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悄悄回到新加坡的病毒更加兇猛、引發的症狀與以前不同:
1、不咳嗽、不發燒、沒症狀。
2、關節疼痛、無力、食慾不振。
3、死亡率更高,危急時間更短。
4、病毒株不在鼻咽內匿居,沒有失去嗅覺或味覺喪失等前驅狀,它直接攻擊肺部,由病毒性肺炎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缺氧)!迅速縮短發病時間。
5、X光檢查有中度胸腔肺炎!
6、鼻黏膜篩試有 COVID19 陰性!
7、發燒時可能已變成重症!
這一波疫情比上一波更致命,必須小心謹慎,不可輕忽!
....................................................
注意:
新冠病毒附著在看不見的氣體、液體、固體混合的「氣溶膠」,人類吸入這些比飛沫更輕的「氣溶膠」會被感染新冠肺炎;如今感染源傳播風險的範圍擴大到6 公尺距離,是否會被感染?仍取決於人體接觸的病毒量。

平時要增強自身免疫力、要戴口罩、要用肥皂或洗劑洗手、要維護用物衛生、要減少群聚人數、要戒除汙染環境!

https://www.cna.com.tw/news/video/004337376.aspx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確實有許多無症狀感染或輕症的確診個案,症狀包括呼吸道症狀、無力、食欲不振、失去嗅味覺等。但染疫的症狀與過去均相同。

    新冠病毒會先感染呼吸道黏膜後再往肺部擴散,不會跳過鼻腔直接攻擊肺部。

    出處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371
    2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科普來了,建議大家認識一下這個病毒,做好準備,這是個很難防備的病毒,感染得了也不知道因為症狀不明顯,忽然之間呼吸不過來器官衰竭沒挺過去的就走了,再加上現在什麼物資都缺,大家還是要多多注意。以下是氣溶膠科普: 警惕,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這是一種最頂級的傳播方式 原創 一棵青木 遠方青木 2020年2月8日下午2點,也就是幾個小時之前。 上海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宣佈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很早之前,就有專家懷疑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染,只不過一直沒有證據。 因為飛沫傳染,只有病人在打噴嚏時,你恰好在旁邊幾米範圍才會被感染,如果是通過呼吸散播病毒,那必須要和病人進行長期的密切接觸才有可能中招。 所以要通過飛沫傳染疾病,其實挺難的。接觸式傳染更難,尤其是在人類社會已經有防備的情況下。 所以飛沫傳染和接觸式傳染,無法解釋疫區大面積感染病毒的現象,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人僅僅是火車路過武漢就被感染,更無法解釋出門散個步也會被感染。 但如果能通過氣溶膠進行傳播,那病毒感染普通人就容易多了。 要證實這個新病毒能不能通過氣溶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需要非常耗時的大量實驗才能證明,直接決定防疫難度和對未來的預期和規劃。 今天專家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進行傳播,大家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必須提高警惕! 什麼是氣溶膠 氣溶膠,又稱氣膠、煙霧質,凡是可以穩定懸浮於空氣中的物質,都可以稱之為氣溶膠。 最典型的,就是飄散在空氣中的煙霧。 膠體有兩種存在狀態,即半流體的溶膠和半固體的凝膠,在一定條件下,氣溶膠和氣凝膠兩者可以互相轉化,其實是同一種東西。 但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別,因為他們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懸浮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甚至更久。 氣溶膠本身並不可怕,我們無時無刻不處於氣溶膠中,但其長時間懸浮的特性,導致一旦有病毒可以利用氣溶膠進行傳播,就非常可怕。 我舉個例子,香煙燃燒散髮的煙霧,就是一種典型的氣溶膠,雖然屬於沈降很快的重型氣溶膠,但在密閉環境下,你抽只煙,一兩個小時後,這裡依然有煙味,尤其是電梯。 這個煙味長時間懸浮在空氣的特性,非常形象的表達了病毒懸浮於空氣的能力。 如果我在這個地方吸了口煙,過一小時,你還能聞到煙味。 那病人在這個地方咳嗽了一下,過一小時,你聞到的,就是病毒。 氣溶膠和空氣傳播的區別 氣溶膠屬於空氣傳播,但空氣傳播並不一定是氣溶膠。氣溶膠因為傳播能力太強,被人從空氣傳播里摘了出來,單獨列為了一項。 有一款小遊戲叫《瘟疫公司》,在裡面如果你把空氣傳播和水源傳播兩個技能樹全部點滿到II級,就會激活一個終極天賦,氣凝膠(溶膠)傳播。 在遊戲里,這屬於沒法再升級的終極傳播方式了。。。 所以我們這次面對的病毒,擁有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頂級的傳播方式,尤其在封閉空間內,簡直堪稱大殺器。 當我們打噴嚏時,幾億病毒隨著飛沫,以50米每秒的速度,瞬間擴散到周圍3米之內,部分到5米,極少數可以到10米。 看起來很恐怖,但這些飛沫絕大部分,在幾秒之內就會落地,少數在十幾秒落地,能超過1分鐘不落地的,寥寥無幾。 只要在打噴嚏的那十幾秒你不在現場,那你其實是非常安全的。 憑呼吸自然散髮的少量病毒,你得和這個人長時間密切接觸,才有可能感染。 但如果病毒可以附著在氣溶膠上,一切就不同了。 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當你走在空蕩蕩的樓道里,甚至空蕩蕩的馬路上。 明明周圍幾十米都沒有人,但你突然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煙味。 你聞到的,就是煙草燃燒後形成的微小顆粒,在空氣中形成的氣溶膠。抽煙的人早就消失不見,但他留下的煙草氣溶膠,卻長時間留在原地。 當風吹過後,原地的氣溶膠就會散去。在室外,氣溶膠存在時間很短,平均只有幾分鐘,就會被風吹散。 但如果在無風的室內,氣溶膠懸浮時間長的可怕,動輒以小時計算。 不信你在電梯里抽口煙,在無風扇的情況下,煙味數小時都不會沈降到地面。 而有些微小氣溶膠的懸浮能力,比煙草顆粒還要強。 有些氣溶膠,只要環境不是完全靜止,略有人走動攪動空氣,幾乎是永不沈降。 擁有氣溶膠傳播能力的病毒,在任何不允許抽煙的地方,都具備強大的傳播能力。所有的室內和密封環境,都是氣溶膠傳播的良好夥伴。 比如電梯、棋牌室、超市、飛機、火車、輪船。 日本「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目前有3711人被困在船上,接受14天的強制隔離。 日本方面已經對船上3711人全部完成採樣,正在陸續進行病毒測試。 第一份出爐的31份檢測結果里,就確診了10例。 目前,陸陸續續總共完成了102份檢測結果,還有3600份未出,但總共有62人被感染。 這個感染比例,高的可怕。 在游輪這種極端密閉的環境中,氣溶膠可以讓病人散播出去的每一份病毒,幾乎都不會「浪費」掉,全部被周圍的甲乙丙丁給吸入了體內。 而空氣飛沫傳播中,絕大部分病毒其實都掉在了地上,被「浪費」掉了。 如果這個噴嚏打在了電梯里,我覺得效果也差不多。 所以,氣溶膠傳播病毒的能力,遠勝於空氣傳播,而且隱蔽性更強。 我們該怎麼辦? 氣溶膠傳播很恐怖,以這種長時間懸浮的能力來說,在疫區,完全沒有接觸過病毒的人可以說沒有。 但接觸過病毒,不代表你一定會感染。 不管是飛沫傳播還是氣溶膠傳播,理論上一陣強風刮過去,病毒隨風擴散個幾里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實際上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都只能讓幾米範圍的人感染。 唯一區別就是在空氣中懸停的時間不同,導致氣溶膠可以持續污染這幾米範圍。 因為感染人體,需要一定的病毒基數。 病毒是一種毫無戰鬥力的東西,面對人體的免疫大軍,無絲毫還手之力,是徹底的被一邊倒屠殺。 但病毒還有一個能力,就是很能生,非常能生,本來只有1億病毒,1小時內給你弄出八九千億新病毒,毫無難度。 當免疫大軍殺的手抽筋都遏制不住病毒暴增的數量時,免疫系統事實上就失敗了,然後你就生病了。 人體會利用高溫,遏制病毒增殖,並緊急動員免疫系統,製造出更多的免疫細胞。 只有當滅殺的病毒數量超過新增病毒數量時,你才會逐漸康復。 以專門針對免疫系統的傳染病,最恐怖的艾滋病為例,哪怕是這種超級病毒,也不是說一碰就會感染的。 按WHO的數據,必須要0.2毫升以上的艾滋病人血液進入普通人的身體才會導致感染。這麼多血液里大致含有不超過1000個艾滋病毒。 這1000個艾滋病毒會在人體免疫系統反應過來之前,增殖出足夠的部隊,扛過第一輪絞殺。 然後,你就被正式感染了。 雖然艾滋病毒可以通過破壞免疫系統來制止後續的免疫動員令,但其第一輪的入侵,和普通病毒是一樣的。 新型冠狀病毒其實也是一樣,第一批進入體內的病毒,必須要一定的基數,才能讓人生病,否則就是來給免疫系統送人頭的。 所以只需要降低空氣中的病毒密度,就足以保證我們的安全。 注意,在疫區,因為氣溶膠的存在,理論上病毒可以輕易隨風擴散到方圓幾十里的所有空氣中,但實際上只要它的密度低於一定的閾值,你就是安全的。 例如,有人吐一口煙圈,理論上可以擴散到整個城市,但一陣微風吹過,你就再也聞不到煙味了。 所以氣溶膠感染,最怕的就是空氣流動,只要不斷的稀釋病毒密度,它就被廢了武功。 而被風吹走的病毒,在陽光下,幾個小時就會失活,徹底死亡,從而徹底淨化空氣。 理論上,一個病人出門一趟,他一路上周圍10米之內的人都會被感染。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被感染,因為只要病毒的數量少,就等於無效。 之前媒體報道的「15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50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門把手感染冠狀病毒」等等,極有可能,都是因為氣溶膠導致的。 周圍的病毒密度太大,當你闖入這片區間後,就很容易被感染。 某病人在樓梯口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一小時後,你也到了這個樓梯口,看到周圍無人,也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抱歉,你中招了。 在流行病學中,病毒是否擁有氣溶膠感染能力,最大的區別就是: 易感染者有可能在完全沒有和病人見面的情況下,因為吸入了懸浮在空氣中含有病毒的氣溶膠,而被感染。 所以不管有人無人,都不能摘口罩,直到你回到家中。 病人的咳嗽類似於一口煙圈,你能聞到煙味的地方,都屬於病毒感染的區間範圍。 另外當我們路過一處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時,沾上病毒的不止是口罩和雙手,還有頭髮、鞋帽、衣服。 還記得你頭髮和衣服上的煙味麼?道理是一樣的。 這也就是一線的醫生都要把自己包的像個粽子一樣,口罩和防護服全部是用完就棄的原因,因為上面確實密布病毒,污染風險太大。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因為普通環境下病毒密度本來就低,碰巧污染到衣服上的病毒含量更低,而且不直接和口鼻接觸,所以通常不會造成威脅。 但如果有可能的話,回家後你應該立刻脫下外套,並消毒,同時洗一個熱水澡。 確認氣溶膠傳播能力後,我們就知道,以前的一些常識,如「離咳嗽點5米以外非常安全」,「只要附近沒人就是安全的」等概念全部失效。 除非你能確認這個地點幾個小時內都無人經過,否則它真的不一定安全。 新冠病毒雖然被證實擁有最頂級的傳播方式,但只要我們戴口罩,勤洗手,多注意消毒,就沒什麼可怕的,只不過以前那些看到周圍空空蕩蕩就放鬆防護的人,可能會倒霉。 另外,要對電梯有強烈的警惕,你進電梯應該和研究人員進病毒實驗室一樣,徹底做好防護措施再進,無口罩堅決不進電梯,如果樓梯間通風也不良的話,寧可不出門。 氣溶膠最愛的,就是不通風的密閉環境,電梯完美符合。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據新聞報導,今日有三個在印度工作的中國人,由印度經尼泊爾返回國內,抵達重慶市時,初部檢測都是陰性, 但醫生仍有懷疑,於是幫他們進行CT電腦掃描,發現他們的肺部有病變,並確診是印度的三重變種病毒, 証明這種印度超級變種病毒,可以避過現在的檢測, 而大部份的關口都只是靠一般普通測試, 而香港及大部份的國家,不會強制入境人仕進行CT掃描,亦沒有足夠時間及資源去做。 如果估計正確、相信第五波超級病毒大爆發,即將出現在香港及全球! 自新加坡傳來的訊息: *病毒回來了*。 這次有更強的精力、 戰術和偽裝。 感染者不咳嗽,沒有發燒。 *這次症狀是關節疼痛、無力、食慾不振。* 死亡率更高,達到危急的時間更短。 有時沒有症狀... 要小心...! 該病毒株不在我們的鼻咽區域內匿居! 所以不再有嗅覺 或 味覺喪失等前驅症狀,它直接攻擊肺部,縮短了發病時間。 許多不發燒的患者, 但是 X光檢查顯示 中度胸腔肺炎! 鼻黏膜篩試常顯示 COVID19 陰性! 越來越多的假性咽喉鼻腔檢查結果。 (COVID19)這意味著病毒直接傳播到肺部,由病毒性肺炎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缺氧)! 這解釋了為什麼它變得急性和致命得多! 發燒時可能已變成重症。 請注意: *避免到擁擠的地方*, *保持社交距離*, *戴上口罩*, *經常用 洗手乳或肥皂洗手*。 這次疫情比上一波更致命,必須小心謹慎, *不可輕忽*!
    9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作者陳敏芳女士是台大醫學院院長董大成教授的長媳,定居美國西雅圖。 ———————— 我感染了新冠病毒,由於不少我身邊朋友的請託,希望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情況,所以我決定把我的染病的經驗公開,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首先對於新冠病毒,它比你想像的更容易被感染. 我確信我是在參加一個小型家庭聚會時被感染的。當時參加的客人沒有人咳嗽、打噴嚏,或者顯現出任何生病的 症狀。結果呢?約40%參加聚會的人都被感染了!媒體上所說的要勤洗手避免跟有症狀的人接觸,我都照做了. 我覺得沒有任何方式可以避免被感染,除非你完全避免跟人群接觸。 40% 被感染者都是在參加聚會後三天之內就發病,他們都有著相同的症狀,包含發燒. 其次,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年齡而有所不同。大部分受感染的朋友年齡層約在40到50歲左右,而我是30幾歲。對我們來說染病的初始症狀是頭痛,發燒(最初三天是持續高燒而後三天是間歇性高燒),身體的劇烈疼痛以及關節疼痛,而且有強烈的四肢無力與倦怠感。在我感染的第一個晚上高燒到103度,隨後下降到100度、99.5度.有些朋友則有腹瀉的症狀。 有一天我覺得想嘔吐。當發燒症狀消退後,鼻塞、喉嚨痛的症狀則持續,僅僅極少數的人感到輕微的喉頭搔癢的干咳。只有幾個人感到胸口鬱悶感及其他的呼吸道感染徵狀。整個發病期約持續10-16天。 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很多人在沒有咳嗽或呼吸困難的症狀時,都傾向於不需要(或不認為必須)接受新冠肺炎測試。我是透過一個叫做西雅圖流感研究的機構所做的測試。這是一個位於西雅圖的研究機構,它們透過對志願者的檢測,來研究流感病毒類型與社區傳播。幾週前這個機構開始對志願者提供新冠肺炎病毒做隨機抽樣檢測。它們把我的初測到的陽性樣本送到國王郡的公共衛生部門去做感染病毒的確認。隨後我被通知連同我在內所有陽性反應的檢測人,都被確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的病毒。 從最初感到症狀到昨天3/9為止,已經過了13天,發燒症狀消退已經過了72小時(3天)。國王郡的公衛部門建議感染者在有感染的症狀出現後,做至少7天的自我的居家隔離。在發燒症狀消退後的72小時內,也應居家隔離,避免接觸公眾。目前我已經度過了這兩個期限,所以我不再自我居家隔離,於此同時,我還是避免過度參與公眾活動與接觸大批人群。我並沒有住院,也不是所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都住進郡立醫院。很多跟我一樣的感染者,並沒有去看醫生,就自我痊癒了。對我們來說,這感覺就像一個比以往流行型感冒稍微嚴重一點的新型流感,與我所接種而受到保護的流感疫苗,略為不同。 我確信缺乏對新冠病毒檢測的機制是造成多數人相信他們只是感染風寒或一般正在傳播的季節性流感而已。最糟的情況是,很多人在沒有顯現任何症狀的情況下,仍舊正常參加集會活動或正常社交聚會,而將病毒傳播出去。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這款病毒不會傳染給他們。我真心希望真的是如此,但是我仍舊相信整體上缺乏早期的發現與預防性檢測,將會嚴重影響到西雅圖地區公眾對新冠肺炎的抵抗能力。目前已知的情況是西雅圖地區已經有嚴重的疫情,雖然我已經痊癒,但是我真的不希望這樣的病情發生在其他更多人身上。 我想我做了一件正確的選擇,讓我呼吸系統感染的症狀不致於變得更嚴重,就是我按時服用Sudafed (一種藥房販售,不需處方的感冒退燒藥),Afrin 鼻腔噴劑以及使用清鼻腔咽喉分泌物的Neti Pot。這些措施保持我的鼻腔咽喉乾淨,從而防堵病毒向下蔓延到我的肺部。我不是在這裡提供醫療建議,只是單純的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因為我並沒有肺部的感染。也許我所做的跟肺部感染並無相關性。而是跟我所感染的病毒特性與病毒感染量有關。 我希望我所分享的資訊,能幫助大家避免受到感染,或者推動整個公眾檢測系統能更快啟動讓感染者能早期自我隔離,而有呼吸道症候群感染疑慮者,能早期接受治療。洗手並無法完全避免受到感染。尤其那些沒有任何徵兆的帶原傳播者,可能正是你身邊普通社交場合出現的人們。感染病毒後不一定會致死。但是你也不會想不小心傳播病毒給你身邊所關心的年長者,或者有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的親友們。大家保重。 (陳敏芳 美國,西雅圖)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解封在即】懸疑的新冠肺炎,可以放心嗎? 華醫生/診所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 COVID-19高達22%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更難防堵病毒散播。路透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192個國家,短短5個月死亡人數破40萬,已超越H1N1豬流感、伊波拉、MERS或SARS疫情的罹難人數。由於新冠病毒(SARS-Cov-2)和過去流行疫情的表現大相逕庭,例如在發燒之前就會傳染、無症狀的感染者眾不少、部分患者出院後還會回復為病毒陽性等特徵,打破我們對病毒的認知。發燒之前就有傳染性,衝擊現行量體溫措施的有效性。德國研究發現高達22%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更讓我們難以防堵病毒的散播,所以WHO到現在改口建議大家要戴口罩了。疫情若持續下去,粗估全球將可能有15億人被感染! 過去認為,只有在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才有傳染性。其實,我們平時講話、唱歌,甚至僅是單純呼吸,就會釋放出許多1微米以下的氣膠微小液滴。中山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的氣膠中心在《科學》期刊發表研究,含有新冠病毒的氣膠可以在空氣中存活至少16小時。這些微小的病毒氣膠,一旦被吸入體內,可能進到肺部更深處導致感染。這樣氣膠的傳播形式,很容易造成「超級傳播者」的出現。特別是無症狀患者在不知染病、且未配戴口罩或任何防護措施下,可能使氣膠傳播成為主要感染途徑。 我國的採檢模式迄今僅檢驗確診個案接觸過的高風險者,無法掌握台灣社區中無症狀感染者比率,會讓外國政府不放心而影響開放國人入境。 新冠肺炎起源地武漢6月初完成1千萬市民的全面核酸檢測,共查出無症狀感染者300名,也就是每10萬人口有3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另外,這300名無症狀感染者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沒有一位檢出代表「近期受感染」的IgM單抗體陽性,IgG單抗體陽性有187人,IgM和IgG雙抗體3人,但有110人都沒有IgM和IgG。這表示36.6%無症狀感染者竟然不會產生保護抗體,會讓病毒潛藏在體內伺機而動著實令人擔憂。 新冠肺炎的致死率2〜3%,已經讓最先進的美國醫療系統不堪負荷。萬一新冠病毒在無症狀感染者體內不斷產生基因重組,難保有一天不會演變為同屬冠狀病毒SARS(10%)或MERS(33%)高度致命的可能性。果真如此不幸的話,目前的高傳染性,加上高致命性,將導致全球的醫療系統崩潰,我們祈禱不會發生。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6月刊出研究 指出,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而且完全是人類的錯。生態系統牽一髮動全身,人類作惡,不可能全身而退。世界長久以來,總是瘟疫、紛爭不斷,若我們繼續屠殺動物或製造戰爭、吃動物的肉,就會有另一波清洗。當前的新冠病毒危機是種警示,人類對待自然界的粗暴行徑將嚴重反噬人類自己。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就改變不了命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606/RZAK4UJLKIPUXHVLPSE64S4G6E/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WIKILINK 最新科技資訊 口罩能否反復使用?浸鹽水後可100%讓H1N1病毒滅活,但對其他病毒需謹慎 | 《科學報告》期刊 February 5, 2020 admin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一場新冠肺炎讓中國的口罩嚴重告急。 每齣一次門就要廢掉一個口罩,傢裏的口罩即將用完,藥店和網上都買不到,真是急死人瞭。 彆怕,早在2016年,來自韓國慶熙大學的研究者就發現,口罩隻需用普通食鹽水處理後,就具有瞭一定的殺滅病毒能力,至少對2009年爆發的H1N1流感病毒有效。 他們將處理後的口罩來過濾充滿H1N1病毒的空氣,然後再給小白鼠呼吸,結果發現小鼠的存活率達到瞭100%。 空氣中的病毒濃度達到瞭緻死量。作為對照,如果使用普通醫用口罩過濾,小白鼠在4天後就會齣現嚴重的肺炎,10天後全部死亡。 這篇文章發錶在2017年1月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實驗中用到的過濾裝置 早在3年前,該文章就預測瞭口罩短缺的可能性。 作者在開頭說,在疫病大流行時期,生産能力不足和製造過程耗時,會導緻口罩供應有限。 N95口罩雖然可以過濾空氣中形成的病毒氣溶膠,但是在嚴重的疫情麵前,大規模使用N95口罩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價格昂貴。 過去的SARS、H1N1、MERS都錶明,醫用外科口罩是被公眾最廣泛采用的個人防護措施,盡管人們對它的效果存在爭議。 因此需要開發一種通用、低成本且有效的防護病毒機製,最好能用在普通醫用口罩上。 研究人員配置瞭濃度29.03 w/v%的氯化鈉溶液,並在其中加入瞭一些Tween 20錶麵活性劑,將口罩浸潤,然後在37℃的環境下乾燥一天。 文章指齣,經過這種方法處理後的口罩無需再次處理即可重復使用。最終實驗發現,塗有氯化鈉的口罩上的病毒在5分鍾後就失去瞭活性。 從顯微鏡分析來看,病毒氣溶膠乾燥時間約為3分鍾,錶明在5分鍾時觀察到的病毒破壞與乾燥引起的鹽結晶有關。 作者推測,可能是帶有水分的病毒被吸附在口罩錶麵,濕潤後又重結晶的鹽破壞瞭病毒的結構。 既然對H1N1病毒,自然就有網友很好奇,這種處理方法是否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 一些網友對此提齣瞭質疑,認為鹽結晶可能減小瞭口罩的通氣量,而且實驗隻對H1N1病毒進行瞭驗證,是否實用還有待商榷。 所以在未經實驗驗證的情況下,請不要用這種方法來過濾新型冠狀病毒。口罩還是要保證一用一換,切不可自行處理後就重復使用,否則仍有被感染的風險。 論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9956#Sec8 — 完 —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一定要戴口罩,因為新的 COVID-Omicron BA4,BA5的延伸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並且不容易被正確檢測到:- 新的 COVID-Omicron BA4 BA5延伸病毒的症狀如下:- 1.不咳嗽。 2. 不發燒。 只會有:- 3. 關節痛。 4. 頭痛。 5. 頸部疼痛。 6.上身腰痛。 7. 肺炎。 8.一般情況下,沒有食慾 當然,COVID-Omicron BA的毒性比 Delta 變種高 5 倍,死亡率也比 Delta 高。 疾病進展到極端嚴重所需的時間較短,有時沒有明顯的症狀。 讓我們更加小心! 該病毒株不會沉積在鼻咽部。 它直接影響肺部,即“窗口”,持續時間較短。 幾名被診斷出患有 Covid Omicron 的患者最終被診斷為沒有發燒也沒有疼痛,但在 X 光片上發現了輕微的胸部肺炎。 COVID-Omicron 的鼻拭子檢測結果通常為陰性,鼻咽檢測假陰性的病例越來越多。 這意味著病毒會在社區傳播,直接感染肺部,導致病毒性肺炎,進而引起急性呼吸壓力。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 Covid-Omicron 變得非常有害,病毒毒性很強,致死率很高。 請注意,避開人多的地方,即使在空曠的地方也要保持1.5m的距離,戴上雙層口罩,戴上合適的口罩,在大家沒有任何症狀(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勤洗手。 這種 Covid Omicron *“WAVE”* 比第一波 Covid-19 更致命。 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小心,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冠狀病毒的預防*。 也是一個對你的朋友和家人高度警惕的溝通者。 不要將這些信息留給自己,盡可能與其他親友分享,尤其是與家人和好朋友分享。
    15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
  • 「一定要戴口罩」 「一定要戴口罩」 「一定要戴口罩」 請撥兩分鐘看完: 因為,新的 COVID-Omicron BA4 BA5延伸病毒的症狀如下:- 1.不咳嗽。 2.不發燒。 只會有:- 3. 關節痛。 4. 頭痛。 5. 頸部疼痛。 6.上身腰痛。 7. 肺炎。 8.一般情況下,沒有食慾 當然,COVID-Omicron BA的毒性比 Delta 變種高 5 倍,死亡率也比 Delta 高。 疾病進展到極端嚴重所需的時間較短,有時沒有明顯的症狀。 讓我們更加小心! 該病毒株不會沉積在鼻咽部。 「它直接影響肺部」,持續時間較短。 幾名被診斷出患有 Covid Omicron 的患者最終被診斷為沒有發燒也沒有疼痛,但在 X 光片上發現了輕微的胸部肺炎。 COVID-Omicron 的鼻拭子檢測結果通常為陰性,鼻咽檢測假陰性的病例越來越多。 這意味著病毒會在社區傳播,直接感染肺部,導致病毒性肺炎,進而引起急性呼吸壓力。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 Covid-Omicron 變得非常有害,病毒毒性很強,致死率很高。 請注意,避開人多的地方,即使在空曠的地方也要保持1.5m的距離,戴上雙層口罩,戴上合適的口罩,在大家沒有任何症狀(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勤洗手。 這種 Covid Omicron *“WAVE”* 比第一波 Covid-19 更致命。 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小心,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冠狀病毒的預防*。 也是一個對你的朋友和家人高度警惕的溝通者。 不要將這些信息留給自己,盡可能與其他親友分享,尤其是與家人和好朋友分享。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一定要戴上口罩,因為新的 COVID-Omicron 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和不容易正確檢測的:- 對於新的 COVID-Omicron 病毒有的病徵如下:- 1. 沒有咳嗽。 2. 不會發燒。 只會是有很多:- 3. 關節痛。 4. 頭痛。 5. 頸部疼痛。 6. 上身背痛。 7. 肺炎。 8. 一般情況下,沒有食慾 當然,COVID-Omicron 的毒性比Delta變種高5倍,死亡率也比 Delta 更高。 病情走向極端嚴重情況所用的時間更短,有時甚至沒有明顯的症狀。 讓我們更加小心! 這種病毒株不會寄存在於鼻咽區,它直接影響肺部,也就是 “ 窗戶 ”,持續時間相對比較短。 曾就已確診感染 Covid Omicron 的幾名患者,最終被介定為沒有發燒、沒有疼痛,但在 X - 光片上發現有輕微胸部肺炎。 鼻拭子測試對COVID-Omicron的結果,通常是陰性的,而且鼻咽測試的假陰性個案越來越多。 這意味著病毒會在社區傳播,並直接感染肺部,從而導致病毒性肺炎,再引致急性呼吸壓力。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 Covid-Omicron變得傷害性高、病毒的毒力強和致命率偏高。 請多加小心,避開人多的地方,即使在空曠的地方也要保持1.5m的距離,戴上雙層口罩,戴合適口罩,並在每個人都沒有症狀的時候經常洗手( 咳嗽或打噴嚏時 )。 這個 Covid Omicron *“ WAVE ”* 比第一波 Covid-19 更致命。 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採取*各種加強預防冠狀病毒措施* 。 也要成為與您的朋友和家人保持高度警惕的溝通者。 不要把這些信息留給自己,盡可能多和其他親朋戚友分享,尤其是與你的家人和朋友。
    11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黴漿菌中國大流行、台灣也升溫!6大症狀自我判別黴漿菌感染 更新日期:2023/11/01 更新內容:黴漿菌正在中國大流行,造成許多孩童久咳不停,群聚感染,就有醫師提醒,台灣感染黴漿菌住院的比例也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黴漿菌會經飛沫傳染,且潛伏期很長,據去年研究,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達7成。藝人徐若瑄就曾疑似因孩子,感染黴漿菌「咳得只剩半條命」。黴漿菌是什麼? ,什麼人比較容易感染?,藝人徐若瑄也曾飽受黴漿菌感染折磨,當時連續咳了一個多月,服用兩種不同的抗生素都沒有見效,連寶貝兒子也有久咳症狀,甚至還咳到吐,相當無助,只好發文求救,表示自己「咳得只剩半條命,有人可以救我嗎?」直到有網友推測可能是黴漿菌感染,她才到醫院抽血檢驗,結果昧然是黴漿菌感染對症下藥後三天就痊癒,她也感嘆,「可能有很多人像我一樣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早點知道是黴漿菌感染,就不用咳那麼久了。」 南投醫院感管室主任廖嘉宏推測,徐若瑄的狀況「很可能是小朋友先感染之後,再傳染給大人,因為黴漿菌感染大多出現在小朋友身上,」如果學校班級裡,有一個同學感染,很有可能引發連鎖效應。 久咳不停? 小心恐是黴漿菌惹禍 黴漿菌是介於病毒和細菌間的極微小病原體,可自行繁殖,傳染力強,很容易群聚感染,通常家庭、學校或社區中,有一個人被感染,接著其他人就容易被擴散,廖嘉宏表示,「黴漿菌是社區裡相當常見的病原,會藉由飛沫互相傳染。」 (黴漿菌感染通常發生在孩童身上,且容易群聚感染。 由於黴漿菌感染,最初症狀不明顯,潛伏期更長達兩週,一般民眾很容易誤認為一般感冒,廖嘉宏說,「黴漿菌感染的症狀,除了常見的乾咳不停外,也很可能感染下呼吸道造成肺炎,另外還會出現痠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若是幼童感染,狀況嚴重時可能出現全身皮疹紅斑或關節炎等特殊症狀。」 廖嘉宏也指出,黴漿菌肺炎和其他肺炎不同,大部分患者症狀輕微,「可能X光照起來狀況已經很嚴重,但是和病人的臨床症狀不見得相吻合,甚至活力、食慾上影響不大,所以我們也稱為行走的肺炎。」 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 到底要如何判斷自己是感冒、流感還是感染黴漿菌?可參考以下症狀判別: 感冒症狀: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喉嚨痛、咳嗽、輕微發燒、輕微疲倦 流行性感冒症狀:流鼻水、喉嚨痛、咳嗽、頭痛、發燒(通常超過38℃)、中度到重度疲倦、全身性肌肉痠痛和虛弱無力等全身性症狀 黴漿菌感染症狀:發燒、喉嚨痛、頭痛、乾咳、久咳、胸痛以及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等)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個月前
  • 轉~ 翻譯一篇在西雅圖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美國人所寫的個人經歷。 I had COVID-19 and here is my story. I made this post public out of several requests from my friends who asked me to share. I hope it gives you some good information and peace of mind! 我感染了新冠病毒(武漢肺炎),由於不少我身邊朋友的請托,希望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情況,所以我決定把我的染病的經驗公開,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First how easily you can get it. I believe I caught it when attending a small house party at which no one was coughing, sneezing or otherwise displaying any symptoms of illness. It appears that 40% of the attendees of this party ended up sick. The media tells you to wash your hands and avoid anyone with symptoms. I did. There is no way to avoid catching this except avoiding all other humans. 40% of folks were all sick within 3 days of attending the party all with the same/similar symptoms including fever. 首先對於新冠病毒,它比你想像的更容易被感染. 我確信我是在參加一個小型家庭聚會時被感染的。當時參加的客人沒有人咳嗽、打噴嚏,或者顯現出任何生病的症狀。結果呢?約40%參加聚會的人都被感染了!媒體上所說的要勤洗手避免跟有症狀的人接觸,我都照做了. 我覺得沒有任何方式可以避免被感染,除非你完全避免跟人群接觸。40% 被感染者都是在參加聚會後三天之內就發病,他們都有著相同的症狀,包含發燒. Second, the symptoms appear to b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your constitution and/or age. Most of my friends who got it were in their late 40s to early 50s. I’m in my mid 30s. For us it was headache, fever (for first 3 days consistently and then on and off after 3 days), severe body aches and joint pain, and severe fatigue. I had a fever that spiked the first night to 103 degrees and eventually came down to 100 and then low grade 99.5. Some folks had diarrhea. 其次,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年齡而有所不同。大部分受感染的朋友年齡層約在40到50歲左右,而我是30幾歲。對我們來說染病的初始症狀是頭痛,發燒(最初三天是持續高燒而後三天是間歇性高燒),身體的劇烈疼痛以及關節疼痛,而且有強烈的四肢無力與倦怠感。在我感染的第一個晚上高燒到103度,隨後下降到100度、99.5度.有些朋友則有腹瀉的症狀。 I felt nauseous one day. Once the fever is gone some were left with nasal congestion, sore throat. Only a very few of us had a mild itchy cough. Very few had chest tightness or other respiratory symptoms. Total duration of illness was 10-16 days. 有一天我覺得想嘔吐。當發燒症狀消退後,鼻塞、喉嚨痛的症狀則持續,僅僅極少數的人感到輕微的喉頭搔癢的乾咳。只有幾個人感到胸口鬱悶感及其他的呼吸道感染徵狀。整個發病期約持續10-16天。 The main issue is that without reporting a cough or trouble breathing many of us were refused testing. I got tested through the Seattle Flu Study. This is a RESEARCH study here in Seattle and they have been testing volunteers for strains of the flu to study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community. A few weeks ago, they started to test a random subset of samples for COVID-19 infection. They sent my sample to the King County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for confirmation; however, I was told that all of the samples that have tested positive in the research study have been confirmed by Public Health. 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很多人在沒有咳嗽或呼吸困難的症狀時,都傾向於不需要(或不認為必須)接受武漢肺炎測試。我是透過一個叫做西雅圖流感研究的機構所做的測試。這是一個位於西雅圖的研究機構,它們透過對志願者的檢測,來研究流感病毒類型與社區傳播。幾週前這個機構開始對志願者提供新冠肺炎病毒做隨機抽樣檢測。它們把我的初測到的陽性樣本送到國王郡的公共衛生部門去做感染病毒的確認。隨後我被通知連同我在內所有陽性反應的檢測人,都被確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的病毒。 As of Monday March 9th, it has been 13 days since my symptoms started and more than 72 hours since my fever subsided. The King County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is recommending you stay isolated for 7 days after the start of symptoms or 72 hours after your fever subsides. I have surpassed both deadlines so I am no longer isolating myself however I am avoiding strenuous activity and large crowds and I obviously will not come near you if I see you in public. I was not hospitalized. Not every country is hospitalizing everyone with a COVID-19 infection and in my case, and in many other cases, I didn’t even go to the doctor because I was recovering on my own and felt it was just a nasty flu strain different from the ones I have been protected from with this season’s flu vaccine. 從最初感到症狀到昨天3/9為止,已經過了13天,發燒症狀消退已經過了72小時(3天)。國王郡的公衛部門建議感染者在有感染的症狀出現後,做至少7天的自我的居家隔離。在發燒症狀消退後的72小時內,也應居家隔離,避免接觸公眾。目前我已經度過了這兩個期限,所以我不再自我居家隔離,於此同時,我還是避免過度參與公眾活動與接觸大批人群。我並沒有住院,也不是所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都住進郡立醫院。很多跟我一樣的感染者,並沒有去看醫生,就自我痊癒了。對我們來說,這感覺就像一個比以往流行型感冒稍微嚴重一點的新型流感,與我所接種而受到保護的流感疫苗,略為不同。 I also truly believe the lack of testing is leading to folks believing that they just have a cold or something else going out into public and spreading it. And worse folks with no symptoms are also spreading it as in the case of a person attending a party or social gathering who has no symptoms. 我確信缺乏對新冠病毒檢測的機制是造成多數人相信他們只是感染風寒或一般正在傳播的季節性流感而已。最糟的情況是,很多人在沒有顯現任何症狀的情況下,仍舊正常參加集會活動或正常社交聚會,而將病毒傳播出去。 I know some folks are thinking that this can’t/won’t impact them. I hope it doesn’t but I believe that the overall lack of early and pervasive testing damaged the public’s ability to avoid the illness here in Seattle. All I know is that Seattle has been severely impacted and although I’m better now I would not wish this very uncomfortable illness on anyone.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這款病毒不會傳染給他們。我真心希望真的是如此,但是我仍舊相信整體上缺乏早期的發現與預防性檢測,將會嚴重影響到西雅圖地區公眾對新冠肺炎的抵抗能力。 目前已知的情況是西雅圖地區已經有嚴重的疫情,雖然我已經痊癒,但是我真的不希望這樣的病情發生在其他更多人身上。 One thing that I believe may have saved me from getting worse respiratory symptoms is the fact that I consistently took Sudafed, used Afrin nasal spray (3 sprays in each nostril, 3 days at a time and then 3 days off), and used a Neti pot (with purified water). This could have kept my sinuses clear and prevented the symptoms from spreading to my lungs. This is not medical advice: I’m simply sharing what I did and correlating it with the fact that I had no respiratory symptoms. The two could be entirely unrelated based on the viral strain and viral load that I received. 我想我做了一件正確的選擇,讓我呼吸系統感染的症狀不致於變得更嚴重,就是我按時服用 Sudafed (一種藥方販售,不需處方的感冒退燒藥),Afrin 鼻腔噴劑 以及使用清鼻腔咽喉分泌物的Neti Pot 。這些措施保持我的鼻腔咽喉乾淨,從而防堵病毒向下蔓延到我的肺部。我不是在這裡提供醫療建議,只是單純的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因為我並沒有肺部的感染。也許我所做的跟肺部感染並無相關性。而是跟我所感染的病毒特性與病毒感染量有關。 I hope this information helps someone avoid getting sick and/or push to get tested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so you know to isolate before it gets worse or to get medical care if you have respiratory distress. Hand washing doesn’t guarantee you won’t get sick, especially when folks without symptoms are contagious and could be standing right next to you in any given social situation. You more likely than not will not die, but do you want to risk spreading it to a loved one over 60 or someone with an immunity issue? Stay healthy folks! 我希望我所分享的資訊,能幫助大家避免受到感染,或者推動整個公眾檢測系統能更快啟動讓感染者能早期自我隔離,而有呼吸道症候群感染疑慮者,能早期接受治療。洗手並無法完全避免受到感染。尤其那些沒有任何徵兆的帶原傳播者,可能正是你身邊普通社交場合出現的人們。感染病毒後不一定會致死。但是你也不會想不小心傳播病毒給你身邊所關心的年長者,或者有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的親友們。大家保重。
    10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