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最強戴戴驾驶食》,《最有名的翅膀》,《最有名的翅膀》。
特別新闻《最有名的翅膀》。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你知道一隻貓只留下兩個腳印,而不是四個嗎? 因為牠的後腿會踩在前爪踩過的地方。 被稱為*CATWALK* catwalk意為“伸展台”,特別是指供時裝模特兒走秀的“伸展台”,此字是由cat和walk這兩個字根結合而成,拆開來的意思就是「貓走路」。這是因為“伸展台”又窄又長,誰走在上面,都得像貓走路那樣小心,那樣輕盈。 台灣最有名的模特兒公司叫“凱渥“,英文就是catwalk 。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剛才真的是太嚇人了,所有帶孩子的所有的寶媽,一定聽一下我接下來說的這個事情,關鍵時刻能救命。 事情是這樣的,我剛才帶我兒子來這個樹下面玩,然後呢,這個樹上面有特別多的螞蟻。 他自己手扶著樹,我可能一不留神啊,那個螞蟻就順著他的胳膊然後這樣爬。 等我看見的時候,有一隻螞蟻正好從他的耳朵裡鑽進去了。 哎,我當時真的快要嚇死了,就我看那個螞蟻進去那一瞬間,我渾身寒毛全豎起來了。 因為聽說這種爬得特別快,這種螞蟻呢,他會咬人,你知道嗎。 然後真的是集中生置,就那一秒鐘,我腦子裡冒出來了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往進灌水,第二個方案是滴香油。 但是我們現在在戶外,根本條件就不允許。 然後我就在那一秒鐘,我瞬間想到了我過去看到的一本中醫的書,一個特別有名的老中醫推薦了一個辦法。 他說有任何的蟲子,如果進了你一隻耳朵,這個時候你最有用的辦法就是你用手呢, 堵住另外一隻耳朵,然後他會因為耳道裡缺氧,這個螞蟻就爬出來了。 然後我當時真的沒得選,我只有這一個辦法,我就用手堵住了我兒子的另外一個耳道。 結果奇跡發生了,那個螞蟻真的從他這個耳朵裡爬出來了。 啊,我剛才真的是快要被嚇死了,如果那個老中醫現在在我面前,我真的能給他跪一下。 所有的寶媽,所有在家裡帶孩子的老人家長,你們答應我一定要把這個辦法學會。 我現在需要平復一下心情,我現在的心臟還跳得蓬蓬蓬的。 這條視頻大家可以收藏一下,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1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剛才真的是太嚇人了,所有帶孩子的所有的寶媽,一定聽一下我接下來說的這個事情,關鍵時刻能救命。 事情是這樣的,我剛才帶我兒子來這個樹下面玩,然後呢,這個樹上面有特別多的螞蟻。 他自己手扶著樹,我可能一不留神啊,那個螞蟻就順著他的胳膊,然後這樣爬。 等我看見的時候,有一隻螞蟻正好從他的耳朵裡鑽進去了。 哎,我當時真的快要嚇死了,就我看那個螞蟻進去那一瞬間,我渾身寒毛全豎起來了。 因為聽說這種爬得特別快,這種螞蟻呢,他會咬人,你知道嗎。 然後真的是集中生置,就那一秒鐘,我腦子裡冒出來了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往進灌水,第二個方案是滴香油。 但是我們現在在戶外,根本條件就不允許。 然後我就在那一秒鐘,我瞬間想到了我過去看到的一本中醫的書,一個特別有名的老中醫推薦了一個辦法。 他說有任何的蟲子,如果進了你一隻耳朵,這個時候你最有用的辦法就是你用手呢, 堵住另外一隻耳朵,然後他會因為耳道裡缺氧,這個螞蟻就爬出來了。 然後我當時真的沒得選,我只有這一個辦法,我就用手堵住了我兒子的另外一個耳道。 結果奇跡發生了,那個螞蟻真的從他這個耳朵裡爬出來了。 啊,我剛才真的是快要被嚇死了,如果那個老中醫現在在我面前,我真的能給他跪一下。 所有的寶媽,所有在家裡帶孩子的老人家長,你們答應我一定要把這個辦法學會。 我現在需要平復一下心情,我現在的心臟還跳得噴噴噴的。 這條視頻大家可以收藏一下,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很奇怪,這幾天各大媒體都不談印度疫情了,值得思考和警惕。 印度因為發現了廉價神效的新冠特效藥—— 氯喹 和 維菌素,病例數大幅下降。 但各大媒體卻像失明了一樣,因為一旦報導,幾元錢的廉價藥物就能控制疫情,就沒人打疫苗了,疫苗公司的老闆就不會給各大媒體好處費啦! 三位美國科學家: 這藥物可望結束新冠大流行。 發表:2021-6-14 該文我簡單地總結如下: 這個藥物名叫 伊維菌素 是個老藥。 它原先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物。 發明該藥的二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近來在實驗室裡發現它能有效的殺死新冠病毒。 富有的西方國家基於法規的原因,在沒有做人體大規模試驗成功之前,不能推擴此藥。 而對貧窮、疫情又嚴重的國家而言,無疫苗可打,也無其他便宜的藥物可用,便允許大規模服用 伊維菌素,窮國也有窮辦法。 結果奇蹟發生,伊維菌素效果相當好。 服用此藥後,如疫情嚴重的 巴西、秘魯 疫情大幅下降。 特別是 印度,更是十分明顯,印度是採用各邦(省)自行決定是否開放伊維菌素 作為冶療新冠病毒的藥物。 結果發現服用 伊維菌素 的邦,疫情下降了90% 而未開放此藥的邦省,疫情不降反增。 現在印度疫情己大幅減輕了。 因此,最近 “美國醫療雜誌” 登載了美國三名最有名的醫學專家合寫的文章,提出全球立即使用 伊維菌素 就能結束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觀點。
    16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102520范疇:養總統 - 「蟬的功夫」(本文紙版刊於 2020-10-25 蘋果日報) (轉傳:為了台灣、美國、和全世界民主陣營的長治久安,這篇文章值得深思) 電郵門先是亨特拜登的操守腐敗問題,連結到老拜登,就不是單純腐敗,而是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個人利益,也就是叛國,然後許多民主黨的高層捲進這個利益分配結構,於是升級為國安問題,也就是說,中共對美國的紅色滲透是一場不流血的內戰。這個滲透不只針對民主黨,也針對美國的主流媒體,可能也針對美國智庫,FBI,還有議員。這是中共長期經營部署。 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什麼不一樣?有三大不一樣。 最大的不一樣,當然就是台灣的執政黨會更替,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僅此一家,別無寶號。 第二不一樣,台灣的政黨是在選總統,而僅此一家的共產黨是在養總統。 第三不一樣,台灣選民選的是自己國家的總統,而自古以來就沒被選過的共產黨,養的是別人國家的總統。 還在發酵中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家族的「通共門」事件,對懂得政治本質的人來說,雖然會感到訝異,但也不至於嚇得說不出話來,畢竟幾年前電視劇「紙牌屋」中就已經把白宮大位的爭奪情節描繪得七七八八了。 事件的真正駭人之處,尤其對台灣人而言,在於它揭示了中共在養別國總統方面的「蟬的功夫」- 一隻蟬的卵,必須在地底下潛伏13-17年,才會孵化成蛹,而破殼之際,蟬身會頓時膨脹,捲曲的翅膀會瞬間展開。卵,也不會只有一顆,而是分散在大地的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各自等待對的時刻。 以上所言,可能用一個類比來呈現比較清楚 – 香港特首的孵化過程。麻煩讀者用兩個關鍵詞 - 「共產黨培養、梁振英」 ,自行搜索Google,冒出來的頭幾頁幾十篇文字,大多是有關中共如何花十幾年,細緻培養數個未來的香港特首人選。細節請讀者自行查閱Google出的報導,但大致的意思是,合格者在年輕時就被選定,他本人當時都未必知道,共產黨會暗地裡助他成功,讓他十幾年內一切順風順水,待套牢之後,再把他過去成功歷史背後的材料,包括所有的不雅證據,全部攤給他看,問他願不願意更上一層樓。 「通共門」事件,在距離投票日前三週才爆炸,雖然猛爆料、關鍵證據、證人每日迸發,但在當下僅餘十天的時段內,已經來不及進入正式的司法程序,同時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對此事噤若寒蟬,但廣大社交媒體上的鼓噪聲量,已經註定了「通共門」將延燒到選後,無論是誰當選。 在接下來一連串的國會聽證、司法調查過程中,中共史上規模最大、用心最深、最為成功的國際統戰工作,細節將會被像剝洋蔥一樣的層層剝開,其情節複雜度,可能遠遠超過美國歷史上涉及白宮的案件,更勝於尼克森的水門案、克林頓白宮性醜聞的魯汶斯基案。因為,「通共門」不但涉及權錢交易、色誘虐童,更撼動到了「總統/副總統」兩個職位的憲法角色和國安危機。 本質上,這是一場「動搖國本」的事件,足以威脅到美國建國的立憲基礎。接下來,大家會看到其所牽涉到的人物、部門,橫跨了民主共和兩黨、模糊了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權分立、連結了政要/華爾街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凸顯了媒體大咖/新聞名流裡通外國的蛛絲馬跡。記住,蟬的卵是遍及各個層次的。 基於事件的嚴重性,此案最終的調查結果,也不能排除落到「甘迺迪案」的命運 – 永遠塵封於國家機密檔案室。1963年11月甘迺迪總統被刺,57年過去了,美國人民依然不知道謎底,因為謎底所牽涉的層面之廣,是足以動搖國本的。此案最終會不會被「淹掉」,就看川普是否敢於兌現剛上任時的誓言-「清乾沼澤」了。 持平得說,顛覆別人國家這件事並不是中共的專利,美國顛覆別國的紀錄也史跡斑斑。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美國顛覆他國政府,都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政黨利益,而中共這樣做都是為了維持其一黨專政的利益。二者方式上也截然不同;美國通常都是明火執杖,而中共擅長的是利用對方的體制漏洞,長期的通過誘惑裹挾,滲透高層,換句話說,就是「蟬的功夫」。 「通共門」事件還在快速發酵,一般我們會用「擦亮眼鏡、拭目以待」來形容。但是,台灣社會得特別注意,即使把眼鏡擦得再亮,恐怕也不見得能把事情看清楚。因為,台灣內部媒體本身就是立場、情緒分裂的,即使英文好的人可看美國主流媒體,但如前所述,美國大咖媒體在「通共」這件事上本身就大多是「事主」。因此,建議想真正弄清事態的人,多看美國的自媒體。 「共產國際」的鼻祖列寧,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共產主義絞死資本主義,必須利用資本主義自身的繩子」。因此,必須把本文標題再重複一次 - 《養總統 – 蟬的功夫》。對台灣重要的事情,至少得說兩次。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傳: Subject: 有骨氣的女人 世界女首富嫁給高中老師。今天,這個女人的再婚刷爆了世界頭條. 編輯:羅浩楓 這個女人51歲,貌不出眾, 離異後,獨自帶著4個孩子。 3月6日,她再婚了,嫁給了兒子的化學老師。 沒有婚禮,沒有請柬, 但這則訊息,還是迅速竄上了頭條, 因為她叫麥肯齊,是世界女首富。 她還有個身份: 前世界首富亞馬遜掌門人貝索斯的前妻。 01 1970年4月7日的舊金山,暴雨。 一位知名理財規劃師的小女兒呱呱墜地。 父親看著女嬰琥珀色的眼睛,若獲至寶, 給她起名“Mackenzie”(麥肯齊),意為“孩童中的智慧領袖”。 家境優渥,父母精心呵護, 女孩亦不負眾望,天資聰穎, 6歲,她寫出了一本142頁的書《書蟲》。 18歲,她考上了世界頂級名校普林斯頓, 師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託尼·莫林森, 她擔任過莫里森小說《爵士》的研究助理, 被大師稱為“創意寫作最有天賦的學生。” 雖然文靜內向,但她的才華和天賦,有目共睹。 她像一朵精心呵護的蘭花,含苞待放, 大家期待,這個天才少女將是下一顆文壇新星, 然而,她遇到了貝索斯。 02 當少女麥肯齊牽著狗在海邊別墅寫作時, 貝索斯正在德州喂牛、修風車。 他比麥肯齊大6歲,生於1964年。 後來,人們知道了世界首富貝索斯, 卻不知他本名叫約根森。 他的生父,是村口修自行車的泰德。 母親16歲時偷嚐禁果,並懷了孕, 驚慌失措的兩人偷了家裡的錢, 一路逃到了墨西哥。 在墨西哥,貝索斯出生了。 然而,生父泰德遊手好閒,惡習難改, 加上經濟貧困, 本就青澀的感情在爭吵中消磨殆盡。 在貝索斯不到2歲時,兩人分了手。 21歲那年,母親帶著年幼的他, 改嫁給了15歲時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的古巴男人米格爾·貝索斯。 從那天起,約根森改名為貝索斯。 其後母親又生了兩個孩子, 一家人輾轉又回到了德州,母親的故鄉。 雖然曾是難民,但繼父是個大學生, 其後成為了埃克森公司的一名工程師, 10歲那年,貝索斯得知了生父的身份, 從那時起,家中似乎沒有了他的位置, 於是,他幾乎都“長駐”在外祖父的農場, 鋪設管道、飼養奶牛,樣樣精通。 幸好,外祖父疼他,他也聰明勤勉, 憑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全額獎學金, 他也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頂級名校,同學非富即貴, 他深知唯一可仰仗的只有自己。 他放棄了熱愛的物理,轉學有“錢途”的計算機。 此後便是拼命三郎,挑燈夜戰。 1986年大學畢業,他在華爾街找到了一份差事, 此後憑著勤奮和專業,逐漸站穩了腳跟。 其後,他又發現做金融比計算機更賺錢, 於是,又兜兜轉轉了幾家公司, 跳槽到了對衝基金D. E. Shaw & Co。 在這裡,他遇到了剛大學畢業的麥肯齊。 03 他是面試官,她來面試, 少女的青春、才華和聰慧,一下吸引了他。 面試結束後,他開啟了瘋狂追求。 他的一見鍾情,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剛畢業,心如白紙, 卻奈何這男人野心勃勃,聰明絕頂, 於是,她很快就淪陷了。 1992年,兩人相識僅6個月,就結了婚。 雖然父母認為貝索斯“外向招搖”,打了問號, 但麥肯齊不在乎。 她說: “我喜歡他的才華和夢想,我願做他的翅膀。” 婚後,貝索斯就成了她的信仰。 貝索斯說: “我想創業,我要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亞馬遜。” 麥肯齊聞言馬上辭了工作,全力支援。 當時,誰都不知道電商是個啥玩意, 更不知道網上還能賣書。 但麥肯齊信,因為這是貝索斯想出來的。 1994年,貝索斯提出要搬到西雅圖, 麥肯齊欣然同意, 於是,她開著車,他坐在副駕駛, 帶著不多的家當,一路奔赴西雅圖。 靠著麥肯齊父母的支援, 兩人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名為“亞馬遜”的小書店。 麥肯齊大著肚子,又當會計,又當司機。 然而,命運並未因她的執著,網開一面。 雖然網上書店上線30天,周銷售額2萬美元, 但是淨收入一直都是0, 畢竟圖書的毛利率很低,再加上人工和運輸成本, 亞馬遜的前期,根本就是在燒錢。 轉眼5年,他們花光積蓄,借遍親友,仍沒成功。 1999年,他們租住在一間只有一居室的房子裡, 麥肯齊邊做財務,邊搬書,還要照顧孩子, 曾經的寫作之夢,變得遙不可及。 就這樣,亞馬遜創下連虧20年的紀錄, 父母投資的30萬美元養老金都燒光了, 貝索斯在頑強畫餅後,也有些心灰意冷, 但麥肯齊卻看著他的眼睛說: “別放棄,你一定會成功的!” 青春不再,皺紋滿臉, 但她就是一根筋,不管別人怎麼說, 嫁給他,就是毫無怨言地全力託舉。 貝索斯曾經多次公開說: “麥肯齊是把我從第三世界監獄中救出來的女人。” 終於,她守得雲開見月明。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短短几年,亞馬遜在成為獨角獸的道上狂奔。 眼看公司運營步入正軌,蓬勃發展。 她站在他身後,看著他意氣風發,笑得燦爛, 她想:該是迴歸家庭的時候了。 此時,她已經是4個孩子的母親。 她陪他一路登上頂點, 卻在巔峰時悄然身退。 因為,金錢、權力非她所願, 她想要的無非一尺書桌,填些筆墨,家中有他。 04 麥肯齊主動脫離了公司日常管理, 轉而回歸家庭,照顧孩子、寫書, 為貝索斯當起了賢內助。 事業有成,但貝索斯依然對她很好。 結婚的20多年裡,他被外界稱為“寵妻狂魔”, 身家千億的他,自稱“每天下班回家趕著刷碗” 。 外界不只一次拍到他們幸福的畫面。 他形容她:“美麗、仁慈、性感、富有才華……”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她在身邊, 他的眼睛中總是閃爍著小紅心。 結婚25年,她慶幸自己“得償所願,終遇良人”。 2019年,亞馬遜股價一路狂飆, 僅僅1天,貝索斯的資產就增長了百億。 那曾隨母親流浪輾轉的男孩, 成為了全球首富。 2019年,貝索斯以2123億美元身家成為了世界首富,創下了歷史最高財富值。 那天,一向低調的她, 破天荒地穿起一襲紅衣為他慶祝。 卻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同樣穿著紅衣的女人,眼中閃過冷冷的光。 她叫勞倫 · 桑切斯,是電視女主播。 女人的直覺讓她感覺不對, 但多年的相濡以沫,讓她很快收斂了心神。 然而,不久後, 她還是看到了這樣的照片。 在狗仔隊的偷拍中, 她看著他們十指緊扣,遊輪親熱, 一起看球,甚至共吃一個冰激凌。 生平第一次,她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 有媒體曝出了“地表最強首富”發給情人的簡訊: "I love you, alive girl. " " 我愛你,你這個有活力的女孩。" "I love you. I am in love with you." " 我愛你。我現在正與你熱戀。" "You make me better.You're meant for me." " 你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你是我的命中註定。" 還有一些太露骨的,甜瓜就不放了。 她愣愣地怔向窗外, 明明春光明媚,可她的世界已大雪紛飛。 那天,他又晚歸, 她一直等著他,兩人談了一夜, 最後,他哭了,她走了。 05 世界第一富豪,前女主播插足, 25年伉儷分飛,寵妻狂魔覆滅…… 隨便哪條都夠勁爆。 全世界都搬沙發等著看戲。 然而,她的殺伐果決讓所有人失望。 第二天,她就提出了離婚, 此後不過2個月,這樁人類史上最貴天價離婚案(標的額高達1440億美元),以光速塵埃落定。 她在自己49歲生日之際,宣佈: “已和貝佐斯達成了離婚協議。” 亞馬遜是二人白手起家一同打下的江山, 沒有簽署婚前協議,婚內財產本該平分, 加上貝索斯婚內出軌被坐實, 理論上,她可以至少分到700多億美元。 然而,她僅要了1/4的股票,價值358億, 其他的全數留給了前夫。 然後,她又主動放棄了《華盛頓郵報》和太空探索公司Blue Origin的全部股權,價值超40億美元。 坐在桌子對面,她對他說: “這些全給你,我只要1/4,我應得的。” 然後,她摘下婚戒,扔給他。 “這個也給你,感謝夫妻一場, 感謝你,讓我曾愛過。” 貝索斯愕然,原本請好的律師團歇菜了。 亞馬遜股票幾乎未受影響(跌落僅0.1%), 他元氣未傷,依然牢牢把控著1075億美元股權, 他還是世界首富,只是身邊不再有她。 她沒再看一眼,起身出了門。 呼風喚雨的貝索斯,頃刻間頹然落淚, 隨後他追出了門, 空街上,她好像聽見了他的呼喊,卻沒回頭。 當天,她發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式, 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 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 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 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不博眼球,不鬧狗血,寥寥數語,乾脆灑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06 離婚後,麥肯齊去掉了夫姓貝索斯, 將從祖父輩沿用的中間名斯科特,作為姓氏。 然後,她成為了“散財天女”。 離婚協議剛敲定時,麥肯齊就加入了“捐贈誓言”, 這個於2010年創立, 原則:承諾捐出一半以上財富用於公益慈善。 麥肯齊一共捐了多少錢? 去年7月起,短短几個月內, 麥肯齊就向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116個組織, 捐款了超17億美元。 疫情來了,短短5個月, 她又向食品銀行和緊急救濟基金等慈善組織捐款超41億美元。 每次,她只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必然是因為“慈善捐款”。 僅2020一年,麥肯齊就已捐出了近60億美元。 過去的幾個月, 她平均每月捐款超10億美元,捐錢速度世界第一。 現在提到麥肯齊這個名字, 人們都會說:“了不起的麥肯齊!” 還有人管她叫“聖誕老人”。 更有意思的是,儘管拼命捐錢, 但她在福布斯排名不降反升。 今日最新資料顯示: 因為股價飈升,麥肯齊現有資產超570億美元, 位列福布斯億萬富豪榜第13位。 排在第一的,是她的前夫貝索斯, 總身家達到1790億美元。 雖然富可敵國,但他的格局卻人所不齒。 他的摳門,是富豪圈裡出了名的, 世界富豪榜前5名中, 他是唯一沒有加入“捐贈誓言”作出捐款承諾的人。 2020年6月,亞馬遜員工因不滿15美元時薪罷工, 人們甚至在貝索斯的豪宅前,擺了一座斷頭臺。 最終仍然沒有結果, 罷工組織者還被以“違反社交距離”為由開除。 離婚見人品,水落終石出。 離婚2年,麥肯齊又寫了2本書。 眼下,除了“慈善家”和“世界女首富”外, 她重拾了兒時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小說家。 她的小說還獲得了美國圖書獎。 剛剛過去的週末, 她悄悄將自己的個人簡介修改了: “麥肯齊·斯科特, 兩本小說的作者,美國圖書獎得主。 她和四個孩子、丈夫丹一同住在西雅圖。” 沒有婚禮,沒有新聞釋出, 她低調宣佈了又一次婚姻。 當世人得知,想看看女首富的丈夫時, 恐怕不少人又失望了。 她丈夫名叫丹, 是西雅圖一所私立中學的化學老師。 這個貌不驚人的男人,叫丹·朱伊特, 是美國湖濱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 這是一所百年名校,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曾就讀於此,麥肯齊的兒子也在這裡讀書。 中學老師娶了女首富。 很多人又在懷疑這男人,是為了圖財。 然而,丹老師卻發了一封公開信: “我大半輩子都是一名教師, 以後也會一直繼續當老師。 現在,因為一個幸福的巧合, 我和我所認識的最慷慨、善良的人喜結良緣, 在此,我和她一起承諾, 將所有財富,全部捐出去,傳遞給他人。” 未來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知道現在的麥肯齊越來越美了。 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看透生活的本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今她51歲,年過半百, 但微風吹過,她的笑容, 一如當年那個在海邊寫作的小女孩
    18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相信很多人都有買零股的經驗,並且有人覺得很麻煩,但是長期零股投資卻能夠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趁年輕採「零股致富術」,應可輕鬆享受退休。而用「零股致富術」來規劃退休生活更是輕鬆又簡單!有名的國內財經blog口木看盤室零股交易心得就談到買賣零股的優缺點 ,加上楚狂人的blog在比ETF和共同基金更好的投資方法 更是提到買賣零股的好處多多,而大家都知道買賣股票是最全民化、最簡單容易致富的理財方法,但一張股票動輒數萬元,卻不是一般人隨時買得起的。以台塑為例,現在1張股票需要5萬元左右(以2006年底的行情計算),若每月只剩5000元的資金,需存10個月才能買1張,因此,對一般民眾而言,投資股票並非一件隨時可做的事情,股市對市井小民而言,仍有一段距離。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在一般證券市場交易股票,其最小單位是「張」,1張=1000股,一張股票也許一下子買不起,但1股呢?台塑1股只要50元,省下一杯咖啡就可當台塑的股東了!簡單舉出以下2個新聞稿與雜誌例子: 對手上閒錢不多、投資經驗不夠的人來說,動輒就要數萬元一張的股票,是遙不可及的理財工具。但股票的最小單位不是一張,而是一股,每千股才是一張,如果是股價三十元的個股,那麼只要花三十元就能買一股,變成這家公司的股東了! ◎撰文:李兆華 小額投資人若有研究股市的「雄心壯志」,不妨開始慢慢買零股,就能用最低成本親身參與股市操作。買零股不但讓投資門檻大幅降低,並且,投資人一樣必須關心所買個股的狀況,等於是股市投資的簡易敲門磚,弄懂選擇標的和買賣零股的訣竅,就能和股市大戶一樣,累積寶貴的經驗值與財富。 ◎老手也從買零股開始 可別以為買零股是「窮人」不得已的投資方式,很多股市名嘴、金融圈高層,早年都有買零股的經驗,現在也非常推薦年輕人或初入門者買零股。 例如萬寶投顧副董事長朱成志,就語重心長地的說:「買零股是最簡單的投資方法,你一定可以做,關鍵則在於是否肯真正行動?買零股雖然需要議價,也沒有集中市場容易買賣,卻可以增強入門投資人『不做短線操作』的基本邏輯。」 他點出其中奧義,無論只買一百股,或是一口氣買一百張股票,股東權益都一樣,而且,都必須投入同樣程度的認真與研究。 元大京華投顧協理田興本,在剛出社會時,很想參與股市投資,但是偏偏遇到中共試射飛彈,股市暴跌。他不確定下檔風險有多高,手上資金又不多,所以乾脆選擇跌深的績優公司,小額小額地買零股,果然在股市回溫時獲得優異報酬。直到現在,他還保有用小額收入來買零股的習慣。 一位理財部落格的作者,也在介紹多種基金之後直言,其實定期定額買基金,還不如乾脆定期定額買零股。因為零股的交易手續費比起基金管理費與手續費,還是相對便宜許多,能省就是先賺。而且,選擇買不同個股的零股,組合起來等於搭配成自己想要的「基金」,有參與感,更能進一步熟悉股市操作。 ◎買零股有六大好處 歸納各個專家實際的經驗,可以簡單明瞭地列出買零股六大好處。 一、花費與風險都低,但享有權益與股市大戶類似。 只要有持股,就是該公司股東,遇到除權,配股、配息照樣按比率配,股東會一樣可以參加,漲跌幅也都一致。些微的差別在於,零股的股東不會收到開會通知書,而是要從報章得知,還有交易較冷清的個股零股,會遇到買賣較困難的狀況。 二、可調配持股組合,自組量身訂做基金。 投資人如果看中的全是高價股,恐怕買一檔的資金都不夠。但是,若換成買零股,愛配幾檔就配幾檔,無論是高價股基金、網通基金、原物料基金,都可以用零股完成個人量身訂做的基金。 三、成本有可能比直接買一張還要低。 買零股湊一張,竟比直接買一張股票更便宜?這是真的!由於零股是在收盤之後撮合交易,賣出者為了要盡量成交,通常掛價會比現股來得略低,所以買零股來湊成完整一張,會比賣出稍微划算。精打細算、扣除手續費之後,有可能買五百股兩次,湊成一張,比直接買一張還便宜。 四、零存整付,輕鬆養成儲蓄習慣。 同樣都是定期定額,買零股和買基金還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就是買零股更有「零存整付」的效應,更能帶來成就感。每次買一些,然後變成一張,再變成十張、二十張,享受聚沙成塔的樂趣。 五、從中掌握投資脈動,為大額投資做準備。 慢慢買進零股的過程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乘機多學習股市知識,即使只是個零股股東,也要觀察漲跌、熟知個股經營狀況、閱讀新聞、了解產業特性等等,這些經驗值是寶貴的一堂課。接下來,進軍較大額的投資也沒有問題,真正邁向致富之路。 六、生生不息的股息,將是退休金雞母。 股票最迷人之處,不僅在於股價漲跌,而是源源不絕的配股配息,當然,前提是買到一家年年都穩健獲利的公司。當零股存到一定張數時,配股配息的數字也會極具分量,如果以退休規畫做考量,光是乾領這些股息,就足以應付生活開銷,就好像分期買了一份退休保險。 ◎盤後買賣且有基本手續費 由於買零股的規定和現股稍有不同,操作技巧也要有些概念,以免因小賠大。最常見的問題在於手續費、買賣設價和成交數量。 零股由於交易金額小,除了規定買賣手續費各為千分之一.四二五之外,還另外規定,手續費不滿二十元者,仍以二十元計算。所以,換算一下,如果買賣的零股價值不到一四○三五元,卻要花二十元的基本手續費,並不划算。且隨著交易金額越小,手續費比重也相對越大,甚至出現零股價錢比手續費還便宜的奇特狀況。 零股的買賣時間是在股市收盤後,價格也是根據該檔個股的收盤價來決定。可是,因為零股交易較不熱絡,若是想脫手,可能必須稍微降價求售,也就是低於收盤價較容易成交。相對來說,這對零股買方形成有利條件,因此,無論是從手續費還是買賣設價的角度來看,買零股湊成一張再賣,會比單賣零股來得划算。 另外,買賣零股因為股數變化大,有人想買一百股,有人卻只要賣八十五股,要靠系統撮合,造成無法足額成交的風險。有可能想買一百股,最後真的只買到八十五股,這對想湊剛好一張的人來說,差幾股會相當困擾,但是對於長期想投資零股的人來說,還是可以慢慢買到足,比較沒有大礙。(轉載自《今周刊》特刊:我的股票賺不停》;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557期) 資料提供-今周刊557期 小蝦米變大鯨魚 零股報酬優於定存 股子股孫 幫你累積退休財富 大家都知道買賣股票是最平民化,最簡單致富的理財方法,想以「不到100元就可以讓你在股海翻騰!」這可不是哪個投顧老師的廣告詞,而是「零股投資」的真實狀況。 一般人提到股票投資,都只想到一張股票動輒數萬元,其實買零股投資,花少少少的錢,不僅享優於定存的報酬率,而且不失為累積退休財富的好方法。 其實零股投資的概念類似於定期定額,股票一張1000股,一股票面價10元,以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台塑股票為例,目前一張已經需要96,700元。不過,如果買的是零股,一股等於不到100元,就可以成為台塑股東。 零股投資大部份推薦首選標的鎖定在高股利、股息的個股。個人資產規畫協會指出,年輕時宜選擇配股能力高的股票,例如配股1元,如果原本手上有1000股,就會變成1100股,假設股價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就相當有10%的報酬率。而退休後,因為首重穩健報酬,所以宜選配息能力較高的股票。 另外,個人資產規劃協會還表示,購買績優股方式累積退休金,除了首重配息、配股能力,但還要注意進出場時機,因為買零股其實就是為了賺股息股利,所以雖然可以短線進出賺取差價,但切記在除權前,要再買回參與除權,才能真正享到配股配息的好康。 至於如何買零股?擁有證券戶頭的股民,都可以從事零股交易。只是零股買賣的時間在股市收盤後,下午1:40到2:30,只要打電話給你的營業員,告知他要買哪一檔個股的零股,股數是多少,或是透過網路下單也可以! 由於零股是在收盤後撮合交易,有時候賣出者為了要盡量成交,掛價會比現股收盤價略低,精打細算、扣除手續費後,有可能買兩次500股湊成一張,搞不好會比直接買1張便宜勒!就算沒有比現股便宜,但零股交易的手續費,比起基金的管理費便宜許多,有省就是有賺。 零股標的要怎麼選?元富投顧表示,因為零股金額本來就小,選定目標後,最好是一以貫之,連續幾年押寶,特別是國內許多年年股息殖利率在10%上下的績優公司,如:台塑四寶、中鋼、中華電信、台積電、遠紡、正新、光寶科等,每年配股配息多多,小錢還會再生出小小錢,長抱這些小零股,小蝦米也會成大鯨魚。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吃肉無異於吃毒--- 美國最新最轟動的營養報告 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轟動性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全文長達五千頁之多。 您想知道​​當您早餐吃麵包、牛奶、火腿、煎蛋,午餐吃意大利面、快餐便當,晚餐吃漢堡、炸雞、牛排、豬排、甜點時,藍眼睛、高鼻子的歐美人,卻以糙米飯、大豆食品和蔬果為主食的原因嗎? 一、中毒 由於動物被殺之前的極度恐懼和巨大痛苦,使體內的生化作用產生了極大的變異,致使毒素遍布全身,屍體完全被毒化。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動物身體中的毒素,包括尿酸與多種毒性分泌物、激素、排泄物,遍布在血液與身體組織之內,因而提出中肯的見解:「若是與牛肉中所含的百分之五十六不淨的水分相比較,從堅果、豆類及穀類中所得到的蛋白質,顯然要純潔多了。」正如我們的身體在恐懼、憤怒或緊張時會得病一樣,動物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體內會產生極大的生化異變。當它們見到同類慘遭屠宰,為了活命而極度掙扎時,體內的多種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會異常分泌,死後,大量的荷爾蒙便留在了肉中,隨後毒化食用者的身體組織。美國營養機構早已指出:動物死屍是富含大量毒素的物質。 二.致癌物 最近一個以五萬名素食者為對象的研究報告,在癌症研究領域引起巨大震撼。這個報告指出:這群素食者罹患癌症的比例之低,相當令人驚訝。與同樣年齡及性別的人比較,各類癌症在這群人身上發生的比例,顯著地減少了。報告最後說:「他們顯然可以活得更長。」最近一個有關美國加州摩門教徒的報告也指出:「這個團體中罹患癌症的比例,比普通人少百分之五十,」摩門教徒便是以極少吃肉為其特色。 下面略述幾個簡單而易理解的原因 1、苯基嘌呤 你可知道二磅多一點(二公斤)的炸牛排,所含的致癌物質:苯基嘌呤,和六百支香煙所含的一樣多嗎?實驗證明:老鼠若餵以苯基嘌呤,就會得胃癌及白血病(亦稱血癌或骨癌)! 2、甲基膽菲 肉類脂肪熱至高溫就會形成'甲基膽菲',而烹調肉類一般常常需要熱至高溫(植物油即使加熱過度也不會形成這種物質)。將這種物質供給小動物就會使其罹患癌症,即使少量的甲基膽菲,也會促使動物對其它致癌物質敏感,而增加其患癌的機會。 3、化學添加物 另外一點是大家都知道的'化學添加物'。動物的肉存放時間不長,就會自然腐變成病態的青灰色。肉商為了不使它們'難看',於是就在肉裡加入硝酸鹽、亞硝酸鹽或其它防腐劑,這些東西使肉類呈現出鮮紅色。近年來不斷有報告指出:這些東西多是致癌物質。在田納西國立歐克瑞則實驗室,專門研究癌症的威廉李金斯克博士說:「含硝酸鹽的東西,連餵貓我都不用。」 4、肉食致癌 英美兩國的科學家曾以肉食者與素食者腸內的微生物做比較研究,發現明顯的不同。肉食者腸內所含的微生物與消化液發生作用時,產生的化學物質被認為會導致癌症。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腸癌在以肉食為主的地區,如北美、西歐等地非常普遍,而在以蔬糧為主的印度則很少發生。蘇格蘭人比英國人多吃百分之二十的肉,得腸癌的比例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三、化學毒物 1、殺蟲劑(農藥) 吃肉是食物鏈中的最後一環。在自然界,食物的攝取,可以用食物鏈加以說明:植物吸收陽光、空氣、水、養分等以維持生命,動物吃植物,大動物(人類)吃小動物。現在,全世界的農田大都用有毒的化學物品(殺蟲劑與化肥、生長激素等)來防治虫害和增加產量。這些毒藥就保留在吃植物與草的動物身上。例如,農田裡噴DDT做為殺蟲劑,這是種強烈的毒藥,科學家認為它足以導致癌症、不孕或嚴重的肝病等。 DDT及其它類似的殺蟲劑,會保存在動物及魚類脂肪內,並且一旦儲存,便很難破壞。因此,當牛吃草或飼料時,不論它們吃下了哪種殺蟲劑,大部分都保存在它們的體內。所以當你吃肉時,你把DDT的精華,以及累積在動物體內的其它有毒化學物質都吃進了你的體內。由於吃者是食物鏈中最後一環,所以人類就變成各種殺蟲劑、毒素高度富集的最後吸收者。愛荷華州立大學所做的實驗顯示:肉類中所含的DDT比起蔬菜、水果、青草所含的量,至少要高出十三倍以上。大多數人體中積累的DDT都是來自於食物中的肉類。 2、荷爾蒙抗生素 肉類中的毒素並不僅止此。為了加速動物的成長、肥胖,以及改進肉的色澤、口感,提供肉類的動物往往被迫吃下大量的化學物質。為了得到最大產量的肉以牟取最高的利潤,動物們被強迫餵食、注射:荷爾蒙、開胃藥、抗生素、鎮定劑,以及化學混合飼料以刺激生長。紐約時報曾經報導:「掩蓋著的污染毒害,對於肉類攝取者是一個相當大的潛在危機。殘留的殺蟲劑、硝酸鹽、荷爾蒙、抗生素以及其它的化學物品都是'隱藏殺手'。一九七一年七月十八日這些化學藥品大多被認定為致癌物。而且事實上,許多動物,在它們被屠殺之前,就已經死於這些藥物。」當農田被改成動物飼養場後,大多數動物從未見過陽光,它們的一生在狹窄、壓抑、冷酷的環境中度過,最後的結局是淒慘的死亡。芝加哥論壇曾經報導過高效率養雞場的情形:「其最上一層是用來孵雞蛋的、然後小雞接受刺激成長:服藥、強迫餵食,它們在狹小的籠子裡狼吞虎咽,從來沒有運動或吸收過新鮮空氣。當它們長大些,就遷移到底下一層的籠子裡,如此一層層下去,在到達最底下一層時,它們就被宰殺。」像這種不自然的生長過程,不但把動物體內生化平衡狀態破壞,同時也扭曲了它們天然的習性。而更不幸的是,人類惡性腫瘤以及畸形胎兒的產生勢必因無知食用它們而在所難免。 四、動物的疾病 肉食者所面臨的另一項危險就是:動物經常會感染一些疾病,而這些病往往是肉商或檢驗員無法察覺的。當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長了癌症或腫瘤,有病的部分切掉之後,剩餘的部分還是被拿到市場賣掉。更糟的是,有些長瘤的部分混在肉裡做成「熱狗」、火腿或餡料等食品。美國有一個地區,每天檢查的動物屍體中,竟有兩萬五千頭患有腫瘤的牛屍被拿到市場販賣。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如果用有病動物的肝臟來餵魚,魚也會得癌症。說:集約化養殖廠的動物沒有一隻是健康正常的,這話已成為事實而非危言聳聽的誇張。 聞樂格Dr. J. H. Kellog是一位有名的素食醫生,當他坐下來吃素食晚餐時曾說:「在吃飯時,不必擔心你所吃的食物是死於何種疾病,真是件好事!」 五、屍毒 ·當動物被殺之後,屍體中的蛋白質就會凝結並且產生自我分解的酵素。不像植物,細胞壁堅硬且循環系統單純,腐敗很緩慢(讀者可在家中掛一塊生肉和一個蘋果或其它蔬果,自行觀察,便能明白)。很快,在肉類中一種名為「屍毒」的變性物質就形成了。由於屍毒會在死亡後立刻釋放,所以肉類、魚類、蛋類及動物類食品有一個共同的性質:很快就會腐敗分解。動物被屠殺後,經存放、冷藏,然後運送到肉店,再被人買回家,再存放,等煮來吃時,我們可以想像這份晚餐已經腐壞到了什麼程度。 正如我們所了解的,人類的消化系統先天就不適合用來消化肉類。所以肉類在胃腸中通過得非常緩慢,大約要五天才能全部通過人體,(素食只要一天半就可以全部通過)在這期間,由腐肉所產生的肇病物質就不斷地接觸消化器官、腸道部分,很快它們就受到侵蝕毒害。生肉,由於它的易腐敗性,會令廚師及任何接觸到它的東西都受到污染。英國公共衛生局,在一次屠宰場爆發出中毒事件後,警告家庭主婦們:「處理生肉時,要把它當成像牛糞一樣不衛生。」通常有毒的微生物即使經過高溫烹飪也不會被消滅。尤其當這肉沒有煮熟,或只是輕微加以燒烤,可想而知,它必然就成了感染的來源。 六、腎臟病痛風關節炎 肉食者體內所負荷的廢物,最顯著的便是尿素與尿酸。每磅肉約含有十四公克的尿酸。一位美國醫生曾將肉食者與素食者的尿液加以分析,發現:為了排出氮化合物,肉食者腎臟的負擔是素食者的三倍。隨著年齡漸長,腎臟提前耗損過度,它們無法再有效作用時,腎髒病也就隨之產生。當腎臟無力再處理因食肉所帶來的過重負擔時,無法排除的尿酸就儲存在體內,肌肉就像海綿一樣將它的水分吸乾後,它就變硬而形成結晶體。當它停留在關節裡,痛風、風濕痛、關節炎等症狀就產生了,當尿酸積聚在神經,就產生神經炎與坐骨神經痛。現在許多了解疾病真相的醫生對於罹患上述病症的病人,無一例外,不是要求他們完全停止吃肉,就是嚴格限制他們的食肉量。 七、排泄困難便秘 我們的消化系統並不適合於吃肉,因此肉食者經常抱怨排泄困難。肉類,由於纖維質極少,所以它在消化管道中移動得非常緩慢(比起穀類與蔬果食物要慢約四倍),因此在我們的社會之中,慢性便秘幾乎成為共同的苦惱。 許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促使正常排泄的纖維質,只能從恰當的植物類食品中得到。與肉類相形之下,蔬菜、穀類與水果保有較多的水份而易於通過消化道。蔬菜擁有大量的天然纖維,而這種物質正足以有效地防止盲腸炎、結腸炎、心髒病與肥胖症等。 八、高血壓心臟病 素食者最強有力的一個論點,就是肉食與心髒病之間的關係。在美國(世界上肉類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每兩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死於心血管疾病,而這些病在肉類消耗量低的國家發病率也低。美國政府因此設立了一個「心臟病病因研究委員會」,以研究能遏止這種病的生活指導原則。這個委員會的研究報告結論是:若要維持適度的血膽固醇,人們自飽和性脂肪(動物類食物)所攝取的熱量,應少於總熱量的百分之十。報告中極有意義的建議是:少吃肉類、蛋黃及豬油、牛油、羊油等動物性油脂。報告中更進一步的建議:吃東西要節制,必須少吃富於飽和性脂肪的食物,對富於膽固醇的食物也要嚴格節制,包括肝之類的動物器官、蛋類以及貝殼類的海鮮。 「美國醫藥學會」會刊在一九六一年就曾報導:「素食至少可以預防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七的心臟病。」到底是肉類中的什麼東西造成循環系統如此大的傷害?動物肉中的脂肪,如膽固醇,人體無法將其完全分解,這些脂肪會附於肉食者的血管壁上。由於日積月累,血管內就變得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液量也就越來越少。這種危險的情況就叫心髒病變。它使心臟承受很大的負擔,迫使它極為用力地將血液送到阻塞而緊縮的血管之中,高血壓、腦充血、心悸等毛病就都出現了。最近哈佛的科學家們發現,素食者的血壓一般都要比非素食者低,在韓戰期間,兩百具平均年齡二十二歲的美國軍人屍體接受了檢查,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由於肉類廢物的阻塞,而呈現動脈硬化的現象,同年齡的韓國士兵卻沒有這種現象(當時韓國人基本上是以蔬食為主)。 現在我們知到,人類的殺手: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是相當普及。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如美國心臟學會)嚴格限制他們的病人攝取肉類,甚至要求病人完全不吃肉。科學家們現在也體認到:素食中的粗糙纖維質確實能降低膽固醇。加州洛馬琳達大學營養系主任瑞吉斯特博士D. U. D. Register經實驗證實:即使吃進大量奶油,而豆類中所含的物質仍能使膽固醇減少,這是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健康的另一重要原因。 九、綜論 肉食者必鬚麵對的事實是: 1、動物被宰殺時,極端的恐懼、痛苦、憤恨、掙扎,使其體內的生化作用急劇異常,從而毒化了它們的屍體,進一步毒化食肉者的身體組織。 2肉類烹燒烤炸的過程,會產生多種極強的致癌物質。 3、肉類中的化學添加物(硝酸鹽等)及食肉者腸內微生物的變異,是致癌的重要原因。 4、肉類中農藥、殺蟲劑等各種人工化學毒害物質的殘留量,比蔬果類至少高出十三倍。 5、肉中含有抗生素、荷爾蒙、鎮定劑等大量生化致病毒物。 6、動物本身就患有多種疾病(不包括各種人類未知疾病)、傳染病。 7、動物屍體腐敗產生的屍毒會使食用者中毒。 8、肉類富含乳酸、尿酸等代謝物,是腎髒病、痛風、風濕痛、關節炎等病變的主因。 9、肉類因缺乏纖維而造成排泄困難、便秘,間接加重臟腑消化系統受毒素侵害的程度。 10、動物脂肪的累積,造成心臟、血管病變,而罹患高血壓、心髒病、中風、血栓等。 以上簡述,已足以證明:肉食有百害而無一益,愚者貪著其味而自服其毒。做「拒百害於外的智者」,還是做「缺乏意志力、自主力的愚者」,全憑自己的選擇。 在此,我們謹將世界各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診治統計報告及您身邊的事實加以羅列,讓醫學告訴您:吃肉,是用自己的健康和壽命為支付代價的最昂貴消費行為! 在您閱覽這些珍貴的保健資料之後,您能冷靜地對自己的飲食習慣做一通盤的檢討、理性的評判嗎?您是否已經找到一套避免吃藥、打針、看醫生、花錢,奔走於醫院之間,讓精神、肉體倍受種種煎熬、折磨的飲食策略來了呢? 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此轟動性的報告後,在美國本土曾引起近乎舉國恐慌狀態的巨大震撼! 這項研究報告,是以總統候選人麥克嘉文為主席,並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心臟肺血管研究所」、「國家營養研究所」、「保健福利部」、「農業部」等單位的專家、醫生及科研者為中心,在英國皇家醫學調查會議、北歐二國聯合醫學調查會議的協助下,以世界性的規模來調查飲食生活與疾病的關係,而做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報告書長達五千多頁。 這項權威性報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1、發達、先進國家地區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食肉太多)。 2、癌症、心髒病、腦中風、糖尿病等,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於飲食不當。 3、成人病與慢性病(文明病),根本無法靠醫藥或手術得到治療。 4、犯罪、家庭暴力、校園暴力的部份原因是由於飲食偏差所導致。 5、所有的成人病,都可以仰賴飲食的改善得到治療與復原。 6、值得注意的事實:多吃蔬菜、水果、穀物的草食型飲食習慣者,健康情況比肉食型飲食習慣者好得太多。 ——節錄自美國政府官方網站信息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美國GDP,神奇資料背後,隱藏著對中國的焦慮。 我去過美國47個州,訪問過的地方,可能比絕大多數美國人還多。關於美國,我心中一直有個謎團,那就是美國的GDP。 2021年,美國GDP為23萬億美元,中國為17.7萬億美元。美國、中國的人均GDP,分別是6.94萬美元、1.25萬美元。論總量,美國超過中國,論人均,美國幾乎是中國的6倍。 如果說,美國依然比我們強大、富裕,我可以接受。而當身臨其境觀察美國,這6倍人均GDP的差距,別說大人理解不了,連小朋友都有類似的疑問。 疫情前,我帶讀小學的兒子去紐約,涉世未深的他問了我三個問題: 為什麼紐約人喜歡睡在大馬路上? 為什麼紐約地鐵的空調不開?省錢嗎? 為什麼紐約的公交車那麼吵?那麼臭? 他從小在寧波長大,的確沒有見過homeless(流浪漢),他坐過的中國地鐵都是有空調的,但並不意味著美國的地鐵都有空調。中國普及了電動公交車,但美國的大巴,依然以柴油車為主,確實又吵又臭。 最讓我震撼的,並不是這三個問題本身,而是一箇中國兒童,居然在美國最有錢的城市,問了家長這三個問題,他的人生經驗和同齡的美國人完全不同。不知不覺,中國成了例外,而外國成了常態。 很多去過美國的人,都和我一樣,不禁會問,美國的錢,到底都花在哪兒了?! 對一個地方的理解,從普通中國人的角度出發,無非就是「衣、食、住、行」。 01 | 住 對我來說,美國最富裕的那一面,就是飛機降落前的那一段時間,機窗外的景觀。你可以俯視整個城市,無論是洛杉磯,還是舊金山、華盛頓DC、休士頓、邁阿密,獨門獨院的House延綿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草坪、游泳池、樹木,點綴其間,這可能是很多中國人夢寐以求,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豪宅」。 歐洲城市的郊區也有成片的House,但規模完全沒法和美國相比。並不是歐洲比美國窮,而是美國的自然條件好,人口密度低,House要消耗大量能源和土地,只有美國這樣的國家才能養得起。放眼全世界,也許只有加拿大、澳洲的自然條件,可以和美國媲美,其它國家望塵莫及。 論價格,美國的House並不比中國的房子貴。根據美國最大房產中介Zillow的資料,2021年,美國房子的中位數價格是每套28萬美元,差不多200萬人民幣。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21年3月,中國平均房價為1.1萬/㎡。大部分美國house也就幾十萬美元一套。賣掉一套中國房子,完全可以去美國置換一個House。 論實際造價,美國的House遠看像磚混結構,其實幾乎都是木結構,工廠裡流水線生產,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成本低,速度快。相反,中國的高樓反而成本高,打地基就要花很多錢,鋼筋水泥一樣都少不了。 大別墅、大草坪、游泳池,大部分中國人,小住幾天,嚐嚐鮮可以,時間一長,先不說「好山、好水、好寂寞」,打掃保養house就是一個巨大的體力負擔。雖然也可以請「老墨」代勞,但價格不菲,一般普通美國中產也承受不起。為啥很多美國男人都有一個工具房,是他們熱愛手工活嗎?想多了,大部分人都是為了省錢而已。如果有錢到可以在美國請傭人的程度,住House還是不錯的。 美國人住得通透,散發著仙氣,中國人住得熱鬧,繚繞著煙火氣。生活就像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與其說是差距,不如說是差異。 02 | 食 我去過美國最大的購物中心,Mall of America,翻譯過來就叫「美國購物中心」,位於明尼蘇達州。那裡有的東西,中國都有,但中國有的東西,美國卻不一定有,比如餐飲。 中國購物中心的餐廳,可謂是種類繁多,推陳出新。有專門吃牛蛙的,吃龍蝦的,吃烤魚的,吃羊蠍子的,吃潮汕牛肉火鍋的……有美式快餐,英式茶點,日式料理,韓式烤肉,港式燒臘……只要你想得到,就能吃得到。而「美國購物中心」完全沒有那麼多選擇。 一方面,美國人天生就不是吃貨,另一方面,個性餐廳價格高,普通美國人也做不到餐廳的消費自由。這兩方面原因導致了,美國的餐飲市場遠不如中國繁榮。 美國人基本不存在夜生活,絕大多數人下班也就回家了,而中國別說一二線大城市,連山西大同這樣的城市,夜市也相當火爆。 而在美國,咖啡就喝星巴克,吃飯就是,麥當勞、肯德基、Subway,Tacobell,wendy,Burger King……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就算你想花錢吃點特別的,也沒得選。美國和他的祖宗英國一樣,都是食物充足,但美食極度貧乏的國度。 03 | 衣 如果你去美國的大街上走走,你就會發現,除了極個別的大城市,美國人的穿著,說好聽一點,是隨意,說難聽一點,是邋遢。從外表看,你完全看不出,中美之間6倍的人均GDP差異。 04 | 行 20萬以下的汽車,中國便宜,20萬以上的車,美國便宜。就算便宜,美國大街上的所謂豪車,比例也遠不如我們。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最大的豪車市場。 2021年,世界汽車年銷量為8100萬輛,中國銷量2608萬輛,世界佔比在30%左右。美國1500萬輛,歐盟970萬輛,歐美相加,都不如中國一家銷量大。 2021年,BBA的全球銷量分別為,寶馬221萬輛,賓士205萬輛,奧迪168萬輛。而BBA在中國的銷量,寶馬84萬輛,賓士75萬輛,奧迪70萬輛。中國市場佔比分別為38%、37%、42%。中國豪車市場的規模,已經連續數年,穩居世界第一。 另外,美國買車幾乎都是貸款,中國人買車,尤其是20萬以下的汽車,貸款比例不高。看著美國馬路上奔跑的汽車,我不禁要問,美國人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美國的公路,我只能勉強說「還可以」,但絕對配不上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最大的硬傷在於橋樑。我在美國經歷過的危橋,數不勝數,老態龍鍾,鏽跡斑斑,咯吱作響。美國公路和運輸建築商協會(ARTBA)表示,全美有接近5.6萬座橋樑存在結構性缺陷,這些橋每天會通過約1.85億車次。 如果你說美國的公路,路況不如中國,就一定會有人跳出來教育你,不要得意忘形,我們只不過佔了後發優勢的便宜,美國公路建得早,當然不如我們。說這話的人應該沒有去過德國,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autobahn,就誕生在德國,路況堪稱世界第一,絕對可以碾壓美國。 至於美國的公共交通,完全是第三世界標準,連印度新德里的地鐵,都比紐約地鐵好。美國的地鐵,連最基本的「乾淨、準時、安全」都做不到。同樣是百年地鐵,日本東京的銀座線,堪稱世界典範,美國紐約地鐵,簡直就是人類工業文明的恥辱。 如果以泰國的經濟指標衡量,美國的公路並不差,但美國人均GDP世界第一,是泰國(0.7萬美元)的10倍,是中國(1.25萬美元)6倍,是德國人均(4.5萬美元)的1.33倍。基礎設施這一塊,美國的錢完全都是花在了刀背上。作為發展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最基礎的交通建設,為何美國如此落後?美國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疫情前的好幾年,中國都是全世界消費最高的遊客來源地。在歐洲的景點,看到中國人的概率遠高於美國人。美國城市出現中國遊客的概率,更是高於在中國看到美國遊客的概率。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飛機上華人美國人,差不多各佔一半。而在疫情前的幾年,無論中國航司,或者美國航司,80%以上的乘客都是中國人。我上次去阿拉斯加的育空營地,方圓幾十公里,人跡罕至,就在那個小屋裡,90%的人講普通話。裡面賣的主食就是中國麵條,配料是當地野生的三文魚。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2018年的報告,中國遊客的消費總額是2580億美元,遠超過美國的1350億美元,幾乎是2~4名的總和。每次看到這樣的資料,我都會問,美國人的錢,都花到哪兒了? 總之,如果你說美國是發達國家,比中國富裕,我贊同。如果你說,美國一年創造的財富比中國多,我就有點懷疑,如果你說美國人均財富是中國人的6倍,那絕對是挑戰我認知能力的底線!一定是在什麼地方出了問題,要麼是統計的漏洞,要麼是標準的差異。 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謎一般的美國GDP。 首先,美國的GDP特徵是服務業佔比極高,超過80%,與此同時,產生物質財富的製造業,只佔GDP的10%。 2018年,中國製造業產值為4萬億美元,而美國為2.3萬億美元,日本為1萬億,德國為0.8萬億,中國製造業產值幾乎是“美、日、德”的總和。 最近我還看到一張讓我印象深刻的圖表。2022年,全世界前50大港口排名。前5名全部來自中國。前10大港口中國獨佔8個。前50大港口中國佔29個。前50名,美國只有4個,整體排名,比韓國還落後。美國經濟「脫實向虛」的程度,已經病入膏肓。美國GDP的祕密,都藏在服務業裡。 讓我舉幾個例子。 會計 美國最詭異的事情,就是報稅。我一直很想不通,就是在這麼一個大部人連加減乘除,都搞不清楚的地方,報稅的過程為何如此複雜, 各種「稅碼」猶如天書。基本上,報稅就是兩部分,一部分是清點自己的收入所得,一部分是算出各種可以抵稅的額度(巧立名目,非凡人所能理解)。二者之差,就是用於計算個稅的收入。 家庭可以一起報稅,也可以分開報稅。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減免辦法,另外,免稅額度本身也有多種計算方式,而且,稅法到這種複雜程度,也有不少漏洞可鑽,所以最後算下來,不同的報稅方式可能有很大區別。 美國每年有超過一億五千萬份個人所得稅單,很難有兩份完全相同。以中國人的思路,報稅如果有麻煩,那直接打政務熱線12345不就行了? 你想得太多了,美國各州的稅務局,熱線電話簡直難如登天,我曾經打過田納西州稅務局的電話,足足等了25分鐘,然後一個女話務員用西班牙語口音的英語,照本宣科,對我毫無幫助,純粹大家互相浪費時間。 這裡要插一嘴,在美國,肉眼可見的腐敗確實很少,但行政效率之低,令人髮指!如果你體驗過國內「最多跑一次」的服務,對美國的各級衙門,絕對是忍無可忍。 在美國,正因為複雜的稅制,普通人根本無法駕馭,美國才有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會計師隊伍,協助納稅人報稅。截至2020年9月,根據AICPA(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統計,美國有65萬名註冊會計師。他們的年平均薪水為7.9萬美元,這比美國的平均薪資水平高出近50%。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3月,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有註冊會計師10.8萬人。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3倍,會計師卻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美國人均供養的會計師,是中國的24倍。會計師是不產生物質財富的行業,按照7.9萬平均工資,65萬律師,一年的工資就是513億美元。他們背後,就是65萬個美國中產以上的家庭,總人口至少200萬。 很多美國華人疑惑,中國的報稅APP這麼好用,美國人為啥就不抄一個?其實,美國也有付費的報稅軟體,但體驗和中國的報稅app相差太大。美國官方也有電子報稅渠道,那就是IRS的E-File報稅系統,我曾經體驗過,和中國的手機報稅相比,那簡直就是石器時代的產物。 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鈔能力」的硬核邏輯,才是一切現象背後的本質。如果美國用了中國這一套體系,你讓那麼多高收入的會計師去哪兒涼快去?這些可都是腦袋聰明的有錢人,他們的組織勢力龐大,可以僱傭遊說團體去國會疏通關係。 總之,美國有一條看不見的潛規則,在無形中保護著美國的服務業。現有高階服務行業,是一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體系,哪怕是科技進步,也阻止不了他們把服務業「做大做強」! 律師 單單法律服務業,美國每年將近產生2700億美元的財富!中國呢?我查不到具體資料,但可以推導,結果應該也八九不離十。 從律師人數上來看,2021年,中國有57萬律師,2015年,美國就有130萬律師,美國供養的律師是中國的2.7倍。 按照人均GDP的差距,美國律師收入至少是中國的6倍,那麼,按此推論,中國法律服務業的規模,大約為美國的二十分之一。美國2700億美元,中國最多也就1500億人民幣。 虛擬房租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網站www.bea.gov。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大開眼界,Households with housing are officially regarded as the owners of unregistered enterprises, which produce housing services for household consumption.”「擁有住房的家庭被視為未註冊企業的所有者,這些企業生產家庭消費的住房服務。」 嗯,說人話就是,美國人人都是企業家!不僅自住房屋的「虛擬租金」算入經濟總量,連家庭主婦在家幹家務,也要納入GDP。從照顧老人到看護孩子,從洗衣做飯到修建草坪,也算是事無鉅細了。 網上流傳一個很有名的資料,那就是美國GDP算了私人住宅的「虛擬租金」,而中國卻沒有算。這一塊,一年就相差1.5萬億美元。 其實,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中美兩國的GDP統計法則,基本都是和國際接軌,但在具體的操作上,也要按照各國情況,因地制宜。 「虛擬租金」的意識就是,如果你有房子,就算自己住,或者空著,也要按照市場價值估算租金,然後計入GDP。 我國採用折舊法來計算房屋的「虛擬租金」。農村居民每年的「虛擬租金」規定為建造成本的2%,城鎮居民則為4%。北京市平均建築成本大約為每平米3000元,依照這一方法計算的一套60平米住宅的“虛擬房租”為約每月600元,大大低於市場租金。據統計,我國住房自有率超過85%,這一「虛擬房租」的計算方法大大低估了我國的GDP。 醫療行業 美國醫療佔GDP的比例也高得不正常,達到了16.9%,這個數字比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要高。與此對應的,是美國在發達國家中最低的人均預期壽命,如今,美國人的預期壽命比中國人還低。由此可見,美國在醫療方面的高支出,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關於美國差勁的醫療,普遍的看法是,在無限制的自由市場體制下,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形成了壟斷利益集團,推高了醫療價格 美國最大的服務業就是所謂「火災行業」,也就是「保險、金融、地產服務」的統稱。(FIRE Sector)Finance, insurance, real estate, rental, and leasing。火災行業是最典型的,不產生實際物質財富的食利經濟。 「火災行業」2019年共創造了45418億美元的價值!4.5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21.2%!與此同時,我國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2019年增加值約為2.6萬億美元,也佔我國GDP的18.1%。僅僅這一項,就比中國多出1.9萬億美元! 建築業 2018年美國建築業GDP增加值為8400億美元,中國建築業GDP增加值為9340億美元,僅僅比美國多10% 而已。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驚訝,號稱基建狂魔的中國建築業和美國相比,規模上居然沒有什麼優勢。 我們來比較一組資料,2018年,中國水泥產銷量22億噸,美國為8850萬噸,是中國的二十五分之一。中國粗鋼產量9.3億噸,美國9500萬噸,中國是美國的10倍。中國每年建成4000多公里的鐵路,5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萬座橋樑。這幾個數字在美國幾乎都接近零。 2018年中國建築業房屋竣工面積413508萬平方米,美國只查到2016年的資料是18780萬平方米,僅為中國的不到5%。這些核心建築業的產出資料中國都是美國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然而美國建築業竟然貢獻了和中國相當的GDP,可以想見其建築成本的離譜程度。 總之,服務業佔美國GDP高達80%。美國人開支的大頭,並不是「衣、食、住、行」,而是「算賬、看病、打官司」,當然,最大頭還是一切背後的「金融服務」。 另外,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總是想方設法把GDP壓低,讓美國繼續當老大,因為當老二,壓力小,多好。而美國呢,想方設法把GDP吹大,因為,他實在承受不起失去老大地位的後果。 總結 寫到這裡,我並不是想說,美國有多麼衰落。其實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定是虛擬化和服務化,也許若干年後,中國的經濟結構,也會像現在的美國一樣,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作為統治世界的超級大國,美國本來可以沿著虛擬化的道路,悠哉前行。但萬萬沒想到,一覺醒來,眼前出現一個龐然大物。一旦美國霸權旁落,美國要面對的,可不僅僅就是衰退的問題,甚至可能是分崩離析。要讓舒服習慣了的傻白甜,重新回到工廠上班,比登天還難啊! 美國不甘心讓出第一的寶座,那麼就只能和東方大國死磕,但轉念一想,美國現在的經濟結構,已經不是冷戰時期的天下無敵。以前,美國的貿易戰「見佛殺佛,見神滅神」,連日本都瑟瑟發抖,登門求饒。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時候,我們國內也有很多人非常悲觀,但萬萬沒想到,3年之後,美國開啟的貿易戰,居然讓美國騎虎難下。用壓力測試讓中國知道,自己的製造業有多麼強大。 「和平年代」的GDP與「對抗年代」的GDP的重點不同。從目前結構來說,中國的GDP結構更適合對抗。但中國不希望對抗,我們希望和平發展,因為時間在我們這一邊。 美國的律師和會計服務業,在戰爭和貿易戰時候是沒用的。好萊塢的電影和NBA的球星,更加沒用。3nm的晶片用於手機,當然好,但對於戰鬥機,100nm也不落後。比如F22,80年代立項,2000年定型,因此它的晶片大概率是九十年代的技術。F35戰鬥機用的晶片都是180nm製程的。 2022年6月,美國空軍少將卡梅隆·霍爾特(Cameron Holt)說:「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花費1美元就能獲得我們花費20美元才能獲得的同等能力。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國防供應鏈,我們就會輸。」 20倍,我覺得太誇張了,就算只有2倍,美國也會被中國的製造業拖垮。這樣的劇情剛好和當年相反,當時,美國用製造業優勢拖垮蘇聯。 美國的焦慮是,在和平與對抗之間,舉棋不定。如果不和東方巨龍死磕,時間不在美國那一邊,眼看著霸權旁落,他不甘心。如果要死磕到底,手裡的牌越出越少,力不從心,於是就陷入焦慮。也許這就是美國霸權的更年期綜合症吧。
    1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