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查看文章頁面 >
1944年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把一台名為馬克一號(Mark 1)的全自動化循序控制計算機(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捐贈給哈佛大學使用,由於當時尚未發明電晶體與積體電路,整台電腦是由超過75萬個切換器、繼電器、離合器、轉軸、馬達及電線等元件所組成,是個重達4,500公斤且零件外露的龐然大物。

當時負責管理維護這台機器的程式設計師是由耶魯大學畢業的Grace Hopper擔任,而在7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7年的9月9日,這台已經進階到馬克二號的機器又當了,Hopper的團隊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來檢查機器,原來是一隻蟲子(飛蛾)飛進電腦裡卡住了零件運作導致異常,最後Grace 把卡機器中的飛蛾取出來將禍首貼在當天的工作日誌上,一併寫下「第一個發現蟲子的案例」(first actual case of bug being found),從此之後,業界就習慣將電腦(計算機)的錯誤稱為bug,而找尋錯誤的過程則稱為除蟲(de-bug)。

原來當時的bug,真的是一隻bug ! 導致後代的IT菁英因為老是在程式碼中與bug奮戰,聽起來都像是某種專職的衛生消毒從業人員。

本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