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查看文章頁面 >
不只米製品!杏鮑菇曾驗出米酵菌酸 專家:2異狀別吃了已有黏液或變黃,建議不要食用
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表示,台灣曾在腐敗杏鮑菇、具鳳梨果腐病的鳳梨中,鑑識出「米酵菌酸」。營養師蔡宜庭曾提醒,若杏鮑菇出現兩種異狀,建議別再食用。
至於杏鮑菇該如何挑選及保存呢?而蔡宜庭過去曾在「珍妮絲營養書-蔡宜庭營養師」臉書粉專表示,挑選杏鮑菇時可選擇外觀完整、菇柄肥厚挺直呈乳白色、摸起來有彈性、無酸味有菇類的清香,若摸起來水氣太重的建議不要購買。她也說,雖然杏鮑菇相對可以放冰箱久一點,但如果已有黏液或變黃,建議不要食用。

本則回應

  • 張鳳軒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一、多家媒體報導引述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的說法。但翁瑞宏澄清,媒體報導誤解他發文的原意。台灣過去有學術研究發現,在具有鳳梨果腐病的鳳梨和腐敗的杏鮑菇驗出唐菖蒲伯克氏菌,並不是驗出米酵菌酸。

    二、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說,台灣未曾在鳳梨、杏鮑菇、木耳檢測出「米酵菌酸」,報導是錯

    出處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0432
    6 個月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