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訊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 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 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捲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裡。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的路線改了,就倒黴了,要麼回不來,要麼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厚。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也在促進資訊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臺。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訊息的27歲臺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臺。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鋪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第一人”。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餘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祕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萬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佈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祕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百老匯。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儘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箇中國人面前。“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藉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網際網路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網際網路衝擊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網際網路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恤了,李彥宏斷定:網際網路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網際網路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釋出,堅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養成了張揚的個性。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佔到了出國總量的70%。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釋出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相對早年的迅速複製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程式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網際網路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程序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幹,白天大幹,晚上加班幹”!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鑑、趕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迴歸的40年。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與其說「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實際上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新措施要求出入境管理部門和邊檢總站,嚴格執行從嚴從緊的出入境政策,從嚴限制中國公民非必要出境活動,嚴格出入境證件審批簽發;要嚴防滯留境外人員抵邊聚集、非法入境「帶入疫情」等。打破人們逃離的希望,也無法輕易的留學或是移民

    不同意見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ban-05132022083348.html
    1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3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新冠疫情日益嚴竣在美國的疫情似乎越演越烈,每天死亡人數以千計,實在令人咋舌。 由於新冠疫情源頭出自中國大陸武漢,也因此引起全世界對華人排斥,許多在國外唸書的華裔留學生常常 無緣無故被毆打, 搭乘交通工具時被人故意隔離 ,身為黃種人無論來自那裡都已強烈感受這種被排斥的氛圍。 這學期我在國立高雄大學班上有一位從美國San Jose 大學轉學回台灣唸書的留學生。 今年大二的她高中畢業後前往美國唸大學,原本興高采烈出國留學,熟知碰到新冠疫情發生,剛開始美國的疫情還沒那麼嚴重,只知道有COVID-19流行病從中國開始流行,但在美國大學校園裡黃種人就已經開被排斥。 雖然種族岐視問題在美國一直都存在, 西方人一直看不起東方人,西方白種人又看不起黑人, 黑人 又有分美國黑人和非洲黑人, 在美國的黑人也看不起黃種人 , 因此在美國的黃種人總有 次等公民的感覺, 這一年又因為 covid-19問題讓種族歧視的問題更是浮出檯面。 Ereica 說雖然她在加州San Jose矽谷有很多創業成功的有錢華人,但是在她就讀的學校裡黃皮膚的留學生還是常常被欺負 ,她個人也常常碰到 ,讓她非常生氣。 後來學校宣佈讓東方學生回國 並且規定只能在網路上課讓她非常失望, 回到台灣後覺得在家是最安全的,因此決定不再回美國了。 就這樣她參加插班考試來到高雄大學資工系繼續她的大學學位。 在美國大學受的訓練果然不一樣 今天她這組的期中報告主題是高雄市體感產業以I-Ride為例做出有份量的報告也讓班上其他同學看到她的功力。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Happy New Year ! 2020 新年第三天 笑話一則 1978年,鄧小平出訪美國,離美前夕舉辦感謝晚宴,宴會前讓新聞記者提問。他的翻譯人員首度出國開洋葷,肚子鬧革命,一到會場就上洗手間蹲馬桶。 有個記者等得不耐煩,就想作弄先發問:「請問你最喜歡美國的哪一個城市?」鄧小平簡直鴨子聽雷,根本聽不懂,他猜想,中國人見到陌生人總是問:「請問貴姓?」他就硬者頭皮回答:「我姓鄧。」 美國記者聽到鄧小平馬上用英語回答華盛頓(Washington),非常驚訝! 第二個記者繼續追問:「你除了官式行程,還做了什麼活動?」鄧小平想,中國人問完「貴姓」之後,通常會再問:「大名是什麼?」他就用四川國語回答:「小平。」 記者對他居然能用英語說shopping 感到不可思議。 第三個記者就存心想考他英文:「請問台灣的領導人是誰?」鄧小平眼見記者不懷好意,開始焦急起來,他一面望著大門,看翻譯回來沒有,一方面對記者說:「你等會!」 記者一聽他回答「李登輝」,佩服不已,趕快嚴肅地問他:「請你研判,李登輝的接班人是誰?」鄧小平被問得不耐煩,揮揮手說:「隨便!隨便!」 美國記者以為他竟預言時為台北市議員、民進黨的陳「水扁」將繼李登輝之後當總統!又繼續追問他:「國民黨以後有可能拿回政權嗎?是誰?」鄧小平為了阻止記者繼續發問,他舉起酒杯對著群眾,高聲說:「飲酒!飲酒!」 美國記者聯誼會主席賈博士,順著鄧小平的手勢看過去,正好指著一個年輕華裔人士記者,名牌上寫著「波士頓通訊主編:馬英九」,實在不可置信,認為他在亂講。 主席忍不住了,也插嘴問:「你總不會知道再下一位領導人是誰了吧?」 鄧小平實在招架不住了,不禁放下酒杯、低下了頭,嘆息一聲說:「唉!…英文實在不行」⋯~國語 比較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曲徑通幽 2022-12-6 07-05 来自江西 歷史是一面鏡子,有時有著驚人的巧合, 第一位:宋太祖 建立宋朝 976年去世 第一代領導核心 毛澤東 建立新中國 1976年去世 第二位:宋太宗 鞏固統治 997年去世 第二代領導核心 鄧小平 改革開放 1997年去世 第三位:宋真宗 步入治世 1022年去世 第三代領導核心 江澤民 加入世貿 2022年去世 接到傳來之件,即上百度搜索,真是不 可思議。確實,宋代三個皇帝的駕崩時間與 新中國三代領導核心的去世時間,皆整整相 差1000年。 麼唯心與唯物?一切皆天意! 歴史竟然有如此之巧合?這世上還有什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曲徑通幽 2022-12-6 07:05 REIE 歷史是一面鏡子,有時有著驚人的巧合。 第一位:宋太祖 建立宋朝 976年去世 第一代領導核心 毛澤東 建立新中國 1976年去世 第二位:宋太宗 鞏固統治 997年去世 第二代領導核心 鄧小平 改革開放 1997年去世 第三位:宋真宗 步入治世 1022年去世 麼唯心與唯物?一切皆天意! 第三代領導核心 江澤民 加入世貿 2022年去世 接到傳來之件,即上百度搜索,真是不 可思議。確實,宋代三個皇帝的駕崩時間與 新中國三代領導核心的去世時間,皆整整相 差1000年。 歴史竟然有如此之巧合?這世上還有什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執筆人:莊淇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有朋友問:「你不是在《第五波》書中有提到,應該進行『年金改革』嗎?為甚麼批評是『惡質年改』及會產生『惡果』呢?」回答朋友說:「年金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做法是錯的。法國也進行年金改革,法國的方法得到很高的支持。」 為甚麼說是「惡質年改」呢?試問,「毀約」及「栽贓」的行為惡不惡質?公務人員服務法第十四條明定,退撫基金如有不足,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 民進黨政府不願意依法負責,仗著立委人數多,強行修法毀約,不負支付責任。這跟惡質企業毀約不願支付員工退休金有何不同?另一個更惡劣的是「栽贓」,將國家財政會破產推給軍公教退休金領太多。更在類教科書上編成教材,讓學生從小就被誤導軍公教破壞國家財政。這使得軍公教與其他職業類別的人嚴重撕裂,執政應該促成各族群及職業別相互尊重及團結,執政卻反其道而為,令人搖頭! 試想,一個人民分裂的台灣,對台灣的安定及發展好嗎?這是「惡果」之一。 其次,台灣曾經有高度的經濟成長,傲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被譽為世界經濟奇蹟。這是拜延攬優秀人才,推動正確經濟發展政策之所賜。當年「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他們給留學生打電話,寫信,拍電報,希望各位優秀的留學生能回國進入公部門任職。 這些優秀人才回國後,戮力推動優異政策,締造了台灣奇蹟。他們三位的禮賢下士,值得讓人尊敬。當年,國外的待遇比台灣好非常多倍。他們在說服他們回來的過程有一段話:「你們如果不進入公部門任職,將來三流的人制定政策,你們這些一流的人也沒好日子過」。 這句話的內涵就是政策錯誤,全民遭殃。是舉一例,光一個核四廠,政客反覆錯誤的決策,耗損三千多億,竟然是要全民埋單。 將來應該制定「政客錯誤政策經費追討條例」,讓推動錯誤政策的政客及政黨埋單負責。 韓國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將三星從競爭力不強的公司,迅速的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他一再強調,三星能夠突破業績,且持續維持優勢的關鍵就是人才。他警告三星領導團隊說:「世界一流的企業變成二流及三流企業,甚至破產關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業一流人才流失了。」是以,三星延攬各國優異人才並強化訓練既有人才的全球能力。再者,培養未來優異人才,提供獎學金給各國理工大學生及高中生。因為,三星清楚,流失人才,將流失企業競爭力。 民進黨政府的錯誤年金改革,汙名化軍公教,讓退休所得大幅降低。將致使優秀的人才望軍公教卻步。 一個國家沒有優秀的軍人,如何運籌帷幄,跟敵人作戰?美國西點軍校,為美國培養多少軍事人才,讓美國成為世界軍事第一強權。再者,一個國家沒有優異的警察,如何有效維持治安?一個國家沒有優質的公務人員,如何能有良好的文官品質? 這錯誤的政策尚未實施,已經一葉落而知秋! 請看,報考軍校的人數銳減,報考警察大學的入學成績大幅降低。未來,報考軍公教的人數與素質將持續降低,「將來,三流的人制定政策,所有的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綠色恐怖擋不住學生逃離台灣! 台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大學成風潮,今年人數暴增,建中校長和武陵高中校長為畢業生寫推薦信、發表相關言論後,遭教育部、調查局等單位關切。這惡質行動被質疑是蔡政府發動「教育綠色恐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高中生也加入了「逃離台灣」的大軍?台灣年輕人用腳投票,到大陸就學、創業、就業,如今磁吸效應向下延伸,兩岸人才之爭的戰場,已轉移到高中和大學校園。 建中校長說,今年來找他寫推薦信的畢業生有70幾人,是去年的3倍多。與其圍堵、抗拒,不如想想要怎麼反吸大陸的學生。 桃園武陵高中今年有47人申請大陸大學,是去年的5倍,校長說:「人才拔河是趨勢,與其圍堵,高層該做的是找出對策。」 台中一中校長也說,學校的立場純粹就是為學生生涯輔導,「高中生出國讀書是個現象,目前已為35名有意赴大陸讀書的學子寫推薦信。」 桃園市復旦高中今年有40多名學生申請到大陸就讀大學,往年僅有2、3位,今年爆增到40多位。上海復旦大學原只錄取15位台灣高中生,結果超過600人報名。優秀的孩子離開台灣,選擇到大陸念書,對台灣的高教是個警訊。 高雄女中校長寫了上百封推薦信。也有消息稱北一女,今年也有超過百人申請大陸高校。 大陸從2010年開始接受台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大學,門檻從頂標、前標到去年均標,也就是學測前50%的台生都可申請,遍及一半考生。政府相關部門,不思提升教育品質,落實校園民主,還陷在「敵我意識」去中、仇中心態,一旦西進學潮風起雲湧,台灣的未來將毫無機會。 高中生向國際移動力增加,可以正向地視為學生願意脫離舒適圈,將自我格局拓寬到世界,並願意挑戰未知。但從悲觀面來看,也是凸顯台灣高教環境正在惡化和頂尖人才正在外流。 高中一畢業就馬上就出國讀大學的年輕人,相較於傳統上大學畢業後再出國留學,恐怕未來願意再回國服務工作的比率必定顯著降低,為何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盡早出國留學?因為年輕人對台灣未來前途充滿著不確定性,有機會出國深造,當然要馬上走人。 政府連校長幫學生寫推薦信這麼正面、稀鬆平常的事都想制止,社會還能如常運作嗎?台灣禁得起鎖國嗎?對高中畢業生赴陸就學想伸手阻撓,請問赴港、星、歐美就學要不要攔阻? 蔡英文用狹隘的台獨意識形態治國,請問全球化的時代,學生的思潮怎麼擋的住?連高中生對台灣的未來都沒有信心,認為香港、新加坡和大陸的大學,都優於台灣頂尖大學時,就是台灣認同感和自信心喪失的開端。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很長,但推介必看及轉發這中國人的驕傲~👇👇👇👇 剛剛看到有這樣一個消息發佈, 比爾蓋茨公開批評特朗普: 「你不信任任何中國人, 不信任華為、不信任中國科學家、 不信任中國程序員等技術人員。 那麼世界上, 就沒有其他科學家能值得你信任!」 比爾蓋茨為啥這麼急? 因為有個神秘的中國大佬, 疫情期突然效力祖國了! 這個中國人的履歷, 可以用「王炸」來形容, 他是美國所有巨頭公司里, 職位最高的中國人! 也是硅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攪動世界20年的風雲人物啊, 竟在危險的疫情期效力祖國! 他,就是 *沈向洋*。 1966年出生的沈向洋, 太聰明也太「逆天」了,人生扶搖直上: 12歲,別人才讀初中, 他已經初中畢業; 接著初中只讀了兩年, 不滿14歲,就考進南京大學, 20歲左右,就獲得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 之後,沈向洋考入美國最頂尖計算機學院: 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一步為人先,步步甩人十條街。 博士畢業,沈向洋選擇人工智能作為未來方向, 別看今天人工智能, 在全球都是個香餑餑,可在30多年前,這一領域根本乏人問津, 誰要說研究這個, 那抱歉,太冷僻也太遙遠, 和誰聊一下「人工智能」, 一定會被當作「瘋子」看待。 沈向洋卻認定了這個, 幾乎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 科研人眼裡, 30年後的未來,已近在眼前。 1994年,當他公佈, 第一個人工智能三維全真模型時, 全世界幾乎還沒有人, 在這一領域進行類似的工作; 他寫的論文里,有世界上最早, 由照片轉換成虛擬現實的研究, 他設計的「四分樹樣條數函數算法」, 則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參數估計算法。 在那個中國留美博士, 還不受重視的年代, 沈向洋,直接被蘋果公司、 微軟公司發聘書要「搶走」。 他最後選擇了微軟, 這個全球最知名的美國巨頭。 優秀如他, 即便是在高手如雲的美巨頭企業里, 仍舊能「玩轉江湖」! 沈向洋一出手, 就開發出微軟的北美第二大搜索引擎: 必應(Bing); 還有情感機器人,微軟人工智能: 小冰。 而那些年,因中國高科技的落後, 國外看不起我們, 尤其微軟這樣的巨頭企業, 高管陣營里, 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容身之地。 是沈向洋,打破了國外對我們的偏見! 2004年, 沈向洋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兼首席科學家, 他只有38歲, 達到了別人50歲才能走到的高度! 2006年, 他成為世界最大的頂尖學會: IEEE會士(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2007年, 沈向洋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微軟給了他最高級別待遇: 全球資深副總裁! 在美巨頭企業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副總裁職位必須是美國國籍, 可沈向洋20多年供職微軟, 從始至終都是中國籍,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副總裁職位, 他都沒有松口要加入美國籍, 美國方面為了留住他, 這是下了多大的讓步啊! 從此,沈向洋成為美國所有巨頭公司里, 職位最高的中國人! 也是硅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國際巨頭裡, 屈指可數的華人高管啊, 他是微軟的「王炸」牌, 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 攪動世界人工智能風雲20年! 也許有人會問, 百度總裁陸奇博士當年回國時, 不是說也代表人工智能最高水平嗎? 陸奇確實是一位傳奇人物,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 陸奇當年能進入微軟, 就是得益於師兄沈向洋的推薦! 在國外看來, 美國科技圈及人工智能領域, 沈向洋是首席科學家, 甚至高出陸博士半個身位。 麻省理工學院這樣評價: 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 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 微軟研究院創始人里克·雷斯評價: 沈向洋讓微軟亞洲研究院, 發展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 歐美給了他最高級別的待遇: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 他獲得全美亞裔年度傑出工程師大獎; 2014年, 微軟公司年度技術領袖獎...... 對全世界來說,沈向洋, 就是中國在IT界(人工智能), 幾乎能碾壓所有人的「神」, 他站在那裡,代表著中國人能行! 如此功成名就,他是履歷輝煌的華人之光, 但因他的低調, 除了人工智能界視他為「男神」, 在普通人看來, 他是神秘而不為人知的「大佬」。 直到去年11月,他一舉激起千層浪。 微軟突然宣佈, 沈向洋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裁職位, 2020年2月回國。 什麼樣的個人原因?微軟沒有多說, 有相關人士分析, 是因半年來美國對華為不擇手段的打壓, 激起了沈向洋的愛國義憤。 畢竟,沈向洋心裡一直有中國。 早在1998年他在微軟剛立足, 看到國內人工智能的落後, 就馬上跑回北京, 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後更名微軟亞洲研究院) 並擔任計算組主任。 這個研究院的創立, 對中國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它是人工智能的一座里程碑, 堪稱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 十來年里, 沈向洋不斷將微軟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市場。 2004年, 在他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後, 更將這所研究院, 辦成了中國科技界人才鼎沸的搖籃, 一共走出了7000多名院友, 堪稱撐起中國人工智能的半壁江山: 其中200多位院友, 在世界各地頂尖高校執教; 35位院友, 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 美國計算機協會, 或美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 超過15位院友在500強企業, 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巨頭: 如阿里、百度、小米擔任總裁, 現在阿里巴巴的大佬王堅、 小米創始人林斌等, 就都在裡面學習工作過。 這所研究院, 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譽為, 世界最火計算機實驗室。 有人問,沈向洋的貢獻有多大? 業內權威的說法是: 他帶動了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域。 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風雲大佬」, 去年決定要辭職回國了。 微軟中國做了一件從沒乾過的事, 發佈一封感謝信, 將沈向洋稱為「微軟的中國先生, 中國的微軟大使」, 還說「廿三歲月,赤子之心! 縱有萬千語,難訴離別情!」 都離職了,還這樣不捨, 微軟從來沒有對一個中國人這樣重視! 媒體打的標題是: 沈向洋離職,美科技巨頭再無華人高管。 美國多次輓留,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沈向洋都走到人工智能的巔峰了, 美國也給了最好的待遇,他還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再多的錢, 買不來沈向洋一顆閃耀的「中國心」。 2020年2月,是他計劃回國的日子, 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他阻隔國門外。 一些幸災樂禍的人又跳出來: 「中國經濟因疫情受到打擊, 沈向洋肯定不會回去了, 疫情那麼嚴重他敢回嗎? 經濟那麼低迷他能回嗎?」 確實, 當時疫情席捲中國,是最嚴峻的時刻, 很多海外人才都在觀望, 有哪個科學家,敢冒險呢? 而兩個月來, 沒有任何關於沈向洋的消息, 就連很多國人都開始覺得, 沈向洋不會回來了, 明明那麼好的待遇,為啥回來? 現在又是疫情的阻隔,憑啥回來? 可是, 當3月5日沈向洋受聘清華時, 眾人皆驚! 他已經離職了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 2月份國內疫情還比較嚴重的時候, 他已經冒著風險決定效力祖國了! 說到,他就要做到! 3月5日當天清華公佈: 沈向洋, 成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 今天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官網上,已經能查到沈向洋的博士生招生計劃,他要為祖國培養新的AI人才。 在得知沈向洋歸國後,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急得公開指責特朗普: 「如果你不能信任華為, 以及中國科學家和開發者, 世界上將沒有你想要的人才, 你一定會後悔讓這些中國科學家離開!」 而沈向洋的低調回歸, 四個月來沒有太多媒體宣傳, 可現在,必須讓全中國人知道他! 在微軟,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全球副總裁, 一個是首席科學家。 在世界,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但最終他的身份只有一個, 那就是:中國人。 疫情期,祖國最難的時刻, 沈向洋選擇了歸國, 他是黑夜中高舉的火把, 為海外人才的回歸照亮了前路。 這位人工智能界公認的「男神」, 必將引發新一輪的歸國浪潮, 人才回歸,中華崛起, 其勢,不可擋! 沈向洋回國後提出: 量子計算, 將是下一個十年的技術趨勢。 他還說了人工智能, 在這次抗疫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發展人工智能是真正造福人類的, 尤其最近的疫情, 讓人工智能真正有機會應用到很多方面。 一方面,人工智能加速, 推進預防診斷治療; 另一方面,通過AI數據分析, 可以從全球衛生健康、流行病學方面, 確定疫情傳播的特徵、變化、趨勢, 利用遠程協作,讓全球各地的醫生, 能一起看到怎麼去應對風險。」
    2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2021年世界前100大學排名,台大在華人世界排名殿後外,在亞洲排名一樣殿後:依QS2021年世界前100大學排名(2021University Ranks of the world)如下: 中華民國:台灣大學-67名、中國大陸:清華大學-15名、北京大學-23名、復旦大學-34、名、上海交通大學-47名、浙江大學-53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名、香港:香港大學-22名、香港科技大學-27、香港中文大學-43、名、香港-香港城市大學-48名、香港理工大學-67名、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1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3名、日本:東京大學-24名、京都大學-38名、東京工業大學-56名、大阪大學-72名、東北大學-79名、南韓:首爾大學-37名、南韓科學技術院-39名、高麗大學-69名、浦項工業大學-77名、延世大學-85名、成均館大學-88名、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大學-59名。 我國僅台灣大學進入前100名、以前100名大學排行順序在華人國家及地區排名殿後外,在亞洲大學排名一樣殿後,甚至比馬來西亞大學排名落後8名。 這種成績應該可以得知台灣在沉淪中,原因在於教授熱衷於政治、學生沉淪於小確幸盲目追求流行時尚,台灣最致命點在於身陷溫水煮蛙中還不自知,台灣人民受到政府與媒體大內宣影響,自我膨脹台灣第一,卻不知台灣已身陷溫水煮蛙的危險中。 台灣的大學會如此沉淪的原因,在於政府給大學的預算偏低外,還用政府部門職務利誘御用學者,編文宣預算以廣告方式籠絡學生來做大內宣,大學沒有預算教授無心做研究,學生不專心學習,只想做網紅,運用網路流量來賺錢,政府就用文宣預算在網路豢養網紅作大內宣,在大學缺乏研究預算,教授不作研究、學生不專心學習,當然台灣大學畢定沉淪,所以台灣的大學排名在馬來西亞大學之後並不意外,以往馬來西亞華人會來台灣讀書,以後還會來台灣讀書嗎?那一個國家的頂尖學生會到比自已國內大學排名還不如的國家及地區的大學留學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b0UkQCLxA&ab_channel=GreatKidsLearning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近14億人口要照顧、管理,誰能提出更好且沒有黑暗面的制度? “中國太可怕了”! 最近歐美一些著名大學專家學者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就中國“威脅”問題進行研討,得出結論是 “中國太可怕了”!現整理如下: 1.堅持社會主義,但不排斥資本主義,堅持黨領導,但不排斥黨派監督。 2.適用經濟模式世界罕見。既不是公有經濟,也不是市場經濟,這種混搭模式十分有效。 3.全民愛國十分罕見。他們也內吵,但一遇外敵,無須號召十四億人一致對外,薩德事件讓韓國失去五分之二市場。可見一斑! 4.高層一心爲民,世界罕見。去農稅、扶貧、抗災…古今中外絕無僅有,他們盡心盡力。 5.中國領導選拔機制世界罕見。中國高級領導選用,須十多年時間考察,沒有任何利益集團可以左右。 6.舉國機制世界罕見。中國想做任何事情,沒有做不成,因爲他們可舉全國財力、人力、物力去辦。 7.新一代年輕人正在成爲棟樑。中國航天航空、核能,電子,芯片,高鐵等領域,擔綱者平均年齡只有39.4歲,他們中40%是回國留學生。 8.中國有世界最完整工業體系。從製造一根針到航空母艦,從設計到成品,不需要任何外援。 9.有龐大金融庫存。中國有近4兆美元儲備,購買美債2.1兆,銀行存款和其它儲備共約八兆人民幣。其金融能力是歐美日俄總和。 10.中國品牌創新世界罕見。世界把個體優秀產品稱爲品牌,而中國則把一種嶄新經營模式作爲品牌,電商,支付寶,共享單車,美團…他們在很短時間創新經營模式創造罕見價值。 11.中國有罕見宏觀調控能力。亞洲金融風暴和美國製造次貸危機,都無法對中國形成衝擊,若她本身可能形成危機亦很快被消減。 12.中國有龐大市場。完全可以靠自我消費推動市場,同時可以迅速處理有害因素。 13.中國把事情思考到幾十年後,這是世界獨一無二。中國有五年、十年規劃,一帶一路是五十年規劃。這種預想預判預設能力,是應對任何各種危機基礎。 14.好的決策代代相傳世界罕見。在許多國家,一個總統一個想法,在中國一句爲人民服務,改革開放用了幾十年,且代代用代代靈,周恩來萬隆會的和平共處五項外交政策,至今仍是中國外交原則。這是守信負責大國的體現。 15.中國龐大基礎設施發展實力,誰亦無法撼動!中國近40年發展,不是單方面發展,而是綜合發展,即便不是世界最好,也絕對是最具潛力! 中國可怕就是這些,威脅也在這些,如果中國本身不出問題,試問誰能把她擊垮 ?中國成長和壯大,誰也無法阻擋!所以我說 “中國崛起,誰能争鋒”
    2 人回報3 則回應5 年前
  • 一部中國人必看的中國現代史大製作紀錄片《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 一.前言: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由兩岸學者專家共同參與製作、兩岸學者專家都可接受的歷史觀點,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史觀紀錄片。這是一部可以提供國中、高中、大學生正確歷史觀,正確認識中國近現史,非常重要的紀錄片,非常需要大力推廣! 這部《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紀錄片對台灣尤其重要,台灣從李賊登輝搞教改開始,把五千年中國史觀教科書,篡改為四百年台獨史觀教科書已經過將近40年,蔡賊英文更肆無忌憚的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在台灣,中國史實際上已經被消失。 台灣人民被台獨課綱已經荼毒將近40年,50歲以下的台灣人民倍受台獨毒素殘害,這些所謂的[人造獨]世代, 他們不知唐宋元明清是我國祚, 他們不知長江黃河五嶽三江是我河山, 他們不認為是炎黃子孫,中華兒女, 他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他們認為中國是外國,認為中國是中共, 他們仇恨中共,仇恨中國,仇恨中國人。 這是這40年來國、民兩黨的不肖領導,把中國史觀教科書篡改為台獨教科書,卻從未導正的台獨化教育結果,也是始作俑者,台奸日奴李賊登輝造的孽。要改回中國史觀教科書,這得花幾代人才能改得回來,教科書若不改回來,這樣年復一年的一消一長,中國人將在台灣消失,這是中華民族最大的罪孽。 這部《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紀錄片正可以撥亂反正,消除台灣人民被台獨的洗腦和汙染。 二.紀錄片介紹: 《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紀錄片共拍攝了六集影片:從中國五千年皇權帝制,到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至北伐、剿共、西安事變、國共合作抗日、國共内戰、撤守台灣,完整歷史紀錄,一集約六十分鐘,共六集,是一部中國現代史的大製作。 本紀錄片由張亞中先生總策劃,這部跨越百年歷史,探討整個中國現代史的歷史紀錄片,由兩岸五十餘位重量級學者共同接受訪問,是迄今為止唯一由兩岸共同參與製作的史觀紀錄片。 本紀錄片資料嚴謹、立場客觀、拍攝地點包括重要歷史場景、費時兩年,耗費一千五百萬元,由兩岸統合學會與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聯合製作。 本紀錄片有助於兩岸人民重新認識百年來中華民族在現代化路徑上的嘗試,體悟中華民族由於內亂外患所走過的滄桑歲月,這是一部可以提供國中、高中、大學生正確歷史觀,正確認識中國近現史,非常重要的紀錄片。非常需要大力推廣! 每部影片都長達1小時,請耐心欣賞。 敬請觀賞~ 三.《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紀錄片 【百年中國-迷悟之間】百年之謎必將成為百年之悟! 張亞中強力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9zZd2bB9s (1)《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第一集-千年巨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_QxT8Jki8 近代中華民族現代化的進程在西方的船堅砲利威脅下被迫開動,在屈辱與壓迫中啟航。 鴉片戰爭開啟千年未有的變局。在歷經火燒圓明園、乙未割 台、巨額賠款等一連串不平等條約壓迫下,或求自強運動,或思維新變法。 最終孫中山等革命軍革命推翻滿清。 (2)《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第二集-萁豆相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iK_3f6Myo&t=10s 民國成立,雖有共和,但人民不識民主真諦。歷經袁世凱稱帝、軍閥割據,政局如麻,五四青英尋求全盤西化,黃埔軍校成立、聯俄容共。 北伐雖完成統一但其豆未停相,人民辛苦。雖有建設黃金十年,但自中原大戰、剿共、長征、國共相殘。 最終日本侵占東北,在壤外與安內何者應為先聲中,爆發西安事變。 (3)《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第三集-烽火滄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n7JLUeA5po&t=4s 台灣在被迫割讓日本後,歷經武力與軟性抗爭,堅持民族氣節、維繫中華民族認同。 對日抗戰促使在大陸形成第一次的民族命運共同體,卻迫使台灣人民捲入為宗主國或血緣母國的掙扎對抗。 台灣光復舉國歡騰,惟在在台灣不幸發生二二八事件;在大陸國共再度內戰,國府退守台灣。 韓戰爆發,兩岸分治。東亞峰火連天,中華民族步履艱辛 (4)《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第四集-探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ixztC6QQ 在蔣介石與毛澤東強人引導下,兩岸分而不離。兩岸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各自探徑尋路。 台灣高舉三民主義大旗,政治上採威權統治,經濟上實行土地改革、發展輕工業發展,文化上尊孔揚儒,推動文化復興。 大陸奉行馬列主義,政治上共產黨專政,經濟上推動重工業發展、實踐人民公社、堅持三面紅旗、發動文化大革命 (5)《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第五集-兄弟登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Z_Po7XAQo 在蔣經國與鄧小平強人引導下,兩岸在孫中山的民生 主義上有了殊途同歸的交集。 蔣經國革新保台、連結中華文化、開放探親重新連結兩岸臍帶,開放報禁與黨禁奠定民主化基礎,主張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小平開動經濟上的改革開放,但在政治上持政治社會穩定應優先的立場,以一國兩制政策收回港澳 (6)《百年中國 迷悟之間》第六集-百年之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MPRw4b_Us 江澤民、胡錦濤持續鄧小平的政經總路線。李登輝、陳水扁在兩岸定位上不同於蔣經國。 兩岸學者共同探討如何鞏固認同、建構共同體、探索現代化路徑。百年中中國的滄桑之路,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休戚與共的 命運共同體。 百年現代化探徑尋路最終目標應是天下為公。星雲大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為百年中國開示與祈福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