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4 個月前

烤肉
老街墾丁化?
他買黑糖糕「結帳120元」

怒:同樣東西貴3倍
udn.com 聯合新聞網
生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王正方/國語日報70歲 只值458.75元的轉型正義? 陪伴絕大多數台灣孩子長大的國語日報,今年十月廿五日滿七十歲,如今小亨利是個老亨利了。國語日報為台灣語文教育長年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國語日報七十年來奉公守法,從不曾有踰矩之想,如今卻為訴訟所惱。當今的教育部認為:最初本部出錢辦國語日報,該報是個屬下機構,現在該歸位了。教育部不承認新改選的董事會,派七個人任報社董事。雙方告上法庭,初審結果教育部敗訴。 七十年前的事,很多人都不清楚。早年在北平的「國語小報」,奉命赴台灣創辦國語日報,教育部撥經費金圓券一萬元(折合新台幣四五八點七五元),後因戰事緊張,教育部答應的編制和經費都未兌現。經過千辛萬苦,國語日報於一九四八年十月廿五日如期出版了創刊號;但新報紙尚未打開銷路,沒有經費,有斷炊之虞。 文獻記載,當時的教育部次長田培林面告國語推行委員會主委:「你們必須做自給自足的打算,千萬不要仰賴教育部給錢。」黨國元老吳稚暉先生也說:「你們應該把它當作一種社會事業來辦。」 教育部沒有再撥一毛錢給報社。不久國語日報拿到生意:台灣省政府訂卅萬冊有注音符號的三民主義,暫時解去燃眉之急。那時只有國語日報,才能印發注音書籍。它是一樁普通商務交易,並非政府補助。 語文教育的前輩們成立國語日報董事會,台大校長傅斯年兼任董事長,董事們全不領報酬,有人捐自己的版稅,多年作無私的奉獻,終於奠定了局面,日日出報,蓬勃發展到今天。 教育部下令辦國語日報,出刊後棄之不顧,國語日報成了「棄嬰」。七十年後「棄嬰」奮鬥有成:世世代代的台灣孩子,人人爭看國語日報、讀古今文選,增進語文程度、出版多種書籍刊物屢屢獲獎、年年舉辦少年國語杯桌球賽,培養了多位國手…,貢獻多到不可勝數。 教育部與國語日報社的戰火延續迄今未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與國語日報社的戰火延續迄今未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棄嬰兒於不顧的父母,回頭來確認親子關係,應該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誰料到卻是要派員入駐(或入主)財團法人董事會,不承認它是民間組織等。只因為早年曾資助過四五八點七五元,便要你們認祖歸宗,一切由爸爸來管!當年的棄嬰一無所有,長年刻苦奮鬥,如今有點身價。算起來是個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或許不是圖利,是「去中國化」的措施之一,要推行另一種國語?切莫胡言揣測,傳「假新聞」的廣電媒體罰二百萬元,識時務者應謹言慎行。 民主制度選出的執政者,以「人民公僕」自況,公僕應該為民眾服務,憑著什麼天條法理,就「巧取豪奪」起來?封建時代的帝王,全面執政唯我獨尊,通常是這樣對待「棄嬰」的。 或許它是促進「轉型正義」的又一章?「棄嬰」行徑絕非正義,政黨輪替,應概括承受,至少現在該道個歉吧!卻又意圖將「棄嬰」的非凡成就拿來我用,算哪門子的正義? 台北地方法院駁回教育部的抗告,認為政府沒有捐助國語日報,但核准教育部派七人進董事會;「拿過來」的目的達到了? 四五八點七五元的轉型正義不可取,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壽險公司8年倒4家 政府賠千億 聯合新聞網 4.5k 人追蹤 追蹤 聯合線上 2018年6月月19日 上午 06:38 302 則留言 哪一種金融機構的退場時間耗時長達廿二年?答案是「壽險公司」。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日前在一場學術研討會語重心長的說,保險業退場機制「可以百年不用,但不能一日不備」,退場機制尤其需要與時俱進。他說,保險公司經營不善,經營者有很大的社會責任,若處理不好,引發的社會問題也相當大。 壽險公司8年倒4家 政府賠千億 金管會自2009年起陸續接管國華、國寶、幸福、朝陽等四家問題壽險公司,光國華人壽就讓政府賠付883億元,4家總共賠付1188億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更多 台灣第一家破產的壽險公司是國光人壽,時間早在一九七○年,多數人應已無印象。但自二○○九年起,金管會陸續接管國華、國寶、幸福、朝陽等四家問題壽險公司,讓人記憶深刻。最後一家被接管的朝陽人壽,去年完成標售,全數資產負債及營業概括讓與給南山人壽。 二○○九到二○一七年,金管會花了八年接管並處理完四家問題壽險公司,若與加拿大、美國分別耗時十六年、廿二年才讓問題壽險公司順利退場相比,台灣處理時程順暢許多。但在八年內處理這四家公司耗費龐大成本,光國華人壽就讓政府賠付八八三點六八億元,四家總共賠付達一一八八點六八億元。 只要有銀行、保險業出狀況,最吃力不討好的就是監理機關,就算讓問題公司退場也是有功無賞。保險公司會「出問題」,幾乎都是人謀不臧;以金管會曾接管的問題保險公司來看,有經營者蓄意掏空資產,或在海外從事不法勾當,甚至有保險公司資產項下還列出「大體」,讓人匪夷所思,問題是,政府為何要花公帑來救這些公司? 金融海嘯後,同樣的質疑聲浪也在歐美出現,金融保險業可以大到不能倒,但經營不善時,政府不能再花錢幫業者善後,金融業一定要自救。不過,台灣政治對立嚴重,加上民粹高張,金管會要金融保險業自救,需要很大的勇氣與鼓勵,才能邁出第一步。 有人會說,目前國內除了一家公股壽險公司之外,近期並無問題壽險公司,何苦杞人憂天,但自二○○○年政府壓低利率開始,壽險業之前銷售的長年期高利率保單,始終有利差損隱患,若不早日面對,壽險業六年後接軌IFRS十七(財務報告準則第十七號保險合約)時,恐面臨破兆元的責任準備金增提壓力。 此外,保險業資產負債始終不對稱,過去十年歐美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資金盛宴即將結束,壽險業龐大的投資部位會否只剩下一堆資產泡沫。金管會官員說,晚上想到這些事,他都睡不著覺;壽險公司的董總們,你們睡得著覺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