍子刮得很乾淨,吃飯時要系餐巾,每吃一口,必請人用餐巾紙替他擦擦嘴,老人每次都要說一聲「謝謝」;若有女賓來訪,他必行吻手禮;若有小孩或年輕人進來,他會格外高興,一定要給他們買這買那。在醫院,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卻都知道他是一位「可愛的老頭」。 即便自己都虛弱無比,他仍時刻關心教育,一次,他看到一則關於中國邊遠地區,貧困兒童艱苦求學的電視新聞,他很激動地對護士說:「咱們應該幫幫他,我現在就開支票!」 在他生病前,每年都會自費請國外知名科學家,到中國講座,後來他躺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該請哪位科學家蒞臨講學。在他支持下,台灣建立了,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同步輻射中心」。他在患病期間,一直與該中心保持密切聯繫,中心寄來的文件,都是他在病床上簽署的。 2003年年初,江蘇南京「吳健雄記紀念館」落成,他無法前往,當地政府,為他送來了紀念館的光盤,播放光盤時,他睜大眼睛盯著屏幕,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當電視熒屏上,映出妻子吳健雄頭象的特寫鏡頭時,老人渾濁的眼裡閃過亮光,努力伸長了手想要觸摸,他說了一句讓人心碎的話:「健雄,你好嗎?」 從來思念苦,寸寸斷肝腸...... 2003年2月11日,這位歷盡滄桑、充滿傳奇色彩的老人,在北京協和醫院,因多臟器衰竭與世長辭,他的骨灰和吳健雄的安放在一起,夫妻一體,生同衾,死同穴...... 他的離開,是中國科研界的巨大損失,引各界哀悼,《北京晚報》:「科學界明星,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病逝」,《京華時報》:「物理學泰斗,袁家騮辭世」…… 祖父是備受爭議「賣國罪人」,父親則放蕩不羈「庸碌無能」,而袁家騮用一生證明自己,打破了上一輩的烙印。 在他離開這一刻,人們終於,不再用「賣國賊孫子」來輕賤他,而是用「科研偉人」四字相送! 他是架起中西方物理溝通第一人,是一生鍾愛祖國的科研大師,不重名利簡樸至極,只為將畢生所有盡付中華! 天涯赤子,滿腔熱忱,神仙眷侶,羨煞旁人,在袁家騮吳健雄身上,凝聚著的是科學家對祖國,最真誠的愛。我們的祖國能有今天的強大,離不開他們的奉獻,他們是最偉大、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他雖走了,但靈魂不滅,精神永存,致敬袁家騮,希望我們永遠記住,這位愛國科學家! 本文來源:華人星光公眾號,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