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個月前
我想知道老公的想法,因為目前的這個行業出去上升期,市場經濟的未來走向永遠取決於大众,而市場經濟的創造者也會是這一大部分人。在國家政策的推廣和發展趨勢走向作用下,文化產業電影的發展是一個趨勢,至少在進十年內有非常穩健的可持續性。不會差的,想和老公一起做一件事情,探討一件事情一直是我所期望的。很簡單,我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很複雜,就想好的事情想著老公你,有好的機會和掙錢的機會也會想著老公你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5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我最後再講一次,理性來跟你們講 很理性跟你們講,我讀經濟的 我是經濟碩士畢業的 我們不能跟美國一樣無限QE 無限亂舉債 當你無限亂舉債的時候 這個國家的錢,他到底會湧向哪裡 你們要知道為什麼物價會漲成這樣 薪水跟不上去 你一定要知道 當你無限的舉債 這些債務是從銀行把錢搬出來市場上面 卻不是用在產業裡面 他如果流向房地產,流向股市 那最終的結果就是推升泡沫化經濟 推升虛假的物價 各位,這就是物價的真相 不要再講這個執政黨 幹的事情真他媽的好了 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 八千四百億防疫特別預算 兩兆風電 所有從銀行裡面搬出來的錢 未來都是要還的 不僅是未來要還 現在就是全民的供業 錢一旦流入市場 不是流向產業體的時候 我們的錢就會越來越薄 而政客的荷包就會越來越薄 因為他們買地,地會漲 可是物價也會漲 你們的錢不會漲 因為產業不會漲 你們沒有賺更多的錢 因為錢是假的啊 你再給同樣的事情 再給執政黨再做四年 再做八年 你看看台灣廢不廢掉 我說廢掉的意思是人民苦不苦啦 當然不會真的廢掉啦 他們還是會告訴你 你還是有飯可以吃啊 他們一定會告訴你 你們還是有飯可以吃啊 所以萬眾歸一 一隻看不見的市場的手 有人在干預 這一個干預的人 目前就叫做民進黨 這一隻手一定要給他斷掉 這隻黑手一定要斷掉 這隻黑手不斷掉 你的錢就越來越薄啊 全台為某些既得利益者買單 全台為某些既得利益者埋下來 變成全民供業 他媽的一定是這樣 你不要傻了 因為我們不是美國 我們沒有絕對的武力駐紮 所有世界的商港 所以我們不可能像美國一樣 把虛假的泡沫變真實的泡沫 我們不可能 所以台灣人用錢要很謹慎 如果我們的政府 毫無節度的在干這些事情 那我們的錢 全民台灣2300萬人民的新台幣 將會越來越薄 未來你一片雞排200塊 而你賺的幅度 窮 窮人民 富 富政客啊 我再跟你說一次 窮 窮人民 富 富政客 這不僅是債留子孫而已 這個債的供業 很快會反映在整個經濟體上面 你所有去四大超商 你所有去傳統市場 你他媽只會有一件事情 就是他媽的好貴 就是這樣 這就是我要跟你講的事情 所以為什麼我告訴你們 政黨輪替這麼的重要 為什麼告訴你們執政黨 這一支看不見的黑手 干預了市場機制 一定要給他斷 太可怕了 你們還想要為全政客的荷包買單嗎 他是在變相壓榨你的財富 你們還想要為這些政客 愚蠢的 看似愚蠢 卻中飽私囊的行為 付出龐大的代價嗎 你們想嗎 不想的話 投票 拉票 撿票 不然全民當韭菜吧 就這樣 在這邊吵沒有意義 出去拉票吧 不然你們在賺錢的時候 未來就不要靠北 怎麼這麼貴 當你覺得很貴的時候 請你要記得 看看我們的政府 做了多少荒誕無稽的事情 逢嫂有講 自己煮不見的比較便宜 沒錯 看看我們的政府 做了多少荒誕無稽的事情 貴 以後就是你貴了 不是物價貴 你以後就從打一份工 變打三份工 才能夠負擔得起 一份工應該負擔得起的生活 貴 人民全部貴 跟誰貴 政客 政客所採用的超強的 信仰制的愚民政策 直接在從經濟體上面 讓你怎麼樣 趴到不敢反駁 貴 看這些舉債 看這些錢怎麼流進來的 你就知道物價是怎麼長的 貴 我是不想要去畫供需的模型而已 莫名其妙的貨幣 溢入到市場裡面去 誰來買單 貴 就是我們買單嘛 就是所有的人去買單嘛 這就叫做台灣經濟最好的時候 貴 好 今天的直播到這裡 你我 結成一片單行 天日下 結束之後記得回來留言 我們聽聽音樂 等等 我再去另外一台開call in 想要發聲的 再過來發聲 我們明天晚上再會 大家晚安
    2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我最後再講一次,理性來跟你們講 很理性跟你們講,我讀經濟的 我是經濟碩士畢業的 我們不能跟美國一樣無限QE 無限亂舉債 當你無限亂舉債的時候 這個國家的錢,他到底會湧向哪裡 你們要知道為什麼物價會漲成這樣 薪水跟不上去 你一定要知道 當你無限的舉債 這些債務是從銀行把錢搬出來市場上面 卻不是用在產業裡面 他如果流向房地產,流向股市 那最終的結果就是推升泡沫化經濟 推升虛假的物價 各位,這就是物價的真相 不要再講這個執政黨 幹的事情真他媽的好了 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 八千四百億防疫特別預算 兩兆風電 所有從銀行裡面搬出來的錢 未來都是要還的 不僅是未來要還 現在就是全民的供業 錢一旦流入市場 不是流向產業體的時候 我們的錢就會越來越薄 而政客的荷包就會越來越薄 因為他們買地,地會漲 可是物價也會漲 你們的錢不會漲 因為產業不會漲 你們沒有賺更多的錢 因為錢是假的啊 你再給同樣的事情 再給執政黨再做四年 再做八年 你看看台灣廢不廢掉 我說廢掉的意思是人民苦不苦啦 當然不會真的廢掉啦 他們還是會告訴你 你還是有飯可以吃啊 他們一定會告訴你 你們還是有飯可以吃啊 所以萬眾歸一 一隻看不見的市場的手 有人在干預 這一個干預的人 目前就叫做民進黨 這一隻手一定要給他斷掉 這隻黑手一定要斷掉 這隻黑手不斷掉 你的錢就越來越薄啊 全台為某些既得利益者買單 全台為某些既得利益者埋下來 變成全民供業 他媽的一定是這樣 你不要傻了 因為我們不是美國 我們沒有絕對的武力駐紮 所有世界的商港 所以我們不可能像美國一樣 把虛假的泡沫變真實的泡沫 我們不可能 所以台灣人用錢要很謹慎 如果我們的政府 毫無節度的在干這些事情 那我們的錢 全民台灣2300萬人民的新台幣 將會越來越薄 未來你一片雞排200塊 而你賺的幅度 窮 窮人民 富 富政客啊 我再跟你說一次 窮 窮人民 富 富政客 這不僅是債留子孫而已 這個債的供業 很快會反映在整個經濟體上面 你所有去四大超商 你所有去傳統市場 你他媽只會有一件事情 就是他媽的好貴 就是這樣 這就是我要跟你講的事情 所以為什麼我告訴你們 政黨輪替這麼的重要 為什麼告訴你們執政黨 這一支看不見的黑手 干預了市場機制 一定要給他斷 太可怕了 你們還想要為全政客的荷包買單嗎 他是在變相壓榨你的財富 你們還想要為這些政客 愚蠢的 看似愚蠢 卻中飽私囊的行為 付出龐大的代價嗎 你們想嗎 不想的話 投票 拉票 撿票 不然全民當韭菜吧 就這樣 在這邊吵沒有意義 出去拉票吧 不然你們在賺錢的時候 未來就不要靠北 怎麼這麼貴 當你覺得很貴的時候 請你要記得 看看我們的政府 做了多少荒誕無稽的事情 逢嫂有講 自己煮不見的比較便宜 沒錯 看看我們的政府做了多少 荒誕無稽的事情 貴 以後就是你貴了 不是物價貴 你以後就從打一份工 變打三份工 才能夠負擔得起 一份工應該負擔得起的生活 貴 人民全部貴 跟誰貴 政客 政客所採用的超強的 信仰制的愚民政策 直接在從經濟體上面 讓你怎麼樣 趴到不敢反駁 貴 看這些舉債 看這些錢怎麼流進來的 你就知道物價是怎麼長的 貴 我是不想要去畫供需的模型而已 莫名其妙的貨幣 溢入到市場裡面去 誰來買單 貴 就是我們買單嘛 就是所有的人去買單嘛 這就叫做台灣經濟最好的時候 貴 好 今天的直播到這裡 你我 結成一片單行 天日下 結束之後記得回來留言 瘋導沒聲音了 我們聽聽音樂 等等 我再去另外一台開call in 想要發聲的再過來發聲 我們明天晚上再會 大家晚安
    20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已經達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 2022-10-08 天涯補刀 俄烏戰爭發生以後,大家都看到了歐洲是那麼的脆弱,被美國玩弄於股掌之間…… 那麼,美國到底是如何控制歐洲的? 今天,我們就再和大家說說美國是如何控制歐洲的。 美國控制歐洲不是一天兩天就完成的,事情要從二戰後說起…… 二戰期間,整個世界都打爛了,大量資本(包括人才、技術和資金等)大量湧向美國避險,這不僅僅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促進了美國科技、軍事等眾多方面的發展! 在戰爭開始階段,美國只是“隔岸觀火”,採取“中立”政策,向戰爭各方出售武器、物資等賺取財富…… 1937年9月16日,宋美齡公開發表《令人失望之美國態度》一文,指責美國政府“蓄意阻止中國獲得自衛武器。卻把汽油、輕重武器、軍用物資大量賣給日本,支持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民的惡劣行徑”。 當時美國31名有良知的議員聯名指出:“我們說日本有德意兩個盟國。事實上,我們才是日本最要好的同盟國。任何人心裡都會毫無疑問地相信,我們正在積極參加日本在華進行的戰爭。” 經過詳細的計算,1937年日本進口的所有戰略物資中有54.4%是美國提供的——日本92.9%的銅、91.2%的汽車及零部件、60.5%的油料、59.7%的廢鋼鐵、48.5%的各種機械和發動機、41.6%的鑄鐵是從美國進口的。 1938年5月4日,美國議員司克脫在洛杉磯五千人集會上說道:“請大家注意,日本目前在中國殺死一百萬人的時候,有五十四萬四千是美國資本作為幫凶而殺死的。” 同時,著名文學家和教育家陶行知在臨別美國時發表演講: “我回國參加抗戰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彈炸死,請你們不要忘記,我身體的百分之五十四點四是被你們美國炸死的!” 後來,由於日德的力量越來越強大,開始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和對其殖民地菲律賓發動戰爭),美國才決定對法西斯發動戰爭。 大家記住了:美國參戰絕對不是為了什麼所謂的“正義”,而是為了自身利益! 由於美國遠離戰場,加上大量資本流入美國避險,讓美國有了強大的生產能力,美國參戰以後,立刻爆發出強大的製造能力: 二戰期間,美國製造各種作戰飛機 19.2萬架、各種坦克和自行火炮9.95萬輛、238萬輛卡車 、8.76萬艘軍艦 、0.54萬艘貨輪 、582.2萬噸飛機炸彈 、2008.6萬件輕型武器和440億發輕型武器彈藥。 其中軍艦的產能最為驚人,光是航母美國就建造了155艘,其中包括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 說到這,或許有人會有疑問:你說的這些和美國控制歐洲有什麼關係? 別急,你馬上就會知道了。 大家想想,在二戰過程中,美國軍工製造異常強大,一旦戰爭結束以後,對武器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企業怎麼辦?那些依靠製造武器的工人怎麼辦?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前些年,中國發展速度異常快,生產了大量的鋼鐵、水泥等,很快國內市場就飽和了,產能嚴重過剩…… 產能嚴重過剩以後,只有三種辦法:轉型、轉移和破產。 轉型是困難的,破產代價太大,所以我們更多的是採取了轉移政策,於是便有了“一帶一路”——向其它國家轉移過剩產能。 但是,問題來了:其它國家基礎設施非常落後,急需大量的鋼鐵、水泥等,但是它們沒有錢購買啊? 沒有關係,沒有錢,我們借你錢﹔沒有技術,我們給你們提供技術……實在不行,我們幫你們免費建造,但是我們持有股份或運營權…… 當時的美國也是這樣的。 於是,美國提出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叫做“歐洲復興計劃”,也叫做“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就是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西歐各國通過參加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其中90%是贈予,10%為貸款。 很多人天真的以為:人家免費給你錢花,這是多好的事情啊? 這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好人啊? 美國人的錢又豈是那麼好拿的? 美國之所以那麼“慷慨”,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避免美國企業在短期內大量破產、大量老百姓失去工作﹔ 第二,戰後,整個歐洲都被打爛了,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共產黨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有席卷世界的趨勢,包括美國。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需要幫助歐洲重建,因為只有讓老百姓吃飽肚子,他們才能不會惦記著共產主義。 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說過一句話:“貧窮是產生共產主義的唯一土壤。” 這句話,在我們看來是反動的。 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符合人性的:老百姓都吃不飽肚子了,所以就想著把那些地主、資本家的財產給分了,實現“共產”。但是,一旦老百姓能吃飽肚子了,在地主、資本家的武力壓迫下,他們就不會再想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鬧革命了。畢竟,老百姓就是為了活著,有理想、有信念的人,終究是極少數的。 第三,美國的援助是帶有政治和經濟目的的。 我們重點說說第三點,因為這是美國控制歐洲的關鍵。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是不帶有政治附加條件的。但是,馬歇爾計劃則不一樣,是帶有非常嚴格的政治條件的。 想要得到美國的援助,必須要是資本主義國家,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都沒有得到美國一分錢的援助——這就是政治條件,你得走資本主義路線。 想要得到美國的援助,你必須要對美國開放市場,讓美國資本參股一些重要的行業——這就是經濟條件,你得走所謂的“自由市場體系”。 說實話,“馬歇爾計劃”是一個天才計劃,幾乎讓所有人都相信美國是一個異常“慷概”的國家,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到美國通過這種方式控制了西歐的政治和經濟。 這時,你或許又有疑問:西歐國家走上“自由市場經濟”,怎麼就讓美國控制了西歐的經濟呢?美國企業入股了很多歐洲重要行業,難道美國企業就能聽美國政府的話了? 別急,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 美國控制西歐的經濟是一個配套的系統,這個系統是政治上的,我們把它稱之為“長臂管轄”。 所謂的“長臂管轄”就是:任何企業、個人,只要與美國發生“最低聯繫”就必須要受美國法律的管轄。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是中國人,辦了一個企業,我和伊朗做石油生意,這並不違背中國的法律。但是,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了,所以我違背了美國的法律,美國就有權制裁,甚至逮捕我。 這就叫做“長臂管轄”。 孟晚舟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美國為了打壓華為,在加拿大拘捕了孟晚舟——美國與110個國家簽有引渡條約。 美國就是靠著美企大量參股歐洲和長臂管轄權來控制歐洲經濟的——美國的企業肯定要遵守美國的法律,而美國又有長臂管轄權,這就間接的控制了歐洲的經濟。 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美國對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開出巨額罰單,分別被美國處以89億美元和72億美元的罰款——法國巴黎銀行在2002年至2009年期間協助伊朗、蘇丹等國避開美國經濟制裁。 另外,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法國阿爾斯通被美國設計,一幫高管被美國逮捕,最後被美國通用電氣吞併。 美國企業控制歐洲很多行業,歐洲的企業違背美國的法律,那麼那些行業就不敢和它進行合作,企業就得倒閉,所以歐洲企業沒有誰敢違背美國的法律。 美國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控制歐洲經濟的——歐洲企業的生死都控制在美國手中,它們自然不敢不聽美國的話。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政治方面。 二戰後,美國通過援助控制了西歐的政治——老百姓不選親美的政客,拿不到美國的援助,所以只能都選親美的政客了。 但是,我們也知道,西歐在美國的援助下,很快就發展起來了,老百姓能吃飽肚子了,這個時候老百姓就不一定非要選親美的政客了。 那麼,美國是如何保証歐洲不出現反美政客的呢? 這個就很簡單了,四個字:輿論控制。 我們都知道,就連越南、印度都有自己的社交媒體,但是西歐呢? 西歐沒有自己的社交媒體,全部是美國的媒體,包括臉書、推特、YouTube等。 這些媒體有多牛逼,大家應該有所了解吧,它們都能封了自家總統。 很多人都上過抖音吧,你上抖音有什麼感覺? 抖音想給你推薦什麼,根本不是你能決定的——前幾天,我上抖音,鋪天蓋地的給我推薦“海克斯科技”與“科技與狠活”…… 美國控制著歐洲的媒體,也就控制了輿論,也就引導了民意! 政客,無論是誰,肯定不可能是完美的,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被美國掌握,而美國又控制了媒體,你說西歐的政治能逃過美國的控制? 比如,比較有名的就是“棱鏡門”事件——美國竊聽德國、法國、巴西等至少35個國家領導人的通訊信息。 歐洲的網絡幾乎全部被美國控制了,政客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被美國掌握了,你說他們敢違背美國的意願嗎? 美國對歐洲政客的監控達到什麼地步呢? 大家都知道,現在法國總統是馬克龍,是1977年出生的,現在也就44歲,正處於中年期,這麼年輕的一個人,生理需求肯定還是非常旺盛的。而馬克龍的妻子比他大25歲,已經69歲了,肯定不能再和馬克龍那個啥了…… 但是,2022年8月29日,美國《滾石》雜志網站刊文稱,兩名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向他最親密的助手吹噓,他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性生活的私密細節”有所了解。特朗普還稱,他是通過自己收到的美國政府“情報部門”簡報得知這些的。 你就說,美國對歐洲政客的隱私了解有多深吧。 你不覺得毛骨悚然嗎? 這樣的歐洲,能逃過美國的控制嗎? 歐洲的政治、經濟都被美國滲透成篩子了,軍事上就更不用說了——美國控制著北約,馬克龍想建立“歐洲軍”,最後被美國收拾的不得不對外宣布“永遠不會建立‘歐洲軍’”。 歐洲的政治、經濟、軍事、輿論,甚至老百姓的思想都被美國全方位的控制著,你說這樣的歐洲還能“獨立自主”嗎? 歐洲,就是美國的一個傀儡。 當今世界,能夠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只有三個: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現在美國自己出現大問題了,想要搞中國搞不動,於是只能挑起歐洲和俄羅斯的矛盾了,通過吸血歐洲給自己“續命”了! 歐洲,完了!
    11 人回報3 則回應2 年前
  • 由於沒#標題被刪文,故重貼一次,並追加補上Q12物價與最低薪資的關係。 很抱歉因為我的疏忽,以致被刪文造成各位的留言都因此消失,而未能回應所有人。 -- 最近因為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的流言滿天飛,所以我想回應一些常見的謬論。 為了避免影響到各位的獨立思考,我必須先聲明我個人是反對一例一休,並主張周休二日,以及增加勞工休假天數的。 希望大家在讀完本文後,不論你原先支持與否,最終都能在思考後得到和我相同的結論。 以下我將以Q&A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我的想法。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我不會用複雜的經濟學術語來搞混大家,或是給出一大堆到處查得到的資料,我只單純地用簡單的邏輯和一點點加減乘除的數學,讓大家可以輕鬆地讀完此文。 -- 1. 一例一休和砍七天假為什麼是錯誤的? 不需要用複雜的經濟模型,不需要專家學者背書,一例一休的錯誤其實很明顯。 請想像一個未來世界,人們過著舒適便捷的生活的未來世界。 請問你在這個世界裡,看到的是什麼? 是機器取代人力,為人類做牛做馬,讓人類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每周休三天假,賺的錢不但夠生活開支,還能買房買車跟出國旅遊? 還是人類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不僅沒有休假,賺的錢就連糊口都有困難? 那麼,你再反過來看現在政府的政策,你覺得一例一休跟砍假是朝哪一個方向走? 方向對了,就算慢慢走,遲早都會走到;但方向錯了,就只會走向地獄的深淵。 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假期、更高的薪水,但這必須要透過周休二日和增加假日才能得到,一例一休和砍假則是背道而馳,讓大家走向每天做到死的窮忙深淵。 進一步來看,如果我們用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休假少的問題,會發現它和低工資是息息相關的。 簡單地說,兩個勞工若每個人做1.5人份的工作,就代表資方可以少付出一個工作的薪資,也代表多一個人失業。 透過長期加班去扭曲勞資市場供需,會造成勞工的需求下降,而在勞工的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人浮於事,勞工的薪資就難以成長。 以台灣1,150萬勞工來說,就算每人僅做1.2人份的工作,也會造成230萬人沒有工作,比台灣總失業人口46萬人還要高。 若按照主計處的平均月薪$45K來算,那就是每個月讓勞工贈送$1,035億(230萬人x$45K)的利潤給資方,相當等於每人每月少領$9,000($1,035億/1,150萬人)的薪水。 這也正是為什麼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薪資20年來負成長,在每天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時,卻總是有土豪買豪宅名車不手軟。 -- 2. 台灣的經濟那麼差,再加薪跟加假會讓公司倒光? 台灣的經濟差從來都不是因為勞動成本過高或是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重點在於,台灣一直陷於產業難以升級的狀態。 到底什麼是產業升級? 其實說穿了,就是用科技代替人力去提高產能和品質,再把釋放出來的人力轉作研發跟設計,創造更多更新更進步的產品。 但是大多數的台灣公司體認到的都不是這個,它們眼中的產業升級方式是砍人加工時來衝淨利,所以,台灣企業逐漸衰弱,陷入惡性循環。 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的議題,就是思維模式上的爭鬥。 在這個時代,產業模式已經從勞力密集,轉變為知識密集,意思是,員工的績效不再以工時為依歸,而是著重在於各種創新的想法與方式。 在未來,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基本上可以取代絕大多數生產類和服務類的工作,而人力的價值則取決於創新和發明,或是一些軟性的技能,如領導,行銷,銷售等等。 在知識型經濟的時代,員工不是勞力,而是資產。 一組10人頂尖工程師工作80天的效果,可以抵上一組10人勞工8000天的勞動。 人才的有效使用,會隨著知識經濟的轉型,而發揮科技上的乘數效應。 但問題來了,台灣的老闆心裡想的是,那我如果讓工程師工作800天,不就賺了10倍嗎? 反正肝爆了,過勞死了就再換一批,我有源源不絕的工程師可以用嘛! 可是,並不是每項資產的產值跟耐久度都一樣。 有些神器的可能屬性超高,但一周只有40小時的耐久度;而一些白裝屬性不怎麼樣,但一周卻有80小時的耐久度。 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你把資本當成消耗品,你就會完蛋。 你不可能把神器當白裝用到爛,也不可能把白裝拿來打Boss,這是一定的trade-off。 台灣的老闆想的剛好相反,他們會不斷地逼著神器做久一點,再逼著白裝做神器做的事,結果兩個都被搞到報廢了,再來說台灣沒人才,年輕人吃不得苦,都是爛草莓。 而老闆亂搞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台灣企業最被詬病的三流管理。 給你最優秀的人才,你也能用成廢才,這是領導的無能,不是員工。 於是有機會出走的人才跑了,沒機會只能留在原地的人才被耗損殆盡,神器都發揮不出白裝的屬性。 歸根究底,是台灣的經濟過於封閉,過於保護資方。 老闆可以加班不給薪、過勞不負責、請產假就開除、污染環境只繳小罰款,黑心食品罰錢關幾年就OK,更不用說普遍性地不開發票和逃漏稅。 上一個世代的經營者用過時的思維,不斷地去削弱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他們在政府的保護傘上,依託著關稅壁壘跟從未被嚴格執行的法令,過著不用競爭就能賺錢的閒適生活,就好像炒房地產一樣,買了放著就可以賺錢,啥都不用做,多好? 要改變現狀,必須要逼迫老闆去改變,所以要把員工該休的假都還給他們。 人力成本增加,會逼只想發懶不動的老闆去思考怎麼用科技去取代人力,就像歐洲一樣,人力貴到爆,所以大量使用機器生產,品質效果產能都提升。 而被閒置的人力被投入在新資源的開發,或被重新釋放到勞動市場,公司反而能減重,提高獲利。 與此同時,勞動市場也會更加競爭,人力必須要進一步地打磨自己,變成更有價值的人才,而不僅僅只是做端盤子這種業務而已。 人力品質的提升,將會增加新創公司的可能,並且讓公司能更輕易取得更優秀的人才,汰換不適任的舊人,變得更有競爭力。 因此,加薪和加假只會促進產業的新陳代謝,將過時和無效率的公司從市場上清出去,而不會讓所有公司都倒光。 相對的,不論是公司或是勞工,都能因此而獲利。 -- 3. 多放假真的會讓經濟變差嗎? 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請政府規定每日最低工時是16小時,每年只準放一天假,再將最低工資降為每小時$1,這樣對經濟最好呢? 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假日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時標準? 什麼是合理的工資標準? 合理這兩個字真的很難定義,也許是周休二日,每日8小時工時,每小時$140工資;也許是周休三日,每日6小時工時,每小時$180工資。 但無論如何,就現有的統計數據及世界先進國家的勞動標準來看,我們至少都應該能判斷,以目前台灣的假日數,工時長度,跟薪資厚度是完全糟到不合理的對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多放假有錯? 事實上,多放假並不會讓經濟變差,公司與勞工之間並不是零和遊戲,勞工爽到了,公司是可以獲益的。 今天一例一休跟七天假,短期看起來好像公司爽到了,勞工虧死了,但長期來講,對整個國家反而是有害無益。 你累到沒力氣動會有空去交友娛樂嗎?所以空虛寂寞覺得冷,一堆社會問題發生! 你累到爆會想去戀愛結婚生小孩嗎?所以生育率低,誰敢生啊? 你累到一身病要不要去看醫生啊?所以健保快掛了! 你累到不想出門那旅遊觀光業有錢賺嗎?所以一沒陸客一堆旅行社跟餐飲業都GG了! 放假是為了促進經濟,只有利用金錢的乘數效應來提高消費,企業才能增加營收。 今天你賺$1,000,但沒時間出門去花,$1,000對國家來講就只是$1,000的GDP。 但如果你把$1,000拿去作按摩,按摩師再把$1,000拿去吃大餐,餐廳老闆再把$1,000拿去買書,這樣$1,000的收入,就能創造出$3,000的乘數效應! 那麼,以台灣人愛存錢的個性,就算有多的錢也就是存銀行,不見得會拿來消費,這樣對經濟也不會有幫助啊! 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儲蓄本身即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能。 當你把錢存進銀行時,銀行會將錢貸給企業或個人,或者是拿去作一些保守型的貨幣市場投資。 你的房貸,車貸,還有無數企業貸款,都不是憑空生出來,而是儲蓄戶存進去的。 因此只要提升薪資水準,可支配收入上升,即便不拿來直接消費,也會促進經濟發展 總言之,如果政府只能單純地去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產值損失,而不能考慮放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那是政府的失職。 -- 4. 放假跟加薪所造成的額外成本,足以使多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 單純以政院版本來說,它們預估一例一休最多增加476億的人事成本,我們不用複雜的數學 就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簡化這個問題。 根據104年5月的統計 全台中小企業共有1,380,000家左右,而中小企業的勞工只佔了勞動人口的78%(請參閱中小企業處統計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3559&ctNode=689&mp=1)。 $47,600,000,000 x 78% / 1,380,000 / 12 = $2,242,換言之,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一個月平均僅會增加$2,242的成本,看起來其實不太多。 與此同時,統計中的中小企業的累積年收入是$11,803,100,000,000,而$11,803,100,000,000 / 1,380,000 / 12 = $712,748,也就是說平均每間中小企業的月營業額在$712,748左右。 假設這些企業都活得很慘,只有3%的淨利,$712,748 x 3% = $21,382,也就是每個月公司的股東只賺到$21,382,而$2,242 / $21,382 = 10%的淨利。 這樣的計算非常保守,因為多數中小企業主如果每月只賺了$21,382,比最低工資都還不如,那他們應該去超商打工,而不是繼續開公司。 即便在這樣保守的假設下,大多數的公司只是面臨淨利減少的問題,而不是死亡,更不用說多數中小企業有著逃漏稅的陋習,實際淨利最少可往上再加5%... -- 5. 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就會瘋狂地上升,大家都會餓死? 這個假設之所以錯誤,是因為當部份企業退出市場後,消費者的需求仍舊存在。 簡單來說,今天如果7-11倒閉了,大家就會到全家,萊爾富,跟OK去買,於是其他三家超商就會開更多店,招聘更多人。 企業退出市場,會為同業空出市場空間,使其得到業務成長的機會,而它們的成長則會反過來創造工作。 要瞭解這樣的機制,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為什麼人力成本的提高會造成部份公司的倒閉? 今天新政策一公佈,所有企業都增加了20%的人力成本,但公司A輕鬆吃下成本並遊刃有餘,可公司B卻倒了。 這代表公司B本身的結構跟運作效率未能最優化,導致該公司在營運上無法與公司A匹敵。 真正殺死公司B的是它錯誤的結構跟低落的效率,使得它被公司A擊殺,而不是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 假如今天是所有公司都同時死亡,我們才能說人力成本的提高殺死了所有企業。 但所有公司都死了嗎?沒有! 所以公司B不能怪罪政府,而是應該自我檢討為什麼自己打不贏同業。 -- 6. 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保護老闆? 提供工作的不是老闆,而是市場需求。 今天如果每個人都需要手機,就算HTC死了,也會有HTD,HTE,HTF等等來承接市場。 這些新公司同樣會需要人力來開展它們的業務,這也代表新的工作。 因此,清洗掉產業中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對於消費者跟社會會有正面的幫助。 它不僅洗掉了糟糕的公司,也洗掉了能力不佳或不敷使用的員工(因為優秀員工再就業很容易)。 事實上,要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我們必須要先迫使被過度保護的企業主升級自己的公司,加薪加假減工時都只是第一步而已。 透過提高公司的人力成本,我們可以進一步地促進產業升級,用機器代替人力。 聽起來似乎有很多工作會消失,也會有很多技能不足的人會因此而失業,這些人可能是因為教育不足,或年紀大難以轉行,但就算不那麼做,當國外的機器人開始進口時,這些人仍舊會被產業所淘汰。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大量地開放外資進入台灣,移除關稅壁壘,將缺乏競爭力的公司驅逐出市場,並讓更有效率的公司能提供更廉價的服務和產品,使得物價更便宜,消費力更強。 比方說汽機車,如果我們移除高達40%~100%關稅,讓外企進來,今天大家買機車,一台就不會要價8萬,而是4~5萬;買汽車就不會一台100萬,而是一台50~60萬。 省下來的錢,就會變成額外的消費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富裕。 是的,有些不好的公司,被過度保護的老闆會因此倒閉失業,但這對整個國家都是好事! -- 7. 工資、工時和假期應該讓市場機制決定,政府不該插手企業營運? 十多年前,Nike在東南亞外包生產線的工廠剝削員工,長時間超時工作,卻每天僅支付大約兩塊美金。 與此同時,還僱用童工,並任由員工在高化學污染的環境下不受保護地工作。 但很有趣的是,Nike大多數的行為在這些國家是合法的,甚至只需要支付很小很小一筆罰款就能繼續非法下去,儘管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來說,這些行為是很不道德的。 那麼,按照市場機制的邏輯,每日工作超過十小時的員工日薪僅$70台幣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員工很不滿,他們可以直接離職,讓老闆被淘汰掉,而不是任由老闆剝削? 而即便Nike每雙鞋能賺取數千台幣的利潤,這些工廠生產線的員工,也沒有資格要求老闆賺少一些,因為是市場機制決定了他們的薪酬和工時,不爽做就不要做? 經濟及商業運作是必須被監管的,因為企業的本質是在合法的情況下,不擇手段地去贏利,它們行事的底限是法律,不是道德。 因此,符合企業最大利益的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整體社會最大的利益。 比方說,企業可以在災難來臨前大肆屯積食物飲水,等災難過後用數倍的價格賣給災民賺國難財。 再比方說,企業之間可以聯合哄抬價格,迫使民眾用高價購買,賺取更高利益。 這些行為完全符合企業的利益,但對大眾則是不利的。 所以,世界上才會有限制碳排放的環保法案,會有限制獨佔市場的反托拉斯條款等等,去保護大眾的利益不被企業吞噬。 台灣所遇到的勞資問題亦是如此! 首先,多數公司並未遵從勞基法,不允許員工組成工會,而且存在很多法令問題如環保方面,稅務方面等等。 同時,台灣有著大量的關稅避壘,如先前有提過的汽機車,讓台灣公司能不用面對外資競爭。 最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外國人士來台工作,以及外資招商上做了很多限制,讓國家成為一個外資沙漠。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為地創造出一個對於勞工極不公平,且不友善的環境。 換言之,自由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素,”自由”是不存在的。 而最鄉愿的想法”好人有好報,不道德的壞公司會自己死掉”,也不過是天方夜譚。 多數台灣公司便是利用這樣的環境來榨取勞工應得的報酬,就如同Nike對東南亞勞工一樣。 現在,Nike仍舊活得好好的,就像Apple跟Samsung也都有無數血汗工廠運作中,卻仍舊有無數消費者支持它們的產品一樣。 -- 8. 台灣勞工的假已經太多,薪資也已經夠高了,再上調會不利經濟發展,降低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給假跟升薪資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那麼不給又不升難道就會促進經濟發展嗎? 甚至是保持現狀,就能促進經濟發展?事實證明都是不可能的! 台灣從來都不是員工的福利太多,而是太少。 美國薪資是我們三倍以上,勞工可組工會,最低薪資比我們高兩倍以上,但它仍舊是最強大的經濟體。 不管是在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歐洲國家,勞工的福利待遇只比我國更好,但我們的經濟跟科研實力卻仍舊不是他們的對手。 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是我們假放太多嗎? 是我們薪資太高嗎? 都不是!重點是生產力,而不是假日有多少或薪水有多低。 生產力的提升,是靠科技,不是人力。 今天你的工作如果是組手機,你就算找了100人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生產力也比不過一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台灣一直用製造商的角度去看經濟,除了極少數的高科技企業,多數公司都遲遲未能做到將勞力密集升級成知識密集,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贏其他國家的產品,只能依賴低價搶市場。 而惡劣的勞動環境正是讓不思進取的企業,利用對於勞工的剝削,來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因此增加人力成本,迫使企業改革,絕對是必要之惡。 我們的國家,有著最優秀的人才,足以跟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 但政府和業界卻只會把大量優秀人才都逼出台灣後,再到國外哭喊著要他們回去領1/3的薪水做到死來報效國家。 正所謂故土難離,要是有機會,很多優秀的台灣人都想回家鄉工作。 但是頂尖的工程師從教育,培訓,到實戰經驗,要投入千萬的成本;要把一個人培養到能讀出頂尖名校的MBA,至少也要千萬的投資。 這樣的人才所需要的薪資,台灣有多少老闆能開出global pay請得起他們? 就算請得起,又有多少的台灣老闆能夠接受員工比自己優秀,用得起他們呢? -- 9. 薪水漲了,物價還不是也跟著漲,有意義嗎? 請換個角度想,今天假設你的月收入3萬,每月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換言之,你每月存$6,000。 如果薪資成長50%,而物價同樣成長50%,每月仍舊有80%的收入要支付生活費,那麼$30,000 x (1+50%) x (1-80%) = $9,000,每月存的就變成$9,000了,雖然購買力是一樣的,但實際領到的金額卻是不一樣的。 而多出來的錢,你可以到國外旅遊時,在購買力更弱(東南亞/中南美/東歐/中亞)或是貨幣走跌(日本/歐元國家)的國家使用。 再者,物價成長的幅度會受到進口產品的競爭而被抑制。 今天假如每支手機賣$22,000,台廠因為加假跟加薪而將售價上調為$33,000,但海外的手機廠如Apple,,Sony,,Samsung,,LG,,華為,,小米等等,可能由於生產線不在台灣而不受影響,選擇繼續維持在$22,000,或者是低於50%的漲幅,來增加市佔率。 也就是說,區域性的物價變動,會因為國際市場的供需而有所限制。 但是,政府在調漲薪資,增加假期的同時,必須要開放貿易,引入外企競爭,通過全球化的方式來保障國民的利益,這樣薪資的成長才會變得有感。 因此請將加薪跟加假當作是勞動環境改善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一步。 再者,物價的上漲,並不完全是因為成本的增加,而主要是因為市場的供需 ,以及資方對利潤的需求 。 公司會試圖把自己的商品賣得越貴越好,來爭取最高的利益,唯一阻止他們的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及其他競爭者的訂價。 所以今天不管有沒有加假或加薪,公司都會找理由去調高售價,反正每年有2%~3%的通貨膨脹,理由總是充份的。 可問題在於,台灣的公司漲價往往是用哄抬的方式,也就是一家漲,其他家就跟著漲。 哪怕只增加它們1%成本的政策,它們也會漲個10%來因應,所以身為消費者的勞工受到低薪和高消的雙重夾擊,難以脫身。 因此,政府不能僅僅只是加薪加假,應該要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用市場的力量將不良的廠商消滅,讓更便宜的商品進入台灣,使消費者能有所選擇,不受這些不良廠商的箝制。 -- 10. 國外雖然薪水高,但物價也高,不能拿來跟台灣比? 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有無數人想到高物價的美國工作,而不是美國人瘋狂地往台灣跑? 這種說法是一個很多台灣老闆慣用的理論,但這樣思考的方式有兩個問題: 第一,高收入國家並不一定所有東西都有更高的物價。 比方說美國跟加拿大的牛奶比台灣便宜,西班牙的超市裡許多商品都跟台灣價格差不多或是更便宜。 可是像是車子,房子等重要高單價的商品,台灣的貴卻是全球名列前茅,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可支配收入因為這些高單價商品的排擠而大幅縮水,為了用台灣的薪資水準去買比美國更貴的房和車,許多台灣人不得不節衣縮食,而這些錢原本是可以用在生活支出的。 民生用品的物價可以透過進口來平抑,但房地產這種重大支出,只能透過加稅、限制貸款等有限的手段來調控,這才是讓多數台灣人痛苦的主因。 如果你一個月能少繳$5,000的房貸或房租,生活一定會好過很多,不是嗎? 第二,今天如果在台灣月薪5萬,但在美國可以賺三倍,也就是15萬,而兩地的物價也如同樣相差3倍。 同一個人假設每月花費佔去60%,那麼在台灣他每月可存2萬,但在美國他每月可存6萬。 人家一個月存的錢,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就算美國物價高,可是多出來的錢不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我在美國工作20年,我就能用存下的錢回台灣,什麼都不用做就能過上40年的好日子,但你在台灣工作20年存下的錢,卻只能讓你在美國不用工作地過上4年多,外國薪水高但物價高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 11. 加薪、加假、減工時,只會給企業帶來負擔,沒有好處? 這是錯誤的想法,除了先前所說的刺激消費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外,對於企業還有很多好處。 首先,勞工的工作效率會上升,離職率會下降,能夠加強公司的生產力,並大幅減少公司未來僱用新人的培訓成本。 再者,人事成本的增加會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公司能夠趁機取走空出來的市場份額,用更高的營業額來減少人事成本的衝擊,同時未來在定價上也會因競爭者的減少而更有彈性,獲得更高的利潤。 與此同時,高人力成本會使產業的進入門檻變高,有效地減少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並且避免公司員工流入新競爭者的公司,拉走自己的客戶和資源。 短期上來說,公司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事成本的問題,並重新調整人力配置,但長期來講,企業也能因此而得益。 加薪、減工時、周休二日並不是一種對於員工的施捨,也不是企業單方面對員工的付出,而是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必須去做才能生存的轉變。 -- 12.    提高最低工資會造成物價飆漲? 首先,最低薪資的存在,是為了給企業一個起薪標準,也是為了給國內勞工一個最低的議價底線,避免他們因為資訊的不對稱而損失過多的權益,讓人就算再不會談薪資,談到的結果還是能讓人勉強過生活。 比方說,一家公司知道分析師在業內的平均薪資約$30K,但他們只能開$15K去求才,但來應徵的人不見得知道$30K是平均,於是接受了$15K,因此反而拉低了業內的平均薪資。 其他企業發現後決定跟進減薪,就跟漲價一樣,不見得是因為成本提高,而僅是為了哄抬價格,進而造成整體薪資向下沉淪,將非常態的薪資變成了常態的薪資。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是現今社會的常態。 假設今天你是位高收入的醫生好了,你可以確定你的收入跟你其他醫生同事是相同的水平嗎? 有沒有可能你的同事做的比你少,甚至學經歷比你差,但比你每月多領上千元的薪水? 在你議薪時,你是否已經知道整個產業的薪資,各個醫院的薪資? 你所知的薪資資訊,是否能讓你完全判斷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值什麼價碼? 如果你無法保證你都知道這些資訊,那就代表薪資本身在勞工之間就是不透明的。 經濟學有很多假設是基於完全競爭,或是資訊完全流通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不見得存在,一旦資訊不對稱,就會創造出套利的空間。 與此同時,最低薪資也是一個保障,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到國外留學,進而就業。 台灣同樣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因素,或許是天災,或許是人禍,導致家道中落而無法進修。 這不代表這些人是沒有能力的,也不代表它們應該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假設今天你發生了意外,失去了雙眼,再也無法看診,或是做高收入的工作,你覺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紐約時報》上的這篇文章掀起一場圍繞中國的大辯論 “中國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自己才是問題。” “中國不再尊重美國,他們有理由這樣做”,知名記者和專欄作家湯瑪斯•弗裡德曼最近為《紐約時報》撰寫的這篇文章掀起一場大辯論,時報在留言區放出的評論數多達2018條。中國特別是“中國VS美國”的話題在美國輿論場中一直很熱。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下,這場大辯論,或許也是變化的一個注腳。 犀利的“自我剖析” 弗裡德曼經常為《紐約時報》供稿,但似乎很少會像這篇評論在網路上引發如此大的關注。 先來看看文章寫了啥,讀完之後可能會震驚于作者的“自我剖析”。 作者首先借用喜劇演員比爾•馬厄的一句吐槽概括出美中兩國的鮮明對比:“中國仍然可以搞定大事。美國則不然。” 具體而言,中國領導者專注于真實的成功指標,他們非常注重業績——尤其是圍繞就業、住房和空氣品質。相比之下,美國政客的“執政已經成為體育競技、娛樂或僅僅是無腦的部落戰爭。難怪中國領導人視我們為一個衰落的帝國,靠美國‘例外主義’的余灰為生。”一句弗裡德曼式的犀利語言極盡諷刺。 既然認為中國有理由不再尊重美國,那麼“理由”是什麼?文章直接上了一幅美國“亂象圖”:上任總統激勵追隨者洗劫國會大廈;共和黨中多數人不承認民主選舉結果;一名國會議員認為是猶太人操作的太空鐳射引起了森林大火;左翼無政府主義者被允許接管波特蘭市中心的一部分,造成數月之久的破壞;在大流行期間,中國增發貨幣是為了投資更多的基礎設施,而美國增發貨幣以幫助消費者保持支出——相當一部分商品是中國製造的;美國的槍支暴力已經失控。 弗裡德曼當然不滿足於指出問題而不去解決問題。在他看來,美國的亂象根源在於美國已經不再遵循其成功公式。為此,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必須重新並加倍使用美國的成功秘訣。包括教育勞動力,使其達到並超越技術所需要的水準;建設世界上最好的港口、公路和電信基礎設施;吸引世界上最具活力和高智商移民以加強大學以及開展新業務等等。 否則結果會很糟糕,“我們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力都將逐漸減弱”,而且還會輸掉“2025年奧運會”——美中高科技產業競賽。 無法妄加揣測弗裡德曼緣何會撰寫這篇評論,不過有一點似乎很明顯,楊潔篪在中美阿拉斯加對話上說出的那句話——“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在美國人聽來估計是振聾發聵,深深刺激了包括弗裡德曼在內的許多美國人的神經(弗裡德曼也在文中加以引用),加劇了像弗裡德曼這樣的人對美國衰落甚至未來會輸給中國的憂慮。 “我們憑什麼被尊重” 《紐約時報》網站顯示,這篇文章下方的留言達到2018條,而這只是時報公開顯示的結果,落選的評論“遺珠”應當無數。 流覽這些評論,發現似乎比弗裡德曼的文章更精彩、更尖銳。 最直觀的感受是,弗裡德曼之論引發強烈共鳴。網友更是直接拋出反問——為什麼中國以及其他國家非要尊重美國?美國憑什麼受別國尊重? 按讀者推薦數量排序的留言榜裡,置頂一條寫道:“為什麼中國要尊重美國?當一半美國人認為科學是一種陰謀論時,這充分表明美國公民已不是最好的人民。美國不需要擔心中國,它需要擔心自己,並且永遠不要想到或說出‘我們是第一’這句空洞的口號。” 排名第二的留言是:“為什麼他們(要尊重美國)?當中國在規劃下一個五年計劃時,我們正忙於兩黨鬥爭,一項1.9萬億美元的新冠病毒拯救法案在國會滯留數月後兩黨仍未達成共識;當中國只花一周時間建造兩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時,美國人仍在討論口罩和漂白劑注射是否有效;當中國通過把最優秀的學生送到美國來大力投資技術和基礎設施時,共和黨人標榜市場經濟決定一切,並拒絕採取任何行動;當中國簽署世界上最大的經貿協定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時,美國退出了可能會孤立中國的TPP。毫無疑問,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為什麼會有國家尊重一個混亂的美國呢?大規模失控的槍殺事件、攻擊國會試圖叫停一次合法選舉、一個完全破碎的政府幾乎失靈、一個主要政黨不相信科學或戴口罩能遏制疫情大流行……” “為什麼他們,或者任何國家,會尊重我們?我們也不尊重其他國家。我們告訴幾乎所有國家到哪裡去買天然氣,應該選誰,應該炸死或殺死誰,應該和誰交朋友等等……這對中國是例外,他們不會被任何人欺淩,那樣的日子已經過去,就像美利堅帝國結束一樣。” “不祥之兆”與巨大反差 留言中充斥著人們對美國現狀的不滿,各種吐槽有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妻子和我打算離開美國。”這名美國網友寫道,接著舉出種種他認為的“不祥之兆”,幾乎描繪了美國衰象“全景圖”:美國已變成一個臃腫、無能的強盜政府,被巨大的不平等、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和只讓最富有者受益的經濟所困擾,政治體制賦予少數人以統治權;對新冠疫情的反應完全失控;城市陷入混亂,首都被洗劫;公共教育系統就是一場鬧劇;基礎設施就是個笑話;大規模槍擊事件每月都會發生,包括在學校;由於氾濫的貪婪,金融系統處於崩潰邊緣;由於中央銀行每次印鈔救市,導致多次經濟崩潰;中產階級已被掏空,等待死亡,醫療保健系統像禿鷹一樣捕食他們;關鍵健康指標(壽命、嬰兒死亡率、肥胖)越來越糟,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住在上海的美國人,以親身感受對比中國與美國十多年來的巨大發展落差。 一邊是中國的發展奇跡:上海的地鐵線路從5條增加到17條;僅僅用了10年多的時間,中國從沒有高速鐵路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系統;中國人被激勵去改善生活,並堅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中國人重視教育,並把這些價值觀傳授給他們的孩子。 一邊是美國的一成不變甚至倒退:父母家門前的路還是和高中時一樣坑坑窪窪;一個肥胖和懶惰的國家,且不斷回頭尋找偉大;無知似乎被大肆宣揚,以至於一半人相信關於選舉造假的謊言;像安撫奶嘴般固守著槍支武器。最後,他得出結論,“比起美國的重生,我對中國的崛起更有信心,雖然這對我這樣的美國人來說很悲哀。” “我們自己才是問題” 在這些留言中,不僅有情緒的宣洩,更有深刻的思考,試圖挖掘中國不再尊重美國以及“美國病”的深層根源。 有對體制的抨擊:“華爾街寡頭、科技壟斷企業和軍工聯合體,這些真正控制我們國家的勢力,會放棄過去30年積累的巨額財富和權力集中嗎?我們是財閥而不是民主政體。” 有對美國自身品格的質疑:比如傲慢,“我們正在因毫無緣由的驕傲和傲慢窒息。不僅僅是在中國,包括在全世界,我們作為一個群體被視為自私、不誠實、不尊重、不值得信任的吹牛者。我們的品格比我們的基礎設施崩潰得更快。” 比如反智,“相比其他工業化國家,美國的人口素質相對較低……很大一部分美國人也是反知識份子……這樣是不會‘贏得未來’的”。 比如無知,“美國人的部落意識和無知令人震驚。我們是愚蠢的……我們社會的很大一部分人似乎陶醉於他們的無知。” 有的歸結於美國濫用霸權與道德偽善:“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嚴重濫用其在世界上的權力。沒有哪個國家像美國那樣暴力,破壞國際法,並表現出虛偽。美國談論新疆人權,但是否可解釋為何資助和慫恿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這條留言還直接反駁弗裡德曼關於美國“道德”的斷言,“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道德,一直是由美國掠奪他國財富和資源的能力來定義的。” “弗裡德曼沒有指出美國不再有道德的權威,當員警殘殺少數族裔,有著最多的囚犯,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人均上,外部世界已經不再相信美國了。”另一名網友也持相同觀點。 有的還追溯到“嬰兒潮一代”文化。一名網友寫道,1979年,克里斯多夫•拉什(Christopher Lasch)預言,“嬰兒潮一代”的“自我一代”將毀滅美國,將美國轉變為一種“自戀文化”,而中國總是以成年人的專注和能力在嚴肅行事。 有的則將中國哪裡做對了來“點醒”美國哪裡做錯了:“中國人不是考慮眼前利益,他們不是思考一年後的事情,而是50年甚至更長久……中國人做事基於事實和現實,我們為了政治目的否認事實,為了利潤創造了現實……中國人耗費鉅資為未來創建基礎設施,我們依賴市場只為今日攫取最大的利潤但無人關心明天……這就是為何他們不尊重我們。” 正如有美國網友一言以蔽,“中國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自己才是問題。” 建議美國做好兩件事 針對弗裡德曼提出的重啟成功秘訣,也有網友給美國提出自己的建議和忠告。 一名加拿大網友建議美國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不要再去貶低共產黨,共產主義成為一個無意義的咒語,中國政府是為中國人服務的。第二件事是不要再搞霸權,中國不是美國衰落的替罪羊。美國很久以前就失去世界領導角色,但這不是不光彩的事情,而是世界人口和經濟發生轉移的結果。 “在合作競爭的精神下,美國和中國都有發展經濟的空間,但美國正在進行的遏制中國野心的計畫將會失敗並導致災難。”這名網友說。 還有人認為,美國衰落中國興起是不隨意志轉移的歷史趨勢,美國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一條留言寫道:“美國在過去幾十年的主導地位是拜歐洲自相殘殺的戰爭和亞洲的欠發達所賜。但這是暫時的,亞洲正在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要習慣這一想法。” “世界需要一種新的力量平衡。”還有網友寫道,西方大國只是權力的一極,而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可以有不同選擇,其他大國的崛起將成為力量平衡的一種方式。 不過,也有人並不認同文章“黑”美國以及提出的解決之道。 有人認為“美國一直是一個混亂的馬戲團,這才是真正的自治”;有人則表示弗裡德曼沒有抓住問題本質,“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幫助中國成為一個經濟巨人。我們盲目地將生產外包到中國,使我們成為中國產品的主要市場……美國人(以及一般西方人)首先要做的是,限制消費主義生活方式,以及對中國製造產品的依賴。蘋果等美國公司應該把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這才應該是西方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向。”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請看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胸懷大志! 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事❗️ 法國總統內部講話,世界為之震驚❗️ 聞政視訊 1周前(C.lms轉)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國戎(ID:xuu5336)
 近日,內部會議上,馬克龍對現今的國際局勢進行總體分析: 他發出嘆息:“西方霸權已近末日!”  如何看待今日世界權勢大轉移? 馬克龍的閉門演講極具含金量‼️ 馬克龍:  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座的使節們比我更瞭解這個世界。  是的,國際秩序正在被一種全新的方式給顛覆,而且我敢肯定的說,這是我們歷史上經歷的一次重大顛覆,它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具有深遠影響。  它是一次國際秩序的轉型,一次地緣政治的整合,更是一次戰略重組。  是的,我必須承認,西方霸權或許已近終結。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自18世紀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這是一個源自18世紀受到啟蒙運動啟發的法國。  這是一個源自19世紀受到工業革命引領的英國。  這是一個源自20世紀受到兩次大戰崛起的美國。  法國、英國、美國,讓西方偉大300年。  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    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  但事情正在起變化。
 有些危機來自於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於新興國家的挑戰。  在西方國家內部,美國在面對危機中的多次選擇錯誤,都深深動搖著我們的霸權。  注意,這不只是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的,早在特朗普之前,美國的其他總統也作出了其他錯誤選擇,克林頓的對中政策,小布什的戰爭政策,奧巴馬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及量化寬鬆政策。  這些美國領袖的錯誤政策,全都是動搖西方霸權的根本錯誤,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又極大的低估了新興大國的崛起。  低估這些新興大國的崛起,不是這兩年才開始的,而是早在十年或二十年前。   我們打從一開始,就低估了他們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和俄羅斯在不同的領導方式下,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印度也在快速崛起為經濟大國,同時他也在成為政治大國,中國,俄羅斯,印度,這幾個國家對比美國,法國和英國。  我們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政治想象力,都要遠比今天的西方人強,他們在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後,開始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哲學和文化”。  他們不再迷信西方的政治,而是開始追尋自己的“國家文化”。這和民主不民主無關,印度是民主國家,他也同樣在這麼做,尋找屬於自己的“國家文化”。  當這些新興國家找到了自己的國家文化,並且開始堅信它時,他們就會逐漸擺脫西方霸權過去灌輸給他們的“哲學文化”。  而這,正是西方霸權終結的開始。  西方霸權的終結,不在於經濟衰落,不在於軍事衰落,而在於文化衰落。    當你的價值觀無法再對新興國家輸出時,那就是你衰落的開始。  我認為目前這些新興國家的政治想象力,是高於我們的。  政治想象力很重要,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內涵,能夠引出更多的政治靈感。  在政治上我們能不能做的更大膽點,新興國家的政治想象力,遠超過今天的歐洲人,這一切都深深震撼了我。  中國已經讓7億人口脫貧,未來還將有更多人擺脫貧困,但在法國,市場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了收入不平等現象。  過去一年中產階級的憤怒,讓法國的政治秩序發生了極深刻的變化,從19世紀以來,法國人的生活就在一種平衡中。  個人自由,民主制度,富裕的中產階級,這三者是平衡法國的政治的三腳架,但是當中產階級不再是我們國家的基石時,當中產階級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危機就誕生了。    他們就會對民主與市場制度產生根本的懷疑,這樣的制度還能讓我獲得更好的生活嗎?  他們有權利這麼懷疑,並且也有權利加入到激進的政治運動中去。  在英國,政治體制的淪陷更為明顯。  英國脫歐的響亮口號,Take back control(奪回控制權)說明了一切。  民眾認為,自己的命運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奪回控制權”。  而“奪回控制權”的直接方式,就是脫歐,他們厭惡了歐盟,厭惡了老套的政治,他們想要更富有政治想象力的事情出現。  歸根結底,是過去的政治制度無法讓英國人獲利,甚至讓他們活得越來越糟,但上層的政治領導者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於是,他們失敗了。  至於美國,美國人雖然同屬西方陣營,但他們一直與歐洲有著不同的人道主義標準(暗示宗教)。    美國人對氣候問題,對平等,對社會的平衡敏感性,和歐洲並不是以相同方式存在的(暗示美國貧富差距比歐洲大得多)。  美國文明與歐洲文明存在著明顯差距,即使美歐深深結盟,但我們的差異一直存在。  特朗普的上臺,只不過是將原本的差異,放大化了。  我必須強調,歐洲與美國不同。  歐洲的文明計劃,當然不能由匈牙利的天主教徒,或者俄羅斯的東正教徒來決定,但歐洲長時間的跟隨美國,將俄羅斯從歐洲大陸驅逐出去,這樣的政策,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美國需要讓“俄歐對立”,但歐洲需要嗎?    歐洲配合美國,驅逐俄羅斯,這可能是歐洲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錯誤。  驅逐俄羅斯的結果,就是普京別無選擇的必須去擁抱中國,而這正好給了中國與俄羅斯抱團取暖的機會。  讓我們的一個競爭對手,與另一個對手相結合,形成一個巨大麻煩,這就是美國人的做法。  如果歐洲不驅逐俄羅斯,俄羅斯的政策也絕不會那麼反西方。那如今在地緣政治上,給與東方大國的幫助,也就不可能那麼多。  但歐洲的問題,在於軍隊。  因為北約的存在,歐洲想要再組建一支歐洲軍就變得非常困難,而只要“歐洲軍”一天不存在,歐洲就一天要受到美國的政治指令操控。    可悲的是,當我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談到這些時,我們都是悲觀的,目前的歐洲,沒有人擁有這種能力去組建一支歐洲軍,更沒有人對這項重大的戰略性政策,給與投資。  但歐洲軍是制衡美國的關鍵點,沒有歐洲軍,歐洲就沒有真正的獨立性可言。  是的,美國是盟友,是我們長期的盟友,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長期綁架著我們的盟友。    法國是一個強大的外交大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是歐盟的心臟。
 讓俄羅斯脫離歐洲,或許是一個絕對深遠的戰略錯誤。  法國如果無法將俄羅斯拉回歐洲,那也不願再繼續參與,加劇緊張局勢與孤立俄羅斯的政策。  目前俄羅斯與那個東方大國,雙方都沒有要結盟的興趣,但沒人敢肯定,倘若西方世界再步步緊逼的話。  中俄還會不會如此肯定的說,我們不會結盟。  我們朋友的敵人,就一定是我們的敵人嗎?  俄羅斯是美國的敵人,那他一定是歐洲的敵人嗎?  我們需要建立歐洲自己的新的信任與安全架構,因為如果我們不能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那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    美國人說,這個在武器裝備上進行大量投資的國家,這個人口結構不斷下降惡化,這個不斷老齡化的國家。    美國人問我,我們該害怕這個國家嗎?我們該和這樣一個國家和解嗎?    我反問美國人,把俄羅斯與加拿大的位置互換一下怎麼樣呢?  除了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動盪外,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第三個大動盪,無疑就是技術革命動盪。    大數據互聯網,社交媒體,人工智能,在大智能於全球化中鋪開時,信息技術的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智能全球化所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情感、暴力、甚至仇恨的全球化。  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人類學變化,也為我們創造了全新的空間,一個需要人類去重新審視和制定規則的空間。    這是一個目前全球都不曾觸碰的新技術規則空間,也是一個所有人都該認同與參與的,互聯網國際秩序規則。  但在這套新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之前,新技術革命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失衡,更是人類學上的階級矛盾與意識形態矛盾。  最終,它會給我們引以為豪的民主帶來沉重的撕裂與不穩定性。    在座的使節們都能看到,經濟動盪,地緣政治動盪,信息技術動盪,民主的動盪。  所有這些動盪都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該做什麼呢?  我們現在需要如何做?我們是繼續當觀眾,當個評論員,還是去承擔我們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都失去了政治想象力,讓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習慣來主導我們的策略,那我們……  一個共和國總統,一位部長,一位外交官,一個士兵,在這房間裡的每個人都繼續照過去的方法做下去的話。  那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肯定會“失去控制”。  而“失去控制”後,等待我們的,就是消失。  文明逐漸消失,歐洲逐漸消失,西方霸權的時刻也會一同消失。    最終,世界將圍繞兩個極點運轉:即美國和中國,歐洲將必須在這兩個統治者之間做出選擇。  歐洲,將完全失去掌控權,因此我至今只相信一件事,就是勇敢——敢於突破和冒險的政治策略。  這種不同於以往老歐洲的政治策略,會導致現在的很多事情失敗,而且國內也有大量的評論員,批評家說它不會成功。  但致命的不是評論和批評,而是失去“勇敢的心”與“充滿想象力的思維”,並且我認為,唯有去嘗試一些勇敢的,富有想象力的政治,才是深刻體現法國國家精神的最佳方法。  只有法國,能重新樹立深刻的歐洲文明;只有法國,能從歐洲戰略和國際政治的高度,去考慮歐洲的存亡問題。  法國精神,是一種頑強的抵抗精神,是對與眾不同的世界追求的精神。抗拒精神絕不會屈服於事務的必然性與適應性  這種貫徹於法國人靈魂的不凡精神,塑造了唯有法國,才能改變歐洲漸漸被“兩極”吞噬的歷史趨勢。    接下來法國將有幾個重要的議程方向,第一是“歐亞議程”。  法國將促進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與歐洲聯通戰略的更好融合,但是該融合必須在尊重我們的主權和規則上進行。  十年前我們在歐亞融合上犯了一些錯誤,歐洲在處理那場重大的金融危機時,為了求得援助,而被迫開展了私有化,來降低歐洲的部分主權。  從南方的意大利到北方的英國,但我們不會去責怪聰明的中國人,我們只能怪自己蠢。    另外在面對中國崛起時,法國還必須和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起“法國戰略”。  這是對於法國歡迎中國絲綢之路戰略的一個“補充”。    我們在一個地方幫助了對手,那我們就必須在其他地方制衡它一下,這是政治的一貫玩法。  法國必須在印太地區建立“法國影響力”,去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勢力崛起,畢竟法國在該地區擁有百萬居民,更有近一萬名戰士。  法國要成為該海域的主要海上力量之一。  法國第二項重要議程是——優先建立歐洲主權。   我已經與很多人聊過,歐洲主權絕不是一個空洞的詞,但我們早已犯了將主權的話語權留給民族主義者的錯誤。  民族主義者絕不代表我們的主權,主權是一個好詞,他代表我們民主的核心。但如果政府失去對一切的控制,那主權也將一無所有。  所以民族主義者有權發表他們的聲音,但他們絕不代表歐洲主權。  幾十年來,歐洲已經建成了一個強大,友好的市場,但同時我們也是最開放,和最幼稚的市場。  而且我們在討論歐洲主權時也必須非常深入的包括英國,無論英國脫歐最後結果如何,歐洲主權都包括英國。  歐洲主權另一個方向,是國防,關於歐洲防務問題,自1950年代以來就沒有任何進展,它甚至是被禁止討論的。  但是時候建立一個擁有更多國防主權,依靠歐洲基金和歐洲軍隊的倡議。  我認為目前正是商談“歐洲國防主權”,幾十年來的最佳時機,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使節,多加努力。  歐洲主權的另一個側重點,是歐洲對於邊界的思考,這問題也將引申到對於人口和移民的話題。  歐洲自2015年以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危機,我們必須摒棄關於難民的緊急管理制度,從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才登陸機制。  我們更應該與國際移民組織合作,恢復我們在巴黎所做的移民過濾工作。    最後是關於經濟和金融主權的部分。  我們現在正積極的談論伊朗,繼續捍衛我們主張的伊朗議程。  但美元存在其“特殊性”,即使我們決定保護伊朗,但我們的公司要前進,也要依賴美元。
 注意,我並不是說我們必須和美元作鬥爭,而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歐元主權”。  但這個過程實在太慢了,我們進展的太慢了!  而且在建立數字貨幣主權上,歐洲也需要重新思量,因為數字貨幣,也必將影響未來的經濟主權。  重建歐洲的主權,經濟主權,國防主權,邊界主權,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加強歐洲的一體化而不受外界其他國家的干擾。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擁有強大而一致的外交,在目前西方霸權受到挑戰的時刻,我們更應發揮各自的政治想象力。  掌控歐洲人自己的命運,將控制權還給我們的人民。  在外交上我依靠你們發揮重要作用,我不勝感激的提出這些要求。    我將永遠在你們身邊,以讓法國成為引領一系列重要政治問題的核心。  使得我們的使節在世界各地都有強大的代表實力,來捍衛我們的國家利益,超越我們的國家利益,讓我們的價值傳遍世界。  我謝謝你們!  共和國萬歲,法蘭西萬歲!   ——伊曼紐爾.馬克龍   這篇文章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看看。希望大家能看到這篇文章分享給親朋好友看看,能幫助到更多人哦。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法國總統馬克洪講話展現睿智 【園丁按】 《財經會議資訊 》5月5日刊載〈法國總統內部講話流出,西方世界一片譁然!〉這篇講話內容紮實豐富,充分表現他對世局的深刻瞭解,和法國人特有的自負和自信,這種人格特質,是當前臺灣的政治人物中所欠缺的,他說「在面對中國崛起時,法國還必須和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起“法國戰略”。這是對於法國歡迎中國絲綢之路戰略的一個“補充”。」此語的確是智者之語。抱美國大腿以苟全,是台灣執政者唯一的生存策略,殊不知美國早被馬克洪看扁了,全文如下: 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座的使節們比我更瞭解這個世界。 是的,國際秩序正在被一種全新的方式給顛覆,而且我敢肯定的說,這是我們歷史上經歷的一次重大顛覆,它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具有深遠影響。 它是一次國際秩序的轉型,一次地緣政治的整合,更是一次戰略重組。 是的,我必須承認,西方霸權或許已近終結。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自18世紀以來,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這是一個源自18世紀受到啟蒙運動啟發的法國。 這是一個源自19世紀受到工業革命引領的英國。 這是一個源自20世紀受到兩次大戰崛起的美國。 法國、英國、美國,讓西方偉大300年。 法國是文化,英國是工業,美國是戰爭。 我們習慣了這種偉大,它讓我們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掌控著絕對的支配權。但事情正在起變化。 有些危機來自於我們西方國家自身的錯誤,而有些,則來自於新興國家的挑戰。 在西方國家內部,美國在面對危機中的多次選擇錯誤,都深深動搖著我們的霸權。 注意,這不只是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的,早在特朗普之前,美國的其他總統也作出了其他錯誤選擇,克林頓的對中政策,小布希的戰爭政策,奧巴馬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及量化寬鬆政策。 這些美國領袖的錯誤政策,全都是動搖西方霸權的根本錯誤,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又極大的低估了新興大國的崛起。 低估這些新興大國的崛起,不是這兩年才開始的,而是早在十年或二十年前。 我們打從一開始,就低估了他們。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和俄羅斯在不同的領導方式下,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印度也在快速崛起為經濟大國,同時他也在成為政治大國,中國,俄羅斯,印度,這幾個國家對比美國,法國和英國。 我們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政治想像力,都要遠比今天的西方人強,他們在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後,開始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哲學和文化”。 他們不再迷信西方的政治,而是開始追尋自己的“國家文化”。這和民主不民主無關,印度是民主國家,他也同樣在這麼做,尋找屬於自己的“國家文化”。 當這些新興國家找到了自己的國家文化,並且開始堅信它時,他們就會逐漸擺脫西方霸權過去灌輸給他們的“哲學文化”。 而這,正是西方霸權終結的開始。 西方霸權的終結,不在於經濟衰落,不在於軍事衰落,而在於文化衰落。 當你的價值觀無法再對新興國家輸出時,那就是你衰落的開始。 我認為目前這些新興國家的政治想像力,是高於我們的。 政治想像力很重要,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內涵,能夠引出更多的政治靈感。 在政治上我們能不能做的更大膽點,新興國家的政治想像力,遠超過今天的歐洲人,這一切都深深震撼了我。 中國已經讓7億人口脫貧,未來還將有更多人擺脫貧困,但在法國,市場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了收入不平等現象。 過去一年中產階級的憤怒,讓法國的政治秩序發生了極深刻的變化,從19世紀以來,法國人的生活就在一種平衡中。 個人自由,民主制度,富裕的中產階級,這三者是平衡法國的政治的三腳架,但是當中產階級不再是我們國家的基石時,當中產階級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危機就誕生了。 他們就會對民主與市場制度產生根本的懷疑,這樣的制度還能讓我獲得更好的生活嗎? 他們有權利這麼懷疑,並且也有權利加入到激進的政治運動中去。 在英國,政治體制的淪陷更為明顯。 英國脫歐的響亮口號,Take back control(奪回控制權)說明了一切。 民眾認為,自己的命運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奪回控制權”。 而“奪回控制權”的直接方式,就是脫歐,他們厭惡了歐盟,厭惡了老套的政治,他們想要更富有政治想像力的事情出現。 歸根結底,是過去的政治制度無法讓英國人獲利,甚至讓他們活得越來越糟,但上層的政治領導者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於是,他們失敗了。 至於美國,美國人雖然同屬西方陣營,但他們一直與歐洲有著不同的人道主義標準(暗示宗教)。 美國人對氣候問題,對平等,對社會的平衡敏感性,和歐洲並不是以相同方式存在的(暗示美國貧富差距比歐洲大得多)。 美國文明與歐洲文明存在著明顯差距,即使美歐深深結盟,但我們的差異一直存在。 特朗普的上臺,只不過是將原本的差異,放大化了。 我必須強調,歐洲與美國不同。 歐洲的文明計畫,當然不能由匈牙利的天主教徒,或者俄羅斯的東正教徒來決定,但歐洲長時間的跟隨美國,將俄羅斯從歐洲大陸驅逐出去,這樣的政策,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美國需要讓“俄歐對立”,但歐洲需要嗎? 歐洲配合美國,驅逐俄羅斯,這可能是歐洲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錯誤。 驅逐俄羅斯的結果,就是普京別無選擇的必須去擁抱中國,而這正好給了中國與俄羅斯抱團取暖的機會。 讓我們的一個競爭對手,與另一個對手相結合,形成一個巨大麻煩,這就是美國人的做法。 如果歐洲不驅逐俄羅斯,俄羅斯的政策也絕不會那麼反西方。那如今在地緣政治上,給與東方大國的幫助,也就不可能那麼多。 但歐洲的問題,在於軍隊。 因為北約的存在,歐洲想要再組建一支歐洲軍就變得非常困難,而只要“歐洲軍”一天不存在,歐洲就一天要受到美國的政治指令操控。 可悲的是,當我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談到這些時,我們都是悲觀的,目前的歐洲,沒有人擁有這種能力去組建一支歐洲軍,更沒有人對這項重大的戰略性政策,給與投資。 但歐洲軍是制衡美國的關鍵點,沒有歐洲軍,歐洲就沒有真正的獨立性可言。 是的,美國是盟友,是我們長期的盟友,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長期綁架著我們的盟友。 法國是一個強大的外交大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是歐盟的心臟。 讓俄羅斯脫離歐洲,或許是一個絕對深遠的戰略錯誤。 法國如果無法將俄羅斯拉回歐洲,那也不願再繼續參與,加劇緊張局勢與孤立俄羅斯的政策。 目前俄羅斯與那個東方大國,雙方都沒有要結盟的興趣,但沒人敢肯定,倘若西方世界再步步緊逼的話。 中俄還會不會如此肯定的說,我們不會結盟。 我們朋友的敵人,就一定是我們的敵人嗎? 俄羅斯是美國的敵人,那他一定是歐洲的敵人嗎? 我們需要建立歐洲自己的新的信任與安全架構,因為如果我們不能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那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 美國人說,這個在武器裝備上進行大量投資的國家,這個人口結構不斷下降惡化,這個不斷老齡化的國家。 美國人問我,我們該害怕這個國家嗎?我們該和這樣一個國家和解嗎? 我反問美國人,把俄羅斯與加拿大的位置互換一下怎麼樣呢? 除了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動盪外,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第三個大動盪,無疑就是技術革命動盪。 大資料互聯網,社交媒體,人工智慧,在大智慧於全球化中鋪開時,資訊技術的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智慧全球化所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情感、暴力、甚至仇恨的全球化。 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人類學變化,也為我們創造了全新的空間,一個需要人類去重新審視和制定規則的空間。 這是一個目前全球都不曾觸碰的新技術規則空間,也是一個所有人都該認同與參與的,互聯網國際秩序規則。 但在這套新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之前,新技術革命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失衡,更是人類學上的階級矛盾與意識形態矛盾。 最終,它會給我們引以為豪的民主帶來沉重的撕裂與不穩定性。 在座的使節們都能看到,經濟動盪,地緣政治動盪,資訊技術動盪,民主的動盪。 所有這些動盪都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該做什麼呢? 我們現在需要如何做?我們是繼續當觀眾,當個評論員,還是去承擔我們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都失去了政治想像力,讓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習慣來主導我們的策略,那我們…… 一個共和國總統,一位部長,一位外交官,一個士兵,在這房間裡的每個人都繼續照過去的方法做下去的話。 那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肯定會“失去控制”。 而“失去控制”後,等待我們的,就是消失。 文明逐漸消失,歐洲逐漸消失,西方霸權的時刻也會一同消失。 最終,世界將圍繞兩個極點運轉:即美國和中國,歐洲將必須在這兩個統治者之間做出選擇。 歐洲,將完全失去掌控權,因此我至今只相信一件事,就是勇敢——敢於突破和冒險的政治策略。 這種不同於以往老歐洲的政治策略,會導致現在的很多事情失敗,而且國內也有大量的評論員,批評家說它不會成功。 但致命的不是評論和批評,而是失去“勇敢的心”與“充滿想像力的思維”,並且我認為,唯有去嘗試一些勇敢的,富有想像力的政治,才是深刻體現法國國家精神的最佳方法。 只有法國,能重新樹立深刻的歐洲文明;只有法國,能從歐洲戰略和國際政治的高度,去考慮歐洲的存亡問題。 法國精神,是一種頑強的抵抗精神,是對與眾不同的世界追求的精神。抗拒精神絕不會屈服於事務的必然性與適應性 這種貫徹於法國人靈魂的不凡精神,塑造了唯有法國,才能改變歐洲漸漸被“兩極”吞噬的歷史趨勢。 接下來法國將有幾個重要的議程方向,第一是“歐亞議程”。 法國將促進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與歐洲聯通戰略的更好融合,但是該融合必須在尊重我們的主權和規則上進行。 十年前我們在歐亞融合上犯了一些錯誤,歐洲在處理那場重大的金融危機時,為了求得援助,而被迫開展了私有化,來降低歐洲的部分主權。 從南方的義大利到北方的英國,但我們不會去責怪聰明的中國人,我們只能怪自己蠢。 另外在面對中國崛起時,法國還必須和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起“法國戰略”。這是對於法國歡迎中國絲綢之路戰略的一個“補充”。 我們在一個地方幫助了對手,那我們就必須在其他地方制衡它一下,這是政治的一貫玩法。法國必須在印太地區建立“法國影響力”,去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勢力崛起,畢竟法國在該地區擁有百萬居民,更有近一萬名戰士。法國要成為該海域的主要海上力量之一。 我已經與很多人聊過,歐洲主權絕不是一個空洞的詞,但我們早已犯了將主權的話語權留給民族主義者的錯誤。 民族主義者絕不代表我們的主權,主權是一個好詞,他代表我們民主的核心。但如果政府失去對一切的控制,那主權也將一無所有。 所以民族主義者有權發表他們的聲音,但他們絕不代表歐洲主權。 幾十年來,歐洲已經建成了一個強大,友好的市場,但同時我們也是最開放,和最幼稚的市場。 而且我們在討論歐洲主權時也必須非常深入的包括英國,無論英國脫歐最後結果如何,歐洲主權都包括英國。 歐洲主權另一個方向,是國防,關於歐洲防務問題,自1950年代以來就沒有任何進展,它甚至是被禁止討論的。 但是時候建立一個擁有更多國防主權,依靠歐洲基金和歐洲軍隊的倡議。 我認為目前正是商談“歐洲國防主權”,幾十年來的最佳時機,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使節,多加努力。 歐洲主權的另一個側重點,是歐洲對於邊界的思考,這問題也將引申到對於人口和移民的話題。 歐洲自2015年以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危機,我們必須摒棄關於難民的緊急管理制度,從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才登陸機制。 我們更應該與國際移民組織合作,恢復我們在巴黎所做的移民過濾工作。 最後是關於經濟和金融主權的部分。 我們現在正積極的談論伊朗,繼續捍衛我們主張的伊朗議程。 但美元存在其“特殊性”,即使我們決定保護伊朗,但我們的公司要前進,也要依賴美元。 注意,我並不是說我們必須和美元作鬥爭,而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歐元主權”。 但這個過程實在太慢了,我們進展的太慢了! 而且在建立數位貨幣主權上,歐洲也需要重新思量,因為數位貨幣,也必將影響未來的經濟主權。 重建歐洲的主權,經濟主權,國防主權,邊界主權,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加強歐洲的一體化而不受外界其他國家的干擾。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擁有強大而一致的外交,在目前西方霸權受到挑戰的時刻,我們更應發揮各自的政治想像力。 掌控歐洲人自己的命運,將控制權還給我們的人民。 在外交上我依靠你們發揮重要作用,我不勝感激的提出這些要求。 我將永遠在你們身邊,以讓法國成為引領一系列重要政治問題的核心。 使得我們的使節在世界各地都有強大的代表實力,來捍衛我們的國家利益,超越我們的國家利益,讓我們的價值傳遍世界。 我謝謝你們!
    2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轉載 驚心動魄的金融圍獵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大眾的目光主要聚焦在戰事進展上,其實,在這場戰場背後的金融圍獵才更加驚心動魄。 第一個出場的主角是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 這是一家總部位於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的金融機構。該銀行擁有2500萬私人客戶(以俄羅斯客戶為主)、130萬商業客戶以及大約19000間分支機構,在俄羅斯私人和商業金融領域均處於領先地位,為東歐地區最大的商業銀行。 2021年,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收入432億美元,淨利潤為105億美元,總資產為4872億美元,在英國上市,戰爭爆發之前市值大致是在1100億美元左右。 應該說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是一家經營良好、現金流也很充沛的優質銀行。 所以,德意志交易所旗下Qontigo指數將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作為成分股納入指數。因為這個原因,歐洲很多金融基金都多多少少配置了這家銀行的股票。 在俄烏戰爭前,大致有273000家機構與個人投資者持有約39.75%的股票,其餘60.25%股份是俄羅斯央行持有。 但是,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股價開始暴跌,從最高點21.63元/股到3月2日跌到只剩0.045元/股,市值從1100億美元跌到只剩2.43億美元,也就是只剩點骨頭渣了。 問題是這種暴跌是很不正常的,畢竟不管怎麼樣,這家銀行在過去每年都有上百億美元利潤,淨資產也有700億美元。 即使這家銀行明天破產,將資產拆散了出售,怎麼也能值幾百億美元,怎麼可能市值只有2.43億美元呢? 資本市場對其嚴重低估的邏輯是什麼呢? 我找境外做投資的朋友問了一下,原來是因為歐美制裁的原因,所有持有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股票的機構都得到英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通知,必須在限定時期清空這只股票,多少錢都必須賣,否則限定時間到期,券商也會強行幫你賣出! 這就是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股價暴跌只剩點骨頭渣的原因。 現在問題來了,正所謂有賣就有買,既然所有金融機構都被要求必須限時清空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股票,那麼又是誰能在這個時候不受限制買入呢? 這個問題當時誰也不知道,反正我問了一下,普通投資者是肯定買不到的!也就是說,有一批神秘的金融機構,可以不受歐美制裁令的限制,按照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淨資產打0.02折的價格悄悄買下了這家銀行近40%的股權! 直到3月5日,我看到彭博社一篇報道,上述問題才真相大白,彭博社報道標題是這樣——華爾街已經向俄羅斯廉價的公司股權猛撲過去! 報道截圖就不貼出來了,大致內容我引用一下核心主題—— 「隨著美國及其盟友加強對俄羅斯制裁,並且遏制投資者對其資產的需求,部分華爾街公司開始買入俄羅斯股票」。 所以,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股價暴跌就是一場精心組織的金融圍獵。 一方面,歐美國家發佈制裁令要求投資者必須在限定時期清空該公司股票,造成該公司股價暴跌;另一方面,擁有不受制裁令限制特權的華爾街金融資本卻悄悄以極端廉價的價格買入這些被投資者不顧一切拋售的股票。 一個年盈利100億美元,淨資產700億美元,客戶覆蓋俄羅斯10%以上人群的的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被華爾街以9700萬美元的價格買走了40%! 同樣事件假如發生在中國是啥概念? 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是工商銀行,目前市值大致是16800億人民幣,每年盈利大致是2500億人民幣,假如因為某場戰爭,因為歐美金融資本的巧取豪奪的圍獵,我們的工商銀行被外資以37.11億人民幣價格買走了! 這點投資,工行一周盈利就回來了。 3月4日,美國副國務卿公開宣佈,如果俄羅斯從烏克蘭停火撤軍,那麼西方將取消所有因為俄烏戰爭增加的制裁。 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的發生了,那麼這些在歐美資本市場暴跌的俄羅斯企業股價就會很快恢復到原來的市值,現在抄底的華爾街資金,光是在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投資就將獲得近500倍金額高達1000億美元的盈利! 真是比搶錢還來得快的金融圍獵啊! 那麼,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只是個案嗎? 不是。 這一輪金融圍獵是針對所有俄羅斯在境外上市企業的。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後,因為西方國家的制裁,資金與技術都很難進入俄羅斯。沒辦法,俄羅斯只能將自己最優秀的企業放到境外去上市,包括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佔有俄羅斯90%以上的天然氣開採份額),最大的化肥公司…… 現在無一例外受到華爾街金融資本的圍獵,企業市值都只剩一點骨頭渣。 最大的化肥公司市值從百億美元跌到只剩千萬美元,把企業設備拆出來賣掉也不止這點錢; 最大的天然氣公司市值從455億美元跌到只剩2億美元,把企業天然氣開採設備拆了賣也不止這點錢; 俄羅斯最大鋼鐵公司市值從160億美元跌到只剩不到2億美元…… 估計這一輪金融圍獵,全球投資俄羅斯境外上市公司的機構(以歐洲金融機構為主)損失在幾千億美元以上,而能夠以骨頭渣價格抄底這些俄羅斯上市公司股票的卻只是少數華爾街金融資本…… 回頭來看,前期美國拼命拱火俄烏局勢,在戰爭前期陸續給烏克蘭提供近10億美元的軍火援助,與金融市場圍獵收入高達幾千億美元相比,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現在大家明白為什麼每一次全球重大危機,總是大多數人損失慘重,而少數寡頭財富卻能急劇增加,靠的就是趁火打劫,不過這一次華爾街的吃相還是太難看了一點。 以上對境外俄羅斯企業的圍獵只是毛毛雨,華爾街金融資本還有更狠的算計。 2 更險惡的用心 最近歐美聯手將俄羅斯大部分銀行都踢出了SWIFT系統,同時也給自己留了一個後門——這個後門就是做資源進出口貿易(主要是針對歐美國家)的俄羅斯銀行還留在SWIFT系統。 留後門的理由看起來也是冠冕堂皇的。 假如歐美全面禁止俄羅斯資源出口,那麼會導致油價暴漲,進而推高歐美國家已經很高的通脹指數,所以目前歐美國家還必須在SWIFT系統中給少數俄羅斯銀行留一個後門。 但是,問題真是這樣簡單嗎? 恐怕未必! 站在金融圍獵層面,這種故意給俄羅斯能源出口開一個後門的方式潛藏著險惡的用心。 為什麼? 現在俄羅斯是啥情況? 首先是盧布匯率暴跌,目前盧布對全球主要貨幣(美元、人民幣)匯率基本腰斬。 以美元為例,戰爭前,1美元大致可以兌換60盧布,現在呢?可以兌換120盧布,也就是現在如果能將美元帶進俄羅斯,買啥東西都是打五折。 這還沒完。 因為盧布匯率腰斬,必然導致進口成本翻倍,俄羅斯除了能產糧食與能源,工業能力很差,基本工業品都要進口,現在進口成本翻倍,那麼必然會導致惡性通脹。 所以俄羅斯央行為了應對惡劣的通脹形勢不得不採取極端的貨幣政策——存款利率一下子提高到20%。 存款利率20%啊!貸款利率至少也要往23%左右向上跑,這麼高的利率,沒有幾家企業能扛得住。企業破產就要找接盤俠,現在俄羅斯盧布匯率一副一瀉千里的樣子,哪家企業破產還願意接受盧布支付? 那麼現在全球主要貨幣最堅挺是哪個? 一個是美元,一個是人民幣,歐元英鎊匯率都有點跌跌不休的樣子(但是與盧布相比還是好得多)。 可惜,因為俄羅斯主要銀行都被踢出了SWIFT系統,人民幣很難進入俄羅斯,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美元,現在美元在俄羅斯就是最受歡迎的硬通貨。 那麼,美元能進入俄羅斯嗎? 能! 因為美國給自己進口俄羅斯能源留著一個後門,這基本就是外幣進入俄羅斯合法的唯一通道! 理論上,這個後門只能是採購俄羅斯能源,也就是俄羅斯賣出能源,然後收取歐美的貨幣(美元、英鎊、歐元)。 但是,歐美是這個後門非常強勢的控制者,所以有100種辦法向俄羅斯輸出更多的貨幣。 這些更多貨幣進入俄羅斯之後會幹什麼? 當然就是趁著俄羅斯盧布匯率暴跌、企業大批破產的時候抄底收購俄羅斯優質資產,具體折價幅度參考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案例。 因為能拿出美元、英鎊、歐元等硬通貨來收購的買主就那麼幾個,你不賣,大把人排著隊要賣。 那麼俄羅斯政府能夠干預這種趁火打劫行為嗎? 很難。 現在俄羅斯盧布匯率暴跌,要穩定盧布匯率俄羅斯就急需外匯,而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又被歐美國家凍結了一半以上。 俄羅斯太缺外匯了,以至於普京都簽署命令禁止俄羅斯公民攜帶1萬美元以上外匯出境。 按:其實俄羅斯在開戰之前對於西方國家可能的制裁也是有所準備的。包括央行外匯儲備去美元化,提高人民幣儲備份額,提高黃金份額,甚至還儲備了120億美元的現金。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俄羅斯繞不開的障礙,這就是進出口貿易的外匯結算問題。 俄羅斯能源出口主要就是歐美國家,中國份額還不算大,事實上也只有發達國家才能大量購買能源。 同時俄羅斯還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大量工業產品,這就迫使俄羅斯央行必須在歐美國家開設賬戶,儲備一定的外匯進行結算。 這一次沒想到歐美這麼狠,直接將俄羅斯在歐美國家銀行賬戶上的外匯儲備全凍結了,估計有3000多億美元,超過俄羅斯外匯儲備的一半以上。 因為外匯被歐美凍結一半以上,俄羅斯央行干預盧布匯率缺少彈藥,市場也看出俄羅斯央行的窘態,所以盧布匯率才會跌得這麼狠。 這麼給大家講吧,如果盧布匯率繼續暴跌,俄羅斯央行採取任何貨幣政策都沒用,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干預,俄羅斯物價肯定暴漲,老百姓吃不起飯是會上街鬧事的,俄羅斯政權能否保持穩定就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雖然明知道歐美為了能源進口故意開一個後門用心險惡,雖然明知道大量外匯從這個後門湧入就是洗劫俄羅斯優質資產,但是與社會動亂、政權穩定相比,即使這些外匯是一杯鴆酒,俄羅斯也只能閉著眼睛先喝了再說。 歐美金融資本對俄羅斯圍獵計劃就是這麼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所以,如果普京不通過烏克蘭戰爭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烏克蘭中立化、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俄羅斯未來將萬劫不復。 外部有北約兵鋒環逼邊境,內部被歐美資本掏空了家底,這個國家還能有啥前途? 現在大家明白我為什麼在過去文章里一再強調——烏克蘭戰爭拖得越久對俄羅斯就越不利,我們不談國際層面的政治軍事博弈,看看俄羅斯國內,拖得越久,俄羅斯家底就會被歐美資本掏得越多,戰事每拖一周甚至一天,俄羅斯都在失血啊! 3 全球金融市場的走向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回到全球金融市場。 全球金融市場開始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俄烏戰爭之後,全球主要貨幣表現大相徑庭。 比如,英鎊跌成了歐元,過去1英鎊大致可以兌換10元人民幣,現在只能兌換8.3元人民; 而歐元呢?跌成了美元,過去1歐元大致可以兌換8元人民幣,現在只能兌換6.8元人民幣; 美元還是美元,美元兌換其它幾乎所有貨幣都在走強,俄烏戰爭之後美元指數從96緩慢上升到98.91,呃,只有一種貨幣是例外。 這就是人民幣。 俄烏戰爭之後,人民幣是美元兌換匯率唯一走弱的貨幣。也就是說,目前全世界匯率走勢最強的是人民幣! 在這場俄烏戰爭中,人民幣竟然成為全世界資金最受歡迎的避險貨幣。 為什麼? 因為歐美國家自己壞了規矩! 它們不僅用制裁令對投資俄羅斯境外上市公司的普通金融投資者進行圍獵,並且爭先恐後去搶奪俄羅斯公民的私人財產,讓全世界資金都感到恐慌。 最近網絡上有一段不知出處的話說的特別好,這裡轉述一下: “這兩天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崩塌了,不知道是誰帶的頭,西方列強開始無差別的搶奪俄羅斯人的財產,這從根本上違反了西方市場經濟的基本價值觀。 普通公民的財產權,也就是物權法,在文明社會是高於國家主權的存在,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在全球化過程中是最深入人心的價值觀。 但是,現在西方列強像鬣狗一樣爭先恐後的去搶奪俄羅斯人的財產,這是一個文明的坍塌。 現在的問題是,基於私人財產權不可侵犯這個共識基礎的西方金融體系和市場經濟體系,在這個共識崩塌之後,還能長久麼?文明的崩塌,原來也就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這段話後面有個跟帖也很有趣,這裡也引用一下: 講個趣事: 我認識的一些富豪圈已經在討論要把他們好不容易潤出去的海外資產和美元信託再想辦法潤回國內,正在潤的那些也叫停了。 好多土豪被俄烏戰爭之後西方世界的騷操作搞毛了,對老牌發達國家「永遠中立」的銀行保險業的職業道德產生深度懷疑,擔心中美哪天發生類似衝突,海外華人財產會被沒收當美軍經費。 毛子攪了一把世界格局和西方規則的渾水,露出一些底褲,嚇壞國內土豪。看來打擊資本外逃還得靠同行反向襯托。 過去在西方國家的宣傳包裝下,大家都認為把財產放在歐美國家是最安全的。但是一場俄烏戰爭將西方國家底褲掀了個底朝天,露出歐美國家的強盜本色。 所以,現在資產配置邏輯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即使要在歐美國家配置資產,從安全的角度也一定要同時在中國配置一定數量的資產進行風險對衝,這就是人民幣匯率現在走強,未來也會長期走強的核心邏輯。 4 預案和準備 最後,我們也要對西方國家這種巧取豪奪的強盜本色保持高度警惕。中國在海外也有巨額資產,根據金燦榮老師透露的數據,目前中國中央政府在海外資產已經高達8萬億美元,民間私人與企業在海外的資產也有8萬億美元。 未來如果台海爆發戰事,我們也要做好西方強搶我國海外資產的預案。 解決辦法只有兩個。 一個是大幅度提高我國的國防力量。 海軍、空軍、戰略導彈力量還要加強,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展示出來,真理永遠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今年,我國國防開支大致增長7.1%,不僅低於名義GDP增長率(GDP增長5.5%,CPI預計3%左右,兩者合計就是8.5%),而且軍費在GDP佔比還遠遠低於2%。 要知道印度軍費開支GDP佔比都達到2.4%,現在連德國都野心勃勃提出要讓軍費開支達到GDP的2%。所以,未來中國軍費開支還要擴大,未來軍費GDP佔比最好能迅速達到2%左右。 一個是還要加強改革開放。 我們的國債份額還要大幅度擴大,把各國賣資源的錢、養老基金、產權基金等等都吸引進來,讓我們也掌握西方國家大量資本,與西方國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在你那裡有1萬億美元,你在我這裡也有1萬億美元。 屆時我們有槍桿子威懾,而且互相都抓著對手的資產,才能有效保衛我們海外資產的安全。 最後的最後,對於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數量還得要控制。 過去中資企業一窩蜂去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大致有2萬億美元市值,未來一旦與美國撕破臉,這些企業就是華爾街現成的圍獵對象。 所以,從去年開始,國家開始管控中概股去美股上市,部分涉及國家安全的企業也開始退市,這方面速度還要加快,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就是血淋淋教訓。 5 總結 寫在文章後面。 很多年前看過一部香港電影《喋血街頭》,都是大腕出演,包括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任達華等等。 其中有一個片段印象特別深刻,就是梁朝偉、李子雄與張學友塑演的三個香港小混混去越南西貢淘金,在搞到幾只手槍之後李子雄帶上張學友直接去金店搶劫。 搶劫之後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一隊軍人堵在金店門口。李子雄與張學友嚇得趕緊投降求饒,然後才發現,軍隊根本不是來維持治安的,而是來搶劫的,軍隊操縱大口徑機槍一陣突突就把金店員工屠殺乾淨,然後從容將金銀珠寶搶得乾乾淨淨。 《喋血街頭》軍隊搶劫的場面 本來應該是社會秩序維護者的軍隊,居然變成社會秩序的破壞者! 這個電影片段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在西方社會,當社會秩序的維護者發現自己統治地位已經出現嚴重危機的時候,它們不再會去維護現有秩序,而是會選擇明火執仗搶劫追求短期利益。 當下的歐美國家對普通投資者進行金融圍獵,對俄羅斯公民私有財產進行搶奪都是這個邏輯。 我們正面臨百年未見的大變局,二戰之後的雅爾塔體系正在解體,由歐美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崩塌。 毫不誇張地說,現在的世界逐漸將變成大劉描述的黑暗森林時代。 以前講人權、講規則、講私有財產保護都是大家有肉吃的時代才會講的東西,而現在就是殘酷的存量博弈的叢林社會,一旦你沒有反擊的能力,西方強盜們將扯下一切偽裝,毫不客氣對你進行赤裸裸的洗劫! 所以,現在的中國特別需要強大起來,從軍事實力到經濟實力到核武庫,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對西方強盜們強大的威懾力,否則下一個被洗劫的對象就是我們。
    20 人回報3 則回應3 年前
  • 創新 特別報導:郭台銘的最新投資讓專家們驚嘆不已,也讓大銀行感到害怕。 發佈於2023年1月19日 週四 下午01:53 autor 索宜銘 @SuoYiming 在台灣的普通民眾已經利用這個“財富漏洞”在家賺取了數百萬美元——但這是否會使郭台銘在本月底辭職? 今日最新消息 郭台銘直言不諱,他不介意對所有事情都誠實,包括他是如何賺錢的。 上週,他和哈遠儀一起出現在庶民大頭家節目中,透漏了一個“財富漏洞”,任何人可在3-4個月內變成百萬富翁。郭台銘敦促台灣的每個人在大銀行永遠關閉它之前抓住這個驚人的機會。 果然,採訪結束幾分鐘後,台灣銀行打電話要求停止播出郭台銘的採訪,但已經太晚了。 哈遠儀邀請郭台銘在節目上分享他的致富竅門,他卻拋出了個“炸彈”。 郭台銘在節目中透露了他新的賺錢竅門: 讓我成功的原因快速抓住新機遇——毫不猶豫。現在,我的頭號賺錢方式是一個名為平 台的新加密貨幣自動交易程序。這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大的一次快速積累一筆小財富的機會。我敦促大家在銀行關閉它之前看看這個。 哈远仪难以置信,这时候郭台铭拿出他的手机向观众展示他通过这个新赚钱项目赚了多少钱,现在台湾民众都在窃窃私语。 哈遠儀存入了250 美 元自己親測了這個系統。不到幾分鐘,他的利潤就超過了562.54美元了。 在郭台铭還沒來得及透露更多詳情前,這個片段就超時了,所以我們對他進行了獨家採訪,以了解更多關於這個有爭議的機會的信息。 郭台铭獨家專訪 郭台铭說:“你們可能聽說過這個叫平 台的新加密貨幣投資平 台,它正在幫助台灣、歐洲和北美的普通人一夜暴富。你可能會懷疑,因為這聽起來就好像是天上在掉餡餅,讓人難以置信。” 郭台铭: 我理解這種感覺,因為當我信任的朋友跟我說這個的時候我也是持懷疑態度。但是在我親眼所見他賺了這麼多錢後,我決心自己親自試試。 我很高興我自己試了下,因為這是我賺過金額數量最大最容易到手的錢了。我說的是每天自動到手的數万美元。這簡直是現在賺取暴利的最快方式。當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它時,它不會持續太久。或者等銀行永遠關閉它以後,這個賺錢竅門就沒了。 郭台铭繼續說:“我們正經歷經濟困難時期,這是人們一直在等待的解決方案。 在歷史上,我們從未有過如此驚人的機會,讓普通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輕鬆利用這些機會創造巨大的財富。” 郭台铭: 每個人都想暴富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做。這是一生中積累財富的機會,可以讓你過上真正想要的生活。機會不是天天有,所以不要錯過。 現在,我們的讀者可以試用這個平 台,最低初始存款僅為250 美 元。 考慮到平 台的受歡迎程度的大幅增加,這個初始最低存款可能會增加! 自己嘗試 CEX.IO 經紀人 Yuriy Mazur 的數據分析部門說道:投資者和交易員認為可以投資加密貨幣。我認為將當前時間命名為比特幣季是非常合理的。 CitiFXTechnicals全球負責人Tom Fitzpatrick表示,在CNBC獲得的一份針對花旗銀行機構客戶的報告中,這些圖表表明,到 2021年12月,比特幣可能達到318,000美元。 為什麼比特幣的價格在上漲?比特幣價格的變化反映了投資者的熱情。 與2017年相比,比特幣2022年漲勢的部分不同之處在於,機構投資者現在正在接受比特幣,這讓比特幣獲得了新的合法性,並幫助消除了投資這種加密貨幣的聲譽風險。 量子經濟的投資組合經理、創始人Mati Greenspan表示:“2017年的上漲主要是由散戶投資者推動的,而今年我們看到企業實體和機構基金經理大量湧入。” 保守派的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Stanley Druckenmiller和Paul Tudor Jones現在均持有比特幣,像Square和PayPal這樣的大型金融技術公司也在增加加密貨幣產品。 Yahoo奇摩新聞 比特幣到紙幣 加密貨幣正在走向有形化:本月,瑞士初創公司Tangem製造了1萬張紙幣,並將其寄往新加坡。意識到全數字化並不總是實用的? 這種主流接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並沒有資產的支持,也沒有政府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它們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人們相信它們有價值。因此,當比特幣得到華爾街一些有聲望的人買入時,它會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7年的漲勢是由散戶投機推動的,而在2020年,是億萬富翁和企業在大量購買比特幣。 而機構投資者的這種興趣似乎並沒有放緩。在富達公司6月份的調查中,10個投資者中有6個認為數字資產在投資組合中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你在2010年只投資了100美元,你現在可以享受7500萬美元的紅利。 今天就開始獲利 系統實時結果 我們的高級編輯不讓我們發表對郭台銘的採訪,直到我們證實平 台是一個合法在家賺錢的機會。我們的企業領導不希望我們發布任何可能導致台灣公民失去他們辛苦賺來的錢的信息。 因此,我們的編輯團隊對平 台進行了測試,以確保它確實像Surname描述的那麼賺錢。我們的一位在線編輯孟穎甘願冒著風險用自己的錢對平 台進行測試。 孟穎是一位45歲的父親,有2個小孩。他的妻子去年因病失去工作。他承認自己的經濟狀況很糟糕,這個投資機會可能就是解決方案。 孟穎報導: 起初,當我聽到對郭台铭的採訪時,我以為他在開玩笑。在家就能賺錢就是一個夢。考慮到我的經濟狀況,我決定還是要試一下—為了這篇好報導。 我的個人投資者甚至承諾,哪怕我輸了一分錢,他都會迅速將我的250 美 元押金退還給我。他堅信這個就能改變我的人生。現在,這就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客戶服務,難怪銀行會害怕。 當我獲得訪問平 台的權限後,我就存入了25 0美 元的初始投資。這大約是我家每個月花在垃圾食品上的錢,所以我決定一個月不吃快餐。現在既過著健康的生活,又有機會致富。 在存入250 美 元後的一個小時內,這個軟件就開始為我進行交易了。老實說,我很擔心它會把我的錢都輸掉。果然,我的第一筆交易就損失了50美元! 我讓軟件繼續為我進行交易且密切關注它。下一筆交易我就開始獲利了!再下一筆交易我就獲得了200美元的利潤。然後就是121美元的利潤,一共加起來就是321美元的利潤了! 現在我知道為什麼郭台铭心情總那麼好的原因了。也知道為什麼銀行不希望人接觸這個財富漏洞。到一天結束時,我賺了900多美元的利潤,從250 美 元的起始投資來看,還不錯!我興奮地幾乎睡不著覺。 我偷偷去了幾趟洗手間查看我的收益,結果收益一直在增加(偶爾也會有一些損失)。一天結束時,我把孩子哄睡覺前,我的賬戶餘額顯示為962.67美元。 到這個週末,我總共賺了5776美元。 如果沒有郭台铭在電視上直播分享他的秘密,我是不可能實現的。 孟穎繼續說:“現在,多虧了平 台,我每天可以賺到695到1051美元。” 為了節省讀者的時間並仔細檢查平 台的功能,孟穎特地創建了系統入門指南。有三個步驟可以開始: 1.註冊一個免費賬戶 輸入您的詳細信息,註冊一個免費帳戶 您必須立即報名,因為我們不知道還剩多少名額。 2.存入最低250 美 元 存入初始最低投資額250 美 元 你可以通過信用卡或銀行轉賬為你的賬戶提供資金。 存款 —— 信用卡或借记卡 Question Sponsor0 Sponsor1 卡号: **** **** **** 6688 截止日期: ** / **** 信用卡安全码: *** Credit cardQuestion mark 金额: Arrow 美元 Arrow 250 现在存款 passwordArrow 3.利用交易平 台賺取利潤 專業顧問會打電話給你,核實你的新賬戶,分享投資策略和機會,並回答你的任何問題。 近期更新 由於服務器負荷高,需求量大,該服務限制了註冊的數量,來保持平 台網站的快速運轉。 今天註冊 截止到2022年1月19日,只剩下9個名額 評論 姜穎 7分鐘前 直到我看到我的第一筆收入我才相信!因為簡直不敢相信啊!但是確實是真的!非常感謝建立這個平 台的人。是的,該去度假了!🏖🍹 56 成佳 16分鐘前 你是最棒的!從第一天開始,情況就越來越好。那天我看到賬戶裡有600美元的收入,簡直太好了。但是我錯了,我現在能賺更多。 89 柯穎文 19分鐘前 有證據嗎?能分享下利潤截圖嗎? 126 費珊 25分鐘前 這是一件好事…… 這正是我的家人現在所需要的。我很高興…現在我可以支付我兒子的學費,而且終於可以裝修房子了。 211 別玲瑜 32分鐘前 哇...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簡直太棒了。但是。有其他人用這個有效果嗎?我想註冊然後充值250 美 元 315 淳于俊 38分鐘前 我也想試試! 411 索宜銘 23分鐘前 嗨,淳于俊!這是我們經常看的那個平 台的鏈接。你也可以註冊。 75 米筱 44分鐘前 簡直不敢相信!我試過很多投資機會,但是平 台是唯一一個將投資翻了好幾倍的公司...而且就在短短幾天內💵💵💵🥳🥳🥳 165 PLEASE READ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CAREFULLY AND AGREE TO THE FOLLOWING PURCHASE TERMS AND CONDITIONS BEFORE ORDERING: Privacy policy We are not affiliated in any way with any press release. All trademarks on this website, whether registered or no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The authors of this website are not sponsored by, or associated with any third party trademarks or their owners, nor do they represent them, their owners, their products or services. Please note that this website and the comments/response presented above are intended to serve as an example of what some people have achieved through this or those products. Their website and each page on this website is loosely based on a true story, but has been changed in many way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scope: stories, photos and comments. For this reason, this website, as well as any pages on this website, should not be taken literally, nor should it be treated as a story based on facts. Their website and the results described on it, although possible for some,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results that can only be obtained by reproducing the methods used. I UNDERSTAND THAT THE WEBSITE CONTAINS EXAMPLES ILLUSTRATING WHAT CAN BE ACHIEVED WITH THIS/THESE PRODUCT(S) AND THAT THE STORYS/COMMENTS ABOVE DO NOT SHOULD BE TAKEN LITERALLY. Their website receives remuneration for clicks or purchase of products presented on this pag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CUSTOMERS The term "sponsored article" The advertorial is a combination of advertisement and article. It i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n article as an independent press release when it actually advertises he a specific product or object of interest. Sponsored articles present true information, but are edited by the author, who is most often a company promoting its products, in such a way as to emphasize or to clarify certain elements and thus maintain the interest of the reader. A well-known example are magazines available on board aircraft that contain articles about the destinations of the airline. Because of being a sponsored article, I AGREE THAT THE INTERNET WEBSITE HAS EXAMPLES OF ILLUSTRATING THA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IS PROGRAM AND THAT THE STORY DESCRIBED ABOVE 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LITERALLY. Their website receives payment for clicks or purchases of products presented on this site. Their program is not a job, but a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at can help them learn how to make money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s. Anyone who decides to buy any money-making program is not guaranteed to earn money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they have purchased this program. People who think they "bought this program, so they automatically make money" are wrong. Since every kind of education depends on many variables, it is hard to judge what effect you can expect, but the people who bought this program have signed up for additional workshops and training in addition to it, and have used the knowledge they gained in growing markets, kept to their commitments, and continued to learn. If you follow the path that these people have followed, you can expect a general increase in knowledge in the selected area, but you should not expect any specific earnings. The average users who have read the initial material but have not enrolled in training, are not keeping their commitments and do not use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gained, usually do not make any money. Although the success of the person presented is real, their image and name have been changed to protect their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the sponsored article, the comments included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are a representation of typical comments and experiences which have been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dialogue but they are not real entries on this website but have been created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訊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 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 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捲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裡。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的路線改了,就倒黴了,要麼回不來,要麼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厚。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也在促進資訊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臺。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訊息的27歲臺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臺。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鋪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第一人”。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餘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祕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萬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佈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祕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百老匯。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儘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箇中國人面前。“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藉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網際網路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網際網路衝擊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網際網路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恤了,李彥宏斷定:網際網路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網際網路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釋出,堅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養成了張揚的個性。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佔到了出國總量的70%。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釋出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相對早年的迅速複製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程式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網際網路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程序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幹,白天大幹,晚上加班幹”!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鑑、趕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迴歸的40年。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2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