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3 人回報9 個月前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校學生群體
總感覺古詩詞比較拗口不容易理解
謝謝永哥
我也是這種感覺
你說這都21世紀了
為什麼就不能把古詩詞翻譯成大白話來欣賞呢
你的意思我能夠理解
但是如果真的把古詩詞翻譯成大白話的話
那我們就無法感受到其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
以及藝術美感了
就比如這首杜甫的絕句吧
兩個黃鸞鳴翠柳
一行白鹿上青天
窗寒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屋萬里船
如果翻譯成現在的大白話
就應該是兩隻黃鳥樹上攏
窗外西山俱漂亮
外地破船停門口
你說這叫什麼玩意兒啊
又比如王之幻的登冠雀樓
白日一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擒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如果寫成大白話就是
太陽落在西山頭
滾滾黃河向海流
要想看得更遠點
您老還得上層樓
再比如尋銀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嚴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翻譯成現在大白話的意思就是
樹下問鄭泰
師父在不在
這山那麼大
知道才怪
曹植的七部詩
大家都很熟悉吧
主豆燃豆旗
豆在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如果寫成現在的大白話就是
主豆燒豆桿
豆在鍋裡喊
都是一個媽
為啥要煮碗
再來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鏡人踪滅
孤舟梭裡翁
獨吊寒江雪
大白話的意思就是說
鳥都不見了
人全回家了
精神小老頭掉了個記本
所以大家都明白了吧
現在的大白話
完全表達不出
古詩詞的原有樂味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首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須惜少年時
花開堪折
直須折
莫再無花
空折枝
如果寫成大白話就是
成天就會買衣服
也不見你讀點書
現在有錢抓緊賺
別等老了去要飯
哎呦你媽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別了,筆記本電腦!阿里巴巴重磅宣佈! 10月18日,阿里巴巴在雲棲大會上重磅發佈了一款雲電腦——「無影」,它沒有主機、沒有硬盤、沒有CPU,徹底顛覆了傳統PC機。 雲電腦一曝光,立即在行業掀起軒然大波,那些守著PC電腦一畝三分地的廠家被逼上絕路。那麼,沒有主機的雲電腦到底長什麼樣? 在雲棲大會現場,我們看到它只有銀行卡大小,使用的時候只需接上顯示設備,指紋登陸就能進入個人的雲電腦桌面,辦公、遊戲、看電影……一應俱全!說白了,PC電腦能做的事情,它都可以做;電腦做不了的事情,它也可以做。 這張小小的卡片為什麼這麼神奇? 因為它打通了阿里雲,將主機、硬盤、CPU……這些硬件設備都集中到了雲端數據中心,所有操作都在雲上跑。 說這樣的話可能太專業,簡單說來就是它把電腦主機搬到了雲端,那張卡片只是你進入雲端的通行證。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手機里的所有APP都誕生在雲計算上面。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感受不到,但是在實際操作上,早已萬事俱備。 毫無疑問,這是一座里程碑——今天,阿里巴巴正式將電腦推入雲時代。 那麼,雲電腦和傳統PC電腦相比,到底有什麼優勢? 第一,電腦從此更加輕便 我們都知道,電腦從大型主機時代,到微型計算機時代,再到客戶機時代,經歷了不斷變小的過程。 雲電腦顛覆了客戶機思維,它的卡片式終端,可以插進口袋,通過網絡接入電視機、電腦屏幕等任何顯示設備上,隨時隨地辦公、娛樂。 如果覺得屏幕太麻煩,那麼它還可以通過全息投影呈現出來,就像鋼鐵俠史塔克一樣,一張卡片就是一部電腦。 用完電腦,放回口袋,所有操作保存在雲端,電腦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時代。 第二,性能碾壓傳統電腦 有人問,說了這麼多,雲電腦到底是怎樣一個運作模式? 用專業術語講,它是一種分布式計算。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所有電腦都集中在雲端這個整體上,用的時候再分割指派單獨小塊的給用戶。 因為職業、習慣不同,全世界的雲電腦不可能同時打開,閒置出來的電腦算力就會流向正在使用的電腦,用完後再歸還到雲端。 這意味著雲電腦近乎擁有了無限的算力資源,輕輕鬆松滿足大型辦公、設計和遊戲。 比如,電影《刺殺小說家》的特效製作就是雲電腦做的。 它的算力到底有多恐怖? 舉個例子,我們普通電腦頂級配置大概是16G內存,16核CPU,而雲電腦可以擴展到1500多G內存,104核CPU——是我們日常電腦的十倍、百倍!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看到雲電腦機會可以碾壓普通電腦: 首先,開機快,一鍵秒開。 其次,速度快,同樣渲染一段視頻,傳統PC電腦耗時90分鐘,而阿里雲電腦僅需10分鐘。 最後,體驗好,雲電腦同時打開300個網頁不卡,傳統電腦30個就死機了。 第三,不怕丟失和損壞 我們平時用筆記本,最擔心的就是丟失和損壞,一旦發生意外,電腦里的文件就是無法輓回的損失。 雲電腦沒有實體主機,基本上對物理傷害免疫,更不會影響到雲端數據。 官方的數據是,雲電腦數據可靠性達到99.9999999999%,幾乎意味著數據永不丟失。 有人問,不是有一個卡片大小的主機嗎?它丟了怎麼辦? 對不起,那僅僅是一張通行證,就像銀行卡,丟了補辦就是,不會影響賬戶餘額。 第四,病毒免疫,更加安全 雲電腦所有操作、所有文件都在雲端進行,而阿里雲是沒有對外接口的,這相當於完全隔開了病毒,保證了電腦安全。 毫不誇張地說,有了雲電腦,黑客要失業了,靠殺毒軟件起家的360再也無毒可殺了。 第五,雲電腦價格低廉 我們上面說過,雲電腦擁有恐怖的計算力,這也強那也強,那它肯定價格賊貴吧? 不! 它顛覆的是模式,砍掉的是成本,因此價格不到傳統電腦的一半。 也就是說,現在幾千上萬的PC電腦很快就要無人問津了。 還有更牛逼的。 一般來說,PC電腦幾年時間需要換一次,因為它不可能一直符合用戶的需求。 但是雲電腦可以無限升級,不需要任何硬件成本就能更新迭代。 阿里雲電腦讓我們看到,以前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台PC電腦,有自己的硬盤,有自己的CPU,有自己的主機。 現在,一切都推到重來。 PC電腦時代走向終結,一個全新的雲電腦時代已經破土! 時代的車輪滾滾而來,上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剛過,人工智能的潮頭來了,人工智能還沒過去,5G巨浪和區塊鏈又打過來了。 雲電腦恰好印證了這一點:時代日新月異,我們思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 不管未來是什麼,唯有與時俱進才會永立潮頭!
    1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2017年諾貝獎出爐:你變醜和變笨的原因他們終於研究出來了 —熬夜 來源:澳洲Mirror 就在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頒布了!獲獎者是杰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他們獲獎的研究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開始變醜變胖變笨了?而原因也很簡單:熬夜! 這三位科學家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闡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同時還列出了當生物節律與地球的旋轉不同步時,所能造成的影響。翻譯成人話就是:“他們解釋了一下為什麼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修仙以及修仙所造成的危害。” 可能有人會覺得,熬夜多大點事,自己身體好著呢,只要熬夜之後多休息,再補回來就行了,怎麼可能還變醜變笨呢?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可太天真了…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三位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與內分泌代謝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發展都有關聯。簡而言之,2017年受全世界關注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就在告訴所有人一件很簡單的事: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別熬夜了! 到底這個神奇的生物節律是怎麼研究出來的呢? / 01 / 人體內有神奇的時鐘基因 說起這三位獲獎者對生物鐘基因的研究,那可要從2003年開始說起了。 當時杰弗理·霍爾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部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他研究的就是一個奇怪的經常早睡早起的家族。 這個家族成員總在凌晨3、4點起床,晚上6、7點就睡覺。這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可是奇怪的是,他們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慣源於家族成員身上的一種名為“PER2”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是一種管睡覺的基因,正是這突變導致他們的早起早睡。 研究人員為了更具體的研究這種睡覺基因,就把這種基因轉到了小白鼠的身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擁有這種基因的小白鼠不僅開始早睡早起,而且吃嘛嘛香。研究人員發現,小白鼠擁有這種睡覺基因之後,連帶著管吃飯的PER1基因也突變了,而因為吃得更多,還導致了這群小鼠發胖,肥胖問題緊隨而來。 此類基因又稱時鐘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會在相同的時間打開和關閉,以保持睡眠和飲食週期的均衡。但如果其中有基因發生突變,就將打破這一環節,從而使得機體的各種生物鐘不能步調一致。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獲獎的)杰弗裡·霍爾等三人的研究是先驅性的,他們克隆出時鐘基因,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神奇的規律現象。” / 02 /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 疾病匍匐而來 有關睡眠的奇妙故事還沒完。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他逐漸發現,這些罕見病人的大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區域存在著控制節律的基因突變或紊亂。“我們已發現一些經典的節律基因,它們很精細地工作著,相互箝制,此消彼長。它們還通過大腦神經調控著全身的器官,讓大家有節律地工作著,由此也形成精妙的外周節律環,這樣全身其實存在著大量的節律相關基因。一旦打破,會出現問題,疾病可能匍匐而來。” 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2013年,他在一項肥胖研究就發現,通過調節小鼠體內LGR4基因開關,可以影響肥胖的發生。簡單說,如果在小鼠體內去除這個LGR4基因,小鼠的體重會減輕,各項代謝指標,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均明顯好轉。他們研究進一步發現,LGR4基因其實具有某種節律基因的特徵和功能,它會控制小鼠體內某些代謝功能的延遲或提前。敲掉一個基因就會出現這個現象,而長期的晝夜顛倒、節律紊亂,就更可能引發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Michael Rosbash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這些星形膠質細胞像是微型的吸塵器,當大腦連接變得衰弱和分裂的時候,就會開始清除神經突觸細胞,從而減少了神經遞質,導致大腦神經傳導變慢、反射時間變長。所以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同時,慢性睡眠限制(連續五天保持熬夜)將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的跡象增加。由於小膠質細胞的低水平持續激活可導致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海默病(老年癡呆症),和其他形式的神經變性都觀察到持續的小膠質細胞激活。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此外,不按時吃飯、不按時睡覺,不僅引發肥胖,還會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 因為這三位得主極有創意的發現,晝夜節律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涉及面廣且動態發展的學科領域,並且一定會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 03 / 生物鐘研究的現代提示: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到點就該睡覺,到點就要吃飯,這個“到點”,說的就是一種節律。許多醫生在得知2017年諾貝爾獎的歸屬是人體節律時,他們表示,正是因為生物體這種奇妙節律現象吸引著科研人員前仆後繼地投入這項研究。始於好奇,終於使命。杰弗裡·霍爾等三人,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認識到,這是一把認識生命、認識疾病的重要鑰匙。節律生活,乃至天人合一,道理是古老的,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乃至影響,正被科學家逐漸認清。 倒時差、熬夜、借咖啡提神……在醫生看來,現代人的很多行為與進化而成的某些節律背道而馳,對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正被逐步發現。杰弗裡·霍爾教授說,很多職業需要值班或跨時區旅行,這是對人體本身的晝夜節律,或者說生物鐘的一種挑戰。“如果人體生物鐘不能很好地與晝夜節律匹配,可能進一步影響機體其他功能,比如免疫和內分泌功能,影響生活質量。對於生物節律及其基因機制的研究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自身,有望克服晝夜節律對職業能力的限制。” 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杰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那麼,生物鐘已經亂了,是不是就沒救了? 並不是,人體有奇妙的自我調節功能。“長途旅行會出現時差,對時差的調整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調節,比如在飛機上,會通過調整飲食供應時間來幫助你調節時差——本該是平時睡覺的時間,卻給你來一份正點的正餐。”杰弗裡·霍爾告訴人們,這些例子提示,良好的睡眠習慣或有規律地吃飯,會對人體的生物鐘起一個重新設定的作用。 / 04 / 直到2017年人類才知道 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 生命體適應地球環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感知並適應地球各種週期的變化,比如晝夜節律(夜伏晝出)、季節變化(冬眠)等。這種行為幾乎普遍存在於從低等到高等的各種生命體內,細菌、藻類,直到哺乳動物,乃至人類。“在這一發現之前,人們從未想到過,一個行為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自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大家知道基因可以控制生命體的一些基本特徵,比如種子的大小、眼睛的顏色等,但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為也可以由基因來控制,這還是第一次。 這也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晝夜節律的研究領域,儘管生命科學界的同行已經期待了好多年,感到這個領域應該獲獎,因為它涉及到瞭如此基礎的生命活動,已經成為一項經典研究。“其實,最應該得這個獎的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西摩·本澤,他已在2007年去世。”這三位獲獎者在領獎時說,“我們基本都是本澤的晚輩。 ”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澤曾在果蠅身上發現通過基因變異,可以將果蠅的生物鐘調快、調慢,甚至關閉。雖然這未解釋生物鐘如何運作,但卻踏出了關鍵一步。在這個基礎上,1984年,三位獲獎者發現並克隆出了這個基因,將其命名為PER,週期基因(period gene)的縮寫。隨後,他們又發現了一系列相關的生物鐘基因。邁克爾·羅斯巴什解釋,控制生物鐘的基因彷彿構成一個鐘擺,PER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其他生物鐘基因和它一起“搖擺”,來調控生命體的生物節律。 / 05 /模式生物“果蠅”摘得的第五個諾貝爾獎 這是果蠅作為模式生物,第五次幫助科學家摘得諾貝爾獎。 由於果蠅的基因組相對簡單,繁殖速度又快,所以在研究很多生命現象時,它都是科學家的有力助手。此前的1933年、1947年、1995年和2011年,科學家四次因研究果蠅而摘得諾獎,今年,生物鐘的研究讓果蠅再次引人矚目。 邁克爾·羅斯巴什介紹,這次的獲獎者幾乎都是果蠅的研究專家。他們發現攜帶PER基因的果蠅突變體中,晝夜活動節律被打亂了,在本應安靜的晚上,卻表現得和白天一樣。 經過多年持續探索,生物節律如今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動物行為方面分子機制最為清楚的領域之一。比如,哺乳動物的PER基因有三個拷貝,這些基因上的那些氨基酸的突變會引起生命體怎樣的行為,都有詳細的研究, “可以說,生物鐘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原子水平。” 生物鐘控制著人類的行為和代謝。控制生命節律的一個核心基因CRY最早在植物中被發現,作為藍光受體發揮功能,後來才發現它也是生物鐘中央振盪器的關鍵基因,參與眾多生理反應調控。後來還發現它參與感應磁場,在鳥類遷徙中發揮重要功能。 邁克爾·楊教授說,我們對於人體節律的這些發現。正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也在為個性化醫療提供可能。比如,人體大腦內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影響人的晝夜節律,被廣泛用於調節睡眠。現在,不少手機應用可以記錄人的睡眠、運動情況,並由此推斷每個人的生物鐘,這為某些藥物的給藥時間提供了參考。同時,在一天中,有些時段癌症細胞生長比較快,那麼抑制癌細胞的藥物在此時使用,效果可能最為明顯。在植物領域,生命節律的調控還可幫助植物獲得更高的產量。 順便一提在這項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熬夜所以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研究就是:“諾貝獎獲獎者熬夜研究了熬夜的危害”…最後,你知道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 9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740萬元人民幣!所以,以下是一組價值740萬元的建議: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別磨磨唧唧 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和工作,因為此時效率最高 下午和傍晚時健身效果更好 最最重要的是: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編輯:Ellen&小黑胖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653ybr3.html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