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8 個月前
新聞稿
發布單位: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113年1月22日發
聯絡人:人力資源處處長 吳俊霖
聯絡電話:(02)2381-5226分機2122

臺鐵公司113年招募新進從業人員936名
臺鐵公司將辦理113年新進從業人員甄試,預計正取936名、備取1328名,甄試作業委由松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一律採網路報名,報名期間自113年1月23日下午3時起至113年2月2日下午5時止。本甄試係採第一試體能測驗、第二試筆試及第三試口試或術科方式進行,在臺北、臺中、高雄、花蓮等4地區同時舉行。有關甄試簡章及甄試詳細規定請逕至松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tra113.twrecruit.com.tw/)點閱或下載列印,不另行販售。
臺鐵公司表示,本次甄試進用主要為應組織轉型及人員退離所遺職缺,並以補足現場基層人力為優先,錄取進用人員不適用公務人員有關法令規定。甄試預定錄取名額、類科及待遇如下(詳情請參閱甄試簡章):
(一)助理管理師、助理工程師:正取58名、備取125名,甄試類科包含運務、不動產經營、資訊、企劃研析、地政管理、事務管理、會計、人力資源、財務管理、法務、統計、土木工程、建築工程、都市計畫及職安管理等15項,月薪(起薪)約4萬2,000元。
(二)事務員、技術員:正取53名、備取111名,甄試類科包含消防工程、材料管理、不動產經營、會計、事務管理、法務、土木工程、電機、職安管理及職安護理等10項,月薪(起薪)約3萬9,000元。
(三)助理事務員、助理站務員、助理技術員:正取511名、備取651名,甄試類科包含運務、材料管理、事務管理、財務管理、廉政、土木工程、建築工程、電務、電力、職安護理、機械及電機等12項,月薪(起薪)約3萬6,000元。
(四)服務員:正取314名、備取441名,甄試類科包含運務、土木工程、消防工程、電務、電力、材料管理、餐旅服務、事務管理、機械、電機、廚工、餐務、養路工程等13項,月薪(起薪)約3萬3,000元。
臺鐵公司強調,除將運輸安全視為最重要的任務外,另以四大經營策略:確保安全、提升服務、永續經營及幸福企業為主軸,期望招募具有服務熱忱和專業技術的人才加入經營團隊,公司未來設有完整的從業人員職務薪級制度,將藉由在職訓練逐級培養公司中堅幹部,升遷管道暢通。此項甄試係依據公司相關人事規章辦理,歡迎有志鐵道事業的民眾報考。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7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稿 發布日期:106年8月31日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106年第2次從業人員甄試報名至9月18日止 歡迎踴躍報考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因應業務發展及人力需求,特辦理本(106)年第2次從業人員招募,預計招募正取124人、備取34人,招募職務包含助理管理師/助理工程師、助理事務員/助理技術員,師級人員起薪約4萬5千元,員級人員起薪約3萬元,本次甄試類科包括: (一)助理管理師/助理工程師(師級):航運管理、業務管理、法務、會計、財務、土木、建築、 電機、機械、資訊、環保及勞安等12類科,計正取85名、備取21名。 (二)助理事務員/助理技術員(員級):業務行政、會計、機械、電機、環保、土木及航運技術等7類科,計正取39名、備取13名。 本甄試10月1日筆試,筆試試場分設臺北及高雄兩區,10月28、29日口試,口試僅設高雄試場,其他相關甄試簡章及報名等資訊請詳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網站(網址http://192.83.194.216/twport/index.html ),如有任何問題可電洽(07)3617141轉2857、2867,設有專人答覆。 新聞聯絡人:人力資源處劉懷玲經理、07-5219000#6130、[email protected]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稿 發布日期:107年1月3日 編 號:(1-3,003) 中華郵政公司107年公開甄選職階人員 正取1,483名、備取576名 中華郵政公司107年公開甄選職階人員正取1,483名、備取576名。甄試作業由台灣金融研訓院承辦,預定自107年2月2日上午10時起至12日下午5時止採網路報名。第一試筆試日期訂於107年3月18日於臺北、臺中、高雄等3地區同時舉行,並依第一試筆試成績擇優於107年5月5、6日參加第二試口試、體能測驗。有關甄試簡章及甄試詳細規定請逕上台灣金融研訓院網站(網址:http://ptc.tabf.org.tw/tw/Ptc_107post/)點閱或下載列印,不另行發售。 中華郵政公司表示,郵政具有百年以上優良傳統,各項福利、待遇、升遷及培訓措施十分完善,營運向為國營事業機構績優生,甄試進用各類職階人員起首月薪已突破30K。為加強郵政業務營運發展及人力更新需要,特徵求具服務熱誠之各界專業人才及社會菁英加入郵政服務團隊。此項甄試係依據中華郵政公司職階人員甄選進用要點辦理,錄取進用人員不適用公務人員有關法令之規定。 甄試方式第一試採筆試,並依應試人員第一試成績擇優參加第二試;參加第二試人數為正取名額之2倍(不足5人者以5人計)。相關甄選類科、預定錄取名額、學歷及待遇簡述如下(應試科目及其他甄試事項,請參閱甄試簡章): (一)營運職:正取117名、備取22名。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以上學校畢業。甄選投資管理等6項類科,其中郵儲業務類科分甲、乙、丙、丁4組。月薪目前約4萬3千元。 (二)專業職(一):正取117名、備取28名。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專以上學校畢業。甄選一般金融等15項類科,其中郵儲業務類科分乙、丁2組。月薪目前約3萬4千元。 (三)專業職(二)內勤:正取693名、備取299名。高中(職)以上畢業。甄選櫃台業務及郵務處理2項類科。月薪目前約3萬元。 (四)專業職(二)外勤:正取556名、備取227名。高中(職)以上畢業。甄選郵遞業務、運輸業務2項類科。月薪目前約3萬元;另依實際擔任工作之性質及天數,發給兼任駕駛加給及收投加給(郵遞業務類科全月約5,903元,運輸業務類科全月約7,619元)。 聯絡人及電話: 台灣金融研訓院 02-33653705 許杏如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02-23921310轉2842王堯鈞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轉傳-招考訊息】 1.臺鐵局為了減輕長期基層員工工作負擔、人力斷層以及技術經驗傳承、勞退新制需要,預定在7、8月招考約953名新進營運人員,最低起薪約23,680元,最高起薪約36,465元,另因輪值夜班或辦理具危險性工作,另支夜點費、危險工作加給,亦享有勞健保、年終(考核)獎金、加班費,各項薪資福利制度健全,服務佐理及服務員不限制學歷,營運員只要高中職畢業即可報名。 2.本次招考營運人員約953人,錄取分發地區涵括全台鐵路局各廠、段、站,招考類別包括運務、電機、電力(務)、機械、事務管理、土木工程、養路工程等。 3.因工作性質,勞安、護理、消防人員需相關證照資格,請注意相關資訊。 4.今年招考各類科錄取人數均大幅提升,錄取率高,預計約5月公告甄選簡章、6月報名,考試項目有筆試、口試或術科、部分類科尚有體能測驗。 5.有興趣報名民眾,請注意考試訊息,留意報名日期,及早準備易登金榜,快速考取國營事業,也歡迎將招考訊息告訴身旁親朋好友,一起加油努力,金榜題名、預約幸福美好的未來。 6.若有任何疑義,請洽詢人事室一科周小姐,電話‭02-23815226‬分機3130。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台電107年1月報考新進僱用人員 歡迎報考為台灣來電 網路報名(107年1月23日9:00起至107年2月5日24:00止) 台電將招考新進僱用人員740名 甄試簡章今上網公告 加入台電,一起為台灣來電!近年因應企業化經營與人才年輕化趨勢,台電持續招考新進人員,規劃明(107)年5月將辦理新進僱用人員甄試,預定招考700餘名新血。台電表示,此次甄試包括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及綜合行政等類別,歡迎有志者踴躍報考,共同為全國人民提供優質而穩定的電力。甄試簡章將於107年1月12日上網公布,並訂於5月12日在全國4個考區共同舉行考試。 台電表示,做為肩負穩定供電重任的國營事業,除了在105年初成立事業部邁向企業化經營,今(106)年1月電業法修法後更面臨能源轉型及綠電開放等電業經營的挑戰,為掌握改革契機以增加競爭力,活化人力資源是當前持續積極努力的目標。此外,台電未來10年將有四成員工陸續退離,為強化核心技術傳承,持續廣招新血以補充核心人力,歡迎有志從事電力事業之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者踴躍報考。 現任職於台電公眾服務處的吳宛芸,日文系畢業後赴日本取得飯店管理副學士學位,也曾在韓國投資租屋市場,因受到在台電工作的朋友鼓勵,於104年報考僱用人員甄試,並從錄取率僅0.7%的「綜合行政類」脫穎而出,目前主要負責文書處理及公益活動企劃。吳宛芸說,原以為工作只會跟電力事業有關,進公司才發現,台電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她舉例,今年9月她負責籌辦一場慈善活動,邀請上千名社福機構的學童來台電大樓觀賞公益舞台劇。「我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可以帶給社會溫暖!」她強調,看見學童們開懷的笑容,就覺得台電正為社會傳遞溫暖與光明。吳宛芸表示,台電是間充滿活力與各種可能的公司,歡迎更多學弟妹加入台電大家庭。 本次招考甄試簡章(含詳細類別及名額)及報考相關資訊預定於107年1月12日上網公告,屆時請上本甄試網頁(http://recruit.taipower.com.tw)或台電公司網站(http://www.taipower.com.tw/)查閱。 (以上內容均為暫定,正確資訊應以甄試簡章公告內容為準)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重磅!中國大陸國台辦發布31條惠台措施! https://mp.weixin.qq.com/s/1YDYRON4KYryUG0yDRXf8g 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2018年2月28日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並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若干措施》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若干措施》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多個領域,共31條具體措施。其中,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措施12條,包括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台灣有關機構可與大陸開展合作,為台灣同胞提供小額支付服務、徵信服務,等等。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19條,包括台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影視製作以及大陸有關機構引進台灣影視劇不受數量限制,等等。 以下是《若干措施》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台辦、發展改革委: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經商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林業局、旅遊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文物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同意,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出台《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附件: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8年2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林業局、旅遊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文物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出台若干措施如下。 一、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1.台灣同胞在大陸投資的企業(以下簡稱“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支持台商來大陸投資設立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企業並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相應享受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 2.幫助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在大陸的研發中心採購大陸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3.台灣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可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享受與大陸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同等政策。受聘於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的台灣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申報,享受與大陸科研人員同等政策。對台灣地區知識產權在大陸轉化的,可參照執行大陸知識產權激勵政策。 4.台資企業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5.台資企業可公平參與政府採購。 6.台資企業可通過合資合作、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 7.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適用相關用地政策。對集約用地的鼓勵類台商投資工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大陸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8.繼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台資企業向中西部、東北地區轉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內需市場和國際市場。大力推進台商投資區和兩岸環保產業合作示範基地建設。 9.台資農業企業可與大陸農業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 10.台灣金融機構、商家可與中國銀聯及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合作,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 11.台灣徵信機構可與大陸徵信機構開展合作,為兩岸同胞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 12.台資銀行可與大陸同業協作,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二、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13.台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向台灣居民開放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錄》附後,具體執業辦法由有關部門另行製定)。 14.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國家“千人計劃”。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國家“萬人計劃”。 15.台灣同胞可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具體辦法由相關主管部門製定。 16.鼓勵台灣同胞參與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台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大陸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劃。符合條件的兩岸文化項目可納入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項目資源庫。 17.支持中華慈善獎、梅花獎、金鷹獎等經濟科技文化社會領域各類評獎項目提名涵蓋台灣地區。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參加當地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評選。 18.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 19.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 20.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21.對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同時段進口的台灣圖書可優先辦理相關手續。 22.鼓勵台灣同胞加入大陸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 23.支持鼓勵兩岸教育文化科研機構開展中國文化、歷史、民族等領域研究和成果應用。 24.台灣地區從事兩岸民間交流的機構可申請兩岸交流基金項目。 25.鼓勵台灣同胞和相關社團參與大陸扶貧、支教、公益、社區建設等基層工作。 26.在大陸高校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的台灣學生,在參加研究生學習一年後,可按照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的相關規定申請參加考試。 27.取得大陸醫師資格證書的台灣同胞,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 28.符合條件的台灣醫師,可通過認定方式獲得大陸醫師資格。符合條件的台灣醫師,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註冊短期行醫,期滿後可重新辦理註冊手續。 29.在台灣已獲取相應資格的台灣同胞在大陸申請證券、期貨、基金從業資格時,只需通過大陸法律法規考試,無需參加專業知識考試。 30.鼓勵台灣教師來大陸高校任教,其在台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 31.為方便台灣同胞在大陸應聘工作,推動各類人事人才網站和企業線上招聘做好系統升級,支持使用台胞證註冊登錄。 向台灣居民開放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錄 一、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1.教師資格(高等學校) 2.法律職業資格 3.註冊會計師 4.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人員資格 5.民用核設施操縱人員資格 6.註冊核安全工程師 7.註冊建築師 8.監理工程師 9.房地產估價師 10.造價工程師 11.註冊城鄉規劃師 12.建造師 13.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土木工程師(岩土)) 14.註冊驗船師 15.船員資格 16.獸醫資格 17.拍賣師 18.演出經紀人員資格 19.醫生資格 20.護士執業資格 21.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人員資格 22.出入境檢疫處理人員資格 23.註冊設備監理師 24.註冊計量師 25.新聞記者職業資格 26.註冊安全工程師 27.執業藥師 28.專利代理人 29.導游資格 30.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資格認定 31.工程諮詢(投資)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32.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33.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 34.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 35.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36.資產評估師 37.經濟專業技術資格 38.土地登記代理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39.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40.房地產經紀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41.機動車檢測維修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42.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43.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員資格 44.衛生專業技術資格 45.審計專業技術資格 46.稅務師 47.認證人員職業資格 48.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49.統計專業技術資格 50.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51.證券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 52.文物保護工程從業資格 53.翻譯專業資格 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 1.消防設施操作員 2.焊工 3.家畜繁殖員 4.健身和娛樂場所服務人員 5.軌道交通運輸服務人員 6.機械設備修理人員 7.通用工程機械操作人員 8.建築安裝施工人員 9.土木工程建築施工人員 10.房屋建築施工人員 11.水產類、輸排和水處理人員 12.氣體生產、處理和輸送人員 1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人員 14.儀器儀表裝配人員 15.電子設備裝配調試人員 16.計算機製造人員 17.電子器件製造人員 18.電子元件製造人員 19.電線電纜、光纖光纜及電工器材製造人員 20.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人員 21.汽車整車製造人員 22.醫療器械製品和康復輔俱生產人員 23.金屬加工機械製造人員 24.工裝工具製造加工人員 25.機械熱加工人員 26.機械冷加工人員 27.硬質合金生產人員 28.金屬軋製人員 29.輕有色金屬冶煉人員 30.重有色金屬冶煉人員 31.煉鋼人員(煉鋼原料工、煉鋼工) 32.煉鐵人員(高爐原料工、高爐煉鐵工、高爐運轉工) 33.礦物採選人員 34.陶瓷製品製造人員 35.玻璃纖維及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品製造人員 36.水泥、石灰、石膏及其製品製造人員 37.藥物製劑人員 38.中藥飲片加工人員 39.塗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製造人員 40.農藥生產人員 41.化學肥料生產人員 42.基礎化學原料製造人員 43.化工產品生產通用工藝人員 44.煉焦人員 45.工藝美術品製作人員 46.木製品製造人員 47.紡織品和服裝剪裁縫紉人員 48.印染人員 49.織造人員 50.紡紗人員 51.纖維預處理人員 52.酒、飲料及精製茶製造人員 53.乳製品加工人員 54.糧油加工人員 55.動植物疫病防治人員 56.農業生產服務人員 57.康復矯正服務人員 58.健康諮詢服務人員 59.計算機和辦公設備維修人員 60.汽車摩托車修理技術服務人員 61.保健服務人員 62.美容美髮服務人員 63.生活照料服務人員 64.有害生物防制人員 65.環境治理服務人員 66.水文服務人員 67.水利設施管養人員 68.地質勘查人員 69.檢驗、檢測和計量服務人員 70.測繪服務人員 71.安全保護服務人員 72.人力資源服務人員 73.物業管理服務人員 74.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人員 75.廣播電視傳輸服務人員 76.信息通信網絡維護人員 77.餐飲服務人員 78.倉儲人員 79.航空運輸服務人員 80.道路運輸服務人員 81.消防和應急救援人員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學術文化界支持民俗宗教自主發展之聲明連署 各位先進: 近來因政府積極投入管理金、香、炮議題,於臺灣民間社會引起不同程度之反應,並因去年(2016)由環保署提出「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大型民俗(宗教)活動空氣污染預防指引」等規範,引起零星陳抗;今年(2017)又於「空氣污染防制策略」中,標舉推動「改變風俗習慣管制」為防治空污要項之一,日前甚至由雲林縣環保局開始進行寺廟室內空氣品質調測,引起民間信仰社會恐慌。 事實上,晚近中央政府與數個地方政府,針對民間信仰活動經常性提出之管控政策,已有明顯矯枉過正之實,諸如針對燒金、放鞭炮開出重金罰單,或透過公文方式誘導寺廟封爐,乃至於以各類傳媒方式散布未經嚴謹證實之數據,先污名化民間信仰儀式,再搭配各種調查宮廟的騷擾行為,迫使寺廟管理人配合政策,意圖透過公權力「移風易俗」。 這些現有諸多名為「替代」或「鼓勵」之政策方式,往往缺乏文化脈絡之理解認識,或是未經嚴謹研究與對話討論,罔顧臺灣民間文化發展自主性。透過國家機器強行干預民俗發展之行為,絕非珍重國家民俗文化之作為。更何況諸多寺廟自1990年代起,即因古蹟維護、環保理由等,主動減爐、減香,時至今日已有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政府單位從不重視民俗自理之可能,頻繁透過各種手段介入民間信仰,已造成民間社會嚴重反彈,並凝聚化成行動。 基於學者社會責任與尊重民俗社會發展自主性,我們實不願見臺灣本土民間價值觀因不當政策干預驟然消失,特發起本連署聲明,聲援民間社會行動,亦期待政府正視民間文化自主性之必要,以下為聲明內容: ▍公開聲明 ▍ 一、風俗變遷有其內在邏輯,需要較長時間社會變遷調適與變化,不應也不能由政府單位積極策動,目前諸多以環保之名的「改變風俗」施政,缺乏嚴謹學術對話基礎,與獨裁時期透過官方力量以迷信、鋪張、環保為理由的社會控制手段如出一轍,實非社稷之福。 二、民俗為社會累積之重要文化養分,在全球思潮重視在地文化生命力時刻,政府理應更為重視民俗發展、尊重民間文化,勿以污名化方式箝制民間信仰,乃至於以環保之名,施行宗教控制之實。 三、應即刻停止現有不當干預、汙名化民間信仰之操作,還給民間社會自主、自理之自由。 ------------- *若有名單疏漏請多包涵,欲參與聯署之學術文化界同好,請直接填表,將有專人不定時更新。 *本連署以從事學術研究、文化工作者或青年研究者,及學術文化團體為主。 ▍學術界 ▍ 柯若樸(Philip Clart)│國際漢學家、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李豐楙│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客座教授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張 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淑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林明德│彰化師範大學退休教授、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彭瑞金│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暨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邱彥貴│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教授 陳益源│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代理中心主任 黃運喜│印尼金剛山佛教大學教授兼研修院副院長 林瑋嬪│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 蕭登福│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林正珍│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臺灣敘事學學會理事長 王志宇│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 謝聰輝│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暨媽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聖松│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曾永寬│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兼系主任 池永歆│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 林翠鳳│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王見川│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世偉│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齊偉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仕淵│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劉曜華│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 陳 板│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兼任教授 李建緯│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 黃季平│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兼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連瑞枝│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蔡晏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羅烈師│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古明君│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呂玫鍰│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彭衍綸│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柯榮三│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黃文車│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高麗珍│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副教授 林饒惓│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休閒管理系副教授 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林培雅│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范純武│佛光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黃美英│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謝宗榮│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林敬智│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貞燕│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 洪瑩發│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曾薰慧│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 裴光雄│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羅士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李翹宏│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羅景文│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高佑仁│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李淑如│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邱詩雯│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古佳峻│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謝瑞隆│明道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副主任 林全洲│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戴榮冠│正修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郭璉謙│南臺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劉文星│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陳正雄│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張二文│東華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高雄市港埔國小校長 蔣馥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 鄭螢憶│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林傳凱│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盧佳慧│美國賓州大學東亞研究暨民俗學博士候選人 林俊宏│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鍾秀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候選人 江怡葳│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候選人 温宗翰│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東華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博士候選人 周舜瑾│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莊仁誠│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班 邱于庭│臺灣藝術大學藝政所博士研究生 楊朝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邱延洲│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班研究生 山田明廣│日本奈良學園大學約聘講師 張家珩│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 姚伯勳│聯合大學建築系兼任教師 施晶琳│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臺灣的金銀紙錢作者 劉懷仁│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專任助理 陳志昌│空中大學、台南大學兼任講師 楊秀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生 許瑞翔│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 李佳洲│中興大學歷史系博士生、中學教師 黃健庭│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通識中心講師 葉晉彰│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專任講師 張景泓│長榮大學文化創意學程美術系兼任講師 林孟儒│逢甲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副教授 馮思明│夏威夷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林慧真│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候選人 陳慧勻│淡江大學通核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李姿瑩│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吳建昇│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助理教授 釋道興│龍華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李朝凱│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芮朝義│玄奘大學生命禮儀學位學程兼任講師 賴盟騏│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游子安│(香港)珠海學院 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劉還月│知名民俗研究者 田雅各 (Jacob Tischer)│波士頓大學博士生 白士誼│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講師 王雅萍│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毛紹周│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侯選人 朱俊豪│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班研究生 林信呈│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劉相君│康寧大學數位應用學系講師 錢鴻鈞│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游 謙│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宗教學博士 徐雨村│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歐陽瑞蓮│真理大學宗管系兼任講師 陳嬿庄│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班 蕭進銘│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陳鴻圖│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吳正龍│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 王志文│台灣師範大學僑先部兼任助理教授 洪馨蘭│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李玉璽│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徐孝晴│臺灣師範大學台語語文系博士生 賴郁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鄭勝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蔡秉霖│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林本炫│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系教授 簡明捷│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博士班 邱振訓│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 謝志一│真理大學通識學院兼任講師 陳明秀│台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蕭和合│真理大學宗教學系兼任講師 鄭育欣│靜宜大學西文系兼任講師 吳玲青│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致曉│台灣科技大學光電所助理教授 ▍民俗文化工作者 ▍ 阮炯港│文物修復師 林長正│大台南文化研究員 吳碧惠│退休教師、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謝奇峰│大台南文化研究員、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陳仕賢│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榮譽理事長 林宗德│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 張益銘│民俗藝術工作者 陳進成│東隆采風工作室負責人 郭喜斌│台灣廟宇說故事系列作品作者 呂江銘│采風民俗學會執行長 吳明勳│大台南文化研究員 張耘書│大台南文化研究員、國小教師 莊研育│鹿溪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常務監事 林建育│浯江歷史田野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王俊凱│芝山巖惠濟宮、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 張桓耀│馨承文化工作室負責人 吳政憲│府城延陵道壇 陳東成│竹山守真道房負責人 陳廷佑│竹山守真道房 陳廷彥│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 賴建宏│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導演 李永倫│民俗攝影工作者 賴銘偉│流行音樂工作者 章世和│流行音樂工作者 黃浩倫│流行音樂工作者 吳修絨│文化影視工作者 蕭有植│文化影視工作者 汪冠瑋│文化影視工作者 郭玲娟│藝姿舞集團長 黃飛霖│舒喜巷 王英峻│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 凌名良│長義閣掌中劇團 劉吉疄│鹿港金興閣副團長 蔡政弘│弘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李京曄│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團長 黃錦章│台灣南北傳統戲劇協會副理事長 李志平│台灣飛鴻館龍獅團 謝金身│臺北市體育總會舞龍舞獅運動協會教練 李泰興│鴻雪典藏藝術中心 張凱惠│也品文藝工作室,南藝大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 黃昭智│鹿港阿智Q版捏麵人 吳佩珊│春花宴纏藝創作 施惠雯│春花宴纏藝創作 黃雅琦│春花宴纏藝創作 徐建彰│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王翊庭│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徐伯郡│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徐沛螢│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王榮典│芒果遊戲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 劉俊廷│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 邵璦婷│文化銀行創辦人 林啟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文史委員會 蘇郁傑│攝影紀錄者 呂家辰│Chia Chen攝影天堂執行長 顏守韓│六房媽會文史影像記錄隊員 林敏如│屏東縣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 李漢鵬│馬芝遴田野工作室 林奎妙│文化工作者 趙奕瑋│三重社區大學 施淑鈴│財團法人鹿江文化藝術基金會 劉青慈│反璞歸珍文化藝術 臺灣厝仔│民俗紀錄與部落格版主 林東瑨│六合道壇 朱 平│朱朱藝術創作工作室,藝術家 張育智│台灣省堪輿命理協會台南分會長 吳恩騏│馬鳴山鎮安宮志工及中軍府二十四班班頭 尹德根│崇右影藝科技大學 陳東輝(丹尼爾)│獨立影像與文化工作者 葉奕廷│臺邑界文史觀測站編輯 周 明│台灣鄉土藝術研究學會會長 林武杰│六甲臨正法壇 黃名宏│國小教師 王 櫺│臺灣靈異研究學會會長 侯金全│世玄精舍執行秘書 鄭華中│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副執行長 林志堅│純陽宗壇法師 蕭曉鈴│表演藝術工作者 林煌進│弘宇掌中劇團團員 林達昌│台南藝術人文研究會、文化宗教研究者 林英鋒│台中市讀書會理事長 李映嫺│文物修復師 張丁中│泰喆創藝設計 黃忠勤│池府王爺廟會文化工作室 蔡金蓉│財團法人蒲公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彭彥旗│歌仔戲演員 陳宜群│瑞芳社會力工作室總幹事 許乃佳│民俗宗教攝影自由記者 陳冠傑│蘇厝甲文史工作室 楊美麗│成功大學專案工作人員 謝宜蓉│南華大學科技學院秘書 趙峻逸│明逸數位有限公司執行長 林彥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專員 連彥銓│廟宇筆記粉絲團管理、編輯人員 陳妍蓁│梵音古舞劇團團長 黃遠賢│財團法人台灣省新竹縣褒忠亭董事 釋養華│佛教衛星電視台台長 徐鳳園│桃園市龍潭導覽協會 劉明珠│龍潭導覽協會 陳敦仁│敦仁傳藝彩繪有限公司 林炯任│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 管雅菁│臺中市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總幹事 葉益榮│高市鹽埕國小教師 黃大展│新竹高中教師 莊書豪│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邱俐怡│嘉義大學體育與休閒碩士、國小教師 柯惠馨│苗栗高中教師 董詠祥│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 陳鴻輝│松柏坑潮牌[橙紅灰]創辦人 周能安│症頭:現代人的陣頭,創作者 穆 熹│穆熹攝影工作室 陳耀中│湊陣拜媽祖部落客 許育嘉│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董事 林怡靚│宜蘭地方文史工作者 林嘉偉│社團法人台灣集玄合一堂道教齋醮科儀研修協會秘書長 游蕙芬│表演藝術工作者 黃禮村│文化局志工 林偉鎮│NGO志工 陳宇期│中民園掌中劇團執行長 陳昶諭│臺灣戲曲學院祖師堂管理委員會榮譽委員 李俊億│臺灣戲曲學院祖師堂管理委員會榮譽委員 陳進隆│中華民國周易文化應用協會顧問 莊立育│台灣順天聖母協會理事 徐碧玲│中華民國周易文化應用協會顧問 李奎賢│法師 林順義│中國嗣漢道教總會理事 黃介宏│高雄汕尾混玄道壇 同全福│中華玄武尊皇協會執行長 張清鋒│中華太平道教會三一宗師府少宗伯 張慶華│正一法派宗道法學術教育傳習玄館,坐堂講授師 張瀚月│中華民國星相學會 黃文塗│世界道教聯合總會主席 陳厚成│世界道教聯合總會義工團團長、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生 林俊賢│師公 陳文安│枋寮生活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廖本清│青城山天师洞弘道大法师 王秉睿│世界道教聯合總會常務理事 羅瑞霞│九芎林工作室 王大雄│大雄空拍空拍師 曹育齊│台北集神道壇壇主、南華大學宗教學碩士 陳昶諺│地方軒社 吳佩真│臺北市國小教師 張芯寧│果林國小 李啟嘉│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國文教師、阿腳老師看熱鬧版主 蘇正良│紘慈生命禮儀有限公司負責人、明道大學管理學院企管系三年級 徐高堯│台灣道教明德弘道會道士 何金洲│道士 賴育瑋│白杞寮文史記錄組員 黃明凱│民俗宗教人文攝影紀錄者 曹益誠│台南市大員文化觀光協會理事 ▍青年研究者 ▍ 吳筱婷│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碩士 張靖委│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 劉家豪│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 陳韋誠│臺灣山海屯文化發展協會常務理事、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 黃毓文│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林廷豪│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杜岳洲│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呂 竟│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林君憲│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生 林纓宣│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蔡承甫│政治大學宗教系碩士生、慧光雲房網路編輯 黃偉強│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李佩儒│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胡祐禎│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鄭明承│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姚郁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杜尚澤│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陳宥吟│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高萍袖│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 陳文偉│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生 楊翔智│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劉佳雰│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林慶祥│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學士 姜彥君│輔仁大學宗教系碩士生、社團法人新北市板橋新埔福德正神功德會總幹事 廖天雄│臺師大國文所碩士生 尹基勳│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 洪聖博│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學生 馮胤銓│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日碩研究生 林子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碩士生 李林進旺│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杜泳樂│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班 郭同明│水門宮協成壇小法成員、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系控所碩士 柯遵佑│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 黃俊淦│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 黃國平│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生 紀偉恩│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 高堃豪│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余庭洵 YU Ting Shun│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本科生 陳乃嘉│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研究助理 江政達│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經營學系 陳慧真│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研究所研究生 歐雨鑫│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研究所碩士 潘冠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王尹軒│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李宗鴻│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 劉哲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 劉冠妤│國北教大文創學系研究所學生 陳品怡│高師大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葉昀昀│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沈育琳│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 林裕海│韓國東國大學校佛教藝術文化研究所碩士 黃宇伶│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蔡竺君│政治大學宗教所碩士 梁 玄│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碩士班碩士 陳志權│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張家淯│高師大台研所研究生 陳寶婷│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 陳映辰│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生 陳艾苓│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研究生 蔡戈尹│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班、許育鳴建築師事務所 張孝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 吳謹樺│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蔡萱霈│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蔡宜庭│東海大學學生 黃俊涵│臺北大學歷史所碩士生 黃進仕│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林郁強│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潘佳慶│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研究生 許志鴻│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黃鎮國│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 毛帝勝│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碩士生 黃信誌│勤益科技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系學生 林才寶│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暨古物維護研究所 李震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學士班 陳彥伯│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學系碩士生 莊謦淯│南臺科技大學視傳系創設組學生 張肇翰│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黃忠政│台科大學士 陳鉦翰│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生 王國信│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生、龍山保護道壇壇主 林育霖│台中城市發展田調團 詹宇涵│雲科大創設系 陳 湘│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研究生 楊量鈞│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 吳秉修│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孫大年│世新大學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陳奎興│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 張凱勛│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 盧俊清│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生 雲瀞儀│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謝端陽│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孫大菁│真理宗管所 張饌鰆│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高雄應用科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 陳昇宏│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研究生 康文福│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生、淡水蓬萊二祖會成員 谷雅慧│真理大學宗教文化研究 王振哲│輔仁大學宗教系學士、世界道教聯合總會義工團副團長 林哲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學生 陳冠廷│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學生、台灣武當終南派建興武館成員 盧仕融│北京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碩士研究生 邱創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徐暐博│南開科大福祉系 魏美慧│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生 張加良│高雄師大特教系學生 ▍其他 ▍ 任文華│台北市環保局 潘裕仁│杰博股份有限公司客服工程師 張聖宏│龍井萬興壇副壇主 羅振中│機械生産製造 蔡勝宏│板橋蔡家聖母聯誼會會長 陳淑鈴│資訊行政 蘇建華│建穎文理補習班班主任數學達人 王崇銘│嘉義巡威殿池王府 賴明峰│賣菜 張國峰│虔誠道教徒 陳盈志│服務 張鈞睿│昆明防治中心管理師 黃正河│做鞋工 顏志達│退休老師 陳神旺│紡織、保全專員 吳昱成│月港福安宮粉絲團小編 李鴻駿│紫霄玉賢宮---主持 林燦宏│西羅殿聖王堂堂主 張晏偉│聖府宮 盧政廷│信仰文化人 林黃忠│店員 陳靜佳│店員 黃勝凱│一般民眾 游進興│里長 朱苾伶│自由時報 林子華│社會人士 吳瑞珍│高雄市議員曾麗燕服務處助理 丁安申│人壽公司業務襄理 曾筱如│一般民眾 廖炫欽│企劃 沈建宏│料理職人 謝秉憲│學生 林駿憲│朝陽科技公司 黃柏鈞│自由業 葉祐承│學生 王珮瑄│道教信仰者 王茜儀│嘉邑紫雲堂 黃少馳│台灣星堡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保全課長 潘永欽│科學園區 盧俊宏│家庭供奉 蔡豐正│泰山高中學生 邱仁宗│曼荼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吉興│群創光電工程師 林和正│大統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 孫登在│高雄港務警察總隊警員 林駿奕│蘆洲太子宮 王正豪│高雄市前鎮區明正堂總幹事 劉兆書│自由業 林芸甄│白髮世界觀 董建汶│三司達經理 徐逸鴻│木也建築講堂 童鈺華│野無境有限公司負責人 戴瑋姍│吳思瑤國會助理 顏純左│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後援會 曾瓊儀│服飾業 林學霞│家庭主婦 高銘│講師 劉鑑泉│書法家、看板設計 許詠喨│盟創科技倉管 賴正廷│個人 沈鎔權│自由業 天 均│紫竹蘭若 林宜美│立法院 邱俐俐│立法委員陳超明國會辦公室執行長 林錦鴻│一般民眾 汪金星│一般民眾 蘇志民│自修者 吳榮坤│里長 邱清銜│松鼎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范清文│公車司机 許萬全│盛凡三希典藏總經理 徐偉傑│耀騰股份有限公司副理 陳柄樺│學術堪輿師 許秉庸│學術堪輿師 楊志文│命理師 白宥薰│自由業 吳宏逸│新營慈玄宮宮主 陳正皓│易筋堂東方養生 陳天送│汐止玉山堂堂主 籃元宏│正恩環保科技總經理 王瑋廉│小劇場學校 謝淑貞│導遊 湯錦宏│曼荼羅公司副總經理 張宸瑋│學生 陳思婷│覺林企業專案 陳冠宏│工 樊奇偉│自由業 周秀貞│高美家不動產營業員 ▍團體 ▍ 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大甲媽祖教師研習團 彰化文化資產學會 鴻雪典藏藝術中心 臺灣山海屯文化發展協會 藝姿舞集 慧光雲房 嘉義竹崎白杞寮文史紀錄組 臺邑界文史觀測站 台灣武當終南派建興武館 臺灣靈異研究學會 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 中華易經研習推廣協會 俊賢影像工作 新高港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蒲公英文教基金會 台南神舞藝術團 明逸數位有限公司 頭分埔文化工作室 桃園市龍潭導覽協會 下營庄宗教文化歷史研究會 項久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九芎林工作室 臺南市鹽水金鼎順太子文化發展協會 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王府人員聯誼會 蕭壠香科紀錄工作坊 埔口文化群 社團法人新北市臨水夫人會 新北市淡水志願服務聯合促進會 唭哩岸遊樂園 太駿多媒體行銷顧問 台灣高雄台越岳王總會 大甲羅家天上聖母會 草屯御天宮媽祖會 新北聯王會 龍井哨角聯誼會 府城張家 神霄玄雷壇 純陽宗壇 苗栗縣苑裡鎮岳法壇 台中玄帥會 華藏精舍 府城福陽閣 中國嗣漢道教總會淡水區 老山香行企業有限公司 中華閩南道士協會 正一觀定性道壇 中華民國忠孝淨明宗道教會 高雄市聖帝文化交流協會 台灣省道教會 囹語 Prisper 台南玉皇聖德宮聯誼會 新痾庄文史工作室 *持續增加中,有欲聯署者請直接填表,將有專人不定時更新。 *本連署以從事學術研究、文化工作者或青年研究者,及學術文化團體為主。 *必填  連署性質 * 個人 團體 繼續 請勿利用 Google 表單送出密碼。 Google 並未認可或建立這項內容。 檢舉濫用情形 - 服務條款 - 其他條款  表單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志工之權利與義務 階段一:志工招募(2022/12/1-2023/1/17) 招募對象:歡迎對華語文教學有興趣,具備挑戰精神,有愛心、耐心與熱忱,且願意接受專業培訓及長期與敘利亞難民共同成長的青年志工踴躍報名 先備經驗:教學經驗非必備要求,將提供36小時課程及實務線上伴學訓練 年齡範圍:18-35歲為原則 線上說明會:2022/12/16 20:00-21:10 (台灣時間) 說明會報名連結:https://bit.ly/menahilqueries 報名表單:https://pse.is/loveinmenahil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3/1/6 公告面試名單:2023/1/9 面試時間:2023/1/13-2023/1/15晚上(採線上團體面試) 公告名單:2023/1/18 錄取人數:正取35名,備取5名 參與費用:全程免費,另提供補助出團土耳其機票、餐食及保險費 (華語文師資培訓市價約新台幣2萬元、土耳其來回機票市價約新台幣5萬元) 階段二: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2023/2/4-2/25) 培訓課程:2023/2/4-2/25,課程安排在週末共16小時 培訓地點:台北中正區慈濟會所(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35號) 培訓內容: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細節請參閱附件二 學伴媒合:完成16小時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後,始得成為大學伴,開始線上伴學 請假機制:培訓期間無正當理由請假超過4小時者,經溝通後主辦單位得以要求大學伴退出此計畫。請假者需自行於線上回看培訓內容補課,並提供1000字心得。 階段三:線上伴學(2023/3/1-2023/12/27) 伴學對象:滿納海國際學校15-25歲敘利亞學生 伴學時間:每週三晚上20:00-22:00(2023年3月-2023年12月) 伴學平台:Google Meet (由主辦單位提供帳號) 伴學教材:將使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中心教材,不需自行準備教案。 伴學模式:採1位大學伴配對3-5位學生為主,依學生學習狀況進行滾動式調整。 請假機制:伴學過程中不得請假3次以上,不遵循規範者經主辦單位溝通後得以要求退出此計畫。 備註:伴學期間將持續提供大學伴20小時師資培訓課程,以協助大學伴有效透過線上工具陪伴滿納海學校學生。 階段四:國際交流志工(2023/7 or 2024/2) 出團期間:2023年暑假或2024年寒假(擇一參加,每梯次10-14天) 出團資格:完成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且成為華語文伴學之大學伴,且出團前不得請假超過3次 (注:若伴學對象請假無上線則不納入計算) 備註:錄取此專案者將分成2團隊,並於隊內進行討論出團分工及規劃 請假機制 計畫期間請假者需主動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經審核通過後請假,不得申請超過3次。 若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期間或線上伴學課程期間總數超過3次請假、無正當理由遲到或早退、無故未到者,經溝通、勸導未改善者,主辦單位得以要求大學伴退出此計畫。 獎勵機制 符合以下資格者,得申請前往土耳其滿納海學校進行國際交流。 完成培訓及伴學出勤符合標準者,慈濟基金會將補助參與者5成機票並提供華語文師資培訓修課證明。 表現特優者經提出申請,評核通過後將視情況調高或全額補助機票及住宿。 主辦單位將會輔導團隊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申請「赴海外和數位化整合服務」計畫補助,通過之經費將全額用於出團機票及住宿補助。 完成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且投入線上伴學者,主辦單位將頒發參與證書 保證金 錄取本計畫之大學伴需繳交新臺幣2000元之保證金 大學伴完成此計畫至任務,達到出團資格者,保證金將抵用為出團費用 若因任何因素而決定退出此計畫,保證金將不予退還 繳交保證金期間:2023/1/18-2023/1/20 保證金匯款帳號: 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花蓮分行(銀行代碼:017) 戶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帳號:023-10-62729-8 聯絡窗口 聯絡單位:慈濟國際青年會 陳先生/杜小姐 專線電話:03-8266779#181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注意事項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 本計畫採線上面試,後續名單公布與培訓時程安排將公佈於土耳其線上伴學官方網站, 相關資訊將以e-mail通知。 歡迎追蹤「青年線上伴學趣」FB粉絲專頁以獲取此計畫案最新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青年線上伴學趣/100072629738807/ 附件一、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告知事項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基於執行「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線上伴學計畫之特定目的,將蒐集您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聯絡方式、就讀學校、學習需求等,以及參與本計畫所衍生資料,包括:教學錄影(音)檔與線上活動相片等(以主辦單位實際蒐集之個人資料項目為準)。 主辦單位於本計畫特定目的存續期間,將妥善且依據相關法令規範使用您 的個人資料,亦將可能提供給受主辦單位委託處理相關事務之第三人,不限國內外且不限方式(例如:言詞、書面、電話、簡訊、電子郵件、傳真或電子文件等)。 您可聯絡主辦單位,依主辦單位之相關規定,就個人資料行使個資法第3條各款所列之權利,包括:查詢、請求補充、更正或請求刪除等。 您可自由選擇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惟若選擇不提供,或提供有缺漏或錯誤 時,主辦單位將無法提供您參與本計畫課程活動之機會。 本計畫屬於慈善與教育之公益推廣,主辦單位在保護您個人資料隱私、去識別化及遵循相關法令規範等原則下,將無限期提供其他教育單位做線上伴學成效之研究與推廣使用。 主辦單位基於教學紀錄、成果展現、宣傳推廣之目的,將不定時對大學伴及小學伴們參與計畫課程或活動為攝影、 錄音或錄影,並將大學伴、小學伴及共同參與課程活動家屬之照片、聲音或影片等公開於主辦單位著作物或網頁上。 主辦單位有權增修本告知事項,並得於增修後公告於本計畫網站,不再另行個別通知。 當您送出本計畫報名申請表時,即表示您與您的法定代理人已閱讀、瞭解並同意本告知事項之所有內容。 附件二、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內容 本課程能結合理論與實務,確切反映第一線教學狀況,讓受訓學員快速掌握學生學習的需求,更能吸收最多元的華語教學經驗。故,本團隊設計 36 小時的實體培訓課程: 課堂 時間 課程內容 課程目標 1 2 小時 第二外語課程設計與教學原則 本課程主要介紹外語教學入門的課程概念以及系統性介紹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之概況、華語文語言知識及教學方法,目的在於讓學員了解第二外語課程設計與教學原則。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詞、語法、閱讀(一) 本課程主要介紹華語語音、詞彙、語法、漢字及閱讀等基礎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實務的操練,同時關注語言學習策略的訓練、教材評估與教材編寫原則、學生學習評量等方面的議題討論。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詞、語法、閱讀(二)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詞、語法、閱讀(三) 1 2 小時 華語文教材教法- 拼音、字 詞、語法、閱讀(四)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與多媒體 科技運用(一) 本課程主要介紹數位工具發展趨勢,並實用多媒體相關工具,且能在課堂善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適切的教學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能了解多媒體運用於華語教學之原則與教學要點。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與多媒體 科技運用(二) 1 2 小時 跨文化教學設計原則 本課程主要培養學員跨文化溝通能力並介紹外語教學中文化面教學趨勢與原則。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影片觀察與反思 本課程主要介紹透過初階華語程度的教學影片,了解實際教學情形,並適時讓學生針對教學影片內容討論以及提出問題。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藉由影片思考教學現場及教學環節是否恰當,教學影片可讓教學經驗不足的學生,透過影片進入討論脈絡中,使教學更能引起共鳴進而達到教學效果,以此方式訓練學生的教學敏感度及教學能力。 1 2 小時 遠距教學與班級管理原則 本課程主要介紹班級經營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及實務內容,並熟悉班級經營的方法和策略。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透過線上教學方式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危機處理、領導統御、溝通技巧、行為改變技術等各種知識的操作與應用,亦可善用多媒體輔助工具協助管理課堂,使雙方的教育理念能達成共識。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現場實作(一) 本課程主要是以實際操作的方式,結合各種華語程度設計教學內容,體驗與模擬教學環境。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實際演練,了解華語教學現場可能遇到的狀況,進而學會解決問題之能力。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現場實作(二) 1 2 小時 華語文教學現場實作(三) 1 2 小時 線上觀議課(一) 本課程主要是透過線上分組的方式,由第一線的華語教師講評新手教師的教學技巧、方法及其教學特色之處,並適時提供回饋,快速協助學生優化並提升教學品質。 1 2 小時 線上觀議課(二) 1 2 小時 線上觀議課(三) 1 2小時 國際文化與慈濟人文 本課程主要透過分享土耳其及各國文化背景,及國際志工交流期間相關注意事項,以讓參與者能體認到愛不應分國界、宗教與種族。 1 2小時 國際文化與慈濟人文 附件三、常見問題 FAQs 報名參與計畫 Q:請問為何此專案命名為「滿納海的承諾」? A:滿納海在阿拉伯語是「希望」的意思。這是慈濟基金會對於生活在土耳其敘利亞難民讓人生有夢的承諾!目前在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培育逾4,500位學生之餘,每個月也照顧超過6,000戶敘利亞難民的生活起居等補助,有興趣者可至以下連結瞭解慈濟在土耳其執行此專案的介紹: https://pse.is/menahilewebsite Q:請問有志參與滿納海華語文伴學及國際志工者,應具備哪些心態? A:在面對國籍、語言、宗教及文化差異下,國際伴學及交流中必定會遇到不同的挑戰。希望參與者能帶著一份互相學習的心態,以謙卑態度共同與滿納海學生一起成長,而非以上待下的心態,成為當地的負擔,也造成自己的失落感。 Q:請問報名者是否有國籍限制,若不在台灣能報名參加嗎? A:此計畫沒設定國籍限制,但報名者需住在台灣以便能參與實體師資培訓。 備註:為讓華語文教學及國際志工交流更順暢,此計畫案有另提供10-15位土耳其志工參與線上師資培訓及滿納海華語文伴學。 Q:請問我是在職人士是否能報名此計畫案及出團土耳其? A:可以,此計畫案有為在職人士客製規劃,華語文師資培訓課時段安排非上班日週六下午,滿納海學生華語文伴學以週三晚上八點(每週兩小時)。唯獨出團土耳其設定在2023年7月份約10-14天,會需在職人士提前向公司請假。 Q:若在計畫案執行期間,想要退出可以嗎? A:因每位錄取者將與3-5位滿納海敘利亞學生進行配對,若您臨時退出將影響學生學習華語文的機會。建議報名者審慎評估2023年自身的課業或工作量後才申請。若計畫期間發生臨時或不可抗拒之因素而需退出,團隊則需再找備取者進行培訓後加入團隊。 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 Q:請問課程什麼時候開始,培訓課程上課時間預計會在什麼時段? A:2023/2/4-2023/2/25週末共16小時;開始伴學後會陸續有20小時的培訓課程,上課時段以週六日白天為原則。 Q:請問36小時師資培訓是透過線上或實體方式進行? A:原則上大部分師資培訓課講透過實體課程,地點在台北中正區慈濟會所上課(100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35號),部分培訓課可視內容及講師評估情況透過線上視訊上課。 Q:請問住在非台北地區需交通往返上課,主辦單位會補助交通費用嗎? A:此計畫案無提供大學伴上課期間交通往返補助費,但若在學或未就業者經濟上有困難可提出申請,經主辦單位評核後依申請者情況提供補助。 線上華語文伴學 Q:伴學過程中,若有不可抗拒之因素,我該怎麼請假? A:每一堂華語文課對於敘利亞學生都得來不易,希望參與者依教案所設定之進度進行伴學。錄取專案的35位成員將分成兩大隊,若有需要請假需向團隊隊長提出申請,經與主辦單位核可後得以請假。 Q:請問滿納海敘利亞學生又是如何才能錄取華語文伴學計畫,又如何規劃編排組別? A:滿納海國際學校在2015年創校之後有許多學生主動向校方提出希望有機會學習華語文,增加學習第三語言及能用華語文與志工溝通,學習動機非常高。校方將針對符合年齡資格學生開放報名,經篩選審核後才得以加入華語文伴學計畫。線上伴學預計以性別及年齡為依據,同性別或相近年齡的敘利亞學生會安排在同一組。 Q:請問錄取者是否需要自備教學內容? A:伴學期間將使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中心教材,大學伴可以視主題進行微調內容。 Q:請問我沒有教師資格可以報名參加嗎? A:歡迎報名,此計畫將針對零基礎語言教學者進行培訓,若之前曾有課輔、線上伴學、國際志工交流及教學經驗等更歡迎您加入。 Q: 請問我的英文程度不好可以報名此計畫嗎? A:可以的,在師資培訓課中將教大家以華語文為主要溝通語言加上完整線上教材,讓零基礎的滿納海國際學校學生學習華語文。 國際志工 Q:請教錄取後是如何組成團隊?出團之國際志工行程內容如何設定? A:錄取此計畫案後,將在2月份4次師資培訓課間透過遊戲相互認識及逐步分成兩組(2023年暑假出團及2024寒假出團),相關出團之行程規劃將含華語文教學、與敘利亞家庭互動、慈善關懷、人文體驗等內容。國際志工行程細節將由各小組成員與滿納海國際學校及主辦單位共同討論共識後而訂定。 Q:請問錄取之大學伴都保證能夠出團嗎? A:參與者必須完成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且參與線上伴學(過程中請假不得超過3次,不含伴學對象請假),經查核確認即可出團。若在出團前發生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如疫情、治安不穩定、天然或人禍災害等條件,經團隊評估可能對出團成員帶來風險的情況下,我們將調整、延後或取消出團的計畫。 Q:請問出團土耳其,國際志工是否安全? A:國際志工出團將由主辦單位及土耳其慈濟志工共同規劃,期間的住宿、交通及行程將以團員安全為考量前提下進行規劃。當然在全球及台灣在內各地都免不了治安風險,出團前團員必須共同制定及承諾遵循出團規範,例如:不得單獨外出,以團進團出原則,住宿地點會有早晚點名管制等措施。 Q:出團需要配合或注意什麼嗎? A:每位團員需要至少接種三劑新冠肺炎疫苗,必要時需提供快篩證明。出團期間希望團員能依循慈濟人文及尊重當地宗教文化,配合大會規劃的行程,避免個人行程。出團的伙食以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及志工準備的蔬食餐為主。 Q:請問會補助出團團費嗎?補助後大概還需出多少費用? A:主辦單位將為所有出團者補助五成機票費及團體共餐的餐食費,表現特優及經濟特殊需求者可另提出申請,經團隊評估核可後將依個別情況提高或全額補助出團費。同時,主辦單位也會輔導團員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申請「赴海外和數位化整合服務」計畫補助,申請到的經費將全額做為出團支出,個人負擔出團費預計落在新台幣15,000元-35,000元之間(視當時機票、住宿及爭取到的經費補助而產生差異)。 Q:請問主辦單位會協助處理簽證的問題嗎? A:每個國家的簽證規定皆不同,主辦單位將提供出團證明及土耳其滿納海學校邀請函,參與者需各自處理出國前的簽證申請。 Q:若在國際志工服務的過程中,生病或受傷了怎麼辦? A:請報名國際志工者謹慎衡量自己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出國,出國前主辦單位將替所有出團成員保險。若出團期間生病或受傷,將由土耳其志工協助陪伴及送醫,有任何問題隨時可回報團長及主辦單位。 Q:出團服務結束後,需要繳交什麼資料嗎? A:若團隊成功申請「赴海外和數位化整合服務」計畫補助(上限新台幣60萬),每位團員得繳交3000字心得,回國與團員一起討論後並於30日內辦理成果分享會。 其他 Q:請問此計畫結束之後,大學伴可以獲得什麼獎勵? A:主辦單位將頒發華語文師資培訓修課證明及線上伴學志工服務時數給完成此計畫者,表現特優者將獲得錄取成為慈濟國際青年會主辦之國際志工機會,並成為開創下一個國際伴學及國際志工交流之主要成員。 備註:慈濟志工分布在全球67個國家地區,慈善援助足跡累計達128個國家地區,全球各地有許多學童需要您一同來陪伴。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