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2 年前
發燒、呼吸道症狀、全身性症狀2個以下
感冒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有任何疑問務必播打1922,而非自行診斷。新型肺炎,因為也會感染上呼吸道,所以症狀跟流感很類似,包括發燒大於攝氏38度,同時伴隨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喉嚨乾癢等。如果咳嗽還合併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表示可能引起肺炎,一定要戴口罩速速就醫。流感病患常見全身痠痛,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呼吸道醫師給的資訊 1.乾咳+打噴嚏=是空氣污染過敏症。 2.咳嗽+粘液+流鼻水+打噴嚏=感冒 3.咳嗽+粘液+流鼻涕+打噴嚏+全身酸痛+虛弱輕度發燒=流感 4.乾咳+打噴嚏+味覺失常+身體疼痛+發高燒+呼吸困難=冠狀病毒 有第4症狀速就醫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我是簡維新,一位在基層診所的小兒科醫師,綜合了3/18與3/20所新增共50位感染新冠病毒個案做了以下歸納,提供給大家參考,若有錯誤之處也歡迎留言來理性討論: (1)社區傳播已無可避免 被感染後有一定比例是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就醫也無法查出,可能會在社區中散播病毒,因自訴無任何生病症狀有8%(4/50)我用藍色框出。 (2)無發燒不等於沒感染 發燒只佔34%(17/50)我用紅色框出。 無發燒卻佔66%(33/50),他們無嚴重發炎,這些人可能會延遲就醫。 (3)像感冒臨床診斷困難 80%至少有一種上呼吸道症狀(40/50)我用綠色框出。 再分析可知: A. 有呼吸道症狀合併發燒佔26%(13/50)綠框+紅框 B. 有呼吸道症狀卻沒有發燒佔54%(27/50) 所以無法從症狀去區分是否有感染新冠病毒。 資料來源:疾管署3/18公布的23例個案列表 https://www.cdc.gov.tw/File/Get/K2mTU5Jd9OIUGoJRTObsEA 與3/20公布的27例個案列表 https://www.cdc.gov.tw/File/Get/ZZqQg2B1vgkZ2FbHSL-ywQ 以上歸納似乎有一點嚇人,但我更要提醒大家: (1)相信台灣的醫療優質,請安心勿恐慌 台灣重症致死率1.48%(2/135)~~遠低於全球的4.18%(9872/235939),義大利8.3%(3405/41035),英國4.4%(9874/235939),日本3.47%(33/950)(依照疾管署2020-3-20 09:10資料)。 (2)像感冒戴口罩速就醫,請病假勿外出 若有感冒症狀,不管有沒有發燒,戴口罩速就醫,然後請病假居家休養至少七天~~因為你可能是那80%像一般感冒的表現,只是醫師缺乏足夠的證據判定你此時需要檢驗新冠病毒。若治療成效不佳則請依照醫師建議轉診去醫院,必要時會做新冠病毒篩檢。 (3)若人多室內封閉處,戴口罩護彼此 提醒一下~~口罩的功用是用來 『阻擋飛沫噴出感染他人的』不是用來保護你不被感染的喔! 所以你若是那8%無症狀感染者~~你可以保護別人 (附註,若你會擔心,戴口罩會帶給你一些安全感,也不是壞事) (4)若手碰口鼻與飲食前,要洗手並擦乾 感染者會(如同感冒)產生口沫就噴病毒到空氣與環境中,若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並擦乾,就會減少誤食新冠病毒的機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黴漿菌中國大流行、台灣也升溫!6大症狀自我判別黴漿菌感染 更新日期:2023/11/01 更新內容:黴漿菌正在中國大流行,造成許多孩童久咳不停,群聚感染,就有醫師提醒,台灣感染黴漿菌住院的比例也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黴漿菌會經飛沫傳染,且潛伏期很長,據去年研究,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達7成。藝人徐若瑄就曾疑似因孩子,感染黴漿菌「咳得只剩半條命」。黴漿菌是什麼? ,什麼人比較容易感染?,藝人徐若瑄也曾飽受黴漿菌感染折磨,當時連續咳了一個多月,服用兩種不同的抗生素都沒有見效,連寶貝兒子也有久咳症狀,甚至還咳到吐,相當無助,只好發文求救,表示自己「咳得只剩半條命,有人可以救我嗎?」直到有網友推測可能是黴漿菌感染,她才到醫院抽血檢驗,結果昧然是黴漿菌感染對症下藥後三天就痊癒,她也感嘆,「可能有很多人像我一樣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早點知道是黴漿菌感染,就不用咳那麼久了。」 南投醫院感管室主任廖嘉宏推測,徐若瑄的狀況「很可能是小朋友先感染之後,再傳染給大人,因為黴漿菌感染大多出現在小朋友身上,」如果學校班級裡,有一個同學感染,很有可能引發連鎖效應。 久咳不停? 小心恐是黴漿菌惹禍 黴漿菌是介於病毒和細菌間的極微小病原體,可自行繁殖,傳染力強,很容易群聚感染,通常家庭、學校或社區中,有一個人被感染,接著其他人就容易被擴散,廖嘉宏表示,「黴漿菌是社區裡相當常見的病原,會藉由飛沫互相傳染。」 (黴漿菌感染通常發生在孩童身上,且容易群聚感染。 由於黴漿菌感染,最初症狀不明顯,潛伏期更長達兩週,一般民眾很容易誤認為一般感冒,廖嘉宏說,「黴漿菌感染的症狀,除了常見的乾咳不停外,也很可能感染下呼吸道造成肺炎,另外還會出現痠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若是幼童感染,狀況嚴重時可能出現全身皮疹紅斑或關節炎等特殊症狀。」 廖嘉宏也指出,黴漿菌肺炎和其他肺炎不同,大部分患者症狀輕微,「可能X光照起來狀況已經很嚴重,但是和病人的臨床症狀不見得相吻合,甚至活力、食慾上影響不大,所以我們也稱為行走的肺炎。」 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 到底要如何判斷自己是感冒、流感還是感染黴漿菌?可參考以下症狀判別: 感冒症狀: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喉嚨痛、咳嗽、輕微發燒、輕微疲倦 流行性感冒症狀:流鼻水、喉嚨痛、咳嗽、頭痛、發燒(通常超過38℃)、中度到重度疲倦、全身性肌肉痠痛和虛弱無力等全身性症狀 黴漿菌感染症狀:發燒、喉嚨痛、頭痛、乾咳、久咳、胸痛以及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等)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案1202為銀河遊樂場員工,5/8發病至至聖母採檢,往前推3天可傳染期為5/5起至今5/11,同場所同事,有2位陽性,1位5/11發燒。 目前進行院內員工調查,期間5/5-5/11,地點: 銀河遊樂場或滿點遊樂場(中正北路42號) 時間: 00:00 - xx:xx,症狀(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腹瀉)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有小孩的家長要注意了 漿菌肺炎可能導致任何程度的呼吸道症狀,但肺炎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 臨床上,最初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等症狀,二到五天以後咳嗽跟著來,剛開始大多沒什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三、四週。 其他同時會出現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耳痛、嘔吐、結膜炎、皮膚疹等等。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指揮中心快訊:曾於以下時段出入相關地點的民眾,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lightbulb)針對案268於2/29下午5:20-6:55曾於金山老街,及3/15下午14:30-16:50曾於烏來老街活動,地方政府已安排防疫人員前往完成消毒工作,提醒該時段在此二處之民眾注意身體健康,如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請即刻就醫並告知可能暴露史,無需過度恐慌。
    2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看完新聞都要💔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真的都不能鬆懈啊👻 轉貼以下訊息 醫師陳欣湄在TVBS節目《明欣醫聊事》透露,Delta病毒來勢洶洶,共有4大特點很可怕,一、傳染力非常強,Delta傳染力比Alpha英國變異株再增40至60%,但因Delta的R0值6至8左右,使得疫苗覆蓋率必須提升至85到90%,等於10人中就要有9人打過疫苗,是一個超級大挑戰。 二、Delta病狀像感冒,陳欣湄指出,有別於過去常見的感染傳統新冠病毒病狀,包括發燒、嗅覺喪失、呼吸喘,而Delta症狀大洗牌,出現「二痛一水」現象,包括頭痛、喉嚨痛、流鼻水,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別,所以民眾上呼吸道症狀務必當心。 三、Delta男性化、幼童化,陳欣湄表示,過去新冠肺炎感染族群多為年長者,然而Delta在年輕人上呼吸道複製與生長的速度較快,5至12歲無疫苗可打的族群,感染Delta機率多了3倍、12至17歲者感染率則增加9倍,代表年輕人和幼童族群感染率都有提升的趨勢。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正確來說, 不管流感引起的肺炎重症! 還是武漢引起的肺炎重症! 其實,結果都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義大利武漢肺炎死者年紀多介於60-95歲,且感染武漢病毒前已患有癌症等重病。 看來武漢肺炎,對於特定族群,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 不過,今年又流行H1N1肺炎,也不能輕勿! H1N1肺炎2018單單美國,造成8萬多人死亡! 今年又造成美國死亡上萬人! 台灣50多人死亡! H1N1肺炎重症死亡大多在65歲以下的成人丶小朋友及年輕人! 武漢肺炎重症死亡則以老人及慢性病為主! 陳建仁表示,高傳染、低致死的武漢肺炎病毒,它可能漸漸演變成為流感一樣的病毒!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無症狀感染者出現,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演變成如同229E及OC43這兩種冠狀病毒。這兩種病毒在人類間廣為流行,雖會引起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但症狀輕微。 三軍總醫院表示~ 武漢肺炎臨床表現與嚴重程度 病症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另外也有少部分會出現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如肺炎等。偶有死亡個案但比例甚低。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star)身體健康、在戶外運動時都不用戴口罩!(star) ↓↓戴口罩對象與時機請看這↓↓ (pencil)出入醫院者,要戴口罩 (pencil)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要戴口罩 (pencil)免疫較差者,要戴口罩 (pencil)近距離、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人群時,可考慮配戴口罩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