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2 年前

李權益 / 2022-04-23
重點

已有六個臨床試驗顯示,標準的COVID-19治療方式若輔佐以薑黃素能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由輕症轉變成重症的風險,並減少重症死亡率。

根據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薑黃素能經由四道防線輔助標準的醫藥治療方式。

新冠病毒必須利用它的棘蛋白與人體的ACE2結合才能侵入細胞。薑黃素能阻斷棘蛋白和ACE2的結合。
任何冠狀病毒的複製都需要GSK-3,薑黃素能抑制GSK-3,因而阻止病毒複製。
細胞激素風暴是重症的根源,薑黃素能經由數種途徑壓制細胞激素風暴。
多重器官衰竭與血栓有密切關聯,薑黃素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和生產,防止血栓形成。
引言

COVID-19(新冠肺炎)於2019年12月首次出現在中國武漢。如今,它已擴散到全世界,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台灣到目前為止,尚未大爆發。但是從每天確診的人數看來,已是 「山雨欲來風滿樓」。尤其是Omicron變種,使當初研發的疫苗失去預防的能力。即使打了三劑,還是會被感染。雖然症狀大大減輕,傳播力依然不減。在台灣仍有約20%的人沒有完全接踵, 他們將曝露在高風險中。萬一確診,可能演變成重症,甚至死亡。因此,急需有效的藥物來對抗。

2022年4月10日,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發覺,COVID-19大爆發已無法避免,立即與輝瑞簽訂70萬人份的口服藥Paxlovid。這款藥物在臨床試驗可以大幅降低由輕中症轉變成重症的風險。 不過,它並非萬靈丹,以下是它的一些缺點:

僅授權給輕中症患者使用[1],因為對重症無效。
必須在症狀出現五天內服用[1],超過即失效。
肝腎嚴重受損的病人不適合[1]。
會與多種藥物交互作用,尤其10類「會出事嚴禁併用」[2a,2b]。
價格仰貴,一人份五天療程需美金七百元。
薑黃素(curcumin)是薑黃的活性成分,廣泛用於印度料理。數以千計的研究報告指出,它對許多種疾病皆有助益。薑黃素也可以對抗病毒感染, 例如A型流感病毒,諾羅病毒,皰疹病毒,肝炎病毒以及導致愛滋病的HIV[3]。愈來愈多的臨床試驗顯示,標準的醫藥治療方式若輔佐以薑黃素能縮短住院時間, 降低由輕症轉變成重症的風險,並減少重症死亡率(參見薑黃素對COVID-19的功效)。 本文將從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解釋,薑黃素如何達成這些功效。

COVID-19的致病機理

Image
圖1. 冠狀病毒的結構。棘蛋白(S)會與人體的ACE2結合,使病毒得以進入細胞。 核衣殼(N)蛋白在病毒複製中至關重要,它需要人體的GSK-3才能正常運作。 【圖像來源: Wikipedia】

新冠病毒的學名叫SARS-CoV-2,與SARS-CoV和MERS-CoV同屬冠狀病毒(圖1)。 2003年SARS-CoV在台灣肆虐;2012年MERS-CoV在中東地區首次爆發。 病毒不能自己複製,它必須進入宿主(例如人類)的細胞才可以大量繁殖。入侵細胞的機制隨病毒種類而異。冠狀病毒必須與人體的ACE2結合才能進入細胞(圖2), 結合力愈強,病毒的感染能力也愈強。ACE2與新冠病毒的結合力比跟SARS-CoV強10至20倍,這解釋了為何COVID-19比2003年流行的SARS更嚴重[4]。

Image
圖2. 新冠病毒的棘蛋白 (spike protein) 與人體的 ACE2 結合後,會引起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使病毒進入細胞。 【圖像來源: 文獻#5】

初生嬰兒的ACE2極少,以後隨年齡逐漸增加,20歲左右達到高峰[6]。 圖3顯示,幼兒住院率只有90歲老人的百分之一。讀者可能認為,幼兒不易得COVID-19重症 是因為缺少ACE2與新冠病毒結合。事實上,ACE2是兩面刃。有了它,會增加病毒感染的風險。缺少它,又容易引起發炎反應[6]。50歲以上長者的ACE2比兒童少[7], 這是老年人容易得重症的原因之一。另一個主要的因素是GSK-3,它是發炎反應的主角[8]。GSK-3隨著年齡一直增加[9]。許多種慢性病皆與過度活躍的GSK-3相關,例如糖尿病 [10]、心臟病 [11]、慢性腎臟病 [12]、阿茲海默症 [13] 和巴金森症 [14]。第三個因素是ADAM17。這個酵素能將細胞膜上的ACE2切成兩半,使它失去正常功能,因而促進發炎反應[4]。 其中一半會在細胞外溶液漂流,稱為「溶解性ACE2」 (soluble ACE2, 簡稱sACE2)。 sACE2能與新冠病毒結合,感染其他細胞[15]。因此,sACE2愈多,病情愈嚴重[4],ADAM17亦隨著年齡一直增加[6]。

Image
圖3. COVID-19的嚴重性與年齡的相對關係。幼兒住院率(紅色)大約是90歲老人的百分之一。10歲兒童的住院率比兩歲幼兒還低。 【圖像來源: 文獻#6】

在細胞內,病毒會利用本身攜帶的物質以及宿主的資源進行複製,以倍數成長: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有些病毒的蛋白質會破壞宿主細胞膜, 病毒就可以出來感染其他宿主細胞。有些病毒則利用出芽的方式脫離。病毒進入宿主後,將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部分或全部會被消滅。因此,病毒的數量到達某程度後,可能降低。 新冠病毒的數量大約在感染後5至10天到達高峰。輕中症患者到達高峰後即逐漸下降,重症患者卻居高不下,但也僅持續小幅增加(圖4)。 請特別注意,雖然病毒數量不再顯著上升,病情卻可能愈來愈嚴重。 可見COVID-19的嚴重性與病毒數量並沒有直接的關聯。臨床研究已經證實,促炎性細胞激素的多寡決定COVID-19的嚴重性[16]。

Image
圖4. 感染後病毒數量隨時間的變化。 【根據文獻#17和#18】

細胞激素(cytokines,亦稱細胞因子)是免疫系統釋放出的一群蛋白質。它們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抑制發炎反應的抗炎性細胞激素,(二)刺激發炎反應的促炎性細胞激素。在正常情況下, 這些細胞激素共同來消滅病毒。但促炎性細胞激素對身體有害,若過度增加,將可能引起「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亦稱免疫風暴)。 臨床研究發現,細胞激素風暴是 COVID-19 [19]、SARS [20]和 MERS [21]的主要死因。

新冠病毒最早侵襲肺細胞,因為它具有相當多的 ACE2,而且最容易接觸到新冠病毒。細胞激素會在體內到處流竄。當風暴發生時,各種器官皆可能受到侵襲。 COVID-19的患者最後大多死於多重器官衰竭。血栓在這過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22,23]。其發生率在COVID-19確診者大約是22%,在住進加護病房的重症者高達43% [24]。

了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我們就知道應該如何對付。讀者或許已看出,抵擋新冠病毒最好能構築四道防線:(一)阻止病毒侵入細胞,(二)抑制病毒在細胞內複製,(三)避免細胞激素風暴, (四)防止血栓形成。目前的醫藥大多僅針對其中之一,非常神奇地,薑黃素在這四道防線皆有輔助的效果。

第一道防線: 阻止病毒侵入細胞

疫苗的基本原理是產生針對某抗原(例如新冠病毒的棘蛋白)的抗體,日後若含有這抗原的病毒或細菌入侵,在尚未進入細胞時,抗體就能與它結合,啟動免疫反應將之消滅。 單株抗體的作用原理與此類似,主要差異在於,疫苗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單株抗體則由人工在體外製造。這兩種有一個共同缺點:如果抗原產生突變,針對它的抗體就可能失效。 例如Regeneron的單株抗體係針對早期的新冠病毒研發,在2020年10月救了川普總統一命[25]。這個單株抗體對目前流行的Omicron已經無效[26]。

Image
圖5. 薑黃素 (curcumin) 能阻斷棘蛋白(S Protein)和ACE2的結合。左圖: S Protein和ACE2結合的電腦模型。 右圖: S Protein, ACE2和薑黃素在結合區的放大圖。 【圖像改自: 文獻#27】

前面提到,新冠病毒必須利用它的棘蛋白與人體的ACE2結合才能侵入細胞。因此,只要能阻斷棘蛋白和ACE2結合,就可以防止新冠病毒入侵。令人鼓舞地, 已經有三種保健食品具有這項功能:薑黃素[28,29],綠茶素(EGCG)[30-32]和鳳梨酵素(Bromelain)[33]。薑黃素能與個別的棘蛋白或ACE2結合,亦能與棘蛋白和ACE2 共同形成一個複合體(圖5)。不論哪種方式,皆有助於防止病毒入侵。更重要的是,薑黃素與ACE2的結合不受病毒影響。不管棘蛋白如何突變,薑黃素的效力都一樣。

第二道防線: 抑制病毒複製

病毒複製需要數種它本身攜帶的物質,例如蛋白酶、RNA聚合酶和N蛋白。只要破壞其中一種的功能,就可以抑制病毒複製。Paxlovid是一種蛋白酶抑制劑, 瑞德西韋(Remdesivir)作用於蛋白酶和RNA聚合酶[34],N蛋白需要GSK-3才能正常運作[35,36]。不只新冠病毒,任何冠狀病毒的複製都需要GSK-3[37,38]。 所以體內的GSK-3若過度活躍,例如慢性病老人,就更促進冠狀病毒複製。本來,病毒入侵會激活GSK-3,產生細胞激素來消滅病毒。但是冠狀病毒卻利用GSK-3來加速複製, 進而激活更多的GSK-3,導致惡性循環,使某些患者在一夕之間由輕症變為重症。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場惡夢。但是對於病毒,卻是進化的一大步。

薑黃素是強而有效的GSK-3抑制劑[39]。體外的實驗證實,薑黃素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複製[29]。這項功能「放諸四海而皆準」,不但適用於任何新冠病毒的變種, 即使2003年的SARS或2012年的MERS捲土重來,薑黃素的效力仍然不變,因為它作用的對象是人體的GSK-3,不是病毒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N蛋白。

第三道防線: 避免細胞激素風暴

當COVID-19演變成重症時,抑制病毒複製已不是重點,細胞激素風暴所引起的全身性發炎更難纏。目前對付重症最常用的藥物是Dexamethasone[25]。它是一種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 屬於類固醇。基本上,促炎性細胞激素的生產由NF-κB調控。糖皮質激素與其受體結合後,會抑制NF-κB的活性,因而阻止促炎性細胞激素的生產[40]。 臨床試驗的結果,Dexamethasone的確能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的風險,從41.4%降至29.3%[41]。這個結果並不理想。Dexamethasone的副作用很強,用人體能承受的劑量 或許還無法應付源源不絕的促炎性細胞激素。

NF-κB也受兩種重要的酵素調控:GSK-3和p38 MAPK[42]。這兩種酵素被活化後,可以作用於NF-κB,產生促炎性細胞激素。薑黃素不但能抑制GSK-3,也能抑制p38 MAPK[43,44], 所以薑黃素具有抗發炎的功能。這一項功能已經能夠讓薑黃素減弱細胞激素風暴,何況薑黃素還有其他功能。 GSK-3和p38 MAPK不會無緣無故被活化,一定還有更上游的源頭。過去兩年來,科學家努力研究的結果,對這源頭已經有相當深入的了解,ACE2扮演極為關鍵性的角色。非常幸運地, 薑黃素可以直接作用於促炎性細胞激素的源頭。細節請看《How Curcumin Suppresses Cytokine Storm in COVID-19》(尚未完成)。

第四道防線: 防止血栓形成

COVID-19的重症患者最後大多死於多重器官衰竭。即使挺過重症,出院時好幾個器官皆已受損,尤其是微血管豐富的部位[45]。 促炎性細胞激素會引起血栓[23,46,47],通常很小,但足以阻礙血液在微血管內的流動,因而破壞器官的正常運作。 薑黃素能經由壓制細胞激素風暴間接防止血栓形成。此外,血栓的形成需要凝血酶 (Thrombin),薑黃素可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和生產[48],直接防止血栓形成。

服用指引

薑黃素最大的缺點在於它的生物利用度非常低,意思是它不容易被人體吸收,所服用的薑黃素大部分會被浪費掉。印度人天天吃薑黃(Turmeric),裡面所含的薑黃素不到5%, 真正被吸收的非常有限。因此印度人還是很容易感染COVID-19。有兩種方式能夠大幅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 一種是與胡椒鹼(piperine)一起服用。另外一種是將薑黃素放進容易被身體吸收的微脂,稱為微粒薑黃素(英文:nanocurcumin)。 胡椒薑黃素可以提高大約二十倍,這個方式沒有改進的空間。微粒薑黃素可以改變微脂的成分來提高吸收率[49]。早期的微粒薑黃素只能提高數十倍,Omax公司最近研發出的 BioCurc®高達400倍[50]。有關薑黃素的各種商品和服用劑量,請參考《薑黃素:長壽的仙丹》。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全球,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中藥複方水煎劑「台灣清冠一號」作用機轉,證實複方成分能與新冠病毒的棘蛋白結合,阻斷病毒感染,並抑制細胞激素風暴出現,台中榮總與三軍總醫院驗證臨床療效,證實成功減少住院天數,縮短三採陰約9天,今年11月已刊登於知名國際醫學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並完成非專屬授權且成功 外銷歐盟,且供不應求。 台灣清冠一號藥材有黃芩(右起,順時針排列)、魚腥草、板藍根、薄荷葉、桑葉、厚朴、甘草等。 https://www.google.com/amp/s/news.ltn.com.tw/amp/news/health/breakingnews/3391393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什麼叫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s storm)? 身體受到病原菌感染後會產生發炎反應,適度的發炎反應有利身體去除病原菌,但過度的發炎反應會引發大量細胞激素的產生 ,卻對身體有害。大量促炎細胞激素被釋放,例如介白素-1(IL1),介白素 -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劑(IL10),從而導致低血壓,出血 和最終多器官衰竭。 武漢肺炎的主要致死原因即為novel Corona virus 引起的細胞激素風暴! 除了研發中的藥物,那麽自然界什麼東西可以壓抑細胞激素風暴呢? 答案是薑黃素! 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25600522/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COVID-19新冠病毒裡的Spike Protein棘蛋白是美國Dr Fauci弗奇博士贊助的Gain of Function功能增強性實驗下的產物, 精心設計! COVID-19新冠病毒裡面含有被加入的HIV 愛滋病毒,還有造成傳染人類細胞最具關鍵性的PRRA,用來使愛滋病毒HIV裡的物質增加身體的腫瘤生長!而PRRA竟然是美國衛生研究院(弗奇博士所屬研究機構)早已申請的專利,這表示新冠病毒是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不是自然形成的!當把HIV愛滋病毒和PRRA崁入新冠病毒的棘蛋白,與人體受體的ACE2接合時,就會產生導致腦部神經病變的Prion的結構,導致狂牛病、阿茲海默症等神經性疾病!上述結果均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大部分動物均已死亡。 請想像若棘蛋白以任何形式進入人體,會產生何種結果? https://rumble.com/vjkfi5-richard-m.-fleming-spike-protein-.html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由中國醫藥大學發表的研究,表示天然食物所含的「單寧酸」可消去新冠病毒的活性,有效抑制病毒複製、傳染,這項研究結果無疑給予走在抵抗COVID-19之路的相關單位,注入新活力,並鼓舞大眾保持信心做好防疫。 新冠狀病毒的生長、複製和傳染需透過兩種蛋白酶(主要蛋白酶、跨膜絲胺酸蛋白酶2)達到作用,而無論是分子實驗分析或功能性試驗,均顯示單寧酸在抑制病毒的兩種蛋白酶,降低病毒活性、防止侵入人體細胞的有效性。 研究成果不只引起學術與醫療機構的關注,並已刊登於《美國癌症研究雜誌》國際期刊,同時亦提供了抵抗COVID-19發展預防、治療的策略。 單寧酸,又稱鞣酸。洪明奇進一步說明,單寧酸是一種水溶性的多酚類,通常存在於草本與木本植物。隨手可得的蔬菜、香蕉、柿子、紅莓和葡萄等水果都有豐沛的單寧酸,包含紅酒。 此外,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且具有抗氧化作用,近期也有大量研究指出,單寧酸還有助於對抗癌細胞和抑制發炎的效果。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開學,你小孩易得新冠病毒🦠嗎?》 在臺灣 快開學了⋯⋯ 在疫情期間 很多父母親 非常擔心焦慮 自己家的孩子去學校上課 是不是容易會被新冠病毒(COVID 19)傳染 已經目前的醫療文獻 可以知道: 1.兒童及青少年,被新冠病毒(COVID 19)傳染機率: 至今非常少(<1%) 「偶爾有零星,會被擴大報導」 在SARS 期間,全球8000個案中,也共收了135位兒童疑似得病(只有88個兒童確診) <12歲者:很少需要住院或氧治療 >12歲者:開始如成人輕微症狀 有些病毒🦠,在小朋友體內,是小case而已,但在大人👨體內,是大災難(最典型例子,就是天花) 2.小孩🧒(0-9歲):沒人死亡 青少年(10-19歲):0.2% (而我們新冠肺炎COVID 19, 平均死亡率約:2%) 在2003年,SARS 的小朋友死亡率也幾乎是零,死的都是大人! 3.研究發現 小baby得新冠病毒COVID19,幾乎都是家𥚃大人,先得了新冠病毒 「大量的,高濃縮,不洗手,不戴口罩」,反覆近距離接觸,才傳給小baby🧒的... 快開學了,給父母大家安心 也順便提醒: 「勤洗手」,孩子健康才防守 「戴口罩」,小孩健康才有照 在目前流感病毒流行季節 很多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小孩其他疾病,才可以是最常見的... (大人把自己健康弄好,小孩的一切都會好) 《為什麼小孩🧒比較少得新冠病毒COVID 19?》 先說簡單推論: 1.呼吸系統有「特殊天菜」,叫ACE2 ,新冠病毒🦠超級喜歡💕 (比SARS更有10倍上的親和力) 2.小孩子,ACE2很少!當然新冠病毒,找不到他愛的天菜了! 3. 這個「特殊天菜」,在老男人又愛抽煙者,特別多!😜😄😵 研究指出,年紀越大者以及抽菸者,體內的ACE(毒素蛋白破壞肺)分別比兒童,以及沒有抽菸者表現更高,需要更多的ACE2 修復蛋白,修正脆弱的肺(去毒素的蛋白) 但是 ACE2是結合、為病毒「開門」的主要受體,同時也是COVID19的天菜,新冠病毒🦠一入肺,就「把ACE2梆架去,生一大堆小孩去了」⋯⋯ 慘了 當ACE2變少,ACE毒素越高,對肺部的傷害就會越大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江守山醫師 以色列1天2萬五千個人染疫,讓我對第三劑信心大失 據我所知以色列應該是全世界打第三劑比例最高的國家,打的還是公認效果比較好的mRNA疫苗. 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在Omicron出現之後鎖國的國家. 如果疫苗不可倚靠的話那我們到底要什麼辦呢?讓我來介紹一些其他的對抗新冠病毒的方法 第一個就是在國外一直很出名的鋅,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最近染疫,去看醫生,醫師覺得不是重症就把他趕回家,開給他的就是維生素D、維生素C還有鋅。鋅為什麼可以對抗新冠肺炎呢? 鋅有廣泛的壓制病毒的能力:如之前研究的HIV, HSV, and vaccinia virus 已知Zn可抑制病毒進入,阻斷多肽加工,或抑制病毒RdRp的活性。 鋅能增強病毒感染過程中的細胞介導性和適應性免疫力 鋅能直接抑制covid 19的複製 鋅對抗新冠肺炎引起的免疫風暴:機轉如下 1.鋅的抗炎活性已被證明是通過調節T細胞功能、抑制IKK活性和隨後的NF-κB信號,同時減少促炎症細胞因數的產生(Wessels等人,2013)。以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缺鋅會增加對系統性炎症和敗血症引起的器官損傷的敏感性,包括肺部(Knoell等人,2009)。 2.同樣,Bao等人(2010)報導,在多種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模型中,缺鋅導致肺部NF-κB p65 mRNA表達和產生增加,導致IL-1β、TNFα和ICAM-1等靶基因上調,而中性粒細胞浸潤和MPO介導的氧化損傷被補鋅所削弱(Ganatra等人,2017)。 3.因此,補鋅可能為COVID-19感染期間的過度炎症提供無可比擬的緩解。 如下圖可以看到新冠死亡的那一組血中鋅最低,次之為住院組,輕症組鋅最高 出處:Redox Biol. 2021 Jan; 38: 101764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每日多吃含[單寧酸]的香蕉、葡萄、草莓、喝茶、紅葡萄酒皆可抑制新冠病毒在人類細胞複製,則可降低新冠病毒的嚴重性。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建議已經打了第一劑或第二劑疫苗的人,盡速服用伊維菌素 伊維菌素的原理 1.伊維菌素與 SARS-CoV-2 棘蛋白的高結合活性可能會分別限制與 ACE-2 受體或唾液酸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病毒進入細胞。 2.伊維菌素也被證明可以結合或干擾病毒複製所需的多種基本結構和非結構蛋白。 3.伊維菌素還與 SARS-CoV-2 RNA 依賴性 RNA 聚合酶 (RdRp) 結合,從而抑制病毒複製。
    2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影片)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Stephanie Seneff所有新冠疫苗所製造出來要打入人體「棘蛋白spike protein 」,是極具毒性,是新冠病毒的構造裡最危險的物質與普恩蛋白或朊毒體蛋白 prion protein 的相似!而使用最新的mRNA技術(莫德納和輝瑞新冠疫苗)能更堅固打進人體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 的穩定性,而且能在人體中大量製造這個毒害物質「棘蛋白spike protein」,長期下來一定會造成神經性退化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庫賈氏病(狂牛症)、帕金森氏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 *參考這篇論文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988450/ 講的很清楚,大意是棘蛋白進入腦內,因為其結構,可以很容易跟其他蛋白質結合,從而形成聚合體。而這些聚合體又可以稱為蛋白凝結核吸附結合更多的蛋白質。這表明該肽易於充當功能性澱粉樣蛋白並形成有毒聚集體。 因此,棘蛋白的肝素結合和聚集傾向表明棘蛋白能夠形成澱粉樣蛋白和有毒聚集物,這些聚集物可以作為種子聚集許多錯誤折疊的腦蛋白,並最終導致神經變性。 有人提出,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機制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擾亂內質網和線粒體功能,增加錯誤折疊蛋白質的積累,從而激活蛋白質聚集、線粒體氧化應激、細胞凋亡和神經變性[3,5] ,10]。最終形成和朊毒體蛋白一樣的後果,過程達數年。 所以現在有些人再打完新冠疫苗後,短時間看不到對身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讓大家覺得打疫苗是有效,暫時減少重症的比例。但是慢慢地有可能一年、兩年、三年之後就會看到這些致命性的影響!
    45 人回報3 則回應3 年前
  • 打疫苗主要是訓練人體免疫系統認識病毒,並形成抗體!根據國外混打研究,第一劑打AZ;第二劑混打莫德納或BNT,所產生的抗體效價可以媲美兩劑都是莫德納或是兩劑都是BNT! 其次,混打所誘發T細胞活性的能力是優於沒有混打! 抗體就有如一支軍隊,mRNA或DNA載體疫苗進入身體後,由身體細胞大量複製病毒的棘蛋白,告知病毒的長像,當病毒來襲時,可以及時殲滅! 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體細胞複製病毒棘蛋白的効力減弱,抗體效價也變弱!軍隊開始忘記病毒的長像,所以、未來有可能須打第三劑,當病毒流感化之後,每年可能都要打疫苗! 如果抗體是一支軍隊,那T細胞就像一個哨兵,哨兵發現病毒來襲,他會馬上通知友軍,如,殺手細胞,吞噬細胞,將病毒阻殺於上呼吸道,避免重症!於此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染疫,卻是輕症或是無症狀!99.95%以上的台灣人天生就有CD8+ T cell可將新冠病毒攔截在上呼吸道,不打疫苗也不會怎樣,剩下那0.05%的台灣人打疫苗用處不大,因為再怎麼打都很難打出有用的CD8+ T cell,且抗體濃度會隨時間下降而失去保護力,除非每年打兩次,提升血中抗體濃度。 不過、剛剛有提到,混打所誘發T細胞活性的能力是優於沒有混打!若對於疫苗的長期效力,最重要的是T細胞,其次才是抗體!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