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學術文化界支持民俗宗教自主發展之聲明連署
各位先進:
近來因政府積極投入管理金、香、炮議題,於臺灣民間社會引起不同程度之反應,並因去年(2016)由環保署提出「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大型民俗(宗教)活動空氣污染預防指引」等規範,引起零星陳抗;今年(2017)又於「空氣污染防制策略」中,標舉推動「改變風俗習慣管制」為防治空污要項之一,日前甚至由雲林縣環保局開始進行寺廟室內空氣品質調測,引起民間信仰社會恐慌。

事實上,晚近中央政府與數個地方政府,針對民間信仰活動經常性提出之管控政策,已有明顯矯枉過正之實,諸如針對燒金、放鞭炮開出重金罰單,或透過公文方式誘導寺廟封爐,乃至於以各類傳媒方式散布未經嚴謹證實之數據,先污名化民間信仰儀式,再搭配各種調查宮廟的騷擾行為,迫使寺廟管理人配合政策,意圖透過公權力「移風易俗」。

這些現有諸多名為「替代」或「鼓勵」之政策方式,往往缺乏文化脈絡之理解認識,或是未經嚴謹研究與對話討論,罔顧臺灣民間文化發展自主性。透過國家機器強行干預民俗發展之行為,絕非珍重國家民俗文化之作為。更何況諸多寺廟自1990年代起,即因古蹟維護、環保理由等,主動減爐、減香,時至今日已有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政府單位從不重視民俗自理之可能,頻繁透過各種手段介入民間信仰,已造成民間社會嚴重反彈,並凝聚化成行動。

基於學者社會責任與尊重民俗社會發展自主性,我們實不願見臺灣本土民間價值觀因不當政策干預驟然消失,特發起本連署聲明,聲援民間社會行動,亦期待政府正視民間文化自主性之必要,以下為聲明內容:


▍公開聲明 ▍

一、風俗變遷有其內在邏輯,需要較長時間社會變遷調適與變化,不應也不能由政府單位積極策動,目前諸多以環保之名的「改變風俗」施政,缺乏嚴謹學術對話基礎,與獨裁時期透過官方力量以迷信、鋪張、環保為理由的社會控制手段如出一轍,實非社稷之福。

二、民俗為社會累積之重要文化養分,在全球思潮重視在地文化生命力時刻,政府理應更為重視民俗發展、尊重民間文化,勿以污名化方式箝制民間信仰,乃至於以環保之名,施行宗教控制之實。

三、應即刻停止現有不當干預、汙名化民間信仰之操作,還給民間社會自主、自理之自由。


-------------

*若有名單疏漏請多包涵,欲參與聯署之學術文化界同好,請直接填表,將有專人不定時更新。
*本連署以從事學術研究、文化工作者或青年研究者,及學術文化團體為主。

▍學術界 ▍

柯若樸(Philip Clart)│國際漢學家、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李豐楙│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客座教授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張 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淑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林明德│彰化師範大學退休教授、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彭瑞金│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暨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邱彥貴│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教授
陳益源│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代理中心主任
黃運喜│印尼金剛山佛教大學教授兼研修院副院長
林瑋嬪│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
蕭登福│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林正珍│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臺灣敘事學學會理事長
王志宇│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
謝聰輝│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暨媽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聖松│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曾永寬│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兼系主任
池永歆│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
林翠鳳│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王見川│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世偉│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齊偉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仕淵│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劉曜華│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
陳 板│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兼任教授
李建緯│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
黃季平│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兼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連瑞枝│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蔡晏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羅烈師│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古明君│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呂玫鍰│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彭衍綸│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柯榮三│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黃文車│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高麗珍│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副教授
林饒惓│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休閒管理系副教授
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林培雅│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范純武│佛光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黃美英│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謝宗榮│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林敬智│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貞燕│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
洪瑩發│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曾薰慧│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
裴光雄│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羅士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李翹宏│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羅景文│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高佑仁│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李淑如│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邱詩雯│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古佳峻│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謝瑞隆│明道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副主任
林全洲│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戴榮冠│正修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郭璉謙│南臺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劉文星│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陳正雄│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張二文│東華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高雄市港埔國小校長
蔣馥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
鄭螢憶│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林傳凱│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盧佳慧│美國賓州大學東亞研究暨民俗學博士候選人
林俊宏│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鍾秀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候選人
江怡葳│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候選人
温宗翰│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東華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博士候選人
周舜瑾│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莊仁誠│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班
邱于庭│臺灣藝術大學藝政所博士研究生
楊朝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邱延洲│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班研究生
山田明廣│日本奈良學園大學約聘講師
張家珩│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
姚伯勳│聯合大學建築系兼任教師
施晶琳│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臺灣的金銀紙錢作者
劉懷仁│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專任助理
陳志昌│空中大學、台南大學兼任講師
楊秀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生
許瑞翔│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
李佳洲│中興大學歷史系博士生、中學教師
黃健庭│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通識中心講師
葉晉彰│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專任講師
張景泓│長榮大學文化創意學程美術系兼任講師
林孟儒│逢甲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副教授
馮思明│夏威夷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林慧真│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候選人
陳慧勻│淡江大學通核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李姿瑩│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吳建昇│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助理教授
釋道興│龍華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李朝凱│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芮朝義│玄奘大學生命禮儀學位學程兼任講師
賴盟騏│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游子安│(香港)珠海學院 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劉還月│知名民俗研究者
田雅各 (Jacob Tischer)│波士頓大學博士生
白士誼│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講師
王雅萍│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毛紹周│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侯選人
朱俊豪│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班研究生
林信呈│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劉相君│康寧大學數位應用學系講師
錢鴻鈞│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游 謙│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宗教學博士
徐雨村│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歐陽瑞蓮│真理大學宗管系兼任講師
陳嬿庄│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班
蕭進銘│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陳鴻圖│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吳正龍│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
王志文│台灣師範大學僑先部兼任助理教授
洪馨蘭│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李玉璽│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徐孝晴│臺灣師範大學台語語文系博士生
賴郁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鄭勝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蔡秉霖│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林本炫│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系教授
簡明捷│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博士班
邱振訓│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
謝志一│真理大學通識學院兼任講師
陳明秀│台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蕭和合│真理大學宗教學系兼任講師
鄭育欣│靜宜大學西文系兼任講師
吳玲青│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致曉│台灣科技大學光電所助理教授

▍民俗文化工作者 ▍

阮炯港│文物修復師
林長正│大台南文化研究員
吳碧惠│退休教師、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謝奇峰│大台南文化研究員、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陳仕賢│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榮譽理事長
林宗德│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
張益銘│民俗藝術工作者
陳進成│東隆采風工作室負責人
郭喜斌│台灣廟宇說故事系列作品作者
呂江銘│采風民俗學會執行長
吳明勳│大台南文化研究員
張耘書│大台南文化研究員、國小教師
莊研育│鹿溪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常務監事
林建育│浯江歷史田野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王俊凱│芝山巖惠濟宮、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
張桓耀│馨承文化工作室負責人
吳政憲│府城延陵道壇
陳東成│竹山守真道房負責人
陳廷佑│竹山守真道房
陳廷彥│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
賴建宏│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導演
李永倫│民俗攝影工作者
賴銘偉│流行音樂工作者
章世和│流行音樂工作者
黃浩倫│流行音樂工作者
吳修絨│文化影視工作者
蕭有植│文化影視工作者
汪冠瑋│文化影視工作者
郭玲娟│藝姿舞集團長
黃飛霖│舒喜巷
王英峻│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
凌名良│長義閣掌中劇團
劉吉疄│鹿港金興閣副團長
蔡政弘│弘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李京曄│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團長
黃錦章│台灣南北傳統戲劇協會副理事長
李志平│台灣飛鴻館龍獅團
謝金身│臺北市體育總會舞龍舞獅運動協會教練
李泰興│鴻雪典藏藝術中心
張凱惠│也品文藝工作室,南藝大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
黃昭智│鹿港阿智Q版捏麵人
吳佩珊│春花宴纏藝創作
施惠雯│春花宴纏藝創作
黃雅琦│春花宴纏藝創作
徐建彰│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王翊庭│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徐伯郡│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徐沛螢│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王榮典│芒果遊戲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
劉俊廷│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
邵璦婷│文化銀行創辦人
林啟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文史委員會
蘇郁傑│攝影紀錄者
呂家辰│Chia Chen攝影天堂執行長
顏守韓│六房媽會文史影像記錄隊員
林敏如│屏東縣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
李漢鵬│馬芝遴田野工作室
林奎妙│文化工作者
趙奕瑋│三重社區大學
施淑鈴│財團法人鹿江文化藝術基金會
劉青慈│反璞歸珍文化藝術
臺灣厝仔│民俗紀錄與部落格版主
林東瑨│六合道壇
朱 平│朱朱藝術創作工作室,藝術家
張育智│台灣省堪輿命理協會台南分會長
吳恩騏│馬鳴山鎮安宮志工及中軍府二十四班班頭
尹德根│崇右影藝科技大學
陳東輝(丹尼爾)│獨立影像與文化工作者
葉奕廷│臺邑界文史觀測站編輯
周 明│台灣鄉土藝術研究學會會長
林武杰│六甲臨正法壇
黃名宏│國小教師
王 櫺│臺灣靈異研究學會會長
侯金全│世玄精舍執行秘書
鄭華中│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副執行長
林志堅│純陽宗壇法師
蕭曉鈴│表演藝術工作者
林煌進│弘宇掌中劇團團員
林達昌│台南藝術人文研究會、文化宗教研究者
林英鋒│台中市讀書會理事長
李映嫺│文物修復師
張丁中│泰喆創藝設計
黃忠勤│池府王爺廟會文化工作室
蔡金蓉│財團法人蒲公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彭彥旗│歌仔戲演員
陳宜群│瑞芳社會力工作室總幹事
許乃佳│民俗宗教攝影自由記者
陳冠傑│蘇厝甲文史工作室
楊美麗│成功大學專案工作人員
謝宜蓉│南華大學科技學院秘書
趙峻逸│明逸數位有限公司執行長
林彥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專員
連彥銓│廟宇筆記粉絲團管理、編輯人員
陳妍蓁│梵音古舞劇團團長
黃遠賢│財團法人台灣省新竹縣褒忠亭董事
釋養華│佛教衛星電視台台長
徐鳳園│桃園市龍潭導覽協會
劉明珠│龍潭導覽協會
陳敦仁│敦仁傳藝彩繪有限公司
林炯任│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
管雅菁│臺中市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總幹事
葉益榮│高市鹽埕國小教師
黃大展│新竹高中教師
莊書豪│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邱俐怡│嘉義大學體育與休閒碩士、國小教師
柯惠馨│苗栗高中教師
董詠祥│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
陳鴻輝│松柏坑潮牌[橙紅灰]創辦人
周能安│症頭:現代人的陣頭,創作者
穆 熹│穆熹攝影工作室
陳耀中│湊陣拜媽祖部落客
許育嘉│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董事
林怡靚│宜蘭地方文史工作者
林嘉偉│社團法人台灣集玄合一堂道教齋醮科儀研修協會秘書長
游蕙芬│表演藝術工作者
黃禮村│文化局志工
林偉鎮│NGO志工
陳宇期│中民園掌中劇團執行長
陳昶諭│臺灣戲曲學院祖師堂管理委員會榮譽委員
李俊億│臺灣戲曲學院祖師堂管理委員會榮譽委員
陳進隆│中華民國周易文化應用協會顧問
莊立育│台灣順天聖母協會理事
徐碧玲│中華民國周易文化應用協會顧問
李奎賢│法師
林順義│中國嗣漢道教總會理事
黃介宏│高雄汕尾混玄道壇
同全福│中華玄武尊皇協會執行長
張清鋒│中華太平道教會三一宗師府少宗伯
張慶華│正一法派宗道法學術教育傳習玄館,坐堂講授師
張瀚月│中華民國星相學會
黃文塗│世界道教聯合總會主席
陳厚成│世界道教聯合總會義工團團長、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生
林俊賢│師公
陳文安│枋寮生活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廖本清│青城山天师洞弘道大法师
王秉睿│世界道教聯合總會常務理事
羅瑞霞│九芎林工作室
王大雄│大雄空拍空拍師
曹育齊│台北集神道壇壇主、南華大學宗教學碩士
陳昶諺│地方軒社
吳佩真│臺北市國小教師
張芯寧│果林國小
李啟嘉│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國文教師、阿腳老師看熱鬧版主
蘇正良│紘慈生命禮儀有限公司負責人、明道大學管理學院企管系三年級
徐高堯│台灣道教明德弘道會道士
何金洲│道士
賴育瑋│白杞寮文史記錄組員
黃明凱│民俗宗教人文攝影紀錄者
曹益誠│台南市大員文化觀光協會理事

▍青年研究者 ▍

吳筱婷│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碩士
張靖委│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
劉家豪│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
陳韋誠│臺灣山海屯文化發展協會常務理事、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
黃毓文│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林廷豪│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杜岳洲│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呂 竟│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研究生
林君憲│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生
林纓宣│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蔡承甫│政治大學宗教系碩士生、慧光雲房網路編輯
黃偉強│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李佩儒│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胡祐禎│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鄭明承│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姚郁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杜尚澤│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陳宥吟│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高萍袖│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
陳文偉│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生
楊翔智│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劉佳雰│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林慶祥│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學士
姜彥君│輔仁大學宗教系碩士生、社團法人新北市板橋新埔福德正神功德會總幹事
廖天雄│臺師大國文所碩士生
尹基勳│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
洪聖博│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學生
馮胤銓│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日碩研究生
林子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碩士生
李林進旺│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杜泳樂│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班
郭同明│水門宮協成壇小法成員、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系控所碩士
柯遵佑│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
黃俊淦│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
黃國平│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生
紀偉恩│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
高堃豪│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余庭洵 YU Ting Shun│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本科生
陳乃嘉│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研究助理
江政達│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經營學系
陳慧真│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研究所研究生
歐雨鑫│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研究所碩士
潘冠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王尹軒│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李宗鴻│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
劉哲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
劉冠妤│國北教大文創學系研究所學生
陳品怡│高師大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葉昀昀│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沈育琳│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
林裕海│韓國東國大學校佛教藝術文化研究所碩士
黃宇伶│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蔡竺君│政治大學宗教所碩士
梁 玄│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碩士班碩士
陳志權│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張家淯│高師大台研所研究生
陳寶婷│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
陳映辰│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生
陳艾苓│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研究生
蔡戈尹│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班、許育鳴建築師事務所
張孝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
吳謹樺│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蔡萱霈│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蔡宜庭│東海大學學生
黃俊涵│臺北大學歷史所碩士生
黃進仕│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林郁強│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潘佳慶│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研究生
許志鴻│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黃鎮國│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
毛帝勝│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碩士生
黃信誌│勤益科技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系學生
林才寶│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暨古物維護研究所
李震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學士班
陳彥伯│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學系碩士生
莊謦淯│南臺科技大學視傳系創設組學生
張肇翰│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黃忠政│台科大學士
陳鉦翰│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生
王國信│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生、龍山保護道壇壇主
林育霖│台中城市發展田調團
詹宇涵│雲科大創設系
陳 湘│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研究生
楊量鈞│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
吳秉修│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孫大年│世新大學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陳奎興│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
張凱勛│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
盧俊清│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生
雲瀞儀│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謝端陽│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孫大菁│真理宗管所
張饌鰆│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高雄應用科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
陳昇宏│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研究生
康文福│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生、淡水蓬萊二祖會成員
谷雅慧│真理大學宗教文化研究
王振哲│輔仁大學宗教系學士、世界道教聯合總會義工團副團長
林哲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學生
陳冠廷│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學生、台灣武當終南派建興武館成員
盧仕融│北京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碩士研究生
邱創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徐暐博│南開科大福祉系
魏美慧│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生
張加良│高雄師大特教系學生

▍其他 ▍
任文華│台北市環保局
潘裕仁│杰博股份有限公司客服工程師
張聖宏│龍井萬興壇副壇主
羅振中│機械生産製造
蔡勝宏│板橋蔡家聖母聯誼會會長
陳淑鈴│資訊行政
蘇建華│建穎文理補習班班主任數學達人
王崇銘│嘉義巡威殿池王府
賴明峰│賣菜
張國峰│虔誠道教徒
陳盈志│服務
張鈞睿│昆明防治中心管理師
黃正河│做鞋工
顏志達│退休老師
陳神旺│紡織、保全專員
吳昱成│月港福安宮粉絲團小編
李鴻駿│紫霄玉賢宮---主持
林燦宏│西羅殿聖王堂堂主
張晏偉│聖府宮
盧政廷│信仰文化人
林黃忠│店員
陳靜佳│店員
黃勝凱│一般民眾
游進興│里長
朱苾伶│自由時報
林子華│社會人士
吳瑞珍│高雄市議員曾麗燕服務處助理
丁安申│人壽公司業務襄理
曾筱如│一般民眾
廖炫欽│企劃
沈建宏│料理職人
謝秉憲│學生
林駿憲│朝陽科技公司
黃柏鈞│自由業
葉祐承│學生
王珮瑄│道教信仰者
王茜儀│嘉邑紫雲堂
黃少馳│台灣星堡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保全課長
潘永欽│科學園區
盧俊宏│家庭供奉
蔡豐正│泰山高中學生
邱仁宗│曼荼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吉興│群創光電工程師
林和正│大統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
孫登在│高雄港務警察總隊警員
林駿奕│蘆洲太子宮
王正豪│高雄市前鎮區明正堂總幹事
劉兆書│自由業
林芸甄│白髮世界觀
董建汶│三司達經理
徐逸鴻│木也建築講堂
童鈺華│野無境有限公司負責人
戴瑋姍│吳思瑤國會助理
顏純左│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後援會
曾瓊儀│服飾業
林學霞│家庭主婦
高銘│講師
劉鑑泉│書法家、看板設計
許詠喨│盟創科技倉管
賴正廷│個人
沈鎔權│自由業
天 均│紫竹蘭若
林宜美│立法院
邱俐俐│立法委員陳超明國會辦公室執行長
林錦鴻│一般民眾
汪金星│一般民眾
蘇志民│自修者
吳榮坤│里長
邱清銜│松鼎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范清文│公車司机
許萬全│盛凡三希典藏總經理
徐偉傑│耀騰股份有限公司副理
陳柄樺│學術堪輿師
許秉庸│學術堪輿師
楊志文│命理師
白宥薰│自由業
吳宏逸│新營慈玄宮宮主
陳正皓│易筋堂東方養生
陳天送│汐止玉山堂堂主
籃元宏│正恩環保科技總經理
王瑋廉│小劇場學校
謝淑貞│導遊
湯錦宏│曼荼羅公司副總經理
張宸瑋│學生
陳思婷│覺林企業專案
陳冠宏│工
樊奇偉│自由業
周秀貞│高美家不動產營業員

▍團體 ▍

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大甲媽祖教師研習團
彰化文化資產學會
鴻雪典藏藝術中心
臺灣山海屯文化發展協會
藝姿舞集
慧光雲房
嘉義竹崎白杞寮文史紀錄組
臺邑界文史觀測站
台灣武當終南派建興武館
臺灣靈異研究學會
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
中華易經研習推廣協會
俊賢影像工作
新高港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蒲公英文教基金會
台南神舞藝術團
明逸數位有限公司
頭分埔文化工作室
桃園市龍潭導覽協會
下營庄宗教文化歷史研究會
項久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九芎林工作室
臺南市鹽水金鼎順太子文化發展協會
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王府人員聯誼會
蕭壠香科紀錄工作坊
埔口文化群
社團法人新北市臨水夫人會
新北市淡水志願服務聯合促進會
唭哩岸遊樂園
太駿多媒體行銷顧問
台灣高雄台越岳王總會
大甲羅家天上聖母會
草屯御天宮媽祖會
新北聯王會
龍井哨角聯誼會
府城張家
神霄玄雷壇
純陽宗壇
苗栗縣苑裡鎮岳法壇
台中玄帥會
華藏精舍
府城福陽閣
中國嗣漢道教總會淡水區
老山香行企業有限公司
中華閩南道士協會
正一觀定性道壇
中華民國忠孝淨明宗道教會
高雄市聖帝文化交流協會
台灣省道教會
囹語 Prisper
台南玉皇聖德宮聯誼會
新痾庄文史工作室


*持續增加中,有欲聯署者請直接填表,將有專人不定時更新。
*本連署以從事學術研究、文化工作者或青年研究者,及學術文化團體為主。

*必填

連署性質 *
個人
團體
繼續
請勿利用 Google 表單送出密碼。
Google 並未認可或建立這項內容。 檢舉濫用情形 - 服務條款 - 其他條款
 表單

現有回應

  • Rosalind標記此篇為:⭕ 含有正確訊息

    理由

    確實有此連署。

    出處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47lA0WiIp_JLahtqnurqSZRkifjTgpA/viewform
    7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羅生門的「滅香」事件》 這幾天「滅香」議題被炒的很火熱。 政府跳出來說:「滅香」只是謠言(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137765),尤其今天不斷在各大媒體澄清。 但看到這份連署名單(有中研院所長、中研院研究員、大學教授、大學副教授、大學講師、大學系主任、博士、碩士、國小校長、國會助理、高中老師、國小教師...)後,讓人非常好奇,如果真的只是謠言,連這群「高知識份子」都如此容易被騙參與連署,人民真的該為臺灣的未來擔憂了。(unamused face) (!!!)學術文化界支持民俗宗教自主發展之聲明連署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DH1591Z-QDFcBBXH47lA0WiIp_JLahtqnurqSZRkifjTgpA/viewform (?)這事件究竟只是「謠言」?還是政府做了什麼,沒讓人民知道才引起群眾反彈?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奇摩網路新聞:祝潤霖。綠營被打臉!警大回函還侯友宜清白:「博士資格符合規定。」警大回函說明如下:一、侯友宜於1999年報考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班資格,招生委員會根據當時的相關規定,法律授權組成之審查委員認定同等學力部分,認符合當年招生簡章報考博士班入學資格之規定,而入學甄試口試的委員七位有大法官、教育部次長、外校的專家學者組成,極為嚴謹慎重。二、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生修業年限為三至七年,經查侯友宜之博士班修業時間為五年,符合相關規定...另經查侯市長之論文研究、指導教授與審查委員之組成,均符合當時之規定,並無違反程序或學術倫理之處。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海倫清桃前天臉書爆炸性發文,沒多久她和苦守寒窯18年的老公戴發奎(葛格)攜手現身自掀她年齡、學歷、家世作假,不料昨晚10點多,葛格的淡江土木碩士、交大材料所博士肄業高學歷,也被媒體點出是假的,並稱他是跑船的。但在博碩士論文系統查詢,在1992年的確有名為戴發奎撰寫的論文《預力混凝土箱型節塊橋自動化分析之研究》,稍晚他接受《蘋果》訪問,並拿出證據否認曾經擔任過船員。 戴發奎今拿出已經泛黃的1993年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班結構組招生考試通知單,他解釋在交大是念土研所材料博士班,研究的題目是「月球混凝土」,指導教授是當時的教務長彭耀南,他說學生證已經遺失,只找到當年的招生簡章。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陳世雄院長 現職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 (2015~迄今) 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講座教授(2007.02~至今) 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2013.12~至今) 曾任: 明道大學校長(2010年9月1日-2014年7月31日) *他退休後一直在私立大學當教授和校長至今,若夠用且感恩,何必擋年輕人工作機會? *他既是現任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為何自由時報標題閃避之? *李家同退休前後一直關心偏鄉教育及公益(簡稱博幼基金會),實在不想看到台灣媒體如此墮落! 明道大學前校長.... 57歲中興大學退休.... 有沒有發現到關鍵? 1.他已經領了13年年金 2.他退休又跑去私校工作,等於有兩份收入(他現在還跑到南華大學任教) 3.依照國人餘命,他也沒多少年可領 「我覺得還好,老人家不必工作、吃不多,很合理,覺得很感恩」 笑死人...陳校長明明就退而不休,退休還跑去私校任教,剝奪年輕人工作機會. 李家同學歷 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及計算機系博士 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陳世雄學歷 中興大學農藝學系學士 糧食作物研究所碩士 土壤學研究所博士 陳世雄一路都是中興 讀的是農藝跟土壤 李家同是台大跟柏克萊 讀的是電機工程 陳世雄拿什麼跟李家同比? 
1. 
陳世雄表示,他因長期擔任行政職所以薪資較一般教授高 
~第一重點
2. 
57歲就退休,月領10萬,一年120萬,到現在70歲已先領走至少1560萬 
~第二重點
3. 
退休後又再當私校校長四年,再領第二份薪水,私校校長查的到年薪是開南大學年薪500萬,打八折好了,4年1600萬 
~第三重點

前面3點,57歲退休到今年70歲13年之間,退休金1560萬再加其他收入已進帳3000萬以上,請問下面第4點被砍有差嗎? 
這就跟李遠哲利用民國95年最後一年當院長更改規定讓他自己可以用優秀人員不受年齡限制,可繼續回任特聘研究員10年領5880萬,然後再講他放棄18%,沒領月退50萬一樣,真的很清高?都是騙子!之前領的無聲無息,被媒體問一個影都不敢講。 

4.第一年減1萬7000,到80歲變成月領7萬 ,對於過去已經賺飽的田僑仔,有差嗎? 
~第四重點~

5. 
大家同意要改,但是不是粗暴行事,開會開假的~最後結論還是特定人士的決定! 
月領5~7萬的被砍成3萬多,有沒有影響很大?因為基本生活開銷就是那基本數目,月領10萬以上是少數,老拿少數當中位數、當代表、做文章,只會激化對立⋯⋯
    3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1978年6月台美最後斷交前半年,蔡英文拿到蔣宋美齡簽字的獎學金,前往康乃爾大學讀法學院碩士班。 1965年台灣省省政府主席黃杰下令給當時台北市長高玉樹將中央軍官聯誼會預定地從公園用地改為建築用地,隔年後就起造,一年半後就蓋成了樂馬大飯店,擁有人就是蔡潔生,這一年蔡英文9歲。 1983年5月任覺五是革命實踐研究院的院長也是蔡潔生好朋友,並且1976年將中山北路的土地廉價轉讓給蔡潔生,建立了台北海霸王,任覺五提醒了蔡潔生,王昇倒台是才回國五個月不到的蔡英文好機會,任覺五以黨的學術特務頭子的身分足以說動歐陽勛校長。再加上辜嚴倬雲和俞鴻鈞女兒俞筱璉的力量蔡英文文章只是碩士隔一個月就變成以博士名義刊登在政大學報上,再隔一個多月,就破天荒的以碩士成為政大法律系的客座副教授 https://m.xuite.net/blog/rebata2013/wretch/588608181 國民黨自己養大的蔡禍根啃死自己。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急件 ! ★請轉給你的女兒,兒子,老婆,丈夫,朋友,和身邊所有的人及朋友緊急通知: 各位朋友請注意, 即日起不可食用泰國製之各類罐頭食品,包含臺灣品牌泰國生産者,尤其是泰國罐裝水果食品。 泰國200多名愛滋病感染者在患者的首腦的指揮下湧進泰國各家罐頭食品廠裡用自己的毒血滴到罐頭。 此事今天早晨已被泰國政府衛生部證實, 為了避免人民食用受感染,泰國超市有多款式罐頭已經全面下架。 例如: 菱芝,紅毛丹, 馬駘,龍眼, 芒果布丁等等,各類産品。企圖不明,已由泰國政府主管單位偵辦中。 這則訊息,是逢甲大學研究所教授楊博士(我唸公共政策碩士班時的所長)所查證發給師生及親友們。 食品安全之有效管理及管制進口.檢驗工作。希望當今蔡蘇政府加把勁吧!食品安全關係人民健康及性命安全,是很重要的。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發現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和其他數位裝置的藍光(blue light),是如何損害人類視力且加速失明的過程。 美國托雷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ledo)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研究指出,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下,眼睛的感光細胞會產生有毒分子,並進而引發黃斑部退化。 英國聯合社(Press Association)報導,相較於其他顏色的光,藍光具有更短的波長及更多能量,會逐漸對眼睛造成傷害。 托雷多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卡魯納拉斯尼(Ajith Karunarathne)博士表示:「我們不斷接觸藍光,眼睛的角膜和水晶體無法阻擋或反射它。」 他還說:「藍光損害眼睛的視網膜導致我們的視力受損,這已經不是秘密了。我們的實驗解釋這個過程如何發生,我們希望這有益於研發出減緩黃斑部退化的療法,例如一款新的眼藥水。」 黃斑部退化影響大約2.4%的英國成年人,這是50歲至60多歲民眾的常見病症,並會造成視力嚴重喪失。 黃斑部退化是因為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死亡所引起。 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出現網膜中央部位退化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美國民眾失明的主要原因,雖然這個病症不會讓人完全失明,但會讓人在閱讀和辨識人臉等日常活動變得更為困難。 參與這項研究的托雷多大學博士生瑞那亞(KasunRatnayake)說:「如果你照射藍光在視網膜上,膜上的信號分子將會溶解,視網膜就會殺死感光細胞。」 「感光細胞無法在眼睛內再生。當細胞死了,它們就是死了。」 對於想要保護眼睛免受藍光傷害的民眾,卡魯納拉斯尼博士建議,出門要配戴能過濾紫外線和藍光的太陽眼鏡,且避免在黑暗中滑手機或平板電腦。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楊安澤,雲林人之子,美國台裔商人,也是第一個民主黨爭取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提名人,也是第一位宣布競選的台裔美國人。 楊安澤的父親《楊界雄》是台灣面板教父,雲林元長田洋村人,畢業於元長仁愛國小,是《虎中傑出校友》,兩岸及美國科技界尖端人才,都有《楊界雄教授》的學生。(感謝~陳榮俊特派的分享) 台大物理系畢業與服役後即申請到美國印地安那州聖母大學物理系的獎學金,完成碩士學位後又以優異成績申請到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獎學金,在該校的物理系完成了博士學位。 楊界雄博士,是柏克萊加大的物理博士,獲得美國69項專利。 曾任職於貝爾(Bell)實驗室,奇異(GE)研發中心和IBM華生(Watson)研究所,如此超優異的學經歷回國後便服務於瀚宇彩晶公司擔任研究中心副總,並於其領導下成功突破多年來液晶封裝專利的限制,爲全世界的光電顯示器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並於2001年榮獲國際資訊顯示學會院士(SID Fellow)。 楊界雄教授,經常鼓勵年輕人說:「年輕人就是要有guts!」 其優秀的公子~楊安澤,在人生旅途中,也就是《非常有guts的表現》。 我相信~台裔 楊安澤,將會全力以赴來落實所參選之路,宣布参選要相當勇氣、也要相當實力,認真的男人永遠最帥! 不管,結果是如何,雲林人第二代,台裔 楊安澤,肯定是最棒,最傑出的! 楊安澤,是雲林之光!更是台灣之耀! 好友,若是您有美國友人,請您轉達請支持~台裔美國人 楊安澤 2020年美國民主黨提名參選人。
    1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致蔡英文總統公開信中文翻譯 令人尊敬的蔡英文總統 總統府 10048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親愛的蔡總統: 作為獨立的科學家、天然資源保護論者、以及能源專家,我們為您對環境保護及以民主方式決策的決心喝采。我們尤其強烈地支持您對減緩致命的空氣污染以及達成臺灣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會談期間所做的減碳承諾。 我們寫下這封信來向您表達我們十分關切臺灣正走向捨棄潔淨的核能轉而使用石化能源,並且想要警示您注意由利益團體所散佈的錯誤資訊,而且鼓勵您採用更民主的方法來對抗臺灣的能源危機。 八月發生在臺灣的大停電無疑是一個對廢核的戲劇化警示。臺灣有半數的家戶失去了電力供應,並造成了超過150間公司數百萬美金的損失。 有些人將這場大停電歸咎於發生在臺灣最大天然氣電廠的人為疏失,但這次停電的供給與需求差異幾乎與目前臺灣停擺機組所能供應的電力是相同的。 能源界的專家皆表示臺灣是無法使用再生能源來替換核能與石化燃料的。去年太陽能與風力加起來提供臺灣不足5%的電力。相反地核能提供了近13%的電力,而且這個比例在所有的核能機組運轉時將達到23%。 作為一個國土狹小,人口密集且有96%的能源仰賴進口的國家,臺灣特別不適合使用像太陽能與風力這些再生能源。 臺灣將需要再花費700億美金來建立617座跟目前島內最大的太陽能電廠一樣大的太陽能電廠才能替代現有核能電廠。而這些驚人的數字還不包括為了應付沒有陽光時必須儲存這些能源的高昂成本以及需要幾乎要跟八成台北市面積一樣大的土地成本。 用化石燃料取代臺灣的核能電廠已經增加了因為空氣污染而死的風險。去年耶魯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以民眾暴露在不安全空氣污染的比例來看,臺灣是世界上最糟的10個國家之一。 用天然氣取代核能也可能危及大眾安全。三年前,高雄市的瓦斯氣爆造成25人死亡以及267人受傷。相反地,根據知名的醫學期刊「柳葉刀」指出,核能是產生電力最安全的方式,而且至今已經拯救了高達一百八十萬人的性命。 由於與核能有競爭關係的能源還有利益團體舉辦許多活動傳播相同的錯誤訊息,因此核能卓越的安全記錄並不為多數的臺灣人民所理解。而在臺灣,由錯誤資訊導致的恐懼已經造成了財務與環境上的高昂成本。 用天然氣來替代臺灣現存運轉中與封存的核電廠將導致在目前天然氣價格低迷的情況下,每年依然必須花28.5億美金來購買天然氣。這些錢用臺灣的人均年收入23,916美金來計算等於119,000個新工作機會。 獨立的專家已經警告,如果臺灣依照現有的2025年非核的規劃,電費將成長10%或更多而嚴重傷害臺灣的半導體產業。 近年來,臺灣社會一直呼籲對臺灣的核能未來進行公投。南韓最近進行了公民審議以向總統建議目前正在興建中的兩個核電廠該如何處置。 我們也建議您考慮類似的民主作法。像南韓這樣的公民審議允許大型的、具代表性的民眾抽樣學習到相關的科學知識,聽取不同的聲音並提出建議。透過提供比南韓經驗的三天更長的時間來讓公民審議團學習到相關的事實,臺灣將可以比南韓的經驗做得更好。 做為外人,我們尊重臺灣的主權與民主,也因此提供這封信來鼓勵您採用您所承諾的民主決策與環保來對抗臺灣的能源危機。臺灣的未來發展以及自然環境與氣候是如此重要,因此絕不能夠讓利益團體透過販售迷信與恐懼來使得這些珍貴的事物變得脆弱不堪。 真誠的, 麥可 薛蘭柏格(Michael Shellenberger),時代雜誌所選「環境英雄」,環境進展機構主席 詹姆士 漢森(James Hansen),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環境科學家 凱瑞 伊曼紐(Kerry Emanuel),麻省理工學院大氣科學家 普希克 科赫查(Pushker Kharecha),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航太總署 湯姆 威格利(Tom Wigley),科羅拉多波德市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環境與能源科學家 理查 羅德斯(Richard Rhodes),普立茲獎得主,「核能復興」與「如何製造原子彈」等書的作者 史都華 布蘭德(Stewart Brand),全球目錄雜誌編輯 羅伯 寇威爾(Robert Coward),美國核能學會主席 班 赫德(Ben Heard),閃耀新世界執行總監 安德魯 克萊(Andrew Klein),美國核能學會卸任主席 史帝夫 麥考米克(Steve McCormick),自然資源管理機構前執行長 米雪兒 馬維爾(Michelle Marvier),聖塔克拉拉大學環境研究與科學教授 理查 穆勒(Richard Muller),柏克萊大學物理教授,柏克萊地球共同創辦人 彼得 H. 拉文(Peter H. Raven),2001年國家科學獎得主,密蘇里植物園名譽主席 保羅 羅賓斯(Paul Robbins),威斯康辛麥迪森大學尼爾森環境研究機構主任, 馬克 萊納斯(Mark Lynas),「改變世界的6℃」作者 克里斯 迪克曼(Chris Dickman),雪梨大學環境保護科學家 大衛 杜基安(David Dudgeon),香港大學生物科學院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總裁 愛爾青(Erle C. Ellis)博士,馬里蘭大學地理與環境系統教授 克里斯多福 福爾曼(Christopher Foreman), 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環境正義的承諾與危險」作者 諾里斯 麥當勞(Norris McDonald),環境希望與正義機構主席 田中伸夫(Nobuo Tanaka),笹川平和財団 葛妮斯 克雷文斯(Gwyneth Cravens),「拯救世界的力量」作者 沃夫岡 丹克(Wolfgang Denk),人道能源機構歐洲總監 克斯汀 高更(Kirsty Gogan)人道能源機構執行總監 喬書亞 S. 高斯登(Joshua S. Goldstein),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名譽退休教授 史蒂芬 海沃德(Steven Hayward),柏克萊大學政府研究院資深學者 喬 拉西特(Joe Lassiter),哈佛商學院教授 大衛 利亞(David Lea),加州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馬丁 路易斯(Martin Lewis),史丹福大學地理系 史蒂芬 平克(Stephen Pinker),哈佛大學認知科學家 薩米爾 薩蘭(Samir Saran),印度德里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副總裁 傑夫 泰瑞(Jeff Terry),伊利諾理工學院物理教授 巴雷特 沃克(Barrett Walker),亞列士 C. 沃克基金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國內外醫療專家一致反對讓12歲以下的孩子打針~ 林氏壁,何美鄉等推針學者一致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 《請各位爸爸媽媽千萬注意一孩子的生命安全,經不起冒險!》 以下內容全部出於主流媒體 親愛的父母您好: 如您有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的打算,請您務必先看看這些由台灣知名的推針派醫師,對於兒童接種的反對意見! 《一邊,是極低的染疫致死風險,一邊,則是連最推崇疫苗的醫師,都覺得「弊大於利」的未知風險,相信最疼惜孩子的您,在看完後,必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林氏壁(孔祥琪)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人事總醫師,台大雲林分院感染科主任,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治醫師,曾至美國杜克大學進修臨床研究 「不鼓勵兒童接種疫苗」,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希望爸媽們不要過度擔心。 我們應該要把這些國外觀察到的兒童染疫的死亡率、可能後遺症、疫苗有效性、疫苗可能副作用全部都攤開來看,才可能有科學和理性的對話。 否則,很容易被無限上綱的恐懼主導了你的想法。 陳秀熙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陽明大學碩士,劍橋大學博士及碩士。現任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以及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研究領域包含生物統計、流行病學、預防醫學。曾獲科技部傑出科學獎、芬蘭科學院芬蘭國家科學院傑出教授獎、財團法人青杏醫學文教基金會「青杏醫學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陳秀熙認為,台灣的防疫具有高水準,兒童的致死風險不高,「反觀兒童疫苗接種的未知風險,反而高於致死風險。」 陳秀熙表示,根據國外數據,「兒童染疫致死率極低」,五到十一歲童接種疫苗後引發的副作用卻仍然未知,在兒童染疫多為輕症的情況下,「不建議五到十一歲接種疫苗。」 何美鄉 臺灣流行疾病學專家、內科醫師,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任中研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委、生醫所研究員(2015年退休)。是台灣首位參與美國疫情調查服務隊的流行疾病學專家,曾於SARS期間率先進入和平醫院,協助照顧病患。 何美鄉表示,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要打疫苗仍有疑問,「她個人認為弊大於利」,北歐有些國家亦不建議。 邱南昌 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常務理事,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感染管制醫學會監事,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常務理事,北市衛生局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委員,臺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監事,臺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理事長,靖娟基金會兒童安全委員,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美國杜克大學小兒科進修 邱南昌表示,近日將開會討論五到十一歲童疫苗接種議題,包括,疫苗安全性及如何執行等配套措施;隨防疫規定鬆綁,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幼兒重症率極低,爸媽不用過度恐慌。」 當眾多推針派醫師都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時,各位父母就必須更正視這篇文章所述的危險性了 1.官方數據表明,新冠疫苗對於孩童的學習,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依照目前的國際現況,仍缺乏足夠時間和數據得知兒童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所以也難以評估疫苗對兒童的潛在風險。JCVI的數據已明確告訴我們,「疫苗有可能對於孩童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在今年二月十六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美國的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有八到十%的兒童接種疫苗後發生至少缺課一天的現象,而美國有超過八百萬名五至十一歲兒童接受了新冠疫苗注射,意味著十名當中就有一名兒童,因嚴重不良反應無法進行日常活動而被迫缺課。 2.美國佛州的最高衛生單位,對兒童接種問題直接表態:「弊大於利」 美國佛州政府對於孩童施打疫苗的政策已重新審視,並且該州最高衛生單位已於三月份所發布的新指引明確表示,兒童施打疫苗可能「弊大於利」 依其臨床試驗證據顯示,兒少族群因染疫所引發的重症率相當的低。同時,也缺乏證據顯示疫苗對兒童的益處,反發現五至十七歲疫苗受試者嚴重不良事件高於預期,且注射後產生心肌炎的風險不可忽視。 3.除了接種後的心肌炎與其他長期風險難以估計,紐約衛生局更表明,兒童接種後對病毒的保護力,竟降至了十二%! 美國自去年十一月開放五至十一歲接種疫苗,紐約衛生局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今年一月廿四日Omicron案例暴增期間,在該年齡段的孩童中,輝瑞疫苗對Alpha病毒株的保護力從最初的六十八%,降至了十二%。目前不僅接種後的追蹤數據不夠完整,疫苗的保護力也大幅下滑。 取自網友
    1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