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自泰國採購的首批32.5萬顆雞蛋已裝上貨櫃啟運,雞蛋的當地價格約133.5萬元台幣,不含關稅、運費,1顆成本價格約4.1元,依照台灣關稅規定,進口雞蛋的關稅為30%,因此不含運費,1顆泰國雞蛋含稅成本約5.4元。
對此,農業專欄作家《Lin bay 好油》在臉書狠酸,這邊報導根本就是把農委會按在地上摩擦,1顆不到6元、1斤台幣不到60元,再加上大量採購價格會更低,痛批農委會扯國際蛋價都很貴,但其實從泰國進口,就是又便宜又快,「之前擺爛不處理,搞到要花大錢從澳洲進口雞蛋,現在在泰國便宜的泰國雞蛋面前全部破功」。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蛋蛋的危機 一個能做事、解決事情的農業主管單位,應該在出現蛋荒的當下,從就近的越南、印尼、泰國進口廉價的雞蛋,緊急平衡市場的雞蛋不足,而非從遙遠的澳洲進口一顆七元的雞蛋,再外加昂貴的專機空運費用,然後美其名説:一切溢價成本由農委會概括吸收。 試問;農委會的經費就不是納稅人的民脂民膏嗎? 可不可以質疑,這是在洗錢? 洗掉國庫從納稅人溢收的稅金?🤔🧐😮‍💨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世界奇蹟 一顆雞蛋,零售價6~10元,超商一顆茶葉蛋13元。 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一大產蛋國,產量佔全球35%,一「天」生產13.85億顆蛋。 那個人可以告訴我,捨近求遠,從澳洲高價空運,一顆蛋補助32元,還是透過註冊資本只有50萬元的一人公司,這後面有多黑暗?? 『為解決國內蛋荒,農委會(現為農業部)自三月啟動專案進口雞蛋,由政府吸收進口蛋到岸價格與國產蛋產價的價差、關稅、營業稅等成本。農業部昨首度公布資料,今年三月至七月止,進口雞蛋來源國包括美、澳、巴西等七國,合計已進口逾一點四億顆雞蛋,其中又以空運專案來台的澳洲蛋補貼最高,每顆蛋最高補貼到卅二點○八一元,甚至比到岸價還高。』 https://tw.news.yahoo.com/%E7%A9%BA%E9%81%8B%E9%80%B2%E5%8F%A3%E6%BE%B3%E6%B4%B2%E8%9B%8B-%E6%AF%8F%E9%A1%86%E6%9C%80%E9%AB%98%E8%A3%9C%E8%B2%BC32%E5%85%83-222939860.html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台灣2300萬人,每天蛋需求量是2500萬顆,第一名愛吃蛋的是墨西哥,第二名本來是日本,台灣現在已經超越變全世界第二愛吃蛋了 1.玉米等雞飼料一公斤從14元變成22元(漲8元),成品一下轉高。 2.政府又不准雞禽流感疫苗進口施打。 3.雞得禽流感,在國外有一套極為嚴格的隔離及撲殺措施,台灣地小人稠,雞得禽流感根本無法嚴格隔離,最終部份選擇不通報,所以撲殺禽流感雞隻還是有黑數。 4.農委會控制雞農雞蛋每公斤價格,不准自己決定出售給大盤價格;殊不知道蛋蟲囤積,壟斷價格雞蛋高漲,囤積過多結果雞蛋不奈久放,就有了即期蛋一顆3元。 5.進口雞蛋,因為雞隻營養不良,故進口蛋品質都是水水的,跟台灣本土雞蛋蛋黃蛋白飽實差非常大。 6.雞農不堪上述因素虧損,選擇雞隻減產,供應雞蛋更是雪上加霜。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這是趙少康所寫,請參考 雞蛋國難財吃相難看 今年初的蛋荒讓蔡政府從上到下手足無措,民怨滔天只好啟動專案進口,果然又出現人謀不臧,不只大發國難財,「超思有限公司」進口的雞蛋,品質還有問題,因為含動物用藥,8萬多公斤全數銷毀。 超思去年9月才成立、資本額僅50萬,竟然可以從農委會拿到1.75億元補助,還不公開進口雞蛋的數量,媒體訪查發現,公司登記在一般民宅,不是商辦或工廠、倉庫,簡直跟疫情期間爆發的「小吃店進口快篩」鬧劇如出一轍。 民進黨執政什麼莫名其妙的事都會發生,不只蔡英文論文封存、疫苗採購合約封存,連雞蛋都成了重要戰略物資,進口數量必須保密。疫情期間的口罩、疫苗到快篩試劑,再三被爆出弊端,毫無醫療背景的小吃店、文具行都可以跳過大廠拿到進口許可,只要找對關係就能大發利市! 民進黨吃相難看、雞犬升天的惡行惡狀一樁接一樁,這樣貪腐無能的政府擺在眼前,在野陣營卻還在上演「三隻小豬」之亂,除了被轉移追究弊案的焦點,更是被看笑話! 選舉選到現在,很多人提出許多形容和解讀,但在我看來:執政黨「無良」、在野黨「無能」、搞得選民「無力」,在野各方再不思整合,最後結果就是國家「無望」!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日報 - 中時新聞網 鄭文燦視察堆滿蛋 趙少康諷比母雞還厲害 04:102023/02/22 中國時報 張薷、林良齊/台北報導 圖為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右)、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16日到南港連鎖超市視察,架上堆滿雞蛋。(本報資料照片) 圖為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右)、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16日到南港連鎖超市視察,架上堆滿雞蛋。(本報資料照片) 圖為賣場貼出的蛋品限購公告。(洪孟楷辦公室提供) 圖為賣場貼出的蛋品限購公告。(洪孟楷辦公室提供)  蛋荒蔓延引發民怨,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直言,麥當勞停賣部分餐點,超商也沒茶葉蛋可賣,眼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走訪的賣場可以有滿貨架的蛋,各地拜託鄭視察的呼聲不斷,「鄭文燦真的比母雞還厲害!」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還好意思說「很多國家雞蛋比台灣貴」,不知民間有錢也買不到蛋的苦。  趙少康表示,對於政府大作「不缺蛋」的表面工夫,網友們的創意真是到位,諷刺「先有雞?先有蛋?先有鄭文燦」一年來,蔡政府只會跳針,把雞蛋又缺又貴的責任推給疫情和俄烏戰爭,然後拍「雞蛋國家隊」成軍影片,卻完全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飼料還是貴、蛋雞還是不夠、每日雞蛋缺口還是在,簡直就是無政府狀態。  趙少康指出,陳吉仲大言不慚「很多國家雞蛋比台灣貴」,前晚台北市議員李柏毅公布南韓蛋價,南韓政府早預料到蛋荒會爆發,提前大量進口雞蛋,讓當地蛋價不漲反跌,每顆約5.2元,日本每顆約4.8元,新加坡每顆約8.6元,國內現在一顆洗選蛋至少10元,動作太慢還買不到,真是折騰人。趙少康感嘆,現在的大官不只解決不了問題,還厚臉皮的找話術、大內宣,為自己的無能脫罪,真是「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直言,就連離行政院、立法院最近的超市看看,蛋架上空空如也,甚至直接張貼出公告,因為蛋品供應吃緊而每人限購兩盒,這才是真實的民眾面臨的問題,「陳院長、鄭副院長下班要不要順道繞過來看看」,了解一下民眾真正痛苦的感受,不要再被下面的人蒙蔽而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裡。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坦言,受到各種疫病加上氣候因素,造成雞蛋產量減少、每天產量仍維持在11.3萬箱左右,近日超市盒裝蛋需求較過去旺盛,才會有部分門市買不到雞蛋情況,將持續透過橫向調度,供應民生所需的雞蛋。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台灣人吃的雞蛋都是望巴蛋~望著巴西進口的臭雞蛋。 聯合報社論/為遮掩利益輸送,買蛋竟說成愛國義勇 2023-09-08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424705?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一人公司「超思」進口八千多萬顆蛋的疑雲,愈捲愈大。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採購合約,畜產會與超思簽訂合約之日期,竟是在超思「停業」期間,極其離譜。至於採購貨款的支付,合約則規定由超思根據巴西方面的報價,向畜產會請款;畜產會以新台幣支付超思,超思再以「代收轉付」方式付給巴西蛋商。如此看來,這紙合約問題重重,超思背後必定另有政商高手,才能讓農業部吞下如此不平等的合約。 根據農業部公布的資料,超思共採購八八一四萬顆巴西雞蛋,代墊款項包括雞蛋貨款、關稅、營業稅等,合計六.六九億元。雞蛋抵台後,超思可申請貨款八%的服務手續費,計三八○○萬元。據此看來,超思須負擔的運作費用相當龐大,絕非一家資本額五十萬的公司所能承受。尤其,超思負責人秦語喬僅出資一千元,因此該公司其他股東還有誰,又是誰在幕後支付六億多的金流,這才是外界更關注的焦點。 連日來,農業部每天幫超思代答外界質疑,總是漏洞連連,左支右絀。即使最後被迫公布了畜產會與超思的合約,依然無法自圓其說,因為口述的事實與白紙黑字的合約完全對不上,簽約條件和實際履行都不吻合。最明顯的例子是,超思二月廿四日申請「停業」,三月二日再申請「復業」;但畜產會與該公司簽約,竟在三月一日的停業期間。這樣的合約有效嗎?又是什麼特殊機緣讓農業部如此青睞一家停業中的公司? 另一個極不合理之處,是合約中關於貨款支付的方式。合約中規定,超思可根據巴西供應方的報價向畜產會「請款」,畜產會撥款後,超思再以「代收轉付」匯給巴西蛋商。如果說畜產會考慮超思規模太小,無法負擔如此龐大的運作經費,因而訂出特別便宜超思的條件,顯已違背了一般貿易的規範與經驗。然而,農委會與畜產會後來又改口,聲稱超思是自己「先行墊付」六億多元的貨款及關稅。如此前後不一,究竟是看到風頭不對而隨機改口,或者意圖遮掩幕後更大的問題?無論如何,公部門和私企業簽訂了合約卻又不依約而行,當然啟人疑竇。若無特殊利益,超思可能接受嗎? 這起「超思疑雲」,連日來寫下了太多不可思議的故事:沒有經營實績的一人公司,卻奪得進口八千多萬顆蛋的最大標案;五十萬元資本額創出單筆六億多元的生意,取得政府一.七五億元補貼。且在停業期間即能和政府簽下合約,不必掏錢光憑報價單就能拿到貨款,還有八%服務費當保證利潤,出了事還有高官代言。從種種不可思議的待遇,人們不難想像,這絕非秦語喬一人之影響力;而是因為超思背後還有更「大咖」的政商人物,才能成就這樁蛋業傳奇。 當愈來愈多聲音質疑超思是「人頭公司」,農業部已窮於辯解。綠營卻另出奇招,找了其他參與進口雞蛋的貿易商發表聯合聲明,聲稱業者只是發揮能力及人脈解決國內民生需求,為台灣做事,卻被說成是在「發災難財」。聲明還說,如果盡心盡力卻遭抹黑,以後誰敢挺身而出幫國家度過難關?這種說法,不僅言重了,也與事實不符。這次外界的質疑,集中在超思的資格與承攬數量不成比例,根本無涉其他蛋商;此一聲明,無非是在轉移焦點。 說穿了,面對不可告人的政商利益輸送,民進黨意圖把超思引發的雞蛋疑雲美化成蛋商的「愛國義勇」,但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人們只想知道:超思背後的金脈和人脈裡,誰在穿梭影武?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藥理博士撰寫 ,信而有徵。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小百科 ⚠瘦肉精是什麼? 1. 是一種類交感神經興奮劑,促進心臟興奮、持久擴張支氣管。 2. 加在飼料裡,促進家禽家畜的蛋白質合成、加速脂肪轉化與分解。 3. 由美國禮來藥廠研發,原先想當作氣喘用藥,但未通過美國FDA人體實驗。 ⚠為什麼要用瘦肉精餵養動物? 1. 提升肉品的瘦肉率,加速成長,降低飼養成本。 2. 美國不使用瘦肉精豬肉的港口價為每公斤38-40元,使用瘦肉精的豬肉,價格更便宜,而台灣豬肉批發價格約為每公斤100-110元 ⚠培林也是瘦肉精嗎? Ractopamine是由美禮來藥廠研發、最常被用作瘦肉精。 Ractopamine添加在豬飼料內,商品名叫「培林」(Paylean®) 摻入牛飼料內,商品名是「歐多福斯」(Optaflexx®) ⚠食用含瘦肉精肉品的安全性? 1. 目前的實驗數據無法確定其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其他副作用,人體長期攝取殘留的Ractopamine是否會造成健康問題也尚不清楚。 2. 2009年歐盟認為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即使以最嚴格的標準來制定Ractopamine的每日容許攝取量(ADI)和最大殘留限量(MRLs),都無法確保安全無虞,因此禁用瘦肉精、維持零檢出。 3. 2012 年歐盟仍認為食品法典(Codex)訂出國際標準沒有意義,即使採用最高殘留限量(MRLs),仍然有安全問題,危害人類健康也不能排除,堅決反對將Ractopamine用於豬和牛。 4. 由於安全疑慮,全球約160國包括歐盟、蘇、中等禁止使用瘦肉精,使用者可能罰鍰或入獄。美豬業者JBS、Tyson等特別為中國大陸生產不含瘦肉精豬肉。 5. 自1998至2018年有超過1700例吃了瘦肉精餵養的豬隻而中毒報告。 6. WHO等訂瘦肉精每日安全攝取量為0-1微克(μg)/公斤體重,林杰樑認為此推論過於莽撞,建議心血管等高風險族群應嚴格10倍。 7. 食用30月齡以上牛肉、尤其是其內臟,巨幅增加牛海棉狀腦病(狂牛症)風險。 ⚠瘦肉精對人體的危害? 1.「瘦肉精中毒」引發心悸、四肢肌肉顫抖、頭暈、乏力、心跳過速、血壓上升、甲狀腺亢進。 2. 嚴重會導致神經系統受損,甚至死亡。 3. 毒物專家林杰樑説: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本不必到中毒的程度,就會引起疾病。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更容易發生健康危機。國人喜食內臟,懷孕期前後婦女、嬰幼兒、老人家,以及身體孱弱的消費者威脅尤大。 4. 氣喘者若長期過量食用,對藥物會產生耐受性,降低支氣管擴張劑的藥效。 ⚠ CODEX 訂立肉品中瘦肉精最高殘留限量(MRLs): 肌肉和脂肪(牛和豬):0.01 ppm 肝(牛和豬):0.04 ppm 腎(牛和豬):0.09 ppm 肺(牛和豬),被排除在外 ⚠美國所訂 MRLs 全部超過Codex 標準: 牛肉:0.03 ppm 豬肉:0.05 ppm 牛肝(內臟):0.09 ppm 豬肝(內臟):0.15 ppm **ppm: 百萬分之一,ppb: 十億分之一, 1 ppm = 1,000 ppb) **一公斤(kg)的物質中有一毫克(mg) 的某物質,某物質含量即為1ppm **一毫克(mg) = 1,000 微克(μg) http://roctober99.blogspot.com/2020/08/ractopamine.html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草莓與豬肉🐖 小編有時候在看國際新聞的時候,都會在腦中交錯比對一下有沒有什麼相類似的事件,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草莓跟豬肉的故事。 先說結論,不要從中國帶任何豬肉製品回台灣,不然我跟你沒完沒了。(←請複製這段然後分享本文) ➡️ 草莓🍓怎麼了? 澳洲現在是草莓的盛產期,然而最近卻傳出數起草莓內有針的新聞,在各個不同農場產出的草莓傳出這樣的消息,甚至是澳洲6個州都有類似個案件,澳洲當局建議民眾將草莓切開後再食用,也祭出10萬澳幣的獎賞要找出犯罪者。 不過這一切都沒有辦法阻止信心的崩潰。 俄羅斯和英國的一些澳洲的貿易夥伴已經禁止澳洲草莓進口,而紐西蘭也在本周宣布要將澳洲草莓從其超市上下架,澳洲政府為了維持出口信心,告知出口商他們必須證明他們的水果已經通過金屬探測器或X光機檢測、然後聯邦農業部頒發許可證才行。 然而不是每個草莓農家都可以負擔檢測器具以及行政程序的成本,加上草莓又是賞味期較短的水果,因此也有澳洲草莓農將採收好的草莓整卡車的倒掉。 🌎 https://goo.gl/hc27LQ (影片在這,好幾堆如小山丘般的草莓就這樣被丟棄,這個農場雇了250名員工,損失慘重) ➡️ 一切都是人性 草莓是不會自己長出針的,人為的因素加上媒體的報導,就可能讓一整個產業崩壞。只有少少的幾根針,引起了恐慌,限制了出口以及國內消費,就會讓農人長時間的辛苦完全泡湯。 一開始的一點點惡意、不經意、自私,都可能造成社會信任的崩壞,信心的瓦解十分迅速,然而信心的建立卻要花上非常非常非常長的時間。 ➡️ 豬肉🐖怎麼了? 1996年時,台灣的毛豬產值達新台幣886億多,占當年農林漁牧總產值20%以上,為產值最高的單項農產品,遠勝過任一種台灣水果或養殖魚類,當年外銷日本豬肉價值高達新台幣600億餘元。 🌎 https://goo.gl/3JuQAA (中央社) 因為台灣豬肉供不應求,因此就有業者從中國或東南亞偷渡仔豬,也把口蹄疫病毒帶了進來。1997年台灣的豬農防疫觀念還不強,沒有密閉式養殖,加上南部業者覺得北部豬肉價錢高,因此將豬往北部運送宰殺,導致高速公路沿線的養豬場一片倒。(口蹄疫可以透過空氣飛沫傳染) 一切的開始都是來自於一點點人性的偏差。 ➡️ 口蹄疫有多慘? 當年撲殺了3成的豬,豬肉價格大跌。養豬業、周邊產業、外銷加起來總共損失1700億台幣。 台灣目前的豬隻都有施打口蹄疫疫苗,然而要是想要出口到「不打疫苗」的「非疫區」,就必須要「拔針」(不打疫苗)。 這一段路台灣走了21年,農委會在今年的7/1宣布不施打口蹄疫疫苗,假設能夠在未來的一年內沒有傳出疫情,就能夠成為「不打疫苗的非疫區」,台灣豬肉才能夠再度開發外銷商機。 ➡️ 然後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了 非洲豬瘟病毒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可以在冷凍豬肉存活1000天之久,連醃漬過的火腿肉都能活140天,一旦中了這種病毒,豬隻的死亡率是100%。 全台灣有三分之二的廚餘是拿來餵豬的,也就是說,假設你從中國帶了被感染的豬肉製品,吃不完丟到大樓廚餘回收,很有機會就會被養豬業拿去給我們寶貝的台灣豬吃,然後你知道的,就沒有然後了。 西班牙過去也曾經爆發過非洲豬瘟,你猜他們花了多久才根除? 35年。 🌎 https://goo.gl/sw4JH2 (農傳媒好報導) 🔚 小結一下 不要從中國帶任何豬肉製品回台灣,不然我跟你沒完沒了。(←給我複製這段然後分享本文) 我們下次見。 #今天的國際訊息具有在地關懷 #圖片是要提醒各位台灣的美好 #請大家一起守護台灣 Photo by a befendo on Unsplash 廣告一下: 如果你人9/23-9/29在泰國,歡迎你去參加「2018台灣少數平權影展」 🌎 https://goo.gl/tCoqSU (連結在這) #TaiwanWarmPower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 商業周刊 為何吃牛肉會奪命?揭開美國牛飼養秘辛撰文者:楊少強 美國牛不是吃草的,而是吃大量玉米、及抗生素養出來的,這種違反自然的飼養方式,造成了許多禍患。 這是去年十月初,《紐約時報》(NewYorkTimes)所披露的真實故事: 二十二歲的史蒂芬妮(StephanieSmith)是位美國的兒童舞蹈老師,正值荳蔻年華的她,有天突然覺得胃痛,一開始這股疼痛和痙攣還能忍受,她不以為意。 然而沒多久,她開始出現「出血性腹瀉」,之後,腎臟失去功能。身體無時無刻的抽搐,使得醫生在接下來九週不得不讓她昏迷。史蒂芬妮醒來後,發現她再也不能走路,她的神經系統已受損,下半身癱瘓。 美國明尼蘇達州官員追查史蒂芬妮的病源,發現是來自一種學名叫O157:H7的「出血性大腸桿菌」,而這種大腸桿菌,則是來自史蒂芬妮某次晚餐,吃的漢堡裡的牛絞肉。 史蒂芬妮吃的牛絞肉,是美國四大肉品商之一的「嘉吉」(Cargill)所製造的,這份牛絞肉還被選為「美國廚師牛肉餐首選」,據《紐約時報》調查發現,「嘉吉」只仰賴供應商做細菌檢測,自己並未進行檢驗。 這個故事,與你無關?那麼接下來的事實,或許會大大拉近身在台灣的你我和史蒂芬妮間的距離。 十月底,台灣政府決定,開放進口史蒂芬妮吃的美國牛絞肉,而且在開放進口的美國肉商裡,很巧,也有「嘉吉」! 當然,「嘉吉」不是黑心廠商,故意製造有毒食品來害人,但「嘉吉」與史蒂芬妮的案例,卻是美國牛肉令人心有疑慮的縮影。 危機一:大量餵食玉米飼料養殖牛免疫系統差,引發肝膿腫 看看最近的例子──今年十一月二日,美國疾病預防暨管制中心(CDC)證實,已有兩人可能因食用「帶有大腸桿菌的牛絞肉」死亡,美國肉商宣布回收五十四萬磅的牛絞肉。從一九九○年代至今,美國也出現過好幾次因民眾吃下牛絞肉,感染O157:H7(出血性大腸桿菌)而致病、甚至送命的案例。 為什麼吃個美國牛肉也會吃到身體癱瘓,甚至送命?這一切都要從美國獨步全球的大規模飼養畜牧業說起。 從一九五○年代中期起,美國在堪薩斯州的西部,建立起第一座大型養殖場,此後,這些大規模動物養殖場不斷在美國中西部蔓延。這種養殖場被稱為「集中型動物飼養經營」(CAFO),和傳統的農莊或牧場完全不同。 「牛」,就是這些「集中型動物飼養經營」的主角,這些牛不像人們過去印象中,漫步在藍天白雲下,優閒的吃著牧草的天然動物──牠們全是用各種人工飼料,在牛槽裡養出來的,而這些牛最主要的食物,就是玉米。 玉米,則是自然界裡,將陽光、化學肥料轉化成碳水化合物效率最高的轉換器。包括愛荷華州的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一帶,都大量種植這類作物,一九二○年代時,美國玉米平均單位產量是每公頃五十蒲式耳(一蒲式耳約三十五公升),如今平均產量是當時的十倍,原因除了耕地引進機械化外,也和美國政府鼓勵農民多種玉米,提供補貼有關。 然而,因為供過於求,玉米價格始終低於生產成本,這些過剩玉米在人類市場無法消化,卻在動物的胃裡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美國大規模飼養的牛隻,就這樣開始吃起了玉米。牛,天生是吃草的,但吃草的牛,卻完全不適合美國大規模養殖的畜牧業,原因就是「效率」:以牧草養出的「天然牛」,比起吃玉米的「人工牛」,要花更久時間,才能達到宰殺製成肉品的重量標準。 美國柏克萊大學新聞學教授波倫(MichaelPollan),在他被《紐約時報》評為「二○○六年十大好書」的著作《到底要吃什麼?》(TheOmnivore'sDilemma)中寫著:一九五○年代時,美國養殖場剛出生的牛要兩到三年才能宰殺,如今讓一頭剛出生的牛達到同樣重量標準可屠宰,只要花十四到十六個月。 要怎麼讓一頭牛在十四到十六個月內,就從出生時的三十多公斤,迅速成長到五百多公斤可供宰殺呢?答案就是大量餵食玉米飼料。因為玉米是一種密集的熱量來源,讓牛大量吃玉米,可以讓牠們快速增重,也會讓肉質上的油花分布更佳、更有風味。 但這種吃起來美味的牛肉,卻明顯的不利於人體健康,因為和其他用牧草為食的畜牧動物比起來,這種牛肉含有太多的飽和脂肪(心血管疾病的原凶),及太少的非飽和脂肪(omega-3,這是人體健康必需的)。 更重要的是,天生吃草的牛,牠的胃和人類不同:「天然牛」的胃,酸鹼值本是中性的,不像人的胃是酸性的。但在被密集餵食玉米後的「人工牛」,胃卻開始變酸,牛隻也會出現心絞痛,或是免疫系統減弱等徵兆,牛群也很容易受到各種疾病侵襲。 隨著時間經過,這種酸性會腐蝕牛的胃壁,細菌會因此進入牛的血液中,這些細菌最後會囤積在牛的肝臟,造成膿腫,肝臟的功能也因此被破壞。根據波倫所引述的數據:有一五%至三○%的美國養殖場肉牛有肝膿腫,某些養殖場甚至高達七○%。 危機二:飼料裡添加抗生素牛隻腸道內產生致命抗藥性細菌 要怎麼讓這些病懨懨的牛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呢?很簡單──餵牠們吃抗生素! 美國出售的抗生素裡,絕大多數最終用途都是加在動物飼料裡。造成的結果,如《到底要吃什麼?》一書稱,就是養出各種新型具抗藥性的細菌。 這些隨著玉米吃下牛肚的抗生素,如果有些細菌沒被殺死,就會演化出具抗藥性的細菌,它們會在牛的腸道中,或是存在死亡時身上任何一塊部位。波倫寫道:「總有一天,我們(吃下這些牛肉)會感染到這些細菌,而它們也將可以抵抗我們用來治療感染的藥物。」 這些細菌當中,就包括了史蒂芬妮故事裡的主角──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這種大腸桿菌在一九八○年代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如今美國養殖場的牛隻裡,有四○%其腸道中有這種細菌。這種細菌只要十隻細菌進入人體內,就會造成致命感染。它們製造出的毒素,可以破壞人的腎臟。 本來在牛腸道中的那些細菌,即使進入人體的胃裡,也會耐不住強酸而死亡,因為這些細菌原本的演化環境,是酸鹼值為中性的牛胃。但是以玉米餵養的牛隻,胃已經變酸,和人的胃差不多,因此在這種新環境下演化出的新型大腸桿菌──包括讓史蒂芬妮癱瘓的O157:H7,就可安然穿過人類的胃酸,置人類於死地。 這種美式養殖場培育出的美國牛,其威脅還不只是出血性大腸桿菌而已,還有近來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狂牛病。 危機三:用動物性蛋白質餵食從雞隻萃取羽毛粉,讓牛快速成長 美國養殖場餵食牛隻,除了玉米外,還大量餵食動物性蛋白質,以期讓牛快速成長,過去甚至還把從別的牛身上萃取出的蛋白質,再用來餵養牛。 這種「牛吃牛」的餵養方式,本來沒人覺得有問題,直到科學家發現這種餵養方式會傳染「牛海綿狀腦病」(BSE),也就是一般人所知的「狂牛病」,而人們在吃下這些牛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和牛一樣的大腦病變──俗稱「新型庫賈氏病」(vCJD)後,才發覺這種餵食方式事態嚴重。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已在一九九七年明令規定,不得再用牛骨粉(bonemeal)等從牛萃取出的蛋白質用來餵食養殖場的牛,可是法律規定「牛」雖然不能吃「牛」,卻沒規定「牛」不能吃「雞」,只要不是從牛身上萃取的蛋白質──例如,從雞萃取出的羽毛粉(feathermeal),就可以避開官方規定,用來餵食牛。 而從牛身上萃取出的牛骨粉,也可以用來養雞、豬或魚。所以繞了一圈:用牛骨粉餵出來的雞或魚,再用來餵牛,最後還是「牛吃牛」。 危機四:人工屠宰增加感染風險檢測如杯水車薪,九五%肉品沒抽檢 這種餵食方式的危險性在於:導致牛隻罹患「狂牛病」、人類罹患「新型庫賈氏病」的病源──異常普利昂蛋白(PrPsc),可能會這樣從牛──雞(或是豬或魚)──牛身上繼續流傳,最後還是可能被人類吃下肚去。 不過學界的研究顯示,「異常普利昂蛋白」會殘留在牛的大腦、神經組織、脊髓及迴腸中,但肉品是否會受到污染,卻要看屠宰時這些殘渣是否會濺到肉品上。如果能夠把這些屠宰器具用蒸氣或高壓水柱清除掉,是可以降低肉品感染的風險,因此屠宰場的清潔是相當重要的。 然而美國的屠宰場中,牛的內臟主要還是以人工方式取出,據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西洛瑟(EricSchlosser),在他的調查著作《速食的恐怖真相》(ChewOnThis)一書所述:在生產線上,工人每小時要清除六十頭牛的內臟,技術不純熟的工人可能會讓有大量細菌的胃液噴到肉品上。而且刀子原本幾分鐘都要消毒一次,但因為生產速度過快,許多工人都省略這個步驟,「想想看,一把污染的刀子會散播多少細菌。」 如果美國官方單位對這些可能引起風險的牛肉嚴格監測,或許問題還不大,但實際上官方單位對這些檢測卻是杯水車薪──據今年十一月四日《自由時報》引述,曾經任職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台北醫學大學國際衛生講座教授陳重信的說法,他在FDA時就是擔任肉品檢查工作,由於市面上肉品來源太多,「只能抽檢五%」,其他九五%都沒有抽檢。 危機五:牛絞肉品來源難管控一頭牛染病,恐污染幾百萬公斤牛肉 史蒂芬妮的案例,和不久之前,有兩個人因吃下含有O157:H7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牛絞肉而死亡的案例,並非美國首見。一九九三年一月,西雅圖一家醫院發現,許多就診兒童出現腹瀉,且排泄物有血絲,有些兒童的腎臟甚至已受損,衛生管理人員發現這些兒童都在同一家速食店吃過漢堡,而漢堡裡的牛肉餅正是元凶,檢驗後發現牛肉餅裡正是含有「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雖然該連鎖店立刻回收所有牛絞肉,但已有四個州、約七百名消費者因此而生病,其中有兩百名住院,絕大多數是兒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時,一名六歲孩童吃了漢堡而感染O157:H7,不到一個月就喪命。 過去美國製造這種漢堡中的牛絞肉,是用肉商賣剩的碎肉所製成,牛肉取自當地,絞肉也只賣給當地消費者,但如今一家大型的美國現代化絞肉工廠,一天可生產四十五萬公斤以上的牛絞肉,其製造方法則是混合好幾隻來源不同的牛,來製造出大量牛絞肉。 西洛瑟形容:「只要一頭牛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就可能污染幾百萬公斤的牛肉。」 史蒂芬妮案例中的肉商「嘉吉」,就是用這種方式製造牛絞肉,據《紐約時報》調查,該肉商所用的肉源來自各地不同屠宰場,從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德州,到南美洲的烏拉圭等,用這種不同來源的肉所製成的牛絞肉,會比用整塊牛肉的生產成本少二五%。 《紐約時報》稱,每年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遭到出血性大腸桿菌侵襲,最大禍首就是漢堡。光過去三年,美國就有十六起吃下被污染的牛絞肉,感染這種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案例──包括腰部以下癱瘓、如今只能躺在床上的史蒂芬妮。 或許你要問,難道全世界只有美國牛是這樣養的嗎? 前財政部關稅總局長俞邵武,就曾比較過澳洲牛與美國牛的差距:「澳洲牛吃的食物是牧草;美國牛吃的食物是玉米。」此外,澳洲牛多是用放牧方式,不像美國是用圈養方式:一個圍欄擠了許多牛。另外,像阿根廷的牛,也多是吃牧草。至於美國仍餵食牛隻抗生素,美國每年有七○%的抗生素用在包括牛等農場動物身上,歐盟則已經明令禁止餵牛時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史蒂芬妮如今住在母親家裡,正在接受物理治療,其中醫藥費用由「嘉吉」負責支付──這是該公司預期會有法律賠償所採取的對策。 史蒂芬妮的腎臟仍極有可能保不住,她還在重新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還得努力調適自己的憤怒情緒,醫生說史蒂芬妮此生「很有可能再也無法走路了。」 雖然史蒂芬妮對這種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反應屬於極端案例,但《紐約時報》仍稱,美國的牛肉檢驗系統及肉品本身,都沒有消費者所想像的那麼安全,吃牛絞肉「仍然像是一場豪賭」。 如今,美國牛絞肉就要大舉登台了!台灣人,準備好要來「賭」一把了嗎? 延伸閱讀》台灣開放,美州長笑稱:賺很大! 要知道台灣對美國牛肉的「貢獻」,以下這個例子最清楚。 今年十月下旬,全美國第三大肉品出口州──堪薩斯州(Kansas)州長帕金森(MarkParkinson),來台與總統馬英九會面。十月二十八日,帕金森對美國媒體稱,由於美方提供的「投入」(input)很有幫助,馬總統將開放牛肉;他還說,這不只對堪薩斯州,「對全美國來說,這都是筆巨大(terrific)的利益。」 去年,台灣總共向美國採購了約一億三千萬美元的牛肉產品,以每人平均消費的農產品數量來看,台灣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消費市場。最近台灣才剛同意向美國採購價值四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小麥──其中大部分來自堪薩斯州。 包括全美肉品出口聯盟(U.SMeatExportFederation)等三大肉品商協會的主席森(PhilipM.Seng)等人,也在台灣宣布對美國牛肉解禁後,寫了一封公開信給美國農業部部長,信中宣稱,美國牛肉出口商出口年齡三十個月以下牛肉到台灣,「只是一個過渡性措施」「這是為確保未來有秩序的完全開放市場。」而且「美國牛肉出口商都深信,不管牛年齡大小,所有美國牛肉及產品全都是安全的。」 在另一封美國肉品協會(AmericanMeatInstitute)主席寫給美國農業部部長的信中,更宣稱他們的目標是「台灣對美國牛肉及產品完全開放。」「我們將和美國及台灣當局密切合作,以盡快達成此目標。」 對照起台灣的衛生署長楊志良說,美國賣牛肉給台灣,還得「委屈」被台灣「挑三揀四」,誰說台灣不是美國最堅強的盟友呢? 延伸閱讀:官方回應(文/林瑩秋)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駐華辦事處長吳秋衡指出,美國一年生產一千三百萬噸的牛肉,其中自己吃掉一千二百萬噸,賣到台灣來的,只有二.七萬噸,所以美國吃的牛和台灣吃的牛沒有不同。 除了有一種精挑的「價值牛」,專做高級料理用,這種牛在第六個月到八個月換奶,然後在第十二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給牠們吃玉米穀物,都是為了改變體質,讓肉質更鮮美,變成頂級食材。 對這種「價值牛」,台灣展現極高消費能力,很受美國重視。 針對美國女孩吃了被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的漢堡,從此癱瘓一事,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彭明興科長表示,牛肉在加工過程中很容易被大腸桿菌污染,美國每年都有很多個案,一出事就整批牛肉退回,官方很頭痛,全因美國人吃牛肉不完全煮熟的習慣。彭明興說,只要把牛肉煮熟,就能殺死大腸桿菌,台灣人多吃熟食,應該可以放心。 至於肉商「嘉吉」,至本刊截稿為止,對此事沒有任何回應。
    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