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歐美國家一開始就沒做好防疫,所以之後不會也不能清零,但台灣前期基礎打得很好。他認為現在投入資源去盡可能清零,成本絕對小於之後與病毒共存的開銷。政府以台灣人口數估計,若與病毒共存,感染人數可能落在200萬到600萬,死亡人數低則3000,高則達21000人。 但光200萬到600萬的感染人數,是不小的負擔。以目前約每日300個的感染數來看,和疫情失控的國家一天就有上萬人感染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

「與病毒共存」成台灣新常態?前外交官曝嚴重後果:應將成本投入在清零
https://www.storm.mg/article/4280438
郭怜妤 2022-04-10 08:20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大陸人口14.1億 (台灣的60.8倍) 2020/01/24~2022/05/26 新冠死亡5,226人 ●臺灣人口23,196,178人 (中國大陸的1.64%) 2020/03/18~2022/06/24 新冠死亡 5,969人 (已超越中國大陸) ●美國人口335,788,462人 (不到中國大陸的1/4) 2020/03/02~2022/06/24 新冠死亡 101萬 (是中國大陸的193.3倍) ●根據美國的死亡比率:大陸若與病毒共存,將有3億5千多萬人感染、429萬人左右死亡。大陸醫療網還不夠密佈,集體患病,下場將會很淒慘,所以必須封城清零,這是尊重每一個生命。 ●台灣的執政敗類,急著《與病毒共存》,騙老百姓感染新冠就像小感冒,淘汰老弱病殘,以利11月的選舉,不但搞死人數超過60.8倍人口的中國大陸,每日死亡人數也高居世界第一,《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吶》! ❤保有生命勝過一切,相信了民進黨,萬劫不復!
    1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一個快破產的台灣健保,現在蔡政府居然想要愛心普照全世界,外國人只要願意來台二年接受愛滋病治療,後面全由健保局買單了。全球的愛滋病患, 如果要老死定居在台灣,台灣的健保給你們靠, 免費的啦,只有付那少少的部份負擔, 形同免費治療。 我們的疾管署花費龐大照顧本國籍愛滋病患,每年投入的醫藥費用,平均每位16萬元(有此一說35萬元),前二年動用的是公教預算,完全免費治療。 本國籍愛滋病患二年後以健保支付愛滋用藥。 2005年疾管署官員敢說此事實的勇氣令人感佩!當年疾管署推算,到2016年如果沒有積極作為,將會有2,4638人感染愛滋病,這會是一場耗費掉大量社會經濟成本的愛滋浩劫。結果台灣在2009年後,政府真的沒有積極作為,直至去年年底竟有3,3428人感染5,比預估還多了8790人。十年前疾管署的「謠言」已成事實。 2014年中央社報導說,疾管署負擔的愛滋醫療費已經嚴重排擠其他預算,甚至連兒童四合一疫苗都快買不起了。因此由去年起,疾管署規劃愛滋患者服藥兩年後的費用全推給健保給付67。然而,當有一天健保署無法負擔時,要推給誰呢?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2017年1月4日製表 當年的疾管署官員有擔當,敢要求政府成立跨部門防治小組,敢直言肛交是危險的性行為,更呼籲教育部要重視健康的兩性觀及安全性教育,避免青少年受愛滋病的摧殘。2005年本是台灣愛滋感染人數的顛峰期,在大力宣導下,感染人數逐年下降,到2009年時已降低五成。但是,由2010年起,感染人數又開始躍升。特別15-24歲的年輕族群竟佔感染人數三成,光是去年就有697位感染,其中近九成是因男男性行為傳染。這是現任疾管署官員失職,還是教育部積極推廣同志養成教育所致呢? 2005年疾管署官員指出,通報的愛滋感染人數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實際的感染人數是通報人數的五倍,因此政府若再沒有積極作為,到2021年,台灣在醫療成本、社會成本、生產力上的有形總損失將上達2兆,帶來如海嘯般的衝擊,造成整體國力的嚴重下降。 問題是~台灣健保的神奇愛心大傘,可以撐起收納全球數以千萬計的愛滋大軍嗎? 台灣艾滋病醫藥生產商-宇昌生技(現改名上櫃為中裕製藥),是蔡英文創立,蔡家人投資,台灣未來艾滋病患越多,該公司越賺錢。所以綠政府目前大力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給予艾滋病患健保,對全球艾滋病患造成吸引力,這就是目前這些政策的幕後原因。
    1 人回報3 則回應6 年前
  • 轉傳參考:疫苗無法防止重症,反而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機會! 作者:李偉平教授 經歷:台北榮總主治醫師 1.大數據證實,新冠疫苗沒效! 2.刺突蛋白,使全身器官提早老化!年輕人會折壽! 3.疫苗無法防止重症,反而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機會! 4.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早就可以關了! 5.疫苗副作用國際學期刊,報告例子數不完! 6.40%器官損傷才會有明顯症狀! 7.副作用都是真的!台灣已有10萬人發病! 8.4大疫苗增加癌症及神經性病變! 9.4大疫苗都會引起自身免疫反應! 10.刺突蛋白,會進入胎兒細胞! 11.兒童打疫苗,未來會有可怕的後遺症! 12.疫苗,危險在慢!器官慢慢衰老!檢查不出! 13.疫苗抑制DNA修補! 14.被政客騙,打殘沒人理! 15.棘蛋白進入染色體難清理! SARS-CoV-2經過兩年人體細胞的RNA editing作用,2021年12月以Omicron突變株出現,應該是替新冠疫情收尾。兩岸超過八成人打滿兩劑疫苗,Omicron清零卻越做越吃力,基本上已不可能清零,因為Innate immunity已被疫苗破壞。如果人類沒打疫苗,疫情將如非洲奈及利亞,如下圖: 奈及利亞疫苗施打率低,Omicron確診波峰跟之前相近(1500-2000人),死亡人數也較少。疫苗在短期小規模數萬人的研究,會得到抗體保護力的正面結果,但時間拉長、增加到數億人的大數據,會顯示疫苗不但沒效,而且有害,因為疫苗會破壞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使Omicron容易突破天然抗體Natural antibody及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的防線,在鼻咽喉建立感染基地,使確診人數暴增3-4倍。 疫苗是打進去的,動用全身的淋巴組織去製造對抗單一病毒的抗體(但只有3-6個月效果),然而不打疫苗的成人,免疫系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出這種蠢事。大部分的成人一生之中都不會動用全身淋巴組織去對抗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果有,感染一定嚴重到住院,請問你一輩子因全身性的感染住過幾次院? 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免疫系統只動用鼻咽喉MALT(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輕易就產生可長可久的免疫力,不必勞師動眾,耗損「國力」—你的體力及免疫力。 如上圖(美國與全球),打疫苗不僅無法抑制感染,還會增加3-4倍感染率,對死亡人數也沒有降低的效果。 https://m.facebook.com/groups/2631156670524235/permalink/2850721735234393/?sfnsn=mo&ref=share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傳) 分享我今天做的筆記:醫生江守山說他不與病毒共存,他不要染疫。感染時的嗅覺神經是通到大腦,所以最近很多小孩子感染得到腦炎死亡。肥胖的人,有很多脂肪幫忙傳遞病毒。高血壓有很多ACE2的受體,染疫容易變中重症。 維生素D經過醫學實證的研究可以降低住院率,降低變成中症的住院率。可以降低住院後的插管率。插管後再使用D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吃的時間不對就是沒效,已經無法降低死亡率。就像治療新冠的“瑞德西偉”早期用有效,病人插管以後再使用已經無效了。維他命D確診前吃可以降低染疫,確診後吃降低中症率。全脂牛奶,黑木耳含豐富的D。 重症裡面,經研究發現Omega 3很低,有吃魚油可降低感染率,同時住院者清除病毒的時間是沒吃的人的一半的時間。吃魚油組的死亡是對照組沒吃魚油的死亡的7分之1。鯖魚、秋刀魚、鮭魚、土魠魚都是台灣排名魚油含量高的前4名,這個油是可以消炎。 維生素D對死亡無效,但是蜂蜜跟魚油對死亡有很大的幫助。蜂蜜經過研究裡面有雙氧水,蜂蜜一直喝就幫你消毒鼻腔喉腔的病毒,可以抗病毒。蜂蜜經過研究可以阻斷病毒的複製,每天分3次喝,一次10到20克,看身體的重量,1公斤約1克。 經過研究鋅可以阻止病毒的複製,死亡的人身體裡面的鋅最少,鋅最多的不需要住院,川普染疫的時候就有吃鋅,很快又活潑亂跳的跑出來。對抗病毒要40毫克的鋅,而且是天天要這個劑量。 回家第一件事情不能講話先用水漱喉嚨,有研究發現,不論你是用消毒水,水,茶水或者是鹽水漱喉嚨,可以把在外面帶回來的病毒,病毒的棘蛋白拿著假鑰匙在那邊等待進去,你用水漱喉嚨把它清掉一些。即便是染疫,可以用鹽水把呼吸道清一清,可以避免傳染給家人,也舒緩喉嚨不會像拿美工刀割的感覺一樣痛。漱漱喉嚨,這種不花錢的事,沒有風險的事情,大家應該好好去做。最終的人照著上面的飲食,會有80 %的人不會染疫。 醫生江守山一向不認為這個病毒是可以共存的,絕對堅持讓身體不與病毒共存,因為,已經有研究指出: 1.染疫後大腦會萎縮,麻煩的是,大腦是不會再生的,萎縮的地方是海馬旁廻(這個是眼,額,顎皮質)會影響記憶力跟思考造成失智症,這個不像流感,比流感超䐬多了。 2.更糟糕的是只要染疫,心血管疾病者在一年內變重症者增加了好幾倍,輕症者增加成心血管疾病者近20%,至少1年內可看見的現像是會增加很多心血管疾病者。更糟糕的是經過研究,染疫的人,輕症者會增加24%的糖尿病機會,重症者會增加2.59倍糖尿病的機會。這個很糟糕的疫情來的時候,這個世界增加很多醫療照護的需求。糖尿病不會好,失智症很難好,心血管疾病者要反覆開刀裝支架。增加人生很多的麻煩,還會侵入男性的睾丸,降低生育率。 以上 4篇的研究有兩篇是nature做的研究。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貼》 第三劑疫苗 該不該再打? 台灣的疫情 如何happy ending ? 我不是疫苗專家, 照道理,我沒資格,談論這樣的話題! 但全球的疫情,已經衍燒了兩年,這當中,事實上,有很多端倪,是可輕易了解的。 全球疫情剛起的時候, 很多自稱的疫苗專家,公衛專家說: 一個國家, 只要有80 %的老百姓,打滿兩劑疫苗,整個社會就會有群體免疫 , 疫情,自然就會慢慢無疾而終! 現在兩年過去了, 疫情不僅未見稍緩, 全球疫苗施打率最高的國家,如美國英國以色列等, 現代都準備要打第四劑了, 原先說好的兩劑就夠了,說好的群體免疫,在哪裡呢? 打疫苗的第一個最重要的作用,是阻斷大眾的傳染鏈 , 就是因為以上這些國家,感染的人數,不斷地擴大,阻斷不了傳染,所以必須要再打第三劑,再打第四劑。 台灣,最近,疫情又起,也是陷入這樣可笑的惡性循環, 打兩劑不夠了,政府現在拼命鼓吹再打第三劑! 打疫苗的第二個重要的作用是, 防止重症;台灣因施打疫苗而死亡的統計人數,目前約1400餘人, 因自然確診而死亡的人數,也不過才約800餘人。 疫苗專家,公衛專家說,打疫苗可以防止重症,請問這些1400餘人死掉,算不算重症? 很有良知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說, 因施打疫苗,血液中所增加的高抗體, 不代表高保護力, 最近台灣的疫情, 中重症患者當中, 有很高的比例,已施打了兩劑疫苗,或三劑疫苗, 就是證明。 既然打了兩劑苗三劑疫苗的人,仍然 確診,得到中重症,那為什麼還要繼續再施打疫苗呢? 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說, 病毒株不斷的變異, 新疫苗研發的速度,永遠也趕不上病毒株變異的速度, 所以,現階段,施打的疫苗,只是應付一下現階段的疫情而已! 並沒有辦法抵抗的太久的! 當病毒株從Alpha, Delta,,Omicron,到目前的BA,2,不斷變異時, 新疫苗的新保護力,夠嗎? 全球疫情的終點,到底在哪裡呢? 但是大家也不用恐慌,不用絕望! 物極必反,隧道黑暗的盡頭,終就會出現光明的! 根據彭博社新聞報導,以色列的研究提出了全球最大研究結論,比較了「COVID 自然感染的免疫力」,與「全球最高疫苗接種率之一」的疫苗所產生的保護力,他們發現疫苗接種者的染疫率,對比自然感染的免疫者,反而更高達13倍。 自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公衛專家始終憂心,疫情將席捲非洲,奪走數百萬條人命,但兩年即將過去,既無豐沛醫療資源,也苦等不到疫苗的非洲,卻未如專家預測出現災難疫情,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為這塊大陸擋下災厄? 根據美聯社,非洲目前僅6%人口,完整接種疫苗,但數個月以來,卻都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週報中「疫情最輕微」的區域。 另據報導,印尼全國人口中,只有30%打過疫苗 ,但根據檢測統計,卻有90%的人身上,已有經自然感染的高抗體。 由以上具體資料,可以了解, 人類所需要的並不是疫苗,而是身體自然的免疫力 憑藉著,身體自然免疫力,印尼及非洲都打敗了covic-19,戰勝了疫情。 台灣疫情,如何Happy Ending呢? 就是整個社會,如非洲般, 將疫情視若無睹,大家就會自然的感染,自然的感染,就會加強你的免疫力,所以根本不需要,再打第三劑, 而且自然感染的保護力,遠比施打疫苗的保護力還高。 也就是讓covid-19的自然染疫,產生眾多個體的自然免疫力, 再逐漸慢慢擴大成,整個社會的群體免疫,來取代疫苗的施打。 病毒的清零,既然已不可能,就讓病毒融入社會,跟這個社會,和平共存吧! 筆者 陳明致 2022/4/13 本篇文章 極為重要 歡迎多多轉傳 謝謝你的關心 備註: 1 目前台灣社會,Omicron染疫的統計狀態, 99.8%為輕症, 只有0.2%為中重症。 2 害怕中重症的人, 可利用以下自然醫學,事先好好增進個體免疫力的方法:如攝取高劑量的維他命c, 多多補充大蒜精, 鋅,鎂,多多曬太陽 ,或補足維他命D, 好好改善自身的三高等慢性病等。 有了這樣的充分準備 ,即時確診 也可能是無症狀,或頂多輕症而已!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下)這是來自台灣定居香港的朋友親身經歷染疫的紀錄,分享一下,做為參考: 台灣確診人數一直增加 我想用自己在香港確診Omicron到復原的經歷給大家一些建議(已打兩針復必泰BNT) 香港從年初開始就確診暴增 高峰期每天有五六萬人確診 開始爆增的時候,醫療體系早就已經沒有位置安置每一位確診者(儘管香港政府有蓋許多隔離設施,仍然跟不上確診的速度) 陸續身邊有許多朋友確診,從一開始的慌張,到後來已經習以為常 我和老公從年初已經都是Home Office 我們也都很少出門,朋友聚會更是沒有 我們也機乎不在外面餐廳吃飯 而且我們連爬山都戴著口罩😷 所以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哪裡被傳染 專家預估香港有超過一半的人都確診過 3/16晚上我有些許喉嚨痛,以為是課上太多講太多話造成的,沒有特別理會 3/17早上感覺自己有點熱,量了體溫37.3度(正常來說也不算發燒),做了快速測試後出現明顯的兩條線 3/17我確診了(那天還是我的結婚紀念日) 香港的房子都很小,大部分不會有套房,都是共用廁所居多,這也是為什麼香港爆的那麼快的原因,大部分家裡一個人確診,其他同住家人都會確診,但我們成功防止了老公女兒和傭人被我傳染✌🏼台灣的房子空間大,也很多有獨立廁所,所以有家人確診真的不需要太恐慌 ✅確診期間的症狀: 1.第一天持續高燒38-40度,吃了特效退燒藥會退,但藥效退了又燒起來,要一直補特效退燒藥和用退熱貼輔助 2.第二天改為低燒37-38度,持續吃退燒藥,有點喉嚨癢,但喉嚨不痛也沒有咳(不幸中的大幸) 3.第三天已經生龍活虎,在房間唱歌跳舞 4.第四天已經無任何症狀,只有容易疲倦 5.第五天頭昏昏的 6.第六天快測陰性 7.第七天快測陰性 8.雖然已經陰性,但第八天和第九天我還是自己待在房間 9.第十天出房門活動,但一樣戴著口罩 10.直到今天我的同住家人都沒有被我傳染 ✅確診者家居隔離怎麼做: 1.確診者在房間關門隔離,只有上廁所才出房門 2.全家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3.家裡所有人24小時戴上口罩,包含睡覺 4.確診者使用完廁所,自己將所有摸過的地方用酒精擦拭消毒(包含電燈開關) 5.確診者消毒完廁所後,同住家人再消毒一次 6.準備一份餐具(洗碗時記得戴上手套)或免洗餐具給確診者 7.同住家人都採用分食方式用餐,不共餐 8.準備一個小桌子放在房間門外,把確診者需要的物品都放在桌上(避免直接接觸) 9.確診者除了戴口罩外,要戴上手套才可以出房門 10.確診者最後洗澡(因為洗澡很難戴口罩,口罩濕了也沒功用,所以最後洗可以降低同住家人在洗澡時被傳染) 11.同住家人在廚房洗臉刷牙,不要在廁所做(減少不能戴口罩時的風險) 12.確診者的衣服分開洗 13.每天家裡都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產品消毒(如地板、櫃子、桌椅等等) 14.確診者用過的衛生紙和垃圾另外用塑膠袋裝好並密封 ✅家居隔離需準備什麼: 1.大量酒精、消毒濕紙巾、口罩、塑膠袋 2.單次性手套(確診者戴並每天更換) 3.大容量水壺(可減少裝水次數) 4.大量寶礦力(頭一兩天機乎沒有食慾,喝他增加一些體力) 5.特效普拿疼(止痛和退燒,我只有吃特效的有效,吃一般的退不了燒) 6.退熱貼片、冰枕(物理性退燒) 7.清熱飲、止咳喉糖(喉嚨痛用的) 8.血氧機(家中有小孩老人比較需要) 9.維他命(補充營養,頭兩天沒食慾) 10.準確的體溫計*2(確診者和同住家人分開) 11.足夠的快速測試 12.蓮花清瘟膠襄(香港很多人吃了有退燒,但體寒的人不適合,台灣不一定有賣) 13.愉快放鬆的心情(很重要) ✅康復後的後遺症: 1.腦霧(可google 查詢詳情) 2.容易疲倦(大概持續一週) 我的後遺症大概只持續一週就逐漸消失了~ 我有朋友失去味覺嗅覺,幾個月後也恢復了 如果你問我清零和與病毒共存我選哪個,很肯定是與病毒共存,儘管生病不舒服,但真的只是像重感冒一樣,提早準備所需物品,平常心面對即可,確診了還會得到抗體,其實也不錯^_^
    25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院士,他同時也是是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的主持人,他的分析和建議如下: 目前Omicron已經是台灣主要的病毒株,指揮中心策略上往共存移動是對的方向,但是目前有些政策及傳遞的訊息可能無法持續也有改善的空間。因為: (1)Omicron和之前的alpha/beta/delta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的疫苗是基於alpha病毒株而開發,雖然打滿追加劑確實可減少重症及死亡,但是無法預防感染。加上Omicron潛伏期短/高度傳染性的特色,防止感染難上加難。還好它引起的是輕症,病程及能傳染的時程皆縮短。 (2)所以之前高度重視的疫調及足跡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在避免感染會徒勞無功!除非能做到極嚴格的隔離或與人接觸皆適當佩掛N95。由此意謂在無症狀的一般人做篩檢意義不大且浪費資源,只有在那些和易受傷害族群接觸的人,如醫院和療養院的工作者,才有必要。 (3)雖然住院率和死亡率低,但是若以0.04%的死亡率,則2300萬人仍有機會上看9200人死亡;0.4%住院率,也會有92000人的住院,所以關鍵在於如何讓易受傷害族群免於進展成重症。目前用於alpha/beta/delta的抗體或remdesivir,對於omicron成效不彰。反而口服抗病毒藥物,不論是輝瑞或默克公司的藥,可預防死亡率(減少85%以上)及住院率。paxlovid在臨床試驗效果較佳,惟有很多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所以有些老年人反而無法使用;molnupiravir對孕婦有mutagenesis,但是對那些已經過生育年齡的老年人則很安全。 基於以上理由,應該傳達以下訉息給大家:(1)和之前的病毒株相比,omicron已經是不一樣的疾病,而且台灣整體對omicron沒有免疫力。台灣之前在全國民眾的合作及犧牲下,對前幾波造成全世界巨大損害的防疫做得非常好,這一成果屬於全民配合及指揮中心領導有方。 (2)儘管無人可免於omicron的感染,然有鑑於多數軽症,因此我們的公共政策應轉向治療高危險族群而非預防感染。 (3)之前受政策而嚴重影響的族群及團體,在此波公衛政策更改時應優先考慮讓其復原。(4)之前有些政策對民眾相當混亂,此波應該更具邏輯及一致性。例如要求民眾在戶外帶口罩,但是室內群聚卻不用,就自相予盾! 個人因此建議政策調整為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人民的生活: (1)對易受傷害族群,如老年人及有嚴重共病者,注射疫苗,甚至可派護理人員到安養院提供注射服務,目標是讓目前65-75只有30%及75歲以上的44%再打好打満。 (2)使用「測陽即治療」(test positive and treat),在未有明顯症狀即治療的花費遠比住院便宜。 (3)不須再把輕症放在檢疫所、旅館或醫院。 (4)建議但非強制那些和COVID-19 omicron密切接觸者,若是無症狀,且須和其他人接觸,帶好口罩5天。 (5)不要對無症狀個人檢測,除非他們的工作要求。 (6)不要再關學校、工廠、辦公室,只因有陽性個案。 (7)不要再強制帶口罩,否則處罰,除非是狀況4。 (8)不要再強制隔離,對陽性者建議帶口罩,且不要和他人共餐。 (9)不要再對國外來者做檢測或隔離,國內已經比國外國家高,沒有理由對沒有症狀的人有兩套不同處理劇本。 以上建議是希望國家資源用於救命,而非收集感染人數的數據。
    2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網路上有另外的觀點 防疫策略,這是個賽局,也是個賭局。 這兩天最紅的就是英國的達爾文防疫策略。 簡單來說,就是物競天擇、消極防疫。 為何採取這樣的防疫措施,其實很簡單, 就是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防疫這是一場全世界國家一起參加的賽局, 每個國家都採用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但對全球卻是未必。 全面防堵疫情,如果可以,每個國家都想做, 但絕大部分國家知道自己辦不到。 至此,可以把防疫路線分為兩個代表路線。 一個是台灣路線,邊境防堵,死守要塞。 少數進來的火星及早撲滅, 後方交給堅強的內部醫療體系。 一個是英國路線,輕症不檢驗,重症交給政府隔離, 政府想辦法給予醫療。 就像敵人已經進來,防線撤守到城市內, 打城市游擊戰,請大家生病就待在家, 不要拖垮國家的核心戰力。 只要人民都願意配合, 約莫估計死亡人數在數十萬上下即可停損。 世界各國策略都在兩者之間, 例如南韓就偏台灣路線,東南亞及非洲偏英國路線。 還有在中間的,例如美國、歐盟各國,中間偏台或偏英。 台灣是海島國家,邊境有守住的可能性, 所以政府選擇投入在要塞,守住機場及港口來往的人, 進來居家檢疫、隔離。 要知道每個防疫措施都有成本, 台灣提高每個國民的意識, 禁止大型活動,犧牲相當多的經濟, 換取人民的健康。 這是個取捨,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說很好。 這個防疫措施建立於幾個前提, 第一,邊境好守,能守住大部份的入侵。 第二,民眾願意配合,普通醫療普及。 第三,假設疫苗能做出來,不必永久防守,希望一年能有疫苗。 再來提英國, 英國是海島國家,照理也有本錢跟台灣一樣, 打邊境防守戰。英國公衛體系也發達, 像是BBC做的BBC大流行手機APP模擬新型流感病毒傳播, 找出節點加以防禦的社會實驗,可以大幅減少防疫成本。 我覺得台灣可以學來做一次。 英國跟台灣有許多相似, 不過他們選擇不切斷隧道、照常生活, 這會是跟台灣最好的對比。 歐陸會選城市戰,是因為他們沒得選, 因為歐陸邊境相連,完全沒有邊境防守的可能性, 所以被迫選擇城市戰,以減災為主。 英國選擇了經濟,而非邊境防疫, 這很明顯就是賽局下的考量, 他們不是做不到台灣的全面防堵, 只是不願意做。 賽局的四種策略,可以參考表格, 看的方法是從左側欄本國策略出發, 看外國策略,看自己得到幾分。 策略一,全世界的國家都全面防堵,升級戰時緊急狀態。 除必要公務人員,所有人關在家裡一個月,食物軍方配給。 優點:病毒很快能控制下來,不會蔓延。一個多月即可控制疫情。 缺點:全世界經濟斷鍊,大量公司倒閉,約等於金融海嘯。 總評:長痛不如短痛,全世界國家+100分,各國均分。 策略二,全世界都採減災,輕症全面在家休息,重症拉出來隔離。 經濟活動照舊。一年內死亡約一億五千萬人口正負一億人。 優點:病毒一年內感染全球人類,而後存活的人擁有群體免疫力, 後期R0值急速下降。經濟些微受損,但因死亡大部份為年長者, 各國社福費用下降,人均生產力上升。 缺點:人道危機,全世界回到無抗生素的時代,生病就靠自身免疫 力康復,撐不過的就死掉。 總評:全世界國家0分,各國沒輸贏。 策略三及四, 部份國家減災,部份防堵。這就是現況了。 疫苗快速一年內出現的話,防堵國家+200,減災國家-100 因為病毒流竄全球,不會消失。 防堵國家社會穩定,國家名聲上升, 經濟短期衝擊,社會信心快速恢復。 減災國家白犧牲了,一年後大家都有群體免疫力, 之前的2%白死了,國家從傷痛中走出需要一陣子。 但是如果疫苗出不來,或是數年才出來, 那減災國家-100,防堵國家-300。 減災國家扣分是一樣的,反正都是要得病。 但防堵國家從天堂掉入地獄, 花費大幅防堵成本,但最終還是破城, 而因國家在邊境戰已花費大量國力, 卻等不到疫苗支援,力盡城破。 跟生孩子,吃自然產陣痛加剖腹產癒後全餐一樣慘。 總評: 疫苗時間決定台灣是天堂,還是地獄。 英國已經沒差了,註定要死數十萬人。 總和而言, 策略一二都是辦不到的事, 儘管這兩個策略對世界最好。 如果各國齊心,人人能自律的大同社會, 那這個病毒早就在中國發生時,中國向全世界求助, 全世界挹注資源,中國戒嚴管制,讓病毒在中國絕跡。 但這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現實。 還有道德風險,就是如果預知全世界會支援, 那本國就可以不用花太多資源在醫療體系上, 反正世界會支援。 策略三、四 就是現況,是成是敗取決於疫苗出現時間。 這個世界線只有兩個分岔點, 第一個分岔點是中國是否有效在武漢撲滅疫情, 沒撲滅就註定了全球大流行。 疾管署研究員何博士,在過年時, 對可能有無症狀感染,就提出了難以防範的推論, 極可能變成季節性與人類共存, 這個判斷時間比全世界的專家早了一個月。 第二個分岔點是疫苗, 是否有效、安全性、出來的時間點。 病毒是小幅變異嗎? 這兩個分岔點,決定了世界的走向。 2020.3.14 Jimmy Lin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臉書 五四感懐(一):一士之諤諤 疫情確診屢創新高,人心惶惶,今天是五四,台灣有民主,但是抗疫須要的是科學,只不過過程還要經過人性的試煉。正知正念才能有穩定的心去面對無知的恐懼和挑戰。郭沛恩院士是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的主持人,他今天以英文傳來重要訉息,除了提醒paxlovid和molnupiravir 在對抗COVID-19的精準用藥外,有一些策略及大方向思維,非常值得參考,我徵得其同意,簡譯如下: 目前Omicron已經是台灣主要的病毒株,指揮中心策略上往共存移動是對的方向,但是目前有些政策及傳遞的訊息可能無法持續也有改善的空間。 因為(1)Omicron和之前的alpha/beta/delta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的疫苗是基於alpha病毒株而開發,雖然打滿追加劑確實可減少重症及死亡,但是無法預防感染。加上Omicron潛伏期短/高度傳染性的特色,防止感染難上加難。還好它引起的是輕症,病程及能傳染的時程皆縮短。 (2)所以之前高度重視的疫調及足跡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在避免感染會徒勞無功!除非能做到極嚴格的隔離或與人接觸皆適當佩掛N95。由此意謂在無症狀的一般人做篩檢意義不大且浪費資源,只有在那些和易受傷害族群接觸的人,如醫院和療養院的工作者,才有必要。 (3)雖然住院率和死亡率低,但是若以0.04%的死亡率,則2300萬人仍有機會上看9200人死亡;0.4%住院率,也會有92000人的住院,所以關鍵在於如何讓易受傷害族群免於進展成重症。目前用於alpha/beta/delta的抗體或remdesivir,對於omicron成效不彰。反而口服抗病毒藥物,不論是輝瑞或默克公司的藥,可預防死亡率(減少85%以上)及住院率。paxlovid在臨床試驗效果較佳,惟有很多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所以有些老年人反而無法使用;molnupiravir對孕婦有mutagenesis,但是對那些已經過生育年齡的老年人則很安全。 基於以上理由,應該傳達以下訉息給大家: (1)知之前的病毒株相比,omicron已經是不一樣的疾病,而且台灣整體對omicron沒有免疫力。台灣之前在全國民眾的合作及犧牲下,對前幾波造成全世界巨大損害的防疫做得非常好,這一成果屬於全民配合及指揮中心領導有方。 (2)儘管無人可免於omicron的感染,然有鑑於多數軽症,因此我們的公共政策應轉向治療高危險族群而非預防感染。 (3)之前受政策而嚴重影響的族群及團體,在此波公衛政策更改時應優先考慮讓其復原。 (4)之前有些政策對民眾相當混亂,此波應該更具邏輯及一致性。例如要求民眾在戶外帶口罩,但是室內群聚卻不用,就自相予盾! 個人因此建議政策調整為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人民的生活: (1)對易受傷害族群,如老年人及有嚴重共病者,注射疫苗,甚至可派護理人員到安養院提供注射服務,目標是讓目前65-75只有30%及75歲以上的44%再打好打満。 (2)使用「測陽即治療」(test positive and treat),在未有明顯症狀即治療的花費遠比住院便宜。 (3)不須再把輕症放在檢疫所、旅館或醫院。 (4)建議但非強制那些和COVID-19 omicron密切接觸者,若是無症狀,且須和其他人接觸,帶好口罩5天。 (5)不要對無症狀個人檢測,除非他們的工作要求。 (6)不要再關學校、工廠、辦公室,只因有陽性個案。 (7)不要再強制帶口罩,否則處罰,除非是狀況4。 (8)不要再強制隔離,對陽性者建議帶口罩,且不要和他人共餐。 (9)不要再對國外來者做檢測或隔離,國內已經比國外國家高,沒有理由對沒有症狀的人有兩套不同處理劇本。 之所以做以上建議是希望國家資源用於救分戶而非收集感染人數的數據。
    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疫情中三個女人的故事》 *她是我的某一個廣播節目的製作人,我們已經一起工作15年。她的先生輕信謠言,認為Omicron 只是輕症:還可以「群體免疫」,反正打了三針。為了公司業務,經常交際應酬。 妻子勸不聽,星期一,先生確診。 先生先到外地郊區的房子自我隔離。 向來盡忠職守的她,上星期一慌張的告訴我,她已經被匡列,我立即安撫她,不要慌張:妳先生確診了,他年輕,你也年輕,倆人都沒有大病,都打好疫苗。好好要照顧的是女兒,因為她很小,還沒有 疫苗可以打,Omicron 對於各年齡無差別攻擊。美國、日本、韓國、香港⋯⋯一、二月左右,因為Omicron 住院病人有1/3是兒童。所以雖然孩子和爸爸接觸不多,但要格外小心。匡列的人是妳,但把孩子隔離起來,因為她沒有能力照顧自己。你替她做菜,準備食物⋯⋯放在門口,和她保持距離。 順便問一下:先生有沒有保新冠病毒險?她回答:有!我勸她別生氣,心想得病賺十萬,隔離賺五萬⋯⋯她才在電話慌亂聲中,破涕為笑😂。 但偽裝的歡樂只過了一天,幼小的女兒不幸確診了,發燒40度,上吐下瀉⋯⋯她急忙帶著女兒去醫院PCR,結果醫院已滿患,醫護無奈地叫她回家。女兒不符合住院資格。根據官方最新政策,必須要抽慉、心臟衰竭⋯⋯才可以入院,或是更小年齡如兩歲以下、12個月才能接收入院。 女兒確診上午做PCR那一天,台灣一天確 診個案破了三萬,在新北市,各大醫院離醫療癱瘓,只有一步之遙。醫院這樣做,是不得已。 一個母親的心,看著年幼的孩子,拿到一包普拿疼等,沒有公告的瑞德西韋,更沒有醫界公認最有效、政府採購不足的輝瑞 Paxiovid⋯⋯這些藥物依據藥廠建議,都是一確診初期立即服用,才有療效。在美國,它一套五天劑量530美元,任何人確診,和醫師FaceTime ,處方簽即送到三大連鎖藥房,CVS、Walgreens 、Walmart ,或是其他患者指定方便的藥房。 台灣政府嚴格管制,忘記他們管制的是人民的一條命,規定只有住院者才可以享有以上藥物。但醫院飽和,無法收治,儘管病情嚴重,不只不給新冠病毒藥,上吐下瀉點滴也不能打,請回家,答案就是一包感冒藥包。醫護很親切,但政府就是玊,王説了算,錯了不可説,或是説了也沒有用:雖然我們以為自己住在民主社會:卻忘了,我們除了愈來愈堅定的台灣意識,其他公共政策品質,愈來愈慌亂離譜。 於是我的製作人帶著女兒回家,她才不到九歲,一生沒有生過這麼痛苦的病,於是偉大的母親,自己貼身照顧女兒,為她輕嘔吐的穢物⋯⋯媽媽變身護士,當然沒有防護衣,只有口罩,兩天後,媽媽也確診了。 去醫院之前,她心裏已有數,發燒、喉嚨異常疼痛⋯⋯一清早,女兒還在睡夢中,她自己趁著街上人煙稀少,也不想搭乘公車、計程車,傳染他人,一路走到亞東醫院。 那個清晨,台北還很冷,她忍著身上的不適,咬緊牙關堅持走到醫院。排完隊,做完PCR,再走回家。 幾個小時之後,她被通報:她的身分改變了,在政府資料中,她成為當天下午指揮中心報告的破四萬例其中之一。 我想寄食物給她,她說家人支援的食物夠了,但她想哭出來。因為週二固定的節目她不能到,還要讓我操心。 這個女孩太善良,她一點都不擔憂自己,也不想再感染別人。她早早就聽了我的建議,Omicron 是空氣傳染,要帶3D,或是N94。要自己準備好篩檢劑,這個政府除了選舉,及特殊利益,已經忘了人民。他們的對手太可笑,他們的立場很本土,但本土意識上的土地,那一個又一個人民的痛苦,那些細微的糾結,焦慮,他們卻感受不了。我告訴她我們要自救,不普篩很危險,要買足篩檢劑。因為Omicron 有六成以上是無症狀感染者。 六成很高嗎?很安全嗎? 它意思是有950萬人,會有症狀。 死亡率很低,從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一,換成人數,換成生命的意義,很低嗎? 在香港,它代表一個月內死了快一萬人,於是不只醫療癱瘓、火葬場癱瘓,連棺材不足。 在韓國也是如此。只是沒有這麼悲慘。 這個死亡率它代表若確診總人數為100萬人(每天4萬,二十五天即可達到),死亡人數在一個月內將有二千人。那二千人裡面,有來不及長大的孩子,有可能老了,但對於社會仍然具備深刻意義的長者。 那二千人是已經打了七十七天俄烏戰爭、死亡人數的近1/4。 即使沒有走到死亡的盡頭,孩子過程中的恐懼、絕望、無助、長大後是否有什麼後遺症?一生健康是否受影響?母親的擔憂,這是多麼深刻的人權! 她問:政府不是宣傳輕症?不是公衞專家二月要與病毒共存…群體免疫嗎? 我説:別提什麼專家,有些仍持良心的人已被排擠,應和政府的専家才能建立地位。各領域皆如此。 群體免疫早因病毒不斷的變種,已經破滅:與病毒共存,藥物、快篩、兒童疫苗、專責醫院體系都要準備好。 人權宣言怎麼會只是過去的政治迫害,以及現在的投票權利。人權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人本身,一個人民在统治階級的掌權下,可以有尊嚴、合理的活著。 不論確診,還是死亡病例,這些人都不是數字,他們是人。一個又一個台灣土地上的人。 *二天前,換我的管家母親也確診了。住在山區,開個自助餐廳,人來人往,知道危機,帶著口罩,還是確診了。管家很孝順,每日中午幫忙媽媽,於是她也被匡列隔離了。 其實山上的學校已經停課,餐廳沒有什麼生意,但小自助餐店怎樣也要勉強維持生計⋯⋯直到媽媽倒下。管家向我道別前,我先給了她一盒政府強制徵收前一週我買到的篩檢劑,要她每天篩,她當埸快要哭了。她知道現在每個台灣人都一劑難求,而她也很害怕,她真的需要。瞬間,我們好像掉進戰爭時期,人與人的相互支持及分離,都特別傷感。她知道我正在生大病,沒有辦法打足疫苗,一方面她自己染病害了我,因為我很容易變成重症:一方面她又不能在我生病的時候照顧我,她只好請假一個月。 目前她還在等待未來是兩條還是一條的結果。每日都很難熬。 *我的另一個前飛碟電台製作人,得了乳癌又得了肝癌,她已經離開職場。身體疾病使她必須經常進出醫院。最近她主要的工作是:每天一早清晨,到藥房排隊,購買篩檢劑。政府宣布的第一天,她已經排了,但排了數小時後,藥房表示已經售罄。今天她的臉書寫著:最新情報消息:清晨四點就得排,一早抵達,已經有不少的人⋯⋯還説得嘻嘻哈哈。 這種在美日韓⋯⋯到處可得,Amazon 都買得到,只是限制一次買99劑⋯⋯卻耗費這麼多不得已的台灣人,為求一劑,日日排隊。我每次經過藥房,看到排隊的人,心頭即感覺很悲哀。 以上是三個和我有關的女人,她們過去一週的坎坷故事。 在選舉中她們都只有三張票,她們只是三個人,三條命。 但在我心中,他們的敬業、善良都比我看到的多數官員好。 所謂統治者不是來享受榮華富貴的,權力是榮幸,或許:但它絕對是責任。 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該在乎的是人民的苦,那怕這些正在受苦的人可能只有一百萬人,只有台灣的1/20。 你可以説剩餘反正還有二千萬票,足以當選了:但這樣的領導人,完全誤會了人權及民主的根本定義。 他或她,是殘酷的。
    6 人回報3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