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醫生從藥物伊維菌素對抗新冠疫情的療效再次引發討論,不過在今年六月份,當時指揮中心是以假消息來做處理,不過近年來,國內醫學專家再把伊維菌素拿出來討論,台大癌醫中心副院長王明駒就在臉書上PO文表示,他有親自寫信給成功控制疫情的印度北方幫一位醫師,了解到他們就是利用伊維菌素還有微風塵這兩大利器對抗疫情的,結果讓人數有高達2.4億人的北方幫,
單日死亡人數只剩下一人,也因此推測預防性投以伊維菌素藥物似乎是可以有效對抗新冠疫情,也建議指揮中心可以重新檢視新的數據。
今年五六月國內疫情嚴峻之際,傳出抗寄生蟲老藥伊維菌素對抗新冠肺炎有一定療效,當時指揮中心以假消息處理,不過近來,國內醫學專家再把伊維菌素拿出來討論。
以揭開印度北方幫克服疫情的神秘面紗為題,台大阿義中心副院長王明駒寫下自己看到印度北方幫疫情急速降溫,因此聯絡當地醫生發現他們利用伊維菌素和微風塵這兩大利器對抗疫情。
一位北方幫內醫療人員和家戶內密切接觸者都先預防性投以伊維菌素藥物,後來人口數高達2.4億的北方幫單日死亡數只剩一人,認為伊維菌素是可以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的藥物之一。
當地的教授還建議像是一個60公斤的成人可以一週服用一次12毫克的劑量,由於伊維菌素療效再度被搬上檯面討論,現在甚至傳出國內有醫生要搶,卻很難買到。
藥師認為伊維菌素也是莫莎東藥廠研發和另一款抗新冠的口服藥莫奈拉維,相互比較下兩者價差差了100倍,且伊維菌素過了專利期,對藥廠來說市區商機可能有商業考量。
究竟這個抗寄生蟲老藥伊維菌素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於預防新冠肺炎,現在也得等指揮中心重新解釋新的證據。
多謝您收睇時局新聞,再會!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經專家會議討論,認為伊維菌藥整體證據不足,不建議常規使用治療。

    雖然伊維菌素在體外試驗的時候,似乎對於病毒有些效果,但仔細去看,它需要的濃度非常高,並不是體內可以達到的濃度。許多人都希望老藥新用可以在治療中扮演一些角色,但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研究,樣

    出處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6-17/590233
    https://www.storm.mg/article/3749403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6140122.aspx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6-14/588928
    1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2021年6月時,指揮中心曾經發新聞稿,表示伊維菌素無法治療新冠肺炎,認為這是傳言;甚至有臨床試驗也指出伊維菌素無效,該論文還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但後來被發現該論文的贊助商是醫療公司。「疫苗廠都不希望伊維菌素有效,因為如果伊維菌素有效,大家吃1顆2元的藥就可以預防,那何必打疫苗、買藥物?」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1/5863014
    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疫情有救了!這藥恐結束新冠大流行 https://news.ebc.net.tw/News/Article/265224 美國學家證實在台灣因為疫情嚴峻,又陷入疫苗嚴重短缺的困境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在大量閱讀全球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報告,以及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期刊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他建議政府應該儘速推動臨床試驗或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這個藥物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效果。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為此,發表文章闡述一種治療寄生蟲藥物的「伊維菌素」,陸續用於印度、巴西與秘魯的治療情況,並將期刊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介紹給本刊讀者。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以下為陳昌明教授說明的全文。 新冠病毒(COVID 19)自2020年起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無不想盡辦法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許多科學家也全力投入研究,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自從2003年SARS疫災發生後,國際對於抗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一直持續著。其中有一個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得到特別的關注。 這是一種治療寄生蟲的藥物,過去在治療許多惡名昭彰的疾病(例如河盲症、眼絲蟲症等等)獲得重大的醫學成就,兩位藥物發明者也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發現這個藥物也可以殺滅SARS等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爆發後,澳洲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證實伊維菌素可以有效滅除新冠病毒,但是它的臨床療效則尚未被證實。當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許多貧窮國家時,面對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這些國家別無選擇的直接將伊維菌素用於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富有的國家則因為種種法規的限制,無法隨意使用這個尚未經過臨床試驗證實抗病毒療效的藥物。 伊維菌素對抗新冠肺炎的臨床運用就從南美洲與中東地區開始。漸漸的,許多臨床個案報告,小型到中型的臨床試驗,小型到中型的預防性給藥,到大規模的預防性給藥的研究報告逐一被發表。 許多學者與民間團體開始注意到伊維菌素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的角色,並且要求各國政府與WHO開放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上。這些發表的文獻作者集中在第三世界的國家,可信度難免受到西方進步國家的質疑,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上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歐盟與WHO的背書同意。 然而,今年四月起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竟為伊維菌素的臨床價值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舞台。印度正持續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自然實驗,不同的邦(省)對於是否大規模發放伊維菌素給所有成年(18歲以上)民眾作為防疫的重要措施,持不同看法。 印度醫學科學家學院強烈支持這種做法,並提出建議的臨床劑量與服用日數;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一位印度的WHO首席科學家。這導致各邦各自為政,疫情也隨之發生極為不同的變動。 從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大規模施用伊維菌素的邦,疫情呈現大幅度的改善,德里的感染個案在這期間內銳減9成以上。在禁止推動伊維菌素政策的泰米爾納德邦,疫情則呈現持續擴散,甚至染疫個案成長超過三倍。這極大的差異除了使用伊維菌素以外,無法用任何其他的因素來解釋。 類似的情況去年也發生在南美洲的巴西與秘魯,一些地方政府推動廣發伊維菌素來控制疫情後,個案發生率與死亡率快速下降,沒有推動這項政策的地區則是疫情持續擴散。 這已經被紀錄並且發表在國際期刊。雙盲、隨機分組、控制研究條件的臨床試驗(double blind RCT)一直是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檢驗真理的最佳(或是唯一)方法。但是我相信,這場在印度發生的自然實驗在未來將會帶給我們全新的智慧與理解。 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期刊上,有一份經過包括三名美國政府高級科學家在內的醫學專家評審(peer review)過的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 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全面審查來自臨床、體外、動物和全球相關研究的可用數據,並且將專家評審過的臨床資料進行彙萃分析。他們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在藥理上,這個藥物有許多抑制新冠病毒的機轉。例如,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可以和人體的ACE2受體結合(這好比是病毒入侵細胞的大門)藉此侵入人體,而伊維菌素可以和病毒的S1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結合,改變「病毒打開細胞的鑰匙」讓新冠病毒不得其門而入,如此可以產生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其次,新冠肺炎病毒是透過特定的核糖核酸聚合酶進行複製,而伊維菌素可以抑制這個酶,進而阻止病毒複製,如此即可產生治療效果。 雖然美國、歐盟和世衛組織都尚未核准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是《美國治療學雜誌》這篇論文發表以後,情況可能會改變;然而,有了這款已在1996年失去專利的學名藥後,損失慘重的將是其他抗病毒治療藥廠與疫苗製造廠商。 同時也令人擔心,這些廠商背後龐大的商業與政治利益很可能會反對或設法拖延伊維菌素的臨床與公共衛生使用,因此呼籲媒體與正直的政治家應該出聲協助,加速推動。 該論文最後提到,「英國實證醫學諮詢團體」與「伊維菌素推薦發展委員會」於近期審查依維菌素相關研究文獻與臨床證據後,確認此藥物增加新冠肺患者存活的證據強烈,並且建議無條件開放使用,以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 此外,也有許多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在疫情嚴重的地區,每個月服用兩天至四天的伊維菌素,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竟然與注射疫苗的效果相當,而且是立即有效,這在目前疫苗極度短缺的台灣,無疑是大好消息。 因此,呼籲政府應該考慮儘快召開專家會議,將伊維菌素列入治療指引,並且考慮導入疫情熱區作為預防感染的處方,藉以解決我國疫苗嚴重不足的困境,降低個案死亡率,並使我國疫情獲得迅速與有效的控制。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有411人病逝。這也是今天說明此案的原因,希望政府能夠儘快撥出一點時間,來討論與評估伊維菌素是否能夠在台灣成為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的用藥。希望在有足夠疫苗供給前,有機會拯救更多寶貴的生命。 陳昌明部定教授小檔案 現職: 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臺北榮總特約研究主治醫師 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監事 經歷: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臺北榮總經營)院長、副院長 臺北榮總腦血管科主任 臺北榮總腦中風暨腦血管疾病中心主任 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研究員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
    96 人回報4 則回應3 年前
  • 終於有台大醫學教授開這一槍了。 【公權力單位】壓制特效藥、推動有毒無效的打針政策,差不多該收尾了。 【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明鉅】,9.12臉書發文。 他跟隨並諮詢印度當地醫生,追蹤北方邦(人口2億)疫情【跳樓式】降低,由單日37944確診數,減到2000以下,降低了99.5%。 他們就是依靠【伊維菌素】,凡是接觸者,就服藥。什麼封城、封樓、強制篩檢,都不必。 什麼【研究證據不足】的廢話都不用講,一大批一大批拯救人命、拯救家庭、拯救產業,讓全邦毫無疫情,印度北方邦彷彿與先進的美、英、德、以色列處在平行宇宙。跟台灣相比之下,猶如另一個世界。 【你猜政府的「張教授」會怎麼抹殺它?】 【有此藥坐鎮,哪裡輪得到可疑針劑上場?】 伊維菌素是非常安全的藥、非常便宜,發明者獲得2015諾貝爾獎。 【王教授臉書】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316117541799492&id=100002038652860 【延伸閱讀】 1.華爾街日報:為何打壓特效藥?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989350237747186&id=100000167789144 2.以色列醫師:[伊維菌素]可治療新冠病毒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67789144/posts/4970815989600611/?app=fbl 3.此藥是已知最強治療藥: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915906115091599&id=100000167789144 4.醫藥集團在打壓這個特效藥: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929837280365149&id=100000167789144 5.此藥已消滅印度delta疫情90%以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883405795008298&id=100000167789144
    2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新聞稿 20210918 時間: 20210918下午1時 地點: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前廣場 說明 病人用藥知情權、病人用藥選擇權、監察委員依監察法第1條及第6條糾正權 詳附件 福爾摩沙自治聯盟 曾勁元律師 0933023216 附件: 致監察院陳情書 主旨: 1、病人用藥知情權:依據高端給予受試者的中文同意書,高端進行臨床試驗時,排除19種對象,包括台灣B肝帶原、C肝帶原、慢性腎臟病及癌症療程病患等,因此高端疫苗的臨床試驗並沒有這19種對象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數據,但衛福部卻僅公告排除懷孕婦女等2項,學者認為未明確告知民眾就開打,損害民眾知情權,相當不負責任」 2、病人用藥選擇權: 本案衛生福利部暨疫情指揮中心應將伊維菌素(ivermectin ).羥氯奎(hydroxychloroquine)加入covid19預防與治療用藥指引!衛生福利部暨疫情指揮中心,未善盡病人自主權利法第4條之立法之旨,即未完整告知施打疫苗者的副作用,以致眾所周知九把刀57歲的岳母打疫苗4天後猝逝,真理大學文學院田啟文院長亦於打疫苗1個又10天猝死等等,自爆發新冠肺炎截至8月26日約1年7個月期間染疫不幸死亡832人,比感染covid19病毒的人還多,造成社會成本及人才等的重大損害之違法或失職之行為。 3、監察委員依監察法第1條及第6條,衛生福利部暨疫情指揮中心對施打疫苗者都有告知副作用,但並未完整的告知打疫苗的副作用,如上高端疫苗的報導,即以病人身分對待施打疫苗的人甚明 ,明顯有失,監察委員依監察法第1條及第6條監察委員.對於公務人員有違法或失職之行為者,應提糾正案,未提出糾正案,也是違法或失職! 說明: 1、世界人權宣言第25條承認人民有用藥選擇權!.衛服部中央指揮中心應將伊維菌素(ivermectin ).羥氯奎(hydroxychloroquine)加入covid19預防與治療用藥指引! 紐倫堡公約(The Nuremberg Code) 第1條「受試者的自願同意是絕對必要的。」不得對人民有直接或間接的強迫接種疫苗或快篩作為!凡有強迫接種疫苗或快篩者,無論學校教職員或醫院醫護人員或其他執行公務人員,皆會構成觸犯紐倫堡公約之罪。 2、監察委員,就本案衛生福利部暨疫情指揮中心,未依病人自主權利法第 4 條略以「病人對於病情、醫療選項及各選項之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有知情之權利。對於醫師提供之醫療選項有選擇與決定之權利。…」完整告知施打疫苗者副作用,如此,病人豈能行使用藥選擇權耶? 衛生福利部暨疫情指揮中心應告知而未告知,明顯失職,造成社會成本及人才等的重大損害之違法或失職之行為,監察委員依監察法第1條及第6條監察委員.對於公務人員有違法或失職之行為者,應提糾正案! 3、日本政府授權伊維菌素的合法使用,日本於2016年及2018年曾獲諾貝爾醫學獎,醫療水準不會比我國(台灣當局)差,東京醫學會會長說“現在是時候”讓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接種伊維菌素而不是疫苗,醫師學者Ozaki 指出印度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每隔三天服用 0.3 毫克/公斤伊維菌素兩次,武漢流感的新病例減少了 83%,他說,這樣的結果不言自明,日本朝日新聞整理出有使用 伊維菌素的國家跟沒有使用的比較表,呼籲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治療covid19病患。 4、疫苗只是「緊急使用」(EUA)藥品. 快篩目的在判斷是否要用疫苗治療covid19病毒,當covid19病毒有其他預防與治療用藥時.EUA疫苗與快篩即無補充地位!日本厚勞省的官房審議官山本史就以新冠患者為對象使用抗寄生蟲藥“伊維菌素”說明稱:“基於臨床試驗結果,今後申請批準時將優先且迅速地進行審查。https://bit.ly/2YntFLj 即緊急與補充的疫苗(EUA)與快篩均無補充用藥地位甚明。 5、疫情是世界性的,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治療covid19病毒的方法,我國(小英當局)應參日本國治療covid19病毒政策,即治験結果踏まえ迅速審査、厚労省 抗寄生虫薬イベルメクチン,此事經台灣中視新聞報導,衛生福利部暨疫情指揮中心均不得諉為不知,應予施打疫苗的病人用藥選擇權,才能有效處理島民之憂,才能繼續紐時報導台灣防疫超水準,祈監察委員發揮公權力,救苦救難的人。 此致 監察院 副本: 衛生福利部暨中揮指揮中心 20210918 陳情人 福爾摩沙自治聯盟 曾勁元律師 連署人陳情人: 1、忻底波拉 2、夏語寬 3、陳進興 4、 5、 6、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Google 翻譯 *好消息!! 伊維菌素被認可!!* *馬來西亞逆流而上,批准伊維菌素!* *“馬來西亞政府批准使用伊維菌素治療 Covid19 馬來西亞衛生部允許醫院使用伊維菌素“標籤外”,這意味著超出規定的用途。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那些想要伊維菌素的患者 可以要求。* *伊維菌素有 3 種作用。* *在感染前和 covid-19 早期,該藥物已被證明會破壞病毒複製。 這意味著病毒無法在您體內繁殖。* *如果病毒在治療前已經存在,伊維菌素的下一個作用是清除引發免疫反應的病毒碎片,從而導致細胞因子風暴,破壞肺組織。* *如果伊維菌素給藥較晚,其抗炎特性有助於緩解氣管充血並治愈一些組織損傷。* *在人類使用伊維菌素的 30 年中,不良反應的報告極少。 最重要的是,即使是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以安全地服用伊維菌素。 伊維菌素的作用方式與病毒變種無關,因此所有那些可怕的新變種都不必再可怕了。* *來自伊維菌素遊說團體的持續壓力產生了結果。 讓我們都好好利用它。 如果您有風險,請服用伊維菌素。* https://www.freemalaysiatoday.com/category/nation/2021/06/25/hospitals-can-apply-for-off-label-use-of-ivermectin-says-health-ministry/ *[07/07, 02:12] BG Dato Goh Seng Toh TUDM: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朋友的妻子被檢測出 Covid 19 呈陽性,今天早上在政府檢疫中心被醫生宣布清除了 Covid19 病毒。 她服用伊維菌素、維生素 C、新鮮水果和簡單食物 5 天。 她太高興了。 如果您的任何家庭成員* *感染了 Covid19 病毒,請考慮服用* *伊維菌素和維生素 C 和鋅。 伊維菌素的早期治療效果更好。 不要等到第 3 或 4 階段* *[07/07, 02:12] BG Dato Goh Seng Toh TUDM:也很高興,因為衛生部允許根據要求開具伊維菌素處方進行治療,儘管標籤外……挽救生命和緩解全部 icu 容量是最重要的* *** *[07/07, 05:38] Mej Mior Rosli TUDM(B): 我一直在宣傳伊維麥汀,但很多人嘲笑我..* * 32 個國家使用它來對抗 Covid19..* *如果用於人類,這種最初用於動物的藥物比 panadol 更安全。例如,一次服用 10 panadol 是危險的,但如果服用 10 invermactin 則無害..(實際上每週 1 片足以預防。 .* *它可以殺死任何 Covid19 變種..* *當前的疫苗接種不能保護您免受新的更危險的 delta 變體的侵害。因為當前的疫苗僅保護 alpha 變體。* *世衛組織不進行監管,它只提供指導方針......並且沒有任何國家有義務遵循世衛組織的指導方針......一些國家擁有更好的專家和合格的科學家。* *衛生部一直固執地向大型製藥公司低頭..值得思考的事情以及為什麼......*🤔 *上百種醫學期刊,專家做了十多年臨床試驗,衛生部卻視而不見。* *印度在新的 delta 變體上使用了伊維麥汀,並且大流行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控制..* *印度尼西亞現在正在製造它..* *菲律賓最初禁止它,但當他們的兩名部長與 Covid19 簽訂合同時,他們被伊維菌素拯救了,他們被允許使用。*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貼:台大 王明鉅醫生的臉書 神祕的印度奇蹟 2021年7月30日的紐約時報App,有一則「More covid mystery」的報導,作者提到新冠疫情的幾個「神祕變化」,第一個就是Delta變種病毒源起地,疫情曾經非常猛烈的印度疫情,在過去二個月大幅平息。 這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與興趣,然後我開始更深入地作了一些小小研究。 印度全國的疫情的確在過去三個月裡大幅舒緩,但因為印度很大人口約14億又有29個邦(states),因此各個邦的疫情變化也並不一致。 在印度的這些邦裡面,我看到最驚人的疫情變化是北方邦(Uttar Pradesh)。 印度北方邦UP的人口數高達2億4千萬人,如果放在世界相比,等於是世界第五大國。 它在今年4月24日新增病例37944人,5月24日新增病例3894人,到了6月24日新增病例減少為224人。 8月開始7天平均新確診病例小於50人,最新的9月10日新確診病例9人,7天平均值16人。 印度北方邦在2個月之內,竟然能把新增病例數大減了99.5%。 從7月開始死亡人數7天平均值都在10人以下,9月10日最新的7天平均死亡人數是1人。 印度一個2億人口以上的邦,這樣的疫情控制成果,如果和世界各個先進國家相比,如果和打疫苗最多的國家以色列比較起來如何? 我認為是非比尋常的驚人。 北方邦從今年6月直到現在,每日新增與7天平均確診病人數以及死亡人數,都遠低於世界7大工業國G7(3個自己發明疫苗也大量施打)與以色列(全人口疫苗完整注射比例最高的國家)。(如圖) 印度目前有英國的AZ、俄羅斯的Spuntik V以及印度自己研發生產的Covaxin三種疫苗(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56345591)。 到今年8月底為止有6.3億人打了疫苗,其中有1.4億約23%完整接種2劑。 北方邦已有7千萬人打了疫苗但其中只有1130萬人(16%)完整接種2劑。(https://www.news18.com/....../up-leads-indias-covid-19......) 印度北方邦面積24.3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23人,是台灣人口密度的1.5倍,他們也沒有號稱有95%效果的疫苗。 面對著這麼一個世紀疫情變種病毒,人口密集又高達2億的印度北方邦,他們是怎麼作到把疫情控制得比美國、英國、德國G7等國、比以色列還成功的? 我早在今年六月就在網路上看到了一位印度北方邦King George Medical University(KGMU)的Surya Kant醫師的報導與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 KGMU是在1905年由英皇喬治五世訪問印度時創立,該醫學院的奠基石也是英皇喬治五世安放,它也是北方邦最老也最大的大學醫院,醫院有4000床。 我想要了解印度北方邦能夠成功控制疫情的原因,於是我蒐集了印度英文媒體的報導,於是我仔細看了訪談,也努力聽懂裡面的每一個字,但由於印度我實在不了解,除了看SuryaKant醫師的訪談之外,我後來為了釐清一些疑問與細節,我也直接寫信給這位Surya Kant醫師。 Surya Kant醫師早在2020年四月,就被政府委託到印度最早爆發疫情的Agra地區(UP共有75個區,世界遺產泰姬瑪哈陵就在Agra區)了解當地疫情傳播的狀況。 Agra區當時爆發了印度最早的群聚疫情,而疫情的起源是有一家人從義大利回到印度而引入。 Surya Kant在訪談(https://medicalupdateonline.com/....../choosing-and....../)中笑稱他是印度疫情的第一個受害者。 因為他當時被政府指派去距離他所在的KGMU與勒克瑙近300公里遠的Agra去調查那兒病例急遽增加的新冠疫情。 他隨後給出了第一個建議是,停止賣蔬菜的小販的銷售方式。 因為當時在Agra的賣菜人,都是把菜直接挨家挨戶而且登堂入室的到每個人的家裡賣菜。可想而知,這個方式將會很快造成許多家戶傳染與流行。 Surya Kant醫師在訪談中提到,他是在Agra調查疫情時,當地的一位醫師向他建議使用Ivermectin(伊維菌素)這個藥物。Surya Kant醫師由於本身就是KGMU的呼吸科教授也是主任,同時也擔任了許多印度重要學術機構的領導人很長時間,因此很快就組成了一個醫學專家小組。 在2020年7月在印度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對Ivermectin的意見。 Surya Kant在訪談中談到的用語是,這個藥物「lies in my heart長存我心」。他說雖然在2020年7月當時,因為缺乏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不敢確定這個藥物到底是7成有效還是2成有效,但是因為這個小組的成員醫師使用這個藥物的經驗都非常正面,同時它在印度非常便宜、也很容易取得。更重要的是,它很安全。 因為它從1987年上世用來治療非洲的許多寄生多病症如河盲症、大象腿以及疥瘡與其他寄生蟲感染,它自1987年開始已經在全球37億人中使用了近四十年,在WHO世界衛生組織中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記錄也非常良好。 事實上由於Ivermectin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巨大,發明它的二位日本與美國的學者與中國的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治療瘧疾),在2015年同時榮獲諾貝爾獎。 Surya Kant他們這個專家小組,因為這個藥物的安全、便宜、容易取得,就在2020年七月提出了一份白皮書來向政府建議使用這個藥物(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34458/)。 另外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在2020年5月,印度當局針對前往Agra協助控制疫情的一組快速反應小組人員,也以實驗性質的方式,對所有小組人員,全部都給予Ivermectin使用。 也算是作一個實驗性質的投藥。 使用的效果是,這個天天在接觸確診新冠的病人的快速反應小組成員,在這段期間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cities/lucknow/uttar-pradesh-government-says-ivermectin-helped-to-keep-deaths-low-7311786/)。 在這些專家學者與實際使用後的效果經驗之下,北方邦政府接受了專家小組的建議,在2020年8月6日,北方邦政府正式批准在全邦使用Ivermectin這個藥物。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中,還特別附上了UP政府的批准命令,雖然上面全是印度文,我完全看不懂,但我當然相信他的說明。 北方邦政府批准使用Ivermectin的使用方式是,只要有一個病人確診,他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尤其是他的家人,無論有沒有確定感染,都立刻投藥開始治療。因此這個藥物組合在北方邦不但用於治療早期的確診病人,也用於可能感染者的預防。 💥💥💥Surya Kant教授在給我的信裡面提到,他們利用的Ivermectin 與Doxycycline加上鋅與維生素C與維生素D等輔助的組合,很成功地擊退了印度的第一波疫情,也在今年四月到六月再度擊退了侵犯北方邦的第二波delta變種病毒疫情。 而且即使是在2021年的更猛烈delta病毒疫情中,他們也並沒有更改他們的預防與治療藥物組合。 當然,北方邦政府除了使用藥物之外,在2021年的第二波疫情中,也實施了大規模的宵禁措施,從星期五晚上直到星期二的早上,許多商店都不能開門,這些措施在6月疫情緩和之後才陸續解禁,周末的宵禁也直到8月中才實除。 另外Surya Kant教授也提到他們所實施的較小規模的徹底封城措施。 這種微封城的作法是,只有有哪一個微熱點出現(每天出現超過5名新確診病人),那個熱點周邊就全部封鎖,所有微熱點區域內的全部居民都不許出門,大家所需要的物資只能由外部送入。 再加上針對確診者與他的接觸者立即全部投藥治療。 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大量的篩檢與準確的疫情調查。 就這樣印度的北方邦,從今年4月24日每天確診37944人的狂烈疫情風暴中,在二個月的時間裡,就將全北方邦的每天新確診人數減少99.5%。而且還能一直維持著直到七月、八月與九月。 這個有著2億人口,無論是一劑或二劑疫苗的覆蓋率都遠低於G7與以色列的印度北方邦,在2020到2021年九月,最高也曾出現每天37944人的確診者。 但是UP這個等同世界第5大國的印度北方邦在這二年的2波疫情中,不但死亡人數遠低於其他G7國家,每百萬人口的死亡人數,只有英、德、法、義這些國家的十分之一,更只有美國死亡人口的20分之1。 甚至2021年九月的此時此刻,仍未康復的確診病人數更只剩下214人。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這是新冠病毒的神祕。 的確神祕。 但如果你也看過Surya Kant教授的訪談,也查閱過他所提到的那許多文獻,再想一想印度北方邦所採行的各種措施,也許這一切都不再神祕。 https://professorlin.com/2021/09/03/%e4%bc%8a%e7%b6%ad%e8%8f%8c%e7%b4%a0%ef%bc%9a%e9%86%ab%e5%b8%ab%e6%9c%83%e9%95%b7%e7%9a%84%e6%8e%a8%e8%96%a6%ef%bc%8c%e8%89%af%e8%8e%a0%e4%b8%8d%e9%bd%8a%e7%9a%84%e7%a7%91%e5%ad%b8%e8%ad%89%e6%93%9a/?fbclid=IwAR3B3HJ6geY2a0uarwDF2okx8d-bjmsRvCiIg4gskLl4D4UxifBUgOFe49I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法國的疥瘡奇蹟 今天早上國內媒體報導了有醫院爆發疥瘡的院內感染,由於疥瘡是傳染力很強的皮膚病,因此已經有數人確診,有許多人被「匡列」為感染高風險群。 疥瘡(Scabies)是藉由人疥蟎所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皮膚病,在人多的居住環境中非常容易傳播,所以長期照護中心、護理之家、醫院的住院病房、軍隊都可能爆發群聚感染。目前治療疥瘡的方法有外用藥膏,而唯一的口服藥Ivermectin已經在 107年 8月納入中華民國全民健保給付範圍。 對,你沒看錯,就是那個被美國醫藥當局不斷提出警告,說吃了會中毒的Ivermectin在台灣是有健保給付,合法治療疥瘡的唯一口服藥物。 Ivermectin(伊維菌素)在1987年上市使用,他是由一位美國和一位日本的科學家所發明。這兩位科學家也在2015年,因為發明這個可以治療河盲症以及許多寄生蟲疾病的藥物,與中國發明青蒿素的屠呦呦女士,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Ivermectin(伊維菌素)是台灣合法可以使用,而且有健保給付,治療疥瘡的唯一口服藥物。唯一。 我確信ivermectin伊維菌素這個藥物,不會是某些媒體所宣傳的「有毒」。 關於伊維菌素用在治療疥瘡上,有一篇很有趣的醫學論文。2021年一月的英國皮膚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刊載了一篇來自法國的研究報告,裡面的內容是: 巴黎大學醫院的醫師們在2020年3月6日診斷了由一所位於巴黎郊區的A老人安養院轉到醫院皮膚科,罹患全身性疥瘡的66歲女性病人。醫師在第0天(3月6日),第7天及第14天,每七天一次,每次分別給予病人0.2-0.4 mg/kg伊維菌素治療。 由於醫師們又在同一所A老人安養院裡,發現及診斷了另外3位住在不同樓層的老人家也感染了疥瘡,於是宣佈A老人安養院發生大規模群聚疥瘡感染。 這4位確定感染疥瘡的住民,與A老人安養院其他65位老人住民與52位工作人員,4位病人及117位接觸者共121人全部都在3月10日及3月17日,各接受了一次Ivermectin 0.2 mg/kg的口服藥物治療。A老人安養院共69位老人住民,他們的年齡中位數是90歲,78%是女性。 接下來Covid 19的疫情襲擊全法國,3月17日法國全國封城。 A老人安養院在2020年3月5日到5月15日間,一共有11位老人住民被確診或高度懷疑罹患Covid 19。沒有一位變成重症或死亡。 發表論文的皮膚科醫師找出全法國與A老人安養院類似大小,同時年齡層也相仿的其他45家老人安養機構(自177家中選出),45家老人安養院住民總數3062人,年齡中位數86歲。這群住在類似安養院的3062位老人,在法國為Covid 19侵襲的同一段時間,有22.6%感染Covid 19,罹病致死率4.5%。 法國巴黎近郊的老人安養院,69位年齡中位數90歲的老人住民,在2020年3月到5月,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海嘯來臨全國封城的之前與當下,因為全機構每一個住民和工作人員為了治療疥瘡群聚感染,全部都使用了Ivermectin。結果7人罹患新冠,全部都沒有變成重症也無人死亡。相較之下,全法國其他住民人數與年齡相仿的其他45家3千多位老人,有22.6%感染,4.5%致死。 我想,對A老人安養院的所有住民與他們的家人來說,在新冠病毒席捲全法國的那個可怖時刻,這個數字,應該也算是個小小疥瘡治療奇蹟。它是不是奇蹟,奇蹟又是怎麼來的? 大家如此聰明,一定不必我說。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他表示,12歲以下染疫兒童目前沒有相對應藥物可使用,截至今年七月底,已有七萬多名兒童使用清冠一號,也未有明顯副作用,盼衛福部未來能持續開放。對此,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有關今天會議討論事項,正彙整資料中,待指揮中心核定後正式對外公布。 新冠肺炎 COVID-19 清冠一號 延伸閱讀 北榮桃園分院公費流感疫苗118名幼兒打錯針 院方道歉:深刻檢討 北榮桃園分院公費流感疫苗118名幼兒打錯針 院方道歉:深刻檢討 國光生9月營收 年增五成 國光生9月營收 年增五成 不一樣的斜槓人生 高雄首班裝潢木工公費班登場 不一樣的斜槓人生 高雄首班裝潢木工公費班登場 獨/中醫師全聯會力爭 孕婦、幼童亦能公費清冠一號 獨/中醫師全聯會力爭 孕婦、幼童亦能公費清冠一號 周志浩表示,昨天新增病例50710例,跟之前幾天數目差不多,比起上周增加10%,仍處於疫情高原期,這些防治措施仍不能放鬆。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50710例 境外+69 死亡+52 再創此波疫情第二高峰 本土病例分析。圖/指揮中心提供 罕見! 11歲男童確診發病MIS-C隔125天 再創我國最久紀錄 勞動部今宣布,10月13日入境移工「0+7」自主防疫措施,移工入境7日前,需至入出國移工關懷服務網登錄資訊。圖/指揮中心提供 10月13日移工入境打2劑改0+7 社福移工顧老幼需住旅館、期間不工作 留言 聯合線上公司 著作權所有 © u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個人疑問 1 一開始不是說接種人數達到幾成就可以全體免疫嗎? 2 有數據報告證實沒有打疫苗的感染傳播力大於有打疫苗的嗎? 3 打疫苗者應該防護力更強,侵犯人權與違憲強求沒打疫苗者;用意與法源何在? 4 打了二劑疫感染的機率比沒有打的高出15倍,還要硬推疫苗;用意何在? 5 打了二劑疫感染5年內心肌炎比率由11%上升至25%,還要硬推疫苗;用意何在? 6 打與不打疫苗感染後康復期只差2天,還要硬推疫苗;用意何在? 7 第三劑又開打了;到底要打劑?是否防疫策略錯誤?沒有科學驗證數據? 8 為何不鼓勵中醫清冠一號等療效;若無效為何主管機關不明文禁止?中醫人士在哪裡? 9 打疫苗造成死亡比率遠高於未打疫苗;還要硬推疫苗;用意何在? 10 為何不正視印度伊維菌素之療效? 11 為何不正視印尼集體產生抗體報導? 12 為何不敢彙整所有因疫苗產生後遺症甚至死亡之案例? 13 疫苗後遺症已陸續發威?半年內多達108位足球員死亡;還要硬推疫苗;用意何在? 14 目前在台灣使用的所有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以及PCR與快篩試劑等產品,皆屬於EUA緊急授權範圍;亦即未上市之實驗性藥物與檢驗方法,依法不可未經本人同意即執行。 15 疫苗與強制篩檢皆缺乏法律基礎並且可能違法+違憲。加以COVID-19疫苗對於防止疫情傳播欠缺明確效力,並且接種後的死傷個案屢見不鮮。 16 西堤吃飯感染的 全部打過兩劑疫苗 不防感染 如何防重症,真是睜眼說瞎話? 17 打三季的都會確診,卻開放他們自由傳播病毒,並且不用檢測,這跟疫情沒關係了,和專制極權有關係? 18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2天9確診超級警訊!醫揭台誇張現況:海嘯就在眼前 繼昨(27)日新增4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後,今(28)日台灣再增5例境外確診病例,還有一名泰籍移工返泰後被確診,不排除為台灣本土感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揭露台灣誇張現況,指民眾對周邊國家形成的「疫情大海嘯」視而不見,對於能維持無疫情的環境多久感到悲觀。 謝宗學今在「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上發文指出,昨天指揮中心宣布台灣新增4例境外移入、1人疑似本土感染,在防疫上是警訊,但網路上討論熱度卻不高,「明明海嘯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更是超級警訊!」 謝宗學發文提醒民眾應重拾年初對疫情戒慎恐懼的心情,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圖/翻攝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 謝宗學發文提醒民眾應重拾年初對疫情戒慎恐懼的心情,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謝宗學表示,最近觀察到台灣民眾的行為幾乎回到正常生活,除了在大眾交通工具和醫院裡有較多人戴口罩之外,其餘在室內或人潮擁擠之處戴口罩的比率越來越低,甚至變成只有「少數人戴口罩」的誇張現況。 他認為,多數人並不在乎其他國家疫情多嚴重、病死了多少人,「那是遠在天邊另外一個世界的事,跟台灣沒關係,不是嗎?現在有更重要的事要關心,三倍劵如何花?威力彩頭獎衝到幾億?台積電股價會漲到幾元?」 但謝宗學提醒,大家相對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沒有疫情的基礎上,「只要爆發本土疫情,上述一切的美好將瞬間消失,現在都在談『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似乎沒有人想到可能會出現『報復性疫情爆發』?」他呼籲民眾應重拾年初對疫情戒慎恐懼的心情,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台灣周邊國家形成的疫情大海嘯,已經將台灣緊緊包圍,只要還有人入境,台灣絕不可能置身事外。
    7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