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2023普發6000塊
領取懶人包
#大學生長知識
sponja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ATM POST OFFICE 普發6000塊 領取方式 1. 線上申請(2023/2/28起開始申請) (1) 進入領6000元現金網址 (政府申領網站的網址一定是gov.tw結尾, 記得不要點選來路不明的網站!) (2) 輸入身分證字號、健保卡卡號、銀行帳戶 (3) 核對後撥款入帳 2. 實體ATM(預計2023/4/10起開始申請) (1) 前往指定銀行實體ATM (華南、台銀、一銀、兆豐、土銀、彰化銀行、合庫、 台企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中信銀、中華郵政) (2) 輸入身分證字號、健保卡卡號 (3) 現領6000元 3. 郵局臨櫃領取(預計2023/4/10起領取) (1) 前往郵局 (2) 出示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皆為正本) (3) 現領6000元
    4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ATM POST OFFICE 普發6000塊 領取方式 1. 線上申請(2023/2/28起開始申請) (1) 進入領6000元現金網址 (政府申領網站的網址一定是gov.tw結尾, 記得不要點選來路不明的網站!) (2) 輸入身分證字號、健保卡卡號、銀行帳戶 (3) 核對後撥款入帳 2. 實體ATM(預計2023/4/10起開始申請) (1) 前往指定銀行實體ATM (華南、台銀、一銀、兆豐、土銀、彰化銀行、合庫、 台企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中信銀、中華郵政) (2) 輸入身分證字號、健保卡卡號 (3) 現領6000元 3. 郵局臨櫃領取(預計2023/4/10起領取) (1) 前往郵局 (2) 出示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皆為正本) (3) 現領6000元
    8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午安,登記普發6000元現金消息告訴您: 從2023年3月22日上午8時起,您可以在普發現金官網(https://6000.gov.tw)上進行線上預登記,預登記將開放至少6個月。 普發6000元現金將提供5種領取方式: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特定偏鄉造冊。 發放對象包括:國民、駐外人員及眷屬、外籍配偶、持有永久居留證外國人等4大類。另外,今年底前出生的新生兒也有得領! 為了讓預登記過程更加順暢,3月22日至3月26日將採 #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尾數分流。每天將開放2組尾數的民眾登記,具體分流順序將於3月20日以抽籤決定。自3月27日起,所有民眾皆可登記,並從3月28日開放修改以及查詢登記資料是否正確、符合領取資格等資訊。 特別要提醒的是,領有勞保年金、國民年金等特定族群將採直接入帳方式,約400多萬人適用。 詳細請點:https://is.gd/8lG70u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文化大學宿舍懶人包 三分鍾了解侯友宜文化大學宿舍案,讓大家知道民進黨又在「假新聞」 Q :侯友宜不是基層做起嗎,那來的錢蓋學生套房? A:地是侯友宜妻家繼承來的,興建經費是向親友借錢再以租金慢慢償還。 Q:為什麼一棟大樓要申請99間門牌? A:民進黨質疑這點是秀下限嗎,那一棟大樓,不是很多戶門牌? 申請門牌的標準是獨立門戶,該棟大樓完全符合,不然陳水扁市府,怎麼會發使用執照呢? Q:為什麼文化大學要賠錢跟侯友宜妻家租屋? A: (1) 2011年,文化大學因為校內宿舍不足,又有大量的學生住宿需求,而文化大學周邊又沒有類似規模,且通過消防安檢的集合住宅,於是表達長期承租的意願。 (2) 承租的範圍不只99戶房間,還包括了公共空間、地下室以及建築外的私人用地空間。 (3) 承租條件是由文化大學主動提出,文化大學原本的方案是「每年2000萬元」,後再評估經營狀況後,希望調整為「第一年1500萬元,之後再逐年調漲5%」,獲得同意。 Q:那為什麼學生宿舍卻如此狹窄,四個人要擠小小的5坪房間? A:該棟大樓原本是2人一間,而文大承租後改為4人一間。可能考量宿舍供不應求,文大選擇照顧多一點學生,而每位學生的空間變小,侯友宜妻家完全尊重文化大學的決定。 Q:那為什麼現在民進黨說大樓違法? A:這也很難理解,大樓的使用執照是,是1997年的陳水扁市府通過的,2013年北市府再次會勘也沒問題。為什麼當時合法,現在卻有爭議?只能說是選舉到了,連文化大學學生的住宿權益,也不顧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鴻海獎學鯨10萬助學金 📣開放申請中 #總獎金3600萬,共360個名額🏆 #即日起~10/30 歡迎分享💡讓更多需要的朋友看見 - 《誰能申請呢?》三要點同時符合,才可以申請唷! 1️⃣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就讀國內大專校院校日間部(不含五專前三年)、進修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等學籍,於修業年限內之學生(不包括延修生、空中大學、在職專班、學分班之學生) 2️⃣申請前一學年學業成績總平均70分以上 3️⃣家庭經濟狀況或特殊狀況者,例:中、低收入戶或家庭遭遇重大變故,若無政府認列,可經由縣市政府、鄰里長、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之社工,或學校老師、輔導人員等之一撰寫推薦信 - 想提高申請機率嗎❓趕快來看懶人包‼️ 🔆獎學鯨申請小撇步 https://pse.is/wc2yt 推薦信 - 有任何問題,歡迎私訊或來電洽詢,小編會儘快回覆大家! 🐳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官網連結/申請書下載:https://www.foxconnfoundation.org/wui_main.aspx 6058 🐳 客服專線:02-2808-6058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載: 《愚蠢是沒有解藥的》 陳之藩在「失根的蘭花」最後一段這樣寫到: 「我十幾歲,即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後,祖國已破,卻深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 只有在歷史的洪流裡面,經歷過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人,才能夠體會「國家」對他們的意義。 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國家觀念了!讀了一點書,懂得一些知識,看了一些網路的懶人包,吸收一些錯誤片段的歷史,就以為盡知天下事,除了「狂妄無知」,我還能用什麼來形容這些孓青呢? 這些人只認主權,不識國家,不愛國旗。你問他們國家是什麼,他們只會跟你說:「我台灣,我驕傲!」然後在網路上霸凌一切沒有披戴「台灣隊」胸章的人,像極了德國的納粹黨。 台灣是什麼?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島嶼,一個30年薪資沒有進步的地方,一個充滿歧視自大無知的社會!所以,這些人到底在驕傲什麼? 我沒有要選舉,也不愛當官,所以我不需要討好年輕人。我只會殘忍地對他們說真話:台灣的年輕人,你們已經被遠遠地拋後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了! 每一年外國的研究生到美國留學,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尋找RA或TA的機會。這些外籍學生大部分以台灣,大陸,跟印度為主。有一回有個美國教授同事跟我聊起,說他同時收了一個從大陸跟從台灣來的研究生,可是兩個人的學習與工作態度,有很大的差別,簡直是「day and night!」 他問我:「What happened to Taiwan?」我聽了有點尷尬,只好開玩笑說:「MIT (made in Taiwan) was history. Now everything is MIC (made in China)!」 然而,我的內心是沉痛的。在我們那個年代,「台灣留學生」是「有口皆碑」的!曾幾何時,台灣的學生已經被大陸的學生遠遠超車了。 然後,以這些人為主力的「台灣隊」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用投票否決了自己不喫萊克多巴胺豬權利的「偉大人民」。 悲哀,原來是這種「難以置信的驚悚」!而這樣的驚悚,卻每天由政府帶頭進萊豬、毀藻礁、吸空污,不斷地在台灣上演著。 也罷,愚蠢是沒有解藥的,只能靠貧窮與苦難來喚醒他們了!
    19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志工之權利與義務 階段一:志工招募(2022/12/1-2023/1/17) 招募對象:歡迎對華語文教學有興趣,具備挑戰精神,有愛心、耐心與熱忱,且願意接受專業培訓及長期與敘利亞難民共同成長的青年志工踴躍報名 先備經驗:教學經驗非必備要求,將提供36小時課程及實務線上伴學訓練 年齡範圍:18-35歲為原則 線上說明會:2022/12/16 20:00-21:10 (台灣時間) 說明會報名連結:https://bit.ly/menahilqueries 報名表單:https://pse.is/loveinmenahil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3/1/6 公告面試名單:2023/1/9 面試時間:2023/1/13-2023/1/15晚上(採線上團體面試) 公告名單:2023/1/18 錄取人數:正取35名,備取5名 參與費用:全程免費,另提供補助出團土耳其機票、餐食及保險費 (華語文師資培訓市價約新台幣2萬元、土耳其來回機票市價約新台幣5萬元) 階段二: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2023/2/4-2/25) 培訓課程:2023/2/4-2/25,課程安排在週末共16小時 培訓地點:台北中正區慈濟會所(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35號) 培訓內容: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細節請參閱附件二 學伴媒合:完成16小時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後,始得成為大學伴,開始線上伴學 請假機制:培訓期間無正當理由請假超過4小時者,經溝通後主辦單位得以要求大學伴退出此計畫。請假者需自行於線上回看培訓內容補課,並提供1000字心得。 階段三:線上伴學(2023/3/1-2023/12/27) 伴學對象:滿納海國際學校15-25歲敘利亞學生 伴學時間:每週三晚上20:00-22:00(2023年3月-2023年12月) 伴學平台:Google Meet (由主辦單位提供帳號) 伴學教材:將使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中心教材,不需自行準備教案。 伴學模式:採1位大學伴配對3-5位學生為主,依學生學習狀況進行滾動式調整。 請假機制:伴學過程中不得請假3次以上,不遵循規範者經主辦單位溝通後得以要求退出此計畫。 備註:伴學期間將持續提供大學伴20小時師資培訓課程,以協助大學伴有效透過線上工具陪伴滿納海學校學生。 階段四:國際交流志工(2023/7 or 2024/2) 出團期間:2023年暑假或2024年寒假(擇一參加,每梯次10-14天) 出團資格:完成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且成為華語文伴學之大學伴,且出團前不得請假超過3次 (注:若伴學對象請假無上線則不納入計算) 備註:錄取此專案者將分成2團隊,並於隊內進行討論出團分工及規劃 請假機制 計畫期間請假者需主動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經審核通過後請假,不得申請超過3次。 若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期間或線上伴學課程期間總數超過3次請假、無正當理由遲到或早退、無故未到者,經溝通、勸導未改善者,主辦單位得以要求大學伴退出此計畫。 獎勵機制 符合以下資格者,得申請前往土耳其滿納海學校進行國際交流。 完成培訓及伴學出勤符合標準者,慈濟基金會將補助參與者5成機票並提供華語文師資培訓修課證明。 表現特優者經提出申請,評核通過後將視情況調高或全額補助機票及住宿。 主辦單位將會輔導團隊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申請「赴海外和數位化整合服務」計畫補助,通過之經費將全額用於出團機票及住宿補助。 完成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且投入線上伴學者,主辦單位將頒發參與證書 保證金 錄取本計畫之大學伴需繳交新臺幣2000元之保證金 大學伴完成此計畫至任務,達到出團資格者,保證金將抵用為出團費用 若因任何因素而決定退出此計畫,保證金將不予退還 繳交保證金期間:2023/1/18-2023/1/20 保證金匯款帳號: 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花蓮分行(銀行代碼:017) 戶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帳號:023-10-62729-8 聯絡窗口 聯絡單位:慈濟國際青年會 陳先生/杜小姐 專線電話:03-8266779#181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注意事項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 本計畫採線上面試,後續名單公布與培訓時程安排將公佈於土耳其線上伴學官方網站, 相關資訊將以e-mail通知。 歡迎追蹤「青年線上伴學趣」FB粉絲專頁以獲取此計畫案最新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青年線上伴學趣/100072629738807/ 附件一、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告知事項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基於執行「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線上伴學計畫之特定目的,將蒐集您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聯絡方式、就讀學校、學習需求等,以及參與本計畫所衍生資料,包括:教學錄影(音)檔與線上活動相片等(以主辦單位實際蒐集之個人資料項目為準)。 主辦單位於本計畫特定目的存續期間,將妥善且依據相關法令規範使用您 的個人資料,亦將可能提供給受主辦單位委託處理相關事務之第三人,不限國內外且不限方式(例如:言詞、書面、電話、簡訊、電子郵件、傳真或電子文件等)。 您可聯絡主辦單位,依主辦單位之相關規定,就個人資料行使個資法第3條各款所列之權利,包括:查詢、請求補充、更正或請求刪除等。 您可自由選擇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惟若選擇不提供,或提供有缺漏或錯誤 時,主辦單位將無法提供您參與本計畫課程活動之機會。 本計畫屬於慈善與教育之公益推廣,主辦單位在保護您個人資料隱私、去識別化及遵循相關法令規範等原則下,將無限期提供其他教育單位做線上伴學成效之研究與推廣使用。 主辦單位基於教學紀錄、成果展現、宣傳推廣之目的,將不定時對大學伴及小學伴們參與計畫課程或活動為攝影、 錄音或錄影,並將大學伴、小學伴及共同參與課程活動家屬之照片、聲音或影片等公開於主辦單位著作物或網頁上。 主辦單位有權增修本告知事項,並得於增修後公告於本計畫網站,不再另行個別通知。 當您送出本計畫報名申請表時,即表示您與您的法定代理人已閱讀、瞭解並同意本告知事項之所有內容。 附件二、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內容 本課程能結合理論與實務,確切反映第一線教學狀況,讓受訓學員快速掌握學生學習的需求,更能吸收最多元的華語教學經驗。故,本團隊設計 36 小時的實體培訓課程: 課堂 時間 課程內容 課程目標 1 2 小時 第二外語課程設計與教學原則 本課程主要介紹外語教學入門的課程概念以及系統性介紹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之概況、華語文語言知識及教學方法,目的在於讓學員了解第二外語課程設計與教學原則。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詞、語法、閱讀(一) 本課程主要介紹華語語音、詞彙、語法、漢字及閱讀等基礎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實務的操練,同時關注語言學習策略的訓練、教材評估與教材編寫原則、學生學習評量等方面的議題討論。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詞、語法、閱讀(二)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詞、語法、閱讀(三)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 詞、語法、閱讀(四)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與多媒體 科技運用(一) 本課程主要介紹數位工具發展趨勢,並實用多媒體相關工具,且能在課堂善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適切的教學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能了解多媒體運用於華語教學之原則與教學要點。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與多媒體 科技運用(二) 1 2 小時 跨文化教學設計原則 本課程主要培養學員跨文化溝通能力並介紹外語教學中文化面教學趨勢與原則。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影片觀察與反思 本課程主要介紹透過初階華語程度的教學影片,了解實際教學情形,並適時讓學生針對教學影片內容討論以及提出問題。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藉由影片思考教學現場及教學環節是否恰當,教學影片可讓教學經驗不足的學生,透過影片進入討論脈絡中,使教學更能引起共鳴進而達到教學效果,以此方式訓練學生的教學敏感度及教學能力。 1 2 小時 遠距教學與班級管理原則 本課程主要介紹班級經營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及實務內容,並熟悉班級經營的方法和策略。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透過線上教學方式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危機處理、領導統御、溝通技巧、行為改變技術等各種知識的操作與應用,亦可善用多媒體輔助工具協助管理課堂,使雙方的教育理念能達成共識。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現場實作(一) 本課程主要是以實際操作的方式,結合各種華語程度設計教學內容,體驗與模擬教學環境。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實際演練,了解華語教學現場可能遇到的狀況,進而學會解決問題之能力。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現場實作(二)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現場實作(三) 1 2 小時 線上觀議課(一) 本課程主要是透過線上分組的方式,由第一線的華語教師講評新手教師的教學技巧、方法及其教學特色之處,並適時提供回饋,快速協助學生優化並提升教學品質。 1 2 小時 線上觀議課(二) 1 2 小時 線上觀議課(三) 1 2小時 國際文化與慈濟人文 本課程主要透過分享土耳其及各國文化背景,及國際志工交流期間相關注意事項,以讓參與者能體認到愛不應分國界、宗教與種族。 1 2小時 國際文化與慈濟人文 附件三、常見問題 FAQs 報名參與計畫 Q:請問為何此專案命名為「滿納海的承諾」? A:滿納海在阿拉伯語是「希望」的意思。這是慈濟基金會對於生活在土耳其敘利亞難民讓人生有夢的承諾!目前在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培育逾4,500位學生之餘,每個月也照顧超過6,000戶敘利亞難民的生活起居等補助,有興趣者可至以下連結瞭解慈濟在土耳其執行此專案的介紹: https://pse.is/menahilewebsite Q:請問有志參與滿納海華語文伴學及國際志工者,應具備哪些心態? A:在面對國籍、語言、宗教及文化差異下,國際伴學及交流中必定會遇到不同的挑戰。希望參與者能帶著一份互相學習的心態,以謙卑態度共同與滿納海學生一起成長,而非以上待下的心態,成為當地的負擔,也造成自己的失落感。 Q:請問報名者是否有國籍限制,若不在台灣能報名參加嗎? A:此計畫沒設定國籍限制,但報名者需住在台灣以便能參與實體師資培訓。 備註:為讓華語文教學及國際志工交流更順暢,此計畫案有另提供10-15位土耳其志工參與線上師資培訓及滿納海華語文伴學。 Q:請問我是在職人士是否能報名此計畫案及出團土耳其? A:可以,此計畫案有為在職人士客製規劃,華語文師資培訓課時段安排非上班日週六下午,滿納海學生華語文伴學以週三晚上八點(每週兩小時)。唯獨出團土耳其設定在2023年7月份約10-14天,會需在職人士提前向公司請假。 Q:若在計畫案執行期間,想要退出可以嗎? A:因每位錄取者將與3-5位滿納海敘利亞學生進行配對,若您臨時退出將影響學生學習華語文的機會。建議報名者審慎評估2023年自身的課業或工作量後才申請。若計畫期間發生臨時或不可抗拒之因素而需退出,團隊則需再找備取者進行培訓後加入團隊。 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 Q:請問課程什麼時候開始,培訓課程上課時間預計會在什麼時段? A:2023/2/4-2023/2/25週末共16小時;開始伴學後會陸續有20小時的培訓課程,上課時段以週六日白天為原則。 Q:請問36小時師資培訓是透過線上或實體方式進行? A:原則上大部分師資培訓課講透過實體課程,地點在台北中正區慈濟會所上課(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35號),部分培訓課可視內容及講師評估情況透過線上視訊上課。 Q:請問住在非台北地區需交通往返上課,主辦單位會補助交通費用嗎? A:此計畫案無提供大學伴上課期間交通往返補助費,但若在學或未就業者經濟上有困難可提出申請,經主辦單位評核後依申請者情況提供補助。 線上華語文伴學 Q:伴學過程中,若有不可抗拒之因素,我該怎麼請假? A:每一堂華語文課對於敘利亞學生都得來不易,希望參與者依教案所設定之進度進行伴學。錄取專案的35位成員將分成兩大隊,若有需要請假需向團隊隊長提出申請,經與主辦單位核可後得以請假。 Q:請問滿納海敘利亞學生又是如何才能錄取華語文伴學計畫,又如何規劃編排組別? A:滿納海國際學校在2015年創校之後有許多學生主動向校方提出希望有機會學習華語文,增加學習第三語言及能用華語文與志工溝通,學習動機非常高。校方將針對符合年齡資格學生開放報名,經篩選審核後才得以加入華語文伴學計畫。線上伴學預計以性別及年齡為依據,同性別或相近年齡的敘利亞學生會安排在同一組。 Q:請問錄取者是否需要自備教學內容? A:伴學期間將使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中心教材,大學伴可以視主題進行微調內容。 Q:請問我沒有教師資格可以報名參加嗎? A:歡迎報名,此計畫將針對零基礎語言教學者進行培訓,若之前曾有課輔、線上伴學、國際志工交流及教學經驗等更歡迎您加入。 Q: 請問我的英文程度不好可以報名此計畫嗎? A:可以的,在師資培訓課中將教大家以華語文為主要溝通語言加上完整線上教材,讓零基礎的滿納海國際學校學生學習華語文。 國際志工 Q:請教錄取後是如何組成團隊?出團之國際志工行程內容如何設定? A:錄取此計畫案後,將在2月份4次師資培訓課間透過遊戲相互認識及逐步分成兩組(2023年暑假出團及2024寒假出團),相關出團之行程規劃將含華語文教學、與敘利亞家庭互動、慈善關懷、人文體驗等內容。國際志工行程細節將由各小組成員與滿納海國際學校及主辦單位共同討論共識後而訂定。 Q:請問錄取之大學伴都保證能夠出團嗎? A:參與者必須完成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且參與線上伴學(過程中請假不得超過3次,不含伴學對象請假),經查核確認即可出團。若在出團前發生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如疫情、治安不穩定、天然或人禍災害等條件,經團隊評估可能對出團成員帶來風險的情況下,我們將調整、延後或取消出團的計畫。 Q:請問出團土耳其,國際志工是否安全? A:國際志工出團將由主辦單位及土耳其慈濟志工共同規劃,期間的住宿、交通及行程將以團員安全為考量前提下進行規劃。當然在全球及台灣在內各地都免不了治安風險,出團前團員必須共同制定及承諾遵循出團規範,例如:不得單獨外出,以團進團出原則,住宿地點會有早晚點名管制等措施。 Q:出團需要配合或注意什麼嗎? A:每位團員需要至少接種三劑新冠肺炎疫苗,必要時需提供快篩證明。出團期間希望團員能依循慈濟人文及尊重當地宗教文化,配合大會規劃的行程,避免個人行程。出團的伙食以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及志工準備的蔬食餐為主。 Q:請問會補助出團團費嗎?補助後大概還需出多少費用? A:主辦單位將為所有出團者補助五成機票費及團體共餐的餐食費,表現特優及經濟特殊需求者可另提出申請,經團隊評估核可後將依個別情況提高或全額補助出團費。同時,主辦單位也會輔導團員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申請「赴海外和數位化整合服務」計畫補助,申請到的經費將全額做為出團支出,個人負擔出團費預計落在新台幣15,000元-35,000元之間(視當時機票、住宿及爭取到的經費補助而產生差異)。 Q:請問主辦單位會協助處理簽證的問題嗎? A:每個國家的簽證規定皆不同,主辦單位將提供出團證明及土耳其滿納海學校邀請函,參與者需各自處理出國前的簽證申請。 Q:若在國際志工服務的過程中,生病或受傷了怎麼辦? A:請報名國際志工者謹慎衡量自己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出國,出國前主辦單位將替所有出團成員保險。若出團期間生病或受傷,將由土耳其志工協助陪伴及送醫,有任何問題隨時可回報團長及主辦單位。 Q:出團服務結束後,需要繳交什麼資料嗎? A:若團隊成功申請「赴海外和數位化整合服務」計畫補助(上限新台幣60萬),每位團員得繳交3000字心得,回國與團員一起討論後並於30日內辦理成果分享會。 其他 Q:請問此計畫結束之後,大學伴可以獲得什麼獎勵? A:主辦單位將頒發華語文師資培訓修課證明及線上伴學志工服務時數給完成此計畫者,表現特優者將獲得錄取成為慈濟國際青年會主辦之國際志工機會,並成為開創下一個國際伴學及國際志工交流之主要成員。 備註:慈濟志工分布在全球67個國家地區,慈善援助足跡累計達128個國家地區,全球各地有許多學童需要您一同來陪伴。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給我的學生:從「桃園藻礁」事件,我們可能學到什麼? 十多年前有一晚,某高層人士,請我晚上去喝喝茶。我到了之後,才知道那茶是「普洱茶」,我喜歡。 閒談之後,他問我一個問題:「張教授,你在工程界多年,台灣的公共工程、土木工程、與建築,一直做的很爛,很醜,爭議多,你認為關鍵的問題出在哪裡? 講最重要的一點就可以。」 我說:「關鍵出在台灣的工程案子,長期以來 設計費3%,營造費97%。設計時比較需要頭腦,營造時比較需要勞力,用到頭腦的比例太低了。」 他沈默了一下,再問道:「張教授,合理的設計費比例,應該多少?」 我說道:「一般地型的工程案,合理設計費應占12%,特殊地型的工程安全,合理設計費應占24%,要用心的收集資料,用力的想,嚴格的要求。」 我離開後,過了一陣子,他又請我去喝茶, 見面後,他說:「我努力過了,工程設計費提昇到6%,必要時可以到9%。」 我說:「謝謝,這會有改善,但是關鍵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早期,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有個很棒的教授叫徐世大(1895-1974),他寫的「大壩工程學」是許多學生要認真讀的課本。他是石門水庫的規劃與建造者,他教導學生「工程的『定點』最重要,要仔細的調查,再決定。」我是他影響的學生之一,本文,是這觀點來論述的。 看問題的焦點 「桃園藻礁」事件發生時,許多學生來問我:「老師,要怎麼看桃園藻礁案?」我說:「我的看法與報紙、媒體登的不同,我始終不認為這是『環保與能源之間的拉扯或抗爭』,也不是要站在哪一方的問題。而是臺灣工程制度的偏差,不用心設計,偏重施工,衍生的問題,再用政治的力量,去彌補其間的利差。」 為什麼世界上的藻礁海岸極為稀有 產生「藻礁」的海岸,世界上非常少,極為寶貴的天然地景。「藻礁」的形成,需要極特殊的海洋-河川-山嶽地質的組合,我們人工無法複製這樣的地型、地貌。讓我從基本的學理來說明: 第一, 從「海洋波浪動力學」(coastal wave hydrodynamic)的觀點來說明。產生藻礁海岸,需要有合適的海浪力量、合適的海水深度、合適的海底底床的坡降、合適的潮汐高度,與合適的海岸地型、地質、彎曲度、結構強度,剛好達到平衡,才會產生。 這需很長的時間,才會讓藻類在石頭間,脆弱的固結力,能夠在海水-陸地之間強大的機械應力(mechanical stress),有力學的互相抵抗,剛好達到穩定。 改變任何海洋與海岸陸地,任何的港灣工程,若更動這長期累積產生的平衡,就會使之平衡的力改變,藻礁隨之失去。 第二, 從「岩石的結構與形狀」來說明。藻礁的形成,與陸地岩石的結構與形狀,太有關係了。石頭要夠圓,夠大,夠硬,海浪沖刷時,才能減少其表面摩擦力,能留在海岸邊夠久,可以讓藻類覆蓋,不會一下子就被海浪帶走。 因此世界上泥岸、砂岸都不能產生藻礁,岩岸才有一點點的機會。要擁有這一點點的機會,要有那種大小、硬度與形狀的石頭,只有「桃園」的紅土石礫層,才有這樣的石頭。 除了新北市的三芝、萬里、石門有非常零星的藻礁,台灣其他的海岸都沒有藻礁,也不可能有,因為沒有桃園台地上,那樣「剛剛好」大小、硬度與形狀都配合的石頭。 這就是桃園海岸線,有無與倫比可愛的地方,是臺灣別的縣市無法重複。 第三,從「海水的溫度、鹽度與營養源」來說明。我不是海洋藻類學的專家,但是我知道,要有獨特的海洋溫度、鹽度、澄清度、硬度與營養源濃度的條件,才能讓足夠的藻類生長、沈降與附生在石頭上,使其細胞的大小,細胞壁的強度與細胞間的聯結,都可以滯留石頭間,產生超過海水沖刷的聯結力,才能逐漸形成藻礁海岸。 藻礁的價值無法取代 藻礁的內部,是充滿各樣大小的孔隙,與孔隙間有無數的通道聯結,成為海洋數不盡生物的避難所、產卵的所在、棲息的空間、與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獨特環境。 藻礁是給孩子海洋教育的最好教室,是臺灣面對逐漸加劇的氣候變遷,是濱海消浪的所在,是桃園地區天然防災的堡壘,與海岸的保護等。 藻礁是教導學生的平台 2002年,我擔任台灣大學第一屆「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常帶學生到不同的海邊,認識濱海生態系的美,現地教導海洋流體力學,與海岸結構穩定等,其間,我們也到桃園的藻礁。 我要學生蹲下來,知道怎麼看,怎麼欣賞,怎麼體會這世界少有的珍奇,在臺灣。要看一道又一道的潮水,打到藻礁,分成千萬道的小水流,進入藻礁千萬個孔隙,發出聲響,激出氣泡,像是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某個片段,為這些藻礁海岸之美的歌頌。這樣的珍奇,我們學工程的人能復製嗎? 我知道我的學生,將來會成為工程師,或其他行業的專家、領袖,我期待他們認識「美」,喜愛「真」。無論有多少知識,多少經驗,面對海洋環境,錯綜複雜的關係,有一份謙卑還不夠,還要謙卑、謙卑、再謙卑。 最好不必施工,若要施工,必須保有細膩,仔細設想,與人溝通,而非莽撞,成為殺手。 為什麼不花腦筋去設計的問題所在 我對桃園藻礁的議題,教導我的學生,關鍵出在整個台灣的工程生態很不好,設計費的比例不合理的低。我的期待是,藉由桃園藻礁的思索,更多人可以成為「頭腦清楚的公民科學家」,亦即遇到問題,先不動氣,冷靜分辨,我相信這是媒體消息充斥,相互攻擊,叫人紛亂,給人紛擾的時代。我們要有自己獨立思考,保守不人云亦云的空間。 錯誤的工程管理制度不會產生正確的結果 讓我再說一遍,桃園藻礁不是環保與能源孰重孰輕,是制度的問題,錯誤的制度。不看重調查、思考、設計,強調施工,產生的工程,一定一大堆錯。任何一方都可以問這問題:「決定工程要經過藻礁,是花多少經費比例去決定的?」你們就知道答案了。 更高價值的持守 桃園藻礁的類似案件,以前已經發生很多次了,類似桃園藻礁的事件,以後還會持續發生。我們打開臺灣地圖,西海岸的天然海岸,所剩已經很少。只要有工程,就從天然海岸線下手。 我學習的專業,是為了國家。國家的著力,是為了財團或工業,有些財團與工業為國家賺錢,不一定都是負面的,但是科學知識的應用,與國家的利益,不是一對一的函數時,怎麼辦? 同學,我要告訴你,成為一個科學家,就像長在臺灣山上的「緋寒櫻」,要葉子都掉光,才會花開燦爛。留在一個不太乾淨的領域工作,充滿試探、誘惑、與不正當。要不同流合污,是因為,我們要有更高忠誠的對象,這是一個知識份子的十字架。 關鍵問題在那裡?請多花一點腦筋,在工程的定點與設計。幫助國家這樣的案子,請提高設計費的比例吧。 不要太快為不當的工程管理制度,與不合理的經費分配之下,產生的案子背書,其實工程師也是無奈。請珍惜台灣,才是愛這土地與人。 同學,我多次告訴你們學流體力學很有用,這裡就是一個教學的例子。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沒有文化,等於靈魂沒故郷 作者:洪蘭 每次回台省親,他都帶《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那些他年輕時想都不會想去看的書回去。 年過半百,更能領悟古書詩句中的意境。 藏書中的生命經歷,成就文化的根,若拔掉根,人們還剩下什麼? 這次花蓮地震,有個在美國工作的學生趕回來看父母。 他來去匆匆,但在機場打了個電話給我,告訴我,他現在終於了解,為什麼我當他們導師時,一直叫他們要讀點中國的古書來增加自己的厚度,使年老時,靈魂有自己的故鄉。 文化寶藏 取之不竭 他說當年不能領會什麼叫「厚度」,靈魂為什麼要有「故鄉」,現在50歲,在異鄉特別能感受到中國文化和文學修養帶給他的慰藉。 他說下班時,看到落日,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的詩句。 白天在辦公室的種種不快,會因這句詩的意境而消失; 中午同事出去吃午餐,他捨不得花七塊錢吃三明治,便走到公園去吃他的便當。 美國一年四季景色不一樣,他一邊走,一邊想起「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心情因此而開朗。 說中心坎 難以傳譯 他說妻子是美國人,文化背景不同,有些心靈深處的感受他說不出來,說了她也不會懂。 例如想到「人兒伴着孤燈,梆兒敲着三更」,他仿佛看到母親倚門等他補習回來的景象。 想家時,想到「獨在異鄉為異客」,便覺得冥冥之中,也有人在感嘆。 在夜深人靜時,常常能安慰他的,只有腦海裏的一些中國東西。 他的孩子離家去上大學了,他想告訴孩子,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因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成敗在自己,但是沒有辦法,這個文化的代溝,他跨不過去。 讓靈魂找到歸依 他說,「我了解為什麼文化是年老後靈魂的故鄉,因為那是我的根,我在這個文化中長大,我的思想、我的一切來自我小時候所讀的書、我生長的環境,這些已潛移默化到我的基因中,外力去不掉了。」 所以每次回台省親,他都帶《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那些他在年輕時,想都不會想去看的書回去。 他還想繼續說,但是登機的廣播響了,他在掛斷前說: 老師,天下的知識學不完,但是沒有文化的人活不長,文化是根,把根去掉,人就死了,至少在精神上是死了。 請告訴學弟妹,古文要讀,那是一個人靈魂的歸依。 放下電話,我很惆悵,但轉念一想,反正現在政府失功能,一切都靠民間在做,那麼就盡自己的力再做吧! 原刊於《天下雜誌》,獲作者授權發表。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6%B2%92%E6%9C%89%E6%96%87%E5%8C%96%EF%BC%8C%E7%AD%89%E6%96%BC%E9%9D%88%E9%AD%82%E6%B2%92%E6%95%85%E9%83%B7/
    1 人回報2 則回應9 個月前
  •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訊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 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 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捲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裡。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的路線改了,就倒黴了,要麼回不來,要麼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厚。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也在促進資訊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臺。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訊息的27歲臺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臺。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鋪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第一人”。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餘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祕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萬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佈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祕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百老匯。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儘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箇中國人面前。“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藉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網際網路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網際網路衝擊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網際網路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恤了,李彥宏斷定:網際網路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網際網路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釋出,堅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養成了張揚的個性。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佔到了出國總量的70%。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釋出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相對早年的迅速複製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程式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網際網路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程序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幹,白天大幹,晚上加班幹”!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鑑、趕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迴歸的40年。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2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