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被忽視的新聞》NO.3

近來兩岸之間有幾則重大新聞的披露,對於台灣各界而言,後續或將可能衍生不可輕忽的震撼效應,簡述如下:

(一)台籍人士在海外參與犯罪行為(不侷限於詐騙)被抓獲,如果同案共犯、犯罪被害人、行為發生地、犯罪所得的來源或去處,只要其中之一與大陸管轄區域(含香港,澳門)、陸資公或民營企業、陸籍人士等有牽涉者,一律由公安部會同外交部,徵得第三地政府同意,全案或部份併同犯罪嫌疑人,盡速遣送中國大陸,依法審訊。尚未審結案件,可溯及2017年1月1日起有效。

(二)台灣製造的商品銷往中國大陸,產地標示必需註明「中國台灣地區」,如果按已往慣例,只標記「台灣」或「中國台灣」,海關將逕予銷毀。經小美冰淇淋品牌創使人,彰化縣拓銷協會理事長《呂明炎》先生證實,從今年元月份起,該協會的會員中,已有三家食品廠的輸陸產品,因未遵循新規標示,在大陸的邊檢口岸,遭海關扣關並銷毀,每家損失均達台幣四、五百萬元以上。事態如果持續惡化,台灣的出口貿易很快就會癱瘓,經濟命脈【註一】也將徹底被摧毀。大陸的這個新規,對於靠意識型態執政的「民進黨」而言,是斷然無法接受的,而因出口貿易封閉,導致經濟崩潰的後果,更是「民進黨」所承受不起的,全民的生計就這樣被懸吊在半空中,東飄西移,載浮載沉。預估在三月初的「兩會」(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閉幕後,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加壓」行動,將會加快速率,更大步地向前邁進。

(三)2018年1月31日經「鴻海精密」公司臨時股東大會決議,註冊於香港的子公司「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改名「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意即首次公開向社會大眾募股,此為公司上市的一種類型。「富士康」原為「鴻海精密」的全資子公司,原始資本來自母公司的挹注,然而,待其完成募股集資,並將初始資本全數歸還後,即可解散原公司,切斷與「鴻海」之間的「母子關係」,以全新的法人資格與身影,活躍於大陸的A股市場,並可繼續控股「富智康」公司,名正言順地接管擁有130萬員工的龐大組裝代工事業體【註二】。

(四)大陸「教育部」在2017年末發布新聞指出,自翌年起,高中畢業的台籍學生,參加台灣地區大學聯招考試,凡是成績達到全部錄取人員的前50%者,可持成績單向大陸主管機關,申請免試升學,另外,經分發綜合評鑑前10名大學者(校名如下),一律免收學雜費用:
(01)北京大學。
(02)清華大學。
(03)武漢大學。
(04)復旦大學。
(05)浙江大學。
(06)上海交通大學。
(07)南京大學。
(08)中國人民大學。
(09)吉林大學。
(10)四川大學。
中國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嘗言:「中興以人才為本」。對前程感到迷茫,是台灣菁英才俊們心中的共同之痛,曾幾何時,「學非所用」竟然淪為「學無可用」,如今,對岸當局挾恢弘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勢,提供台灣莘莘學子們擠身世界一流學府【註三】的契機,不知仍然沉醉於孤芳自賞的台灣執政者,是否警覺到「摘葉刨根」的空前危機已降臨了?人才如流失,何以論中興?

【附 註】

(一)台灣每年的貿易出口收入,約佔GDP總量的70%,而貿易出口減掉進口的「出超」金額,將近90%來自大陸,換言之,台灣的出口貿易所賺的錢,每10元就有9元是來自彼岸,尤其不可思議的是,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之間,台灣對外貿易總共出超3630億美元,當中有3518億美元是來自中國大陸,所佔比率更是高達97%,如此高比率的出超,均集中由同一國家或地區所貢獻,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堪稱是空前絕後的奇蹟。

(二)請參考:2017年9月5日《海峽兩岸的空前劇變》【下】內之【第二階段的對台政策】。

(三)創刊於1785年的英國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是歐美歷史悠久,在政治、文化領域內赫赫有名的主流名報。其在2017年9月公布的2018年度的全球高等教育評鑑排行1000名內的大學名單中,大陸各重量級名校排位如下:
(1)北京大學:27名。
(2)清華大學:30名。
(3)復旦大學:116名。
(4)中國科技大學:132名。
(5)南京大學:169名。
(6)浙江大學:177名。
(7)上海交通大學:188名。
在台灣排名第一的「台灣大學」,全球排名第198名。

許煥欽 撰于2018年2月3日

現有回應

  • Effie Fang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1)全案或部份併同犯罪嫌疑人,盡速遣送中國大陸依法審訊的部分,不是一條台灣政府與人民必須遵守的規定,只是綜合過去中國大陸強行執行的例子,要把這個變成法律等級的限制,微醺梅酒認為這仍有很多討論和修改的空間,畢竟這個做法沒有取得兩岸共識。
    (2)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大衛,澄清「必

    出處

    謠言破解網站蘭姆酒吐司
    「 被忽視的新聞 」這篇文章好長好夯,但你知道這篇網路文章錯誤百出嗎?
    https://goo.gl/zmJx4B
    6 年前
    50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有些人不只看重個人成就的追逐,更關心共同體的狀況,希望留下來跟養育自己的土地一起打拼看看;另外一些人則是看重自己的經濟成就遠勝過一切,選擇能夠讓自己努力最大化的地方落腳。這原本沒有對錯,只是人生選擇。
    內文和中國比較時,用的是傳統價值觀做比較,誰投入多、誰肯拚命衝,誰就是勝利者。而

    不同意見

    http://upmediawebmag.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8162
    王乾任專欄:利用兩岸矛盾換取個人成就的那些人
    6 年前
    94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以下為小英台大同班同學今早傳來的訊息.... (四)大陸「教育部」在2017年末發布新聞指出,自翌年起,高中畢業的台籍學生,參加台灣地區大學聯招考試,凡是成績達到全部錄取人員的前50%者,可持成績單向大陸主管機關,申請免試升學,另外,經分發綜合評鑑前10名大學者(校名如下),一律免收學雜費用: (01)北京大學。 (02)清華大學。 (03)武漢大學。 (04)復旦大學。 (05)浙江大學。 (06)上海交通大學。 (07)南京大學。 (08)中國人民大學。 (09)吉林大學。 (10)四川大學。 中國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嘗言:「中興以人才為本」。對前程感到迷茫,是台灣菁英才俊們心中的共同之痛,曾幾何時,「學非所用」竟然淪為「學無可用」,如今,對岸當局挾恢弘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勢,提供台灣莘莘學子們擠身世界一流學府【註三】的契機,不知仍然沉醉於孤芳自賞的台灣執政者,是否警覺到「摘葉刨根」的空前危機已降臨了?人才如流失,何以論中興?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ECFA不是大陸喊停,是10年期限到了,有效期在2020年9月。政府不談判,就自動失效了,否則與中國大陸有貿易關係的國家就會把中國告到世貿組織。蔡連任可就慘了,尤其農漁民ECFA涵蓋的34項產品84%的出口在大陸,ECFA消失,農漁民就喝西北風吧!這不是故事。 如果蔡英文2020連任了,中國大陸剩下的就是徹底成全她了——讓兩岸經濟脫鉤!老百姓喝西北風的日子快到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復必泰 新華社是大陸官方的傳播媒體 報導郭台銘和台積電已經 和上海復星醫藥 簽約購買德國BNT疫苗 據了解每劑30美元 德國BNT疫苗的中文譯名 叫「復必泰」 上海復星醫藥總代理大中華地區 德國BNT疫苗的所有銷售事宜 陳時中拒絕向上海復星購買的理由是 為什麼台灣是屬於大中華地區? 又沒有經過台灣的同意 怎麼可以把台灣納入大中華地區? 陳時中這樣的想法 使台灣施打德國BNT疫苗的時間 至少晚了一年 也讓台灣的人命和經濟付出慘重代價 由於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貨品 幾乎佔台灣總出口量的一半 台灣對外貿易順差幾乎八成 來自中國大陸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有七成 也是來自中國大陸 因此幾乎所有外商機構 都在上海設立「大中華地區總部」 負責大陸和港澳台的業務 這是商貿結構的客觀事實 但陳時中想搞台獨 就要把「大中華地區」政治化 以此為理由拒絕跟上海復星打交道 也以此為理由在去年排斥 林全跟上海復星簽約以每劑32美元 購買「復必泰」疫苗 真相是 陳時中和「吳委員」以反「大中華」 為理由排斥林全後 自己跑去和香港ㄧ家白手套公司 合謀繞過上海復星 以每劑45美元直接向德國購買疫苗 中間的超額差價15美元分三份 ㄧ份留給「台灣人士」 ㄧ份留給「香港人士」 ㄧ份留給「大陸人士」 最後因爲「大陸人士」 被貪污調查釘上 不敢收受賄賂而破局 超額差價每劑15美元 當時要購買3千萬劑 貪污總價款就是4.5億美元 因爲貪污調查而破局 陳時中和民進黨扭曲爲「中共干預」 現在郭台銘和台積電 不但買到了疫苗 也沒看到「中共干預」 倒是讓台灣人看到「民進黨干預」 不只阻擾郭台銘和慈濟購買疫苗 目前還阻擋花蓮 南投 雲林縣政府 自購疫苗 最搞笑的是 郭台銘和台積電買到了德國BNT疫苗 陳時中和民進黨要求 不可以使用中文譯名「復必泰」進口 這個幼稚的舉動 實在很可笑 中文譯名「復必泰」不能用 是不是去中化也要玩到這種程度 陳時中要不要自己先改名 叫「CSC」? 新華社:上海復星醫藥已與永齡.台積電簽訂BNT疫苗銷售協議 | 新頭殼 | LINE TODAY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3a8w0M?utm_source=lineshare
    1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21年世界前100大學排名,台大在華人世界排名殿後外,在亞洲排名一樣殿後:依QS2021年世界前100大學排名(2021University Ranks of the world)如下: 中華民國:台灣大學-67名、中國大陸:清華大學-15名、北京大學-23名、復旦大學-34、名、上海交通大學-47名、浙江大學-53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名、香港:香港大學-22名、香港科技大學-27、香港中文大學-43、名、香港-香港城市大學-48名、香港理工大學-67名、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1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3名、日本:東京大學-24名、京都大學-38名、東京工業大學-56名、大阪大學-72名、東北大學-79名、南韓:首爾大學-37名、南韓科學技術院-39名、高麗大學-69名、浦項工業大學-77名、延世大學-85名、成均館大學-88名、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大學-59名。 我國僅台灣大學進入前100名、以前100名大學排行順序在華人國家及地區排名殿後外,在亞洲大學排名一樣殿後,甚至比馬來西亞大學排名落後8名。 這種成績應該可以得知台灣在沉淪中,原因在於教授熱衷於政治、學生沉淪於小確幸盲目追求流行時尚,台灣最致命點在於身陷溫水煮蛙中還不自知,台灣人民受到政府與媒體大內宣影響,自我膨脹台灣第一,卻不知台灣已身陷溫水煮蛙的危險中。 台灣的大學會如此沉淪的原因,在於政府給大學的預算偏低外,還用政府部門職務利誘御用學者,編文宣預算以廣告方式籠絡學生來做大內宣,大學沒有預算教授無心做研究,學生不專心學習,只想做網紅,運用網路流量來賺錢,政府就用文宣預算在網路豢養網紅作大內宣,在大學缺乏研究預算,教授不作研究、學生不專心學習,當然台灣大學畢定沉淪,所以台灣的大學排名在馬來西亞大學之後並不意外,以往馬來西亞華人會來台灣讀書,以後還會來台灣讀書嗎?那一個國家的頂尖學生會到比自已國內大學排名還不如的國家及地區的大學留學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b0UkQCLxA&ab_channel=GreatKidsLearning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不同立場 有不同解讀 這篇評論是從經濟人的角度觀察解析 但是遇上政治傾向不同的 可能有不同觀點 我認為值得一讀 如果有時間看看 選戰攻防進入關鍵時刻,蔡政府果然強打反中牌,在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催化下,更是拚命販賣「亡國感」,且對香港問題指指點點,因而被對岸認定為與美國同等級的「境外勢力」。兩岸關係注定將更加惡化,影響所及,台灣經濟會更加沉淪。 蔡政府從上任開始,就以緊縮兩岸投資搭配新南向政策,宣稱要減輕對大陸的經濟依賴,但執行將近4年,成效卻為零,原因有二:一是經濟規律力量大於政治力量,台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反而增加到41%;二是兩岸官方依然節制,蔡政府想「遠離大陸」,但手段不敢太激烈,大陸除緊縮陸客來台外,其他領域並未特別著力。 但必須提醒,外在環境不斷改變,各種力量的均衡也會改變。未來幾年大陸經濟將面對中美貿易戰發酵的負面因素,但也會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上路的正面因素。即使貿易戰難止,未來幾年大陸經濟成長率估計還是在5%上下,每年增加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就超過台灣的經濟規模。 一些基本教義派認為(或期待)貿易戰將把大陸經濟打垮,台灣經濟從此與大陸脫鉤。但這種事不會發生,因為大陸經濟結構已經改變,出口占GDP比重不到2成,對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例為2成,加上大型經濟體本身擁有的迴旋空間大,貿易戰雖有衝擊,但不會讓大陸經濟垮台。 反而萬一大陸經濟真垮台,對台灣經濟才真是災難,因為台灣經濟注定依賴大陸經濟。不僅台灣如此,亞洲周遭國家莫不如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早已經證實。上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曾提出「貿易引力模型」,基本上就是說兩國之間的貿易與兩國的經濟大小(以GDP規模與人口來衡量)成正比,而兩國之間的地理與文化距離則成反比關係。 大陸經濟規模全球第2,達13.6兆美元,每年進口量2.1兆美元,亦為全球第2,台灣與大陸一海之隔距離近,台灣經濟對大陸當然依賴高。其他亞洲國家,從南韓到東協10國,幾無例外以大陸為最大出口地,南韓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3成左右、日本為2成左右、澳洲超過3成,至於蒙古更是達85%。類似的情況其實也出現在北美,加拿大出口貨品76%到美國,墨西哥更高達85%,這就是經濟與貿易上必然的結果,企業甚至經濟體理性的選擇,必然是以出口到鄰近的大型經濟體為主。 雖然民進黨敲鑼打鼓喊要新南向、要降低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實際上則是依賴程度甚至高於馬政府後期。另一個鮮明的案例是,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從25%左右一路飆高到40%上下,是在扁政府任內、大陸經濟快速壯大之時。由此看出,民進黨想用政治力量降低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絕無成功的可能,務實之道就是好好處理兩岸關係,切勿讓負面的兩岸關係衝擊經濟。 蔡政府讓兩岸關係大幅倒退,未來將更全面倒向美國,不斷操弄香港反送中議題,民進黨如繼續執政,兩岸關係將較過去幾年更差。過去3年多,除了縮減陸客觀光外,大陸對台灣的出口與投資並未特別為難,未來如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出口貿易、投資等都可能受影響。對岸若要讓我方出口「穿小鞋」,工具很多。 兩岸經濟規模大小相差20倍,大陸市場占台灣出口的4成,台灣享有超過800億美元的順差,若兩岸間發生類似貿易戰,不必懷疑,台灣經濟將立即陷入衰退,大陸所受影響則微乎其微。 蔡政府為了選舉,一直宣傳台灣經濟表現有多好,但實際情況絕非如蔡政府所言。今年台灣出口成長率為負值,民間投資仍低迷,全年2%多的成長率屬於低度成長。此外,民間實質薪資仍不如17年前,甚至今年倒閉工廠家數又較去年增加3成。坦白說,這種經濟表現哪稱得上優秀?如果明年再加上兩岸關係惡化的負面衝擊,未來幾年台灣經濟都不可能有好的表現。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養豬的利潤很低, 用瘦肉精可以增加6到7磅的重量, 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減少宰殺前十天的餵食, 節省成本. 世界的大豬肉共應商 JBS USA (母公司是巴西的公司) 2018 年禁止使用瘦肉精, 美國大供應商 Tyson 也在2020年前禁止瘦肉精, 目的是要出口豬肉到中國大陸. 不過這些公司仍然有合約養豬場使用瘦肉精, 給國內消費. 我們要問政府的是, 既然美國大豬肉出口公司出口到大陸的豬肉沒有瘦肉精, 政府也應該要求進口台灣的豬肉沒有瘦肉精, 並如同中國大陸, 在海關檢驗, 必須0檢出, 不合格就退貨. 全世界有160個國家禁止瘦肉精, 要求進口豬肉0檢出, 美國逼著蔡英文開放美豬, 政府談條件時有要求進口豬肉0檢出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台灣出口連12個月呈現衰退!吳東亮:景氣復甦恐拖到明年才能看到。台灣的經濟衰退,跟民進黨「反中,抗中」的錯誤政策息息相關,歷年來,中國大陸一直是台灣很重要的市場,台灣每年由中國市場賺進1仟7億美金以上的貿易順差。而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全世界各國都積極爭取中國大陸的商機,而台灣的執政者卻不斷挑釁中國,導致中國制裁台灣,並封鎖台灣加入各大國際經貿組織(例如東協十加六,RCEP,CPTPP等),台灣出口的商品快速失去競爭力。外資也因為台海兵凶戰危,而不敢投資台灣的產業。這些連鎖的惡性循環,造成台灣的企業被迫外移,長期的低薪及失業率高漲,「經濟低迷」才是造成台灣少子化的最大元凶。
    1 人回報3 則回應8 個月前
  • <為什麼有港獨和黃絲帶> 最近的「香港問題」,看似是政治問題。背後,其實是經濟問題。 1), 縱觀香港1961-2016年,這幾十年的GDP增速,這艘巨輪從當年接近20%的年增速,如今跌落在2%-3%左右徘徊。 如果我們把深圳和香港的經濟放在一起對比,這種沈沒的落差感將更加凸出。 16年前,香港的GDP總量是深圳的7倍,但今天,深圳幾乎逼平香港。甚至,如果深圳延續高增幅,2017年末,深圳經濟總量將大概率超過香港。 香港怎麼了? 這顆曾經是世界上最亮的東方之珠怎麼了? 香港的跌落凡塵是歷史的必然。 我們仔細想一下,香港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間? 就是49年-99年這黃金50年。 ●1949年,大陸解放。 來自上海等地的舊社會資本家大批湧入香港,為香港注入資本、勞動力,這是香港騰飛的基礎。 ●50-60年代,西方開始封鎖中國。 香港成為中國通往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香港成為大陸的另一個「廣州十三行」。 ●60-70年代,日本、德國的產業開始轉移,香港以廉價勞動力和資本基礎,承接了大量的產業轉移,香港的製造業基礎這就有了。 ●70年代之後,大陸大批量引進西方成套技術設備,這些技術設備全部通過香港轉口,天量的轉口貿易和配套的金融體系,讓香港迎來了最為黃金的10年發展期,奠定了香港成為世界級港口和世界級金融中心的基礎。 這50年,香港背靠大陸這個天量的需求腹地, 是「唯一窗口」、 是「製造業中心」、 是「轉口貿易中心」、 是「金融中心」。 對,還是文化中心! TVB、四大天王、古惑仔、港式警匪電影、黃家駒、周星馳……這些文化符號如潮水一般湧入大陸,所到之處,山呼海嘯。 香港的黃金50年,是大陸封閉落後的50年,內地的跌宕史,恰恰就是香港的發家史。這50年,大陸之不幸,塑造了香港之大幸。 但大陸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之後,原有的世界秩序瞬間摧毀了。 製造業先逃跑。從香港跑到了土地、人力、管理(環保)、稅費等各項成本更低的廣東、福建東南沿海。 轉口貿易緊隨其後。 中國加入WTO,上海、寧波、天津、廣州、大連等大型港口集體發力,全球來往貨櫃直接在內地靠岸。 再然後是金融中心。 香港的金融崛起的背後是物流中心、是轉口貿易、是龐大大陸市場的唯一出口。 但如今,物流中心分散了、轉口貿易轉移了,上海自貿區出現了…… 香港萎靡的10年,是大陸崛起的10年。香港的經濟問題不在香港,而在大陸。 不是香港不行了,而是大陸變得太行了!香港沈沒是歷史必然! 2),那些年,香港錯過的機會。 香港不是沒有機會,而是錯過了太多機會。 千禧年交接,在製造業、轉口貿易出現轉移傾向之時,香港也曾提出若干個轉型計劃。 1999年,董建華擬定「數碼港」計劃,要發展互聯網科技。 我們站在那個節點,俯瞰世界,谷歌也就剛在加州的私家車庫里誕生,遠沒有上市,Facebook、推特的影子在哪還不知道;國內的阿里、騰訊還都是10人的小團伙;馬雲還不是「爸爸」,還只是長相奇醜的小伙子。 當時的香港,軟件、技術、人才、資本,哪個方面不能秒殺大陸? 結果,互聯網沒做起來,數碼港被搞成了房地產開發。 後來,董又提出「矽港」計劃。台積電出來的張汝京想在香港搞芯片製造,香港人以「炒地皮、炒樓價」的由頭堅決反對,又搞遊行。 結果,上海把張汝京請走,在上海搞了個中芯國際。現在是中國最大、世界第四的芯片製造商。 再後來,董再次提出「中藥港」計劃。 因為香港既有積澱深厚的科研體系,還有龐大的生物科研人員,最重要的還有全世界都認可的質檢體系。 這就是產學研一體啊,多好的條件。但是,再次因為資本的短視,又沒搞起來。 結果,河對岸的深圳出現了華大基因,又成為全球一流的基因、生物科研企業。 99年到05年,如果香港抓住這三次機會,香港就是亞洲互聯網中心、芯片製造中心、生物科研中心。 那些年,香港去忙啥了? 經濟脫實向虛,掉頭轉向「金融業、地產業、服務業」。 把資本炒到天上,把房子炒成天價。所謂的自由金融貿易港,帶來了大量的熱錢過境,這些資本熱錢把經濟炒成了虛胖。 階層接近固化,年輕人沒有出路,充滿戾氣。金融、地產這兩項,無論哪個都不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能玩兒的,出頭無路、創業無門,年輕人就一股腦跑到大街上,把戾氣宣洩給曾經的「窮親戚」中國大陸。 時至今日,香港經濟的宿敵就在香港內部,就在那些金融寡頭之間。 金融的暴利成就了香港,也慣壞了香港。 資本的短視和逐利,讓香港錯過了最好的10年。 3),深圳,香港錯過的,我全盤接收。 深圳的崛起,首先要感謝的是政策,其次就是香港。 80年代,以深圳為代表的廣東沿海,承接了大量來自香港的製造業轉移。很快,深圳完成了原始的財富積累。 但好日子很快過去,2000年之後,製造業又找到了更優質的轉移地——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 但深圳很快憑借製造業轉移的原始財富積累,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科研創新、產業升級、中國硅谷。 那些年香港錯過了互聯網、基因生物、智能製造、轉運物流,都被河對岸的那個小漁村撿了起來。 於是成就了一大批群星璀璨的企業—— ● 有市值近2800億美元,4萬名員工的互聯網企業騰訊; ● 有營收5000億人民幣,17萬名員工的科技公司華為; ● 有市值700億,全球一流的基因生物公司華大基因; ● 有市值1700億,22萬名員工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 還有市值3000億,擁有34萬名員工,14架貨機,16000台運輸車輛,12000個營業網點的巨無霸物流企業順豐速運…… 甚至在老港玩兒得666的金融和房地產行業,深圳也在奮起直追,平安、萬科、招商…… 一個香港科技大學的畢業生,9年後把產品做到全球70%以上的份額。 對,這家公司就是大疆。更值得玩味的是,這家公司在深圳,而不是在香港。 深圳通過高速、高鐵網絡已經把東莞、惠州、香港、廣州、佛山、中山、珠海串聯成一個城市平台,這是一個巨無霸的經濟集群,這一個未來可以媲美舊金山、東京的世界級大灣區。 深圳是研發中心、總部基地; 東莞憑借全世界最成熟的產業工人,是製造中心; 中山和惠州是零部件採購中心;廣州是分銷中心; 鹽田港是貨櫃中心…… 留給香港的只剩下上市融資中心,但卻不是唯一選擇,上海、深圳都可以替代! 而河對岸的香港呢? 「皿煮」把自己塑造成孤立的金鐘罩,然後望著日漸崛起的河對岸那個小漁村,開始驚恐,之後愚蠢,怪政府、怪特首、怪李家、怪回歸,覺得這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放著70萬億的龐大市場不做,卻走上街頭,玩兒起了「政治正確」。 真特麼是既可憐又作大死啊! 4),今日之香港▼今日之深圳▼ 昔日封閉愚昧的大陸,變得開放、包容; 昔日開放自由的香港,變得愚昧、封閉。 短短幾十年,歷史給我們開了一個最大的玩笑。 ……轉發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最近這幾天佳德鳳梨酥爆紅! 因為三立新聞報導這家糕餅在出口鳳梨酥到中國大陸這件事上,他們不補件了。 根據佳德糕餅的女店長接受三立記者採訪的說法是,對岸要求填寫的文件太複雜,涉及商業機密,什麼鳳梨酥的配方,以及廠房人員等。 可是實際到我們政府的網站「出進口廠商基本資料查詢(含實績級距)」。 查到的佳德糕餅的出口實績,實際記錄顯示,#佳德糕餅從中華民國107年至今都沒有出口任何東西,所以何來需要補件給對岸呢? 後來又過了一天,有記者再去問女店長,她說:「佳德本就無出口貿易,從未出口商品到任何國家,暫無補件計畫。」 這證明政府官方網站的出口資料是對的,佳德糕餅根本就沒有出口鳳梨酥到台灣以外的任何地方。 而根據今年9月27日,當時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當時的競選活動,陳時中去了佳德糕餅做鳳梨酥。 當時佳德的老闆說,因為疫情因為政情(裴洛西來台),導致他們損失了大量陸客訂單,本來他們的客源是一半台客一半陸客,因為政治情勢損失了大量陸客。 所以說佳德糕餅,一直都有把產品賣給陸客,但不是將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去賣,是陸客訂他們在台灣的產品,直到兩岸情勢劇變後,佳德才失去了大量陸客訂單。 那既然女店長自己都承認佳德根本沒有做產品出口,又何來填寫什麼鳳梨酥配比或廠房人員這樣的東西呢? 一切都是三立的平行世界新聞,在我們真實世界裡,這就是假新聞啊!然後NCC當做沒聽見沒看見。
    6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 轉貼 ~ 最近網路上流傳 「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看台灣」的PO文,部分網友反酸,藍軍不是唱衰台灣,而是民進黨政府欺瞞台灣人民,誤導台灣人民! 前台大醫院李院長之PO文中,一開始就提到台灣一向引以為傲之外匯存底: 【截至2019/2月的外匯存底,是4639.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2%。 我們僅次於中國,日本,瑞士,沙烏地阿拉伯(產油的),俄羅斯,台灣(NO.5)!】 殊不知民進黨政府不願意清楚明白的告訴台灣人民,目前我們真正的【外匯存底淨額】剩下多少? 依據台灣中央銀行2019年3月6日公告,2019年2月底,外資及陸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計3,624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之78%。 金融業者指出,台灣一向引以為傲之外匯存底,扣除上述外資及陸資匯入金額後,數十年來台灣真正累積之【外匯存底淨額】,僅剩餘1000億美元左右,值得警惕。 簡單的說,台灣目前擁有【外匯存底資產】4639.35億美元,但同時亦有對外資及陸資的【外匯負債】3,624億美元,數十年來累積真正之【外匯存底淨額】,僅剩餘1000億美元左右。民進黨政府不願意清楚明白說明這關鍵點,請問有多台灣人民能夠了解真相? 若不幸兩岸關係不慎擦槍走火,外資將迅速賣出台灣股票、債券,自台灣撤資出走,台灣股市、匯市及房市,將面臨極大衝擊,甚至崩盤,屆時絕非小英總統一句口號,可以抵擋。 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小英總統主張台獨,去中國化,導致兩岸關係結冰。 近來更有民進黨民意代表主張將大陸列為敵人。 依據台灣中央銀行公告,2018年台灣對全世界貿易出超(貿易盈餘)總計 495億美金,但單獨對大陸地區貿易出超(貿易盈餘)即高達831億美金(超過台灣對全世界貿易出超之總金額),亦即對日本加上其他地區入超(貿易虧損)336億美金。 換言之,目前台灣每年有336億美金左右之入超(貿易虧損)。以現今1000億美元左右之【外匯存底淨額】,若無出口大陸地區鉅額貿易出超(貿易盈餘)挹注,三年後外匯存底淨額,即將消耗殆盡。 民進黨政府必須向台灣人民說明,如果台灣將大陸列為敵人,台灣對大陸地區之進出口,勢必全面停止,否則即被認為通敵,依法送辦。 台灣每年從大陸赚取831億美金外匯,轉眼間將化為烏有。島內數萬工廠因缺乏訂單將停工,數百萬員工將失業,這是動搖國本的嚴重問題。 當前民進黨政府最重要的二件事,一是經濟,二是兩岸關係。如果不能妥善處理,2020年台灣人民將會以選票表達他們的意見。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