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轉貼~
休士頓名醫毛志江(台灣前監察院長毛松年的兒子)兩年前才退休, 將診所轉讓給别的的醫師;退休後閑着無聊, 跑去朋友何樹平醫師診所帮忙看診。何醫師因接觸一位新冠患者而感染成重症,不幸于2月1日去逝,享年73歲。毛醫生不幸從何醫生處感染,也得新冠重症, 數天前去逝。兩位醫師都早已打過2劑「輝瑞疫苗」, 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 縱使有打兩劑疫苗, 現在的變種病毒株已不是昔日的 "新冠病毒株".不是打過疫苗就不會感染,不會重症死亡。打了針,還是要戴口罩保持距離,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現有回應

  • Lopez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傳言為「部分錯誤」
    1. 美國德州華裔醫生毛志江、何樹平,在疫情期間因治療新冠病患,分別在2021年2月24日、2月1日因感染COVID-19離世。但《兩位醫師生前並未接種過任何新冠疫苗》。
    2. 目前的變種新冠病毒,仍是屬於新冠病毒株,並未變異成完全不同的病毒株。
    3. 詳見 台灣事

    出處

    [1]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124
    3 年前
    824(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转传: 休士顿名医毛志江(台湾前监察院长毛松年的儿子)两年前才退休, 将诊所转让给别的的医师;退休后闲着无聊, 跑去朋友何树平医师诊所帮忙看诊。何医师因接触一位新冠患者而感染成重症,不幸于2月1日去逝,享年73岁。毛医生不幸从何医生处感染,也得新冠重症, 数天前去逝。两位医师都早已打过2剂辉瑞疫苗, 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 纵使有打两剂疫苗, 现在的变种病毒株已不是昔日的 "新冠病毒株".不是打过疫苗就不会感染,不会重症死亡。打了针,还是要戴口罩保持距离,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休士頓朋友轉傳: 休士頓名醫毛志江(台灣前僑委會委員長毛松年的兒子)兩年前才退休,將診所轉讓給別的的醫師 退休後去朋友何醫師診所幫忙看診。何醫師被病人傳染武漢肺炎,重病去逝。毛醫師又被同診所的何醫師傳染,也得武漢肺炎數天前去逝 兩位醫師都早已打過2劑輝瑞疫苗,所以要特別注意,縱使有打兩劑疫苗,現在的變種病毒株已不只是昔日的病毒株,不是打過疫苗就不會感染,不會重症死亡 這個問題令人擔心,若消息是真的,打過疫苗也不安全嗎? 只能靠自己,戴口罩,勤洗手,少去公共場所,提升自我免疫力才是上策
    46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另一個不幸,祈願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轉傳: 休士頓名醫毛志江(台灣前僑委會委員長毛松年的兒子)兩年前才退休,將診所轉讓給別的的醫師。 退休後閒著無聊,跑去朋友何醫師診所幫忙看診。 沒想到兩位醫師雙雙得新冠重症,數天前才剛去逝。 兩位醫師都早已打過2劑輝瑞疫苗,所以要特別注意,縱使有打兩劑疫苗,還是會感染到新的變種病毒,不是打過疫苗就不會感染,不會重症死亡。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60382c6d37b7aa54199d31c5
    7 人回報3 則回應4 年前
  • 休士頓名醫毛志江(台灣前僑務委員會會長毛松年的兒子),兩年前退休, 將診所轉讓。 退休後閒著無聊, 到朋友何医師診所幫忙看診,但不幸毛、何兩位医師双双因染新冠重症, 數天前去逝。 兩位医師都早已打過2劑輝瑞疫苗, 所以,縱使已打兩劑疫苗, 仍未必能敵現在的變種病毒。 新的病毒株,已不是昔日的 "新冠病毒株".不是打過疫苗就不會感染、不會死亡。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休士頓名醫毛志江(台灣前僑委會委員長毛松年的兒子)兩年前才退休,將診所轉讓給別的的醫師。退休後閒著無聊,跑去朋友何醫師診所幫忙看診。兩位醫師毛,何雙雙得新冠重症,數天前才剛去世。 兩位醫師都早已打過2劑輝瑞疫苗,所以要特別注意,縱使有打兩劑疫苗,現在的變種病毒株已不是昔日的 "武漢病毒株"。不是打過疫苗就不會感染,不會重症死亡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轉傳:昨天微信羣组接到,有人拋出下面的問題。 剛剛在打疫苗處碰到吉誠中,他説他接到他的朋友萬醫生的電話,萬醫生是毛的朋友,告知此事。所以是真的消息。 ———- 請問這是真的嗎? 我朋友剛line告知:休士頓毛志江(台灣前監察院長毛松年的兒子)兩年前才退休, 將診所轉讓給別的的医師. 退休後閒著無聊, 跑去朋友何医師診所幫忙看診. 這回兩位医師毛,何 双双重症, 數天前才剛去逝. 兩位医師都已早打過2劑疫苗, 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 縱使有打兩劑疫苗, 現在的變種病毒株已不是昔日的 "新冠病毒株".不是打過疫苗就不會感染,不會重症死亡。 這情況有可能發生,因為我們打的疫苗是否能抵抗變種病毒還説不消楚,昨天news中Pfizer的縂裁説,他們正在作變種病毒的疫苗臨床測試,再兩三個月後就可以知曉,説不定打過兩次疫苗的人,還可能要打第三次疫苗。
    29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江守山醫師: 另外一個重大的壞消息:新冠疫苗連重症的保護力都在下降 首先以色列的兩劑接種的比例高達63 %可是新冠住院的病人裡面居然打過兩劑的人也佔了59 % 。英國最近死於新冠肺炎的病人其中完成兩劑注射的人佔57%,可是英國總人口有60%完成兩劑接種。根據美國排名第一的梅約診所醫院的研究,BNT疫苗的重症保護效率,打完4個月之後降到75%。 保護力的下降其中一個可能性是 1. 因為Delta逐漸在全球佔到絕大多數的87%.加拿大的研究有顯示Delta變種的感染造成的住院率、重症率跟死亡率增加了. 新加坡的研究Delta感染ICU住院率跟死亡率都增加了。蘇格蘭的研究發現Delta比上原先的病毒株住院率增加了85%。美國CDC發表的養老院研究發現,mRNA疫苗(BNT,MODERNA)在Delta株出現之前的整體保護力75%,Delta病毒株出現之後保護力只剩下53 % 2. 疫苗產生的抗體逐漸下降: 以色列的研究發現,疫苗打了6個月之後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只剩下16%。 最終可以證實一心只想靠疫苗防疫的最終會失敗,以色列完成號稱防護力最高的BNT疫苗接種的人都超過7成了還是在最近染疫人數直線上升(8月26日3355人,總人口才9百萬),。(說好的群體免疫呢?)我在一年半以前在新聞面對面節目裡面提到的要增加自我免疫力的方法,還是對抗病毒的最後一張王牌。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兒童新冠腦炎處理6點建議(林奏延教授/林口長庚) 最近兒童COVID-19確診數激增,已佔台灣全部確診數的20%,雖然兒童感染後絕大部分是輕症,但猛爆性腦炎,在南北地區陸續發生,也造成了多位病童的死亡跟社會的不安。這些病例大都是學齡前兒童,而且病程都非常猛爆,往往在確診一、二天就急遽惡化,三、四天左右就不幸往生。 這情況很像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時所見到的兒童腦炎。當年有78位病童不幸因此而死亡,更多的兒童存活下來了,健康卻自此受到長遠的影響。筆者在流行初期即一再呼籲防疫單位重視,繼而與台灣學界做腸病毒的研究,台灣因此成為兒童腸病毒防治研究的重鎮,迄今全世界對腸病毒的治療都以台灣經驗作為準則。筆者今天目睹台灣兒童再次面臨一樣是病毒帶來的嚴重危機,謹以一位兒科醫師和防疫老兵的身分,總結20多年來的實戰經驗,提出幾點建言: (1)家長:指揮中心已公布兒童腦炎重症的八警訊(前驅症狀),請家長不用太恐慌,但要密切觀察兒童的病情變化,一有變化即刻送醫。 (2)兒科醫師:由於大部份兒童COVID-19為輕症,基層兒科醫師照症狀治療即可,如有腦炎前驅症狀就轉送專責醫院;專責醫院之醫師應密切觀察腦幹症狀,包括抽筋、肌躍型抽蓄、意識不清、非自主性眼球動作(如眼球固定偏向一側、鬥雞眼)、顱神經功能異常等,因為一出現,幾個小時就可能出現腦幹疝脫,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3)分級分流:在疾管署的協助下,兒科醫學會與相關各次專科(兒童神經、兒童感染、兒童胸腔重症、兒童急診),已在上週五完成【兒童新冠腦炎治療的臨床指引】。兒童腦炎重症病程變化快,要由有經驗的兒童照護團隊治療,預後才會良好。筆者建議各縣巿至少設一家兒童COVID-19重症專責醫院,由REMOC平台來負責,「優化兒童醫療照護體系」中的兒童重症運送團隊也可適時發揮功能,如果不適合轉診的病例,也要經由視訊,每天早晚由專家小組會診討論。 (4)提供兒童公費快篩:實名制的快篩試劑,特異性高達99%,目前兒童陽性率甚高,兒童快篩陽性就可視為確診,而進入下一步治療。5-11歲兒童才剛開始打疫苗,應廣發公費快篩試劑給兒科診所,將目前塞爆的兒童急診有秩序地疏散到基層診所。 (5)病理檢查:在大流行期,相似的症狀及病程可能是不同的病毒引起,相同的病毒也可能引起不同的病理變化及臨床狀況,所以病理檢查是非常重要的。1998年6月在筆者懇談之後,一對父母在悲傷之餘,發揮大愛,捐贈孩子遺體,由當時美國CDC感染病理專家謝文儒醫師指導,進行病理解剖,才在腦部培養出腸病毒71型,並確定『腦幹腦炎及其再引發的神經性肺水腫及心臟衰竭』是重症主因。目前幾例冠狀病毒腦炎的病程都有點差異,而且因進展迅速,往往無法做詳細檢查,所以病理檢查更為重要,如此才能了解重症機轉,提供更適切的治療,筆者建議由政府出面與家屬協商勸說。 (6)研究:這次台灣兒童腦炎的情況和歐美不同,新加坡並無兒童腦炎病例,香港則有2例類似報導,人種差異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台灣重症病人的基因研究非常重要,筆者團隊近期發現台灣腸病毒的易感受基因,洛克斐勒大學的Casanova教授最近也發現COVID-19重症病患與易感染基因有關。 COVID-19腦炎猝不及防的進展到抽搐、昏迷與死亡!想要及時治療,就要想辦法找出早期預測進入猛爆性腦炎的因子,例如病毒量Ct值和染疫指標如CRP,procalcitonin,IL-6等的關係,這些研究及基因研究都需要全國性快速的進行。 另外,在疫苗接種方面,如果6個月到5歲兒童疫苗通過EUA,建議儘快採購施打。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更是國家的未來!1998年腸病毒重症大流行後,經過台灣醫界的努力,已經具備世界級先進的兒童重症照護能力,誠然政府已經竭盡全力做出卓越的防疫成效,如能稍撥冗作更細緻的規劃,優秀的兒科醫師們必定能在指揮中心的領導之下,不僅要救活這些重症的兒童,更要讓孩子們完全康復,能夠繼續健康的長大,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榮總感染科主任退休 現任雙和醫院~劉永慶醫師 現在也兼任台北市衛生局防疫委員 他所提供的資訊 新的防疫觀念,分享給大家~ 1. 這一波omicron 99.64%無症狀,中重症0.04%,比流感低很多,不用擔心 2. 快篩開始轉變用途,是做有症狀的再快篩,目的是確認是否是COVID-19 ,若中重症要積極治療。輕症也沒什麼藥物,兩天就好。 3.小孩染疫第一天會燒到39,家長不用驚慌,48小時會退。 4.無症狀非必要不用去醫院快篩,維持醫療人員的量能。 5.染疫可以視為第四劑,產生免疫力。 所以部屬花蓮醫院封院,裡面照常運作沒有隔離,一週後就變成醫療人員都有免疫力的最強醫院。 6.疫情要結束,就是這一波要群體免疫,所以不用驚慌,打滿三劑即便染疫也是無症狀,就獲得免疫。 疫苗是防止中重症,而不是獲得真正的完全免疫,這個觀念要清楚。 7.個人與居家的防疫,只是在保護「沒打滿疫苗的人」,防止擴散太快,是要防止「沒有打疫苗的人中重症爆量癱瘓醫療體系」。 8.等中央核定,很快會實施無症狀到輕症在家隔離,由基層醫療院所醫生視訊/電話看診,藥師送藥到府(輕症沒藥,是其他疾病若需要) 9.因此,足跡沒有意義,匡列也是最小範圍(親密接觸者,如一公尺內面對面脫口罩吃飯等)其餘不再匡列不用採檢隔離 請同仁熟悉新的防疫觀念,留意還沒有跟上新觀念的防疫要求,就可以保持正常生活運作。 無症狀-輕症與病毒共存, 中重症醫療照顧清零 群體免疫到達一定比例解封。 黎明前的時刻,更新防疫觀念,迎接新生活。
    115 人回報3 則回應2 年前
  • 一、所謂「惡性腫瘤史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無論是穩定追蹤,或者正在做治療的癌症病人,大多可去打新冠肺炎疫苗。唯獨「正在做化學治療、剛做完化學治療的癌症病人」,醫師不建議接種[見出處1]。台北市振興醫院也證實,前副總統連戰夫婦已完成疫苗接種,連戰是因罹患惡性腫瘤且年事已高,必須經常進出醫院,容易受到感染,基於人道立場,為連戰夫婦兩人施打疫苗[見出處2]。 二、有高血壓、糖尿病、氣喘、肥胖、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腎臟病等疾病可以接種疫苗嗎?這些疾病是可以接種疫苗的,而且由於這類患者的重症風險較高,還會被列為優先施打的對象[見出處3]。但指揮中心也提醒,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建議可以等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接種[見出處4]。 三、所謂「精神類疾病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相反地,專家呼籲精神病患者應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見出處5]。 四、所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者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會讓免疫反應變弱,如果施打疫苗,可能反而減弱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有在服用這類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要施打AZ疫苗,應該要跟主治醫生討論,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即可[見出處6]。 五、懷孕婦女可以打疫苗嗎?若無特殊禁忌症,孕婦也能打新冠疫苗。目前美國CDC和WHO的建議是,孕婦如果感染到新冠,變成重症的機會也很高,若沒有特殊禁忌症,可以先打疫苗來得到保護[見出處6]。 六、所謂「哺乳期婦女,不予接種」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根據衛福部建議,雖然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或是疫苗對母乳或嬰兒的影響未有完整的研究報告,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因此,如果是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也應儘早完成接種,接種後也可以持續哺乳。[見出處7]。 七、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前後,都必須與其他疫苗(不限流感疫苗)接種間隔至少14天;若是施打牛津AZ疫苗者,則需間隔水痘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28天[見出處8]。 八、打疫苗前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民眾要施打疫苗前,如果吃飯、喝溫水能緩解心情,可以依照一般的生活習慣,但不需要過度飲食、喝水,反而造成身體不適。打完疫苗後,則保持健康生活與均衡飲食即可。打疫苗前後,可以補充維生素,但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見出處6]。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