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年前
手機發明者之一施敏的良心告白
手機發明者之一施敏的良心告白

姓名

中 文: 施 敏

英 文: Simon M. Sze






出生年月日

(西元) 1936 年 3 月 21 日

當選院士屆數︰

第 20 屆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 1957 )
美國華盛頓大學電機系碩士( 1960 )
美國史坦福大學電機系博士( 1963 )

經歷

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 1963-1989 )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 程系 教授( 1990 - )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主任( 1990-1996 )
國科會國家毫微米元件實驗室主任( 1998 - )

專長

半導體元件物理、積體電路製程技術

曾獲得之

學術榮譽

中山學術獎( 1969 )
IEEE J. J. Ebers 獎( 1993 )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4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995 )
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 1997 )
教育部國家講座( 1998-2001 )
中華民國斐陶斐傑出成就獎( 1998 )
教育部國家講座( 2001-2003 )

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聯華電子講座」教授兼「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主任

手機發明者之一施敏的良心告白

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最近公佈新院士名單,共有三位華裔學者入選 ,本刊上期僅提及吳京院士及陳惠發教授,尚有一位獲此殊榮者為本院 新科院士、著名之電子工程專家施敏。施院士為台大電機工程學士 、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教授。他對現代微電子科技(Microelectronics)的發展有重大貢獻,是半導體元件物理及製程技術的權威 。他在經濟部電子工業小組委員任內,協助成立工研院電子所 ,對開拓我國電子工業有前瞻性的建樹。

施敏,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之前在貝爾實驗室研究,幾年前才回到國內 ,是大哥大四個發明人之一,寫過一本半導體元件物理 ,發行量大概已有 一兩百萬本,被論文引用的次數約兩萬多次(據說是世界第一),這樣說只是想傳達一位學術界上很有地位的學者的看法而已。

施敏先生在一場 Evolution of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的 Seminar 時再三的強調關於手機的危險性,他引用美國目前研究的數據 :人類如處在 2mG(毫高斯),就會有不好的影響,並當場示範,只使用可在10~200Hz( 赫茲 ) 範圍內的儀器,量的的結果是:手機超過了儀器的上限 1000mG ,而手機所用的微波範圍在 2000,20000Hz 或更高。

他在國家實驗室所量的結果可以到達 1~2 萬 mG(毫高斯),這是通話中所量測的,更別提是在接通中了。本實驗所用的手機是 Motorola 的,其他的品牌也不會好到哪去。

他舉一個在日本的朋友為例,他每天跟女友用手機聊天超過8小時,結果辦了第三天就掛了。施敏教授又做了一個例子 ,就是用耳機來講手機,在耳機旁所測的電磁波約是10 mG (因為電磁波是成指數的衰減),所以他做了強力的建議 :就是千萬不要用手機來談情說愛,有急事才適用。最好不要超過一分 鍾,而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用耳機,不用簡直是一種慢性的自殺!

手機發明者之一的良心告白:
1. 使用手機五年可能會致癌
2. 手機掛在左腰比在右腰好
3. 最好不要掛在身上,最好放在背包
4. 手機越迷你, 輻射越強.
5. 最好用耳機聽

小心使用手機,請好好閱讀,這是忠告。

因為手機在接收訊號和發射訊號時,是利用高頻率的波來傳遞的 ,所以你可以把他想像成就是光,只是頻率不一樣而已 。而人體由原子所構成,每個原子都有能階,如果剛好能接收這樣的入 射波的話就會吸收能量,這和微波爐的原理是一樣的所以還是得小心一 點喔 ...

剛剛我在電視上TVBS新聞中,有一則關於手機的新聞,被訪問者是一個研究員 ,他說他有一個朋友在大陸經商,用了五年的手機,最近竟然在耳朵到 臉頰的部分出現了癌細胞,分佈的形狀就是一個手機的形狀 ,動手術還把肉「挖掉」,你還敢用 ? 那位研究員還說,用一分鐘的手機,靠近耳朵的腦細胞溫度會上升 1.5 度細胞雖然不會死,但是細胞中的基因卻會壞死。除了這些之外 ,手機用多還會有失憶、提早老年痴呆的症狀, ( 但是不會禿頭啦 ! 呵呵呵 ....) 所以,除非必要,還是少用手機,多用公用電話吧 !!



有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參考一下吧 !! 轉載自民生報醫藥保健版

方基存曾和幾位醫師為行動電話該掛在左腰、右腰有過深入討論 ,最後一致結論是:左腰是較佳的選擇。因為,左側的器官較少 ,即使腎臟也位於後腹腔,被耐受性較強的腸子遮蔽,影響有限 ;反觀右腰除腎臟外,還有對電磁波耐受性不強的肝臟,危險性較大。

以下的結果是我與朋友從廠商得到的相關訊息,及實驗的結果:手機收訊越強代表來源電磁載波越強,尤其是強調在電梯,地下室 ,隧道都可收到訊號的手機及門號公司,這些門號公或手機廠商為了滿 足收訊無死角會相互配合如加強手機上晶片的功能與基地臺的加建, ! 但是這只是讓通訊電磁波可以涵蓋更廣的範圍與可收到訊息 ,但真正要達到收訊清楚,就要加強電磁載波與幅射訊號。

手機越小越需要更強的電磁波訊號,才能訊號完全,所以當妳聽到有人 手機很迷你,功能很強,收訊很好時,不要羨慕,當妳聽到有人可以在 電梯地下道,隧道收到手機訊號,不要羨慕,這所透露出一個訊息是 :他的手機電磁波訊號是妳的好幾倍!想想看,電磁波要透電梯殼 ,地下道等鋼筋水泥障礙物再到妳的手機上,需要多強的訊號 ,這等於是妳站在微波爐前沒有將門板關上,直接啟動微波爐一樣。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chen2004kimo/⋯&prev=2952&next=2294&page=1&sc=1#yartcmt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賴清德鐵口不缺電 大家「只能相信」了?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7359954 👀賴清德核電主張大翻轉?蔡正元點名這些人:出來道歉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529004335-260407?chdtv 👁‍🗨侯友宜提「安全核電」被民進黨罵翻 國民黨團:賴清德說就沒事 https://rb.gy/pb3x8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8090139.aspx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392212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挑衛生紙有學問 回收紙漿恐含雙酚A - Yahoo奇摩 https://tw.news.yahoo.com/%E6%8C%91%E8%A1%9B%E7%94%9F%E7%B4%99%E6%9C%89%E5%AD%B8%E5%95%8F-%E5%9B%9E%E6%94%B6%E7%B4%99%E6%BC%BF%E6%81%90%E5%90%AB%E9%9B%99%E9%85%9Aa-034246269.html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美國政府經實驗終於將手機電磁波列為致癌物~ https://youtu.be/tfHYHmjhQt4 成功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張凌昇博士 : 「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 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很神奇的研究理論,非常值得一聽! https://goo.gl/U4emY9 讓您現場體驗將電磁波轉 變為正能量健康波。 價值2000元輕能量晶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不滿葉俊榮未出面退休警消與警方爆衝突- Yahoo奇摩新聞 為抗議年金改革,台灣警消聯盟與全台各地退休警察消防協會、各地軍公教聯盟等團體今天(29日)「遍地開花」,到忠烈祠、總統官邸、立法院、行政院、考試院、內政部 ...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D%E6%BB%BF%E8%91...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很長,但推介必看及轉發這中國人的驕傲~👇👇👇👇 剛剛看到有這樣一個消息發佈, 比爾蓋茨公開批評特朗普: 「你不信任任何中國人, 不信任華為、不信任中國科學家、 不信任中國程序員等技術人員。 那麼世界上, 就沒有其他科學家能值得你信任!」 比爾蓋茨為啥這麼急? 因為有個神秘的中國大佬, 疫情期突然效力祖國了! 這個中國人的履歷, 可以用「王炸」來形容, 他是美國所有巨頭公司里, 職位最高的中國人! 也是硅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攪動世界20年的風雲人物啊, 竟在危險的疫情期效力祖國! 他,就是 *沈向洋*。 1966年出生的沈向洋, 太聰明也太「逆天」了,人生扶搖直上: 12歲,別人才讀初中, 他已經初中畢業; 接著初中只讀了兩年, 不滿14歲,就考進南京大學, 20歲左右,就獲得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 之後,沈向洋考入美國最頂尖計算機學院: 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一步為人先,步步甩人十條街。 博士畢業,沈向洋選擇人工智能作為未來方向, 別看今天人工智能, 在全球都是個香餑餑,可在30多年前,這一領域根本乏人問津, 誰要說研究這個, 那抱歉,太冷僻也太遙遠, 和誰聊一下「人工智能」, 一定會被當作「瘋子」看待。 沈向洋卻認定了這個, 幾乎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 科研人眼裡, 30年後的未來,已近在眼前。 1994年,當他公佈, 第一個人工智能三維全真模型時, 全世界幾乎還沒有人, 在這一領域進行類似的工作; 他寫的論文里,有世界上最早, 由照片轉換成虛擬現實的研究, 他設計的「四分樹樣條數函數算法」, 則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參數估計算法。 在那個中國留美博士, 還不受重視的年代, 沈向洋,直接被蘋果公司、 微軟公司發聘書要「搶走」。 他最後選擇了微軟, 這個全球最知名的美國巨頭。 優秀如他, 即便是在高手如雲的美巨頭企業里, 仍舊能「玩轉江湖」! 沈向洋一出手, 就開發出微軟的北美第二大搜索引擎: 必應(Bing); 還有情感機器人,微軟人工智能: 小冰。 而那些年,因中國高科技的落後, 國外看不起我們, 尤其微軟這樣的巨頭企業, 高管陣營里, 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容身之地。 是沈向洋,打破了國外對我們的偏見! 2004年, 沈向洋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兼首席科學家, 他只有38歲, 達到了別人50歲才能走到的高度! 2006年, 他成為世界最大的頂尖學會: IEEE會士(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2007年, 沈向洋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微軟給了他最高級別待遇: 全球資深副總裁! 在美巨頭企業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副總裁職位必須是美國國籍, 可沈向洋20多年供職微軟, 從始至終都是中國籍,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副總裁職位, 他都沒有松口要加入美國籍, 美國方面為了留住他, 這是下了多大的讓步啊! 從此,沈向洋成為美國所有巨頭公司里, 職位最高的中國人! 也是硅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國際巨頭裡, 屈指可數的華人高管啊, 他是微軟的「王炸」牌, 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 攪動世界人工智能風雲20年! 也許有人會問, 百度總裁陸奇博士當年回國時, 不是說也代表人工智能最高水平嗎? 陸奇確實是一位傳奇人物,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 陸奇當年能進入微軟, 就是得益於師兄沈向洋的推薦! 在國外看來, 美國科技圈及人工智能領域, 沈向洋是首席科學家, 甚至高出陸博士半個身位。 麻省理工學院這樣評價: 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 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 微軟研究院創始人里克·雷斯評價: 沈向洋讓微軟亞洲研究院, 發展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 歐美給了他最高級別的待遇: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 他獲得全美亞裔年度傑出工程師大獎; 2014年, 微軟公司年度技術領袖獎...... 對全世界來說,沈向洋, 就是中國在IT界(人工智能), 幾乎能碾壓所有人的「神」, 他站在那裡,代表著中國人能行! 如此功成名就,他是履歷輝煌的華人之光, 但因他的低調, 除了人工智能界視他為「男神」, 在普通人看來, 他是神秘而不為人知的「大佬」。 直到去年11月,他一舉激起千層浪。 微軟突然宣佈, 沈向洋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裁職位, 2020年2月回國。 什麼樣的個人原因?微軟沒有多說, 有相關人士分析, 是因半年來美國對華為不擇手段的打壓, 激起了沈向洋的愛國義憤。 畢竟,沈向洋心裡一直有中國。 早在1998年他在微軟剛立足, 看到國內人工智能的落後, 就馬上跑回北京, 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後更名微軟亞洲研究院) 並擔任計算組主任。 這個研究院的創立, 對中國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它是人工智能的一座里程碑, 堪稱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 十來年里, 沈向洋不斷將微軟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市場。 2004年, 在他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後, 更將這所研究院, 辦成了中國科技界人才鼎沸的搖籃, 一共走出了7000多名院友, 堪稱撐起中國人工智能的半壁江山: 其中200多位院友, 在世界各地頂尖高校執教; 35位院友, 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 美國計算機協會, 或美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 超過15位院友在500強企業, 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巨頭: 如阿里、百度、小米擔任總裁, 現在阿里巴巴的大佬王堅、 小米創始人林斌等, 就都在裡面學習工作過。 這所研究院, 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譽為, 世界最火計算機實驗室。 有人問,沈向洋的貢獻有多大? 業內權威的說法是: 他帶動了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域。 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風雲大佬」, 去年決定要辭職回國了。 微軟中國做了一件從沒乾過的事, 發佈一封感謝信, 將沈向洋稱為「微軟的中國先生, 中國的微軟大使」, 還說「廿三歲月,赤子之心! 縱有萬千語,難訴離別情!」 都離職了,還這樣不捨, 微軟從來沒有對一個中國人這樣重視! 媒體打的標題是: 沈向洋離職,美科技巨頭再無華人高管。 美國多次輓留,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沈向洋都走到人工智能的巔峰了, 美國也給了最好的待遇,他還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再多的錢, 買不來沈向洋一顆閃耀的「中國心」。 2020年2月,是他計劃回國的日子, 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他阻隔國門外。 一些幸災樂禍的人又跳出來: 「中國經濟因疫情受到打擊, 沈向洋肯定不會回去了, 疫情那麼嚴重他敢回嗎? 經濟那麼低迷他能回嗎?」 確實, 當時疫情席捲中國,是最嚴峻的時刻, 很多海外人才都在觀望, 有哪個科學家,敢冒險呢? 而兩個月來, 沒有任何關於沈向洋的消息, 就連很多國人都開始覺得, 沈向洋不會回來了, 明明那麼好的待遇,為啥回來? 現在又是疫情的阻隔,憑啥回來? 可是, 當3月5日沈向洋受聘清華時, 眾人皆驚! 他已經離職了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 2月份國內疫情還比較嚴重的時候, 他已經冒著風險決定效力祖國了! 說到,他就要做到! 3月5日當天清華公佈: 沈向洋, 成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 今天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官網上,已經能查到沈向洋的博士生招生計劃,他要為祖國培養新的AI人才。 在得知沈向洋歸國後,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急得公開指責特朗普: 「如果你不能信任華為, 以及中國科學家和開發者, 世界上將沒有你想要的人才, 你一定會後悔讓這些中國科學家離開!」 而沈向洋的低調回歸, 四個月來沒有太多媒體宣傳, 可現在,必須讓全中國人知道他! 在微軟,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全球副總裁, 一個是首席科學家。 在世界,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但最終他的身份只有一個, 那就是:中國人。 疫情期,祖國最難的時刻, 沈向洋選擇了歸國, 他是黑夜中高舉的火把, 為海外人才的回歸照亮了前路。 這位人工智能界公認的「男神」, 必將引發新一輪的歸國浪潮, 人才回歸,中華崛起, 其勢,不可擋! 沈向洋回國後提出: 量子計算, 將是下一個十年的技術趨勢。 他還說了人工智能, 在這次抗疫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發展人工智能是真正造福人類的, 尤其最近的疫情, 讓人工智能真正有機會應用到很多方面。 一方面,人工智能加速, 推進預防診斷治療; 另一方面,通過AI數據分析, 可以從全球衛生健康、流行病學方面, 確定疫情傳播的特徵、變化、趨勢, 利用遠程協作,讓全球各地的醫生, 能一起看到怎麼去應對風險。」
    2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疫情有救了!這藥恐結束新冠大流行 https://news.ebc.net.tw/News/Article/265224 美國學家證實在台灣因為疫情嚴峻,又陷入疫苗嚴重短缺的困境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在大量閱讀全球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報告,以及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期刊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他建議政府應該儘速推動臨床試驗或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這個藥物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效果。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為此,發表文章闡述一種治療寄生蟲藥物的「伊維菌素」,陸續用於印度、巴西與秘魯的治療情況,並將期刊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介紹給本刊讀者。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以下為陳昌明教授說明的全文。 新冠病毒(COVID 19)自2020年起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無不想盡辦法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許多科學家也全力投入研究,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自從2003年SARS疫災發生後,國際對於抗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一直持續著。其中有一個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得到特別的關注。 這是一種治療寄生蟲的藥物,過去在治療許多惡名昭彰的疾病(例如河盲症、眼絲蟲症等等)獲得重大的醫學成就,兩位藥物發明者也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發現這個藥物也可以殺滅SARS等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爆發後,澳洲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證實伊維菌素可以有效滅除新冠病毒,但是它的臨床療效則尚未被證實。當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許多貧窮國家時,面對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這些國家別無選擇的直接將伊維菌素用於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富有的國家則因為種種法規的限制,無法隨意使用這個尚未經過臨床試驗證實抗病毒療效的藥物。 伊維菌素對抗新冠肺炎的臨床運用就從南美洲與中東地區開始。漸漸的,許多臨床個案報告,小型到中型的臨床試驗,小型到中型的預防性給藥,到大規模的預防性給藥的研究報告逐一被發表。 許多學者與民間團體開始注意到伊維菌素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的角色,並且要求各國政府與WHO開放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上。這些發表的文獻作者集中在第三世界的國家,可信度難免受到西方進步國家的質疑,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上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歐盟與WHO的背書同意。 然而,今年四月起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竟為伊維菌素的臨床價值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舞台。印度正持續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自然實驗,不同的邦(省)對於是否大規模發放伊維菌素給所有成年(18歲以上)民眾作為防疫的重要措施,持不同看法。 印度醫學科學家學院強烈支持這種做法,並提出建議的臨床劑量與服用日數;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一位印度的WHO首席科學家。這導致各邦各自為政,疫情也隨之發生極為不同的變動。 從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大規模施用伊維菌素的邦,疫情呈現大幅度的改善,德里的感染個案在這期間內銳減9成以上。在禁止推動伊維菌素政策的泰米爾納德邦,疫情則呈現持續擴散,甚至染疫個案成長超過三倍。這極大的差異除了使用伊維菌素以外,無法用任何其他的因素來解釋。 類似的情況去年也發生在南美洲的巴西與秘魯,一些地方政府推動廣發伊維菌素來控制疫情後,個案發生率與死亡率快速下降,沒有推動這項政策的地區則是疫情持續擴散。 這已經被紀錄並且發表在國際期刊。雙盲、隨機分組、控制研究條件的臨床試驗(double blind RCT)一直是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檢驗真理的最佳(或是唯一)方法。但是我相信,這場在印度發生的自然實驗在未來將會帶給我們全新的智慧與理解。 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期刊上,有一份經過包括三名美國政府高級科學家在內的醫學專家評審(peer review)過的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 題為《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的評審報告,全面審查來自臨床、體外、動物和全球相關研究的可用數據,並且將專家評審過的臨床資料進行彙萃分析。他們發現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率大幅改善,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在藥理上,這個藥物有許多抑制新冠病毒的機轉。例如,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可以和人體的ACE2受體結合(這好比是病毒入侵細胞的大門)藉此侵入人體,而伊維菌素可以和病毒的S1棘蛋白受體結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結合,改變「病毒打開細胞的鑰匙」讓新冠病毒不得其門而入,如此可以產生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 其次,新冠肺炎病毒是透過特定的核糖核酸聚合酶進行複製,而伊維菌素可以抑制這個酶,進而阻止病毒複製,如此即可產生治療效果。 雖然美國、歐盟和世衛組織都尚未核准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是《美國治療學雜誌》這篇論文發表以後,情況可能會改變;然而,有了這款已在1996年失去專利的學名藥後,損失慘重的將是其他抗病毒治療藥廠與疫苗製造廠商。 同時也令人擔心,這些廠商背後龐大的商業與政治利益很可能會反對或設法拖延伊維菌素的臨床與公共衛生使用,因此呼籲媒體與正直的政治家應該出聲協助,加速推動。 該論文最後提到,「英國實證醫學諮詢團體」與「伊維菌素推薦發展委員會」於近期審查依維菌素相關研究文獻與臨床證據後,確認此藥物增加新冠肺患者存活的證據強烈,並且建議無條件開放使用,以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 此外,也有許多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在疫情嚴重的地區,每個月服用兩天至四天的伊維菌素,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竟然與注射疫苗的效果相當,而且是立即有效,這在目前疫苗極度短缺的台灣,無疑是大好消息。 因此,呼籲政府應該考慮儘快召開專家會議,將伊維菌素列入治療指引,並且考慮導入疫情熱區作為預防感染的處方,藉以解決我國疫苗嚴重不足的困境,降低個案死亡率,並使我國疫情獲得迅速與有效的控制。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有411人病逝。這也是今天說明此案的原因,希望政府能夠儘快撥出一點時間,來討論與評估伊維菌素是否能夠在台灣成為預防與治療新冠肺炎的用藥。希望在有足夠疫苗供給前,有機會拯救更多寶貴的生命。 陳昌明部定教授小檔案 現職: 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所兼任副教授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臺北榮總特約研究主治醫師 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監事 經歷: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臺北榮總經營)院長、副院長 臺北榮總腦血管科主任 臺北榮總腦中風暨腦血管疾病中心主任 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研究員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碩士
    96 人回報4 則回應3 年前
  • 長久以來,電視廣告的宣傳,“科學研究”的報告都在告訴大眾“含氟牙膏能預防蛀牙”。這一觀點早已深入人心,從沒有人去懷疑過“主流媒體”和“專家”的可靠性。因此,人們“放心”地使用含氟牙膏護齒,牙醫也“盡職”地給牙病患者的牙齒塗氟防蛀。 這一切如此天衣無縫、滴水不漏,卻不料,隨著曼哈頓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計劃”)機密文件的解密,這個謊言終於被揭穿。 BBC(英國廣播公司)前記者克里斯托弗·布萊森,在調查了大量美國官方和軍方在1997年後解密的文件後,2004年底出版了《氟騙局》一書。在書中他詳盡描述了氟作為一種毒素,是如何在美國官方和軍方的共同努力下,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水和牙膏中的。    “氟化物經常被當作老鼠藥用,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加到人們吃的水里。” ——克里斯托弗·布萊森 氟的危害 菲洛絲發現,氟可以跨越實驗鼠的血腦屏障,影響到實驗鼠的大腦,進而影響到它們的行為。實驗結果顯示,氟對大腦和中樞神經都有損害。當時她的老闆對她說:“你和50年來牙醫和其他人發表的研究――即氟是有效而安全的對抗,你肯定是錯的。如果你發表這篇論文,國家牙科研究所將不可能再給我們任何資助。” 當1990年的10月,菲洛絲到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報告她用老鼠及最新的電腦分析技術測得的,無可置疑的氟中樞神經毒性時,當場受到非常多的科學家的質疑與攻擊。 事實上,當菲洛絲的論文發表在《神經毒物學和畸形學》上之後,弗西絲牙科研究中心便真的再沒和她續約,她最後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   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開始在飲水中大面積加氟,到了6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陸續開始在自來水里加氟。 中國於1965年開始在廣州飲水中加氟,由於後來氟斑牙的大量出現,在1983年取消了。但加氟在美國一直長盛不衰,現在,整個美國有66%的飲用水是加氟的。難以置信的是,飲用水加氟竟然被認為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10個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布萊森記者說,與其說飲水加氟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重要成就,不如說它是公共關係策劃領域的一次經典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出的氟化物還有哪些呢?大家還記得「特氟龍」、「氟利昂」冷媒這兩樣東西嗎?早在特氟龍發明之際,質疑此材質在攝氏200度左右會分解成有毒物質的論說就已經出現,可是真相被掩蓋,到最近才被曝光。使用於電冰箱、汽車的有螢光綠的冷媒,也就是破壞地球臭氧層的罪魁禍首「氟利昂」,終於在幾年前也被禁掉了,只在黑市上還存在。這些氟化物,可讓那些像杜邦公司一樣的化學製造商飽賺多年。 一些積極從事環境保護的科學家,在最近幾年才理解為什麼這些氟化物未在他們的名單上出現──原來這些化工生產廠商隱藏了真相和氟對員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實情。 氟的最終危害目標 多數人並不知道什麼是松果體,且他們的松果體也是休眠並萎縮的狀態。 人體的松果體(Pineal Gland)位於人腦的中心部位,僅有米粒大小,形狀就像一顆松果。科學家透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對現代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而在大腦中目前已經退化的松果腺體,就是人類神秘的第三隻眼所在之處。 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是有感光組織架構基礎的,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充滿視網膜色素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科學家發現,沒有眼睛的墨西哥盲魚就是利用松果體來“看”外界。人的肉眼也只是像照相機的鏡頭起 對焦、採集光線的作用,而鬆果體卻是像照相機的CCD或底片,起著真正感光成像的作用。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阿·羅賓·貝克教授發現,在松果體的前方有一個生物磁場,它可聚集射線,並能起到掃描圖像的作用。松果體的位置正好和古代東方道家所描述的泥丸宮和天目(第三隻眼,Third Eye)的位置相吻合。 大腦的松果體內,有極微細的磁性八面體結晶,這些結晶懸浮在松果體內高純度的液體中,變成一種天線式的界面架構,讓人類能夠與4D以上的世界和高緯度的生命溝通。 4D是一個最難以形容,難以說清楚的次元。它是一個人類意識通往其他次元的關口,它是天(5D以上)與地(3D以下)交接的次元。 科學家從次原子的研究中發現,人腦所反射出來的頻率是一種電磁波。而4D的群體意識也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頻率視屏,因此,人腦可以像收音機或電視機一樣,隨意的轉到我們所要聽看的電台,接收並解讀我們所要的資訊,但是前提是:必須有靈敏的意識天線!這個天線就是第三隻眼——松果體。 研究顯示,松果體管理部分神誌,並分泌和做夢與靈魂出竅相關的激素。同時,松果體與人類演化體系的第6、第7脈輪關係匪淺,它是連接我們與更高維度的通道,是我們的直覺器官。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日本不是“失去了20年”,而是默默完成產業大轉型! 作者:徐静波 本世紀以來,國內輿論對日本的認知,充斥著諸如:失去的20年、平成廢柴、日本在新經濟領域已落後於中國……之類的聲音,總之不僅不再高看日本,甚至有幾分輕視。 但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間,日本企業界不聲不響地完成了一輪產業飛躍:呈現在中國人面前的是,NEC、松下、索尼、佳能、富士,這些昔日如雷貫耳的日本產業巨頭相繼關閉電腦、手機、電視生產線的新聞,卻鮮有人註意到,他們是主動關閉這些夕陽產業,並開始默默培育新的未來增長極。 最近日本對韓國的貿易制裁,揚言對韓國半導體和顯示材料出口限制。市場傳言,韓半導體材料耗盡之時或將面臨停工危機! 專家指出,毫不誇張的說,現有的日產氟化氫庫存耗盡之時,或將成為韓國半導體企業的停工之日。 日本這個國家,現在的制造業已經到了哪一個水平?我想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因為時間有限,我今天集中講三個內容:第一,日本的制造業如何轉型;第二,日本的制造業如何創新;第三,日本的中小企業如何發展。 我想起1992年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學校安排我們去參觀了日本的麒麟啤酒廠。進去一看,就像今天這一會場大的生產車間,只有兩名員工。日本的工業自動化和精益化管理,在26年之前,我已經看到了。日本比中國早走了至少20年。 譚建榮院士在剛才演講的中也講到一點:豐田汽車的精細化管理不是自己總結的,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總結的。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道理很簡單,日本人總是低頭做事情,從來沒想到過要去總結經驗、去邀功。這就是“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一個差別。 中國的企業有了小發明、小創造以後,一定要邀功。為什麽?邀了功以後可以得到許多好處,政策的傾斜、資金的傾斜。但是,日本任何一家企業,有了重大的發明、重大的成果、重大的創新,就得悶聲不響的,因為沒有人會表彰你,沒有一家政府機構會給你政策傾斜。 而如果你說了,最終沒有做到完美,那會成為行業的笑柄,有損企業的聲譽。這樣的環境,就導致日本的企業只是兢兢業業老老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5萬家。中國有多少家?據說只有5家。為什麽3.5萬家百年企業可以在日本存續下來?道理很簡單,就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不盲目地擴大投資。做好本業,是日本企業長久的秘密。 日本企業如何實現產業轉型 日本產業界的轉型是從2011年開始的。日本有一家電氣公司叫NEC,大家可能不怎麽了解它,日本人叫它“日本電氣公司”。1980年代,中國的四通打印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我們從鉛字印刷開始進入了電子打字的時代。這項技術,就是NEC公司提供的。NEC是日本第一臺電腦的生產廠商、第一顆人造衛星制造公司。 2011年,家家戶戶還在購買電腦的時候,NEC公司突然決定拋棄電腦事業,這震驚了日本社會,因為NEC公司是日本電腦業的鼻祖。結果,誰買下了NEC公司的電腦事業呢?是中國的聯想集團。但是,時間過去了8年,我們發現現在電腦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當時NEC要把電腦產業拋棄的時候,賣了一個好價錢。 但是,到後來索尼、東芝、富士通要把電腦產業賣給人家的時候,就沒有人接盤了。NEC拋售電腦,這就是日本制造產業的先見性。NEC公司早就認識到:傳統的電腦最終是要被淘汰的!現在我們來看,聯想買了NEC電腦產業後,業績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NEC公司興起了產業的轉型革命。 那麽,現在NEC公司在幹什麽呢?現在日本大部分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就是NEC公司研發的。拋棄了電腦產業以後,NEC並沒有扔掉自己的半導體技術,而是繼續研發尖端的半導體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產業的革命並不是政府引導的,而是企業的一種自我革命,是一種自我創新。 東芝和索尼拋棄電腦事業以後,索尼公司在2018年創下的利潤已經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索尼公司把電腦產業賣掉,電視機也做的很少,好像它的產業不太多,怎麽會有這麽高的利潤?對了,它不做殼,改做內件(關鍵零部件)了。比如,它的傳感器已經占到全球份額的70%。 東芝公司把白色家電扔了,扔給誰呢?中國的美的公司。把電視機扔了,扔給我們青島的海信。前幾年,中國媒體當中有一種很大的輿論,覺得我們中國把日本最牛的產業買下來了,日本制造業垮掉了。大家想一想,現在你的家裏還看電視嗎?已經不看了。電視機的制造廠商為了把電視機多賣幾臺,先告訴你客廳裏必須有一臺,你自己的房間裏必須有一臺,你孩子的房間也必須有一臺,一個家庭3臺電視機,現在一臺都不看。 日本人早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把它扔掉了。日本認為,包括電視機在內的白色家電已經是一個產業包袱,中韓等一些國家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沒有必要再維持這一產業。把這個產業扔掉,他們是輕裝上陣,再去開拓新的產業。這是日本電子產業的新發展理念。 東芝、富士通、松下、夏普把手機都扔掉了。現在日本還有索尼公司在生產一部分手機,一年大概500萬臺。還有一個京瓷公司,他們自己還在生產一部分手機,因為他們有au移動通信公司,但都是國內使用的。大家想想他們把手機扔掉以後,技術怎麽辦呢?結果它們的零部件大多賣給中國,利潤比自己做手機還好。 華為手機這幾年發展很快,你們要知道華為手機基本上是在日本研發的。任正非先生很聰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產線買下來,而是把人家的頭腦買下來。日本這麽多公司,把手機扔掉以後,有這麽多手機研發人才,他把他們高薪雇傭起來,在橫濱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幫華為研發智能手機。 同時,日本這些公司的手機零部件業提供給華為、OPPO和小米。華為手機研發的這麽好,是因為用日本人、日本技術。所以OPPO也學,也在日本設立了研究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把手機產業扔掉了,但手機零部件賣給中國後,獲得的利潤仍然很高。 富士通現在在構建物聯網,同時構建一個宇宙的監測系統。這個照片是日本研發的日本版的GPS定位系統。因為日本現在進入到汽車全自動駕駛時代,它的信號不能出現斜折線,必須直線。也就是每時每刻在日本的上空必須有兩顆衛星,這樣才能使信號與汽車做到精準同步,不至於讓全自動駕駛汽車出現1秒鐘的滯後,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這個系統是富士通公司在研發。 再看看佳能。佳能是賣照相機的,但是因為高清鏡頭手機的普及,照相機產業日子越來越難過。佳能也開始轉型,你根本想不到,佳能現在在參與研發小型火箭。因為大型火箭的投入太大,佳能成立了一家公司,拿了50%的股權,聚合了一些日本主要的電子與軍工企業,在研發小型火箭發射商業衛星。佳能把東芝的醫療設備公司買下,還開始投身醫療產業。 其實日本轉型最成功的一家企業是富士膠卷。我們年輕的時候拍照片只有兩種膠卷,一個是柯達,一個是富士膠卷。現在柯達死了,富士膠卷還活著。為什麽呢?富士膠卷把它做膠片的膜技術提煉出來,用於生產化妝品。同時,它在研發新藥。也就是說,富士膠卷從一家面臨淘汰的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沒有像柯達那樣死掉。 日本企業的自主創新 2018年5月份,李總理去日本訪問,他在北海道參觀了豐田汽車公司,很認真的聽了1個多小時的介紹。豐田有款新能源車叫“未來”,它使用的是氫能源系統。中國現在拼命發展電動汽車,日本企業已經意識到,電動汽車的電池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容易老化,就像手機電池,過了一年,發現充電困難;二是電池處理過程會產生很大的汙染。豐田汽車公司從1992年開始研發氫能源技術,現在這個氫能源汽車已經銷售了6000輛,年產3000輛。 這個汽車有什麽特點?我去開了一次,這輛汽車充氣3分鐘,可以開650公裏。它跟充汽油一樣便捷,而且價格比汽油便宜。李總理看了以後,他就覺得我們電動汽車政策需要調整。中國現在就開始研究日本的氫能源的未來發展方向。 豐田汽車公司不僅僅是把氫能源裝在汽車上,而是把它開發成移動電源。當地震發生以後,當海嘯來的時候,或者當臺風來襲出現停電時,這輛汽車的氫能源可以接上家裏的電源,保證一戶家庭一個星期的正常電力供應。然後,把氫能源反應裝置搬到大樓裏,可以供這個大樓所有的供電所需。 日本政府現在宣布要進入氫能源社會,家家戶戶只需要安裝小小的氫能源反應裝置,就不再需要電力公司提供電網供電,氫能源反應裝置排放出來的是清水,對環境沒有汙染。氫能源是未來最清潔的能源,也是取之不盡的能源。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宣布完全開放這一技術,造福人類。 大家還要關註軟銀和豐田汽車公司現在在做的一件事情。軟銀這幾年悄悄的幹了一件事,將全世界主要的AI技術公司,以出資或者收購的手段納入自己的旗下。現在的軟銀集團是全世界擁有AI技術最多的一家公司。軟銀控制了這些技術,想幹什麽呢?他去找了豐田汽車公司的社長豐田章男。 大家看到的PPT上的這輛汽車,是今年在美國家電展上展出的豐田概念車。這輛汽車是一個移動平臺,取名叫“E-調色板”,你想把它打扮成什麽角色都行。按照豐田社長的說法,買汽車的時候不是消費,是買了以後才消費。 這輛車是全自動駕駛汽車,早上上班的時候,你通過網約系統把它約上,車自動開到你家門口,把你載上開到上班的地方。過了上班高峰期以後,它把車開到物流公司的倉庫裏去做商品配送。然後,中午去辦公區賣盒飯。到了下午,再去送貨。到了傍晚,通過網約系統,再把你們一個個接上送回家。到了晚上,它裝上啤酒、各種小吃,開到一個熱鬧的街頭,成為一家移動商鋪。這不是一個夢想,它將於2021年全部公開上市。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很嚴重,如何幫助這些老人?軟銀與豐田汽車公司的構想是,當農村的老太太生了病,怎麽辦?沒有子女在身邊,就委派一輛全自動駕駛的“調色板”去接她。車上可以量體溫和血壓,通過遠程問診,基本數據報給醫生以後,到了醫院,該手術的就手術,該吃藥的就吃藥,把基本問題解決在移動過程中。 軟銀公司和豐田公司,第一不缺錢,第二不缺技術,第三不缺智慧,兩家企業巨頭開始打造世界上第一個AI社區。日本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將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投入使用,出租車和選手村裏的所有巴士都要進入全自動駕駛系統,日本要把東京奧運會開成一個“科技奧運”。這就是日本的科技實力,而這一科技實力在於它的前瞻性,以及為了實現這一前瞻性所默默實施的周全的技術儲備。 日本現在很重視尖端醫學的研究。為什麽日本的諾貝爾獎這幾年會出現井噴現象?因為日本比較重視基礎研究,我們中國比較重視應用研究。馬雲先生把應用研究做得很好,一個技術拿來以後,做成了一家大電商。微信——一個交友信息軟件,被打造成百貨平臺和金融平臺。但是,日本人覺得技術應用雖然需要,但基礎研究更重要。所以,日本科研經費的55%用於基礎研究。 正因為有紮實的基礎研究,才會有諾貝爾獎。豐田的氫能源技術從1992年開始研究,到2014年才開始應用。中國哪一家民營企業願意花20多年的時間去研究一項技術?沒有。日本做到了,他們有這個耐心,也願意花這份錢。研發成功之後,還願意向全世界公開這項技術,提供免費利用,做得還很有情懷。 日本現在致力於徹底克服癌癥堡壘。2018年獲諾貝爾獎的本庶佑教授,他研究的成果很有意義。癌細胞和人體的正常細胞之間相互碰撞以後不會產生融合,也就是健康細胞無法消滅癌細胞。為什麽會出現這一問題,本庶佑教授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終於發現癌細胞裹了一層蛋白質。他於是再與醫藥公司合作,發明一種藥,可以把這個蛋白質打掉,使健康細胞可以對癌細胞發動進攻,最終把癌細胞消滅掉。 現在這款新藥已經開始出售了。日本2萬多病人使用了這款新藥以後,總有效率達到30%。本庶佑教授自然不滿足,他希望今後人們可以像治療感冒一樣,吃幾片藥、打幾針就可以治愈癌癥。所以,本庶佑教授將自己未來的專利所得和諾貝爾獎獎金拿出來,湊了1000億日元,相當於60億人民幣,設立一個醫學研究基金,最終要攻克癌細胞。我想到了兩個字——“偉大”。 剛才中國商飛的郭博智先生介紹了我們大飛機研發制造情況,我們為中國開始擁有大飛機感到自豪。但是,我們也必須註意到一個事實,一架大飛機,500多萬個零部件,最初在中國只能找到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找不到,所以我們C919客機需要海外200多家一級供應商。波音787是美國的,但日本人認為這是日本準國產飛機。 為什麽這麽講?我說兩個事實:第一,這個飛機的機體不是用鋁合金做的,而是用日本東麗公司研發的碳纖維,造這個機體的是三菱重工。你看波音787客機的翅膀像鯊魚翅膀一樣,是弧形的,鋁合金是做不出弧形的,只有碳纖維能做出弧形。碳纖維還有一個特點,它的室內溫度比鋁合金機體的室內溫度降低6度左右。 同時,它的重量比鋁合金的重量減少30%,意味著灌同樣的油,它可以多飛30%的航程。它的機頭是富士重工造的,它的電子系統是松下電器提供的。這就是日本航空工業的現狀。大家一定是第一次知道這一事情,因為日本企業做事不吭聲,不喜歡張揚。 日本如何扶持中小企業 上午在舉行中國前50家制造企業圓桌會議的時候,我就講到,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如何做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問題。其實我們的政府和企業也想了許多點子,做的也很努力。我昨天去參觀天津的西門子弗萊德公司,他們的精益化做的很好,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完全可以把企業管好。但是,要做到精細化,要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要解決好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政府的角色。政府的職責就是要給制造業創造一個舒適的、通暢的行商環境。你鼓勵企業去搞數字化、智能化。我買機器人的錢哪裏來?沒錢。為什麽沒錢?納的稅太高了。能不能把稅減一點?政府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日本的法人稅已經從30%減到了23%,中小企業的法人稅已經從25%減到了15%。我們中國有沒有可努力的余地?我想絕對有的。因為我們的政府比日本政府富裕得多。 第二大問題是資本。一家企業發展需要資本,資本來自什麽地方? 第一,自身的積累; 第二,來自於銀行; 第三,來自於社會,也就是各種基金資本。 中國制造業現在依賴的資本,最大的不是自有資本,也不是銀行資本,而是社會資本。我們這裏在座的有投資公司的總裁,你們眼睛盯著的是,投下去以後,什麽時候能夠把這家企業做上市,我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中國創新企業有一個綽號,叫“輪企業”,A輪、B輪、C輪投資結束後,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但是號稱估值已經達到了幾百億美元,於是包裝上市,大家分錢。 投資基金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助推企業在初期飛速發展,但它也是一根上吊的繩子。為什麽這麽說?大家知道,投資基金,跟企業都有對賭協議,5年或者8年,你做不到他的期望值,你就死掉了。你上市以後,過了若幹年,它把資金一抽逃,你怎麽辦?就像火箭發射衛星,上去以後,還沒進入軌道,推動力沒了。所以,許多所謂的創新企業一上市就黃,原因就在這裏。大家是玩錢,而不是做實業。 日本企業有一句經營行話,叫“安全駕駛”,企業一定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的積累,這樣,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什麽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崩潰,企業都可以支撐3年、4年、5年。然後,我可以用充裕的時間和財力,慢慢的實行轉型,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產業。特朗普再打壓,我也不會太害怕。 日本銀行協會調查了中小企業,問他們要不要銀行貸款?70%的中小企業告訴銀行一句話,我們不要你的貸款。日本的商業貸款的利率是1.5%。這麽低的利率大家還不要,說明日本企業真的有點錢,而且還沒有太多的野望! 東京股市從安倍上臺的2012年的8000點,已經上升到22000點。我們必須看到,日本企業這幾年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走上坡路,而且始終是默默地往前走。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Yahoo奇摩APP 切換至App版本 下載  追蹤 雞農疑摸雞蛋未洗手 九成大腸壞死險喪命 TVBS新聞網影音 · 114人追蹤 11 小時前   雞農疑摸雞蛋未洗手 九成大腸壞死險喪命 一名35歲女子,因為家裡養雞,經常需要摸雞蛋,日前她突然腹瀉、發燒,發病一周後,轉診到高雄治療,醫師發現她疑似因為摸雞蛋沒洗手,誤食沙門氏菌造成感染,超過九成的大腸已經發黑壞死,經過開刀切除,住院治療近一個月才救回一命,醫師說,蛋殼常帶有沙門氏菌,民眾摸過之後,最好儘快洗手,以防病從口入。 一名35歲女子,因為家裡養雞,經常需要摸雞蛋,日前她突然腹瀉、發燒,發病一周後,轉診到高雄治療,醫師發現她疑似因為摸雞蛋沒洗手,誤食沙門氏菌造成感染,超過九成的大腸已經發黑壞死,經過開刀切除,住院治療近一個月才救回一命,醫師說,蛋殼常帶有沙門氏菌,民眾摸過之後,最好儘快洗手,以防病從口入。 奶脹到初戀男友認不出來!!!小A→大D 進化全記錄 Sponsored soneydd  你已獲得奇摩值 了解詳情 Yahoo奇摩會員只要閱讀文章就可以累積奇摩值、兌換各種商品唷! 立即登入領取 網友都在看 「替父母教訓妳」!男誤會被罵 車廂內打少女 TVBS新聞網影音 奶脹到初戀男友認不出來!!!小A→大D 進化全記錄 Sponsored ・ soneydd 感念殉職勇消 禮儀公司300萬喪葬費用全包了 東森新聞影音 香港反《禁蒙面法》遊行失控 記者遭汽油彈擊中左臉燒傷 Yahoo奇摩(影音) 國慶連假加國旅補助 小琉球觀光訂房大爆滿 東森新聞影音 小心會長過頭…網友推爆:「真的長得超誇張!」 Sponsored ・ 法朵絲 逾330台ATM無法運作 引港民恐慌狂領錢 壹電視影音  最多人瀏覽分享 哈吉貝開眼照曝!「鋼珠眼」快速茁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小心會長過頭…網友推爆:「真的長得超誇張!」 Sponsored ・ 法朵絲 「花生湯用罐頭」引一星負評 正宗老店被網友錯罵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選舉風向已經變了? 黃暐瀚:從討厭民進黨變討厭共產黨 今日新聞NOWnews 奢華歐式城堡淪法拍屋! 曾被CNN評選為台灣10大絕美民宿 CTWANT 一個月暴瘦12KG紅遍網絡!高雄女孩分享減肥秘笈! Sponsored ・ 我的減肥故事 家樂福驚見超巨「車頭燈」妹 神出本尊意外反轉被噓爆 今日新聞NOWnews 柯文哲酸兩岸關係30年來最差 蘇貞昌:用數字就可以打臉他 民視影音 逾330台ATM無法運作 引港民恐慌狂領錢 壹電視影音 ㊙️奶長大到初戀男友認不出,A變D堅挺大這樣做 Sponsored ・ 女性胸部護理 「讓鄉親回家的路更穩定方便」蔡英文赴馬祖細數三年政績 民視影音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了!3研究細胞運用氧現象學者共獲殊榮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高雄「校園雙機」又跳票?教育局長:韓國瑜到中央,2年就裝好 民視影音 繼續閱讀下一則推薦新聞 追蹤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了!3研究細胞運用氧現象學者共獲殊榮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4,555人追蹤 7 小時前 2019年諾貝爾獎今天揭開序幕,醫學獎得主率先揭曉,由美國癌症學家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國醫學家雷克里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美國醫學家塞門薩(Gregg L.Semenza)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如何感知以及對氧氣供應的適應性」。他們分別是研究癌症與缺氧現象的專家。  (諾貝爾獎推特)  諾貝爾醫學獎 3學者共獲殊榮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表示,凱林(William Kaelin Jr)、雷克里夫(Peter Ratcliffe)和塞門薩(Gregg Semenza)發現對氧氣濃度變化做出回應,控管基因的分子機械。「他們建立了我們對氧氣濃度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認識的基礎。他們的發現也為對抗貧血、癌症和其他許多疾病的新策略承諾鋪路。」 今年61歲的凱林(William Kaelin)1979年杜克大學化學系畢業,之後攻讀醫學於1982獲得同一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赴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實習,後轉至丹納-法貝爾癌症研究所。1992年有了自己的實驗室。1998年成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凱林早期的工作是研究與細胞增殖有關的E2F蛋白。之後他研究了希佩爾-林道綜合徵(VHL)。他發現VHL蛋白參與缺氧誘導因子(HIF)的標記從而抑制它。氧氣不足,則HIF的羥基化程度低,則無法正常被VHL蛋白標記,從而啟動血管的生長。這對理解細胞信號傳導做出了貢獻。他的小組還研究了RB-1以及p53癌症抑制基因。 這位紐約出生的癌症學家獲得諾貝爾桂冠加持之前,2010年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並獲得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2016年獲 頒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研究獎(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65歲的雷克里夫(Peter Ratcliffe)是英國分子生物學家,1972年在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和聖巴索羅繆醫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學醫,1978年畢業後轉赴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深造。 這位專精於分子生物學與細胞學的學者,主要以缺氧研究獲得諾貝爾桂冠前,也曾在2010年榮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獲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研究獎。 63歲的塞門薩(Gregg Semenza)也是紐約出生,他曾在哈佛大學專精遺傳領域的研究,之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深造,1986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而獲聘為教授,因研究生命系統如何利用、調節氧氣而享譽國際。 這3位學者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前,都曾獲頒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與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研究獎(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而塞門薩與凱林則分別於2010年及2008年,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諾貝爾獎獎金達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07萬元)。 去年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憑藉發現抑制負面免疫調節對癌症療法的貢獻,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他們兩人也都是唐獎首屆生技醫藥獎得主。 7日公布醫學獎得主後,8日和9日公布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10日將一併公布2018和2019年文學獎得主,11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14日揭曉,為2019年諾貝爾頒獎季畫下句點。 由於「#我也是」(#MeToo)運動揭發的性醜聞影響,去年是70年來文學獎首度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季,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延後,並與2019年的文學獎一同頒發。 2019 Medicine Laureates 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 and Gregg L. Semenza have identified molecular machinery that regulates the activity of genes in response to varying levels of oxygen.#NobelPrize pic.twitter.com/LiExfH74rh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19 相關內容 諾貝爾醫學獎3得主 接獲獎電話興奮無比 中央社 【最新】iPhone 11手機$0起~果粉都+1了! Sponsored ・ 遠傳電信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英美3學者共享殊榮 民視 英美3學者共獲諾貝爾醫學獎 法新社 諾貝爾揭幕 醫學獎3學者共獲殊榮 中廣新聞網 【OB嚴選】HOT熱賣!只有1 天,最高現折150⭐ Sponsored ・ OB嚴選 研究細胞運用氧氣獲肯定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簡介 中央社 繼續閱讀下一則推薦新聞 追蹤 港人宣讀臨時政府宣言 扁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民視 · 388人追蹤 6 小時前  港人宣讀臨時政府宣言 扁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香港反送中情勢越來越緊繃,網路上還出現香港臨時政府宣言,有數千人在馬鞍山的新港城中心以及荃灣,同聲宣讀,引起前總統陳水扁關注,不過他說從宣言內容判斷,這個臨時政府並非主張港獨,還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的禁止蒙面規例,徹底激起港人怒火,網友甚至發表「香港臨時政府宣言」,台灣的獨派、台派也積極討論,要不要趕快承認這個臨時政府。前總統陳水扁很關注。陳水扁說:「香港臨時政府的宣言,說在三個月內,要來主張選出臨時立法會,所以在這裡用語叫做立法會,不是國會,當然就不是香港的獨立建國,還是維持現狀,你所改變的不過是換了政府的名稱,讓我們覺得說這只不過是,所謂的一國兩制體制下,要來反對特區政府。」陳水扁也說,很佩服香港人堅持不懈的毅力,對恐嚇意味濃厚的禁蒙面法,也沒在怕。陳水扁指出,「我們在這裡也要跟中國共產黨香港特區地方政府講,這是沒有用的,就是不怕死才會走向街頭,如果50萬人、100萬人、200萬人、300萬人都蒙面走向街頭,你可以全部都抓嗎?如果一部法律一部惡法敢說,所有的人都來犯法,是這部惡法有問題,這個根本沒有辦法實施,沒有辦法落實,是更丟臉而已。」聲援香港人,陳水扁也緬懷曾在1956年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廖文毅博士,勉勵所有台灣人,建國之路儘管不好走,還是要靠自己走下去。(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香港反送中情勢越來越緊繃,網路上還出現香港臨時政府宣言,有數千人在馬鞍山的新港城中心以及荃灣,同聲宣讀,引起前總統陳水扁關注,不過他說從宣言內容判斷,這個臨時政府並非主張港獨,還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 香港的禁止蒙面規例,徹底激起港人怒火,網友甚至發表「香港臨時政府宣言」,台灣的獨派、台派也積極討論,要不要趕快承認這個臨時政府。前總統陳水扁很關注。 陳水扁說:「香港臨時政府的宣言,說在三個月內,要來主張選出臨時立法會,所以在這裡用語叫做立法會,不是國會,當然就不是香港的獨立建國,還是維持現狀,你所改變的不過是換了政府的名稱,讓我們覺得說這只不過是,所謂的一國兩制體制下,要來反對特區政府。」  陳水扁也說,很佩服香港人堅持不懈的毅力,對恐嚇意味濃厚的禁蒙面法,也沒在怕。陳水扁指出,「我們在這裡也要跟中國共產黨香港特區地方政府講,這是沒有用的,就是不怕死才會走向街頭,如果50萬人、100萬人、200萬人、300萬人都蒙面走向街頭,你可以全部都抓嗎?如果一部法律一部惡法敢說,所有的人都來犯法,是這部惡法有問題,這個根本沒有辦法實施,沒有辦法落實,是更丟臉而已。」  聲援香港人,陳水扁也緬懷曾在1956年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廖文毅博士,勉勵所有台灣人,建國之路儘管不好走,還是要靠自己走下去。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香港反送中抗爭 《緊急法》擴大? 不排除「禁網」港人雷射筆照衛兵 中共解放軍首警告示威者燃燒彈波及記者 港記協譴責港電競手受訪 戴面罩喊「8字宣言」反送中app上架 中共黨媒嗆暴徒幫手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相關內容 禁蒙面法上路》逾千港人宣讀「香港臨時政府宣言」 民間團體今下午3點發起全民蒙面遊行 今 周刊 【OB嚴選】HOT熱賣!只有1 天,最高現折150⭐ Sponsored ・ OB嚴選 【香港《禁止蒙面規例》】我國集會遊行法也規定不可以有「妨害身分辨識之化裝」? 法操司想傳媒 《阿扁踹共》港人宣讀臨時政府宣言 扁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EP271 民視 今日廣場》孫榮富/從殖民復辟的香港反思台灣 今日新聞NOWnews 40幾歲因為老態臉討厭出去外面,但喝了這個後改變了! Sponsored ・ 希麗佳 禁蒙面掀大暴動 港官員:不排除禁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36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可怕的報告~瑞士第一例5G的损伤报告 https://russ999.pixnet.net/blog/post/301462937 天線一安裝,日内瓦市中心的幾個居民和整個家庭都報告了類似的不同尋常的症狀:耳鳴、劇烈頭痛、難以忍受的耳痛、失眠、胸痛、疲勞以及在房子裏感覺不舒服。 The first reported injury of 5G in a news report comes from Switzerland,where 5G has been launched in 102 locations. The weekly French-language Swiss magazine L'Illustré interviewed people living in Geneva after the 5G rollout with alarming details of illness.In their article,With 5G,We Feel Like Guinea Pigs,posted July 18,2019,they report neighbors met to discuss their many common symptoms and many unanswered questions. 瑞士的一份新聞報道首次報道了5G網絡的受傷情況,瑞士的法語周刊《l'illustr》在5G網絡推出後采訪了居住在日内瓦的人們,詳細介紹了他們患病的情況。在他們發表于2019年7月18日的文章中,他們報告說,鄰居們聚在一起讨論他們的許多常見症狀和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相關:美國國土安全部内幕-我經曆了5G,必須警告世界 5G:Its Legal but Not Safe 5G:合法但不安全 As soon as the antennas were installed,several residents and entire families in the heart of Geneva reported similar unusual symptoms of loud ringing in the ear,intense headaches,unbearable earaches,insomnia,chest pain,fatigue and not feeling well in the house.29-year-old Geneva resident,Johan Perruchoud,called up Swisscom and was told that indeed the 5G cell towers were activated on the same day he began to feel the symptoms.When others called Swisscom they were told everything is legal and within guidelines. 天線一安裝,日内瓦市中心的幾個居民和整個家庭都報告了類似的不同尋常的症狀:耳鳴、劇烈頭痛、難以忍受的耳痛、失眠、胸痛、疲勞以及在房子裏感覺不舒服。29歲的日内瓦居民Johan Perruchoud給瑞士斯科姆公司打了電話,被告知5G手機發射塔确實在他開始感覺到這些症狀的同一天被激活。當其他人打電話給瑞士石油公司時,他們被告知一切都是合法的,都在指導方針的範圍内。 Swiss Physician Denounces 5G and Calls for a 5G Moratorium 瑞士醫生譴責5G網絡,呼籲暫停5G網絡 Dr.Bertrand Buchs,who has also called for a 5G moratorium,states he has seen more and more patients with similar symptoms.He notes,"In this case,our authorities are going against common sense…we risk experiencing a catastrophe in a few years…no serious study exists yet,which is not surprising when we know that this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in China,then to the United States.In Switzerland,we could open a line for people who feel bad,listen to these complaints and examine them.Our country has the means and the skills.The debate must be launched because the story is not about to end." 伯特蘭·布克斯博士也呼籲暫停使用5G,他說他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病人出現類似的症狀。他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當局違背了常識......我們冒着在幾年内經曆一場災難的風險......目前還沒有嚴肅的研究存在,這并不奇怪,因爲我們知道這項技術是在中國開發的,然後是在美國。在瑞士,我們可以爲那些心情不好的人開設專線,傾聽他們的抱怨,并對他們進行調查。我們的國家有手段和技能。這場辯論必須啓動,因爲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 Swisscom:Millions of Fast Connections 數以百萬計的快速連接 Swisscom states,"5G will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for residential customers and businesses across Switzerland.5G is the new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ndard for digitisation,enabling the extremely fast connection of millions of devices,things and people."Will those millions of fast connection enable communication,or instead disable people from communicating due to illness? "5G将爲瑞士各地的居民客戶和企業創造新的機會。5G是數字化的新移動通信标準,使數以百萬計的設備、物品和人能夠極快地連接起來。"那些數以百萬計的快速連接能夠使通信成爲可能,還是因爲疾病而使人們無法進行通信? Dear Diary:Loud Humming,Lots of Pain,Nausea,No Sleep 親愛的日記:嘈雜的嗡嗡聲,劇痛,惡心,無法入睡 These stories parallel that of Anne Mills,author of"All EMF'd Up",who suffered wireless radiation poisoning in Germany when her husband was stationed there for work.She wrote a diary with identical symptoms of those in Geneva.As noted in the Swiss magazine L'Illustré article,her concerns,like those in Geneva,were dismissed.She consulted with German physician,Dr Horst Eger,to confirm her symptoms were that of microwave illness seen in military radar personnel and those working on microwave towers.All EMFd Up(Electromagnetic Fields):My Journey Through Wireless Radiation Poisoning and How You Can Protect Yourself.(2019)Anne Mills"Mystery Illness"In Cuban and Chinese Diplomats is Microwave Poisoning 這些故事與《AllEMF'dUp》的作者安妮•米爾斯(AnneMills)的故事類似。米爾斯的丈夫在德國工作時,她遭受了無線輻射中毒。她寫了一本日記,裏面的症狀和日内瓦的一模一樣。正如瑞士雜志《l'illustr》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她的擔憂和日内瓦的擔憂一樣,都被駁回了。她咨詢了德國内科醫生霍斯特·伊格爾醫生,以确認她的症狀是軍用雷達人員和微波塔工作人員出現的微波疾病。電磁場:我的無線輻射中毒之旅以及如何保護自己。(2019)安妮米爾斯"神秘疾病"古巴和中國外交官微波中毒 The New York Times and CBS reported unexplained symptoms in diplomats living in China and Cuba in 2017 and 2018.The source was found to be microwave radiation.UC San Diego Professor of Medicine,Dr.Beatrice Golomb,published an article in Neural Computation in September 2018,discussing the symptoms of the diplomats living abroad.The symptoms that diplomats and their families experienced,i.e.sleep problems,headaches,strange auditory sounds,anxiety and dizziness were similar to those with microwave illness reported in military studies from pulsed microwave radiation.See Cuban Diplomats Likely Hit by Microwave Weapons. 《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了2017年和2018年居住在中國和古巴的外交官出現的原因不明的症狀。發現來源是微波輻射。2018年9月,加州大學聖叠戈分校醫學教授BeatriceGolomb博士在《神經計算》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讨論了居住在國外的外交官的症狀。外交官及其家屬所經曆的症狀,如睡眠問題、頭痛、奇怪的聽覺聲音、焦慮和眩暈,與脈沖微波輻射報告的微波疾病類似。可能被微波武器擊中。 Many Others Suffer Microwave Illness/Electrosensitivity 許多其他人患有微波疾病/電敏感 It is reported that 3%to 30%of the population have symptoms similar to Microwave illness or electrosensitivity,depending on the country and if mild to severe symptoms are reported. 據報告,3%至30%的人口有類似微波疾病或電敏感症狀,這取決于國家和是否報告輕微至嚴重的症狀。 Dr.Scott Eberle describes how a physician learned about his own electrosensitivity published originally in 2014 in the Sonoma Medicine and later reprinted in the Santa Clara County/Monterey County Medical Association Bulletin.You can read Dr.Scott Eberle's What's the Diagnosis,Doctor?He has also written"An Underworld Journey:Learning to Cope with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Dr.Scott Eberle.Ecopyschology.9(2):106-111,June 2017.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7923126_An_Underworld_Journey_Learning_to_Cope_with_Electromagnetic_Hypersensitivity 斯科特·埃伯利博士描述了一位醫生是如何了解自己的電敏感性的,該研究最初于2014年在SonomaMedicine發表,後來在聖克拉拉縣/蒙特雷縣醫學協會公報上轉載。你可以閱讀ScottEberle博士的《他也寫了《地下之旅:學習如何應對電磁波過敏症》斯科特·埃伯利博士。生态學.9(2):106-111,2017年6月。 Writer Alison Main has documented her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electrosensitivity and her frustration at being more isolated from other people and wireless technology she would like to use.Electro-Sensitivity:When the Modern World Hurts 作家艾莉森·梅因記錄了她發展電敏感性的經曆,以及她因與其他人隔絕和她想使用的無線技術而感到的沮喪。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