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恐怖怪女「Momo」又出現了?!菲律賓一名11歲男童在校內服藥自殺,躺在加護病房時還喃喃自語「我會聽從主人的命令」,最終不幸身亡。在整理完男童的遺物後,母親寶拉哀痛的認為,孩子一定是受到「Momo」的影響,才會做出如此舉動。

有關 Momo Challenge 的消息近日在全世界的網絡上又再被瘋傳;筆者說「又」,是因為 Momo Challenge 早於 2018 年七月已在網上流傳,沉寂了一時,現在又爆發。在香港,各個媒體爭相報導和傳播這些訊息,它們多是轉述網絡傳言,有些是警告家長注意子女經網上收到的訊息 [1-6] 。 關於 Momo Challenge 傳聞的內容,可見香港01的報導(這也是筆者目前唯一找到,中文媒體質疑 Momo Challenge 可信性的報導) [7] 。英文媒體可看衛報 [8] 和維基百科 [9] 之報導。 簡言之, Momo Challenge 傳聞之主張包括: 有在網上流傳一「挑戰」叫 Momo Challenge ,針對心智未成熟之兒童和少年,使之做傷害自己的行為。 Momo Challenge 在 WhatsApp 上傳播,也有說被加插在 YouTube 上的兒童卡通片中間。 如果拒絕「挑戰」,發訊者會威脅受害人傷害他或他的家人。 已有許多兒童和少年受害,受驚甚或自殺。 Momo 是日本道具公司 Link Factory 的展品 [10] Momo 是日本道具公司 Link Factory 的展品 [10] 1. 惡作劇中的惡作劇 首先,極有可能 Momo Challenge 是假的。「Momo Challenge 是假的」這話有兩個意思: 從來沒有人/組織/怪物/超自然個體,發佈 Momo Challenge 。 因為 A,從來沒有人因為 Momo Challenge 而自殘和自殺。 為何如此斷言?首先,在 2018 年七月的 Momo 事件後,已有許多人發現, Momo Challenge 中的恐怖相片是出自日本一道具製作公司 Link Factory 的一件展品,叫 The Mother Bird ,所以 Momo 相片中的不是怪物/超自然個體 [10] 。 那麼是否有人發出 Momo Challenge 惡作劇?如果 Momo Challenge 十分普遍,那麼對於它的證據,如通話記錄、影片、世界各地的政府的記錄都會非常之多;然而我們看見的是,網絡傳言和傳媒的訊息之中總只引述其他消息,如「外國」的,「某人的孩子」,從沒肩負起證明消息之責任。 反之,各地政府和警方,都正面地指出沒有任何「由 Momo Challenge 直接導致傷亡」的案件,沒有任何證據把少年自殺之事件和 Momo Challenge 連繫起來(當中包括美加、印度、英國等) [9] 。 YouTube 的發言人回應說: 「與新聞報導相反,我們沒有收到任何在 YouTube上展示或推廣 Momo Challenge 的視頻的證據。 [A] 」英國的一些慈善團體 #,甚至發出聲明指有關 Momo Challenge 的傳言只是惡作劇 (hoax) ,即沒證據顯示 Momo Challenge 在流行 [8] 。換言之,所有有關官方證實有 Momo Challenge 殘害兒童之案件的消息,都是子虛烏有。 #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 NSPCC 、撒瑪利亞會和 UK Safer Internet Centre 如果真有 Momo Challenge 導致少年自殺,為何沒有團體和機關承認和指出有這些事情?留意他們沒動機隱瞞 Momo Challenge 這種虐待兒童的惡作劇。如美國 Center for Inquiry 的雷德福 (Benjamin Radford) 說到: 如這些遊戲屬實,那麼對訓練有素的調查員來說,確定某人是否其受害者應很容易。他們的數碼足跡 (digital footprints) 一是包括來自不明人士的指示,要他們完成這些「挑戰」,一是沒有;他們一是在導致他們死亡的 49 天中,每天都做了越來越離奇和有害的任務,一是沒有。諸如此類 [B] 。 所以極可能 Momo Challenge 是一個「惡作劇中的惡作劇」;有關 Momo Challenge 的謠言,本身就是偽稱有一惡作劇之惡作劇。 2. Momo Challenge 傳播者之心理 為何這麼「假」的謠言也會如此風行,如此多人相信?首先,如果 Momo Challenge 只是謠言,那麼就會有造謠者,但造謠者人數不會如此多。 Momo Challenge 謠言很大程度上透過通訊軟件和社交平台散播。然而,並非所有傳播謠言的人都想做惡作劇;相反,許多人都是出於好意,只是他們無意中助長了謠言的散播。 為何會如此?雷德福說「藍鯨遊戲和 Momo Challenge 都具有經典道德恐慌 (moral panic) 的所有特徵。 [C] 」道德恐慌是指,人在懷疑社會上有破壞道德的事情時,產生了不理性的恐慌。在 Momo Challenge 事件當中,除兒童及傳媒外,傳播謠言的還包括家長、學校、警方和兒童/青少年團體。後四者均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福祉或對其有責任,在收到 Momo Challenge 的消息後,一是因為恐慌而散播流言,如家長之間的轉發;一是學校和警方雖不知道事件是真是假,在 better safe than sorry (安全至上)的前題下,也警告家長注意子女由網上吸收的資訊。後者尤其令情況火上加油:大眾在收到「官方」和傳媒關注這些謠言時,錯以為他們某程度上肯定這些消息的可信性。 加上許多傳媒報導未經核實之內容,如以下一段:「在 YouTube 上,有許多挑戰影片湧現,最多人看的一段已達 330 萬觀看次數。目前仍有人不斷發佈新挑戰視頻。 [4] 」 (究竟這影片在哪裡?)這進一步令許多人深信傳言是有根據的。 3. Momo Challenge 之傳播機制 綜合我們可得的資訊,整個 Momo Challenge 事件可能是如此發生的: 首先,日本 Link Factory 展出了 The Mother Bird 作品;有人把它拍攝下來,編寫了有關 Momo Challenge 的故事,以及所謂「受害人家人的親身經驗」。 這些訊息在網絡上引起道德恐慌,被瘋傳,也不斷演化和鋪陳,使故事看來更「真實」。故事的人氣引起了傳媒、警方和學校的注意。一些傳媒輕率地爭相轉發未經核實之內容,進一步增加了謠言之覆蓋率。警方和學校基於兒童安全和保守的態度,警告家長關注子女上網,增加了傳聞的「可信性」。這又被傳媒報導,使事件不斷在發酵 [3] 。

查看該用戶回報的所有文章

現有回應

  • Effie Fang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最近任何警告父母小心「Momo挑戰」的文章,都屬於「謠言幫兇」!
    實際上,沒有因Momo挑戰而小孩自殘的事件發生,一切算是大人們過度擔憂而產生的錯誤資訊,英國、香港等地區已經發出呼籲,請勿再針對「Momo挑戰」提出警告,這已經成為恐慌性謠言,圖片和內容都已釀成社會的不安了!
    根據英國

    出處

    謠言破解網站蘭姆酒吐司
    http://bit.ly/2tMB6JG
    6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無相關回應
  •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