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許添盛醫師:家有老人,如何去陪伴?

我認識一位學員,他家裡有位老人82歲了,長了12公分的胰臟的腫瘤,而老人現在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唱歌。而那天我的門診剛好也來了一個老人,他有一些老人癡呆,還有所謂的被迫害妄想,他的被迫害妄想是,他老是想到去世的媽媽。這件事情代表了什麼?這代表了他對去世的父母的心不安,他每次講到這件事情就會對他的弟弟很生氣,因為當年他弟弟對父母比較不聞不問,當父母去世之後弟弟好像都沒有做什麼,而他內心有一種自責和愧疚感,最後演變成被迫害妄想症。

其實,幾乎所有的老人都會有孤單的問題。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比較早的階段是「嬰兒時期」,人要離開世界之前的階段是「老人期」。嬰兒和老人都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之初」和「人之末」,這兩個時期在心靈上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階段,而且這兩個階段都是比較有依賴性的。

可是,當一個嬰兒出生之後,他會得到很多人的注意力。比如,夫妻、家人、朋友一進門就會逗弄這個孩子,不停地說孩子好可愛。

​但是一個年紀很大的老人,通常就像一個古董傢俱,你不會去動他,也不會去用他,只是在記得的時候和他打個招呼。多少的老人即使和家人住在一起,他們也是孤獨的,因為他參與不了年輕人的生活,也參與不了兒子、媳婦的生活。多少老人家其實會在心裡用一句話來安慰自己:「沒辦法,孩子在忙。」多少老人家因著對孩子的愛而默默地忍受自己被忽略的這個事實。

其實,多少老人多渴望他們像嬰兒一樣被逗弄,可是他們大部份都被當成了「古董傢俱」。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多麼地渴望孩子、媳婦、兒子、女兒的陪伴,可是他們又是多麼地識大體,告訴自己不要擾亂孩子的生活,不要造成孩子的負擔。可是老人家的心裡是壓抑了多大的悲傷,他就算因為寂寞而哭,他也不會哭給孩子看,因為他對孩子的那份愛。

所以,那天那個老人家在門診的時候,我就像逗孩子一樣捏老人家的臉逗他玩。他開心得不得了,拼命笑,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好喜歡別人這樣逗他,因為很久很久沒有人對他做這件事情了。

所以,我希望你們給他們老人家必要的注意力。尤其是很多老人家,他們一看到人就一直開口說話,跟你說很多東西。比如我爸爸也是這樣,他有時候一見到人就說個不停,因為他迫不及待地想讓大家知道他的孩子發展得很好。你一定要讓他說,因為其實他好久沒有和人說話了。

所以,有時候在門診,我看到那種一開口就停不下來的老人,我就知道他內心有多孤獨、多寂寞。但是,孤獨和寂寞其實也是自己創造的,因為自己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了。

​如果可能的話,請你們對你家裡的老人像在逗小孩子一樣對待他們。也許以前你的父母曾經很嚴肅,管你很嚴格,或者是曾經很強勢,但是那都是過去了。如果你的媽媽過去曾經很凶,脾氣很壞,你很怕她。媽媽現在可能中風躺在床上,你可以弄媽媽的下巴逗她。難道媽媽會追起來打你嗎?如果她可以追起來打你,那恭喜你,媽媽的病已經好了,不需要躺在床上了。

​如果以前你的爸爸很凶,現在可能有心臟病、糖尿病,然後坐在一旁很孤獨,你可以過去捏住爸爸的臉,說爸爸好可愛啊。爸爸也不會對你怎樣,相反他可能會很喜歡你這樣對待他的方式。

我們通常不知道怎樣跟老人家互動,不知道怎樣跟老家說話,你就把他當成小孩子。其實你怎麼跟他互動、怎麼跟他說話都沒關係,他只是希望有人關心他、有人注意他而已。所以老人家迫不及待讓孩子知道他有多好。其實再怎麼好,老人家內心都會有一種孤單和需要被陪伴。

作者|許添盛
摘自|有聲書《夢、進化與價值完成》
文字整理|泉泉
編輯 | 麥田心靈
歡迎轉載

已過五十的也有好處了!! 高鐵優惠票擴及50~65歲!丨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30日電)台灣高鐵今天宣布調高票價及擴大優惠方案。有一項新增的優惠對象是針對50歲至64歲熟齡客,票價為標準車廂對號座75折。 台灣高鐵說,新增的熟齡優惠,只要乘客是50歲至64歲,憑身分證件至高鐵車站售票窗口,購買週一至週四上午9時至11時,及晚上7時以後的列車,就可享75折優惠。 台灣高鐵發言人賈先德說,現在65歲以上旅客已可享半價的愛心票,但台灣50歲至64歲已退休的人數估計有100萬人。 ~請多加利用優惠時段搭乘(~)給各位熟齡的同學

查看該用戶回報的所有文章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萬華風情 王尚智 老人小孩防疫在家,對於過去向來都在下班後才「驗收」一家人幸福平常的生活,他說他才真正開始覺察「真相」。 七旬老爹這幾天坐立難安。看電視新聞、發LINE群族,顯然也已經到了極限。 他只知道身體健朗的老爸爸,有些相約泡湯、唱歌的朋友,而除了「湯友、歌友」之外,偶爾也還有一起爬爬山的「山友」,另外新北市各區里每一季總都有社團搞個「中南部遊覽團」兩日遊。 無論公車免費、捷運半價、遊覽車出訪都有補助,老伴過世多年的老人家每天幾乎都出門,還是精神奕奕一尾活龍著。 他說,這個年頭,父母尊長能夠身體健康、自我照料、特別是沒有失能失智,那實在是天大的福份了,再無所求! . 他說,看著父親因為居家沒出門,開始日益消沉,不免擔心起來。 安慰的話多了,父親也揮揮手要他不必擔心。 但他還是看出了端倪,一問之下,原來父親有幾位好朋友不幸染疫了。 「不會是因為去萬華吧!」 他也就玩笑的對了句,沒想到老父親以更深的惆悵表情,說出了讓他一下子驚慌的真相: 老爸爸也是去萬華「喝茶」的固定客人,有認識的媽媽桑和同行老友都染疫了! . . 幸運的是,老人家恰好五月都在忙區里社區巡守隊的聚餐開會,只去陽明山泡了湯、山上土雞城吃飯唱了歌。 行程上恰好逃過了萬華的病毒感染期,但他不放心,昨天帶著一家人去快篩,大抵全家都是陰性無虞。 老人家此刻的「不舒服」,一方面是活潑豐富的生活動線如今被疫情掐住了,另方面不免也會擔憂好朋友們的病況。 他說,平常氣色神采飛揚、活動力十足又健康的老爸爸,如今只能在家裡看電視與走動,一下子蒼老許多。 他也就好好與老爸爸敞開心胸的聊開,關於「萬華」與他們老一輩朋友圈子之間的「依存關係」,究竟有多麼微妙! . 聽他轉述了一個多小時,對我而言,心中且聽且百感。 關於萬華,我從大學新聞系時專盯採訪過當年的雛妓議題,之後多年下來對公娼、遊民議題也長期多所追蹤;而除了龍山寺之外,環南市場一帶也是我的民生採購首選。 萬華對我而言,是台北市最「獨特又深邃、人性特別浮沈」的奇妙所在。 但我確實欠缺了一個「出入者」的視角! 即使是茶室消費、即使不免也通達了情與色,但對包括這位老人家來說,萬華的真實狀態或者意義上是:「情」比「色」多! 這裡不只有基於異性之色,還有更多屬於朋友們的「相聚、談笑、歡唱之情」! 尤其他們都已經是「退休、蒼老、社會關係無所立足、家庭角色聊具邊緣,甚至生活獨自寂寞」的老傢伙了。 但在萬華的某個有歌、有菜、有笑、有色的巷弄角落裡,人生有些難以言喻的「重新甦醒且能自我掌握」的感受一個人真正存在,而非「親人附屬、可有可無」的時刻! . . 這一次疫情所揭露,「萬華」成為一種被獵巫與污名的標籤。 但他完全沒有責怪老父親,只是笑笑的聽著,好奇的東問西問,彷彿自己也跟著開不少眼界。 老父親說,雖然他沒機會出國,但他見過「很多國家的女人」!包括越南、印尼、泰國,連烏克蘭、俄羅絲的「金絲貓」都見過。 而且,他也都會跟她們學說不同國家的「我愛你~」,朋友中他被公認說的最標準,是懂「八國語言的人」! 他特別喜歡聽小姐們聊她們的身世來歷,有真有假老人家也都知道,但有些「眼淚/笑容」背後的辛酸是裝不出來的。 其中因為家暴跑出來的真的很多,老人家最後給個一兩百塊小費,也有點資助和安慰的味道。 而最常去的一家的媽媽桑也對他很好,每次唱歌吃飯時,都會盯他有沒有同時記得吃血糖藥。 媽媽桑也很有原則,哪些小姐一看氣色有問題,有吸毒嫌疑,馬上叫她們不要來。 . 他說,他終於明白,那些總要每天去公園泡茶、在涼亭唱歌,每天坐公車上山泡溫泉,乃至「偶爾去萬華」的老人家的心態了。 他對老父親說,等疫情過去些,他準備些維骨力之類的保健品,讓老爸爸拿去送給或探望現在不知怎樣的媽媽桑吧! 我忍不住稱讚他做的真好,是真正懂得「世間真相」,而非跟著「人云亦云」責備親長的好孩子。 而他其實是為了幫老爸爸訂一台卡拉OK盒子來問我網購,希望讓爸爸待在家裡不要太無聊。 聽他聊了許久,我才是收穫最多的人呀!所以我當然毫不吝惜的決定幫他跨海代購,並且決定順道送一套專用音箱給他老爸,謝謝這對父子如此誠實又溫柔的分享與相待~。 我才不會跟著這個社會與媒體,如今對萬華的污名看待! 疫情過後,我也要專程去萬華「龍山寺」上香,感謝菩薩始終「凝視不棄」,所有萬華無數巷弄角落,無論私娼或遊民,所有那些眾多基層人們依然不被人知、遭人嫌棄的各種沉浮起落。
    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三歲孩子問媽媽 媽媽滿臉震驚地看著孩子 不可思議地遲遲說不出話 媽媽還是不相信 但是三歲男孩又不會說謊 她長什麼樣子了? 像Cassie 但是有點小 頭髮像是花瓣 在天堂 這個小女孩來到我身邊 她不停地擁抱我 這一刻媽媽再也繃不住了 想著想著眼淚就流了下來 寶貝 她的頸怎麼了? 她沒有擁抱我 你們沒有擁抱她 媽媽傷心地看了看孩子爸爸 你們說得對 我們沒有 我們 媽媽此刻已經氣不成聲 爸爸看著悲傷的媽媽 走過來安撫 兩人一起抱在一起 一起承擔這份痛苦 幾天前 男孩連著四天高燒 在去往醫院的路上 男孩的狀態很不好 做檢查後 醫生告知男孩欄位破裂 並已經發生了感染 隨後通知立刻上手術 並告訴他們男孩情況很嚴重 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 男孩被推進了手術室 兩人通過醫生也知道 孩子病情很危險 呆滯地在手術室外面等候著 看到別的孩子危機的情況 終於擊垮了爸爸的心靈 無助地他走進等候室 向上帝訴苦並吼叫上帝 別帶走他的孩子 就在此時手術室裏 媽媽則是打電話告知 親戚朋友一起為孩子禱告 焦急不安的父母抱在一起 相互安慰 就在此時醫生出來了 醫生告知了一些情況 隨後兩人急匆匆去往病房 醫生告知已經發生了感染 並且讓家屬做好準備 但男孩卻奇蹟般脫離了危險 男孩說出了在手術室發生的事 他知道自己手術時 手術室外的爸爸崩潰與上帝大吼 另一頭媽媽再和朋友打電話 叫大家一起祈禱 他還看到自己慢慢地飄了起來 然後看到正在手術中的自己 最後走到天堂裏面 進入了天堂裏面的教堂裏 看到了很美的景色 我看到天使 他們隊伍唱歌 男孩靜靜地坐在教堂裏 甚至說道 引起了天使陣陣歡笑 就在此時耶穌走過來 並告知有人想要見到他 爸爸聽了他的描述 不敢不信也不敢全信 害怕兒子是否有精神問題 找到了一名心理醫生 並告知醫生孩子說他自己去過天堂經歷 心理醫生的解釋也沒能讓爸爸信服 可接下來的對話讓父親肯定了一切 回到家的爸爸就拿起阿祖的照片 爸爸終於相信孩子去過了天堂 接下來爸爸研究有天堂這件事 但是媽媽感覺很荒誕 終於兩人因為此事發生爭執 爸爸因為不被理解而抱怨 直到一天 媽媽一臉不可思議 因為這件事只有她和爸爸兩個人知道 媽媽還是不太相信繼續追問 此刻媽媽終於相信了爸爸說的是真的 兩人抱在一起互相安慰著 這件事是真實事件 2010年11月出版了對於天堂的描述 這激勵了全世界數百萬民眾 根據記憶也畫出了耶穌的神照 天堂真的存在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
  • 孩子,我沒虧欠你喔~ 獻給台灣家長 一個美國小孩問: 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答:我有錢,你沒有。 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建立{自己努力}的觀念。繼承父輩祖業...也如此傳承幾代,就此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台灣小孩問: 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答:是...我們很有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 所以台灣小孩被寵壞了~爹努力賺錢,他們就大把花錢...整日遊手好閒,等著繼承財產. 接手父輩產業後...很快揮霍殆盡~應證了{富不過三代}的古訓。 下一個故事,更可以瞭解{東西方}教育孩子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台灣朋友把13歲的兒子送到澳洲伯斯的朋友瑪麗的家,讓兒子見世面...請瑪麗照顧。 以下是瑪麗{照顧}一個13歲男孩的方式﹏ 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說話了:我是你爸的朋友,在澳洲1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是我沒有責任要照顧你的生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你13歲.有基本生活能力了,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洗盤子.洗碗,清洗你自己用過的碗盤,不是我的責任。 洗衣房在那裡,你要自己洗衣服;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 我若有時間,可以帶你去;若沒時間,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自己去玩。 總之,你要設法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住這裡,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這位{不許叫她阿姨,要直呼其名}的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感到很震撼。 因為在台北,他的生活一切,都是爸媽全盤負責。 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他回答:聽明白了。瑪麗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13歲是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做早餐,洗碗盤,洗衣服,以及自己搭車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1個月後他回到台北。 父母驚訝{發現}孩子變了~什麼都會做了,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疊被子,飯後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爸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 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台灣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自己有的,全都給孩子,自己沒有的,也設法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替孩子負起下半輩子的責任,卻忽視孩子的能力和選擇,沒鍛練子女成為真正的成年人。 寵愛,不是真愛! 希望台灣父母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只為孩子活著。 孩子的未來~靠孩子自己尋找...自己創造。無論他們找到的.創造的過程如何,那是子女累積的能量,或許子女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呢! (為了孩子,請轉傳)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因為,有一位高年級的學生投入過多金錢於線上遊戲,做了讓媽媽流下眼淚的事情,所以,我今天集合高年級的孩子說了「三個媽媽的故事」。 第一個媽媽是內心焦急的媽媽。在寒假的第一天,這位媽媽打電話跟我說,具有正義感的兒子不知道要如何面對他的好朋友?因為,她兒子看到好朋友正在玩線上遊戲,而這位好朋友明明就在寒假前到辦公室跟校長承諾~寒假不玩線上遊戲的! 第二個是態度淡定的媽媽。這位媽媽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她家裡的兩個孩子,因為在學校承諾不玩線上遊戲,所以整個寒假都沒有玩,也不再吵不再鬧要玩線上遊戲。 第三個媽媽就是昨天被我們請來學校的媽媽。當我們告訴她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媽媽就掉下淚來跟我說,其實,孩子在家也做了不該做的事。 以上就是三個媽媽的故事。這三個媽媽跟我談的都跟孩子玩線上遊戲有關。 如果你的孩子並沒有玩線上遊戲,請你鼓勵孩子繼續堅持,與線上遊戲劃清界線。畢竟在孩子的求學階段,應該有許多比玩線上遊戲更需要他們花時間去做的事情。 最後,我告訴高年級的孩子:在家犯錯,家人會原諒你;在學校犯錯,師長會原諒你;在社會犯錯,法律會制裁你。 敬請家長與我們同心,引導孩子遠離誘惑,健康成長!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跟你說:「媽媽,我喜歡你,所以選擇你把我生下來」,你會怎樣?相信不少媽媽都聽說過「胎內記憶」這個專有名詞,特別是在小朋友3歲前詢問能得到許多驚喜,有位媽媽在「媽媽經來談心」網站分享她的經驗,結果發現不少媽媽居然都有類似經驗,引起熱烈迴響。 這位匿名的媽媽表示,自己曾看過類似文章討論,因為感到好奇,所以曾試著詢問兩歲多的兒子,結果讓她起雞皮疙瘩。「第一次我問兒子是怎麼來當媽媽的小孩?一開始他沒理我,但一陣子後,他突然說:『我們在雲上面看,很多小朋友,挑喜歡的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我覺得好神奇」。後來這媽媽又問孩子是怎麼來到她的肚子裡,結果他回答:「挑完爸爸媽媽後,會有一個門,走進去就可以住進肚子裡」。這位媽媽表示,之前也曾問過兒子在媽媽肚子裡都在做些什麼,結果兒子說:「裡面暗暗的有水,我都在玩,有時候會聽到爸爸媽媽講話的聲音」,她說懷孕的時候睡前跟老公都會跟肚子裡的寶寶講話,要他乖乖長大,對兒子說的話感到不可置信。 ▲孩子是上天帶給媽媽的禮物。(圖/達志/示意圖) 更神奇的是,這位媽媽第一次懷孕時流產過,為此曾經很傷心,後來有次問兒子,為什麼他要決定要當自己的孩子,兒子竟回答:「因為媽媽一直哭,爸爸也有哭,所以來陪你們」她說,即使後來不管再怎麼問類似的問題,兒子都沒再說過第二次的答案,但因為兒子的這個回答,讓自己更加深信「胎內記憶」。 這篇文章在粉絲團分享後,不少媽媽也分享自身經驗,「我女兒曾在兩歲時要我們叫我們在她還沒出生時叫的小名」、「我大兒子說他來過兩次一次沒長大,因為之前曾引產,他還說第二次是神明帶他來的,因為他喜歡這個家喜歡媽媽」、「我女兒記得當時好多小孩在排隊,輪到她時,她選了我當媽咪」。 ▲文章引起不少媽媽熱烈回應。(圖/翻攝自媽媽經粉絲團) 儘管這些理論、研究很不可思議,甚至有人專家認為「胎內記憶」是無稽之談,或許有人會覺得「出生前的記憶」是小孩的童言童語。有趣的是,或許細節有點不同,但共通點卻很多;可以發現不少媽媽問到的答案都是,孩子住進母親肚子前,都說自己待在一個軟綿綿、無憂無慮的世界「雲上、水中」,他們決定自己想要的母親。不管如何,這些對話都能成為親子間一段有趣的插曲,父母不妨試著問問看,或許會問到更驚喜的答案也說不定。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sun)別讓你的成長拿父母的身軀當墊腳石!你對父母的態度,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你對父母的態度,決定你過怎樣的人生 01 前陣子,我給媽媽在手機上裝了一個視頻軟體,方便她隨時看老劇。 媽媽很喜歡,把之前的梅花三弄啊,渴望啊,年輪啊,都翻出來看。 不過也有不便之處,她對視頻軟體的操作不靈光,不知道怎麼搜劇,也不知道怎麼選集,每次都得讓我幫忙。 她看劇看得勤時,問得也就勤了,難免讓我心情煩躁。有一次沒忍住,我跟她說話的口氣很不耐煩。 那次之後,媽媽好長時間都沒找我給她弄手機。 有一天,媽媽看我吃完飯,就試探性地跟我說:「閨女,不忙吧?能不能幫我搜一下《婉君》,我自己擺弄了半天,實在搜不出來...」 她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說到最後一個字時都沒聲了,顯然沒什麼底氣,怕惹我不高興。 我趕緊賠上笑臉,幫她把電視劇搜了出來。 媽媽的舉動讓我很心疼。從什麼時候起,我那個說一不二的強勢媽媽變得這麼唯唯諾諾了,連找我幫個小忙還要如此小心翼翼。 恍然間才發覺父母都老了。 就在我們漸漸長大,從稚嫩的嬰孩變成獨當一面的大人時,我們的父母也在老去。 他們的精力越來越差,比我們懂得的東西越來越少,讓我們拿主意的時候越來越多,眼界和經驗也被我們比下去,成了時時需要依賴和仰仗我們的老小孩。 我們總以為只要多賺些錢就能讓父母安度晚年。其實父母要的並不是太多的物質,而是一份安全感。 不需要討好我們,不需要在我們面前小心翼翼,不需要擔心自己的衰老和蠢笨惹我們嫌棄。哪怕一無所有,也因為自己的兒女無所畏懼。 我們對父母最好的愛,就是好好保護他們年輕時的「強勢」,讓他們在我們面前永遠有底氣。 我們對父母最好的態度,就是時時把他們放在心上,像小時候那樣在乎他們的喜怒哀樂。 02 一個人對父母的態度,有時會在關鍵時刻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去年,大哥自己創業了,開了一家小公司。本來發展平平,就因為和某一大公司合作,徹底打開了市場。 說起這次合作,其實最開始談判得並不順利。 大哥的公司是個新公司,雖然能力不錯,但在業界還沒有創出亮眼的成績,知名度並不大。 那家公司也是擔心大哥的公司年輕不可靠,並不想把這塊業務交給他們。 眼看合作談不攏,氣氛也尷尬起來,大哥的電話適時響起。 他一看來電人是母親,立馬和大家說:實在不好意思,這個電話非常重要,先失陪一下。 眾人見他如此鄭重其事,都在好奇到底是什麼大人物讓他連生意都可以放下不談。 大哥還沒走出會議室就趕緊接了電話,顯然一點都不敢怠慢。電話一接通,他就親昵地喊了一聲媽媽,然後特別溫柔和緩地與母親對話。 大家都看傻了眼,原來他口中的那位重要人物就是自己的老母親。 就因為這個舉動,那家大公司決定和大哥合作。 那家公司當然不是衝動,他們覺得,這麼重視親情的人肯定錯不了。他和媽媽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也體現著他的穩重和耐心,這樣的人管理公司,自然誠信可靠。 後來,兩個公司合作得很順利。大哥的公司也藉由這次合作在業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後面的業務不斷,財源滾滾。 不得不說,正是對母親恭敬溫順的態度,給大哥的公司帶來了機遇,讓他一路向上,越來越好。 我們對父母什麼樣,我們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能吸引什麼樣的人和事;我們和什麼樣的人相處,和什麼樣的事相遇,我們的生活就是什麼樣子。 疼愛父母的人,自帶貴人緣。他們往往能得到同樣重情重義的人的賞識,從而結下善緣。 相反,一個對父母不好的人,也可能隨時丟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福氣。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你絕對不敢想像日本許多老人竟然連做夢都想著進監獄。 這位70歲獨居老奶奶已經是第四次因為盜竊入獄。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只有在監獄裏才能吃上一日三餐, 生病了能享受免費的醫療, 再不用擔心自己會在家裏孤獨地死去。 在日本西南邊陲的小城岩國, 有一所著名的女子監獄。 這裏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囚犯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 他們都是獨居老人, 為了生存下去而故意犯罪入獄。 這裏的條件跟養老院相差甚遠, 沒有暖氣更沒有體貼入微的服務, 每天還要在嚴密的監管下從事體力勞動, 但在這裏至少能夠吃上相對營養的飯菜, 能夠在舒適的單間裏準時入睡。 即便是生病也能夠得到免費的醫療, 腿腳不便的老人幹的活也會相對輕鬆不少。 本就孤獨的老人還能交上幾個知心朋友, 這裏也就成了他們心中的養老聖地。 每天一大早犯人們都會在一陣清澈悅耳的音樂中醒來, 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整理自己的牢房。 單間裏配備了一臺電視和幾本書籍, 一個洗臉吃一個馬桶, 這樣的環境雖沒有自由, 但每天都能感受獄警的問候也顯得溫馨了不少。 吃過可口早餐後就要參加勞動改造, 腿腳利索的老人每天都要從事高強度的工作, 獄警就在一旁嚴密地監視著, 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勞動後會讓他們在操場適當活動一下身體。 相比於一般的囚犯他們更加服從更加容易管理, 也更加讓人心生憐憫, 即便沒人看管也不會有人逃跑, 因為沒有一個老人會放棄這種比外面好得多的生活, 這一現象更是日本社會的一種悲哀。 而造成這一原因的根本問題在於日本嚴重的老齡化, 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了總人口的28%, 這些65歲以上老人犯罪的比例更是高達22%。 這一代人經歷了日本經濟的騰飛同時也經歷了經濟泡沫的破裂, 許多人是青年時得意, 中年失業或者提前退休然後老無所依, 他們的退休生活基本得不到保障。 由於老齡化的嚴重導致日本的養老金窟窿非常之大,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金甚至無法解決日常的溫飽, 而他們的子女又成長在經濟泡沫破裂的年代, 也是日本著名的低慾望一代, 指望他們養老還不如指望他們不去啃老, 這些年輕人基本都會離開家鄉, 留下年老無依無靠的父母獨自在家, 而政府更是無力承擔這些老人的養老問題, 有能力的老人自然會選擇去養老院, 可是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承擔不起養老院的費用, 所以現如今也能看到越來越多非常魔幻的一幕, 許多退休後的老人會跟年輕人去競爭難得的工作崗位, 因為只有工作才能保證至少不被餓死, 老人們拖著年邁虛弱的身體做著比年輕人更繁重的工作, 雖然很悲哀但能找到工作的這一部分已經是無比幸運的, 還有許多老人根本無法找到工作, 貧窮和溫飽是一方面,孤獨也是困擾他們最大的難題, 正因如此許多老人不得已選擇故意犯罪來讓自己成功入獄, 他們往往都會選擇去盜竊,這種行為對社會的危害較輕, 同時日本對待盜竊犯的處罰相當嚴厲, 一次至少也能讓自己獲得幾年的有期徒刑, 到了監獄吃喝拉撒都不要錢,有免費的醫療還能交到一些朋友, 雖然沒了自由但至少不會再忍受飢餓和孤獨, 最關鍵的是在牢獄裡養老金依舊是照常發放, 幾年的時間至少能攢下一筆,出獄後也能維持一段時間, 直到這些錢用完後他們會繼續選擇這種方式再次入獄, 從而也讓這一奇觀陷入了惡性死循環,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監獄也是採取了各種方式, 每周都會為這些老人們進行心理疏導,甚至還開辦了親子課, 讓老人們學習如何照顧嬰兒以便他們出獄後能夠很快適應, 可是對這些老人來說他們本就是獨居老人, 即便是出去了也沒有孫子能抱, 開辦這樣的課程倒不如多發點養老金填飽肚子來得實在, 本該是用來懲罰罪犯的監獄卻成了許多老人們的庇護所, 實在是荒唐又魔幻, 可對這些老人來說這只是沒有選擇下的無奈之舉罷了。
    9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
  • 早安!昨天我和一個開老人安養中心的朋友泡茶聊天,我問他老人安養中心每個月費用多少,他說標準不同,我們一個月至少3.5萬元,他們定位比較高擋。 我不禁感嘆,富老頭的錢真好賺。 我說你們一個月收這麼多錢,提供的服務能值這個價錢嗎? 朋友猶豫了一下,說這個問題不好講,能花錢買到的基礎設施我們一定是沒問題,但說個不該說的吧,很多事情也不是錢能解決的。 你想,老人真正的體驗是來自床有多貴設施有多完善嗎,其實不是,真正的體驗來源於人。 一個是老人和老人之間,老人也需要社交,安養中心的老人之間一樣會吵架,會拉幫結派,老人會為了老太太爭風吃醋,這還是小問題。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護工的服務精神是個大問題,不是虐待的問題,有監視器在一般也不敢欺負老人,但是他們優先照顧誰,忽視誰,故意引導別人孤立誰,這些東西就直接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 我說你開老人安養中心的你不管嗎? 他說就算我想管,我管得了嗎?你別看這些老人每個月給安養中心兩三萬,我們運轉也是需要成本的,退一萬步講我自己也是要賺錢的,能給到護工手裡的還不就是每個月幾萬元。 你能指望這些每個月領幾萬元的護工真把每個老人都當自己父母伺候?久病床前還無孝子呢。 我說那你們不能多給點薪水嗎? 他說已經給的不少了,我孫子現在讀幼兒園,我就發現很多私立幼兒園收得比安養中心貴,裡面的老師薪水比我們的護工還低。 我根本不敢指望這些老師能為這一點錢把我孫子照顧得多好,照顧得好是人家的情份,沒照顧好也是人家的本分。只要小孩安全不出問題,我們還能要求幼兒園老師做什麼? 老人給安養中心的錢多,我給幼兒園的錢也不少,但是你看護工也好老師也罷,都是上班族,你不能指望人拿四萬元幹四十萬的工作,我要有這能耐還開什麼老人安養中心。 他喝了一口茶,感嘆說,所以還是要生小孩,養兒防老還是有必要的。 我說你這個話就有問題了,護工照顧老人會不周到,但你自己的孩子就能更好嗎?就算真的孝順,也不代表就能一直悉心照顧你,如你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你孩子將來也會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要忙,能貼身照顧你一年,還能管你五年十年嗎? 朋友笑了,我並不指望孩子照顧我,我老了必定也是去老人安養中心。孩子存在的意義在於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這是一個讓你不至於成為別人關注鏈條最底層的保障,有孩子不一定能讓你的晚年生活過得好,但至少能讓你活得不算太差。 我不太理解,他給我講了一段話,讓我冷汗直冒。 他說我開安養中心你以來,發現一件事情,安養中心是一個半封閉的環境,除了安養中心裡老人的孩子會來看望以外,幾乎沒有外界輿論和道德的監督。 而且由於老人需要休息的原因,大多數安養中心是不歡迎無關人士參觀的,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小社會裡,除了基本的法律,起作用的規律是什麼,是 善良和光明嗎? 不。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在養老院裡什麼叫弱,什麼叫強,不是看你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上多有地位,賺了多少錢,而是看別人欺負了你以後會不會有人來找他算賬。 人生到了這個階段,會失去和大部分社會關係的聯繫。 你老的時候,你的同學朋友同事也差不多都在安養中心裡了,有的可能還已經在骨灰盒裡,除了你的孩子,你被欺負了誰還能幫你討公道? 誰又還有能力幫你討公道? 你也別問我安養中心裡不是有監視器嗎,這是人的問題,不是設備的問題。 第一,冷暴力你算不算欺負,而且在安養中心幹久的護工有一千種監視器留不下證據的辦法不讓你找麻煩,而且也不用找麻煩,不理會你的需求就好了。 第二,監視器也需要有人去調記錄才有意義的,安養中心的管理人員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了你自己的小孩,還有誰會願意幫你去調記錄。 我說一個道理,你別說我冷血。對我們開安養中心的人來說,我們真的關心老人開心不開心嗎? 我們只關心老人是否安全活著就好,因為只要老人活著我們就能收錢,就算死也別死在我的安養中心裡。 這時候你看,如果沒有孩子,你在安養中心裡遇到委屈的時候能向誰告狀? 你和護工的矛盾也好,和其他老人的矛盾也好,大部分的時候你自己也解決不了,就只能尋求外部力量,這個時候有孩子你就有外援,即使這個外援不一定孝順,不一定會 出面,但是如果你沒有孩子,你就一定孤立無援。 我說,那要是孩子不給你出頭呢? 他拍拍桌子,說林北不用他出頭,我只需要他存在。 這個後盾不是給你靠的,而是給別人看的,靠不靠得住都無所謂,關鍵是一定要存在,因為他的存在本身就能讓別人斟酌斟酌後果。我還有孩子在外面,你對我不好會有麻煩,大家都怕麻煩。這就是一種制約。 你的身體已經生活不能自理了,但你的思維意識又還沒有到不清醒的地步,你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被欺負甚至被侮辱,你很委屈很憤怒,但是你沒有任何辦法。你能向誰求助呢? 你沒有孩子,也沒有穩定聯繫的社會關係人,你就像一個小孩在學校裡被欺負了一樣無助。 就連報警都沒用,你說警察怎麼管這個? 也許沒生孩子省下了不少錢,也許直到這個時候你依然還有很多很多錢,但是你甚至找不到人能幫你把錢花掉。 錢在年輕的時候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到了某個時期,你會發現錢連尊嚴問題都解決不了,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血緣關係。 他接著說,我還真不覺得血緣關係就有什麼神奇的力量,我也不確定我自己的小孩在我老了以後還能依然愛我,但這不重要,因為他的存在也會受社會監督。 也許他不一定是一個好兒子,但他肯定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是一個不孝子,所以就算是裝,也得裝出最低限度的對我的保護動作,我說的是最低限度。 我這安養中心真是見識到了很多東西,我的要求不高。 我算是看明白了,這安養中心裡其實和幼兒園裡沒什麼區別,小孩子有爸爸有媽媽,哪怕他在自己家被自己的父母打到飛起來,但是在幼兒園裡他就是能直起腰,因為他有人可以告狀,因為別人知道欺負他會有後果。 但是沒父母親的小孩,我不說別人會不會欺負他,老師會不會忽視他,哪怕有一個同學說他是個沒父沒母的小孩,他也等於受到了欺負。人家也沒打他沒罵他,但是他心底能好受嗎? 我付錢送我孫子去幼兒園,還要恭維著幼兒園老師,你認為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在人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身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對你合法迫害嗎? 他沒做違反規則的事情,你抓不到他任何把柄,但他就是能讓你很不舒服。 你現在是一個在安養中心的老人,你想吃什麼東西,其他老人提出來了護工馬上就去拿了,你說了護工就推說他還有事讓你等著。 你行動不便,和護工說想去廁所,護工裝作沒聽到,聽到了也說要你先等著,然後去做其他事,過個半小時再來管你。或者隨口指桑罵槐一句斷子絕孫的老東西,都沒說是誰,但你知道。很多事情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他們也不會管老人說什麼,他們覺得老人已經沒有了自尊心。但實際上,很多老人只是身體不便,但是思維仍然清醒,而且正因為他們的世界裡已經失去了對大部分物質享受的需求,所以他們的自尊心會變得比過去更加強烈。只是他們說了也沒用。 老人能尋求幫助的只有子女,他們在世界上的關係被時間逐漸斬斷,只留下和子女最終也是最親的關係。 這種關係可能薄弱,可能靠不住,但是這就是他們在和安養中心,和其他老人,和護工,和這個世界博弈的時候,手頭最後的籌碼。 如果連這個關係都沒有了,他們就一無所有了,沒有牌可以打,徹底失去主動權了。 他們的餘生能不能活得像個人,只取決於身邊的陌生人能不能把他當個人。 你還年輕的時候,錢可以交換一切。但當你老的時候,錢真的只是錢了。 你有沒有感覺到,你小時候,父母對你是強勢的,你到了現在這個歲數,父母對你其實是弱勢的? 博弈這東西真的是方方面面。 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選擇,衰老畢竟是未來的事情,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準呢,可能等我們老了以後世界就進入全機械化了,到時候也許就不需要養兒防老了。 也有可能哪天就世界大戰了,全人類都玩蛋了,你養兒防老也沒意義了。在明天到來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別人怎樣我不管,生不生導致社會少子化我也不在乎,我就是想在老的時候給自己多一個籌碼。不是我壞,真是我見識的壞東西有點多。 我聽了他這句話,沉默了很久。我想反駁,但他真的見識過這種生活。 最後我想喝一杯茶,一抬頭他也剛好舉杯。我們碰杯,一起心碎。 愉快的小週末,順心愉悅!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我也收到孩子打疫苗通知了,我來跟大家談一下我的做法~ 先說,不管是左派右派都不要來戰,我跟媽媽只是會看醫學文獻的爸媽,我走的是中庸派(我談教養也是),從爸爸的角度去幫孩子做選擇,查了一些內容給大家參考看看: 1、mRNA疫苗通常是第二劑反應較大,可以考慮先接種一劑(我會讓孩子先打一劑,但大家有自己的抉擇不用跟我) 2、如果你的孩子是有潛在慢性疾病的,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比較嚴重,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這族群就跟老人家一樣要打好打滿) 3、莫德納保護力較好一點,但不良反應也多一點;BNT後期的保護力少一點,但不良反應也少一點,這些沒什麼錯。可是我並沒有看到有在比較這兩個mRNA疫苗優劣的文獻(至少到目前沒看到文獻),所以我認為還是要回歸自己最在意的是那一點,因為目前沒有十全十美的疫苗。 4、從國外的研究報告看來,莫德納和BNT兩種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都呈現充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小孩接種後的全身性副作用少。 5、如果很擔心莫德納的副作用,這件事讓你感到非常焦慮緊張,甚至影響到你的生活,那就等到BNT開放施打再讓孩子接種,真的不用逼自己~ 6、父母會考量很多,本來就是正常的,希望社會大眾要同理父母的舉棋不定,因為科學上的萬分之一,都是父母的百分之一百。而且「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本來就是公共衛生上本非常重要的議題。只是要提醒大家,現階段要對疫苗有多一些了解後,再做自身的風險評估。 7、不管你做了什麼決定,就要相信自己,生活中就積極正向的對孩子衛生教育,不要過度焦慮,更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焦慮。原因只有一個,孩子們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你情緒穩定他情緒就穩定。 8、目前文獻上看起來,5-11歲族群的重症率很低(但我沒有說完全沒重症),但打疫苗可以增加一些保護力,父母可以多評估後再做抉擇。 9、文獻上發現打疫苗可以預防「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的發生。另外,美國有研究指出,每百萬個COVID-19確診個案中約有300例發生MIS-C。 10、大家也可以去詢問自己孩子常常看的兒科醫師,因為他們比較了解孩子的體質。 11、我們要客觀持平的去思考,不要把疫苗神話或妖魔化,保護力及副作用哪一個是我們比較在意(每家狀況不一樣是正常),要去分析利弊。 其實,如果這場仗最後一定要打,最終決勝負的將會是孩子的免疫力,我們要讓孩子們運動、營養均衡(少吃零食甜食)、注重睡眠品質、及有穩定的情緒,一定可以打贏這場仗。 希望有幫上一點忙,祝大家的孩子平安健康❤️❤️❤️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南鐵東移拆遷案自救會會長陳致曉表示,「你懷念你爸爸,但是我們南鐵居民的爸爸媽媽,就不是人嗎?就應該被糟蹋嗎?不該被懷念嗎?」 陳致曉指出,賴清德鋪天蓋地抹黑南鐵居民自私愛錢,還造謠說南鐵居民要求政府拆鐵路西邊的民宅,藉此來分化市民,造成鄰居對被迫害者的仇恨與輕視,甚至還有鄰居在凌晨對被害者家庭罵三字經、要我們滾蛋。 陳致曉說,有一些老人不堪家產被掠奪跟人格毀滅,紛紛憂鬱難眠,最後造成許多家庭人倫悲劇,並導致將近40位老人在悲憤中身亡。賴清德還虛情假意對媒體說,會再跟居民溝通不會強拆,但是每一次南鐵案的說明會、公聽會都是警察暴力。 陳致曉也痛批,「賴清德實際上的溝通,就是把百姓當白痴這樣來說謊,不回答百姓的質疑,只想要說服居民買他的建商金主蓋的安置宅,甚至恐嚇我媽媽說,『在台灣抗爭是不會成功的,看苗栗大埔人死厝拆,你們也要這樣嗎?』」 陳致曉也痛心回憶,「我家被強拆那天,台南市政府用凌晨突襲的手段,那時候我爸爸媽媽90幾歲、還在房子裡面,他們就開始用大鋼牙來吃我家,只給我們兩個小時打包」,當時他要求鐵工局讓他把許多建築學者都讚賞的旋轉樓梯自行拆除,結果政府馬上用怪手破壞成碎片,「我們深深感受到,賴清德對我們這些抗爭者的恨意」。 陳致曉指出,南鐵居民只不過是要一個可以跟政府平等溝通的行政程序,賴清德怕官商勾結的真相曝光,死都不給我們一個程序正義,但現在賴清德居然想補程序、補稅,讓他的違建合法化,營建署甚至要配合檢編他家那塊礦業用地,「你是大官,我們只是小老百姓,你的老家惜命命,我們的老家呢?被你強拆了!你懷念你爸爸,但是我們南鐵居民的爸爸媽媽,就不是人嗎?就應該被糟蹋嗎?不該被懷念嗎?賴清德請你出來回應,我們南鐵居民的家是不是家?我們南鐵居民的父母是不是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