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個月前
南韓核電廠驚傳外洩事故!估達「2.3噸
核廢水」流入海
周刊王CTWANT |謝佳娟
2024年6月23日 週日 下午1:12
南韓慶尚北道慶州市的「月城核電廠」驚傳外洩事故,多達
2.3噸的核廢水流入海中。(圖/擷取自Google Maps)
[周刊王CTWANT] 南韓慶尚北道慶州市的
「月城核電廠」昨(22日)上午驚傳外洩事
故,多達2.3噸的核廢水不慎流入海中,目
前專家正評估對環境的汙染影響。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核能專業人士的評論 ◎ 劉振乾 日本政府四月十三日決定,福島核廢水將先稀釋,把含有的放射性「氚」濃度降低至日本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兩年後排放入海。聯合國原能總署及美國都支持,韓國則表達強烈抗議。十四日台灣有幾家報紙大幅報導此事,且稱「原能會表達遺憾」。其實包含台灣在內,都沒有立場抗議。 日方論點乃是氚是氫的同位素,無法去除,如果要排放於海洋,也要稀釋到基準濃度以下,且這是全世界核能電廠遵行的做法。 以韓國的月城核電廠為例,從一九九九年十月以後,累積共釋出超過六千兆貝克的氚到日本海中。而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水貯留中的氚總量約一千兆貝克,因此,月城的累積釋出量為福島的六倍以上(氚水一兆貝克約為○.○一九公克),單是二○一六年就排放約廿三兆貝克。台灣的核三廠則一年排放約四十兆貝克。 檢討核廢水處理方式的日本經產省委員會評估認為,將全量以一年時間釋出於海洋或是大氣,其暴露劑量少,輻射的影響是「極端的小」。處理水中留存的氚的全量是八百六十兆貝克,以一年時間釋出於海洋,暴露劑量為一年內○.六二微西弗;但來自自然界的暴露劑量為一年二一○○微西弗(二.一毫西弗),與此數字相較,可見其微小。也就是福島核電廠處理水輻射濃度在自然界的千分之一以下。如果連這數字都在乎,那根本無法搭國際線班機或是住在有花崗岩地區的西日本。 再以其他核電廠每年排放數字提供參考:加拿大的BRUCE A&B約八九二兆貝克,加拿大Darlington約二四一兆貝克。日本的福島第一在二○一○年排放約二.二兆貝克。中國大亞灣約四十二兆貝克。 福島第一廠址內佈滿儲存處理水的水槽,到二○二二年夏天,所有水槽都會注滿,勢必要採取向外界排放的措施,而由於必須將反應爐中的已凝固核燃料繼續加以冷卻,污染水會持續發生,日本也是被迫非採取行動不可。 在日本是共產黨反對此事。該黨職員擔任代表(主持人)的「市民團體」,如今依然三不五時就舉辦反對活動,反核的朝日新聞加以報導,卻不提共產黨在搗亂。例如二○二○年十月十九日朝日新聞福島版刊登市民團體舉辦抗議「放流大海中」的活動,約十人舉著「污染水不要『放流大海中』」的標語,要求人民簽署反對運動。雖僅有十人,因有媒體報導,影響不小。 總之,將科學的問題政治化,是政治家們的老套,但原能會是以科學辦事的機關,放著自己核能電廠排放氚水的事實,而表示「遺憾」,就沒有美國阿莎力的「支持」來得符合國家利益了! (作者為台電退休工程師,著有《你想知道的核能發電》)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東海大學有應用物理系(]) 日本311大地震已經過了12年,當年台灣人對日本救災的踴躍捐款,可以說是後續「台日友好」持續升溫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也一向是台灣人最愛旅遊的國家,根據觀光局的統計,經過三年疫情的邊境封鎖,今年終於開放後,光是前半年國人就有179萬人次到日本,海放其他國家。 日本雖然已經逐漸從地震與海嘯所造成的破壞中恢復,但是還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福島核電廠的災變。 從今天(2023/08/24)開始,日本就要開始將福島核電廠災後處理的廢水排放到大海中,由於裡面含有放射性的氚(氫的同位素,原子核為一個質子與兩個中子)以及碳-14,引來周邊各國的疑慮與抗議。 為什麼核電廠出事,會產生一大堆放射性廢水呢? 因為災變發生時,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反應爐停下來,可是當時所有的控制裝置全部都完蛋了,所以只好硬幹:把大量的海水注入反應爐,用水來冷卻它。不過反應爐內已經有大量因為核反應產生的放射性廢料,這個名單非常的長,除了前面講的氚以及碳-14之外,還有鍶-90、碘-129、錳-54、銫-134、銫-137、鈷-60…還有很多,族繁不及備載。 這些廢水超過一百萬噸,先用一堆巨大的容器把裝起來,之後再來處理。 接下來,由日本的Toshiba以及美國的Kurion的過濾系統,先處理一波,去除油污以及水中部分的銫跟鍶。 然後日本建立了一套「阿爾卑斯系統」(ALPS, 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先進液體處理系統,不過日文資料中稱之為「多核種除去設備」)來處理這些裡面有一大堆放射性核廢料的水。 好在這些有的沒有的元素,由於具有各自物理與化學性質,我們有很多方法來分離它們。簡單的說,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ALPS想成是家裡的「軟水器+逆滲透濾水器」的巨大豪華版。這個系統用來除去放射性核種的原理是: 前處理一:加入適當的化學藥劑,讓鐵沈澱,這個過程也會除去一些鈷跟鎳。 前處理二:將前處理一處理完的水,加入另一種藥劑,以除去碳酸鹽,以及鈣離子、鎂離子這些會阻礙後續吸附作業的成分。(這個過程看起來跟「軟水器」有像,可能用的也是離子交換的方法) 吸附:前處理完畢後的水,就會依序送到,後面的16支吸附塔。每個吸附塔針對不同的元素,利用多孔隙材料加上對應的吸附劑,讓這些核種吸附在裝置上,然後進入下一支吸附塔。 在ALPS之後,又擴充了「ALPS改」(Improved ALPS)以及「ALPS零式」…不是啦,是「高性能ALPS」(High Performance ALPS),來提高處理的產能。 經過這樣的重重處理之後,絕大部分的核種都可以去除的安全標準以內,例如鍶元素處理過後濃度可以降低至處理前的1/100000。然而,還是有一種放射性元素還是無法去除,那就是氚。因為它是氫的同位素,所以除了質量比較大以外,其他所有的物理化學性質都跟氫一模一樣,所以要把「氚水」(水分子中的氫換成氚)從正常的水分離出來,只能利用質量不同這一點,就跟我們在「歐本海默」的電影裡面看到,要從鈾-238裡面分離出能當作核燃料的鈾-235,你只能用氣體擴散、質譜儀、加速器、離心機這些方式,當年要濃縮幾公斤的鈾-235,就已經累得要死,要用這種方式來分離上百萬噸的水中的氚?別開玩笑了! 那怎麼辦呢?首先這些水已經擺在桶子裡12年,而氚的半衰期也是12年多,所以已經有一半的氚變成氦-3跑掉了,劑量自動減半了。 然後就是排放前再加100倍的水稀釋,排出時,這些廢水的輻射劑量大約是1500 Bq/L,也就是每公升每秒鐘發生1500次放射性衰變:氚放出一個電子後變成氦-3。這個劑量已經由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到福島採樣,送到IAEA轄下位於奧地利與摩納哥的實驗室檢驗、並且還送到法國、南韓、瑞士與美國的多個實驗室進行獨立的查核後確認。 國際衛生組織(WHO)對於氚的劑量規定,是10000 Bq/L,所以這些廢水的輻射量已經低於WHO的安全標準七倍。 在IAEA 8/24 發佈的新聞稿中,也重申廢水經過ALPS處理之後,已經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在良好控制的步驟下,逐步排放到海洋中,對於環境與人類造成的影響可以忽略。 好啦,官方說法就是這樣,至於各位相不相信,能不能接受,要不要去抗議,這就不是科學方面的問題了!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話都給我說就好 其之398 圖一:2011/03/11 的日本東北大地震以及接著而來的海嘯、核電廠災變,令人餘悸猶存。(Generated by Midjourney) 圖二:ALPS系統示意圖(來源:東京電力) 圖三:ALPS 系統的核廢水處理以及排放系統示意圖。(來源:IAEA) #福島 #處理水 #氚水 #核電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SQTB1os6MUcjHBgNRXM2eFYDW1KXVQAoUHtsoMECNyysUZ2XGBNatk1g8gW3hKPTl&id=100064274606396&mibextid=9R9pXO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