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新冠長期症狀有哪些?

世衛組織在官方聲明中稱,新冠長期症狀,就是新冠後遺症。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牀定義,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 2 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長期」的時間跨度目前沒有統一標凖。英國一項研究稱將跟蹤25年。從最初發現新冠病毒距今只有兩年多,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和相關數據積累。

根據英國醫務人員的指南,持續超過 12 周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應該屬於「長新冠」。這些症狀可能包括:

極度疲倦
氣短、胸痛或緊繃
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
味覺和嗅覺的變化
關節痛

各人症狀、嚴重程度和病歷因人而異。迄今為止最常見的症狀是嚴重疲勞。

其他症狀還包括:肌肉疼痛、聽力和視力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肺、腎臟和腸道損害、腹瀉,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和思維渙散、神思恍惚。

現有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8萬,雖然多數為輕症及無症狀,但康復解隔後真的能無後顧之憂嗎?🤔 根據國際研究發現,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受「#長新冠」困擾。 #長新冠是什麼? 又稱為「新冠長期症狀」,也就是 #新冠後遺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曾經或可能確診新冠病毒3個月後,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甚至長達一年,且無法由其它的診斷來解釋的現象。 - #長新冠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 ❶極度疲倦 ❷頭痛、頭昏 ❸喘不過氣、呼吸急促 ❹味覺、嗅覺的異常變化 ❺腦霧、記憶力和注意力低落 ❻失眠、睡眠障礙 ❼關節痛、肌肉痛 另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症狀,如:落髮、焦慮、腹瀉等都有可能發生。 以及,不少確診者因為長期咳嗽,甚至會咳傷咽喉,因此,在保養喉嚨工作上,首先要避免說話過於用力、聲音太大、過度用嗓,同時要保持咽喉濕潤。 建議多飲用溫水,戒煙酒,日常可多食用潤肺食材,像是山藥、百合、川貝、銀耳、蜂蜜、玉竹等,有助於生津止咳、潤燥補氣。 - #長新冠有機會痊癒嗎? 長新冠是可以治療、恢復的,只是需要後續長期保養與復原的時間,千萬不要以為病情好轉後就會自然痊癒的假象,如果未積極治療,症狀可能起起伏伏或消失後再復發,嚴重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工作。 若有任何不適症狀,可以利用衛福部推出的「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來治療,盡快尋求中醫師的協助診斷,並遵循醫師指示對症下藥、調整體質,是會漸漸恢復,減緩後遺症帶來的不適感的!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26. How do you know you have coronavirus? 如何知道染上新冠病毒? 1. Itching in the throat 喉嚨很癢 2. Dry throat 喉嚨乾渴 3. Dry couch 乾咳 4. High temperature 發高燒 5. Shortness of breath 呼吸急促 6. Loss of sense of taste & smell 失去味覺和嗅覺 7. Covid toes - toes turning blue/black 有新冠病毒腳趾-腳趾成藍色或黑色 27. So where you notice these things quickly take warm water with lemon and drink. 因此, 如果自己有這些症狀,就要立刻飲 用溫熱的檸檬水。 28. Do not keep this information to yourself only. Pass it to all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不要保留這個信息。轉傳給所有家人和朋 友。 8 Y2 4GI 39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來自紅崴大馬公司同仁一家染疫痊癒紀錄: 4/22 那天我們一家 14 口,冠病確診了 8 口,其中包括: 家公 60 多歲,家婆 50 多歲,大伯 /大嫂 40 歲,二伯 38 歲,侄女 14,15 歲 和我自己本人 30 歲 確診者的症狀分別就是發燒,失去味覺,嗅覺,傷風,咳嗽。 當總部知道我確診過後馬上安排 10 罐紅崴生物訊息白樟芝到我家分發給確診者 服用每天按一餐 2 顆一天三餐使用 包裹 4/28 號當天收到就馬上安排老公把紅崴生物訊息白樟芝分發出去,讓大家 開始服用,5/2 是我本人隔離第 10 天,想說衛生部沒有來電要求我們去檢測和 評估,為了安全起見就自費再去檢驗,當時是我老公,我還有女兒(1 歲半)一起 檢驗,不幸的發現老公也確診了,根據檢驗報告指數,老公其實跟我相差不久 時間確診,只是沒有症狀而檢驗不出。 5/3 終於等來衛生部(KKM)來電要求確診者去檢測和評估狀況, 發現 4/22 的確診者在家隔離期間有在服用紅崴生物訊息白樟芝而沒服用任何藥 物情狀下,已經慢慢恢復嗅覺和味覺和康復,所以被衛生局放行了。 而因為我老公也許有服用紅崴生物訊息白樟芝把病毒逼出來所以症狀出來了, 而被要求進入隔離中心隔離,在隔離中心政府都會提供冠病藥物服用,但因為 有服用紅崴生物訊息白樟芝,他恢復的很快,嗅覺在 10 天隔離期間已經慢慢恢 復,期間也沒有什麼不適。 好產品會說話,冠病在馬來西亞已經越來越倡狂,紅崴生物訊息白樟芝可以説 明大家增加免疫力,幫助預防或修復,讓大家多一道護身符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標題:長新冠治療方案 來源:FLCCC Alliance 日期:2023年3月4日 由於長新冠 和疫苗後綜合症之間有明顯的重疊,請參閱I-RECOVER 疫苗後治療方案以了解詳細的治療策略。本頁重點介紹了這兩種綜合徵之間的差異,即持續性機化性肺炎。 (一) 關於長新冠 長新冠,也稱為長途 COVID 綜合症 (LHCS),最近被稱為“COVID-19 的急性後遺症 (PASC)”,是一種多樣化的綜合症,其特徵是長期不適、頭痛、全身疲勞、睡眠困難、脫髮喪失、嗅覺障礙、食慾下降、關節疼痛、呼吸困難、胸痛和認知功能障礙。 高達 80% 的患者在 COVID-19 後經歷了長期疾病。此外,許多 COVID-19 疫苗受傷患者的症狀都很常見;事實上,這兩種疾病都被認為是“刺突蛋白相關疾病”的表現,在症狀、發病機制和治療方面有明顯的重疊。 使這個問題進一步複雜化的是,許多長期感染 COVID 的患者都接種了疫苗,而疫苗受傷患者的症狀往往因急性 COVID-19 感染而加劇。 長新冠可能在急性感染後持續數月,幾乎一半的患者報告生活質量下降。患者可能會遭受長期的神經心理症狀,包括多個認知領域。長新冠的一個令人費解的特徵是它不是由初始疾病嚴重程度預測的;長新冠經常發生在輕度至中度病例和不需要呼吸支持或重症監護的年輕人中。 在大多數情況下,長新冠的症狀集與慢性炎症反應綜合徵 (CIRS)/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綜合徵非常相似。與 CIRS 的一個重要區別因素是觀察到長新冠 自身繼續改善,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進展緩慢。另一個重要的觀察結果是,與影響老年人或有合併症的人的嚴重 COVID 相比,長新冠 包括更多的年輕人。此外,已觀察到肥大細胞激活綜合徵 (MCAS) 與長新冠 之間的相似性,許多人認為長新冠 是 MCAS 的一種變體。 (二) 症狀組 長新冠的臨床體徵和症狀可分為以下幾類。這種分組的原因是允許器官特異性靶向治療或個體化治療: • 呼吸系統:氣短、充血、持續咳嗽等。 • 神經:腦霧、不適、疲倦、頭痛、偏頭痛、抑鬱、注意力不集中、認知改變、失眠、眩暈、驚恐發作、耳鳴、嗅覺缺失、幻覺等。 • 肌肉骨骼:肌痛、疲勞、虛弱、關節痛、無法運動、運動後不適、無法進行日常活動 • 心血管:心悸、心律失常、雷諾樣綜合徵、低血壓和運動性心動過速 • 自主...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後來怎樣了? 財聞九點半 2021-09-20 「胸痛,吸氣時肺部像被粗糙的網兜上了,一口氣疼一下。」 「失去了味覺,什麼味道都聞不到,像活在真空里。」 「只能坐著睡覺,一躺下就喘不上來氣,渾身難受。」 「眩暈,頭疼,全身乏力,走兩步就大口喘氣。」 …… 這些話,是新冠治癒者們寫下的後遺症。 讀他們的回答,每一條,都令人胸口發悶。 很多人都以為得了新冠沒關係,只要治好了,還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卻不知道,新冠病毒自從發現至今,病毒迅速變異,一次又一次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即便是真的治癒了,留下的後遺症,也會成為治癒者擺脫不掉的陰影。 01 她叫Amy Watson,是一名幼兒教師。 去年3月被檢測出新冠陽性後,因為症狀不嚴重,她被安排在家隔離休息。 症狀不嚴重,意味著有很大的幾率痊癒。 在家隔離半年後,她的症狀有了很大緩解,多次新冠檢測也都已經轉陰。 她原本以為自己能和先前一樣,去學校教書,去跑馬拉松,去過正常人的生活。 卻不曾想,病毒被攻克了,留下的後遺症,卻差點要了她的命。 她發帖說,自己的自主神經被破壞了。 影響到了她的呼吸、心臟、視覺、嗅覺等功能,她還出現了腦損傷。 她列舉了自己的其他症狀,每一條都看得人心驚膽戰。 頭暈 眼瞼痙攣 疲倦 胃輕癱 胃腸道問題 脫發 熱耐受性低 多汗 偏頭痛 惡心 神經功能缺陷 直立性高血壓 嗅覺出現幻覺——幻覺聞到氯和氯的氣味 光敏感 胸膜炎 食慾不振 活動時呼吸困難 小纖維神經病變 心跳過快 身體溫度調節失常 黃舌 圖片 因為症狀的折磨,她不能正常入睡,躺下去,肺部會劇烈疼痛。 也不能正常洗澡,有時候只是簡單洗個熱水澡,心跳會瘋狂加速。 連最愛的馬拉松也不能跑了,現在就連在家裡走一圈,都累得夠嗆,爬樓梯比爬山還吃力。 為了控制這些症狀,她活活把自己吃剩了一個「藥罐子」。 她說:過去一年,自己每周得吃189顆藥…… 可即便吃了這麼多藥,受了這麼多苦,再去做檢查,還是沒有人能確切告訴她,究竟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 新冠留下的後遺症,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可怕。 02 國外有一個論壇,聚集了超過6000人。 人們在這裡分享著自己的病症,這其中有很多人是相似的: 「香水聞起來像臭雞蛋。」 「愛人的體味令人發嘔。」 「牛排咖啡聞起來像臭魚爛蝦。」 而在這裡分享的人,無一例外,都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 在治療過程中,他們曾出現過暫時失去味覺和嗅覺的症狀。 比如先前的查爾斯王子,嗅覺和味覺久久未能恢復。 圖片 他們本以為治癒後會有所緩解,可其中一部分人直到現在也沒能恢復。 醫生給這個症狀取了個名字:嗅覺倒錯。 什麼意思是呢? 把一種明顯的氣味誤認為是另一種氣味,如將臭氣錯認為是香氣,或無臭氣認為有臭氣。 也就是說,他們和普通人的嗅覺顛倒了。他們要忍受旁人從未經歷過的難受。 有人要忍著惡心為家人衝泡咖啡,做飯,有人一靠近伴侶,就覺得「臭不可聞」。 還有更多人,日常進餐、喝水都成了問題,不管是什麼東西吃進嘴巴,都像嚼橡膠一樣。 每天活在煎熬和痛苦之中。 更令這群人絕望的是,直到現在,如何治療「嗅覺倒錯」,專家們還一籌莫展。 他們只能推測出,這可能是因為神經纖維受損導致的。 該如何治療?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 誰也說不清楚。 有數據統計,這6000多人不是個例。 在全球感染新冠的1億名患者里,大約6.5%的人即便痊癒,依然無法恢復嗅覺。 等待他們的,會是我們想象不到的痛苦和折磨。 03 不光如此。 先前《每日郵報》就曾報道說,做了大量屍檢後,可以清楚的發現,每個病人都有血栓形成的跡象。 而血栓,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引發肺栓塞、腦栓塞、心肌梗死等症狀。 對於年紀較大的治癒者來說,危害無疑是致命的。 圖片 除此之外,還有對腎臟的損傷。 澎湃社報道,自行康復的患者中,很多人出現腎臟損傷。 即便先前沒有腎功能損傷,出現末期腎臟病變的風險也高於普通人的一倍。 圖片 雖然痊癒,但體內的病毒會激化腎臟炎症,引起急性腎小管損傷。 並且,最初病情越嚴重,越有可能遭受長期腎臟損害。 嚴重者,新冠治癒了,但下半輩子,將離不開腎臟透析。 圖片 圖片 今年44歲的Lucy,病癒一年多了,身體的各項功能仍未恢復。 她會在疼痛中入睡,又在頭痛中醒來。 她忍受不了光亮和吵鬧,要長期躺在黑暗的房間里才能平復。 最簡單的散步、買菜、做飯,對她來說都異常艱難。 她才44歲啊,可她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如一個88歲的老人。 哪裡是在生活,分明是在勉強維持著才能生存。 正常的生活對她來說,早已成了一種奢望。 04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 這些都是國外的病症,國內的治癒者,一定會好很多吧? 先別急著下結論。 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底,《柳葉刀》發佈了中國學者的最新研究—— 隨訪金銀潭醫院的1276名康復者半年到一年後,他們發現,有超六成新冠康復者,至少有一種後遺症。 大部分治癒者都有疲勞、肌無力的症狀,還有的治癒者,會面臨睡眠困難、脫發、嗅覺障礙和味覺障礙等症狀。 圖片 圖源微博@財經網 不光是肉體的折磨,還有精神上的煎熬。 研究還發現,有不少治癒者出現焦慮或抑鬱的情況,6個月為23%,12個月時為25%。 抑鬱、焦慮人數只增不減。 我身邊就有位阿姨剛從醫院出來,一場大病過後,原本樂觀健談的她很少出門。 她說自己現在體力不支,怕走遠了沒力氣走回來。 也怕知道她得過新冠的人,會主動來幫助她,她不想得到別人的幫助。 更怕被身邊人指點,說她身上帶著病毒,提醒孩子們遠離那個怪奶奶。 現在的她,更多時候會坐在窗前,靜靜看著雲發呆。 偶爾也會為家人做兩樣飯菜,但只能做最簡單的,因為忙久了,她還是會喘不過來氣。 經此一疫,她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一點一點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了。 而我知道,這不是個個例,更多像她一樣的人,戰勝了病毒,卻再也恢復不了正常的生活了。 不用想都知道,他們的內心承受了多大的煎熬。 05 所以,我今天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想將他們的生活展現在大家面前,希望大家對康復者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指責。 除此之外,還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看過一個視頻,確診患者講述了自己感染德爾塔病毒的痛苦經歷: 他說這個病毒極其可怕,自己感染後5天內就爆發了,開始高燒不斷,整個人都在抽搐。 那陣子,每隔三個小時發燒一次,每次發燒到39.5度,即便是吃了退燒藥,也只能暫時緩解,下一個三小時,還是會高燒不斷。 隨之而來的,是嚴重的拉肚子。 這些症狀疊加起來,很容易摧毀一個人的意志。 感染症狀比較嚴重,他的肺部感染嚴重,每咳嗽一次,血就會噴出來一次。 在治療的那段時間里,他不止一次想到自殺,因為真的太難受了。 即便如今已經治療好了,他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因為肺部受損嚴重需要修復,他只是躺在這裡講了幾分鐘的話,就開始氣喘吁吁。 只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無力和痛苦。 如今,病毒還在變異,國外疫情尚未控制住。 我們能在這裡提醒的,還是希望大家做好防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身體是自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 趁著尚可防範,趁著尚有時間。 好好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隨身多帶幾個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外出記得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 病毒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新冠也不是治好了就萬事大吉。 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身邊人。 不要因為疏忽大意,讓自己悔恨終生。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新冠後遺症,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這個話題,很多的朋友認為新冠已經發生三年了,現在醫療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即使感染了也不至於要了命可以治好,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新冠後遺症要比新冠病毒本身更可怕。我們曾經認為新冠病毒治癒以後,我們的身體就會恢復如初,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美國牛排大王肯特泰勒因為無法忍受新冠帶來的嚴重後遺症,自殺了。 意大利的足球明星馬爾蒂尼康復之後肺部嚴重受損,10分鐘的運動都承受不住,很多人戰勝了病魔卻難逃新冠後遺症。在英國首批康復的4萬人當中,約有1/8的人在出院後5個月內死亡,約有1/3的人因為嚴重的併發症在半年內重新又住回了醫院進行治療。國際頂級的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項研究,一年的時間跟蹤了1276名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新冠患者,結果就發現儘管大部分患者恢復以後能夠基本正常的生活,但是健康狀況對比正常人來說差了很多,包括抑鬱、睡眠障礙、脫發、味覺和嗅覺的缺失,頭疼關節疼,部分患者還存在心血管損傷的跡象,甚至還有部分患者出現了生殖障礙。 美國佛羅里達的一位患者新冠治癒之後患上了一種極其罕見的後遺症叫巨舌症,就是他的舌頭在不斷的長大,後來醫生沒辦法切除了他部分舌頭,才才逐漸讓他恢復了進食說話的能力。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腦科學系研究發現,在跟蹤測試的8萬多名新冠患者當中,普遍存在智力下降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患者智力下降了8.5,8.5意味著什麼?相當於大腦直接老了10年。國際阿爾茲海默症協會副主席也指出,新冠感染可能會導致持續性的認知損傷,甚至導致老年痴呆的症狀。 所以新冠不能簡單的看成是一種肺炎,更不是流行性感冒的一個加強版,而是一個綜合症,它破壞的不僅僅是你的肺,而是導致全身多器官的一個損傷,即使痊癒以後也會出現長期的後遺症,不少的新冠患者即便痊癒,但卻要一直承受後遺症的折磨,直到死亡。 所以新冠病毒的治癒並不代表著我們就勝利了,人類目前對新冠後遺症還沒有系統的進行研究,能做的就是加強保護。如果大家瞭解了這些知識之後,你就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國為什麼要執行清零的政策,所以嚴格做好個人的防護,保護的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你身邊的人,你的朋友、你的親人,希望大家呢能夠把這條視頻轉發出去,讓更多的親人朋友看到這條視頻,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知識,只有大家認識到新冠後遺症的嚴重性,才會提高警惕,才不會掉以輕心,才能夠做好個人防護。​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萬一染上新冠病毒, *應該如何自處。 *這是一個英國護士給大家的忠告,請仔細閱讀。 *準備妥善* *每個人都在討論如何避免新冠病毒,但是沒有人告訴你:萬一不幸染上新冠病毒,應該如何自處。 *感謝這位英國護士整理下列指引: *終於有一些明確的建議了。來自一個英國執業護士。 *我已經看過很多關於如何免感染新冠病毒的建議:* *• 勤洗手* *• 個人衛生* *• 社交距離* *但是我沒看到太多關於感染新冠病毒後要如何自處的建議,而我們很多人會染疫的。* *所以作爲你家隔壁友善的護士,讓我給些建議:* *如果你感染了新冠肺炎* *基本上,只要做好心理準備,就好像知道自己將會患上令人討厭的呼吸道疾病一樣,例如支氣管炎或肺炎。只要想像你有可能會感染新冠肺炎。 *從現在開始要做的事情: *1)* 每天花 20 分鐘曬太陽(或盡可能多曬曬身體各個部位)。這將會大大提高體内維他命 D 的含量, 藉以增強免疫系統。* *2)* 如果負擔得起,要多吃營養均衡的食物,外加每天攝取2000mg 維他命C,再配合鋅、硒和谷胱甘肽(註: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 *3)* 司考特乳白是一種很好的補品(魚肝油)* *一些應該事先準備好的物品:* 4. * 面紙(或衛生紙)* *Paracetamol* *撲熱息痛藥片(德國市面稱為Paracetamol 500)* *5)* 止咳藥(檢查標籤確保沒有撲熱息痛的成份,以免重複)* Zinc lozenges *鋅錠* *6)* 喉嚨噴劑,如Andolex或 TCP( Trichlorophenylmethyliodosalicyl)* *7)* 蜂蜜和檸檬也有相同效果!* *8)* 維克斯薄荷藥膏對舒緩胸部不適,是一種很好的藥物。* *9)* 夜裡睡覺時,在房間裡使用加濕器,是一個不錯的法子。 (也可以打開淋浴的蓮蓬頭,然後坐在浴室裡呼吸熱蒸汽)* *10)* 如患哮喘毛病,而有哮喘噴劑,請確保所用的哮喘噴劑尚未過期,並重新加滿/如有必要,買個新的。* *11)* 餐點部份這也是準備餐點的好時機:將一大鍋你喜歡的湯冷凍起來備用。* *12)* 水份水份,水份!多準備一些你喜歡的清澈食用水,儘管自來水也可以,但多樣化的食用水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 *13)* 如有病徵同時發燒超過 38°c,那就服用撲熱息痛藥片(Paracetamol),而不是布洛芬(Ibuprofen)。* *14)* 多休息 不應外出!即使病情好轉,14 天內仍具有傳染性;也要避免與老人家和健康狀況欠佳的人接觸!* *15)* 戴手套和戴口罩,以免傳染給家中的其他成員。* *16)* 若非獨居,請在臥室中自我隔離,讓親朋好友將物品留在外面,避免和他們接觸。* *17)* 經常以優良的消毒劑清洗床單和衣物。* *18)* 除非呼吸困難或發高燒(超過 39°C)並且沒有其他醫療藥物,否則,不要去醫院!* *19)* 迄今為止,已有 90%的成人病例成功地在家中接受基本的療養/補充水份/非處方藥物治療。* *20)* 假如你擔心、緊張、或感覺自己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21)* 預存風險 如果已經患有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肺癌)或正在接受免疫抑製劑的治療,現在正是與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討論的絕佳時機,要預先了解染病時的可能治療方案。* *22)* 兒童對父母而言,最大的安慰是:治療新冠病毒的方法對於兒童非常有效,他們通常會在幾天內復原(但仍具有感染風險)。同時只需使用兒童劑量即可。* *23)* 保持鎮靜,合理應對,一切都會好轉。要告訴所有人,新冠病毒的pH值在 5.5 到 8.5 之間。* *24)* 為了戰勝新冠病毒,我們一切所需要做的,就是大量攝取高於上述 pH 值的鹼性食品。* *其中包括:* *25)* Lime 萊姆 *青酸柑-* 8.2pH Tangerine *柑橘 -* 8.5pH Mango *芒果 -* 8.7pH Orange *柳橙 -* 9.2pH Lemon *檸檬 -* 9.9pH Pineapple *鳳梨 -* 12.7pH Garlic *蒜頭 -* 13.2pH Avocado *牛油果 -* 15.6pH Dandelion *蒲公英 -*22.7pH *26)*如何知道染上新冠病毒? 1. *喉嚨很癢* 2. *喉嚨乾渴* 3. 乾咳* 4. *呼吸急促* 5.止咳藥:檢查標籤上沒有,撲熱“止痛的成份。 鋅。 6. *失去味覺和嗅覺* 7. 有新冠病毒腳趾 - 腳趾變成藍色或黑色* *27)*因此,如果自己有這些症狀,就要立刻飲用溫熱的檸檬水。* *28)* 保留這個信息。轉傳給所有家人和朋友。*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疫情感染分享 從確診到痊癒,只花了五天!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教你如何快速有效加強免疫力封面故事 加強自身免疫力,是對付病毒的關鍵。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這波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台灣的疫情愈來愈緊繃,全國也將停課至6月14日。才過了幾週,家長們已經大喊吃不消,而在彼岸的美國,孩子們大都上了一年多的網課。「到了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們已經悶慌了,必須找有意義的事來做!」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這樣說。 美國的疫情慘重,醫院病房嚴重不足,大部分輕症患者都只能待在家裡自行隔離。今年一月,陳博士剛好在台灣有事,延遲回到美國,但於此同時,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卻不幸在美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在台灣的他,只能越洋連線指導。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太太在確診後第四天,幾乎完全痊癒,也沒有留下後遺症。從確診到治癒,只花了短短五天。 許多讀者一定很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陳俊旭是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也是多本健康相關暢銷書作家,對於推廣健康自然醫學不遺餘力,這次他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整個過程,同時也提醒讀者,在疫情中如何提高免疫力,戰勝病毒! 提升免疫力 加快痊癒速度 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都是輕症,陳博士特別提醒,重症患者還是需要去醫院治療,每個人的體質與症狀都可能不同。 從他太太的發病日期往前推算,他研判可能是前幾天搭飛機感染的,通常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應該是二到十四天。一開始的症狀是喉嚨怪怪的,往常都是用咽炎噴劑就會好,可是用了兩三天都沒有用,陳太太才覺得不對勁,擔心可能得到新冠肺炎,第三天她去預約做檢測,第四天Drive Thru做PCR檢驗,而隔天便得知確診。之後,便遵照陳博士的指導,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 尚未得知確診前,陳太太原本每天只吃一顆500mg的劑量,確診後她則加量四十倍,一天吃到20公克。陳博士說,健康的人吃維他命C時,應該是酸的,但當身體急速需要時,口感會變甜,當時他的太太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維他命C就覺得特別的甜,當時20公克是很恰當的劑量,等到快要痊癒時,味覺又開始變酸時,必須要減量,也表示病快好了。 2.保持身體溫暖和泡腳 當時陳太太的另一大症狀就是畏寒,尤其冷空氣一吸進肺裡,就想咳嗽。後來她開暖氣,將室溫調至攝氏三十度左右,就比較舒服(當時是冬天)。陳博士觀察,新冠病毒會導致末梢血液變差,很多病患有腳趾發紅或紫的現象,顯示血液流通不好。泡腳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使得身體變暖。而陳太太曾經咳嗽到非常嚴重,但只要一泡腳與流汗,症狀就會減緩,也比較好入睡。 3.根據體質搭配中藥 陳太太發熱不明顯,開始有微燒,泡腳後會發汗,比較舒緩。陳博士根據其傷風症狀怕冷,沒有熱象,開了小青龍湯的處方。大陸用「清肺排毒湯」,在台灣則推「清冠一號」的單方,都宣稱能夠治療新冠肺炎,不過陳博士認為,還是必須依照個人症狀開藥,較為妥當。 4.其他保健食品包括大蒜粉、納豆激酶、NAC、硫辛酸 每天喝大骨湯加大量蒜粉,直到發汗,也會吃納豆激酶(避免血栓),NAC清肺方(修復肺部),這是一種特殊氨基酸,可清痰。 陳博士高三和小五的兩個女兒,在媽媽發病幾天後,也開始出現症狀,不過十分輕微。高三的姊姊起初也只是喉嚨痛,但中間一度完全失去嗅覺和味覺。陳博士形容,她可以咬一整顆洋蔥完全沒有感覺,絲毫不覺嗆辣!但即使沒有嗅覺和味覺,因為仗著年輕,也沒有特別吃保健食品或中藥,便慢慢改善,只不過時間拖得比較久,近乎十天,比情況嚴重的媽媽還長。期間女兒曾經一度恢復嗅覺味覺,但因為熬夜,第二天症狀又出現了,也顯示睡眠對於抵抗力的重要。 年紀小免疫力反而好 「年紀愈小反而愈沒事!」陳博士說,小女兒只有在第一天有點喉嚨痛,後來完全沒有症狀,精神與活動度完全不受影響,她還擔起照顧媽媽和姊姊的責任,每天煮三餐,把餐點放在他們房門口。 陳博士解釋,之前在美國參加線上醫學研討會時,就得知人體的胸線(Thymus)是對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利器。胸線是身體裡面產生T細胞的腺體。T細胞和身體是否能產生抗體有很大的關係,小孩的胸線最發達,到了二十歲胸線開始逐漸萎縮,老年人的胸腺幾乎不存在,這解釋為何小孩得到新冠肺炎絕大部分無症狀,年紀愈大愈容易轉重症甚至死亡。 免疫力分為兩種:天然免疫力是靠NK細胞和巨噬細胞,一起對抗外來的病菌。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和小孩子,主要靠NK細胞,把受外來病毒侵犯的細胞瓦解掉。後天免疫力是透過T細胞和B細胞,在病毒進來一兩週後,身體產生抗體,未來可以對付相同的病毒。而疫苗就是一種後天的免疫力。 現在台灣疫情愈來愈緊繃,在家隔離期間,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陳博士認為以下五點很重要: 1.大量維他命C的攝取 維生素C對抗過敏、抗發炎、抗自體免疫疾病都極為重要。特別是有壓力的人,不管短期或長期,都需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 。尤其在防疫階段,建議每天服用1-3克的維他命C。 2.足夠的維他命D 維他命D是身體免疫力的荷爾蒙,和免疫力的高下直接相關。很多人容易感冒、腰痠背痛,或是長期骨質疏鬆,都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 陳博士認為,判斷D是否充足,最好的方式還是驗血。他診所的癌症病人,驗出來的維他命D含量都是個位數。很難從食物中獲取足量的維他命D,曬太陽是很好的來源,但最終還是要由驗血來判斷,現階段防疫期間若無法檢驗,也無法到戶外曬太陽,可以每天補充5000IU的維他命D。 3.維持腸道的健康 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腸胃道,腸道如果很健康,免疫力才會好。如果長期拉肚子、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躁症、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要特別小心。如果對食物過敏,也要注意。 平時可以吃益生菌,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腸道的學問很大,腸胃如果不好,整個免疫力就會下降。 4.充足睡眠 睡眠是一種深沉的紓壓方式,但前提是睡覺的時段要正確,熟睡時間要足夠。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最重要的黃金4小時。有些人每天只睡4、5個小時,還是精力十足,這都是靠腎上腺皮質醇硬撐的結果,很快身體就要進入疲乏期。 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醒來以後不要馬上起床,大約等5-10分鐘以上,等唾液開始分泌後再起床,這樣整天的精神會比較好,也就是說,能夠自然醒是最健康的。只要有優質睡眠,身體修復的效果很明顯,睡眠其實是最好的療法。 5.正確運動 運動雖然對身體很好,也很有必要,但如果要運動,切記一定要先補足睡眠。身體一定要在睡眠飽足的情況下,才會發揮最大的健身效果。 身心運動(伸展拉筋、瑜伽體操、太極拳等)是比較低強度的運動,適合各階段執行,而且結合意念,對於調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有其他運動不能取代的功效,因此在疲乏期或大病初癒,建議先做身心運動,等筋骨慢慢鬆開了、氣慢慢補起來了,再來提高運動強度與時間,最終目標是要執行高強度運動和重量訓練,那麼就能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 陳博士認為,只要擁有充足的免疫力,即使遇到病毒來襲,也可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用過度焦慮。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是可能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轉載 #covid19gc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從確診到痊癒,只花了五天!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教你如何快速有效加強免疫力封面故事 加強自身免疫力,是對付病毒的關鍵。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這波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台灣的疫情愈來愈緊繃,全國也將停課至6月14日。才過了幾週,家長們已經大喊吃不消,而在彼岸的美國,孩子們大都上了一年多的網課。「到了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們已經悶慌了,必須找有意義的事來做!」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這樣說。 美國的疫情慘重,醫院病房嚴重不足,大部分輕症患者都只能待在家裡自行隔離。今年一月,陳博士剛好在台灣有事,延遲回到美國,但於此同時,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卻不幸在美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在台灣的他,只能越洋連線指導。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太太在確診後第四天,幾乎完全痊癒,也沒有留下後遺症。從確診到治癒,只花了短短五天。 許多讀者一定很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陳俊旭是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也是多本健康相關暢銷書作家,對於推廣健康自然醫學不遺餘力,這次他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整個過程,同時也提醒讀者,在疫情中如何提高免疫力,戰勝病毒! 提升免疫力 加快痊癒速度 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都是輕症,陳博士特別提醒,重症患者還是需要去醫院治療,每個人的體質與症狀都可能不同。 從他太太的發病日期往前推算,他研判可能是前幾天搭飛機感染的,通常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應該是二到十四天。一開始的症狀是喉嚨怪怪的,往常都是用咽炎噴劑就會好,可是用了兩三天都沒有用,陳太太才覺得不對勁,擔心可能得到新冠肺炎,第三天她去預約做檢測,第四天Drive Thru做PCR檢驗,而隔天便得知確診。之後,便遵照陳博士的指導,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 尚未得知確診前,陳太太原本每天只吃一顆500mg的劑量,確診後她則加量四十倍,一天吃到20公克。陳博士說,健康的人吃維他命C時,應該是酸的,但當身體急速需要時,口感會變甜,當時他的太太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維他命C就覺得特別的甜,當時20公克是很恰當的劑量,等到快要痊癒時,味覺又開始變酸時,必須要減量,也表示病快好了。 2.保持身體溫暖和泡腳 當時陳太太的另一大症狀就是畏寒,尤其冷空氣一吸進肺裡,就想咳嗽。後來她開暖氣,將室溫調至攝氏三十度左右,就比較舒服(當時是冬天)。陳博士觀察,新冠病毒會導致末梢血液變差,很多病患有腳趾發紅或紫的現象,顯示血液流通不好。泡腳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使得身體變暖。而陳太太曾經咳嗽到非常嚴重,但只要一泡腳與流汗,症狀就會減緩,也比較好入睡。 3.根據體質搭配中藥 陳太太發熱不明顯,開始有微燒,泡腳後會發汗,比較舒緩。陳博士根據其傷風症狀怕冷,沒有熱象,開了小青龍湯的處方。大陸用「清肺排毒湯」,在台灣則推「清冠一號」的單方,都宣稱能夠治療新冠肺炎,不過陳博士認為,還是必須依照個人症狀開藥,較為妥當。 4.其他保健食品包括大蒜粉、納豆激酶、NAC、硫辛酸 每天喝大骨湯加大量蒜粉,直到發汗,也會吃納豆激酶(避免血栓),NAC清肺方(修復肺部),這是一種特殊氨基酸,可清痰。 陳博士高三和小五的兩個女兒,在媽媽發病幾天後,也開始出現症狀,不過十分輕微。高三的姊姊起初也只是喉嚨痛,但中間一度完全失去嗅覺和味覺。陳博士形容,她可以咬一整顆洋蔥完全沒有感覺,絲毫不覺嗆辣!但即使沒有嗅覺和味覺,因為仗著年輕,也沒有特別吃保健食品或中藥,便慢慢改善,只不過時間拖得比較久,近乎十天,比情況嚴重的媽媽還長。期間女兒曾經一度恢復嗅覺味覺,但因為熬夜,第二天症狀又出現了,也顯示睡眠對於抵抗力的重要。 年紀小免疫力反而好 「年紀愈小反而愈沒事!」陳博士說,小女兒只有在第一天有點喉嚨痛,後來完全沒有症狀,精神與活動度完全不受影響,她還擔起照顧媽媽和姊姊的責任,每天煮三餐,把餐點放在他們房門口。 陳博士解釋,之前在美國參加線上醫學研討會時,就得知人體的胸線(Thymus)是對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利器。胸線是身體裡面產生T細胞的腺體。T細胞和身體是否能產生抗體有很大的關係,小孩的胸線最發達,到了二十歲胸線開始逐漸萎縮,老年人的胸腺幾乎不存在,這解釋為何小孩得到新冠肺炎絕大部分無症狀,年紀愈大愈容易轉重症甚至死亡。 免疫力分為兩種:天然免疫力是靠NK細胞和巨噬細胞,一起對抗外來的病菌。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和小孩子,主要靠NK細胞,把受外來病毒侵犯的細胞瓦解掉。後天免疫力是透過T細胞和B細胞,在病毒進來一兩週後,身體產生抗體,未來可以對付相同的病毒。而疫苗就是一種後天的免疫力。 現在台灣疫情愈來愈緊繃,在家隔離期間,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陳博士認為以下五點很重要: 1.大量維他命C的攝取 維生素C對抗過敏、抗發炎、抗自體免疫疾病都極為重要。特別是有壓力的人,不管短期或長期,都需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 。尤其在防疫階段,建議每天服用1-3克的維他命C。 2.足夠的維他命D 維他命D是身體免疫力的荷爾蒙,和免疫力的高下直接相關。很多人容易感冒、腰痠背痛,或是長期骨質疏鬆,都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 陳博士認為,判斷D是否充足,最好的方式還是驗血。他診所的癌症病人,驗出來的維他命D含量都是個位數。很難從食物中獲取足量的維他命D,曬太陽是很好的來源,但最終還是要由驗血來判斷,現階段防疫期間若無法檢驗,也無法到戶外曬太陽,可以每天補充5000IU的維他命D。 3.維持腸道的健康 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腸胃道,腸道如果很健康,免疫力才會好。如果長期拉肚子、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躁症、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要特別小心。如果對食物過敏,也要注意。 平時可以吃益生菌,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腸道的學問很大,腸胃如果不好,整個免疫力就會下降。 4.充足睡眠 睡眠是一種深沉的紓壓方式,但前提是睡覺的時段要正確,熟睡時間要足夠。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最重要的黃金4小時。有些人每天只睡4、5個小時,還是精力十足,這都是靠腎上腺皮質醇硬撐的結果,很快身體就要進入疲乏期。 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醒來以後不要馬上起床,大約等5-10分鐘以上,等唾液開始分泌後再起床,這樣整天的精神會比較好,也就是說,能夠自然醒是最健康的。只要有優質睡眠,身體修復的效果很明顯,睡眠其實是最好的療法。 5.正確運動 運動雖然對身體很好,也很有必要,但如果要運動,切記一定要先補足睡眠。身體一定要在睡眠飽足的情況下,才會發揮最大的健身效果。 身心運動(伸展拉筋、瑜伽體操、太極拳等)是比較低強度的運動,適合各階段執行,而且結合意念,對於調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有其他運動不能取代的功效,因此在疲乏期或大病初癒,建議先做身心運動,等筋骨慢慢鬆開了、氣慢慢補起來了,再來提高運動強度與時間,最終目標是要執行高強度運動和重量訓練,那麼就能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 陳博士認為,只要擁有充足的免疫力,即使遇到病毒來襲,也可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用過度焦慮。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是可能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轉載 #covid19gc
    14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非常非常重要! COVID-19 去年我們近乎兒子或侄子的年青胸腔專科大夫被醫院調去Dallas專治Covid病人一年。以下是他剛回家的報導 去年在美國醫院擔任加護病房,一般病房和診所醫師。加起來大概看了近1000多個新冠病毒的病人。 回想我不知這段時間如何撐過來的。生理疲憊可以復原,但是內心煎熬常揮之不去。我看到許多病人被病痛折磨。生離死別家人卻不能在身邊,因為隔離。其中我醫學啟蒙導師因爲新冠肺炎,過世。 現在台灣的疫情讓我非常憂心。在此跟台灣的朋友和家人提醒跟分享我們一路走來的經驗。 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影響 - 新冠病毒是非常複雜和難治的病毒。有些人完全沒有症狀,但是有些人喪命。沒有辦法預測和判斷。至今我們不知為何有些人沒事,但是有些人的症狀很嚴重。 - 一般大眾認識的新冠病毒是肺部感染。新冠病毒破壞肺部組織。剛開始肺充滿水,因為強烈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反應。然後肺慢慢纖維化。部分病人因為嚴重的纖維化,造成氣胸。 這些過程不可逆,所以很多即使從新冠肺炎康復的病人一輩子活在缺氧和呼吸困難(病人形容跟溺水的感覺一樣)。他們需要長期大量的氧氣治療。有些病人形容生不如死。如此大量的氧氣只有醫院和照顧中心可提供,所以一部分康復的病人至今無法回家。必須在醫院或長期照顧中心。還有一部分人需要氣切,靠呼吸器維生。 一些年青人即使新冠病毒康復,但是他們的肺已受損(根據他們的肺臟功能測試)。現在他們或許不覺得有症狀,但是他們50或60歲的時候,他們的呼吸症狀就出現。 - 新冠病毒常引起血栓。血栓的位置不僅在肺,任何一部分都可能發生。這是為何新冠病毒的病人發生心臟病和中風。即使用抗凝血劑無法完全避免,甚至造成出血的副作用。這些無數小的血栓在肺部造成更進一步地缺氧。 - 新冠病毒對腎臟有很大的損害。至今沒有一個好的醫學解釋。這造成腎功能下降,身體鹽分過高。一部分的人需要洗腎。 - 新冠病毒還有對其他器官造成嚴重的影響。至今沒有好的科學解釋,例如很多人的腦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我們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 可能的對新冠病毒治療 - 雖然過去這一年研究各種新冠病毒的治療法包含Remdesivir, IL-6 antagonist Actemra, IVIG, convalescent plasma, monoclonal antibody , etc…但是真正有用的藥或許只有類固醇。以上的藥很多被W H O認證沒有很有效。通常這些藥只對初期病發的病人有效。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預防。 -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預防,預防,再預防,是唯一的方法。 建議採取的方法 - 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如野火燎原。若不早點撲滅,馬上會來不及。應該用盡所有資源阻止病毒傳播 (台灣已錯失先機,所以不在這細談) - 大量篩檢,提早知道感染,提早隔離,避免傳下一個人。美國深深受到這個教訓。當初沒有大量篩檢或普篩造成社區感染一發不可收拾。美國30,000,000病例和500,000犧牲生命,這是最主要原因。 - 社交距離和口罩是美國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的主因。疫苗發展之前- 遠端上課,上班 (這對台灣社會非常大的影響,畢竟台灣產業結構跟美國不一樣,但是我建議能遠端上課或上班,能做的盡量做) - 小孩及年青人雖然對新冠病毒的影響不會太大(很多是無症狀患者),但是他們可以傳病毒給長者。美國當初用正確方法,強調年青人不回去看望他們祖父母。顧慮把病毒傳染給老人們。這就是在家上課和上班的重要性。減少傳遞病毒。通常美國很少三代同堂。實行起來比台灣容易。 - 疫苗,疫苗,還是疫苗,科學發現以色列跟美國即使疫苗接種只有15 -20%,新冠病毒的病例大量下降。一般科學需要70 %的接種才有如此效果。這值得進一步研究。這是非常好的消息,代表只要我們馬上開始接受疫苗,不久將來新冠病毒的病例就會在台灣減低。 現在美國疫情轉好,生活慢慢恢復正常。有時午夜夢回的時候,我夢到跟病人一樣躺在病床呼吸不過來。希望台灣醫護人員不用經歷到我的經驗。 希望以上資訊可以幫助我台灣的同胞,朋友和家人。一起努力對抗新冠病毒,期待光明的明天。 以上我簡短的經驗報告,還有非常多的資訊和經驗沒有提到。應家父要求,我匆匆寫此文。有機會再寫詳細的一篇。 敬請原諒錯別字和不流利的中文。 Leon Tung
    10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