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查看文章與其他 2 則回覆 >

本則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騙徒最常冒充名人、金融(證券)機構人員、政府機構人員、網購賣家、公益團體人員、知名資產管理公司、旅館人員、台電客服人員等身分,讓受害人卸下心防;或是採用實名,但實際上卻是非法金融業者、別有居心的網紅、YouTuber等。在與被害人聯繫上之後,騙徒就會開始取得受害人信任、或用利益誘

    不同意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51/6522101
    2 年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