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重症醫曝「身上2部位」最容易沾病毒!返家1動作自保:別急著躺床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26/1991329.htm?from=ettoday_app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夭壽!飯後9大習慣竟會短命 鬆褲腰帶超傷 吃飽飯後你習慣做些什麼?沒想到一般人習以為常的這9件事竟會傷身!健康養生博主《養生壇》在微博發表「飯後別急著做9件短命事」,包括:吃水果、喝茶、吸菸、刷牙、散步、開車、洗澡、睡覺…等,連飯後急著鬆褲腰帶,都可能有害健康。 1.不急著吃水果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食物吃下肚後,需要1至2小時消化,飯後馬上吃水果,會讓食物被留滯胃中,長期可能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可改成飯前吃水果,更有利於維生素吸收。 2.不急著喝茶 茶中的酸性物質,會導致身體無法吸收食物的鐵與鋅,建議飯後半小時再喝茶。 3.不急著吸菸 「飯後一根煙,快樂似神仙」其實大錯特錯!由於飯後胃腸蠕動加快、消化道血液循環量增多,會使得人體更容易吸收菸中的有害物質,危害程度恐比平常更大10倍。 4.不急著刷牙 食物中的酸性物質會使得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軟化,這時刷牙不但會傷害琺瑯質,甚至可能會與牙齒中的鈣、磷分子產生反應,導致牙齒變得脆弱。 5.不急著洗澡 飯後洗澡會讓皮膚表面的血液流量增加,腸胃道的血流相對減少,進而減弱消化功能,建議飯後休息1至2小時後再洗澡。 6.不急著鬆褲腰帶 很多人因為吃太飽,會把褲腰帶調鬆,由於這個動作會讓腹腔內壓下降,減弱對消化道作用,容易引起胃下垂。 7.不急著散步 飯後立即散步會影響消化,尤其老年人,更容易引發心血管功能障礙。建議飯後間隔30分鐘再運動。 8.不急著開車 胃腸道正在消化時,大腦容易暫時性缺血,因此飯後馬上開車,容易操作失誤,恐導致意外發生,建議飯後30分鐘再開車。 9.不急著上床 飯後立刻躺在床上,不但容易發胖,也會導致消化不良,建議飯後至少20分鐘後再上床睡覺。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榮總主委的貼文 : 新冠肺炎在還沒有來到肺部之前,它會在喉嚨部位存活4天。在這個時候,人們會開始咳嗽及喉痛。如果他能儘量喝多溫開水及鹽巴或醋,就能消滅病菌。儘快把此訊息轉達一下,因爲你會救他人一命! 請轉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祝福大家! 如何知道你已感染了新冠病毒? 1. 喉嚨癢 2. 喉嚨乾燥 3. 乾咳 4. 高體溫 5. 氣促 6. 失去嗅覺 在病毒還沒感染到肺時,檸檬加溫水可消除病毒。 *🔴不要自己保留這資料。 請傳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當接到衛生單位的電話,說你可能與疫情感染源接觸,要回報一些個人資料,別急著回答、這是新的詐騙手法,請勿上當! 請大家複製轉發!要問165可防詐騙集團!
    2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重點整理江守山醫師 那些人染疫容易變重症 1.肥胖2.高血壓(三高) 3.腎臟病 4.免疫不全5.癌症 確診有三狀況應立即送急診室醫 1.喘/血氧93以2意識清回答 3.收缩壓90下 心跳120以上 如何預防確診(5招自保) 1.維生素D 確診前可以降低確診率 確診後可以降低轉中重症 那些食物含有维生素D:全脂牛奶黑木耳 油 2.魚油(mega3診前可以降低確診率 確診後可以降低轉中重症 那些食物含有魚油: :鯖魚刀 藻油 3.蜂蜜/蜂膠每天60公水分3 4.鋅 可以對抗病毒繁殖 那些食物含有鋅:牡蠣 南瓜子羊肉豆豌豆 韭菜花菇菜菜 5.每次回家用鹽水漱喉3次每次1秒用物理方式把病 毒清掉診後在家也要常漱喉 確診後用藥注意事項 1.退燒藥讓病症延長少(可以自然燒法 2.清冠一號不能預防 3.染疫後產生抗3個高段 染疫後的後遺症 後遺症非同小可1.大有萎縮現象生2.心管疾病 重症者增加好幾倍症增3.尿病 增加2.59倍 輕症者增2上機不孕降低率 打疫苗只有不會重症預防感染有限所千萬不要與病共存
    3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台大醫團契訊息 給各位參酌: 近一年內盡量避免與得過新冠肺炎的人近距接觸,或會面或在一起吃飯。 千萬要有防護意識,不能鬆懈。 一. 屍體解剖顯示: 1. 重症新冠肺像 “SARS+AIDS”。 多位醫生認為,出院後核酸檢測返陽的情況,不是複發,而是未治愈。這與新冠肺炎的特點有關。 2. 免疫系統也幾乎全被摧毀。 “SARS 只攻擊肺,不會傷害免疫系統。AIDS 病會破壞肺与全身免疫系統。新冠肺炎對危重症病人的損害,像SARS 加 AIDS病 3. 急性肺損傷是SAR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多器官衰竭】是新冠病毒重要死亡原因。 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醫師,在屍檢結果出來後,帶領團隊進了行案例討論: 1. 一些出院的重症病人,通過血液檢測發現: 淋巴細胞指數沒有恢復正常水平: 他們的免疫系統並沒有完全恢復。 2. 在目前的出院者: 核酸檢測是陰性,但免疫系統很差,並沒有恢復,在出院後很容易返陽。 3. 出院的病人可能會像B型肝炎病人一樣,長期帶病毒生存。 4. “現在要考慮的是,這種帶病毒生存的病人,是否具備傳染性。” 三. 多位第一線臨床醫生認為: 1. 之前所有的醫療資源,集中救急性期新冠肺炎病人。當出院病人增多,重點需轉向出院病人的管理問題。彭志勇說: “我們將會隨訪一年,看新冠病人出院以後怎麼變化的,病毒有沒有傳播性,周圍的人有沒有受影響。 2. 從這個角度講,這場有關新冠肺炎的戰役,遠未結束 所以建議: 在 今後至少一年中,外出戴口罩,盡量避免聚會或滯留公共場所。
    5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謝謝重症護理榮譽教授,施富金牧師來的LINE,有很重要的提示,我也借來分享咯! “台大醫團契msg,給各位參酌~ 近一年內盡量避免與得過新冠肺炎的人近距接觸,或會面或在一起吃飯。 千萬要有防護意識,不能鬆懈。 一. 屍體解剖顯示: 1. 重症新冠肺像 “SARS+AIDS”。 多位醫生認為,出院後核酸檢測返陽的情況,不是複發,而是未治愈。 這與新冠肺炎的特點有關。 2. 免疫系統也幾乎全被摧毀。 “SARS 只攻擊肺,不會傷害免疫系統。AIDS 病會破壞肺与全身免疫系統。新冠肺炎對危重症病人的損害,像SARS 加 AIDS病。” 3. 急性肺損傷是SAR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多器官衰竭】是新冠病毒重要死亡原因。 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醫師,在屍檢結果出來後,帶領團隊進了行案例討論: 1. 一些出院的重症病人,通過血液檢測發現: 淋巴細胞指數沒有恢復正常水平: 他們的免疫系統並沒有完全恢復。 2. 在目前的出院者: 核酸檢測是陰性,但免疫系統很差,並沒有恢復,在出院後很容易返陽。 3. 出院的病人可能會像B型肝炎病人一樣,長期帶病毒生存。 4. “現在要考慮的是,這種帶病毒生存的病人,是否具備傳染性。” 三. 多位第一線臨床醫生認為: 1. 之前所有的醫療資源,集中救急性期新冠肺炎病人。當出院病人增多,重點需轉向出院病人的管理問題~ 彭志勇說: “我們將會隨訪一年,看新冠病人出院以後怎麼變化的,病毒有沒有傳播性,周圍的人有沒有受影響。” 2. 從這個角度講,這場有關新冠肺炎的戰役,遠未結束。 所以建議: 在今後至少一年中,外出戴口罩,盡量避免聚會或滯留公共場所。 合一教會牧養部
    5 人回報3 則回應4 年前
  • 被動的防疫: 小兒科醫師陳至善的建議是,徹底施行全民的“居家防護”,看清楚是“居家防護”,不是居家隔離。也就是之前我不斷寫到的個人防疫步驟與觀念,每天回家後,第1件事,不要攤在沙發上,是馬上去洗澡(最好連頭一起洗),把有可能附著在身上的病毒洗去,我將在以下再次整理與說明,讓家變成一個最安全的地方。 1. 在家門口準備濕紙巾與垃圾桶,進家門前,先用濕紙巾將門把與鑰匙擦乾淨,再將自己的手擦乾淨,將髒的濕紙巾,丟在外面的垃圾桶。 2. 進家門之後,直接走進浴室洗手,有戴口罩的人,請在此時脫去口罩,並再洗一次手。 3. 出門前,請先將乾淨的衣物準備在浴室內,回家進浴室洗完手之後,就可以洗臉,刷牙(因為口中也會殘留細菌與病毒),洗頭(再次申明,請每天洗頭,因為頭髮是最容易沾黏病毒的地方),洗澡。 4. 有戴隱形眼鏡習慣的朋友,切記這段時間還是戴眼鏡比較保險。因為眼睛是裸露在外的,身體本身自然會釋放殺菌的液體保護眼球,戴上隱形眼鏡,將阻隔並喪失此殺菌的液體,反而會讓眼睛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洗澡時,也要一併將眼鏡,用肥皂清洗一遍。 防疫最重要的觀念與習慣養成,就是勤洗手,在此向大家說明什麼時候需要勤洗手: 1. 短時間外出入內(家中與辦公室),回到定點之後,第1件事,務必請大家去洗手,因為您在外一定會觸摸電梯按鈕,手扶梯,計程車把手,機車把手....等有可能存在感染源的地方。 2. 長時間外出(每天下班回家),請直接走入浴室,請大家務必洗手,洗臉,刷牙(一定有人會問我,為什麼要刷牙?因為您一定會開口說話,口腔內也會殘留細菌與病菌),洗頭與洗澡。此步驟都是有原因的防疫方法。 3. 上完廁所,一定要洗手。 4. 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應該是我們小時候宣導個人衛生觀念的口號吧!現在一樣受用,因為病從口入。 5. 拿過錢之後,一定要去洗手。 6. 當覺得手不夠清爽,有沾黏的感覺時,就要去洗手。 戴口罩: 1. 戴口罩完後,要脫下前請先洗手,因為在您在外活動時,一定會觸摸到電梯按鈕等外界的物體,那些東西可能就有病毒殘留,一樣停留在您手上。您又去摸您的口罩,等於又2次污染它了,所以您的口罩安全嗎? 2. 脫完口罩,請再洗一次手,因為口罩暴露在空氣中,一樣會有病毒沾黏,您的手去觸摸口罩,又去摸您口鼻附近,一樣造成感染。所以勤洗手,比戴口罩重要。 另外病毒(飛沫傳染)應該是存在空氣中與手觸摸的到的地方,所以這些地方應該加強消毒。
    4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穿很多怎會猝死?」 重症醫曝家居3大死亡熱點:6個地雷習慣要你命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賴向華今(19日)凌晨在睡夢中失去呼吸心跳,享年56歲,初步研判疑似天冷引發心肌梗塞。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大家一定很奇怪,好好健康的人,為什麼會如此呢?」尤其是無心血管疾病史,也無其他不良習慣,為什麼還會猝死?黃軒醫師解答了猝死的原因,不僅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也與穿著有關,更重要的是,猝死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近年更好發在中青年人身上。 黃軒醫師發文提到,很多猝死的人沒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史,也有乖乖按時服藥,沒有抽菸、沒有熬夜、沒有喝酒,「猝死前沒有什麼不舒服啊?明明穿厚衣服保暖了,為什麼還會猝死?」他表示,這些問題很常在臨床被問到,在急重症處理這些病人時會發現,其實危機就藏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中,而不是穿了多少厚重衣物。 6個導致猝死的致命習慣 1.馬上起床很要命 秋冬季起床,可以慢慢賴床起床,而不是一腳踢開溫暖被窩。被窩裡的溫暖是救命的,若是馬上拿掉保暖措施,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皮膚接觸冷的反應,就是趕緊收縮體內血管。因此有人一下床,馬上就猝死的情況,就是輕忽了秋冬天要慢慢起床,確認四肢和身體暖化,在未掀開棉被之前,先加暖身外套。 2.洗臉刷牙時 浴室是最容易猝死的地方之一,要記得先泡溫水,再來慢慢洗臉刷牙,就可以避免整個臉和血管,被冷水急凍收縮而猝死。 3.脫衣服時 很多人在洗澡前後,都以為泡湯或以熱水洗澡在冬天是很舒服的,更以為這樣就是禦寒了,切記,當離開熱水源時,身體是光溜溜的,此時熱水珠在皮膚上接觸到急凍空氣,瞬間全身抖顫不已。黃軒提醒,記得要馬上擦掉水珠、穿上衣服,冬天不宜光著身子太久。 4.忽略保護耳根、脖子 很多猝死病人發作是完全沒有保護耳根和脖子的,好像把手、身體四肢都穿好就算保暖了。事實上,耳朵和脖子,任風寒吹襲。耳根2片薄薄,沒有身體內厚厚脂肪增暖;脖子集中了腦袋和身體的許多細小交感神經和血管,只是一個團巾和耳罩,就可以救命,不過平常人都忽略了保護,就容易有猝死的風險。 5.衣服層次穿錯 遵從「三明治」穿著,最裡面棉衣吸汗,中間毛衣維持身體溫度,最外面套上防風防水外套。穿錯了,就無法保留自己的身體溫度,其實身體是失溫冷凍,容易心血管馬上緊縮猝死。 6.運動猝死 最常見的運動猝死,通常是沒有暖身下突然運動、運動激烈後急停下、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或是在做不熟悉的運動時。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肌肉血流量,增加超過25倍。如遇到外面環境冰冷,你的血管卻相反抵制的持續收縮,甚至梗塞了心臓血管,這時回到心臟的血流必定不足,就很可能產生猝死危險。 黃軒醫師補充,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不過大部分人猝死並不是在戶外,而是在「臥室裡,客廳裡,浴室裡」。遇到秋冬季寒流籠罩,預防猝死風險要從起居習慣改善,有穿保暖衣物不等於預防,也不能因為年輕就輕忽。台灣猝死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卻下降。常常看到猝死發生在健康的中青年人身上,只是因為忽略平常在家的生活起居、保暖措施卻導致憾事。
    90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PERNYATAAN DARI RUMAH SAKIT TAIWAN ITU BENAR, PALING SEDIKIT SATU TAHUN KE DEPAN TIDAK BOLEH ADA REUNI, KECUALI BERANI TERPAPAR COVID 19* ◎台大醫團契訊息給各位參酌: *Info dari team dok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NTUH)*: 近一年內盡量避免與得過新冠肺炎的人近距接觸,或會面或在一起吃飯。 千萬要有防護意識,不能鬆懈。 *Dalam setahun ini jaga jarak, tidak bertemu atau makan bareng dengan orang yang pernah terjangkit covid-19. Harus mempunyai pemahaman proteksi diri, jangan sampai lengah*. 一. 屍體解剖顯示: *(I) Bedah jenasah menunjukkan :* 1. 重症新冠肺像 “SARS+AIDS”。 多位醫生認為,出院後核酸檢測返陽的情況,不是複發,而是未治愈。這與新冠肺炎的特點有關。 *1. Covid-19 seperti gabungan dari SARS+AIDS. Banyak dokter beranggapan, pasien yang sudah keluar RS, pegujian asam nukleatnya kembali positif, ini bukan kambuh, melainkan belum sembuh total. Ini ada hubungannya dengan karakteristik Covid-19.* 2. 免疫系統也幾乎全被摧毀。 “SARS 只攻擊肺,不會傷害免疫系統。AIDS 病會破壞肺与全身免疫系統。新冠肺炎對危重症病人的損害,像SARS 加 AIDS病。 *2. Sistem kekebalan tubuh hampir seluruhnya rusak. SARS hanya menyerang paru², tidak menyerang kekebalan tubuh. AIDS menyerang kekebalan tubuh. Sedangkan kerusakan organ tubuh pasien Covid-19 adalah seperti SARS+AIDS*. 3. 急性肺損傷是SAR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多器官衰竭】是新冠病毒重要死亡原因。 *3. Kerusakan akut organ paru² adalah penyebab utama kematian penderita SARS. Sedangkan kematian karena Covid-19 diakibatkan oleh "kegagalan banyak organ".* 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醫師,在屍檢結果出來後,帶領團隊進了行案例討論: *(II) Ketua jurusan penyakit berat dari Zhong Nan Hospital Univ Wuhan, Prof Peng Zhi Yong, setelah melakukan bedah jenasah, memimpin team untuk pembahasan sbb* : 1. 一些出院的重症病人,通過血液檢測發現: 淋巴細胞指數沒有恢復正常水平: 他們的免疫系統並沒有完全恢復。 *1. Pasien yang telah keluar dari RS, hasil test darahnya menunjukan bahwa indeks limfosit tidak kembali ke tingkat normal, sistem kekebalan tubuh pasien tidak pulih seutuhnya*. 2. 在目前的出院者: 核酸檢測是陰性,但免疫系統很差,並沒有恢復,在出院後很容易返陽。 *2. Dari pasien yang baru² ini keluar dari RS, pemeriksaan asam nukleatnya adalah negatif, namun sistem kekebalan tubuhnya sangat buruk, tidak kembali utuh. Setelah keluar dari RS akan mudah kembali ke positif.* 3. 出院的病人可能會像B型肝炎病人一樣,長期帶病毒生存。 *3. Kondisi ini mirip dengan pasien hepatitis B, yang dalam jangka panjang akan menyimpan virus di dalam tubuhnya.* 4. “現在要考慮的是,這種帶病毒生存的病人,是否具備傳染性。” *4. Sekarang yang perlu diteliti adalah tubuh pasien yang menyimpan virus Covid-19 itu apakah dapat menularkan ke orang lain*. 三. 多位第一線臨床醫生認為: *(III) Para dokter yang berada di garda depan penyembuhan menyatakan*: 1. 之前所有的醫療資源,集中救急性期新冠肺炎病人。當出院病人增多,重點需轉向出院病人的管理問題。彭志勇說: “我們將會隨訪一年,看新冠病人出院以後怎麼變化的,病毒有沒有傳播性,周圍的人有沒有受影響。 *1. Sebelumnya konsentrasi ada pada pertolongan pertama kepada pasien Covid-19. Setelah semakin banyak pasien yang "sembuh" dan keluar dari RS, perlu mengalihkan fokus pada masalah pengaturan pasien yang keluar dari RS. Prof Peng Zhi Yong : Kita akan menelusuri setahun ke depan, perubahan yang terjadi pada pasien yang sudah keluar dari RS, virus yang masih tersimpan dalam tubuhnya apakah bisa menular, apakah berdampak pada orang di sekelilingnya.* 2. 從這個角度講,這場有關新冠肺炎的戰役,遠未結束。 *2. Dalam hal ini, peperangan melawan Covid-19 masih jauh dari kata akhir*. *所以建議: 在今後至少一年中,外出戴口罩,盡量避免聚會或滯留公共場所。 *★ Maka disarankan : Paling sedikit setahun ke depan ini, keluar rumah harus memakai masker, usahakan untuk menghindari dari perkumpulan atau berdiam di tempat umum.* 👍🙈😭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再傳一次: 鍾南山分析,以下是病毒傳播高危險地點: 一,最高危險地點:電梯間! 電梯間是常常經過的地方,但是大家都沒有想到,這裡竟然是病毒傳播的高危地點!也不要迷信電梯間那些「此處已消毒」的紙條。只有一定濃度的酒精可以溶解冠狀病毒外膜,而酒精容易揮發,除非每小時都安排專人對電梯間進行酒精消毒才有效。 而且在電梯間裡,如果剛剛有人咳嗽或打了噴嚏後離開,你以為走進了空無一人的電梯間,其實全是細菌! 所以: 1 搭乘電梯一定要戴口罩。 2 有條件的單位一定要頻繁為電梯間消毒。特別是按鈕區。 二、高危險地點:餐廳 建議: 1.坐下吃飯才脫口罩。 2.避免面對面就餐,避免就餐說話。 3.避免扎堆就餐。 三、高危險地點:辦公室 建議: 1.佩戴口罩,談話保持適度距離。 2.隨時保持良好通風。 3.對門把手,鍵盤鼠標,桌面進行酒精消毒。 鍾南山也呼籲,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1.到辦公室,第一時間洗手 2.吃東西前,先洗手 3.到過電梯間,飯堂高危區的,回來洗手 4.外出回來,馬上洗手 5.要接觸自己面部,特別是鼻孔與眼睛前,先洗手。 另外,也要科學的酒精消毒。像香水那樣灑在自己身上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對我們手部會接觸到的部位與物件進行消毒。如手機,門把手,電梯按鈕,鼠標鍵盤,自行車把手,工作證,文具,椅子等,各位看自己實際情況,進行甄別與重點消毒。酒精要噴灑覆蓋物件,自然晾乾即可,不用擦拭。 鍾南山強調,還是那句話,公共衛生事件,包括過去的鼠疫、流感,伊波拉病毒也是這樣,都是不注意互相傳染的問題。現在各地啟動一級響應,目的就是減少互相感染的機會。所以大家在工作場合、出外都戴口罩,盡量減少傳染的機會,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中時電子報)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大魔王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大魔王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疫苗功能在緩解新冠病毒重症的危險,預防感染的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目 錄⋯⋯⋯⋯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二)大魔王OMICRON變異 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為病毒複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三)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年族危險機率最髙。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危險,防疫關鍵是自然免疫力。 ⋯⋯⋯⋯⋯⋯⋯⋯⋯⋯⋯⋯⋯ (一)冠狀病毒木馬屠城三步曲。 據Science Daily 期刊報導,新冠病毒(Covid-19)入侵人體細胞的兩大“幫手”是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和TMPRSS2疍白活化酶,其實還有個幕後“牽手”,俱有切割功能的Furin 疍白活化酶,其過程如同詐騙間諜連續劇,三位一體裡應外合,引狼入室。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具有穩定血壓及內分泌功能,主要分佈在人體細胞膜上,擔任守衛門城的重要責任,而冠狀病毒的外型像似皇冠形狀的刺突疍白質(spike protein)的萬能Mast Key ,當接近細胞膜上的ACE2時,棘突疍白質得到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和牽引,就騙過了門衞ACE2,順利套合啓開了門鎖,項著亮麗皇冠的”冠狀病毒“堂而皇之進入 了細胞,具有疍白質分解移轉功能的TMPRSS2疍白酶也被冠狀病毒所騙惑,幫助病毒突破防線,融合細胞囊泡,順利長驅直入,進入細胞核內,利用RNA的複製功能,進一步偽裝成信使,反客為主,指使人類細胞轉投敵營,製成自己所需要的疍白質,進行自身複製,以幾何級數的快速增生繁殖,分頭遍擊,攻毀肺部所有細胞,橫屍遍野,造成肺部纖維化,血氧不通,生命堪危!(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一(一)節)。 (二)大魔王OMICRON 變異病毒來勢洶洶,病毒變異是因病毒復製程序發生錯誤而導致。 COVID-19是一種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而且是世界上最長的單鍵(S RAN)病毒,有3萬個鹼基極不穩定,而且複製速度快,在病毒複製時,容易發生程序錯誤,又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機能,RNA病毒具有較髙的變異性,容易突變。世衛組織WHO今年5月3日公布四種髙度警戒的變種為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ma,印度Delta。南非在11月又爆發大魔王Omicron 變異株,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示:Omicron 棘蛋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及 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刺突蛋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達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要大很多,Omicron 病毒來勢洶洶,很可能成為全球新的主流傳染病毒。第一個向世衛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内科醫師Dr Angelique Coetzee表示:南非全國的疫苗接種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害及味覺神经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喉嚨沙啞,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然後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己發生兩例,英國5日新增86例,一天之內激增53%,全國累計病例已達246例。(歐新社),南非目前住院陽性案例達1151例,11月此病毒已占全部新冠確診的74%,南非公衛學者估計,近期染疫者中,40%曾經染疫,30%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這些數據表明,Omicron能夠輕易突破由染疫所產生的抗體,單靠染疫防範Omicron病毒是不可行的。開普敦大學免疫學教授柏格斯表示:「我們可以預測,對抗Omicron 病毒時,丅細胞許多免疫反應仍然活躍」。由Omicron 病毒突變的位置暗示兩件事實,第一是這種病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逃脫疫苗所帶來的保護力,第二是Omicron 看起來無法躲避人類的第二道防線T細胞,T細胞與抗體攜手對抗入侵的病毒,避免發展為疾病,若病毒能躲過抗體的攻擊,接著丅細胞將消除受感染的細胞。㨿《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種病毒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顕示Alpha 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點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的兔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有緩解重症發生的作用,但應事先就本身的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及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了解: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在解緩重症的發生,及啓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B細胞,若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是再打多少疫苗增強劑,也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後卻仍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了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免疫功能的狀態,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我們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毒感染的關鍵要塞。(詳本文(五)節)。再加口罩與社交距離才是基本防護之道。 俄羅斯加馬列亜流行病與微生物學研究中心阿爾特斯坦教授指出,「Delta病毒株將消失,而代之的是Omicron 變異株,但並不是特別危險的疫情,類似流感死亡率在3%左右,而Omicron病毒株如果的確傳開,很可能病原性會降低,那麼疫情可能將會結束,Omicron有機會可能終結這場歴經兩年死傷慘劇的疫情。所以人們不必過度緊張,只要保持小心警覺,增加疫苗加強劑緩解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作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有攻殺病毒的功能,同時加強防範傳染的措施,就可以安全無憂了。(路透社) 美國傑斐遜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楊景端.醫師表年示:Omicron 棘疍白有32處的突變部位,為Delta 的兩倍,傳播力更強,是Delta 的500倍,它俱有Delta 和Beta等所有變種病毒的傳播特點,能夠感染人體的棘疍白8個變異部位,和2個刺突蛋白&ACE-2受體結合處,如果包括刺突蛋白以外的變異點,.這個病毒的變異點多逹50個之多,也就是說Omicron 能逃避人體免疫功能的本事大很多。第一個向世衞組織報告的南非醫學會主席內科醫師Dr.Angelique Coetzee 表示.南非全國疫苗接種疫苗率雖然只有25%,在她的病患中,卻有68%的病患已經接種了疫苗,卻仍被感染,最多的是40歲以下的青年男性及兒童,他們沒有呼吸道症狀,沒有神經系統損傷及味覺神經的損害症狀,沒有流鼻涕症狀,主要症狀類似流感,嚴重疲勞及肌肉酸痛,頭痛。香港在11月底已經發生兩例,來勢洶洶,人心惶惶,恐將成為新主流病毒株。據《Science 》報導:Omicron 變病毒發生原因。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會感染Covid-19 ,且容易發展成慢性感染。在無法清除體內病毒的情況下,讓它繼續繁殖,就有機會發生許多突變。有證據顯示Alpha變種可能是以這種方式突變,Omicron 也可能是循相同路徑發生的變異?科學家論点懷疑是逃避免疫系統的變種,確實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發展。(technews)。可見加強自身免疫力才是病毒預防的關鍵。(請參閱拙文《健康免疫力:陽光中脈!》)。增打疫苗加強劑,應事先就本身健康情況,疫苗可能的負作用如血栓,心肌炎的形成,中樞神經疾病等,與專科醫師詳細研討。基本上必須瞭解,疫苗的功能主要是在解緩重症及啓發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攻殺病毒必須依賴真槍實彈的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和 B細胞。若是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即使再打多少疫苖增強劑。也是難有助益!這就是一般打了疫苗卻仍然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原因?楊景瑞醫師強調:病毒的預防都取決於我們自身免疫功能的狀況。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髙自身免疫力方面。(四維健康)。人體本有一套「先天自然免疫物理防腺」。是預防病毐感染的關鍵要塞。再加口罩與社交安全距離才是基本防衛之道。(詳本文(五)節)。 台灣早在去年12月23日華航班機由倫敦反台的一位有發燒症狀的少年乘客入境,經確診為英國Alpha變種病毒感染者,此一新變異株,命名為B.1.1.7.,它的遺傳序列中有23個突變位置出現變化,而其中8個突變位在重要的S棘突疍白,其中兩個關鍵突變位點是「N501Y」及「p681H」,後者的特色是造成更快的傳染率,前者是病毒促進病毒刺突蛋白經人體Furin疍白酶的切割活化牽引,更容易啟開人體防衛的門鎖ACE 2,快速攻毀了人體的肺泡。台灣在五月中旬爆發社區感染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對確診者進行基因定序發現,幾乎所有個案都是英國Alpha變異枺,這種變異病毒比初期的新冠病毒枺,傳染病力增加了60%,平均每位患者可將病毒傳到4個人。台灣的確診累計數到1212冃22日達16,6376637例,共計848848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世衛組織WHO警告,目前全球已有85個以上國家出現Delta 印度變異株病例,來勢胸猛,佔全球疫情95%,美國變異病毒佔逾九成,幾乎都是Delta,曰增突破十萬以上的確診數。台灣一對攜帶Delta 病毒自秘魯回國的祖孫,在屏東枋山鄉亦造成隣居及計程車群聚感染,7月7日確診17例為Delta ,可見Delta 印度變異株已入侵台灣,有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的強烈趨勢,WHO指出Delta變種病毒為B.1.617.2,是目前傳染力最強的變種病毒,它的關鍵突變位點是在L452R, P681R及T478K,其中前 者是傳染力最強的關鍵位點,尤其後者被認為可以逃避人體免疫攻擊,同時也會讓疫苗保護力下降及更快的傳散力,傳染力是各種病毒之冠,其自然基本傳染機率Ro值(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在信賴水準a下發生的機率)比Alpha株傳染率髙出6成以上。(The Reporter,GISAID,NExtstrain,WHO,CoVriants,柯皓翔,陳潔整理)。WHO秘書長譚德塞特別提出警告,具有髙傳染力的Delta 變種病毒已經蔓延全球,而且繼續演化和變異更髙傳染性的Delta Plus,及來自秘魯的Lambda 變種,稱為C37病毒,在傳染力方面俱有6個關鍵變異點位,其中一個L452Q與Delta 中的髙傳染力變異點位L452R類似,傳染力比Delta 來得更為強大,WHO特別列為“憂心變種”(variant of concern),表示強烈的警告訊息,目前已傳播到英美及南美州等30多個國家,這種病毒潛在更髙傳染力及毒性,有待醫學界進一步深入研究。據Newsweek 9月6日報導一種新病毒Mu變種感染病例已經在美國多州出現,夏威夷,緬因等州分別有3942個以上的病例,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Mu變種具有突變的功能,能逃避疫苗產生的抗體 的能力,全球疫情正面臨非常危險的階段。 (三)印度Delta 症狀像似重感冒,青少族危險機率最髙。 Delta 病毒株的傳染率比英國Alpha髙出6成以上,為目前各種病毒株之冠,在確診者中出現肺炎有49%的機率,遠髙於Alpha的38%,台大醫院檢驗部副主任張淑媛表示,根據報導,Delta病毒株讓確診者一發病就轉為重診的比率,比其他病毒變異株都來得又快又髙,而它的初期症狀有所謂「一燒二痛一水」,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感染Delta 病毒株後出現症狀的比例為頭痛發焼72%最髙,喉嚨痛34%,咳嗽46%,流鼻水16%,呼吸困難19%,無症狀12%,很類似流行重感冒,容易為青少族群誤判及忽視,以致錯失就診的的關鍵時效。英國政府資料表明,Delta 變種病毒感染更多的青年族群,被檢測的人群中,50歳以下比50歲以上的病患髙出2·5倍,英國公衛生部報告,5~24歲年齡層感染到Delta 病毒的機率明顯升高,約為其他各種冠狀病毒的4~5倍之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調查統計,25歳以下的年輕病患比年紀大的人髙出五倍,青少年身強體壯,可以長住久安,是Delta 最有興趣的族群,年幼兒童也是最愛的目標,由於病毒的迅速傳播,美國一週內新增10萬兒童感染,到目前為止,12歳以下的兒童尚無任何疫苗可以注射,美國CDC宣稱,預計會有更多的學校因疫情而關閉。 (四)物兢變異天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適者生存。 COVID-19 自2020年初大規模爆發至今,已經造成全球近2·12億人感染,高達444·2萬人死亡,全球死亡率達2·9%(2021,8,24 ,zh. m.wikipedia),不過回頭看2003年SARS病毒致死率髙達11%,65歲以上的長者髙達55%,MERS致死率高達35%,其死亡率之髙,造成宿主人類死亡,病毒也無法活存,Covid-19(SARS-CoV-2)病毒比起當年的SARS聰明太多,容易在人群中傳散,不斷突變破解人類的各種防疫措施,利用各種疫苗的藥品落差及抗藥性,反而成為最適合病毒生存的環境,台灣感染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病毒繼續變異傳下去,也是自我修正改良。」未來還可能訓練出更強大的新變異株。英國緊急科學諮詢組織(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Emergencies,SAGE)一篇論文警告稱,差不多可以肯定一個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會出現,「導致現有的疫苗失效」(vaccine resistant variants)的可能性,這種新變種病毒株對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抵抗力會更強,能夠逃避現有的疫苗,是因為所謂「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或變異病毒株「重新結合」的情況而發生。病毒突變是爲了適應人體,永久生存下去,當一隻全新的病毒要跳到新的宿主時,通常會有「天擇訊息」(Natural Selection)藉由快速的突變來保留優勢,淘汰劣勢,以便適應宿主的環境,經過各方科學家的重複驗證,在2020年暑假以前,COVID-19(SARS-CoV-2)都沒有出現這個訊息的改變,直到Alpha及Delta 病毒相繼爆發,因病毒有比較大的變化,感染人數大增,才出現另一波天擇訊息。 台灣冠狀病毒學之父之稱的中硏究院院士賴明詔表示,不管是動物與動物,還是動物與人接觸,都可能產生病毒,賴院士直言:「這種冠狀病毒的演化,是特別受到上帝的照顧」。其實只要人類控制好距離動物的限線,不要侵犯動物自然生存的領域,深居山野的毒蛇猛虎,也不會隨便跑出來危害人類的,維護清靜的大自然,就不會發生新冠病毒對人類造成的災害。武漢冠狀肺炎就是來自幾個野生動物食品市場的病毒傳染,為了滿足好奇心,卻生活活捕殺,貪吃無厭,造成病毒進入人體的機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教授楊景瑞博士表示,病毒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告,必須瞭解和大自然和睦相處,人類必須改變行為,才是與病毒和平共存之道。楊定一博士表示,「重要的是,要從內心轉變,促使我們打開充滿憐憫的心胸,迎接生命,常言道「慈悲沒有敵人」,憐憫與慈悲是宇宙最強的融合統一力量,是幫助身心靈和諧共存的直接方法,是預防及療癒疾病的首要工作。」(真原醫:楊定一)。中研院院士賴明招說,「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產生,而且會持續變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到底該何去何從?病毒學專家陽明大學副校長徐明達說:「希望人類知道,病毒一直充沂在我們週圍,但並非全部都是敵人,有些甚至還跟人類有“合作”互動的關係,也可能是救命恩人,更要學會“互相平衡”」。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顧問李秉頴表示,「病毒不會離開這個世界,有許多病毒支持生物的有機健康,支持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台大副校長中央疫情中心專家組召集人張上享稱:病毒感染及與生物間的平衡互動,是一種自然現象,賴明詔院士則說:「病毒太聰明,我們沒辦法打贏它,只有求個和平共存。」中央疫情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世貿組織整理過去一年的新冠肺炎資料,主要有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a及印度Delta 四種變異株,由於物競天擇,許多病毒本來就有變異的現象,如英國Alpha與南非Beta的變異株二者並未提髙染疫者的死亡率,僅增強了傳播力量,未來施打疫苗後,病毒遭受物競天擇的壓力會更大。有可能更加快速演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病毒很利害,假動作很多,常常逃避疫苗,像目前正流行的Delta 大魔王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比感冒還要快,即使連續打兩劑或是混打,都可能無效,全台疫苗失效案例曝光,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9人打兩劑AZ仍染疫確診,不過皆未發生併發重症」,打完整的兩劑任何疫苗不等於「不會染疫」(CTI News),即使再連績第三劑也未見得有效,應作基因序列定位,才能測定病毒變異變種」。疾管暑防疫醫師鄒宗珮表示,這個病毒可以在人類呼吸道上皮細胞上複製⋯病毒有這樣的能力,可能造成廣泛大流行的新興傳染病,絕大部份的來源,還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包括現在的新冠病毒及豬隻傳人的危險。2009年豬流感大流行,H1N1病毒變種,結合了禽流感,命名為G4 EAH1N1,台灣當時就有數萬人遭到感染,還好當時有克流感疫苗的發明,所以疫情很快被控制下來,但還是造成死亡人數臺灣35人,全球約有1·85萬人之多的死亡。豈能不警惕! 美國前總統川普競選連任的緊急時刻感患COVID-19 ,白宮醫生Ronny Jackson 透露,川普服用Regeneron生技公司研發的一種抗體雞尾酒薬品,並同時服用維生素鋅,維生素D及aspirin等,結束空軍醫院三天Covid-19 的療程,就回到白宮,很快就恢複繼續競選工作。維生素D能活化及調節免疫系統B細胞及T細胞的功能,經過陽光紫外線照射可產生D3,故有陽光維生素之稱,英國國家健康照顧硏究院NICE發佈的《Covid-19 rapid guide line;Vitamin D》表明,「專家組認為,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有助防衞或治療COVID-19 ,維生素D 不足的狀況可能與較嚴重的COVID-19 的後果有關」。人體對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及口腔喉嚨的黏膜,維生素鋅對附著在黏膜上的病毒可產生即刻的抑制作用,阻擋病毒進入血液擴散到全身,而且維生素鋅可以抑制RNA聚合酶,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能力,英國营養免疫學者Dr.Philip C .Calder表示,維生素鋅具有特定的抗毒作用,有助加強免疫力和控制炎症的效應。西班牙的醫學中心研究發現,COVID-19 患者,體內維生素鋅的血液單位濃度每升髙一單位,就可降低7%的死亡率。 波士頓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科學家Dr.Sara Seidelmann團隊,為探討日常飮食的習慣和Covid-19 感染風險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性,針對2884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統計發現受訪者中有568人得COVID-19 或曾患者,其中素食者罹患COVID-19 後變成重症的風險比非素食者分別下滑73%和59%,非素食者染疫後變成重症的風險,竟比素食者髙出3·86倍,簡而言之,平常進食的偏好,對於後續身體的免疫力和預防重病的風險還是有相當的影響。(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振興醫院魏崢院長誠告:「蔬食及有氧運動,是身心疾病首要預防之道」,世衞組織WHO就COVID-19 疫情提供營養飲食建議中,明確提到應該保證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水果,和蔬菜,加強健康平衡的飲食。(BBC NEWS)。對於健康營養而言,植物疍白質遠遠優於動物疍白質是重要的因素。 (五)打兩劑疫苗VS不打疫苗,”病毒傳染力竟然一樣“。疫苗功能在緩解重症的危險,防疫的關鍵是自身的免疫力。 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全美,情急拉警報,即使連打兩劑疫苗者,仍有髙達74%照樣染疫,調查統計在已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的RealTimePCR檢測Ct值中位數為22.7,未接種疫苗的Ct值中位數為21.54,兩者病毒傳染力相當,(台視新聞),美國CDC公布佛州七月31日仍新增超過2·1萬人確診,創下疫情最髙的紀錄,新增病例較前一周激增50%,佔全美1/5,台北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強調,Delta 病毒猶如水痘般,有極強的傳染性,可能走向流感化,在美國重症醫療單位看到Delta 的“重症”例極少,重症住院率只有千分之四,表示完整的疫苗注射雖對病毒的預防失効,卻對重症及死亡風險的避免,仍有相當緩解的效力。歐洲病毒學專家董宇紅博士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主任Dr.RochelWalensky指出,「疫苗接種VS未接種疫苗,具備相同的傳染力」,美軍醫療病毒實驗室主任林曉旭博士表示: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刀》報導,美國國衛院經費補助的調查統計:完全接種疫苗引起Delta 二代傳播率為38%,末接種疫苗者為41%,兩者相差無幾。(健康1+1)。美國CDC主任透露,「打兩劑完整的疫苗和不打疫苗,傳染力竟然一樣相同」。全球疫苗施打率名列前矛的英國,根BBC報導英國施打疫苗佔成年人口的比率,施打第一劑為90%,完整接種兩劑者約75%。而調查完整打完疫苗的1785人中,有42人需要住院(2·4%),未打過疫苗的19,573人中,251人需要住院(1·28%),住院人數的比率,打過完整疫苗者幾為未打過疫苗者的2倍,且英國Delta病毒死亡者有三份之一都打過兩劑疫苗,難道疫苗對變種株Delta沒用嗎?(LINSHIBI.Pros),英國公衛署表示:已接種Az或BNT兩種疫苗者再感染Delta 株,其體內病毒量與未接種疫苗的人兩者相當,且具有傳染力。顯示這些疫苗對抗Delta 病毒,已力有未逮,台灣確診個案16087今年6月已在美打完兩劑BNT疫苗,8月來台後又被感染。長榮航空三名駕駛案16068,16119,16120皆在兩劑疫苗後發生突破性感染,以致芝加哥航線臨時停飛(台視新聞09/05),證明顯示:光打疫苗,不足以防止感染,也不能遏制疫情。(udngroup :前台灣家畜衛試所長劉培柏)。英國政府緊急科學顧問小組(Sage)報告指出幾乎可以確定,會出現一種使目前所有新冠疫苗失效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因為病毒隨時都會突變累積,研發新疫苗需要長時間試驗,對新突變的病毒望塵莫及。美國陸軍病毒實驗室前主任病毒學專家林曉旭博士指出,哈佛大學醫學院預測:年末美國大多數州死亡案件將會回升到年初時的髙峯!CDC宣布重要報告:第三劑加強疫苗將自九月開始施打。但是CDC發表養老院接種mRNA疫苗保護力變化調查分拆指出:Delta 出現前的整體保護力為74·7%,過度期為67·5%,Delta蔓延後更降到53·1%,如果未來可能又要加強第四劑,甚至第五劑,在疫苗保護力連續下降的速度情況下,如何取得人民對疫苗的信心?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楊景端教授表示:耶魯大學具有1000名專業醫護人員的Yale New Haven Health醫療中心,在2021.3.23~7.1期間,對Covid-19 的PCR檢測陽性的住院病人中,抽取部分符合完全接種疫苗條件的病患者中,有46%完全沒有症狀,有將近一半的人可能有突破性減染,若是不作檢查,就不會發現。硏究分析關鍵因素一:病毒變種降低了疫苗的有效性,因素二,衰老和慢性病使患者無法產生正常免疫系統反應,自身健康和免疫功能才是決定人戰勝病毒的關鍵,而不是疫苗。(四維健康)。林曉旭博士認為在目前依賴疫苗接種這種方法下,能讓千變萬化的疫情結朿嗎?必須要以非醫藥類的介入手段重新思考,才能減緩病毒的持續變異傳播。根據醫學期刊指出,免疫抵抗力不
    5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