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聽大鵬說故事:九四九年十月廿五日凌晨,共軍第廿八軍勁旅萬餘人,進攻《金門古寧頭》,國軍廿二兵團駐守金門《司令官李良榮》沉著指揮應戰,麾下廿五軍《軍長沈向奎》負責鎮守金門西區。《李良榮及沈向奎》這二位將軍,俱是《閩南籍》早期《黃埔軍校畢業生》。 數百艘大小帆船距陸地約百餘米,岸上守軍亮起探照燈,砲火全面轟擊,共軍約四分之一被消滅於海域及灘頭。登陸共軍在古寧頭猛攻,國軍廿五軍二○一師奮勇挺住陣地,部分共軍突破滲入,與國軍短兵相接,廿七日晨,共軍殘部投降。官方數據:共軍戰死近五千人,被俘六千多人,有三人是團長級軍官;國軍陣亡一千二百多人,負傷一千九百餘人。 金門保衛戰是國軍罕見大獲全勝之役。此後共軍不再做渡海解放台灣軍事行動,海峽局勢安定,對峙七十年,各自發展,才有台灣的經濟起飛。將古寧頭大捷比作東晉淝水之戰,亦不為過。 古寧頭大捷《指揮官是誰?》官方史料:有人說是《湯恩伯》指揮、也有說《胡璉》負責全局。湯恩伯曾以總司令身分赴金門視察,《一切具體戰事完全由李良榮司令官》發號施令。蔣下令十二兵團接替廿二兵團防衛金門,當時古寧頭戰事已啟動,抵金門的十二兵團部隊受李榮良將軍指揮。十二兵團司令官胡璉,廿五日乘艦抵達料羅灣,因風浪太大不能下船,廿六日中午《胡璉司令才上岸》戰事基本結束。 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和李光前廟70周年,廟方擴大舉辦,金門縣長楊鎮浯(中)到廟裡向...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和李光前廟70周年,廟方擴大舉辦,金門縣長楊鎮浯(中)到廟裡向「愛國將軍」李光前獻祭並獻匾。 李、沈二將軍後人、及歷史學者,長期不棄不捨蒐尋史料、採訪多位參與古寧頭大戰,年邁蒼蒼記憶猶新的老軍人,鉅細靡遺談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歷史真相一一重現,七十年後出版一書:「最長的一夜」。 戰役結束後《廿二兵團被撤銷,部隊遣返台灣》。當時規定,赴台官兵一律繳械,上岸時有人譏笑他們:「看這些廿二兵團的叫化子兵!」叫化子兵才贏得一場扭轉乾坤大勝仗。 李良榮將軍奉命去台灣,在革命實踐學院受訓,派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一九五七年中央指派李良榮選省議員,《李將軍是福建同安人》能以《閩南語與民眾溝通,獲最高票當選》。上級隨即命他辭省議員,李將軍一生效忠黨國,去職赴馬來西亞經商,經營水泥廠。一九六七年李良榮將軍因車禍去世,壽五十九。《沈向奎將軍》曾任金門防衛副司令隨後退役。一場關係台灣命運大勝仗,在正式資料,李、沈二將軍事蹟及名字甚少。日後從《蔣介石日記》在一九四九年七月九日及十三日有兩處提到:《李良榮好用左派人士為可慮》有學者認為,經歷「閩變」蔣總統用人有了些許的改變。 當今年輕世代,有誰知道「古寧頭大捷」而以茫然以對的居多。《去中國化》,課綱不乏歪曲漠視史實處,《國共內戰》卻已編入了《東亞近代史》的註腳中! 此篇相同回報者之文章列表

Order By:

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